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身体的血糖得不到控制,不断的升高将会引发糖尿病,而且那些糖尿病患者潜意识当中都会认为只有肥胖的人患有糖尿病的几率最高。肥胖的人的确可以增加患有糖尿病的风险,但是不代表着身体偏瘦的人不会患有血糖升高和糖尿病的症状。即便是自己很瘦,同样也会有较高的糖尿病风险,这是为什么呢?
对于糖尿病而言,它属于一种慢性疾病还是代谢出现紊乱的一种疾病,一旦患上了糖尿病,将会通过使用药物和注射胰岛素来进行控制,自己的血糖平稳。所以说在生活当中预防糖尿病的工作是非常有必要的,如果前驱糖尿病的时候能够及时的发现,完全可以中断发展为糖尿病。
糖尿病是存在家族遗传基因的,但是他却不可以归纳为遗传疾病。对于那些患有糖尿病的家族病史的人来说,无论自己的身体是胖是瘦患有糖尿病的风险都是比较高的。尤其是对于那些家族当中患有多个糖尿病的患者千万不要麻痹大意,觉得自己的身体挺好的,血糖也比较平稳,一旦触发起来将会不可收拾,速度增长的也比较快,因此对于这种带有遗传性糖尿病的基因人群就应该定期的测量一下自己的血糖值,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做好预防糖尿病发生的工作。
上述已经说到了,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疾病。糖尿病的形成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达成的,在我们生活当中对于那些不健康的饮食习惯,生活习惯,可能都会导致糖尿病的出现,即便是你的身体很瘦也比较健康,但是你每天经常性的喜欢吃甜食细致的加工食物,经常性的喝碳酸饮料,而且运动量也比较少那么患有糖尿病的风险将会增加,甚至还会高于肥胖人群。
通过对上述的了解,大家可能都会明白了,千万不要单纯的通过自己的体重,身体的体型来辨别患有糖尿病的可能性。无论自己再怎么胖再怎么瘦都应该养成一个良好的饮食习惯,生活作息习惯多吃一些新鲜的水果蔬菜鱼类少吃一些碳水化合物的时候,尤其是面食和大米,同时还应该有效的控制高糖食物,加强身体的体育运动,这样才能够增加身体的代谢速度减少身体的糖分堆积,这样的话才能够有效的降低患糖尿病的风险。
“胖子容易得糖尿病”,这个想必大家都知道。但如今在临床上,体质指数(缩写为BMI,计算方法为体重(千克)÷身高(米)2,正常范围为18-239)不是很高甚至是正常的人群患上糖尿病或出现胰岛功能异常、糖耐量异常的情况也越来越多。虽然肥胖是糖尿病的危险因素,但瘦子也不代表就进了“保险箱”。
“瘦糖友”的出现有多种原因。首先,中国人的确“不经胖”,同样的体质指数,欧美人脂肪更多积聚在皮下,血糖保持在正常水平;而中国人却是肚子上一团肉,向心性肥胖较多(男性腰围在90厘米以上或女性腰围在85厘米以上者),血糖升高。其次,受遗传因素的影响,一些“瘦糖友”胰岛可能更容易出现问题;有些女性在育龄期患上多囊卵巢综合征,体重上可能没有突出改变,但已出现胰岛素抵抗现象,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患糖尿病的风险。再者,有些“隐性肥胖”人群,他们的体质指数正常,但内脏脂肪含量却过高,也没有引起相应的重视。
建议体质指数在正常范围,但有向心性肥胖或年龄大于45岁或一级亲属中有2型糖尿病患者,女性有巨大儿生产史的,要定期监测血糖,及早发现血糖异常情况。“瘦糖友”在治疗过程中可以适当放宽热量的摄入,但具体饮食仍应按照营养治疗黄金法则安排。可以用体重作为衡量热能是否合适的标准。同时还需注意以下几点:
一是要分清目前的体重是保持稳定还是仍持续下降,因为长期血糖控制不良或其他消耗性疾病如结核病、贫血等都会导致体重下降。二是咨询医生,了解您的治疗药物是否合适。三是否有其他器质性疾病。
众所周知,糖尿病患者在生活中一般是建议要控制体重的,很多糖尿病患者在体型的控制上都非常的迷茫,不知道体重控制在多少的范围内才算是正常的,也不知道糖尿病患者到底是胖一点好还是瘦一点好?二者的区别是什么?
糖尿病人瘦点好还是胖点好?二者的区别是什么?一、糖尿病主要是因为身体的胰岛细胞分泌胰岛素不足,从而使得血糖不能充分的利用,使血糖居高不下。胰岛素作为人体重要的一种物质,不仅只是参与血糖的代谢,身体中很多生理活动都是离不开胰岛素的参与 ,因此,糖尿病的体重和预防与胰岛素水平的高低有着密切的关系。
二、糖尿病主要是胰岛素功能减退,分泌不足引起的血糖升高,肥胖和糖尿病相互因果,肥胖是2型糖尿病的独立高危因素,有大部分2型糖尿病患者都会伴有超重或肥胖的情况,糖尿病患者太过于肥胖,对疾病的控制是非常不利的。
三、糖糖尿病患者太瘦,对血糖的控制也是不利的,太瘦时会导致血糖升高引起并发症,如果血糖升高持续处于高水平的状态,患者容易出现急性并发症或心脑血管并发症,严重者会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因此,糖尿病患者过肥过瘦都是不利的。
四、有部分糖尿病患者在早期,由于胰岛素的分泌不足,患者往往会出现体重超胖的情况,病情不断的加重后,胰岛素功能不断的下降或分泌不足时,患者又逐渐的出现了消瘦的情况,可见,体重变化在一定的程度上是反映了糖尿病病情的发展情况,糖尿病患者太肥太瘦都不是一件好事。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疾病,在治疗上主要以控制血糖为目的,只有控制好血糖,才能避免病情加重,以及阻止并发症的发生,糖尿病患者在患病期间一定要尽可能的将体重保持在正常的范围内,过胖或过瘦都是不利于病情的控制。
瘦的人也会得糖尿病
“大夫,我这么瘦为什么也会得糖尿病呢”这是在门诊中经常听到的疑问。糖尿病常被认为是胖人的病,其实这并不绝对。虽然肥胖是糖尿病的危险因素,但瘦人也不代表就进了“保险箱”。
虽然糖尿病的发病原因至今尚未完全搞清楚,但目前可以肯定的是,引起糖尿病的基本原因有两个: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肥胖只是环境因素中的一种。我在临床上发现,“瘦糖友”多为1型糖尿病患者,而2型糖尿病则“有胖有瘦”,这是因为超重或肥胖的人,出现代谢紊乱的可能性更大。一般来说,瘦人得糖尿病多是由于胰岛素分泌“绝对”不足所致。胰岛素缺乏,人体不易储存能量,身体也不容易发胖。此外,现代社会节奏快,工作和心理压力大,极易导致体内胰岛素代谢紊乱。在此作用下,清瘦型的人也有可能患上糖尿病。
既然糖尿病不是胖人的“专利”,那么,哪些瘦人风险更高呢主要有:
1有糖尿病家族史。糖尿病具有一定的遗传性;
2向心性肥胖或“隐性肥胖”的人。他们看上去不胖,但肚子上的脂肪却很多。体质指数看似正常甚至偏低,但内脏脂肪含量却过高,这类人需尤其警惕,更应注意监测腰围、腰臀比;
3有巨大儿生产史的女性。很多孕妈妈营养过剩,胎儿过大,这不仅加大了产妇分娩时的困难,而且也增加了产妇日后患糖尿病的危险。怀孕期间要注意检测血糖,做到营养均衡最重要,并非吃得越多越好;
4患有多囊卵巢综合征的育龄女性。多囊卵巢综合征与内分泌激素代谢紊乱有一定的关系,而这也会增加患糖尿病的风险。
生活中,瘦人与胖人的糖尿病管理略有差异。消瘦的糖尿病患者要适当增加碳水化合物、蛋白质的摄入比例,运动量方面也要根据实际情况调整。药物治疗上,建议根据患者的胰岛功能、血糖波动以及兼顾体重等方面,选择适合自己的降糖方案,因为有些胰岛素或降糖药物,会对体重产生一定的影响。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