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你要明白糖尿病的概念,糖尿病是指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绝对不足或相对不足和胰升糖素活性增高所引起的代谢紊乱,导致血糖异常增高。糖尿病的发病与环境、饮食、遗传、肥胖、不良生活习惯等因素有关。但肥胖只是其中一个可能的因素,并不是绝对的因素。也就是说糖尿病与肥胖没有必然的联系,也就是说不是只有肥胖才会得糖尿病。且糖尿病的发病早期是可以没有任何症状的,很多人都是得病很多年都没有发现,直到无意的体检时才发现得了糖尿病。糖尿病不能很好的利用血糖,导致糖都从尿里流失了,糖是主要的营养物质,不能利用当然会出现消瘦啦!
糖尿病是以持续性高血糖为表现,并可伴有多组织器官并发症发生的综合征,属于代谢性疾病范畴。糖尿病的发生受到包括遗传和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面对糖尿病,我们要积极就医,听从专业医生指导,进行规范化的治疗,以稳定控制血糖,减少并发症发生。
运动疗法运动疗法是糖尿病的基础治疗之一,如果并无特别严重并发症或特殊情况不适宜进行运动,大部分的糖尿病患者都是可以通过运动降低血糖的。
三多一少三多一少是糖尿病的典型症状,而“一少”指的就是体重减轻,当血糖控制较差时,糖尿病患者的体重可能会持续降低,当然,也不排除是饮食控制过于严格,营养不良导致的消瘦,或者是服用二甲双胍等降糖药引起的消瘦。
如何运动运动是糖尿病治疗的基石之一,与糖尿病教育、饮食、药物和监测病程为糖尿病治疗的五驾马车。许多人认为运动对糖尿病的治疗主要是通过控制体重和减肥而实现,那偏瘦的糖尿病患者是不是就没有必要运动了呢?
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运动既是保健又是治疗。对于糖尿病前期患者规律性运动可以改善糖耐量,延缓糖尿病发生;规律性运动可以增加组织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这就减少了高胰岛素血症的风险,有利于血糖控制;运动可以改善心肺功能,降低血脂,降低血压,也可以预防骨质疏松。
当然不是,运动的确有控制体重的功效,但同时对血糖的降低又不仅仅局限于减重,因为运动主要是对脂肪的消耗,无论胖瘦,并不会使瘦人更加消瘦,只会让我们的肌肉变得更加“结实”。同时,运动还能促进组织细胞对血糖的消耗,也能增强胰岛细胞分泌胰岛素等作用而降低我们的血糖水平。
对有糖尿病的人来说,运动是干预治疗措施之一,对于肥胖的人来讲,运动可以起到减肥的作用,把两者联系在一起,就会产生糖尿病人体重明显下降甚至消瘦时,如果再做运动就会更瘦的感觉,其实这是一种常见的误区,实际是运动降低血糖与减轻体重并不冲突。
希望大家正确认识,糖尿病患者无论胖瘦,都应进行科学规律的运动,运动应以有氧运动为主,讲求循序渐进。同时,也要注意合理饮食,控制每日总热量;要在医生指导下合理用药,必要时可使用胰岛素替代治疗;我们在规范化治疗的同时,也要注意监测血糖水平变化和定期复查。
“胖子容易得糖尿病”,这个想必大家都知道。但如今在临床上,体质指数(缩写为BMI,计算方法为体重(千克)÷身高(米)2,正常范围为18-239)不是很高甚至是正常的人群患上糖尿病或出现胰岛功能异常、糖耐量异常的情况也越来越多。虽然肥胖是糖尿病的危险因素,但瘦子也不代表就进了“保险箱”。
“瘦糖友”的出现有多种原因。首先,中国人的确“不经胖”,同样的体质指数,欧美人脂肪更多积聚在皮下,血糖保持在正常水平;而中国人却是肚子上一团肉,向心性肥胖较多(男性腰围在90厘米以上或女性腰围在85厘米以上者),血糖升高。其次,受遗传因素的影响,一些“瘦糖友”胰岛可能更容易出现问题;有些女性在育龄期患上多囊卵巢综合征,体重上可能没有突出改变,但已出现胰岛素抵抗现象,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患糖尿病的风险。再者,有些“隐性肥胖”人群,他们的体质指数正常,但内脏脂肪含量却过高,也没有引起相应的重视。
建议体质指数在正常范围,但有向心性肥胖或年龄大于45岁或一级亲属中有2型糖尿病患者,女性有巨大儿生产史的,要定期监测血糖,及早发现血糖异常情况。“瘦糖友”在治疗过程中可以适当放宽热量的摄入,但具体饮食仍应按照营养治疗黄金法则安排。可以用体重作为衡量热能是否合适的标准。同时还需注意以下几点:
一是要分清目前的体重是保持稳定还是仍持续下降,因为长期血糖控制不良或其他消耗性疾病如结核病、贫血等都会导致体重下降。二是咨询医生,了解您的治疗药物是否合适。三是否有其他器质性疾病。
得了糖尿病以后,很多糖友包括家属们关心的问题是:糖尿病能不能被治好呢?有的朋友会想:等血糖平稳了,就停药看看,如果停药血糖依然测得正常,那就不是糖尿病了吧。
很多人因为各种想法,在控制血糖的道路上走了不少弯路,可能血糖还没控制稳定,甚至过早就得了并发症。那么糖尿病到底能不能治好?
目前比较热门的研究包括手术治疗糖尿病、胰岛移植、胰腺移植、干细胞治疗糖尿病、基因治疗、口服胰岛素研发等,这些方法都取得了可喜的结果,但是还需要更长时间的观察,更多理论和经验的积累,才能真正造福于患者。
那么,糖友们要注意什么、如何才能把血糖控制,尽量降低对身体的伤害呢?以下5点糖友们要清楚。
1、 糖尿病目前无法治愈,宣称的根治糖尿病都是骗局
一切中西药物、保健品、食品和其他糖尿病治疗手段,如果有人说现在就能根治糖尿病,那至少是夸大其词,有些还可能是巫医假药,糖尿病朋友千万不要轻信谣传,随意终止正规治疗,以至贻误病情,甚至酿成大祸。
2、糖尿病初期可能进入蜜月期,但并不是治愈
有些糖尿病病人的病情很轻,经过一段正规治疗,特别是适宜的饮食控制,血糖可以降至正常,甚至不用药也可维持血糖在正常范围,但这并不意味着糖尿病已被治愈,如果放松治疗,糖尿病的表现就会卷土重来。
糖友们要做好打持久战的思想准备,长期坚持饮食治疗、运动治疗和糖尿病监测,必要时采用药物治疗,使血糖始终控制在满意水平,这样就可以使病人享有与非糖尿病者一样的高质量生活和基本等同的寿命。
3、饮食治疗是糖尿病治疗的基础
糖尿病人不要光看医生,也要看看营养科,让医生及营养师帮你制订饮食治疗方案,效果就能很好。
无论是1型糖尿病还是2型糖尿病,不管病情轻重如何,不论是否使用降糖药物,都需要饮食控制。饮食治疗有助于控制体重、减轻胰岛β细胞负担、降低血糖、减少降糖药物用量。
4、运动是不花钱但效果好的治疗手段
可以到专科医院或大医院找运动治疗师,给自己制定一个合适自己的运动方案。运动本身就是一个消耗能量的过程,规律性的有氧运动(如慢跑、快步走、游泳等)可以促进肌糖原的分解以及外周组织对葡萄糖的利用。
运动还有利于降低体重,改善胰岛素抵抗,增强降糖药物的疗效;此外,运动还有助于缓解紧张情绪、保持心理平衡,减少血糖波动。因此,科学合理的运动有助于对血糖的控制。
5、养成血糖监测的习惯
定期的血糖监测,有助于了解病情,指导药物调整。有些患者不重视血糖监测,凭感觉调整,这样血糖很难得到良好控制。
除了平时定期监测血糖防高血糖或预防低血糖外,还要从长远考虑如何预防慢性并发症的发生。
糖尿病目前无法治愈,理论上要求终身治疗,但是通过系统的治疗,糖尿病是完全能够控制的,如果早期治疗方法科学,有一部分糖尿病患者,特别是2型糖尿病患者可能一段时期内不需要药物治疗。
但是我们也不要灰心,随着医学的发展,将来还是完全可能治愈糖尿病的。
不会,糖尿病是由于胰岛素不足或胰岛素的细胞代谢作用缺陷所引起的葡萄糖、蛋白质及脂质代谢紊乱的一种综合症。其特征为血循环中葡萄糖浓度异常升高及尿糖 许多女性都喜欢吃甜食,然而在甜甜蜜蜜之中隐藏着对人体健康的威胁。医学研究发现,经常过量食糖的女性易患5种疾病。 视神经炎 视神经炎的发病机制虽然非常复杂,但维生素B1缺乏是其中的重要诱因。 这是因为维生素B1是视觉神经的营养来源之一,而糖分在体内代谢需要消耗大量维生素B1,如果经常大量进食甜食,眼睛不仅容易疲劳,视神经还会因为“营养短缺”而出现“故障”。 此外,维生素B1缺乏时,还会影响体内糖类的氧化,不完全氧化物滞留于血液内,对视神经能产生一定的毒害作用,进而容易诱发或加重视神经炎。 阴道炎 念珠菌阴道炎是女性常见的生殖疾病,大约75%的妇女一生中至少患过1次。一项针对念珠菌反复感染者的研究显示,很多患者的血糖或尿糖明显高于正常水平;当90%的患者在减少日常糖分摄入量后,1年内念珠菌阴道炎的感染或复发很少。这说明糖分摄入量与念珠菌感染有密切联系。 骨质疏松症 进食大量的糖类,在人体代谢过程中会产生大量中间产物丙酮酸、乳酸等,使机体呈酸中毒状态。为维持人体酸碱平衡,体内的碱性物质钙、镁、钠就要参加中和作用。体内钙的不足使肌肉硬化和张力减弱,调节血压的机制紊乱。大量钙被中和,又能让骨骼脱钙而出现骨质疏松症。 胆结石 美国的科研人员发现,50岁以上的妇女吃甜食过多,会导致胆结石。研究人员认为,过量的糖会增进胰岛素的分泌,造成胆汁内胆固醇、胆汁酸和卵磷脂三者比例严重失调。过量的糖还能自动转化为脂肪,导致人体肥胖,肥胖并不会使所有的人长结石,但对中老年妇女来说,它却是导致胆结石的温床。 头发变白 美国科研人员发现,女性吃甜食过多,会加速细胞的老化,还会催生白发。这是因为糖属于酸性食品,大量吃糖会使体液碱性变成中性或弱酸性,促使细胞衰老,导致头发变黄变白。因此,女性要尽量少吃甜食。
瘦人有2型糖尿病,要按照糖尿病的五驾马车严格控制、管理自己的血糖。至于服用哪种药物,要根据患者的血糖情况来进行确定。长期吃副作用比较少的推荐华怡平伏格列波糖片,在降糖的同时不吸收入血,几乎100%⌄随粪便排出,肝肾功能影响少。
您好,只能说胖人是易患糖尿病的高危人群,并不代表瘦人就不会得。因为诱发糖尿病的原因是很多的,糖尿病是由遗传因素、免疫功能紊乱、微生物感染及其毒素、自由基毒素、精神因素等等各种致病因子作用于机体导致胰岛功能减退、胰岛素抵抗等而引发的糖、蛋白质、脂肪、水和电解质等一系列代谢紊乱综合征。
典型病例可出现多尿、多饮、多食、消瘦等表现,即“三多一少”症状,糖尿病(血糖)一旦控制不好会引发并发症,导致肾、眼、足等部位的衰竭病变,且无法治愈。老年人一般都是因糖代谢功能下降所以得糖尿病。
胖人得糖尿病属胰岛素抵抗型,胰岛素分泌不低,治疗的目的是消除高血糖造成的并发症。瘦人属胰岛素分泌减低型,胰岛素分泌低,不够用。治疗的目的是保证细胞对葡萄糖的吸收,维持生命需要,其次才是消除并发症。老年人得糖尿病是随身体衰老,内分泌也衰退,胰岛素分泌减低快了一些,不够用。
II型糖尿病可以服用参芪降糖颗粒,同时需要饮食控制,减少含糖量高的食物。及时测量血糖,可以在家自测,定期到医院让医生给调整用药和饮食方案。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