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两汉孝廉察举的4项标准?

什么是两汉孝廉察举的4项标准?,第1张

汉朝以孝治天下,所以后来“孝廉”逐渐成为察举中经常使用的一种科名,并要求地方郡国每年推举两人,使这种做法进一步制度化。被荐举的孝廉多是先到郎署任职,然后由郎官转迁为尚书、侍御史,或外迁为县令、长、丞,再迁为刺史、太守。“世祖诏:方今选举,贤佞朱紫错用。丞相故事,四科取士:一曰德行高妙,志节清白;二曰学通行修,经中博士;三日明达法令,足以决疑,能案章复问,文中御史;四日刚毅多略,遭事不惑,明足以决,才任三辅令。皆有孝悌、廉正之行。”文中讲的“四科取士”,就是两汉孝廉察举的4项标准。孝廉的要求,一是岁举,二是要由地方即郡国向中央荐举,三是有人数的限定。

《陈情表》是三国两晋时期文学家李密写给晋武帝的奏章。文章从自己幼年的不幸遭遇写起,说明自己与祖母相依为命的特殊感情,叙述祖母抚育自己的大恩,以及自己应该报养祖母的大义;除了感谢朝廷的知遇之恩以外,又倾诉自己不能从命的苦衷,辞意恳切,真情流露,语言简洁,委婉畅达。下面跟着我来看看《陈情表》的原文和翻译吧!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陈情表》的原文和翻译 篇1

原文:

臣密言: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祖母刘愍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既无伯叔,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汤药,未曾废离。(愍 一作:悯 茕茕孑立 一作:独立)

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今年九十有六,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乌鸟私情,愿乞终养。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愿陛下矜悯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祖母 一作:祖母刘)

翻译:

臣李密陈言:我因命运不好,很早就遭遇到了不幸,刚出生六个月,父亲就弃我而死去。我四岁的时候,舅父强迫母亲改变了守节的志向。我的祖母刘氏,怜悯我年幼丧父,便亲自抚养。臣小的时候经常生病,九岁时不能走路。孤独无靠,一直到成人自立。既没有叔叔伯伯,又缺少兄弟,门庭衰微、福分浅薄,很晚才有儿子。在外面没有比较亲近的亲戚,在家里又没有照应门户的童仆,生活孤单没有依靠,只有自己的身体和影子相互安慰。但祖母刘氏又早被疾病缠绕,常年卧床不起,我侍奉她吃饭喝药,从来就没有离开她。

到了晋朝建立,我蒙受着清明的政治教化。先前有名叫逵的太守,察举臣为孝廉,后来又有名叫荣的刺史推举臣为优秀人才。臣因为供奉赡养祖母的事无人承担,辞谢不接受任命。朝廷又特地下了诏书,任命我为郎中,不久又蒙受国家恩命,任命我为太子的侍从。我凭借卑微低贱的身份,担当侍奉太子的职务,这实在不是我杀身所能报答朝廷的。我将以上苦衷上表报告,加以推辞不去就职。但是诏书急切严峻,责备我怠慢不敬。郡县长官催促我立刻上路;州县的长官登门督促,比流星坠落还要急迫。我很想奉旨为皇上奔走效劳,但祖母刘氏的病却一天比一天重;想要姑且顺从自己的私情,但报告申诉不被允许。我是进退两难,十分狼狈。

我想晋朝是用孝道来治理天下的,凡是年老而德高的旧臣,尚且还受到怜悯养育,况且我孤单凄苦的程度更为严重呢。况且我年轻的时候曾经做过蜀汉的官,担任过郎官职务,本来就希望做官显达,并不顾惜名声节操。现在我是一个低贱的亡国俘虏,十分卑微浅陋,受到过分提拔,恩宠优厚,怎敢犹豫不决而有非分的企求呢只是因为祖母刘氏寿命即将终了,气息微弱,生命垂危,早上不能想到晚上怎样。我如果没有祖母,无法达到今天的地位;祖母如果没有我的照料,也无法度过她的余生。祖孙二人,互相依靠而维持生命,因此我不能废止侍养祖母而远离。

我现在的年龄四十四岁了,祖母现在的年龄九十六岁了,这样看来我在陛下面前尽忠尽节的日子还很长,而在祖母刘氏面前尽孝尽心的日子很短。我怀着乌鸦反哺的私情,乞求能够准许我完成对祖母养老送终的心愿。我的辛酸苦楚,并不仅仅是蜀地的百姓及益州、梁州的长官所能明白知晓的,天地神明,实在也都能明察。希望陛下能怜悯我的诚心,满足我微不足道的心愿,使祖母刘氏能够侥幸地保全她的余生。我活着应当杀身报效朝廷,死了也要结草衔环来报答陛下的恩情。我怀着像犬马一样不胜恐惧的心情,恭敬地呈上此表来使陛下知道这件事。

写作背景:

《陈情表》,选自《文选》卷三七。原题作“陈情事表”。

西晋人李密所著,是他写给晋武帝的奏章。当时时局动荡皇帝希望李密能出来做官。因为李密是蜀国人在蜀国又以孝著名,当过官很有名气。所以皇帝希望他能出来做官来服民心。并且希望进一步扩充领土就更加希望天下人以为晋朝清明来进一步取得他国民心。李密孝顺同样也有着浓厚的忠君思想所谓“一朝君主一朝臣”但他为了保全性命就写了这篇表。文章叙述祖母抚育自己的大恩,以及自己应该报养祖母的大义;除了感谢朝廷的知遇之恩以外,又倾诉自己不能从命的苦衷,真情流露,委婉畅达。该文被认定为中国文学史上抒情文的代表作之一,有“读李密《陈情表》不流泪者不孝”的说法。

三国魏元帝(曹奂)景元四年(263年),司马昭灭蜀,李密沦为亡国之臣。司马昭之子司马炎废魏元帝,史称“晋武帝”。泰始三年(267年),朝廷采取怀柔政策,极力笼络蜀汉旧臣,征召李密为太子洗马。李密时年44岁,以晋朝“以孝治天下”为口实,以祖母供养无主为由,上《陈情表》以明志,要求暂缓赴任,上表恳辞。

李密早有孝名,据《晋书》本传记载,李密奉事祖母刘氏“以孝谨闻,刘氏有疾,则涕泣侧息,未尝解衣,饮膳汤药,必先尝后进。”武帝览表,赞叹说:“密不空有名也”。感动之际,因赐奴婢二人,并令郡县供应其祖母膳食,密遂得以终养。

在李密写完这篇表后一年左右的时间,刘氏就去世了。他在家守孝两年后,出仕官职很小,因为当时的政局已相当稳定,晋武帝不需要李密了,便不再重视他。李密做了两年官后辞去职务。

南宋文学家赵与时在其著作《宾退录》中曾引用安子顺的言论:“读诸葛孔明《出师表》而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忠,读李令伯《陈情表》而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孝,读韩退之《祭十二郎文》而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友。”青城山隐士安子顺世通云。此三文遂被并称为抒情佳篇而传诵于世。

陈情表之由来

李密,字令伯,犍为武阳人也,一名虔。父早亡,母何氏醮。密时年数岁,感恋弥至,烝烝之性,遂以成疾。祖母刘氏,躬自抚养,密奉事以孝谨闻。刘氏有疾,则涕泣侧息,未尝解衣,饮膳汤药必先尝后进。有暇则讲学忘疲,而师事谯周,周门人方之游夏。 少仕蜀,为郎。数使吴,有才辩,吴人称之。蜀平,泰始初,诏征为太子洗马。密以祖母年高,无人奉养,遂不应命。乃上书曰:“臣以险衅,……臣生当陨身,死当结草。”

帝览之曰:“士之有名,不虚然哉!”乃停召。后刘终,服阕,复以洗马征至洛。司空张华问之曰:“安乐公何如”密曰:“可次齐桓。”华问其故,对曰:“齐桓得管仲而霸,用竖刁而虫流。安乐公得诸葛亮而抗魏,任黄皓而丧国,是知成败一也。”次问:“孔明言教何碎”密曰:“昔舜、禹、皋陶相与语,故得简雅;《大诰》与凡人言,宜碎。孔明与言者无己敌,言教是以碎耳。”华善之。

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尝与人书曰:“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密有才能,常望内转,而朝廷无援,乃迁汉中太守,自以失分怀怨。及赐饯东堂,诏密令赋诗,末章曰:“人亦有言,有因有缘。官无中人,不如归田。明明在上,斯语岂然!”武帝忿之,于是都官从事奏免密官。后卒于家。

《陈情表》的原文和翻译 篇2

《陈情表》原文

臣密言:臣以险衅(xìn),夙(sù)遭闵(mǐn)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xíng)年四岁,舅夺母志。祖母刘悯(mǐn)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shào)多疾病,九岁不行(xíng),零丁孤苦,至于成立。既无伯叔,终鲜(xiǎn)兄弟;门衰祚(zuò)薄,晚有儿息。外无期(jī)功强(qiǎng)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tóng)。茕茕(qióng)孑(jie第二声)立,形影相吊。而刘夙婴(yīng)疾病,常在床蓐(rù);臣侍汤药,未曾废离。

逮(dai第四声,通“待”,等到)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kuí)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xiǎn)马。猥(wěi)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诏书切峻,责臣逋(bū)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dǔ);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jīn)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huàn)达,不矜名节。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zhuó),宠命优渥(wò),岂敢盘桓(huán),有所希冀(jì)!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gēng)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臣密今年四十有(yòu)四,祖母今年九十有(yòu)六,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乌鸟私情,愿乞终养。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愿陛下矜(jīn)悯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臣不胜(shēng)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

《陈情表》翻译

臣子李密陈言:我因命运不好,小时候遭遇到了不幸,刚出生六个月,我慈爱的父亲就不幸去世了。经过了四年,舅父逼母亲改嫁。我的祖母刘氏,怜悯我从小丧父,便亲自对我加以抚养。臣小的时候经常生病,九岁时还不会行走。孤独无靠,一直到成人自立。既没有叔叔伯伯,又没什么兄弟,门庭衰微而福分浅薄,很晚才有儿子。在外面没有比较亲近的亲戚,在家里又没有照应门户的童仆。生活孤单没有依靠,每天只有自己的身体和影子相互安慰。但祖母又早被疾病缠绕,常年卧床不起,我侍奉她吃饭喝药,从来就没有停止侍奉而离开她。

到了晋朝建立,我蒙受着清明的政治教化。前任太守逵,考察后推举臣下为孝廉,后任刺史荣又推举臣下为优秀人才。臣下因为供奉赡养祖母的事无人承担,辞谢不接受任命。朝廷又特地下了诏书,任命我为郎中,不久又蒙受国家恩命,任命我为太子洗马。像我这样出身微贱地位卑下的人,担当侍奉太子的职务,这实在不是我杀身捐躯所能报答朝廷的。我将以上苦衷上表报告,加以推辞不去就职。但是诏书急切严峻,责备我逃避命令,有意拖延,态度傲慢。郡县长官催促我立刻上路;州官登门督促,比流星坠落还要急迫。我很想遵从皇上的旨意赴京就职,但祖母刘氏的病却一天比一天重;想要姑且顺从自己的私情,但报告申诉不被允许。我是进退两难,十分狼狈。

我俯伏思量晋朝是用孝道来治理天下的,凡是年老而德高的旧臣,尚且还受到怜悯养育,何况我的孤苦程度更为严重呢。况且我年轻的时候曾经做过蜀汉的官,担任过郎官职务,本来就希望做官显达,并不顾惜名声节操。现在我是一个低贱的亡国俘虏,十分卑微浅陋,受到过分提拔,恩宠优厚,怎敢犹豫不决而有非分的企求呢?只是因为祖母刘氏寿命即将终了,气息微弱,生命垂危,早上不能想到晚上怎样。臣下我如果没有祖母,就没有今天的样子;祖母如果没有我的照料,也无法度过她的余生。我们祖孙二人,互相依靠而维持生命,因此我的内心不愿废止奉养,远离祖母。

臣下我现在的年龄四十四岁了,祖母现在的年龄九十六岁了,臣下我在陛下面前尽忠尽节的日子还长着呢,而在祖母刘氏面前尽孝尽心的日子已经不多了。我怀着乌鸦反哺的私情,乞求能够准许我完成对祖母养老送终的'心愿。我的辛酸苦楚,并不仅仅被蜀地的百姓及益州、梁州的长官所亲眼目睹、内心明白,连天地神明也都看得清清楚楚。希望陛下能怜悯我愚昧诚心,请允许我完成臣下一点小小的心愿,使祖母刘氏能够侥幸地保全她的余生。我活着应当杀身报效朝廷,死了也要结草衔环来报答陛下的恩情。臣下我怀着牛马一样不胜恐惧的心情,恭敬地呈上此表来使陛下知道这件事。

注释

险衅(xìn):灾难祸患。指命运坎坷。

夙:早。这里指幼年时。闵,通“悯”,指可忧患的事(多指疾病死丧)。凶,不幸

见背:弃我而死去。

舅夺母志:指由于舅父强行改变了李密母亲守节的志向。

成立:长大成人。

祚(zuò):福分。

儿息:儿子。

期功强近之亲:指比较亲近的亲戚。古代丧礼制度以亲属关系的亲疏规定服丧时间的长短,服丧一年称“期”,九月称“大功”,五月称“小功”。

应门五尺之僮:五尺高的小孩。应门:照应门户,僮,童仆。

茕(qióng)茕孑(jié)立:生活孤单无靠。茕茕,孤单的样子。孑:孤单。

吊:安慰。

婴:纠缠。

蓐(rù):通“褥”,垫子。

废离:废养而远离。

清化:清明的政治教化。

太守:郡的地方长官。

察:考察。这里是推举的意思。孝廉:汉代以来举荐人才的一种科目,举孝顺父母、品行方正的人。汉武帝开始令郡国每年推举孝廉各一名,晋时仍保留此制,但办法和名额不尽相同。“孝”指孝顺父母,“廉”指品行廉洁。

刺史:州的地方长官。

秀才:当时地方推举优秀人才的一种科目,这里是优秀人才的意思,与后代科举的“秀才”含义不同。

拜:授官。郎中:官名。晋时各部有郎中。

寻:不久。

除:任命官职。洗马:官名。太子的属官,在宫中服役,掌管图书。

猥:辱。自谦之词。

东宫:太子居住的地方。这里指太子。

陨(yǔn)首:丧命。

切峻:急切严厉。

逋慢:回避怠慢。

州司:州官。

日笃:日益沉重。

苟顺:姑且迁就。

伏惟:旧时奏疏、书信中下级对上级常用的敬语。

故老:遗老。

矜育:怜惜抚育。

伪朝:指蜀汉。

历职郎署:指曾在蜀汉官署中担任过郎官职务。

矜:矜持爱惜。

宠命:恩命。指拜郎中、洗马等官职。优渥(wò):优厚。

区区:拳拳。形容自己的私情。

陛下:对帝王的尊称。

乌鸟私情:相传乌鸦能反哺,所以常用来比喻子女对父母的孝养之情。

二州:指益州和梁州。益州治所在今四川省成都市,梁州治所在今陕西省勉县东,二州区域大致相当于蜀汉所统辖的范围。牧伯:刺史。上古一州的长官称牧,又称方伯,所以后代以牧伯称刺史。

皇天后土:犹言天地神明。

愚诚:愚拙的至诚之心。

听:听许,同意。

结草:据《左传·宣公十五年》记载,晋国大夫魏武子临死的时候,嘱咐他的儿子魏颗,把他的遗妾杀死以后殉葬。魏颗没有照他父亲说的话做。后来魏颗跟秦国的杜回作战,看见一个老人把草打了结把杜回绊倒,杜回因此被擒。到了晚上,魏颗梦见结草的老人,他自称是没有被杀死的魏武子遗妾的父亲。后来就把“结草”用来作为报答恩人心愿的表示。

犬马:作者自比,表示谦卑。

行年四岁:年纪到了四岁。行年,经历的年岁。

臣密言:开头先写上上表人的姓名,是表文的格式。当时的书信也是这样的。

桓荣字春卿,沛郡龙亢人。年少时就学长

安,学习《欧阳尚书》,为博士九江人朱普做事。

桓荣贫穷如洗毫无资财,常常为他人做工用以养

活自己,精力充沛,十五年不回故乡一次。到王

莽篡位时才回来。正赶上朱普去世,桓荣到九江

奔丧,背土堆成坟,此后他顺便留下来教书,学

生门徒有数百人。王莽失败后,天下大乱。桓荣

抱着他的经书同弟子们一起逃到山谷之中躲藏起

来,虽然常饥饿困乏却不终止讲习讨论,后来客

居江淮一带授徒。

建武十九年,桓荣年六十多岁,开始在大司

徒府任职。当时显宗刚刚被立为皇太子,选求通

晓经籍之人,便提升桓荣的弟子豫章何汤为虎

贲中郎将,教太子《尚书》。世祖安闲地询问何

汤的老师是谁,何汤回答说:“我的老师是沛国

桓荣。”帝随即召见桓荣,让他解说《尚书》,十

分欣赏他。桓荣被拜为议郎,赐钱十万,入宫教

授太子。每次朝会,帝便让桓荣在公卿之前陈述

经书。帝大加称赞,说: “得到您差点晚了!”

正遇上《欧阳》博士缺少,帝想立桓荣为博士。

桓荣叩头推辞说: “我的经术肤浅不深,不如我

的同学郎中彭闳、扬州从事皋弘。”帝说: “好,

你去请他们吧,你能协调这一官职。”于是拜桓

荣为博士,引见的彭闳、皋弘为议郎。

帝曾亲临太学,正遇上诸位博士在太学前辩

论,桓荣披着儒生所特有的衣服,温和谦恭而且

宽厚有涵养,分辩说明经义,每次都以礼义谦让

来说服,而不用话的长短来战胜别人,在场的儒

生没有赶得上他的,帝便加以特别的奖赏.帝又

下诏让诸儒生吹管击磬演奏《雅》 《颂》之乐,

天黑才停。后来桓荣入朝参加宴会,帝下诏赐给

诸臣奇特的果子,接受的人都将它揣在怀中。只

有桓荣双手捧着果子拜谢。帝笑着指着他说:

“这是真正的儒生啊!”由此更加敬重厚待他,

常常让他在太子宫中过夜。如此五年,桓荣推荐

门下生九江胡宪侍奉讲说,这才得到许可不常

去宫中,每天早晨去一次就行了。桓荣曾经得

病,太子每天早晚派中傅来探问病情,赐给桓荣

美味佳肴、帐幕、奴婢,对桓荣说:“如有不测,

请不要为你的家室担忧。”后来病痊愈了,又入

宫侍奉讲经。

二十八年,帝召集百官,下诏询问谁可以做

太子的老师,群臣为了迎合皇帝的心意,都说太

子的舅舅执金吾原鹿侯阴识可以胜任。博士张

佚严肃地说: “如今陛下立太子,是为了阴氏

还是为了天下百姓如果是为了阴氏,那么选阴

堡可以;如果是为了天下百姓,那么本来就应该

选用天下的贤才。”帝认为他说得对,说:“我想

设立傅的原因,是为了让他们辅助太子。如今博

士您不以纠正我的失误为难事,更何况对太子

呢”随即拜张佚为太子太傅,而以桓荣为少傅。

赐给他们辎车、乘马。桓荣召集他的诸位学生,

将他的车马、印绶陈列出来,说: “如今所蒙受

的这些东西,都是藉了古人的好处,可不能不努

力啊!”桓荣以太子经学已经掌握为由,上书辞

谢说:“我侥幸得以侍奉太子,连续数年教授经

学,然而我见识学问短浅,对太子一点帮助也没

有。如今皇太子凭藉聪颖通达之资质,通晓明了

经义,观看浏览古今书籍,作为储君太子没有能

如此精通博学的了。这实在是国家的福气,天下

百姓的幸事。我做少傅的职责已尽完了,一切全

靠太子自己了,谨派掾臣汜拜谢并辞职。”太子

回信说:“刘庄从幼稚孩童开始,学习经学九年,

可是典故训释仍有不明白,无法知晓懂得。《五

经》广泛博大,圣人的言语意义深远,不是天下

最出类拔萃的人,怎能参与此道!何况以我这样

无才之人,冒昧地承蒙教诲。从前先师辞去弟子

的情况也有,上等情况是因学生通达经义要旨,

明白章句含义,下等情况则是离家El久思念家

乡,向老师请求离去。如今我属下等情况,不敢

再说什么,希望您认真对待疾病注意饮食,保重

身体。”

三十年,桓荣被拜为太常。桓荣最初遭遇离

乱时,与族人桓元卿同遭饥饿贫困,而桓荣仍研

究朗诵不止。元卿讥笑桓荣说: “你遣只是白白

浪废力气,什么时候能派上用场”桓荣笑笑没

有回答。等到桓荣任太常时,元卿感叹说: “我

是个农家子弟,怎能想到有学问竟会有这么大的

好处!”

显宗即位后,用对待老师的礼节尊敬桓荣,

很受亲近重视,他的两个儿子被拜为郎。桓荣年

纪超过八十后,自认为已经衰老,多次上书请求

辞职,却每次被增加赏赐。帝曾乘车到太常府,

让桓荣坐在面朝束的地方,设置矮桌手杖,召集

百官及骠骑将军束平王刘苍以下以及桓荣的门

生数百人,天子亲自捧书求教,每次开口便先说

“大师在此”。请教完后,将太官供品用具全部赐

给太常家。天子对桓荣的恩惠礼遇就像这样。

永平二年,三雍刚刚落成,天子拜桓荣为五

更。每次大射养老礼仪完成之后,帝便请桓荣及

其弟子升堂,捧着经书以自问自答的方式向桓荣

求教。封桓荣为关内侯,封邑五千户。

每次桓荣生病,帝便派使者来慰问,道路之

上可以频繁看到来桓荣家的太官、太医。到桓荣

病重时,他上书谢恩,请求归还他的爵号及封土

给皇帝。帝亲自到他家询问他的起居情况,进入

桓荣家所在街道时便下车步行,捧着经书来到桓

荣面前,流着眼泪抚摸着桓荣,赐给他床茵、帷

帐、刀剑、衣被,很长时间之后才离去。从此以

后,诸侯将军大夫来询问病情的,不敢再乘车到

桓荣家门前,并都在床下拜见。桓荣死后,帝亲

自改变干素的服饰,亲临丧礼并送葬,将首山的

南面赐给桓荣作墓地。任命桓荣兄长的两个儿子

补四百石俸禄的官职,都讲生八人补二百石官

职,其余门徒有许多官至公卿。桓荣子桓郁继承

爵号封土。

论曰:张佚严厉责备阴侯,以此取得高位,

直言得罪众臣,用正义感动圣明的君王,使君王

知道他耿直有余。至于因一句话而被赏赐,有志

之士则感到羞耻;接受爵号而不谦让,故而受到

诗人的劝告。但是张佚在朝廷上议论他人靠的是

外戚得到支持,自认为自己没有短处,想来大概

是清廉不足吧从前乐羊吃自己的孩子,虽然有

功也被怀疑;西巴放了麂,虽然有罪却当上了太

傅。也许是推想仁义审察虚伪,都是出自人之常

情。做君王的人能用这些来审察,那么真诚与奸

邪差不多得到分辨了。

桓郁字仲恩,年少时靠父亲的官位担任郎。

他诚实宽厚好学,继承父亲的学业,教授《尚

书》,常常拥有数百名门徒。桓荣死后,桓郁本

该继承爵位,但他上书让给兄长的儿子桓泛,显

宗不同意,他只好接受封号,而将全部租赋收入

送给桓泛。帝因桓郁是先师的儿子,拥有礼让的

品德,因此对他非常亲近厚爱,常常留在宫中谈

论经书,询问政事,逐渐迁升为侍中。皇帝亲自

撰写《五家要说章句》,命桓郁在宣明殿进行校

定,以侍中监虎贲中郎将。

永平十五年,桓郁入宫教授皇太子经学,迁

越骑校尉,天子下韶命太子、诸王各自去致礼庆

贺。桓郁多次进忠言,常常被天子采纳。肃宗即

位,桓郁以母亲丧事为由乞求退职,天子接受了

他的请求,让他以侍中身份守孝。建初二年,迁

屯骑校尉。

和帝即位时年富力强,侍中窦宪凭藉外戚的

势力,想让年少的天子多阅览经学,便上书给皇

太后说:“《礼记》说:‘天下百姓的命运,都决

定于天子;天子之善,靠在于所学来形成。学习

与智慧共同长进,则会切磋相正而不必勤勉;教

化与意念共同完成,则如同出白天性,言行自然

符合道义。昔日成王年幼,尚在襁褓之中,周公

在前,史佚在后,太公在左,召公在右。成王当

朝听政,四位圣人维护着他。所以考虑事情不会

不周到,做事不会有失误。’孝昭皇帝八岁即位,

大臣辅佐政事,也挑选名儒韦贤、蔡义、夏侯胜

等人到天子面前来传授经学,以完成圣德。近在

建初元年,张醋、魏应、召训也到宫中讲授。臣

我在下面考虑皇帝陛下本身具有天赋的资质,适

宜渐渐教学,可现在却只面对着左右小臣,听不

到典制礼义。从前五更桓荣,亲自做天子的老

师,他的儿子桓郁,从小便敦厚崇尚,继承传授

父亲的学业,故而再次以校尉之职入宫教授先

帝,父子在宫中供职,经历了四代,如今虽年老

但仍喜好礼义,经学品行更加完备。又有宗正刘

方,是宗室楷模,擅长《诗经》之学,受到先帝

的褒奖.应当让桓郁、刘方同入宫教授,以此推

崇本朝,显示广远深入的教化。”于是桓郁从此

迁长乐少府,再次入宫侍奉讲经。不久,转为侍

中奉车都尉。永元四年,代替丁鸿为太常。第二

年,因病去世。

桓郁为两位天子讲授遇经学,受到极大的恩

泽和宠爱,受到的赏赐前前后后达近千万,在当

时十分显赫。他的门人杨震、朱宠,都做官至三

公。

开始,桓荣向朱普学习四十万字的章句,浮

华之辞又多又长,有许多夸大其辞之处。到了桓

荣入宫教授显宗时,减少到二十三万字。桓郁又

删除省略确定成十二万字。从此有了《桓君大小

太常章句》。

桓郁的儿子桓普继承爵号,传到曾孙。桓郁

的二儿子桓焉,能够将他的家学继承下去。桓郁

的孙子桓鸾、曾孙桓彬都很有名气。

桓焉字叔元,少年时因父亲的官职而被封为

郎。深明经义且身体力行,因而很有声望。永初

元年,入宫教授安帝,多次迁升至侍中步兵校

尉。永宁年间,顺帝立为皇太子,封桓焉为太子

少傅,一个多月后,迁升为太傅,藉母丧之事乞

求退职,天子同意他以大夫身份守孝。过了一

年,天子下诏派使者赐给桓焉牛肉和酒,强行除

去丧服,当即拜为光禄大夫,迁为太常。当时天

子废皇太子为济阴王,桓焉同太仆来历、廷尉张

皓进行劝说,但没能成功,此事都在《来历传》

中。

顺帝即位,拜桓焉为太傅,与太尉朱宠共同

总领尚书职务。桓焉又入宫教授经学,乘着天子

在内廷召见时,建议应该请三公、尚书入朝管理

事务,天子听从了他的建议。天子因桓焉在朝廷

上议论时坚守正义,封他为阳平侯,但他坚决推

辞不接受。桓焉办公三年,因召用受禁锢的人为

官吏而被免职。后又拜为光禄大夫。阳嘉二年,

代替来历为大鸿胪,数Et之后,迁为太常。永和

五年,代替王龚为太尉。汉安元年,因出现El食

而被免职。第二年,死在家中。

桓焉有继承学业的弟子数百人,其中地位最

显贵的是黄琼、杨赐。桓焉的孙子是桓典。

桓典字公雅,重又继承家业,在颖川I教授

《尚书》,有数百名门徒。被推举为孝廉并担任郎

职。不久,正遇上国相王吉因有罪被杀,朋友亲

戚没有人敢到他家去。惟独桓典放弃官职为他收

殓尸体将他埋葬,并服丧三年,背土堆成坟,又

为他建立祠堂,按礼仪做完所有事情之后才离

去。

司徒袁隗召桓典到府中做事,因品第高受到

推举,拜为侍御史。当时宦官专权,桓典执政毫

不畏惧回避他们。他常常骑着青白色的马,京城

的人都十分畏惧他,说: “走着走着要停下来,

以避开骑青白色马的御史。”到黄巾贼在荣阳起

兵,桓典奉命督军。贼兵被击败,他回到朝中,

但因触犯宦官而得不到奖赏。他在御史任上七年

都没有得到迁升,后来到京城之外去担任郎官。

灵帝崩,大将军何进掌权,桓典参与谋划商

议,因而三次迁升至羽林中郎将。献帝即位,三

公上书言桓典以前与何进谋划诛除宦官,虽然没

有成功,但忠义之心显著。天子下诏拜桓典家一

人为郎,赐钱二十万。

桓典从西入关,拜为御史中丞,赐爵号为关

内侯。天子车驾至注都,迁但甚为光禄勋。§继

六年,死在任上。

桓鸾字始春,是桓焉弟之子。少年时便树立

操行,穿布衣吃粗食,不求丰足有余。他认为世

事污浊,州郡任官之人多不是贤才,觉得与他们

共事是羞耻,因而不肯出来做官。

桓鸾四十多岁时,当时的太守向苗有名望功

绩,他推举桓鸾为孝廉,迁为胶束令。他刚到任

而向苗却去世了,桓鸾于是便辞职去奔丧,三年

之后才回去,淮汝地区人们都称赞他的高尚情

义。后来担任巳吾、汲两县县令,很有名望和政

绩。诸公共同推荐,天子又召拜他为议郎。他上

书陈述五件事:推举贤才,审察然后授权使用,

罢黜奸臣,减省苑囿,停止徭役租赋。书奏上之

后,触怒了宫内小臣,因此他们没有让天子看到

这份奏章。后因为有病被免官。中平元年,年七

十七岁,死在家中。他的儿子叫桓晔。

桓晔字文林,一名严,更加注重培养志向节

操,他的姑姑是司空杨赐的夫人。最初桓鸾死

时,姑姑回家奔丧赴哀,将到家时,住在驿舍,

整顿随从人员之后才进家,桓晔心中认为这样做

不好。等到姑姑慰问他时,最终什么也没说,只

是号哭。杨赐派遣官吏供奉祠庙,在当地县调取

祠庙用具,桓晔拒绝不接受。以后每次到京城,

从未在杨氏家住过。他的坚定节操就像这样。他

的宾客及随从,都敬慕他的志气操行,从不接受

他人的一顿饭。桓晔任郡功曹。后来推举他为孝

廉、有道、方正、茂才,三公请他做官,他都没

有接受。

初平中,天下动乱,桓晔到会稽避乱,然后

从海上到交耻居住,越人受他的气节感化,直至

闾里之间没有争斗。后来他被凶恶之人诬陷,便

死在合浦狱中。

桓彬字彦林,桓焉兄长的孙子。

桓彬的父亲桓麟,字元凤,很早就聪慧有才

能。桓帝初,为议郎,入宫侍奉讲授经学,因为

太正直而触怒了天子左右的人,被贬出宫任羞

令,又因病免官。正遇上母亲去世,桓麟非常哀

伤,在母亲去世不到十三个月时,他也去世了,

年四十一岁。他所著碑、谏、赞、说、书共二十

一篇。

桓彬少年时与蔡邕齐名。最初被推举为孝

廉,拜为尚书郎。当时中常侍曹节的女婿冯方也

任郎,桓彬磨砺自己的意志和操行,与左丞刘

歆、右丞杜希有共同爱好并友好交往,从未与冯

方一同参加过酒宴,冯方非常恨他们,便宣扬说

桓彬等人是酒党。此事交由尚书令刘猛处理,刘

猛素来跟桓彬等人交好,因而不举报纠正此事,

曹节大怒,弹劾刘猛,认为他们是一伙的,请求

将他们收捕下狱,在朝的官员都因此而恐惧,刘

猛从容不迫,十曰便出狱,但被免官受禁锢。桓

彬因此被废除官职。光和元年,死在家中,年四

十六岁。诸位儒者没有不感到悲伤的。

桓彬着《七说》和书共三篇,蔡邕等人都作

序评述他的志向,都认为桓彬有四处超过常人:

智力早熟,幼年聪慧;学问优异文辞华丽,极其

通达;做官不因贪图俸禄而苟同他人,义气高

尚;辞高而虚心,操行纯洁。于是共同树碑赞颂

他。

刘猛,琅邪人。桓帝时为宗正,因正直而受

到排挤,自己辞官回家。灵帝即位,太傅陈蕃、

大将军宝武辅佐政权,又重新请他出来做官。

论曰:伏氏从东西京起相承袭而为名儒,

以此取得爵位。中兴之后桓氏家族十分昌盛,从

桓荣到桓典,一代代遵循他的路线,父子兄弟相

继担任天子的老师,跟随他们学习的人都官至卿

相,在当时十分显赫。孔子说:“古时的学习者

学习是为了提高自己的修养,如今的学习者学习

是为了别人。”为别人的意思,是凭藉声誉以显

扬自己;为自己的意思,是以自己的心去符合道

义。桓荣世代受到尊崇,这种学习哪裹是为了自

己呀!

工遮字茎公,题川走陆人。

父亲工缈,字乡游,是王菱末期守卫噩扰的

尉官.世担攻打题屋,疆陨坚守使世趄久攻不

下,丁办游说守城官,于是他们一同投降,世祖

大喜,重重地加以赏赐慰劳,拜丁绋为偏将军,

并因此跟随世祖进行征伐。丁琳率兵先渡过黄

河,向郡国发送檄文,攻打兵营占据土地,攻下

河南、陈留、颖川共二十一个县。

建武元年,拜丁绋为河南太守。到封赏有功

之臣时,皇帝让大家各自说自己喜欢的地方,诸

位将领都挑选丰美的都邑郡县,惟有丁琳愿受封

本乡。有人对他说:“别人都想要县,而惟独你

要求乡,为什么”丁绋说:“从前孙叔敖告诫他

的孩子,受封时一定要贫瘠之地,如今我才能不

够功劳微小,能得到乡亭已经是很优厚的待遇

了。”帝遵从了他的愿望,封他为定陵新安乡

侯,封邑是五千户,后来又迁升封为陵阳侯。

丁鸿年十三岁时,跟从桓荣学习《欧阳尚

书》,三年便明晓章句,善于议论辩难,任都讲,

于是便立志精心锐思,穿着布衣挑着担子,不远

千里去求学。

当初,丁绋跟从世祖去征伐,丁鸿独自与他

的弟弟丁盛住在一起,怜悯丁盛年纪幼小而共度

寒冷的日子。到丁绋死后,丁鸿应当继承封号,

他却上书将封国让给丁盛,但没有得到同意。丁

绋埋葬之后,他便将丧服挂在坟前草屋上,然后

逃走,他留给丁盛一封信说: “丁鸿贪恋经书,

不顾恩情礼义,少年时跟从老师,父亲活着没有

供养他,死后没有奉守丧礼,皇天先祖,全都不

保佑帮助,身遭大病,忍受不了茅草土气。前面

呈上疾病情况,情愿将爵号留给仲公,但奏章被

按下没给我回答,迫使我暂且继承封号。我现在

自愿放弃,去寻求好的医生。如果不能治好病,

愿永远被埋在山沟之中。”丁鸿当初与九江人鲍

骏共同事奉桓荣,相互十分友好,到丁鸿逃避封

号时,在东海遇到鲍骏,却装作不认识他。鲍骏

便拦住他责备说:“昔日伯夷、吴札是因乱世才

改变通常的做法,故而得以伸张他们的志气。

《春秋》之义,不因家事废弃帝王之事。如今你

因兄弟之间的私家恩惠而绝弃父亲的不灭基业,

能说是聪明的吗”丁鸿感触而醒悟,流泪叹息,

然后便回家接受封国,开设讲坛教授学生。鲍骏

也上书说丁鸿经学十分纯熟,显宗很认为他有才

能有道德。

永平十年皇帝征召丁鸿,他一到即受到召

见,让他讲解文章《侯之命篇》,赐给他御衣和

绶带,让他在公车署内待诏,与博士同样礼遇。

不久,拜为侍中。十三年,兼射声校尉。建初四

年,迁升封为鲁阳乡侯。

肃宗诏令丁鸿与广平王刘羡及诸儒士楼望、

成封、桓郁、贾逵等人在北宫白虎观编次确定

《五经》同异,让五宫中郎将魏应负责秉承皇帝

旨意提问,侍中淳于恭呈奏皇帝,帝亲自进行裁

决。丁鸿凭藉高才,辩论诘难最为高明,诸儒士

都称赞他,皇帝也多次感慨赞美他。当时的人感

叹说: “殿中无双丁孝公。”丁鸿多次受到赏赐,

被提拔为校书,接着代替成封为少府。丁鸿门下

从此更加兴盛,从远方到此的有数千人。彭城

刘恺、北海巴茂、九江朱伥都官至公卿。元和

三年,丁鸿迁升为马亭乡侯。

和帝即位,丁鸿为太常。永元四年,代替袁

安为司徒。当时宝太后临政,窦宪兄弟各自把持

重要权力。丁鸿便趁着出现H食,向皇帝呈上密

封的奏章,说:

我听说日是阳气精华,保持充实而不亏

损,是国君的象征;月是阴气精华,按照一

定的规律盈满缺损,是臣子的表征。因此H

食是臣下侵犯君王,阴气凌驾于阳气之上;

月圆满而不亏损,是臣下骄盛到头了。从前

周室衰落后期,皇甫之类的人在朝廷外专

权,与同类结党而势力强盛,侵犯夺取君主

权力,于是就出现日月相掩食,所以《诗》

说:“十月曰月相交,此月首日辛卯,日食

出现,此是巨大丑恶。”《春秋》上记有日食

三十六次,其中臣杀君三十二次。变故不会

没有缘由地产生,各有事件与之相应。威柄

不可以放手给下面,政权不可以借给他人。

观察往古,近察汉朝兴起,倾覆危亡的祸

害,没有不是由此产生的。因此三桓在鲁专

权,田氏在齐独揽政权,六卿瓜分晋;吕氏

家族掌权,统治者的继承者几乎被替换;哀

帝、干帝末期,祖庙得不到祭祀。所以虽然

有周公那样的亲属关系,却没有他那样的德

行,仍不能让他行使君权。

如今大将军虽想要整治约束自身,不敢

有越轨差错,但天下远近之人都惶恐害怕地

秉承他的旨意办事,刺史二千石刚升官便去

拜见告辞,请求通报等待回答,他们虽接受

的是皇帝赐的符玺,受的是尚书、御史等台

属的约束,却不敢随便离去,时间长的竟达

数十曰。背弃王室,倾向私门,此便是君王

威严受损,臣下权势隆盛。君臣之道相背离

于地下,效验便在天上出现,即使是隐藏的

阴谋,也会察照他们的真相,并显现出警

戒,以此告诉、提醒人君。不久前月在十五

之前就圆了,过了十五也不变缺,这是臣下

过分骄横违背国君,独断专行。陛下没有深

刻觉悟,故而上天两次警告,您实在应该感

到畏惧,以防止祸害。《诗》说:“恭敬地对

待上天的愤怒,不敢自我放纵安逸。”如果

整治政权自我责备,防微杜渐,那么凶兆妖

邪就会消失,祸害灭除而福气就会来到了。

那损坏山崖破坏岩石的水,它的源头也

不过是涓涓捆流;冲破云霄遮天蔽日的树

木,起自葱郁翠绿的幼枝细芽。禁止微小的

事物容易,一旦到了后期就困难了,没有人

不是因忽视细微之事而使它变大的。恩爱而

不忍教诲,义气而不忍割舍,从前发生过的

事情,对如今尚未发生的事来说是一面可以

照见未来的明镜。我愚蠢地认为不去侍奉天

子而去侍奉诸侯的官员背离正道依附私家的

大臣,他们依附权势之家,破坏谄媚阿谀,

以求得到容纳宠爱,陛下应该对他们施行所

有的刑罚。不久前大将军再次出行,威风震

动州郡,没有不向小吏百姓征收赋税,派使

者进贡的官员。大将军虽说不接受,可是东

西却没有归还主人,他手下的官吏做事肆无

忌惮,放纵地违法犯罪,而且不受到惩罚,

因此海内之人贪婪狡猾,竞相成为奸恶官

吏,百姓叹息,满腹怨恨。我听说天不能不

坚,不坚就会三光不明;君王不能不强,不

强就会使下面的官吏随心所欲。应该趁着出

现大变故,改善政治匡正失误,以满足上天

的意旨。

奏书呈上十几天,皇帝命丁鸿行太尉兼卫

尉,屯兵南北宫。于是收回窦宪的大将军印、

丝带,窦宪同他的弟弟们全自杀了。

当时大郡人口五六十万中推举孝廉二人,小

郡人口二十万并有蛮夷人口的地方也推举二人,

皇帝认为不平均,将此事交给公卿共同商议。丁

鸿与司空刘方上奏说:“凡是按人口标准的条文,

应该有级别品第,蛮夷错综杂居,不能算数。从

今郡国一律按二十万人每年推举孝廉一人,四十

万推举二人,六十万推举三人,八十万推举四

人,一百万推举五人,一百二十万推举六人。不

满二十万人两年推举…人,不满十万三年推举一

人。”帝听从了他们的意见。

六年,丁鸿去世,皇帝对他的赏赐馋赠比按

常规礼仪有所增加。他的儿子丁湛继承爵号。丁

湛死后,他的儿子丁浮继承。丁浮死后,他的儿

子丁夏继承。

论曰:孔子说“太伯三次谦让天下,百姓不

知道该用什么来称赞他这样的举动和品德”。孟

子说“听说伯夷风范的人,即使是贪婪的人也会

变廉洁,即使是懦夫也会树立志向”。如果太伯

是为了天下而离开周,伯夷坚持廉洁情操而离开

国家,就都不会有谦让的名声了。因此太伯被称

为有最高德行的人,伯夷被称为贤人。后世之人

听说他们的谦让因而敬慕他们的风范,谋求他们

的名声却不明白他们是如何得到的,因此激昂诡

异行为出现而得到赋予很随便了。至于邓彪、刘

恺,用让位给他弟弟的方法得到义,使他弟弟受

到不该继承而继承的责难而提高了他自己的名

声,在道义上不是太虚假刻薄吗!君子讲话,不

是随便地显现它的道理,而是用来启发天下将要

醒悟的人;树立操行,不是仅为了独善其身,是

为了教诲天下正准备行动的人。言语行为的取

舍,可以不小心谨慎吗!推究丁鸿的用心,是出

于忠诚和爱护吗所以他最终醒悟而顺从正义!

与那些只知谋求名声的人是有区别的。

赞曰:五更等待询问,回答有如撞钟。庭院

排列着辎车,堂上奉行着礼制仪容。严肃认真的

陛下,手捧经书随后跟从。工迁恭敬谨慎,谦让

而不矫饰。白虎观中发表高论,深刻地谈论Et

食。

1意为推举孝廉一人,由朝廷任命官职。

2举孝廉是汉朝的一种由下向上推选人才为官的制度,孝廉是察举制的主要科目之一。

3被举人的资历,大多为州郡属吏或通晓经书的儒生。

4孝廉,即孝子廉吏。

5举孝察廉原为察举二科,汉武帝元光元年初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即举孝举廉各一人。

6在两汉通常的情况下,孝廉则往往连称而混同为一科。

7孝廉一科,在汉代属于清流之目,为官吏晋升的正途,汉武帝以后,迄于东汉,不少名公巨卿都是孝廉出身,对汉代政治影响很大。

1 江革负母文言文译文

江革避难,负母保身。乱平贫苦,行佣供亲。

江革,字次翁,少失父,独与母居。遭世乱,负母逃难,数遇贼,欲劫去。革辄泣告有老母在,贼不忍杀。转客下邳,贫穷裸跣,行佣以供母,凡母便身之物,未尝稍缺。母终,哀泣庐墓,寝不除服。后举孝廉,迁谏议大夫。

李文耕曰,次翁之孝,於险阻艰难中,全人所不能全。然在次翁,初不敢料其必全,只尽其心力,而造次颠沛,必於是耳。孔明鞠躬尽瘁,甯俞薄酖橐饘,正同此一副心事。忠臣孝子,所以争光於日月也。

1遭:遇也。数:屡也。劫:强取也。辄:每也。

2下邳:在今江苏邳县东。

3裸:赤体也。跣:赤足也。

4佣:雇役於人也。庐墓:作室墓旁以居也。

5孝廉:汉武帝始令郡国岁举孝廉各一人,后遂为定例。

6谏议大夫:官名,属光禄勋。

7造次:急遽之时也。颠沛:倾覆流离也。

8孔明:诸葛亮之字。

9瘁:劳也,语本《后出师表》,事见《蜀志‧诸葛亮传》。

10甯俞:即甯武子。薄酖:谓赂医减毒以救君也。

11橐:衣囊也。饘:糜也。均详《左传》。

东汉时有一个叫江革的孝子,字次翁,从小就失去父亲,而与母亲相依为命。

当时,到处都有盗贼作乱,江革就背著母亲到其他地方逃难。在路上,好几次碰到盗贼,盗贼见他年轻力壮,就想捉他一起做强盗。江革每次总是哭泣地说:「我还有一位无人照料的老母亲,我跟你们去了,谁来照顾她呢?」强盗听了这番诚恳的告白,又见他这样孝顺,也就不忍心杀他们。

江革背著母亲,一路逃难,后来居住在下邳这个地方。他穷得连衣服、鞋子都没有,以至於裸著身体、光著脚。后来江革当佣工做苦力,赚些微薄工钱来供养母亲。虽然家里十分贫困,但 凡是母亲日常需要的东西,不论是吃的、穿的、用的却一应俱全,没有缺乏。后来他的母亲死了,江革哭得很悲哀。住在母亲的坟旁,连睡觉的时候,丧服也不脱掉。后来有人见到他的德行不错,就推举他为孝廉,最后做到了谏议大夫。

2 晋书陆晔传 文言文翻译

(卷七十七)列传第四十八·陆晔等传

陆晔,字士光,吴郡吴人也。伯父喜,吴吏部尚书。父英,高平相,员外散骑常侍,晔少有雅望,从兄机每称之曰:“我家世不乏公矣。”居丧,以孝闻。同郡顾荣与乡人书曰:“士光气息裁属,虑其性命,言之伤心矣。”后察孝廉,除永世、乌江二县令,皆不就。元帝初镇江左,辟为祭酒,寻补振威将军、义兴太守,以疾不拜。预讨华轶功,封平望亭侯,累迁散骑常侍、本郡大中正。太兴元年,迁太子詹事。时帝以侍中皆北士,宜兼用南人,晔以清贞著称,遂拜侍中,徙尚书,领州大中正。

明帝即位,转光禄勋,迁太常,代纪瞻为尚书左仆射,领太子少傅,寻加金紫光禄大夫,代卞壸为领军将军。以平钱凤功,进爵江陵伯。帝不豫,晔与王导、壸、庾亮、温峤、郗鉴并受顾命,辅皇太子,更入殿将兵直宿。遗诏曰:“晔清操忠贞,历职显允,且其兄弟事君如父,忧国如家,岁寒不凋,体自门风。既委以六军,可录尚书事,加散骑常侍。”

成帝践阼,拜左光禄大夫、开府仪同三司,给亲兵百人,常侍如故。苏峻之难,晔随帝左石头,举动方正,不以凶威变节。峻以晔吴士之望,不敢加害,使守留台。匡术以苑城归顺,时共推晔督宫城军事。峻平,加卫将军。给千兵百骑,以勋进爵为公,封次子嘏新康子。

咸和中,求归乡里拜坟墓。有司奏,旧制假六十日。侍中颜含、黄门侍郎冯怀驳曰:“晔内蕴至德,清一其心,受托付之重,居台司之位,既蒙诏许归省填茔,大臣之义本在忘己,岂容有期而反,无期必远。愚谓宜还自还,不须制日。”帝从之,晔因归。以疾卒,时年七十四。追赠侍中、车骑大将军,谥曰穆。子谌,散骑常侍。

(译文)(卷七十七)列传第四十八陆晔等传

陆晔,字士光,吴郡吴县人。伯父亲高兴,吴吏部尚书。父亲英,高平相,员外散骑常侍,范晔少有名望,堂兄机常常称赞他说:“我们家世代不乏公了。”居丧,以孝闻名。同郡人荣誉与同乡书说:“士光呼吸仅属,担心他的性命,说他伤心了。“后来察举孝廉,除永远、乌江两县县令,都不去。元帝开始镇守左边,征召他任祭酒,不久补为振威将军、义兴太守,以有病为由不接受。参与讨伐华轶有功,封平望亭侯,多次升任散骑常侍、本郡大中正。太兴元年,升任太子詹事。当时武帝任命侍中都北士,应该同时用南方人,范晔以清廉著称,于是拜授侍中,调任尚书,领本州大中正。

明帝即位,改任光禄勋,升任太常,代纪瞻为尚书左仆射,领太子少傅,不久加授金紫光禄大夫,代卞壶为领军将军。以平钱凤功,进爵位为江陵伯。帝身体不适,鞋和王导、壶、庾亮、温峤、郗鉴都受顾命,辅佐皇太子,改入殿领兵直宿。遣诏说:“晔操守清廉忠贞,历职显允,而且他的兄弟侍奉君主和父亲,忧国如家,岁寒不雕,体自家风。已经委托给六军,可录尚书事,加授散骑常侍。”

成帝即位,任左光禄大夫、开府仪同三司,给亲兵一百人,常侍照旧。苏峻的困难,刘晔随皇帝左边石头,行动正直,不以凶威改变。苏峻让刘晔吴士的期望,不敢加害,使守卫禁城。匡术以苑城归顺,当时共同推举陆晔督察宫城军事。峻平,加授卫将军。给兵一千一百名骑兵,因功劳升爵为公,封次子福新季康子。

咸和年间,请求回乡拜祖先的坟墓。有司上奏,旧制度给予60天。侍中颜含、黄门侍郎冯怀反驳说:“晔内心道德,清一的心,受托付的重任,在台司的位置,既然蒙诏答应回家探望填坟,大臣的义原在忘记自己,怎么会有时间就回来,没有约定一定远。我认为应该回到自己回,不需要制天。皇帝听从了”,刘晔于是回家。因病去世,时年七十四。追赠他为侍中、车骑大将军,谧号穆。儿子萧谌,散骑常侍。

《百度文言文翻译》

3 赵资清简文言文翻译

赵资清简译文在最下面:) 赵咨字文楚,东郡燕人也。

父畅,为博士。咨少孤,有孝行,州郡召举孝廉,并不就。

延熹元年,大司农陈奇举咨 至孝有道,仍迁博士。灵帝初,太傅陈蕃、大将军窦武为宦官所诛,咨乃谢病去。

太尉赐特辟,使饰巾出入,请与讲议。举高地,累迁敦煌太守。

以病免还,躬率子孙耕农为养。盗尝夜往劫之,咨恐母惊惧,乃先至门迎盗,因请为设依,谢曰:“老母八十,疾病须养,居贫,朝夕无储,乞少置衣粮。”

妻子物余,一无所请。盗皆惨 叹,跪而辞曰:“所犯无状,干暴贤者。”

言毕奔出,咨追以物与之,不及。由此益知名。

征拜议郎,辞疾不到,诏书切让,州郡以礼发遣,前后再三,不得已 。复拜东海相。

之官,道经荥阳,敦煌曹暠,咨之故孝廉也,迎路谒候,咨不为留。暠送至亭次,望尘不及,谓主簿曰:“赵君名重,今过界不见,必为天下笑!”即弃印绶,追之东海。

谒咨毕,辞归家。其为时人所贵若此。

咨在官清简,计日受奉,豪党畏其俭节。视事三年,以疾自乞,征拜议郎。

抗疾京师,将终,告其故吏朱祗、萧建等,使薄殓素棺,籍以黄壤,欲令速朽,早归后土,不听子孙改之。朱祗、萧建送丧到家,子胤不忍父体与土交合,欲更改殡,祗、建譬以顾命,于是奉行,时称咨明达。

(《后汉书·赵咨传》有删节)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不听子孙改之 听:听从,听便。 B诏书切让 让“责备 C咨乃谢病去 谢:谢罪 D所凶无状,干暴贤者 干:冒犯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父畅,为博士 ②因请为设食 ③将终,告其故吏朱祗、萧建等 ④其为时人所贵若此 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也相同 B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相同 C①与②不相同,③与④相同 D①与②不相同,③与④也不相同 3下列各句中加横线词语在文中的一,与现代汉语不同的一项是( ) A暠送至亭次,望尘不及 B咨恐母惊惧 C居贫,朝夕无储 D前后再三,不得已 4以下句子编为四组,全都表现赵咨清廉俭朴的一组是 ( ) ①州郡召举孝廉,并不就 ②躬率子孙耕农为养 ③居贫,朝夕无储,乞少置衣粮 ④妻子物余,一无所请 ⑤咨在官清简,计日受奉 ⑥告其故吏朱祗、萧建等,使薄殓素棺 A①③⑤ B②③⑥ C①④⑥ D②④⑤ 5下列对原文的有关内容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赵咨少年丧父,因行孝道而闻名,州郡长官推荐他为孝廉,但他淡泊名利,推辞不 就。

B有一伙强盗到赵咨家抢劫,赵咨怕强盗吓坏母亲,先到门口迎盗,强盗被他的孝行感动,惭愧而去。 C赵咨上任途中,经过荥阳,不因为曹暠效法自己的孝廉而停留,于是曹暠感到很惭 愧,抛弃印绶,追至东海,拜见赵咨后就辞官归家。

这件事,足以说明赵咨在当时 的影响力很大。 D赵咨去世之后,其子赵胤不忍父亲简葬,打算更改葬法。

赵咨的故吏将赵咨临终遗命相告,终于按原计划实行。参考答及 译文: 1C(这里的“谢”应该是“推脱”的意思) 2D(①与②的“为”分别是动词“做”和介词“替”,③和④的“其”虽然都是代词,但意思不同,③“他的”,是“故吏”的定语,而④是“他”,作主语。)

3A(“望尘不及”这里用的是它的本义,现在多用其比喻义,比喻远远落后) 4B(①表现赵咨的淡泊名利,④表现赵咨的孝行) 5C(关键是对文中“咨之故孝廉也”的理解,这句话的意思应是“赵咨原先任敦煌令时举荐的孝廉”;“足以说明赵咨在当时的影响力很大”也比较模糊,这件事主要是为了 现赵咨当时在人们心目中的崇高威望) 参考译文 赵咨字文楚,东郡燕人。父亲赵畅,曾做过博士。

赵咨少年时期就死了父亲,因有孝行而被州郡推举为孝廉,他都不到任,延熹元年,大司农陈奇举荐赵咨极孝顺有修养,因袭(其父)升为博士。灵帝初年,太傅陈蕃、大将军窦武被宦官杀害,赵咨就称病推辞离开。

太尉杨赐特别征召,让他用幅巾为头饰进出(官署),请他参与讲论经典。被举荐做高官,几次迁升做了敦煌太守。

因为多病免职回家,亲自率领子孙种田养家糊口。盗贼曾经夜晚到赵咨家抢劫,赵咨害怕惊吓了母亲,于是先到门口迎接强盗,接着要求给他们准备饭食并道歉说:“老母亲已年届八十,生病需要体养,家中贫困,无隔夜之粮,请求稍微留下点衣服粮食。”

妻子儿女和其他物品,全都没有提出要求。强盗都惭愧叹息,跪下告辞说:“我们太无理了,真不该侵扰贤良。”

说完都跑出门去,赵咨追出去送给他们东西,但没有赶上。从此赵咨更加出名。

朝延征召他做议郎,以病推辞不到任,皇上下诏急切责备,州郡官员以礼相送,前后多次,不得已才去 。赵咨又被封为东海相。

上任时,途经荥阳,县令敦煌人曹暠,是赵咨过去举荐的孝廉,在路旁迎接,赵咨却不停留。曹暠送他到长亭,望着车辆过后的尘土没有赶上,对主簿说:“赵君名声很大,现在经过我的县界我不拜见他,一定会被天下人耻笑!”于是丢掉印绶,追到东海,拜见赵咨后,辞职回家。

他被当时的人推崇到了这地步。赵咨作官时清廉俭朴,计算时间领取俸禄,豪门大户都畏惧他俭朴清廉的品德。

4 急 文言文翻译

1在江中拉起帆,其他的船按照次序一起前进。

2举的是近事,而表达的意思很深远。

3 如今逃跑(抓了回来)也是死,起来造反也是死

4 永元年间,被推荐为孝廉,没有去应荐

5将军向宠,,性格品行善良平正,通晓军事,过去任用他的时候,先帝称赞他能干,所以大家商议推举他为中部督。

6 我不能拿着整个的吴这个地方。

7 头脑作痛,眉头紧皱,互相议论说

8 杀人只担心不能杀完

9 张嘴想对妻子说话,却抽抽咽咽话也说不成句!

10 所以凡是要做事就一定要遵循法令制度来行动,改革制度的人要根据时势而变通!

11 有并吞天下的意图

12 像兔敢奔跑,像野鸭急飞。比喻行动迅速。

13 若主人未问,则客不可先问。

14 起义的人四处响应,函谷关被攻破了。

15 荣禄的阴谋,全在于天津阅兵的举动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1062897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10
下一篇2023-11-1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