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散文热”原因解析
还有一类可称为“回归散文”。这是善于思考的一群在现实面前的困惑、疑虑,是一种心灵飘泊的无归宿感。如刘齐在《想家》一文中提出了最直白的质疑:
二十世纪即将逝去,新的千年就要降临,环顾宇内,风烟滚滚,物欲汹汹,人类到底向何处去天尽头,何处有香丘我们的精神家园在哪里
又如李存葆的《祖槐》中说:
在物质世界中跟跄满珊的人类,一起在
寻求精神的华殿。哲学家……,文学家……;
庙宇中……,教堂间……,禅房内……,道观
里……这些或高尚或有趣或无奈或乏味的精
神建构和活动,都试图安顿人类那扯碎了的
梦中惊魂,人们也想从中觅索一方精神的守
望之地。
这些都是我国飞速发展经济的同时出现的现实问题的反映。
3、鼓励手段多样化。
空前多的发表园地和评选活动的推动,也是“散文热”现象不可忽视的因素。
随着“散文热潮”轰轰烈烈的推进,许多报刊、杂志相继在改版或扩版的同时,纷纷为散文开辟一席之地,热情接纳这个文学新宠。而散文类期刊则更是异彩纷呈,不胜枚举。如《散文选刊》、《散文百家》、等在19981999年相继改版,增大容量,更新版式,调整栏目,确实在改革和创新方面做出了很大的努力。尤其是《散文选刊》,在1999年加大了“散文新家”、“散文新现象”及校园、社团方面的选文,并根据散文发展态势,不断推出新栏目,足以显示出其办刊的严谨和提携新人的宽厚。来到新世纪,原来的综合性文学期刊《海燕》干脆改为《都市美文》,成为专门化散文杂志家族的又一个新成员。至今,除去以上所提到之外,还有最老资格的《散文》及其孪生姐妹《散文·海外版》,人民文学出版社的《中华散文》,花城出版社的《随笔》,三联书店的《读书》,贾平凹主编的《美文》,福建文联的《散文天地》等等。家族逐渐扩充成员,逐渐蔚为大观。
与此同时,各种散文创作评奖活动及创作研讨会的频繁开展,确实为筛选散文精品和今后的散文创作做出了很多工作。如1998年举办的首次以鲁迅名字命名的全国性文学大奖专设散文奖,百花文艺出版社举办的“韩愈杯散文大奖赛”,《散文选刊》组织相关知名人士推选出的“年度中国散文排行榜”,等等,这些都是呈现当代散文繁荣景象的重要表征。
二、公民文化素质的提高为散文培养了众多作者和读者
社会主义建设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全面提高我国公民的文化素质,包括提高全体公民的阅读水平和写作能力。事实上,随着社会的进步,教育的普及,公民的文化水准在大幅度地提高。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一种追求科学、崇尚文化、向往文明的风气在神州大地逐渐形成。这样,有文化的人群逐渐壮大。他们既是现实的散文读者群,又是潜在的散文作者群。
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为创作队伍培养了源源不断的生力军。
与封建社会有着本质区别的社会主义新时期,受教育者已无阶级、门第之分,有教无类,不存在“士人”与“平民”的区别了。随着“提高全民素质”的提倡,老老少少,男男女女都纷纷投人学习知识的热潮。青少年,初生牛犊,蓬勃向前;中老年,老当益壮,不减当年。在这个崇尚知识的年代,我国文化、教育事业的繁荣可想而知。与之相伴而生的文学创作事业亦红红火火,蓬蓬勃勃。大家首当其冲选择散文表达自己的心声。正如南丁在《致<散文选刊>》中所说:“近些年来散文创作持续热闹火爆,男女老少都写散文,学者教授诗人小说家评论家艺术家电视节目主持人也多有兼写散文者,或人约黄昏后,或大河落日圆,或轻拉浅唱,或议论风生,或家长里短,或思索深沉,或花前月下,或金戈铁马,题材多样,品类齐全,叙述各异,风采纷呈。”(《散文选刊》2000-1)“统一战线的加强使散文队伍发展壮大。许多知名的学者、小说家、诗人、甚至科学家加人进来,上学的、下岗的、犁田的,围着锅台转的也拿起笔来,一些人不满足于枯燥的著书立说,不满足于玩虚的弄假的‘作’给人看,他们愿意在散文堆里,道道心曲、剖剖灵魂、解解苦闷、泄泄怨气,以求调整状态、平衡心理、陶冶性情。”(见《散文选刊》1998-10 )
为什么形成这样的繁荣景象究其实,还是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全民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成为推动“散文热”的一个重要的因素,即“人”的因素。
在曾有的一个时期里,文学曾经是社会的一个最热点,被大家称之为“文学的轰动效应”时代。因此他们更多地是在文学中寄托政治理想,寄托喜怒哀乐等共性化的感情。但是现在情况不同了。有很多人、特别是年轻人,他们就是单纯地爱好文学,爱好散文。就以在国内享有盛誉的“新概念作文大奖赛”为例,就可以看出散文的潜在创作队伍是多么大!报名参加新概念作文竞赛的学生人数,一届比一届多。这些被称之为“新新人类”的年轻一代,生活更加丰富多彩,读书更多更广泛,更加勇于选择,更加勇于扬弃。2001年的参赛者中甚至有1 /3是理科班的学生。他们写散文不是为了生存,不是为了功利,甚至不是为了最直接的目的—高考。他们就是喜欢!喜欢散文,喜欢用这样一种方式表达对生活的感悟,参与生活。因此我们完全可以相信。他们就是未来的散文作者。未来的散文可能因他们而继续繁荣、继续辉煌。因为他们已经自觉自愿地把文学和自身的生活混为一体,成为生命的一个组成部分,二者密不可分。
文化素质的普遍提高,已经为大众所公认。当相当多数量的人认为,使用祖国的语言文字自由地表达思想情感,自由地抒写对生活的感受和理解,是一件多么愉快的事情时,散文的春天就来到了。
三、文化消费方式的改变为散文提供了广阔市场
新时期整体思想观念的革命带来了文化观念的改变,也自然地带来了散文消费观念的革命。长期以来、尤其是十七年间,人们对散文功能的认识高度一致,所有的教科书上只提散文的教育功能和认识功能,很少提审美功能,即便提起时也是羞羞答答,“犹抱琵琶半遮面”。好像审美天生就是资产阶级的东西,我们无产阶级就不配或者不屑谈美。这样的阅读评价标准虽然整齐划一,但是严重残缺,因而严重错误。今天,当人们扬眉吐气,从思想禁锢中解放出来,已经明白,美自身没有错!我们应该理直气壮地谈论美,大张旗鼓地宣传美,大家需要张扬个性,开张视听,舒张血性,一切都变得那么自由而舒展。所以,作为读者也好,作为作者也罢,大家形成了全新的阅读需求,这样的阅读需求必然带来新的阅读期待,必然形成散文新的消费点,必然带动散文的创作和消费。当一种消费成为时尚时,就是消费热点。散文近年来的兴盛与此有关。只要看书摊上的盗版书,不但余秋雨的散文大量被盗版,就是一般的散文选集、包括以什么“亲情”“友情”“爱情”为体例编选出来的散文集子都难逃厄运,就可以大体明白,散文的市场有多么大,散文的阅读和创作有多么热闹!
在传统的载体占主导地位的时代,散文发表的唯一途径是报纸、杂志。要想变成铅字,必须通过一审、二审、终审等步骤。有一个程序不能被放行,则文章的归宿就只能是编辑部的字纸篓,或者是作者的书筐。发表的困难自然连带产生了写作的惰性。很多真性情的文章终是难见天日。特别是一些所谓“不合时宜”之作,不但思想上的、而且形式上的。而大多数作者为了发表,就用心揣摩编辑的用心与好恶。向刊物的一贯走向上靠拢。这样就自觉不自觉地培养了千篇一律,培养了循规蹈矩,培养了共性,而泯灭了个性。恰在此时,网络来了!网络的到来改变了这一切。在网上发表文章是自由的,是无障碍的。网络是一个开放的天地,是一个互动的世界,你的文章发表后还可以很快在网上听到回应,甚至轻而易举(找不到更合适的词)地产生反响。因此,作者可以尽情地释放个性,可以不拘形式地诉说,不必考虑编辑的喜欢与否,不必瞻前顾后,不必人云亦云。这样就产生了各种各样的写手,各种散文的样式,各种不同格调的语言,各种抒情达意的方式……这真是文体的狂欢,个性的狂欢,语言的狂欢,交流沟通的狂欢,总之网上诞生了散文的狂欢节。
但是,网络散文中有许多糟粕,有思想上和语言上都不够健康的东西。在没有门神把守的情况下,更容易有泥沙俱下、鱼龙混杂。这是需要我们警惕的。
正是这样的载体促进了新的消费观念的形成,推动了散文的繁荣和发展。
此外,造成“散文热”现象是存在负面因素的,如商业化炒作。在商业化炒作和媒体宣传背景下,易于导致散文向实用性、时尚化、物质化、浮躁化、交换化发展。这时造成今天散文数量多、但是精品少的原因之一。虽然这是当代“散文热”现象中的一股支流,但是,在我们积极乐观地看待主流的同时,也应予以足够的重视并努力予以矫正。
四、散文的特征为作者和读者提供了最合适的文体
促使散文热起来,还有另外一个重要原因,那就是它自身的优势。众所周知,散文是一种抒真情、表实感的文体,是灵魂的袒露,个性的抒发,真情的宣泄,也是一种人格的张扬,被称之为最自由的文体。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