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脾祛湿按摩哪里最有效

健脾祛湿按摩哪里最有效,第1张

摘要:如果体内湿气重会感觉身体沉重、容易疲劳、食欲不振、消化不良、排便不畅、大便不成形。而中医穴位按摩法可以帮助身体祛湿,因此是生活中常用的祛湿方法。那么健脾祛湿按摩哪里最有效?下面就为大家介绍一些相关知识。按摩可以祛湿吗体内湿气重与脾有关,得从健脾入手。中医认为脾主运化,是后天之本,对于维持消化功能及将食物化为气血起着重要的作用。所以通过按摩一些健脾的穴位,是可以在一定的程度上达到祛湿的效果的。

健脾祛湿按摩哪里最有效1、腋下

腋窝的极泉穴是心经的重要穴位,可以去心脏的郁火毒素,应常常去按揉,以疏通这口井。

2、肘窝

当你出现咽喉肿痛、痰黄气喘、咳嗽咳血、心烦心热、口腔溃疡、失眠多梦等问题,可以在肘窝的位置连续拍打5~10分钟,会出现青、红、紫、黑等不同颜色的毒素反应物。每一到两周一次,可保这口排污井的通畅,排出心肺毒素。

3、膝窝

膝窝又称_窝,在窝的中心点上,有一个重要穴位叫委中穴,走的是膀胱经。膀胱经是人体最大的排毒去湿通道,而委中穴便是这个通道上的排污口,如果这里不通畅,湿气排不出去,可能会导致关节炎。所以平时可拍打此处5~10分钟至淤斑痧点显出,每一至两周拍打一次。

4、阴陵泉

阴陵泉是脾经的合穴,从脚趾出发的脾经经气在这儿往里深入,可以健脾除湿。它在膝盖下方,沿小腿内侧骨往上捋,向内转弯时的凹陷,就是阴陵泉所在。每天用手指按揉这里10分钟以上即可。

5、足三里

足三里穴属于健脾养胃的第一穴,并且也是保健人体的重要穴位。受到按摩刺激可以生发胃气、燥化脾湿、扶正祛邪、补中益气,当因为体内湿气重引起水肿和炎症时,可以按摩这个穴位防治。操作的时候使用大拇指在穴位上点按或者按揉就可以了,每次应该连续点按或者按揉5分钟左右,至局部有酸胀感为宜。

6、承山穴

是最有效的祛除人体湿气的穴位,其效果跟红豆薏米粥有异曲同工之妙。因为承山穴在足太阳膀胱经上,膀胱经主人体一身之阳气,所以,刺激它能通过振奋膀胱经的阳气,排出人体湿气。按揉承山一段时间后,我们会感觉身上微微发热,身上的湿邪,正随着上升的阳气向外发散。

7、丰隆穴

丰隆原意是指古代神话中的雷神。丰隆穴,顾名思义,就是假借丰隆这个象声词,把脾胃上的浊湿像打雷下雨一样排出去。所以说,梅雨季节里多揉此穴,健脾祛湿的作用非常不错。它在外踝上8寸,胫骨前缘外侧15寸,胫腓骨之间。一般每天2次,每次3分钟。

8、中脘穴

中脘穴可以和胃健脾,促进脾胃的运化。取穴时可采用仰卧的姿势,胸骨下端和肚脐连线中点即为此穴。我们可以用指端或掌根在穴上揉2~5分钟,也可用掌心或四指按摩中脘5~10分钟。

三天调理出好脾胃

 三天调理出好脾胃,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人们以前的一些思想观念也在悄然发生变化,比如越来越多人注重保养身体,不仅经常通过各类运动来强身健体,还更加注重饮食方面的健康,接下来一起看看如何三天调理出好脾胃?

三天调理出好脾胃1

 第一、注意保暖。脾胃不和的人容易出现手脚冰凉和腹部疼痛的现象,所以大家一定要做好保暖工作,尤其是腹部的保暖。在寒冷的天气外出时,一定要记得穿上厚外套,并且要选择保暖性比较好的鞋子,在必要的情况下一定要佩戴围巾和手套。

 第二、科学饮食。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不仅可以调理脾胃,而且对身体的好处也有很多。一般而言,脾胃不和的人容易出现食欲下降,腹痛,腹泻等症状,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及时调整不良的饮食习惯,坚持一日三餐按时按量的吃饭,并且要做到荤素搭配。

 第三、健康情绪。保持良好的心态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调理脾胃,研究表明,人们在心情愉悦的情况下,可以促进身体的新陈代谢,这样就可以更好的起到保养脾胃的目的。

 第四、运动锻炼。脾胃不和的人在生活中可以适当的进行体育锻炼,不仅可以提高自身的免疫力,而且还可以对脾胃起到保健作用。需要注意的是,脾胃不好的人不要进行一些剧烈的运动建议,大家可以进行一些有氧运动,包括瑜伽,慢跑,太极拳等。

 第五、足底按摩。脾胃不和的人也可以采用按摩的方法来帮助调理,最常用的方法就是按摩足三里穴,可以起到调理脾胃的功效。

  调理脾胃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改善生活方式:不吃肥甘厚腻,如油煎、油炸、烧烤等,不吃酸、辣。刺激性食物,不吃刚从冰箱里取出的食物,不吃生菜、凉拌菜,不吃不易消化食物,不吃过硬食物等,不要吸烟、饮酒等,这类大辛大热之品都容易损伤脾胃,要注意保暖,当寒邪客胃,感受寒凉,都会导致脾胃受损、脾胃虚弱;

 2、调节情绪:注意不要情志失调,保持良好心态,同时适当进行运动;

 3、养生粥调理:可以喝健脾养生粥,如炒山药、炒薏米、炒莲子、炒扁豆、炒芡实、大枣等一起熬粥,可以健脾益气,起到健脾养胃作用。

三天调理出好脾胃2

  补脾健脾第一的食物

  1、小米

 小米具有健脾和胃、补益虚损、和中益肾的功效。脾胃不好的人可以经常食用小米,尤其是小米粥,常被看作为最佳的养胃食物,可以很好地改善脾胃虚弱、消化不良的问题。

  2、山药

 山药具有健脾益气、补肾益精的`功效,是一种非常好的滋补食物,非常适合脾胃虚弱的人食用。不管是做菜、煮粥、煲汤,都可以使用山药,能够很好地调理脾胃,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

  3、南瓜

 南瓜具有健胃消食、润肠通便、排毒养颜等多种功效,脾胃虚弱的人可以经常吃点南瓜,比较推荐蒸南瓜或南瓜粥。尤其是南瓜小米粥,比较适合脾胃虚弱的人,可以起到很好的养胃作用。

  4、土豆

 土豆具有健脾和胃、益气强身、宽肠通便、活血消肿的功效。经常食用土豆,能够很好地改善肠胃的消化功能,并且预防便秘。对于脾胃虚弱的人,推荐土豆泥、土豆汤等吃法。如果有反酸的问题,就不宜吃太多土豆。

  5、胡萝卜

 胡萝卜具有安五脏、健胃消食的功效,常用于改善消化不良、咳嗽等问题。脾胃虚弱的人经常食用胡萝卜,不仅能够助消化,还能够增加胃肠蠕动,起到通便减肥、美容排毒的作用。

  6、莲子

 莲子具有健脾止泻、养心安神、清热降火的功效,常用于治疗尿频、脾虚泄泻等问题。脾胃虚弱的人如果伴有消化不良、腹泻等问题,可以经常吃点莲子。但如果伴有便秘的问题,则不宜吃莲子。

  7、芡实

 芡实具有补脾止泻、益肾固精、除湿止带等多种功效,非常适合脾虚的人,尤其是脾虚泄泻的人。脾虚的人吃莲子,可以改善腹泻、湿气重等问题,但如果有便秘的问题,就不宜吃芡实。

  8、栗子

 栗子具有健脾养胃、补肾强筋的功效,是一种非常好的秋季滋补食物,能够改善脾胃虚弱引起的胃痛、食欲不振等问题。对于脾胃虚弱的人来说,每天吃几颗栗子即可,不要吃太多。特别推荐栗子排骨汤,能够很好地调理脾胃,强健筋骨。

  9、红薯

 红薯具有健脾益气、通便排毒、补益虚乏等功效,适合脾胃虚弱的人食用。红薯可以促进肠胃蠕动,进而改善消化不良、便秘等问题,但是不要一次性吃太多,以免引起反酸和胃胀气。

  10、红枣

 红枣具有健脾益气、宁心安神、补血养血的功效。脾虚的人可以经常吃点红枣,可以改善脾虚食少、便溏等问题。但不要一次性吃太多,以免助长湿气。

三天调理出好脾胃3

  养胃健脾的水果有哪些

  NO1:木瓜

 木瓜含木瓜酵素,有助于分解并加强蛋白质吸收,可缓解消化不良和胃炎,木瓜也是健脾养胃、治胃痛的好食物。

 注意:木瓜性偏寒,不建议空腹食用。另外,木瓜煲汤能更好发挥其养胃功效,生吃效果没那么显著,而且个人觉得木瓜本身生吃的话味道也不怎么好。

  NO2:石榴

 中医认为味道甘甜的石榴具有生津止渴,润燥的功效,而味道酸涩的石榴可以治疗腹痛腹泻等疾病。

 另外,石榴中含有鞣酸、维生素C、柠檬酸、苹果酸等多种有助于消化和降血脂的物质,对于调理肠胃有一定的功效。

 注意:石榴籽不太容易消化,肠胃不好的人可以连籽嚼嚼,然后吐出来。

  NO3:菠萝

 菠萝性味甘平,具有健胃消食、补脾止泻、清胃解渴等功用。每100克菠萝果实中所含的维生素C高达30毫克,并含有丰富的水分,适当食用对肾炎,高血压病患者有益。

 它的果肉中和木瓜一样含有一种能分解蛋白质的酵素,因此它能柔软肉质、消解血块。

 注意:每次吃菠萝也不可过多,过量食用对肠胃有害。

  NO4:葡萄

 葡萄可入胃经、肝经、肾经,味甘养血,属于平性水果,营养吸收较差的人,可吃葡萄养脾胃。

 葡萄含铁质及许多抗氧化物质,无论是在中医或西方营养学眼中,都是对健康有益的水果,脾胃养好了自然就能生血,可改善轻微贫血。

 注意:容易腹泻的人要少吃葡萄,否则更容易拉肚子。

  NO5:香蕉

 香蕉可入脾经、胃经,在中医用法中是可以润便、润肠、降血压的食物,且味甘性平,是养肠胃很好的水果。

 注意:香蕉吃多了容易胀气,尤其有糖尿病、肥胖的人要少吃。

  NO6:樱桃

 樱桃营养丰富,其中铁的含量尤为突出,超过柑橘、梨和苹果20倍以上,居水果首位。樱桃性温,味甘微酸,具有补中益气、调中益颜、健脾开胃的功效。

 注意:樱桃属火,不可多食,身体阴虚火旺应忌食或少食。

  NO7:芒果

 中医认为芒果味甘酸、性凉无毒,具有清热生津、解渴利尿、益胃止呕等功效。芒果特别适合胃阴不足、口渴咽干、胃气虚弱、呕吐晕般等症。

 另外,芒果中所含的糖类及维生素含量非常高,尤其是维生素A原含量占了水果之最,还有明目的作用。

  NO8:荔枝

 荔枝味甘、酸、性温,入心、脾、肝经;可止呃逆,止腹泻,是顽固性呃逆及五更泻者的食疗佳品。

 同时,荔枝有健脾益气、温中养胃的功效,对脾胃虚弱病者较适宜。

  NO9:苹果

 苹果味甘、性凉,可健脾补气益胃,生津润燥,适宜脾虚食少、胃阴亏虚、阴虚胃痛等症。养胃的话相比生吃苹果我更推荐煮熟的苹果。

 煮熟的苹果可以养胃止腹泻,熟吃除部分维生素丢失外,苹果大部分营养成分均可保留。而且煮过的果胶会起到吸附的作用,这样会更容易吸收有毒物质。

  NO10:桑椹

 可补血润喉,又含有维生素C、B群等营养素,且和葡萄一样都属于高抗氧化力的水果。

 在中医理论中,

 可养脾胃、养血,所以对肠胃吸收能力的促进有帮助,也可改善轻微贫血。

说到饮食,很多人其实并不怎么在意,因为一般的坏习惯是长期的过程,最后才会引发一系列的疾病症状。平时很多人都不是那么在乎自己的饮食习惯,例如很多人就会常常出现消化不良、肚子胀气、脾胃不和等现象。当然如果总是依靠药物也不是办法。而且还给人一种隐忧,大家都知道一个通俗的道理,那就是“是药三分毒”,所以总是吃药,对于身体来说其实也是一个很大的负担与伤害。那很多人就会疑惑了,除了吃药,到底还有什么好方法来缓解自己化不良、肚子胀气、脾胃不和等症状呢

其实方法也很简单,近在眼前,这是大家平时忽略了而已。这个方法就是按摩穴位。众所周知的是,我们全身几乎都存在各种不一样的穴位,当然每个穴位的功效也不一样。但是实际上我们日常生活中许多的疾病症状都是可以通过按摩穴位来缓解和治疗的。

那么对于我们的自己化不良、肚子胀气、脾胃不和等症状,需要哪些穴位来缓解呢

1按摩四缝穴

四缝穴是经外奇穴。四缝穴治疗的范围也很多,如胃脘痛、腹痛、腹胀、咽痛、恶心呕吐、消化不良、呃逆、感冒、中暑、发热、哮喘等病症。

四缝穴取穴位置也很简单,伸手手掌,在第二指至第五指的掌侧,近端指关节的中间,一只手有4个穴位。简单说来就是第二指、第三指、第四指和第五指(小手指)指关节的中间部位就是四缝穴。按摩四缝穴具有消宿食,化积滞的功效。按摩的时候用另外一只手的大拇指依次按揉四指四缝穴。

按摩的时间为每次按揉5分钟左右为宜,按摩四缝穴对于改善消化不良有很好的效果。

2按摩足三里穴

足三里属于足阳明胃经,足三里穴位的位置在外膝眼下三寸,三寸的距离也就是大约四个手指宽的距离处,测量的时候,就可以撇开大拇指外,剩下的四个手指并拢这样的一个距离也就是三寸的距离了。

足三里对于肠胃方面的疾病有很好的治疗效果,按摩足三里穴具有调理脾胃,补中益气的作用。按摩的时候也是用大拇指按揉即可。按摩的时间为每次3-5分钟即可。

足三里穴位主治:胃痛、呕吐、腹胀、肠鸣、消化不良、下肢痿痹、泄泻和便秘等症状。足三里穴是一个强壮身心的大穴,传统中医认为,按摩足三里有调节机体免疫力、增强抗病能力、通经活络、疏风化湿、调理脾胃、补中益气、扶正祛邪的作用。

这两个穴位都是在日常生活中用于健胃消食的穴位,当然有空的时候按一按,你就会看到效果了。需要注意的是,如果你的病情很严重,这还是需要通过药物缓解,不要总是忍着,就不去医院就医,反而耽误了最佳的治疗时机。一旦耽误的病情,不但病人更难受,而且治疗方面也加大了困难。

注:文中所涉及到各类药方、验方等仅供参考学习,不能作为处方,请勿盲目试用,本平台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

——END——

⊙运营编号:YNZY0007

经常按摩内关、足三里、中脘、心窝这些穴位可以调理慢性胃炎,增强脾胃功能。慢性胃炎是许多现代人常见的胃病,那么中医可以用什么方法解决这一问题呢?当然是按摩穴位啦!首先揉内关:内关在手腕中部,距手腕横纹约三根水平手指(三根手指的宽度合在一起),该穴选在两根肌腱之间。用拇指摩擦和按压,定位和转动36次,双手交替,疼痛发生时可增加到200次。

其次点击足三里:足三里位于胫骨和腓骨之间膝盖边缘以下三英寸(接近四个手指的宽度)。用拇指指尖点击足三里(平时36次),疼痛时搓约200次,手法稍重。此外还要揉腹部:双手交叉,以肚脐为中心,按摩腹部画阿泰驰图,顺时针36圈,逆时针36圈。这种方法可以止痛、消肿、增进食欲。

然后再点击中脘穴:中脘点位于人体前中线任脉,肚脐以上4英寸,支撑阳经和胃经的μ点是胃经内气积聚的位置。点击中脘穴可促进经络气血运行,调节胃功能。每次用手指点击或摩擦中卫2-3分钟,你可以感觉到局部发热。

最后搓搓心窝:心窝指的是上腹点上方和胸骨下方的区域,即胃在体表的相应区域。顺时针、逆时针方向分别摩擦手掌36次以上,可使部位感觉温暖舒适。还能调节焦气的气机,使胃气通畅。通过上述穴位的按摩可以有效的缓解慢性胃炎的表症,但是还是需要大家长久坚持的。青柠在此提醒您,一次两次的按摩是没有效果的。

1、鼓漱吞津:闭口咬牙,两腮及舌头做漱口动作,每次漱口36次左右,直至津液充满整个口腔,再将津液分两三次徐徐咽下。长期坚持练习鼓漱口咽津具有滋补增津、调理肠胃、延年益寿的功效。

2、蹲马步:两脚打开三个脚掌的距离,然后下蹲,脚尖平行向前,勿外撇。两膝向外撑,膝盖不能超过脚尖,大腿与地面平行。胯向前收,臀勿突出。含胸拔背,头往上顶,头顶如被一根线悬住。根据自身情况,每次2-3分钟即可。马步蹲的好,可稳固下盘,促进肠胃蠕动。

3、按捏小腿:拇指与四指相对,以手较用力握住小腿内侧肌肉,以自觉到有较强酸痛感为度。先从上往下按捏,再从下往上按捏。每次20-30下为好。每天可进行1-3次。

4、揉肚:按摩腹部的中脘穴(位于肚脐上方4寸处)、天枢穴(位于肚脐向左右三指宽处),点揉为主,每个穴位揉2分钟,以有酸胀感为度。单个穴位按揉之后,以肚脐为中心,用掌根在腹部画圈由内向外按摩,每分钟30圈,按摩10至15分钟。

1、平时应该以容易消化的食品为主,可以多吃芹菜、小米粥、山药粥、栗子等能提高脾胃功能的食品,一日三餐应该按时吃,及早改正暴饮暴食和喝酒抽烟的习惯。

2、经常进行穴位按摩也能增强脾胃功能,但应该在医生指导下选择合适的穴位按摩。

  8个养生方 健脾胃

  所谓“动则不衰”,健脾胃最主要的方法就是“多动”。即使没有时间去健身房,也要每隔一小时站起来伸伸懒腰、做做简单的伸展运动,年长者还可以打打太极。

  1、蹲马步:双脚打开两倍肩宽,双手扶膝微蹲马步,身体上下起伏,上半身保持挺直,弯膝蹲更深的马步,注意膝盖不超过脚尖;每次1~2分钟。

  可视自身耐力,量力而行。可巩固下盘,强化下半身肌力,促进肠胃蠕动。

  2、按摩腹部:坐在椅子上,左手放在右手上,吸气、挺胸,用力往前挺出上半身,身体微微后仰;吐气,缩胸,弯腰,双手用力往腹部压;每次20~30次,量力而行锻炼。

  配合腹肌收缩按摩腹内肠胃,促进肠胃功能。亦可双手交叠盖住肚脐,上下左右旋转按摩腹部100~200次。

  3、鼓漱咽津:闭嘴,用舌沿牙齿边缘上下搅动各12 次,然后闭嘴鼓腮,做漱口动作,待口中津液充满时,徐徐咽下。

  4、捏小腿:用手捏住小腿内侧的肌肉,拇指与四指相对,稍用力按捏,以自觉有较强的酸痛感为度。先上而下按捏,再下而上按捏,以各15~30次为宜,每日 可进行1~3回。

  5、上下楼梯:利用年下楼开展锻炼,开始时一步一阶上,然后逐渐过度到一步两阶,上下往返,做10分钟左右,每日3次。速度则由慢到快,运动量达到心率每分钟120次左右。

  6、艾灸:在家可用艾条箱,把艾条放进箱中,放在肚脐上,正好把肚脐(神阙穴)、上脘穴(脐上5横指)、中脘穴(脐上4横指)、下脘(脐上2横指)全覆盖,用艾条药力和热力健脾益胃。

  还可灸足三里:足三里是强身健体的万能穴。

  7、保暖:脾胃虚寒患者还要注意保暖、避风寒,尤其不能让腹部受凉,即使炎夏,睡觉也要用薄被护腹。

  8、锻炼:可选择较温和的方式如散步、漫跑、哑铃、太极拳等,因大汗会耗津伤气,加重虚寒。不提倡游泳,泳池水比体温低,会让脾胃感到不适。

  健脾食材:

  1、山药:

  山药尤宜于春季食用,它营养丰富,具有健脾益气,可防止春天肝气旺伤脾;能补肾益精,可增强人体抵抗力。

  用大米煮成粥,加入白糖和蒸熟捣烂的山药泥搅匀,可健脾补肺,滋肾益精,强身健体,非常适合体弱多病者食用,若再加入红枣煮,则滋补效果更好。

  2、大枣:

  大枣性味甘平,尤宜于春季食用。提示:对于身体较虚弱、胃口不好的人,平时可多吃点枣米饭:即以大米为主,配上点红枣,色泽鲜艳,爽口润甜。

  3、鲈鱼:性平,味甘,能补益脾胃。《本草经疏》说得好:“鲈鱼,味甘淡气平与脾胃相宜。脾胃有病,则五脏无所滋养,脾虚则水气泛滥。益脾胃则诸证自除。”脾胃虚弱者可常食之。

  4、鲫鱼:

  性平,味甘,入脾胃大肠经,有健脾养胃作用,故脾胃虚弱者宜食。《本草经疏》还说:“鲫鱼,甘温能益脾生肌,调胃实肠,与病无碍,诸鱼中惟此可常食。”

  提示:若是高血压、便秘、头痛、面红者,可用鲜菠菜洗净放入开水中烫上三五分钟,取出切碎,用少许香油、盐等伴食,一日两次当菜食用很有疗效。

  5、香菇:

  营养丰富,素有"植物皇后"之称。香菇有高蛋白、低脂肪的营养特点。中医认为,香菇味甘、性平,有补肝肾、健脾胃、益智安神之功效,常吃可以健脾胃。

1、饭后按摩腹部,饭后每天按摩腹部半小时,可以帮助脾胃消化,避免饮食积滞。

2、注意饮食,生活中要多吃清淡,而且容易消化,有营养的软食,同时不要暴饮暴食,要少食多餐,少吃辛辣、刺激、油炸食物,多吃富含蛋白质的食物比如鱼、鸡、瘦肉、猪皮、大虾等。同时脾胃比较怕凉,所以也需要忌冰冻、寒凉的食品。

3、适量的运动,平时可以多做运动,不仅可以提高身体的抵抗力,还可以帮助促进肠胃蠕动,改善脾胃环境,让脾胃变得更加健康。

4、保持良好的情绪,不要大喜大悲,有助于保持脾胃的良好运化功能。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1067724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12
下一篇2023-11-1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