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子益的16部著作有哪些?

彭子益的16部著作有哪些?,第1张

《 圆运动的古中医学 作 者: 彭子益 著,周鸿飞点校 出 版 社: 学苑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7 页 数: 409 开 本: 32 ISBN号:978-7-5077-2872-9 定价:¥2500更多>>》

  彭子益所著的《圆运动的古中医学》,由十六篇相对独立的文章组成,勒为上下两编。中国国家图书馆藏有上编5册,载“原理上篇”、“古方上中下三篇”、“温病本气篇”、“儿病本气篇”、“时病本气篇”、 “脉法篇”、“舌胎篇”、“药性提纲篇”、“《金匮》方解篇”、“《伤寒论》方解篇”和“生命宇宙篇”。据第1册所载全书目录可知,下编当有“原理下篇”、“《伤寒论》六经原文读法篇”、“杂病篇”、“王氏医案篇”、“汤头改错篇”及“杂说篇”共6篇文章,可惜不易得见。据彭氏自述,“上编各篇为初学医时必读之本,下编各篇为学医将成时始读之本”。

  《圆运动的古中医学》是彭先生“用中医原有名词,以有原则、有系统、有证据的科学方法”编纂而成。此书曾任中医教材20余年,先后修正三十余次,惠及两千余人,“能使人认识中医学本身真相,增加功效,缩短学程之本”。现将此书重新点校出版,以使这本“初学医时必读”之书,能够惠及更多读者。

  《惟物论的系统医学》

   《惟物论的系统医学》一书分“生命宇宙篇”、“中医原理篇”、“经方用法篇”、“温病篇”、“伤寒论原文读法篇”、“伤寒论方解篇”、“杂症治法篇”、“时方用法篇”八个部分。

  生命宇宙篇 本《易经》之河图,用现代十二科学说明中医,本身关系运动真相、宇宙与人类生命的关系,进而取得中医学根本上极大功效的学术。

  中医原理篇 本《内经》于实用,可以信从取法的阴阳五行六气四时寒暑二十四节令之大气变化,与生理病理医理之实际着落,认识标准之精义,撷其精华,以整个系统,约而归纳,用惟物理论阐发之。

  经方用法篇 即治疗处方之标准方法。古方虽多,归纳为六个公式,以符脏腑五行六气运动之原理。次以六方分辨阴阳对待之治法。再后十方由前六方之单、进而为医学整理《伤寒论》的基础说法,各方之后,又有推论的范围极广,更引申结合病情变化加减的方法。

  温病篇 逐一列举相类之各症,分辨了伤寒与温病之纲领,解释经文及其禁忌,并分述了温病、湿热、暑病、霍乱、水泻、痢疾、疟疾、白喉、热伤风、秋燥、时行感冒、小儿病十二门。由于彭子益先生崇尚清代名医王孟英温病思想,曾对《王孟英医案》进行注疏,本书未见医案注疏部分,实乃憾事矣。

  伤寒论原文读法篇 分为上中下三编:凡原文之属于营卫脏腑与少阳经本体各病各气,列为上编;原文属于本体复杂的事实,列为中编;原文之由本体发生种种变化各气,列为下编。此外传经另立一篇,疑难各章另立一篇,类证另立一篇。此书读法,有如鸟瞰之明白,只须用过去读《伤寒论》十分之一的脑力便能整个彻底了然。

  伤寒论方解篇 将《伤寒论》之三百九十七法,一百一十三方,表病营卫,里病六经,作圆运动一整个之观看,乃一整个的总体疗法,即一经一方一法各个病的治法,亦关联与阴阳五行六气整体圆运动恢复正常。与“伤寒论原文读法篇”合看,系统贯穿,理论清晰,注解精简明白。

  杂病治法篇 介绍了十二经之升降、关系寒热虚实之辨。其病情温清补泻之恢复,病机用圆运动原理,说明一切治理之方法,并详细疏解,分列施治之法则,为通晓各杂症理论学习之本。

  时方用法篇 用圆运动思维阐释时方方义,对传统《汤头歌诀》中时方进行新的解释,辨别病证,论明病理与立方用药之关系,皆极有独到之处。

李老推荐的是彭子益的圆运动理论,认为解决了中医学界诸多流派自行其是的问题,从理论上系统的阐释了中医,对下至初学者,上至多年行医的人都很有帮助。

但是李老从医多年,在临床第一线有自己的独特看法和经验,比如剂量问题,因为李老接诊的患者多是危急重症,常规用药量并不能很好的挽救生命,所以经过自身经验和柯雪帆教授对于东汉度量衡的考证,认为伤寒论的剂量传至后世已经被曲解,需要拨乱反正,而彭子益重视人体气机运动之圆,推崇调理气机运动恢复,再加上民国时期很多受到温病理论的影响,所以用药剂量偏轻,这点要辩证的看,不能一概而论,个人认为彭子的系统阐释对于学医而言是入门捷径,而李老的用药,必须用药者本身有很好的辩证功底来驾驭,否则容易出问题,李老不担其责。

最后,尽信书则不如无书也,书是死的,是前人搭载经验方便后人学习的,而后人遇到的病人,不可能完全和前人遇到的病人经验相同,所以学其经验,用于临床则依然需要根据脉证,知犯何病,随证治之,千万不能死搬硬套,这样才能更好的提高自己的医术,帮助病患解除或者减轻痛苦。

一家之言,如有错漏,在所难免,见谅。

他的这些医学著作大体有四类: 中医学基础理论的阐述两种。其中《生命宇宙篇》采用近现代科学理论阐释《易经》中的河图;力图揭示出人体内部各种生理活动的机理;进而探讨宇宙万物同人类的深层关系。《原理论》主要取法传统医典《内经》,但却用现代唯物思想阐发阴阳五行理论,进而探讨外在环境和自然天气变化对人体生理病理的影响。从这两种著作中透露出彭子益探讨现代科学理论与传统中医理论之契合点的思维理路。

对传统中医处方和医案的整理、辨析四种。《古方基础篇》总结了六种治疗处方的标准方法;《时方汤头改错篇》审定了传统的《汤头歌诀》中的错误;《医案读法篇》系统整理了古代各著名医师的医案;《注释王孟英医案》则化难为易,通俗简明地对王案进行了解释。这四种著作辨析精微,毫发毕现,有正本清源之效。 对传统中医治疗经验和基本治疗方法的总结有七种:《温病本气篇》、《时病本气篇》、《儿病本气篇》、《杂病治法篇》、《脉法篇》、《舌苔篇》和《药性提纲篇》。这七种著述仔细辨析了各种疾病的起因、症状差异和根治途径;采用系统性的眼光归纳各种诊断方法和治疗方法。其中的种种结论大多经过彭子益亲身从医实践的检验。正如史料记载中所说:“先生之治病也,诊脉处方,详记医案,以究效验,求理论与实践相吻合。”这种可贵的科学求实精神确乎贯穿了彭子益的一生,成为激发他的医学灵感的最大催化剂。

彭子益在大半生的医疗实践和医学理论探索中,最终准确地把握到了中国传统医学的精髓--一种对症下药、辨证施治的根本治疗原则;一种宏观着眼,微观着手的系统性思维方法;一种追根溯源,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1072487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13
下一篇2023-11-1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