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剖列车笔记的整理来自李哲老师。老师更多的是解读本书,我则是还原老师的课堂口述。
☞本节看点——快速查看关键点——
1枕肌&额肌& 帽状腱膜
2理疗球按摩:排查痛点&解除
3脊柱的死点
4后表线总结
摸眼眉,眉上方一点点的隆起叫眉弓。
枕骨嵴是骨性标志,上下象限,枕下肌群附着点的一个地方。
所有隆起的地方都是提供肌肉附着的地方,凹陷的地方都是放肉的地方。
帽状腱膜 ,像扁担一样, 在额肌与枕肌之间 ,这个膜非常坚韧,在膜下面是可以滑动的。
头皮是可以在颅骨上面滑动,头皮上面的动/静脉非常丰富。静脉网被帽状腱膜和其他组织给拴住,要明白头皮上的血泵非常丰富,由于经常性低头当下巴靠向胸骨时,会发现整个颈后都会绷紧,颈紧-枕骨紧-帽状腱膜紧-额肌紧,在这个绷紧的过程当中,长此以往会出现头皮痛,这个时候按枕下肌群很有帮助。
头皮痛很多是枕下肌群或额肌出现问题,所以处理时处理枕下肌群和额肌。
如何处理?☞采用按摩方式。
手放在眼眉上方,慢慢向后走,到后脑勺,去按摩,或者用带滚轮的按摩轴滚动按摩。要一个方向从额头-枕肌方向。
p100段1。用指腹按压着,痛点完全消失。
每一个小的疼痛的时间越长,播散面积越大,不能因为小就不重视,不能因为大就放弃,在检查头皮时要仔细看是否有紧张感。
关注颈部肌肉时容易忽略 项韧带 的作用,韧带上也有大量感受器。从后脑勺到第七颈椎顶一顶、左右放松,让其变得更加坚韧,有弹性,不让其过度僵紧。
现在由于经常低头,这个韧带废用的人特别多,激活项韧带之后会得到颈的前面放松。脖子上面肌肉的启动,项韧带的感知起到重要作用。
比如斜方肌、菱形肌、头夹肌、颈夹肌等其他深层肌肉,附着在棘突上面,但也有相当一部分附着在项韧带上,如果项韧带僵紧僵化,则整个上背部会因为其僵化而僵化。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枕下肌群也扮演同样角色。
如图2。越是密集的地方,狭小的地方小肌肉就非常多,并往往产生重要功能。(如小人难防)。
正确姿势的调整,是对客户跟踪管理的一个长期任务,跟踪姿势矫正。
后表线的可移动性和高活动性,可使躯干和髋关节在膝盖伸直时做屈曲动作,还可使躯干过伸、膝屈曲、足趾屈。因此各类型的前屈都是牵拉后表线整体或独立部分的好方法,而姿势性过伸是后表线肌筋膜短缩或张力过高的特征。
如图。后表线分上下:膝关节以上&膝关节以下。一定要伸直膝盖☞后表线才完整。
若一直拉伸几天之后一直没有效果,就要停止拉伸检查,痛点所在,对治疗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如图。
红色:肌肉拉伸状态(离心收缩)
蓝色:肌肉收缩状态(向心收缩)
绿色:肌肉等长收缩
坐前屈与站前屈以髋为轴;具备均匀性的延展;也是作为检测评估的手段。
如 犁式,哪些地方更紧,紧的地方是否有疼痛,如果摸到疼痛, 如果压时疼痛加深,基本上疼痛就是源自这个部位 ,若疼痛没有增加就不是这个地方引发的,要去寻找相关情况。
站立前屈&坐立前屈是 零重力 条件下的矫正。在做同一姿势时能否通过站姿/卧姿等不同方位展示同一个动作,感觉是不同的,但肌肉牵张完全一致。
在不同的角度去做相同的动作,同一个动作在不同角度去做。
如 幻椅式,站立-侧卧-仰卧-俯卧,在不同方位/角度完成同一动作。
①可以用球(由软到硬)从足跟到每一个脚趾,找紧张点或痛点记录下来,要施加疼痛与舒适之间的力度。
②小腿如何拉伸?小腿的比目鱼肌的拉伸必须屈膝勾脚背。让下肢血液循环,水肿得到改善。
③脊柱
·脊柱的流动,对竖脊肌有益。
蹲下来,慢慢起身,先让下肢伸直在弓背,慢慢直起身,感受脊柱的一种堆叠感(椎间盘突出不要做)。
·猫式。
观察死点,手放在死点上活动,该区域双方注意力都要集中。
整脊、推拿、按摩都是被动的,机体没有动用自身组织来归位,而是靠外力,需要自我的后续训练。
专注而停顿的动作,在姿态疗法中被广泛应用。以髋关节弹响为例,到某一个角度就会响。
解决策略:要在响之前停留30秒再继续做。70%的人响声会消失。很好的解释,就是运动模式出现错误。
思考 如某一个运动会动用5个肌肉,但你总是那么快,没等五个肌肉都启动,只启动了两个肌肉,就把动作完成了。那三个肌肉刚想动就完事儿了。这仨肌肉挺郁闷的,你总是动那俩肌肉,时间一长这仨肌肉一寻思“哎哟,哥们儿你慢点,你想把我俩累死啊,这不还有仨肌肉嘛”。所以动作放慢的去做一个动作。
不习惯就会累,因为会动用其他肌肉,因为那些肌肉被你闲置太长时间了,酸痛就会很快出现,如果坚持下来会发现线条感很好,肌肉不会因此肥大,放慢速度,会发现动作更加标准,你的专注反而更高,动作是身脑行为。
①先要知道后表线有哪些重要的肌肉。若驼背的人,从头顶☞脚跟去走。
骨盆前移就是后表线太紧了,松足底+枕下。再考虑竖脊肌、腘绳肌、小腿三头肌,(掐头去尾)放松后表线。
所有原始曲线或多或少都由其周围骨头的形状来维持。颅骨本身是互锁的;胸部的曲线由肋骨和胸骨复合体维持;骶尾部曲线由髋骨和骨盆韧带维持;而足跟则由足骨的形状维持。
在调整体态中,起到了重要的指导性意义。
手指放在肋间之间,向上提自然吸气,最大的感受是整个后背完全松下来,胸椎不好的人驼背的人呼吸特别重要,肋间肌肉的萎缩导致肌肉都往下沉,肋下沉时会有反作用力,顶胸椎往后走。
所以呼吸不好,处理胸椎,处理肩颈先放松肋间,否则不是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所有次生曲线,依赖于肌筋膜的平衡。
调整原生曲线☞调整韧带和骨头;调整次生曲线☞调整肌筋膜。
低头族越多,劲椎不适的人越多。
劲椎并不需要很强的灵活性,但是需要足够的稳定性。长时间使用电脑、看手机让颈部肌肉总是处于特定的紧张位置。除了会导致明显的不良体态,也常常会带来酸累甚至疼痛。
面对颈部问题,要特别小心,因为脖子有点脆弱,已经颈部疼痛了,千万别使劲去“转脖子”。瑜伽理疗不强调穴位(当然可以和穴位按摩结合),主要是用特定姿势拉伸或强化肌肉,用辅助手法快速放松肌肉和筋膜。
1 松解局部肌群(胸小肌、胸大肌、胸锁、斜方肌、斜角肌、肩胛提肌)
2 矫正关节排列
3 改善不良姿态
4 调节呼吸模式(加强腹部、松解膈肌、打开胸腔)
胸大肌、胸小肌过紧,往往伴随后背主动肌过松。所以松解之后,可进行 肩胛稳定训练 。反之,肩胛稳定训练之前,有可能需要先松解胸大肌、胸小肌。
学员仰卧,放松的姿势。
1 按压喙突。或者用指关节面顺着锁骨下际按摩。
喙突位置:锁骨外测起 1/3 的位置往下,一个凸起的地方。
2 放松胸小肌
学员抱头,从腋窝斜下方,拨开胸大肌,往里掏一点,找到胸小肌,按摩松解。
3 放松胸大肌
学员将头下方的手拿出,伸向头斜上方。
教练一只手握拳,用力按住胸大肌,不动。另一只手,握住学员的手腕,像压水泵一样,呼气时下压。
转头会疼、会响,有耳鸣,可能与胸锁有关。
(胸锁乳突肌特别发达,可能是容易气急,剧烈呼吸)
松解按摩通常找三个点:起点、止点、肌肉本身。
起点:锁骨内1/3段上缘
止点:耳朵后侧,乳突外面及上项线外侧1/3
学员坐立,头转向一侧,然后向下,肌肉会明显的暴露出来。(也可以仰卧,侧头,教练把学员头稍稍抬起)
1 按摩耳后乳突下,止点位置。
2 按摩锁骨起点位置。
3 避开喉结,把肌肉稍稍掏出,进行按摩。
斜方肌紧张的原因:呼吸不正确,运动不正确,比如容易缩肩。
功能:同侧屈、仰头、对侧旋转。
拉伸则可以根据功能,反方向 :对侧屈、低头、同侧旋转。(这是个基本原则方法)
1 学员坐立。教练用一只手臂的手肘前侧,搭放在学员肩上,手心朝上。锁住肩峰。
2 教练另一只手,两指夹住耳朵两侧(放在这个位置,不要夹耳朵),手肘沿头的延长线,往上延伸。轻轻施加压力,帮助学员头向对侧延伸。保持5-8个呼吸。
3 头向下转,保持5-8个呼吸。
4 向同侧转头,保持5-8个呼吸。(在向下转的基础上,往上转,相对中间位置就是同侧转头。)
5 收回时很重要,学员用头推教练施压的手(三成力)进行对抗,教练另一只手扶住学员的头回正。
斜角肌有前中后三块。稳定劲椎的作用。呼吸不正确时,会用来呼吸。
落枕、手臂发麻、发凉,可以松解斜角肌。
1 用三个手指从横突,轻柔的往下推1-2分钟。
注意,用力要轻,如果推的过程中发生学员手臂发麻的情况,可以帮助他往上耸肩。
2 从锁骨往第一肋的方向掏进去,手指左右滑动按摩。1-2分钟。
肩胛提肌,位于颈项两侧,肌肉向上部位于胸锁乳突肌深侧,下部位于斜方肌的深面,止于肩胛骨上角和肩胛骨脊柱缘的上部(这个位置比较好找,按摩里)。
肩胛提肌有上提肩胛骨并使肩胛骨下回旋的作用。
1 学员侧卧。把下面的胳膊往回放一点,使肩胛骨明显。
2 找到肩胛骨最高的位置,向下2厘米。
3 用推按的方式,按压15次。
学员仰卧,放松
1 双手托住学员的头,用中指沿着棘突往后滑,感觉一节一节的捋过棘突(关节突出的点),放松整条劲椎。
2 双手向召唤小狗一样(手指来回屈伸),从第一、二节胸椎开始,沿椎骨两次向上。
释放关节间的张力,创造空间。
放松后观察身体姿态。
闭上眼睛,自己喊口令,原地踏步20下,自然的站姿。
正确的位置:骨盆在股骨正上方,胸腔在骨盆正上方,头颈在胸腔正上方。
常见问题:骨盆前倾、后倾;骨盆前移、后移;胸廓后倾、前倾;头部前伸。
骨盆是否前倾、后倾的判断,观察髂肌和耻骨联合是否在一个平面,髂肌在前(耻骨联合在后)——骨盆前倾,髂肌在后(耻骨联合在前)——骨盆后倾。
目测骨盆前后倾不明确,可以用 搭肩测试法 (垂直施加压力,看被测腰是否会前、后突)。
调整体态的姿势:
山式站姿 (10- 15分钟 )
单脚站立(增强站立侧臀部肌肉,可以增加活动和干扰)
胸腹都参与 的完全呼吸
正确的呼吸三个步骤:
吸气时:腹部扩张 —— 肋部扩张 —— 胸部扩张(胸柄骨)
呼气时:腹部向内 —— 肋骨向下 —— 胸部自然回收
关键:启动膈肌,增强膈肌的运动
1 加强腹部
学员仰卧,屈膝。
教练双手相叠,扣指,放在学员腹部。
学员保持自然、充分的呼吸。教练在呼气时下压,帮助呼出更多气体,在吸气时给一点阻力,让学员练习吸气时用腹部对抗。
2 松解膈肌,重建肋骨角
双手放在两边肋骨,大拇指,指尖相触,两个大拇指之间形成的夹角,就是肋骨角。
正常应该是90度,过小、过大都需要调整。
生闷气、含胸会使肋骨角变小。
沿着肋骨边缘,从上往下,呼吸时往里掏进去,用手指左右按摩。
3 打开胸腔
学员舒适地侧躺,含胸,屈膝。
教练用双手指握住肋骨边缘,吸气时打开,呼气时下压。5-8个呼吸。
增加胸腔打开的方法:
侧卧,学员的手放在肋骨、肋间肌的位置,教练的手放在学员手上。
吸气时加一点力,让学员向上顶教练的手。呼气时下压。5-8个呼吸。
吸气时加大对抗的压力,然后猛地释放,自然增加呼吸的强度。
增加胸柄骨打开的方法:
仰卧,学员的手放在胸柄骨位置,教练的手放在学员手上。
吸气时加一点力,让学员向上顶教练的手。呼气时下压。5-8个呼吸。
吸气时加大对抗的压力,然后猛地释放,自然增加呼吸的强度。
转头痛、头痛、颈部不适与颈部肌群的各肌肉都有可能有关,要精确定位,可以用分别放松某块肌肉的方式来判断。
要点,要 熟悉各肌肉的功能 ,用缩短相关肌肉的方法来放松它,然后做同样的动作,看是否还疼痛。
例如:
转头痛——可能是斜方肌或胸锁,测试时,提起肩部再转头(缩短了斜方肌),如果疼痛消失,则相关肌肉是斜方肌。
落枕,颈部痛——抬手臂测试,如果疼痛消失或缓解,是斜角肌相关。头偏向一次,缩短肩胛斜肌,测试症状是否消失。
解剖列车笔记的整理来自李哲老师。老师更多的是解读本书,我则是还原老师的课堂口述。
☞本节看点——快速查看关键点——
1足跟作箭头的相关身体评估:腿前倾、骨盆前移
2如何放松足底筋膜:足底☞足跟☞小腿浅层筋膜
3小腿三头肌、腘绳肌
4腘绳肌的作用
5腘绳肌牵涉痛:先解决痛点,再拉伸
把后表线下端部分——足底筋膜和跟腱相关筋膜想象成弓弦,足跟就是箭头。由于后表线长期过度紧张(常见于那些腿前倾,即骨盆前移的人。)
骨盆是被动运动的结构,靠下肢/靠脊柱带动运动。骨盆出现前移时,可能不是骨盆引发的,可能是由其他地方带动引发的。在调整骨盆的策略中,要么采取下肢策略,要么采取脊柱策略。
后表线长期过度紧张, 骨盆前移 ,就像伸懒腰,会伸懒腰,就会做出骨盆前移的姿势,腿前倾时,骨盆就产生了前移。
如下图绿色的线为重力线。
整条腿在重力线的前方,所以腿前移,骨盆一定前移,下肢会带着骨盆来运动。
图90页, ——评估——
后足和前足之间1:4或1:3的比例提供有效的支撑,1:5或更多,表示对身体背侧的支撑度不足,这种模式不仅导致后表线紧张,也带来更多的肌紧张,还往往伴随着膝盖或骨盆的前移,是更多的重量转移到前脚,使得后表线更加绷紧。
——前足、中足、后足见文末拓展——
如果身体后侧缺乏支撑,上半身就会前倾,会加重腰椎承重的负担。
正常情况下身体重心在腰椎的上方或稍前一点点。如果身体前倾,重心不在腰椎上而会在腰椎的更前方,腰椎会有压力,从侧面看,身体就是往前倾的。
除了后表线的肌肉紧张之外,还会带来其他肌肉的紧张,如会带来深层梨状肌、髋外旋肌紧张、深层腹肌紧张。
例子 更多的重量来到前脚掌☞很多小朋友爱用前脚掌来走路。走路的习惯和模式是错误的。
身体发生前移or前倾,身体的后表线都是非常紧张的。
例子 如站起来拿书,为什么没有摔倒?
小脑的预想功能,在没有意识的状态下,让小腿三头肌、大腿后侧、脊柱后群肌肉发生紧张。以至于站起来拿书不至于摔倒。后面有一种无形的力量在拉着,就是后表线在拉着。
例子 如短跑运动员跑步时身体都挺的很直,只有冲刺时才会弓背向前冲。前表线和后表线要保持平衡。身体的稳定性非常棒。
在这种状况下,当你试图在双脚上方调整髋部,会使受试者没有安全感。
如果一个人身体前倾时最好从下面来调,从髋和骨盆来调整会没有安全感。这是一种社会心理学行为模式。
例子 抽骨髓,更多的是从后面的骨盆来抽。而不是在胸骨和肋骨上。
1顺着足跟方向放松足底筋膜(包括外侧筋膜)
2向下朝着足跟放松小腿后侧浅层筋膜(包括比目鱼肌和腓肠肌)
工具:滚轴式按摩棒,带把手的。从一个方向按。NO来回按。
从颈后向下滚,一直到小腿上。从足跟放松足底筋膜,从脚趾☞足跟☞小腿。
对于驼背的人,用理疗按摩棒
3一手固定在跗骨的前面,同时使足跟,在握成杯状的手形里做内翻与外翻的动作,来松动足跟。
手腕腕骨8块,跗骨7块(跗骨相当于手腕,脚踝前方的下面)。
足由28块骨头+33个关节+112组韧带构成。
按摩筋膜链的方法:手放在足的中央靠后一点,做足内翻/外翻运动,在小腿与足底呈90度时做。(脚心相对叫内翻,脚心向外叫外翻。)
特快列车 ——浅层肌肉☞多个关节(如肱二头肌、腘绳肌、股直肌、缝匠肌)
普通列车 ——深层肌肉、一个关节(如比目鱼肌)
p91段3。 腓肠肌 -浅层-特快列车-控制踝&膝关节(多个动作)。 比目鱼肌 -深层-普通列车-控制踝关节(单个动作)。
——教材更正p91。右边第四行 。——
腓肠肌(特快列车)能参与 跖 屈和屈膝,而两列普通车只能各自做一个动作。
腘绳肌的组成 :外侧☞股二头肌,内侧☞半腱肌、半膜肌。
小腿三头肌 :上方☞腓肠肌内侧头,腓肠肌外侧头,下面☞比目鱼肌。
半腱肌上方的附着点全都在坐骨结节,而下方的附着点则不一样。
腘绳肌的附着点,主要在整个胫骨粗隆的下端的内侧和外侧。
腱膜和肌腱的组成成分一样,形成条索的叫肌腱,扁平的叫腱膜。
p91段3。
远端、近端针对四肢来讲,是专业方位术语描述。如腓肠肌靠近膝盖的地方叫腓肠肌的近端。
足底筋膜与小腿三头肌肉有着非常重要的联系,要想 让小腿三头肌放松,必须先对足底筋膜放松 。足底筋膜放松的步骤是:要从脚趾到足跟,从足跟到小腿三头肌。
下图左☞腓肠肌,图右☞去掉腓肠肌之后露出的比目鱼肌。
图9,p92,段2。 膝盖的轻微弯曲,就足以让脊椎和髋部明显增加前驱幅度。
连续的后表线不容易前弯;不连续的后表线则较容易前弯。
如上图,压到粉色☞这两个点时,让客户做伸膝-屈膝的动作。20-50次。很多人会感到胫骨向前移动了☞来到股骨的前方(因为紧,所以跑到后面去了)。
如图,3个粉色箭头,用按摩油+手推开。顺着腘窝上角慢慢往里探,因为比较深。
腘绳肌的作用
腘绳肌作用: 可以帮助屈膝,完成膝关节旋内、旋外。
如图11。有很多痛点,会引发很多牵涉痛。一味的拉升不是良策,很多人大腿后出现的激痛点,会使整个腘绳肌群持续缩短,痛点越多,缩短越厉害。
不要先拉伸,过度拉伸会直接导致骶髂关节出问题。要 先消除疼痛点 的存在,在保证腘绳肌很好地被拉伸时痛点的解除是重中之重。
半腱肌、半膜肌、股二头肌的功能 是屈膝,让大腿后伸,在旋转膝关节时互相拮抗。
前提是在屈膝情况下:①半腱肌半膜肌:旋内(内八)。②股二头肌:旋外(外八)。
后表线为什么重要 ?人在行走时,腘绳肌这些肌肉渐渐发生作用,保持躯干直立,躯干的直立直接抑制体重引起髋部屈曲的趋势。
腘绳肌的存在使人在行走时不会让骨盆过度前倾——腘绳肌无力导致骨盆前倾。
肩关节难受时要看步态☞摆动的幅度大并且快。腘绳肌与肩的关系在人体往前走的过程中,腘绳肌起到了一个髋部防止他屈曲的让末端肢体得到很好的减速,所以腘绳肌在膝关节处于屈曲时,几乎都处于缩短状态。
腘绳肌要分别处理:半腱肌半膜肌一起处理;股二头肌单独处理。不要当做一个肌群统一的处理。
向前弯时先启动☞腘绳肌-臀大肌-竖脊肌。
很多腘绳肌的僵紧并非真的僵紧,而是一种假性僵紧,要学会区分真/假性紧。很多在激活臀中肌、锻炼完大腿内收肌之后(稳定骨盆),腘绳肌会自动松解开。
腘绳肌紧,拉伸不是第一步,如果拉伤会影响步态、肩膀、骨盆、膝盖。
在脚趾离地时,股二头肌的作用非常重要。在最后一个脚趾离地时觉得无力时,去处理腘绳肌的股二头肌短头。
处理后表线:足底☞是核心;小腿三头肌中☞比目鱼肌是保踝的肌肉。腘绳肌是全身前屈的主要肌肉。
半腱肌半膜肌旋内,股二头肌旋外。
足踝解剖学的相关书籍,非常专业的书☞足踝运动医学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
前足中足后足
相关链接1☞
相关链接2☞
简单记忆:两种阐述(其实意思一样):
①踝跖屈时足内侧缘抬高,外侧缘降低,足尖朝内称为旋后。踝背伸时足外侧缘抬高,内侧缘降低,足尖朝外称为旋前。
② 旋前 :外翻与外展同时存在。 旋后 :内翻与内收同时存在。所以足的旋前和旋后运动是踝关节、距下关节、前足的联合运动。
小腿后群肌肉拉伸 ☞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