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气虚会胖还是会瘦?为什么有人说要胖有人说要瘦

脾气虚会胖还是会瘦?为什么有人说要胖有人说要瘦,第1张

看情况,有的会胖有的会瘦

1、脾气虚:腹胀纳少,食后胀甚,肢体倦怠,神疲乏力,少言懒语,形体消瘦,或肥胖浮肿,舌苔淡白。 

2、脾阳虚:大便溏稀,纳少腹胀,腹痛绵绵,喜温喜暗,行寒气怯,四肢不温,面目无华或浮肿,小便短少或白带多而清晰色白,舌苔白滑。

3、中气下陷:如久泻、脱肛、子宫脱垂等。 

4、脾不统血:多见于慢性出血的病证,如月经过多、崩漏、便血、衄血、皮下出血等。除出血外,必兼见脾气虚弱的一些症状。

每个人的胖瘦情况除了和遗传因素有关,另外和每个人的体质其实也有关系。我们的日常行为活动会对自身体质造成影响,比如虚胖,就是由体质引起的肥胖。如果有接触中医,通常也会听到脾虚、脾湿之类的说法,那么一盘人群通常是脾虚还是脾湿呢?

胖人是脾虚还是脾湿

“脾在志为思”,思伤脾,过度思虑,这个人就特别瘦;如果脾湿太重的话就是虚胖。脾虚和脾湿还是有一定区别的。脾虚可能导致脾失健运、水湿内生,也可能导致其他的病理变化。脾湿可能是脾气虚弱导致,也有可能是缺乏锻炼所致。比如虚胖、倦怠、拉稀、牙龈出血等。

脾虚的人大多是瘦子,脾湿的人大多是胖子。脾湿的人吃的不多,却容易长胖,原因是吃的东西都变成了脂肪和垃圾,这不是真胖,是湿气太重。太瘦的人是脾胃吸收功能太差。太胖的人是脾胃湿气重。想要把身体调到平衡状态,还是要以调理脾胃为主。

但要判断是否脾虚,不能单单只通过胖瘦来判断,去医院接受专业看诊比较好。

脾湿跟胖有关系吗

脾湿的现象在现代社会越来越常见,十个人里头就有五六个人脾湿。现代社会发展,人们生活条件好了,饮食越来越精细,五谷杂粮吃的越来越少,取而代之的更多是大鱼大肉,或者精细加工食品。五脏所需营养不够,没能好好养脾胃。

另外,现代人长期呆在格子间里,运动量不够,新鲜空气呼吸不足,身体整个机能都开始退化,脾胃也是如此。脾主运化,运化身体水湿,脾受到伤害,运化能力差,水湿都堆积在体内,所以常常容易出现虚胖症状。

湿就如空气一样,极容易渗透,湿气遇寒就会成为寒湿,湿气遇热就会成为湿热,湿气遇风则变为风湿,可能就变成缠绕一生的病痛。湿气蕴藏于皮下,就形成了肥胖。

为什么会出现脾湿

说到身材臃肿,往往和脾胃有很大关系。这样说吧,人体需要外在的食物方可以维持生存。食物通过口腔进入体内,顺着肠道往下走,到达胃部。胃就像一个大袋子,将食物收纳在里头,然后通过脾的运化,将营养吸收到体内,剩下的渣滓再顺着肠道排出体外。

而现在很多人,经常便秘,或者大便溏泄,体内的渣滓和毒素无法排出,长期沉积在体内,便会造成身形臃肿,不仅别人看着难受,自己也觉得浑身不舒服。之所以出现这样的问题,主要就是脾的运化功能失调,不能正确地将胃的东西运送到合适的地方,也就是所谓的“脾湿”。

补脾可以吃什么 土豆

作用:补气、健脾。宜于脾虚体弱,食欲不振,消化不良。发芽的马铃薯芽与皮有毒,忌食。

香菇

作用:益胃气,托痘疹。宜于脾胃虚弱,食欲不振,倦怠乏力。属于发物,麻疹和皮肤病、过敏性疾病忌食。

红枣

作用:补益脾胃,养血安神。宜于脾胃虚弱,食少便稀,疲乏无力。气滞、湿热和便秘者忌食。

鸡肉

作用:补中益气,补精添髓。宜于脾胃虚弱,疲乏,纳食不香,慢性泄泻。实证、热证、疮疡和痘疹后忌食。

中医认为:胖人多气虚,多有湿痰,脾的运化能力不强,有的人胖有的人瘦还要决定一个人的气充足与否?气充足的话,气,血,津液,水分的代谢就会正常运行,就不会有代谢物滞留,人就不会胖,气不充足,气,血,津液,水分代谢就会出现异常,引起痰饮滞留体内,人就会发胖,运化能力不强也能造成肥胖。中医认为,脾主运化,化就是把体内吸收的食物变成精微营养物质变成血液化掉。同时,还要把新鲜血液运到全身的每一处。如果不能运到四肢末梢,那里就会有淤血、垃圾堆积。所以脾主运化的过程,就是清除体内垃圾的过程,也是推陈出新的过程,即新鲜气血把沉积的垃圾赶出去的过程。

有人说:“我怎么知道是因为脾功能失调造成的肥胖呢?”脾虚通常会引起腹胀,就是吃完饭肚子就胀,甚至有的人即使不吃饭,但一到下午肚子就胀起来了,还有的人夜里睡觉老是流口水。这些都是脾的运化功能差了。要及时地健脾,才能把这些问题解决。

当然,脾的运化能力不强会运化不利,人就瘦了。

我导读

听说脾虚会导致消瘦,怎么吃都胖不起来,事实真的如此吗?该如何防治脾虚呢?

脾虚真的会导致消瘦吗

消瘦确实是脾虚导致的。 先秦时期的《黄帝内经》就提到了“脾主肌肉”,指的是肌肉的营养靠脾运化水谷精微而得。即脾气健运,则肌肉丰盈而有活力。如脾有病,则肌肉痿缩不用。此外,金代李东垣著有《脾胃论》一书,更是进一步讨论了脾胃的功能,其中《忽肥忽瘦论》就明确说明了消瘦就是因为饮食劳倦不当引起脾胃虚弱导致的。

为何会出现脾虚

现代人脾虚多,论其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 饮食问题

《难经》有云“饮食劳倦则伤脾”,又云“饮食自倍,肠胃乃伤”。当代人生活节奏快,离开外卖即无法生活,口味上嗜辛辣、糖油食物(如蛋糕、可乐等),面对压力还必须应酬,由此不免饮酒和过食等等,让脾胃不堪重负。

2 心理压力太大

当代人在面对压力时主要反应为思虑太过、易怒。首先,《黄帝内经》有“忧思伤脾”一说,足见过度思虑对消化系统的影响,此外成语“牵肠挂肚”一词也是佐证,当我们绞尽脑汁地处理事务的时候,自然是“食不下咽”“味同嚼蜡”的。

愤怒是动物防御自己损失(领地被侵占)的生理反射,人也概莫能外,譬如金钱和名誉的损失会激发人的愤怒,这个过程在中医看来就是肝火太盛,继而便会有肝气犯胃的反应(木乘土),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人生气后不仅吃不下东西,还会“气到胃痛、腹泻”的原因。

3 睡眠质量差

电灯被发明后人类的夜生活就开始丰富多彩了,后来手机和网络又来添了一把火。无论是工作还是 娱乐 ,人们惯于挤压没有产出的睡眠时间。睡眠时间少,内脏的修复时间就打折扣,脾胃也一样,得不到充分的修复。现代医学确实也告诉我们,睡眠时间减少会导致胃酸增加、胃血流量减少,导致破坏大于修复。

反过来,受损的脾胃还会导致睡眠质量的进一步下降。中医认为心、脾两脏主导了人的睡眠,心脾两虚的人睡眠质量不佳,常伴有心悸怔忡、健忘多梦、食少、便溏、倦怠乏力等。

4 缺乏运动

统计表明,八成以上国人基本不运动。活动少导致气血流通不利,肌肉失去濡养则瘦削,四肢末梢也不温暖。人体的基本道理是“用进废退”——无论大脑、肌肉还是任何器官都一样,不运动的人相对单薄、怕冷、胃口小,多运动的人相对健硕、不怕冷、胃口大。

如何预防脾虚

针对脾虚的问题,除了辨证调理,如服用香砂六君丸、保和丸、归脾丸等,还应该在上述四点上全面改变。即饮食上少食多餐、减少外出就餐、尽量清淡等;保持良好的心态,学会少思虑及“制怒”;睡眠保持7小时以上,尽量早睡早起;加强运动,尽量做到一周运动150分钟,涵盖有氧运动、力量训练等等。

好书推荐

内容介绍

本书梳理了脾胃学说的发展渊源,全面阐述了其理论内涵;根据临证实践与理论结合创新发展提出“因滞而虚”的当代脾胃病证治规律;并结合近年来中西医结合方面的研究进展,从多个方面探讨了脾胃学说与现代医学相结合的可能切入点。

作者简介

白长川,大连中医医院主任医师,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潜心于临床教学科研50余年,善用经方治疗疑难杂病及各科发热性疾病;尤精于从仲景脾胃学说论治各科慢性疾病,如消化系统常见病及功能性胃肠病,心脑血管病,肾炎肾衰,风湿免疫病,肿瘤热等。

本文选自“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微信公众号,最终解释权归原作者所有,由 悦读中医 推荐发表,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1063699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11
下一篇2023-11-1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