为何明朝徐妙锦,朱棣求之不得的女子,宁愿出家也不肯做皇后?

为何明朝徐妙锦,朱棣求之不得的女子,宁愿出家也不肯做皇后?,第1张

徐妙锦这个不存在于正史中的女子,在有些古籍中记载,她是开国功臣徐达的第三女、仁孝文皇后的妹妹,她要称呼朱棣一声“姐夫”,仁孝文皇后徐氏去世之后,朱棣一度要让徐妙锦做他的皇后,但是却被徐妙锦拒绝。这个绝顶聪明的女子只想青灯古佛一生,于是,朱棣为她十七年未封后。从传说来说,这确实是一个很美的故事,但皇宫中最不缺的就是爱情,最缺的也是爱情,最是无情帝王家,或许徐妙锦不肯入宫正是出于这样的考虑。

徐妙锦的父亲正是明朝的开国功臣中山王徐达,徐家在明朝也算是显赫之家,不过徐家在明初有两个转折点,其中之一自然就是徐达的去世,徐达作为开国功臣,在朱元璋做皇帝的时候一直谨小慎微,生怕丢了脑袋甚至为徐家招来杀身之祸,而1385年,53岁的徐达去世了。其三子四女的命运在建文帝登基以及后来的靖难之变中再次改变。

徐达有四子四女,其中有一个儿子早卒,因此这里就不提了。三个儿子都有官职在身,而四个女儿中有三个女儿都嫁给了朱元璋的儿子,其中长女徐氏也就是后来的仁孝文皇后嫁给了朱元璋第四子朱棣,第二女徐氏嫁给了朱元璋的第十三子代王朱桂,而第四女徐氏嫁给了朱元璋的第二十一子安王朱楹,而第三女在正史中并无记载。只是在别的古籍中记载是名为徐妙锦,一个一生未嫁的尼姑。

徐妙锦为何没有嫁人?黄佐在《革除遗事》中交代是受建文帝时期削藩的影响。朱元璋将自己的二十多个儿子都封了王,算是护卫大明江山,朱元璋自己自然是能压住这些藩王的,但是朱元璋去世后,这些藩王就成了威胁大明皇帝的存在了,尤其是这个皇帝还是这些藩王的侄子朱允炆。

朱允炆也不傻,他一登基就开始捉摸削藩的事,其中燕王朱棣是那个最大的藩王,建文帝自然不敢直接找朱棣的麻烦,柿子还是要捡软的捏,实力不强的藩王就成了建文帝削藩最开始针对的对象,其中代王朱桂就在此列,朱桂被侄子废为庶人,当然朱桂本人也确实比较残暴。就是这件事让徐妙锦“爇香告天,矢不适人”,谁来求亲都会被拒绝,而实际上这个时候的徐妙锦已经19岁,虚岁就是20岁,按照正常的婚嫁年龄来说,徐妙锦应该早已许配了人家,甚至已经成婚了,而她偏偏还待在闺中,所以代王事件并不能成为徐妙锦不嫁的理由,她在更早之前就已经不想嫁人了。

建文帝的削藩很快波及朱棣,而常年被北方征战沙场的朱棣自然不会坐以待毙,所以“靖难”之战就打响了。在朱允炆和朱棣的这场较量中,虽然仁孝文皇后徐氏当是朱棣的正妃,但徐家的男人们站队却并不相同,其中徐达长子徐辉祖站队建文帝,站在了姐夫朱棣的对立面,因此,后面朱棣继位后,将徐辉祖削藩并软禁了起来;徐达的幼子徐增寿则站在了朱棣这边,同样没有好结果,他被建文帝给杀了。

所以在这靖难之变绝对是徐家的转折点,继承徐达爵位的徐辉祖被削藩软禁,徐达的幼子徐增寿被杀,而长女徐氏则成为了大明朝的皇后。很难说这个时期的徐妙锦是存着怎样的心思的,但是一个女儿家,也不可能改变什么。

1402年,朱棣登基为帝,永乐始,五年后,皇后徐氏病逝。徐氏素有“女诸葛”之称,是朱棣事业上的有力助手,更是生活中的贤内助,两人结婚31年,感情一直很好,所以徐氏的去世,对朱棣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打击。就像唐明皇因为武惠妃的去世而移情于杨贵妃一样,朱棣也藉由另一个女人的存在而缓解失去徐皇后的痛苦,这个女人就是徐皇后的三妹徐妙锦,徐妙锦在很多地方和徐皇后是很像的,比如娴静、聪慧,洞察力强。朱棣喜欢上徐妙锦也并不是多么难的事情。

当时的徐妙锦已经28岁,这个年纪放在现在也基本被归入大龄剩女了,更不用说在六百多年前了。但徐妙锦却并没有嫁人的想法,朱棣派内史和六尚女官去徐家想要聘徐妙锦为皇后,哪知徐妙锦竟装病拒绝,希望这样可以躲过去,但是内史和女官都是朱棣派来的,没有完成皇帝的任务,怎敢轻易离开。徐家人也开始劝说徐妙锦,说这是皇帝的旨意,怎能抗命。徐妙锦没办法只能说:“我之所以不嫁,就是因为我相貌丑陋,而且有麻痕。”对于这样的说辞,女官自然不傻,毕竟徐妙锦岁算不上有倾城容颜,但也绝对和丑陋沾不上边。

徐妙锦就拿手指了指自己脸上的麻痕给女官看,女官这才离开,回宫复命。徐妙锦见这样下去不是办法,于是真的就削发为尼,早晚望着虚空礼佛,毫不懈怠,还给朱棣写了一封《告永乐帝书》,朱棣见徐妙锦如此,也就不再强求,不过自此之后,朱棣在未来的十七年里再也没有立皇后(究竟是因为徐皇后还是徐妙锦,也只有他自己知道了)。

徐妙锦为何敢拒绝朱棣呢?这和徐妙锦的性格有关系,她性甘淡泊,素喜寂静,不喜欢皇宫中的生活,而且她向来聪慧,知道帝王家的无情,不愿意卷入是非之中,她从小在徐家长大,自然对父亲徐达的一言一行知道的很多,后来又看到自己的兄弟姐妹们的际遇,知道皇帝不好伺候,稍有不慎,就会惹来祸端,而她本就不喜欢被约束的生活,与其进宫,还不如青灯古佛。

当然,拒绝朱棣,相当于抗旨,徐妙锦难道就没有考虑徐家人的安危吗?并不是,她知道朱棣和她的姐姐很恩爱,知道朱棣对她姐姐很怀念,断不会因为她不入宫之事就为难徐家人。

无论如何,徐妙锦若是真实存在的,那一定是一个了不起的女人,能抵抗得住皇后这个位子的诱惑,古往今来也没有几个。不过徐妙锦却并不存在于正史中,正史中倒是有徐达有四个女儿的记载,只是其中一个女儿似乎没有留下任何痕迹。而徐妙锦的故事起源于陈琏《琴轩集》中的《中山武宁王第三女徐氏圹铭》,再后来又有了黄佐的《革除遗事》。

徐达作为明朝的开国功臣,虽然女儿一股脑的嫁给了朱元璋的儿子,自己却还是没能逃脱被杀的命运。

表面上看,是朱元璋“飞鸟尽良弓藏”的把戏。

毕竟徐达是明朝最强大的两名战将之一,

“是时称名将,必推达、遇春。两人才勇相类,皆太祖所倚重。太祖谕诸将御军持重有纪律,战胜攻取得为将之体者,莫如大将徐达。”(《明史》)

不过常遇春自己死得早,等不到朱元璋走狗烹了。

各种史书中,对于徐达的死,一般都给出如下的解释 (历史通们可以选择跳过这一段) :

朱元璋原本因为徐达的功劳非常大,赐给了他丹书铁券,还将自己当吴王时候的宫殿给他作为住所。

在洪武十七年,已经肃清了大部分外敌的朱元璋,开始肃清自己的亲信了。

而此时,留守北平的徐达得了背疽,于是朱元璋命令其长子徐辉祖将他迎回南京。

经过御医的诊断,徐达的病没有大碍,只是“此后切需忌食河鸭。”

然而没过多久,朱元璋就命令内建送来食物赐给了徐达,打开食盒一看,是一只全鹅。

此时的徐达瞬间就明白什么意思了,于是他含着眼泪将全鹅吃下,吃过以后还感谢天恩浩荡。

当然,不久,徐达就死了。

朱元璋为此悲痛不已“帝为辍朝,临丧悲怆不已。追封中山王,谥武宁,赠三世三爵。配享太庙,肖像功臣庙,位皆第一。”(《明史》)

不过我们透过朱元璋和朱棣对徐达后人的处理方法,或许能够看出一些其他端倪来。

首先是徐达的女儿们。

他的大女儿嫁给了朱棣作为燕王妃。夫妻二人感情非常好,但是徐王妃却死的很早。

于是朱棣又打起了自己的三姨妹徐妙锦的注意。

然而貌美如花的徐妙锦却宁可出家为尼,也不愿意嫁给朱棣。

也有人认为,徐妙锦此人是后世杜撰出来的,不过我们可以从这个细节看出,朱棣对于徐家人感情很深。

其次,是徐达的儿子们。

大儿子徐辉祖在朱允炆登基以后,被加封为太子太傅;四儿子徐增寿则被授予了左都督的职位。

在朱允炆开始削藩以后,朱棣为了澄清自己,曾经将三个儿子派到京城做人质。

徐辉祖就对朱允炆说,这三个儿子中,朱高煦最为剽悍勇猛,他不但不会忠于璧下,甚至也不会忠于他的父亲,所以必须马上出掉。

然而徐增寿则极力为燕王的三个儿子开脱,甚至帮助他们逃跑。

后来在朱高煦逃跑的过程中,徐辉祖还派人去捉拿。经此一事,徐辉祖更为受到朱允炆的重视。

然而徐增寿却在朱棣靖难的过程中,不断的向朱棣传递京城的虚实,这让朱允炆非常气愤,最终在大殿之外将他斩首。

朱棣靖难成功以后,曾经询问过徐辉祖,然而徐辉祖却一言不发,拒绝拥戴新君朱棣。

甚至还写下“父亲是开国元勋并持有丹书铁券可免子孙不死”的言论。

朱棣虽然愤怒,但是顾及徐皇后的面子,还是免除了徐辉祖的死罪。而在永乐五年,徐皇后去世,徐辉祖也跟着一起走了。

根据以上表现,我们可以将徐达后人分为两类,一类是坚决拥护太子朱标的徐辉祖,当然后来他辅佐的是朱标的儿子朱允炆;另一类则是站在燕王朱棣身边的徐增寿。

徐达是在北平留守的时候被召集回京城的,而其后不久,就死于非命了;同时他的大女儿还嫁给了燕王作为王妃。

这就让人浮想联翩了,我们不妨以司马迁的春秋笔法来推测一下到底发生了什么。

首先,徐达或许在北平期间,受到了女婿朱棣的暗示,让他在皇位继承这个问题上,站在朱棣这边。

然而此事被朱元璋所察觉,最终为了大明江山的顺利传递,不得不对自己的最得力干将下了杀手。

还有一点值得注意的是,将徐达带回南京的人是后来坚决拥护朱允炆的徐辉祖,而不是站在朱棣这一边的徐增寿。

至于是不是用大鹅下的杀手,或者徐达到底有没有疾病,就不得而知了。

比较典型的例子:赵匡胤篡取后周江上的时候,仅有的能够逆转乾坤的人物就是后周大将符彦卿。

虽然符彦卿的大女儿和二女儿都嫁给了后周世宗柴荣,然而在赵匡胤撺取柴家江山的时候,符彦卿却什么都不能做,因为他的三女儿嫁给了赵匡胤的弟弟,赵光义。

其次,徐达为了保全自己的家族,或许命令了自己的后人,一半站在燕王身边,一半站在太子身边,这样无论如何,都能留下来一条血脉。

因为徐达知道朱元璋和朱棣的脾气,朱元璋一定会将皇位传给朱标,而朱棣则一定不会服从。

此时朱棣又是手握重兵的藩王,所以一场大战也是在所难免的。

比较典型的例子是日本的关原合战之前,真田家的长子真田信幸投靠了德川家康一方;而次子真田信繁则站在了石田三成一方。

这样虽然次子失败了,但是长子却将真田家延续了下去。

第三,朱元璋已经为这一切做好了准备。他虽然杀了徐达,但是并没有伤害他的子孙。要知道,朱元璋杀的很多功臣都是全族被灭的。

而在朱允炆登基以后,迅速的将徐辉祖封为高官。

这是帝王常用的手段,死之前打压一些有能力的人,好让自己的继承人有给予这些能人恩泽的空间,让他们死心塌地的侍奉继承人。

最为典型的例子就是当年赵光义打压寇准;当赵恒即位以后,迅速启用寇准,并让他在澶渊之盟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以上推测,都是基于史书中的记载,至于真相是什么,永远不会有人知道了。

不过我们相信,作为一代枭雄的朱元璋和一代名将徐达,他们之间,又怎么可能仅仅是“飞鸟尽良弓藏”的关系呢?

下一期,解毒君要解读朱元璋的另一员大将,蓝玉之死的谜团。

秦桧的夫人说错话之后没有惹来杀身之祸,这是因为秦桧在一旁调解。而徐达夫人在说错话之后,竟然惹来了杀身之祸。朱元璋派着侍卫跟随徐达潜入徐达家中,将徐达的夫人乱棍打死,并对徐达说,你的夫人有忤逆的嫌疑,我已经替你将她收拾掉了。

古语常说,伴君如伴虎,在皇帝面前说话,必须要再三斟酌,不能够口无遮拦的说出来,如果一旦说出来惹到皇帝就有可能带来杀身之祸,毕竟皇位的取得并不容易,所以皇帝的疑心非常的高,如果一旦发现哪一个人具有反叛的嫌疑,皇帝肯定会错杀100不放过一个。所以说经常陪伴在皇帝身边的大臣在说话之前一定是再三斟酌,不像一些女眷与皇室进行谈吐,竟不知收敛,从而带来祸患。

秦桧是宋朝当时的权臣,虽然说最后他以乱臣贼子之名被处死,但是在那之前他非常受帝王的赏识。秦桧的夫人是前朝宰相之女,所以说在家中,秦桧的夫人嚣张跋扈惯了,自然是说一不二,也就导致了她口无遮拦。皇后请秦桧的夫人到宫中吃饭,只见桌子上摆着一条青鱼,而秦桧的夫人竟然说皇后娘娘,你们吃的鱼真小,我们家虽然也吃鱼,但是要比这个个头大。这件事情皇后一五一十地告诉了皇帝,皇帝找到了秦桧,秦桧说我的夫人是一个粗鄙之人,她错把草鱼当成了青鱼,于是才逃脱了责任。

而在马皇后邀请徐达夫人去宫中做客的时候,徐达夫人看到富丽堂皇的宫殿,口无遮拦的说要是我的家里也有这般华丽就好了,这件事情被朱元璋得知后,竟然派侍卫跟随着徐达来到家中,并且将徐达夫人乱棍打死。所以说在古代京城的官员虽然说是让人非常羡慕,但是如果说话不加思考,就有可能引来杀身之祸。

古代大户人家人家在门当户对的基础上,讲究一个“娶妻娶贤”,尤其是皇族和官宦世家,有一个贤内助对于一个人来说就是如虎添翼,在建功立业一事上往往能够事半功倍,比如隋文帝杨坚娶的独孤伽罗,唐太宗李世民所娶的长孙皇后以及明太祖朱元璋的马皇后,这几位都是历史上著名的贤内助。

当然,有贤内助就有坑夫妻,有些妻子坑夫起来真的是没商量,比如隋朝重臣杨素的妻子郑祁耶和明朝开国功臣徐达的妻子谢氏。

杨素和郑祁耶的婚姻也算是门当户对,杨素是关陇贵族集团的重要成员,而郑氏的祖父是北魏开府仪同三司郑道颖,只不过门当户对背后,这对夫妻却经常吵架,而且郑氏非常的强悍,不仅不能给予杨素必要的支持,还总是因为小事就和杨素吵架。

架吵着吵着就没数了,有一次,两人再次吵了起来,你一句我一句,谁也不让谁,看着凶悍的郑氏,杨素也是气昏了头,冲口而出:“我要是当了天子,你一定当不了皇后。”

这本来是一句不经大脑的气话,两人关起门来说了就说了,这样的话是不能外传的,要不很容易被有心人利用和误会,但是郑氏却没有考虑这些,她直接跑到皇宫去见了独孤伽罗。

在闺中的时候,郑氏和独孤伽罗就是闺蜜,又都嫁到了杨家,虽然杨坚和杨素不是亲兄弟,但也是族兄,平时也多有接触,所以两人的关系自然没有断过。

再后来,杨坚在北周末期篡权夺位,建立了隋朝,而杨素也因为一直站在杨坚这一边,顺其自然就是隋朝的功臣。杨坚称帝后,杨素成为上柱国,后来官拜御史大夫,也就是在御史大夫的这个职位上,夫妻俩吵了这么一架,杨素放狠说了这样一句话,而郑氏就去告诉了独孤伽罗。

郑氏和独孤伽罗之间的关系其实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一个是臣妇,一个是皇后,要知道君臣之间有一道不可逾越的墙,只不过,郑氏似乎没有想那么多。

她还是和从前一样有什么心里话或者受了委屈都跑去和独孤伽罗说,以往的数次,独孤伽罗都会好好安慰郑氏,甚至还能给她出出主意,但是唯独这一次,独孤伽罗没有安慰郑氏,而是表情严肃地送走了郑祁耶。

要知道杨素说的这句话虽然是气话,但未必不是他的心里话,难道他真的想过做天子?这就是在挑战皇家权威啊,把想法都动在自己家了,独孤伽罗怎么可能无动于衷?闺蜜情再好,也不能赔上自己的事业不是?

所以独孤伽罗又将这件事告诉了杨坚,杨坚火速免了杨素的官职,让杨素回家反省,这一下子好了,杨素和郑氏可以整天在家中相对而坐了,这次吵架的代价也算是相当大了。如果杨素没有特别的才能或者杨坚不得不用他的能力的话,他很可能就这样在家待一辈子了。

但是杨素毕竟是杨素,他不想就这样结束自己的官场生涯。好在当时杨坚一直有一件事没有做,那就是攻灭南陈。杨素知道杨坚一直在等一个机会,于是经过深思熟虑,给杨坚呈上了平陈之策。杨素的平陈之策打动了杨坚,这才让他得到了信州总管的职位,然后一心一意为攻打南陈做准备。

杨素后来在平陈中立下大功,又帮助杨广坐上太子之位以至于坐上皇帝的位子,成为隋朝重臣,但其实杨坚也好,杨广也罢,都不怎么放心杨素,尤其是杨广,对杨素明升暗降,猜忌之心从来没有断过,后来杨素病重的时候直接不肯吃药,就那么任由病魔夺走了他的生命。

可以说,杨素被杨坚和杨广猜忌,有郑氏一半的功劳,可以称得上是坑夫的代表了,但她到底没有搭上自己的性命,而徐达之妻谢氏却搭上了自己的性命。

徐达是明朝开国功臣,很受朱元璋器重,但是徐达的妻子似乎都不怎么被朱元璋喜欢,原本徐达的的原配张氏就是被朱元璋撵走的,张氏是一个泼辣的主,平时对家中的奴仆很不好,经常鞭笞他们,甚至有人直接丢了性命。

据《今言》记载,朱元璋看不惯张氏的做法,就让徐达休了张氏,他为徐达另定了一个妻子,就是后来的谢氏。谢氏也并非大家闺女,她臂力惊人,她经常拿着重达百斤的铁器跟随在军中,也是一个凶悍的主。

谢氏和马皇后也是比较好的关系,毕竟徐达一直跟着朱元璋打天下,谢氏和马皇后长打交道,关系比较不错,一来二去就成了好闺蜜。

谢氏比较豪爽,性格直来直去,不怎么顾忌,也不知道有些话是不能说,尤其是对着已经成为皇后的马氏。但她似乎没有这种自觉,最开始,朱元璋还没有登基的时候,和徐达虽然是上下级的关系,但家中的差距并不是很大。

但等到朱元璋登基之后,差距自然就大了,毕竟一个是天子,一个是臣子。地位自然有了天差地别,臣子的家弄得再怎么富丽堂皇,也不可能和皇宫相比较,皇宫哪是别的地方所能比较的呢?

其间的富丽堂皇自然无法用语言来描述,谢氏经常进宫,看到皇宫中的一切不仅也有羡慕之情,经常在马皇后耳边说什么”我家不如你家”的言论,语气中的羡慕和不平让马皇后很不舒服。即便谢氏无心,但听者有意。

羡慕什么不好,非得羡慕皇家的东西,难道动了什么不该有的心思?尤其是谢氏经常在马皇后耳边这样说,不由得马皇后多心,这一多心就告诉了朱元璋,说:“这些都是谢氏说的,难保她不会对着徐达说,枕边风吹多了,难道徐达能无动于衷?”

谢氏惦记皇家的东西不打紧,要是徐达也惦记呢?朱元璋也把这件事放在了心里,不过朱元璋知道徐达这个人应该没什么别的心思,只是夜长梦多,万一谢氏的话语对徐达产生了不好的影响?

有一天,朱元璋就将徐达召进宫去宴饮,席间只有朱元璋和徐达,看到徐达谨慎的样子,朱元璋表示就是想和徐达追忆过去打仗的时光。席间,朱元璋一直劝徐达喝酒,两人把酒言欢,将其过去南征北战的艰苦日子,徐达面上附和,但心里一直发怵,不知道朱元璋搞的是哪一出。

这顿酒喝了很久,朱元璋不说结束,徐达也不敢请求离开,就在徐达如坐针毡的时候,有内侍进去对朱元璋耳语了几句,朱元璋给徐达满上了一杯酒,对徐达说:“今天,爱卿免了灭族之灾。”

虽然不知道朱元璋是什么意思,但徐达还是战战兢兢跪下来接过酒杯,一饮而尽,然后被朱元璋放了出来,等他回到家中,才发现谢氏已经被杀了。

原来朱元璋趁着宴饮的功夫,派几个勇士到徐达的宅第将谢氏给杀了,得到谢氏被杀的消息传到皇宫之后,朱元璋才放徐达回了家。好在徐达本人一直谨小慎微,始终恪尽职守,没有任何的恃功而骄,也没有自满犯错,让朱元璋足够放心,所以这场祸事并没有追究到徐达的头上。

但谢氏的死,其实对徐家本就是一个大的打击,毕竟谢氏是徐达之妻,还为他生儿育女,这一下子就被杀了,多疑的朱元璋真的对徐达没有猜忌之心吗?也难说。徐达被朱元璋除掉,虽然只是野史,但未必就全是假的,包括谢氏之死也是记录在《北窗琐语》中,真真假假,后世很难判断。

但可以确定的是,谢氏倘若真的对马皇后说过那样的话,就真的是很拎不清,所以才给徐家招致了这场祸端,徐家主母被杀,徐达也未必没有被牵连,说起来,徐达也真的是有苦难言,娶得妻子都这么被朱元璋看不上。

向郑祁耶和谢氏这样拎不清的妻子并不少见,应该说古往今来都有,她们因为自身的性格,不仅帮不上自己的丈夫,不能成为贤内助,还反过来招来祸事。

夫妻本为一体,应该夫妻同心,劲往一处使,内有不合可以,但可以关起门来解决,或者过不下去干脆离了,但是对外的时候一定要一致,毕竟他们是一个利益的整体。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1062082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10
下一篇2023-11-1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