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确认是否昏迷
轻轻拍打伤病者的肩膀同时在耳边大声呼叫“醒一醒!”,如果对方没有任何回应
就表示已经「昏迷」。
如果伤病者可以说话,要根据其主诉,采取必要的应急措施,以防止病情恶化或尽量
减轻其痛苦。
2呼救
如果伤病者已处于昏迷状态,首先向附近呼救。可以请应声赶来帮忙的人给119
打救急电话并拿来自动体外式除颤器。如果附近没有人,在开始以下步骤前,一定要先
给119打救急电话,并传达伤病者已处于昏迷状态的情况。
3保呼确吸通道
为了确保呼吸通道,采取「后曲头部抬高下颌法」,使咽喉内侧张开,以便空
气容易入肺腔。
1 用一只手按住额头,同时将另一只手的食指和中指放在下颌下。
2 一边抬高下颌,一边将额头向下按,让头后仰,确保呼吸通道。注意不要 使头部急剧后仰。
4确认呼吸状况
在确保呼吸通道的状态下,在10秒以内确认伤病者是否可以正常呼吸。
1 观察胸腹部有无呼吸动作。「观」
2 确认有无呼吸音「听」
3 用面颊凑近鼻子感觉有无气息「感觉」
即使可以呼吸,如果呼吸时发出「咕噜咕噜」的声响或啸鸣音,有必要采取确保呼吸通 道的措施。
如果确认无法正常呼吸,则需要进行 → 5.人工呼吸
在处于昏迷状态但可以正常呼吸的情况下
恢复体位(是一种急救时病人负担较轻的侧卧体位)
如果伤病者处于昏迷状态但仍然可以正常地呼吸,则让其处于恢复体位的状态。
在不得已让病人长时间处于恢复体位的情况下,为了避免因体位下方血液循环不良而 引起损伤,应每隔30分钟使病人翻身处于相反方向的恢复体位。
5人工呼吸
如果病人处于呼吸停止或无法正常呼吸的状态,则实施2次人工呼吸。
1 在确保呼吸通道的状态下,捏住鼻子。
2 嘴对嘴时为了避免空气泄漏,不要留有空隙。
3 均匀地1秒钟向病人口内吹2次气,并观察病人胸部的起伏状况。
观察呼吸的结果,即使能感到呼吸,如果胸腹部的呼吸动作不充分(起伏小、不明显
或呼吸困难等),则有必要进行人工呼吸。
在做人工呼吸时为了防止感染,建议使用可以不直接与病人的口、鼻接触的人工呼吸
专用口罩(一面有吹气口)。
6心肺复苏术的实际操作(持续进行胸骨按压和人工呼吸的组合)
持续不间断地反复做以下的组合:1在两乳头中间的位置(胸骨上)按压30次,
2进行2次人工呼吸
1 按压的强度以胸部下沉4至5厘米为宜。
2 按压的节奏为每分钟100次。
做胸骨按压时非常消耗体力,如果现场有数名救助人员,可以每隔2分钟替换一次操
作人员,重要的是持续不间断。
1、评估和现场安全:急救者在确认现场安全的情况下轻拍患者的肩膀,并大声呼喊“你还好吗?”检查患者是否有呼吸。如果没有呼吸或者没有正常呼吸(即只有喘息),立刻启动应急反应系统。BLS程序已被简化,已把“看、听和感觉”从程序中删除,实施这些步骤既不合理又很耗时间,基于这个原因,2010心肺复苏指南强调对无反应且无呼吸或无正常呼吸的成人,立即启动急救反应系统并开始胸外心脏按压。
2、启动紧急医疗服务(emergency medical service, EMS)并获取AED:
(1)如发现患者无反应无呼吸,急救者应启动EMS体系(拨打120),取来AED(如果有条件),对患者实施CPR,如需要时立即进行除颤。
(2)如有多名急救者在现场,其中一名急救者按步骤进行CPR,另一名启动 EMS体系(拨打120),取来AED(如果有条件)。
(3)在救助淹溺或窒息性心脏骤停患者时,急救者应先进行5个周期(2min)的CPR,然后拨打120启动 EMS系统。
3、脉搏检查:对于非专业急救人员,不再强调训练其检查脉搏,只要发现无反应的患者没有自主呼吸就应按心搏骤停处理。对于医务人员,一般以一手食指和中指触摸患者颈动脉以感觉有无搏动(搏动触点在甲状软骨旁胸锁乳突肌沟内)。检查脉搏的时间一般不能超过10秒,如10秒内仍不能确定有无脉搏,应立即实施胸外按压。
4、胸外按压(circulation, C):确保患者仰卧于平地上或用胸外按压板垫于其肩背下,急救者可采用跪式或踏脚凳等不同体位,将一只手的掌根放在患者胸部的中央,胸骨下半部上,将另一只手的掌根置于第一只手上。手指不接触胸壁(图4)。按压时双肘须伸直,垂直向下用力按压,成人按压频率为至少100次/min,下压深度至少为125px,每次按压之后应让胸廓完全回复。按压时间与放松时间各占50%左右,放松时掌根部不能离开胸壁,以免按压点移位。对于儿童患者,用单手或双手于乳头连线水平按压胸骨,对于婴儿,用两手指于紧贴乳头连线下放水平按压胸骨。为了尽量减少因通气而中断胸外按压,对于未建立人工气道的成人,2010年国际心肺复苏指南推荐的按压-通气比率为30:2。对于婴儿和儿童,双人CPR时可采用15:2的比率。如双人或多人施救,应每2分钟或5个周期CPR(每个周期包括30次按压和2次人工呼吸)更换按压者,并在5秒钟内完成转换,因为研究表明,在按压开始1~2分钟后,操作者按压的质量就开始下降(表现为频率和幅度以及胸壁复位情况均不理想)。
胸外按压法于1960年提出后曾一直认为胸部按压使位于胸骨和脊柱之间的心脏受到挤压,引起心室内压力的增加和房室瓣的关闭,从而促使血液流向肺动脉和主动脉,按压放松时,心脏则“舒张”而再度充盈,此即为“心泵机制”。但这一概念在1980年以后受到“胸泵机制”的严重挑战,后者认为按压胸部时胸内压增高并平均地传递至胸腔内所有腔室和大血管,由于动脉不萎陷,血液由胸腔内流向周围,而静脉由于萎陷及单向静脉瓣的阻挡,压力不能传向胸腔外静脉,即静脉内并无血液返流;按压放松时,胸内压减少,当胸内压低于静脉压时,静脉血回流至心脏,使心室充盈,如此反复。不论“心泵机制”或“胸泵机制”,均可建立有效的人工循环。国际心肺复苏指南更强调持续有效胸外按压,快速有力,尽量不间断,因为过多中断按压,会使冠脉和脑血流中断,复苏成功率明显降低。
胸外按压法
5、开放气道(airway, A):在2010年美国心脏协会CPR及ECC指南中有一个重要改变是在通气前就要开始胸外按压。胸外按压能产生血流,在整个复苏过程中,都应该尽量减少延迟和中断胸外按压。而调整头部位置,实现密封以进行口对口呼吸,拿取球囊面罩进行人工呼吸等都要花费时间。采用30:2的按压通气比开始CPR能使首次按压延迟的时间缩短。有两种方法可以开放气道提供人工呼吸:仰头抬颏法(图5)和推举下颌法。后者仅在怀疑头部或颈部损伤时使用,因为此法可以减少颈部和脊椎的移动。遵循以下步骤实施仰头抬颏:将一只手置于患儿的前额,然后用手掌推动,使其头部后仰;将另一只手的手指置于颏骨附近的下颌下方;提起下颌,使颏骨上抬。注意在开放气道同时应该用手指挖出病人口中异物或呕吐物,有假牙者应取出假牙。
仰头举颏法
6、人工呼吸(breathing, B):给予人工呼吸前,正常吸气即可,无需深吸气;所有人工呼吸(无论是口对口、口对面罩、球囊-面罩或球囊对高级气道)均应该持续吹气1秒以上,保证有足够量的气体进入并使胸廓起伏;如第一次人工呼吸未能使胸廓起伏,可再次用仰头抬颏法开放气道,给予第二次通气;过度通气(多次吹气或吹入气量过大)可能有害,应避免。
实施口对口人工呼吸是借助急救者吹气的力量,使气体被动吹入肺泡,通过肺的间歇性膨胀,以达到维持肺泡通气和氧合作用,从而减轻组织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方法为:将受害者仰卧置于稳定的硬板上,托住颈部并使头后仰,用手指清洁其口腔,以解除气道异物,急救者以右手拇指和食指捏紧病人的鼻孔,用自己的双唇把病人的口完全包绕,然后吹气1秒以上,使胸廓扩张;吹气毕,施救者松开捏鼻孔的手,让病人的胸廓及肺依靠其弹性自主回缩呼气,同时均匀吸气,以上步骤再重复一次。对婴儿及年幼儿童复苏,可将婴儿的头部稍后仰,把口唇封住患儿的嘴和鼻子,轻微吹气入患儿肺部。如患者面部受伤则可妨碍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可进行口对鼻通气。深呼吸一次并将嘴封住患者的鼻子,抬高患者的下巴并封住口唇,对患者的鼻子深吹一口气,移开救护者的嘴并用手将受伤者的嘴敞开,这样气体可以出来。在建立了高级气道后,每6-8秒进行一次通气,而不必在两次按压间才同步进行(即呼吸频率8-10次/min)。在通气时不需要停止胸外按压。
7、AED除颤:室颤是成人心脏骤停的最初发生的较为常见而且是较容易治疗的心律。对于VF患者,如果能在意识丧失的3-5min内立即实施CPR及除颤,存活率是最高的。对于院外心脏骤停患者或在监护心律的住院患者,迅速除颤是治疗短时间VF的好方法。除颤会在下文作进一步阐述。
这里其实是在考核患者被怀疑有颈椎骨折时该使用何种气道开放手法的考点。一般来说,对于普通的心跳呼吸停止患者,在心肺复苏时是常规采用仰头(压额)抬颌法来开放气道的。但是这种方法存在加重颈椎损伤的弊端,因此对于怀疑存在颈椎损伤的患者,则是要求采用抬下颌法来开放气道的,这种手法不使头部后仰,所以不存在损伤颈椎的风险。
心肺复苏的时候,最常用的开放气道方法是。()
A仰头提颏法
B推举下颌法
C仰头抬颈法
D不开放气道
E将其头偏向一侧
正确答案:A
心肺复苏一般是遇到紧急情况对患者做的紧急救治工作,如果心肺复苏做的好可能会帮助病人及时的抢救,所以心肺复苏操作流程是很重要的,心肺复苏做的好会给病人增加抢救时间。一起来了解一下心肺复苏急救操作步骤吧!
步骤一:意识判断和打开气道。
(1)意识判断
当发现一个到底的患者,首先必须判断其是否失去知觉。有以下几种方法:喊话并排其肩膀;呼救(请现场的人或附近的人协助抢救,打120急救电话或通知就近的医疗单位);
患者体位(当患者呈俯卧状态时,应先将患者双手上举,再将外侧(远离抢救者侧)下肢膝盖弯曲后驾在内侧(靠近抢救者侧)肢体上,然后一手护着患者的颈部,另一只手置于患者的胸部,小心、平稳、慢慢地将患者转为仰卧位,并将其双上肢放在躯干两旁;
另一个方法是先将患者内侧下肢交叉在外侧肢体上,再将外侧上肢抬肩伸直靠于头侧,一手绕过患者内侧的上肢托肩,另一手置于患者髋关节处,将其整个地翻为仰卧位,并将其双上肢放在躯干两旁。)
(2)打开气道
患者心跳呼吸停止、意识丧失后,全身肌肉松弛,口腔内的舌肌也松弛,舌根后坠而堵塞呼吸道,造成呼吸阻塞。在进行口对口吹气前,必须打开气道,保持气道通畅。
打开气道的方法有:
仰头抬颌法;操作者站或跪在患者一侧,一手置患者前额上稍用力后压,另一手用食指置于患者下颌下沿处,将颌部向上向前抬起,使患者的口腔、咽喉轴呈直线。
再通过看(胸廓有无起伏)、听(有无气流呼出的声音)、感觉(面部感觉有无气流呼出)三种方法检查出患者是否有自主呼吸。如无呼吸应该立即进行口对口吹气。
步骤二:人工呼吸
口对口吹气是向患者提供空气的有效方法。操作者置于患者前额的手在不移动的情况下,用拇指和食指捏紧患者的鼻孔,以免吹入的气体外溢,深吸一口气,尽力张嘴并紧贴患者的嘴,形成不透气的密封状态,以中等力量,1~15秒的速度向患者口中吹入约为800毫升的空气,吹至患者胸廓上升。
人工呼吸是心肺复苏过程中的必备手段,人工呼吸的方法一定要正确,按照步骤一步一步的来,这样才能将心肺复苏的作用发挥到最大。一般是反复进行指导患者获得自主呼吸为止。
步骤三:人工循环
人工循环是通过胸外心脏按压形成胸腔内外压差,维持血液循环动力,并将人工呼吸后带有氧气的血液供给脑部及心脏以维持生命。方法如下:
(1)判断患者有无脉搏
操作者跪于患者一侧,一手置于患者前额使头部保持后仰位,另一手以食指和中指尖置于喉结上,然后滑向颈肌(胸锁乳突肌)旁的凹陷处,触摸颈动脉。如果没有搏动,表示心脏已经停止跳动,应立即进行胸外心脏按压。
(2)胸外心脏按压
第一步:确定正确的胸外心脏按压位置
先找到肋弓下缘,用一只手的食指和中指沿肋骨下缘向上摸至两侧肋缘于胸骨连接处的切痕迹,以食指和中指放于该切迹上,将另一只手的掌根部放于横指旁,再将第一只手叠放在另一只手的手背上,两手手指交叉扣起,手指离开胸壁。
第二步:施行按压
操作者前倾上身,双肩位于患者胸部上方正中位置,双臂与患者的胸骨垂直,利用上半身的体重和肩臂力量,垂直向下按压胸骨,使胸骨下陷4-5厘米,按压和放松的力量和时间必须均匀、有规律,不能猛压、猛松。
放松时掌根不要离开按压处。按压的频率为80-100次/分钟,按压与人工呼吸的次数比率为:单人复苏15:2,双人复苏5:1。
人工循环就是我们所说的人工心脏按压,这样有助于患者恢复脉搏,一般按压的频率不能低于每分钟80到120。急救抓的就是一个紧急的时间,所以我们一定不能大意。
心搏骤停一旦发生,如得不到即刻及时地抢救复苏,4~6min后会造成患者脑和其他人体重要器官组织的不可逆的损害。因此心搏骤停后的心肺复苏必须在现场立即进行,为进一步抢救直至挽回心搏骤停伤病员的生命而赢得最宝贵的时间。下面一起来看一下具体操作步骤。
01先要判断患者意识
急救者在确认现场安全的情况下轻拍患者的肩膀,并大声呼喊“你还好吗?”检查患者是否有呼吸。如果没有呼吸或者没有正常呼吸(即只有喘息),立刻启动应急反应系统并开始胸外心脏按压。
02对于非专业急救人员,不再强调训练其检查脉搏,只要发现无反应的患者没有自主呼吸就应按心搏骤停处理。对于医务人员,一般以一手食指和中指触摸患者颈动脉以感觉有无搏动(搏动触点在甲状软骨旁胸锁乳突肌沟内)。检查脉搏的时间一般不能超过10秒,如10秒内仍不能确定有无脉搏,应立即实施胸外按压。
03胸外按压:将一只手的掌根放在患者胸部的中央,胸骨下半部上,将另一只手的掌根置于第一只手上。手指不接触胸壁。按压时双肘须伸直,垂直向下用力按压,成人按压频率为至少100次/min,下压深度至少为125px,每次按压之后应让胸廓完全回复。按压时间与放松时间各占50%左右,放松时掌根部不能离开胸壁,以免按压点移位。对于儿童患者,用单手或双手于乳头连线水平按压胸骨,对于婴儿,用两手指于紧贴乳头连线下放水平按压胸骨。为了尽量减少因通气而中断胸外按压,对于未建立人工气道的成人,2010年国际心肺复苏指南推荐的按压-通气比率为30:2。对于婴儿和儿童,双人CPR时可采用15:2的比率。如双人或多人施救,应每2分钟或5个周期CPR(每个周期包括30次按压和2次人工呼吸)更换按压者,并在5秒钟内完成转换,因为研究表明,在按压开始1~2分钟后,操作者按压的质量就开始下降(表现为频率和幅度以及胸壁复位情况均不理想)。
04开放气道:在2010年美国心脏协会CPR及ECC指南中有一个重要改变是在通气前就要开始胸外按压。胸外按压能产生血流,在整个复苏过程中,都应该尽量减少延迟和中断胸外按压。而调整头部位置,实现密封以进行口对口呼吸,拿取球囊面罩进行人工呼吸等都要花费时间。采用30:2的按压通气比开始CPR能使首次按压延迟的时间缩短。有两种开放气道的方法:仰头抬颏法(下图)和推举下颌法。
05人工呼吸:给予人工呼吸前,正常吸气即可,无需深吸气;所有人工呼吸(无论是口对口、口对面罩、球囊-面罩或球囊对高级气道)均应该持续吹气1秒以上,保证有足够量的气体进入并使胸廓起伏;如第一次人工呼吸未能使胸廓起伏,可再次用仰头抬颏法开放气道,给予第二次通气;过度通气(多次吹气或吹入气量过大)可能有害,应避免。
06终止抢救的标准:现场心肺复苏应坚持不间断地进行,不可轻易作出停止复苏的决定,如符合下列条件者,现场抢救人员方可考虑终止复苏:患者呼吸和循环已有效恢复。无心搏和自主呼吸,CPR在常温下持续30min以上,EMS人员到场确定患者已死亡。有EMS人员接手承担复苏或其他人员接替抢救。
特别提示对于溺水者,心脏骤停的根本原因是缺氧,属于窒息缺氧性心脏骤停,供氧是急救的首要目标,CPR建议采用“开放气道-人工呼吸-胸外按压”步骤来进行。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