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贤会与村委会的关系

乡贤会与村委会的关系,第1张

乡贤会和村委会是两个不同的组织,它们在乡村治理中具有不同的职能和角色。

乡贤会主要是由乡贤代表人士组成的平台,其成员包括退休官员、教师、企业家和其他社区领袖。乡贤会关注家乡、支持家乡、参与家乡建设发展,通过组织和引导乡贤人才参与村务决策议事、公共管理、争取项目等,助推乡村各项事业发展。

村委会则是村民自治的组织,由村民选举产生,对村民负责。村委会的主要职能是组织和协调村民的公共事务,如维护村内的社会秩序、调解村民纠纷、协助政府落实政策等。

在一些地方,乡贤会和村委会会进行合作,共同推动乡村的发展。例如,在沿河自治县,积极推行“村两委和乡贤会”乡村治理模式,乡贤会成员可以参与村委会的决策议事,同时也可以为村庄的发展提供支持和帮助。这种模式旨在通过村委会和乡贤会的合力,实现乡村的共同发展。

乡贤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乡贤文化是扎根于中国家乡的母土文化。

在漫长的中国历史进程中,一些在乡村社会建设、风习教化、乡里公共事务中贡献力量的乡绅,都被称为“乡贤”,由此而形成了乡贤文化。[1]

唐朝《史通杂述》记载:“郡书赤矜其乡贤,美其邦族”。明朝,朱元璋第16子朱曾撰《宁夏志》列举“乡贤”人物,开始建乡贤祠。凡进入乡贤祠的人既要有“惠政”,又要体现地方民众的意志;清代,不但建有乡贤祠,还把乡贤列入当地志书。[2] “乡贤”是中国各地本乡本土有德行、有才能、有声望而深被本地民众所尊重的贤人。[3]

重构传统乡村文化,需要一批有奉献精神的乡贤。从乡村走出去的精英,或致仕,或求学,或经商,而回乡的乡贤,以自己的经验、学识、专长、技艺、财富以及文化修养参与新农村建设和治理。他们身上散发出来的文化道德力量可教化乡民、反哺桑梓、泽被乡里、温暖故土,对凝聚人心、促进和谐、重构乡村传统文化大有裨益。[4]

乡贤文化是凝聚中国海内外人士的文化纽带。乡贤文化是一个地域的精神文化标记,是连接故土、维系乡情的精神纽带,是探寻文化血脉、张扬固有文化传统的精神原动力。[

时过境迁,现在是新乡贤了。

乡贤,释义为品德、才学为乡人推崇敬重的人。

“乡贤”一词始于东汉,是国家对有作为的官员,或有崇高威望、为社会做出重大贡献的社会贤达,去世后予以表彰的荣誉称号。是对享有这一称号者人生价值的肯定。迄于明清,各州县均建有乡贤祠,以供奉历代乡贤人物。

因之,形成一套完整的官方纪念、祭奠仪式。一般指大酋长,在战争时期,乡贤需要厮杀在第一线,为人民争取生的机会。

作为封建中国的基石,乡贤,即乡绅,曾承担了“皇权不下县”时代基层的管理职能。魏晋时的“坞堡”,南北朝时的“义门”等,均为乡贤基层组织的外在形式。

关于“新乡贤”参与村治的路径、角色和作用的争论,表明学界对“新乡贤”与基层政权、村“两委”及村民之间的权责边界并未达成一致。

此外,学界对“新乡贤”是以个人身份还是以组织形式参与村治并未进行区分研究,从而质疑“新乡贤”组织的合法性和必要性。上述争论与质疑反映了“新乡贤”治理面临着“困窘”。米尔斯指出,人们只有将个人的生活与社会的历史这两者放在一起认识,才能真正地理解这些“困窘”。

一方面,在政策层面给予“新乡贤”治理以肯定,试图借鉴传统“乡绅”治理经验。诚如有学者指出,传统“乡绅”治理的遗产在当代中国政治中体现为各种民间力量如草根精英和非政府组织的积极政治参与。

另一方面,“新乡贤”治理又倍受质疑,因为它与当前“乡政村治”体制存在着张力。

发挥“社会学想象力”,可将“新乡贤”治理与传统“乡绅”治理、“双轨政治”关联起来。费孝通在《中国绅士》中指出:“地方上的事情是由社区的绅士所管辖的,是中央当局难于干涉的。”

同时,他指出“绅士”是“双轨政治”形成的关键,而“双轨政治”又是乡村善治的基础。但是,自近代以来,“乡绅”逐渐退出村治场域,特别是土地革命时期“必须把一切绅权都打倒,把绅士打在地下,甚至用脚踏上。”

①由此,传统“双轨政治”终结于中共领导的土改。

②随着人民公社解体和村民自治的诞生,有关“双轨政治”的研究重新进入学术视野。对“乡政村治”中形式上的“双轨”而实质上的“单轨”现象的不满,学者们认为通过培育乡村社会组织如“村建理事会”、“新村议事会”等,来建设实质性的“双轨政治”。

然而,学者较少将“乡贤理事会”纳入“双轨政治”视野之中。原超从杜赞奇的“经纪模型”角度来研究“乡贤理事会”,认为“乡贤理事会”促成了新“经纪机制”,实现了社会与国家在乡村场域的互信和资源共享。

③虽然“经纪模型”和“双轨政治”是有关联的,但是,“经纪模型”更偏向于“新乡贤”在国家政权建设中的角色扮演,而对“新乡贤”介入乡村治理与乡村政治结构的变化两者之间的关系并未予以明晰的解释。

“新乡贤”先进事迹材料

 在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或多或少都会用到过事迹材料吧,事迹材料是指党政军机关为了弘扬正气,表彰先进,推动工作,对本单位具有突出事迹的集体和个人整理出的文字宣传材料。什么样的事迹材料才是规范的呢?下面是我整理的“新乡贤”先进事迹材料,欢迎阅读与收藏。

“新乡贤”先进事迹材料1

 赵峰,男,1982年3月生,中共党员,现任陕西中承建工集团总经理。第十八届榆阳区人大代表,第二届榆阳区十大杰出青年,第三届陕西省身边好青年,第四届榆林市建筑业协会副会长,第二届榆林市青年企业家协会会员。在榆阳区小纪汗乡,提起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有志青年赵峰,老乡们没有一个人不翘起大拇指夸赞:“这个后生不简单!沙窝窝里飞出了金凤凰,是年轻一代的好榜样!”

 赵峰生在榆林市榆阳区小纪汗乡牙世兔村的一个普通农民家庭。从小失去父亲的人生打击没有打倒他,却炼就了他坚韧不屈的性格。他把眼泪咽进肚里,挺起倔强的胸膛,在艰苦的环境中自立自强、学习成长。2002年7月,他一边打工一边上学,终于从陕西省乡镇企业中等专业学校顺利毕业,走上了艰苦创业之路。那个年代,大专本科生也难找工作,甚至是研究生也难有一碗好饭。赵峰一个中专生要找工作,难度可想而知。但是,从小吃苦的农家娃,什么也不怕,他决心踏踏实实从最底层干起!当年9月,他走进了建筑工地,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默默地当了榆林市民生建工集团的一名普通技术员。凭着高度的责任心和认真细致的业务能力,赵峰在同事们中间获得了一定威信,很快就成为公司的技术负责人。虽说小有成就,但他没有自满,为了更好地完成本职工作,他开始不断地“充电”。2004年9月至2006年12月,他参加西北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土木工程专科函授学习,取得了大专文凭,同时通过专业考试取得了注册房建、公路、市政二级建造师资格证;2007年3月,他又参加西北大学网络教育学院的本科学习,并于2010年7月取得了本科毕业证书。同年经过有关部门的严格评审,赵峰同志获得了工程师职称。

 “我也是没办法,工作逼着我要不断学习。”说起他的艰苦学习历程,赵峰略带腼腆地笑笑说。就是这样,赵峰在工作中学习,在实践中总结,在前进中升华,从一个农家娃成为技术员,又从技术员成长为业务骨干、技术负责人、项目经理,2007年3月,他被聘用为陕西承运建筑工程有限公司技术总工兼项目经理;2009年1月起,担任榆林市中承建工集团有限公司的副总经理兼总工;2016年1月起任榆林市中承建工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

 “权力就是责任、职务就是信任。”身为总经理的赵峰,为人更加谦虚谨慎,工作更加认真负责。他负责公司的全盘工作,管理的井井有条,规范科学。期间,高质量地完成了好几个农村土地复垦项目,如小纪汗乡奔滩村土地复垦项目、巴拉素镇马家兔村土地复垦项目、补浪河乡云滩村土地复垦项目等。这些项目的顺利实施,为公司赢得了效益和信誉,同时得到了项目当地老百姓的一致好评。

 工作中,他始终把企业发展作为工作的第一要务,重点在抓好企业生产质量和信誉上下功夫,为榆林建筑行业企业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2009年,为了公司的长足发展,他积极主动承担起公司资质升级的重要任务,经过两年多的`努力,顺利完成了公司资质升级。同时,在省造价总站及市定额站考察调研榆林建筑市场,编写定额,为榆林建筑市场提供了有效数据及成本核算依据。他经常教育身边的同志:“质量和信誉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唯一生命线,一定要把好建筑质量关!”多年来,他一直依据质量认证管理办法来管理工程项目。在科学、合理、严格的管理下,2010年度,由他任项目经理施工的榆林市职业技术学院1#宿舍楼工地被榆林市城乡建设规划局评为年度市级文明工地;芹河乡长海则幼儿园工程项目被公司评为先进项目部;2012年由他任项目经理施工的榆林学院多层学生公寓楼工地被榆林市城乡建设规划局评为年度市级文明工地。

 赵峰的工作得到了公司上下和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曾连续多次被榆林市中承建工集团有限公司评为先进个人。2011年以来,他先后被榆林市建筑业协会授予榆林市建筑企业做出突出贡献的“先进个人”,被榆林市城乡建设规划局授予创建市级安全质量标准化示范工地的“优秀项目经理”等荣誉称号,15年五月被授予第二届“榆阳区十大杰出青年”称号,十二月被授予“第三届陕西省身边好青年”荣誉称号。

 他是一个农民的儿子,勤劳善良是他的本色,自强不息是他的性格,积极上进是他的追求。他始终保持着高尚的思想情操,坚守着较高的思想道德素质。他的成长经历,牢固根植了他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中国***的优良品质,始终能够发挥着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他掩饰不住内心的激动,自觉以党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自觉拥护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思想上、行动上能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遵纪守法,模范遵守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无论在农村还是业界、无论在家里亲族还是朋友圈子,赵峰无可争议地成为人见人夸的上进好青年。

 赵峰经常说:“落叶要归根,我始终没有忘记生我养我的这片土地和家乡父老。尽管我的能力有限,但我要回报家乡、回报社会。”尽管他也不是“大款”、不是“土豪”,但是他有一颗拳拳赤子之心。近些年来,他把艰苦打拼后手头仅有的些积蓄,全部花在了回报社会、回报家乡公益事业上。2010年,为了使榆林一中能培养出更多优秀人才,个人拿出5万多元捐资助学;2011年以来,他先后出资了近20万元,无偿支助贫困大学生8名,帮助他们圆了大学梦想。 2012年,为了让全村老百姓能享受像城里人一样的健身娱乐生活,个人出资100多万元,在老家修建了14间约2000平方米的室内外健身娱乐活动场所,并配备了10多套室外活动器材,方便群众健身锻炼。多次与土地等部门积极争取到了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1000余亩,争取配套资金100多万元,改造家乡农田。这些看似是些小事,但却是全心全意地为老百姓、为家乡父老尽办实事、办好事。近年村上修建戏台、老年幸福院时个人给出资近两万余元,17年9月个人又给榆阳区慈善协会捐款1万余元。在赵峰的心里,觉得这样活着才有价值,才有意义。

 “认真做人,无私奉献”。这是赵峰的座右铭。作为公司总经理,他除了爱岗敬业就是无私奉献;作为优秀党员和社会公益的热心人士,他除了严以律己就是无私奉献;作为家乡父老满怀期望和同龄青年的榜样与标杆,他除了光明磊落就是无私奉献!这,正是赵峰,在艰苦中淘沥甘甜、在平凡中创造伟大、在奉献中闪耀光芒的时代杰出青年的色彩斑斓、厚重立体的标准画像。

“新乡贤”先进事迹材料2

 为应对农村发展新常态、构建和谐新农村,徐州市贾汪区耿集办事处创新“用老百姓法儿,平老百姓事儿”工作思路,在辖区84个自然村选拔了165名、平均年龄超过60岁的农村优秀老党员、退休老干部、老族长等“三老人员”,组建以党员为骨干力量的“乡贤工作室”,充分发挥党员自身优势服务邻里乡亲。这群“乡下党员能人”凭借成长于乡土、奉献于乡里,地熟、人熟、事熟和为乡亲所信任的优势,在广袤乡间,唱响了一出化解矛盾、助推发展的和谐大戏。

 跑断腿,只为民工把薪讨

 农民工工资拖欠是年初年末易发多发问题,也是造成基层重大集访、闹访的主要事项。

 针对每天都在发生的乡亲邻里矛盾纠纷,当地政府通常更是束手无措,“这正是我们乡贤党员最擅长的,因为我们年龄较大,且多是乡亲邻里长辈,再难缠的村民都会或多或少的遵守村里的“老理”,给我们一点面子,不尊长辈,不听长辈劝,会被周围村民“围攻”的。我们总结出化解邻里纠纷的“三法宝”也很奏效,平息了一个又一个矛盾纠纷。”退休老干部耿德堂自豪的讲到。一是“一对一”调解法。在调解过程中,乡贤老党员们不仅利用自己威望与长辈优势,更是认真钻研“心理学”化解途径,通常以当事人心理为突破口,采取“各个击破”的“一对一”调解法,实现矛盾纠纷的快速解决。二是多渠道劝导法。针对矛盾纠纷制造者,常常采取“非常手段”,对“闹事”一方进行教育施压。退休老干部耿德堂一脸无奈地说到,“生活中很多无赖拿他们实在是没有办法,法律、政府往往束手无措,万不得已才这样做,其实这就是一种“激将法”,但也必须在法律允许范围之内。”三是亲情感化法。针对家庭纠纷,乡贤党员们多从亲情角度出发,直击矛盾缺口。2015年3月11日,张庄村一对父子因土地征收补偿闹得不可开交。同村乡贤党员张军到达现场听到的第一句话,父亲对儿子说咱们之间以后都不要往来了。经了解,儿子想从父亲那多得一点土地补偿款做点小生意,但父亲考虑自己年纪大了又无生活来源坚决不答应,双方互不相让。张军平时也知道儿子挺孝顺的,便以此为突破口,在自家摆上一桌酒菜,邀请双方当事人及村里的家族长辈到家里聚会。酒过三巡,张军及自家长辈们苦口良言,讲述父亲在吃不饱穿不暖的年代艰辛的养儿经过,儿子意识到自己的错,当场跪在父亲面前留下悔恨的泪水,并向长辈们保证今后善待父亲,和谐相处。

 流汗水,只为家乡更美好

 在积极做好“矛盾调解员”同时,乡贤老党员们更是扮演着“文明巡防员”、“群众宣传员”角色,在美丽乡村的建设中,主动加入建设大军。针对各村上访户,乡贤工作室采取责任包挂方式进行逐一化解,理由确实合法合理,乡贤工作室将会纳入帮扶范围;对于“非访”者,家族长辈、乡贤党员等实施长期教育劝导;确实存在困难的,竭尽全力予以帮助。针对乡村建设方面乡贤老党员也是殚精竭虑,为建设美丽乡村,乡贤针对发展建设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勇于建言献策,更是亲力亲为。对于乡贤的贡献,王集村村民耿万成竖起大拇指说到,“针对村容村貌问题,未整治前,猪舍、厕所、违建、垃圾,脏乱差现象那是相当严重。经过村里乡贤提议整治,现在环境比以前干净多了,还建了公厕,多亏了‘乡贤’的协助。

;

农村乡贤的排名通过以下几种方式进行:

1、根据乡贤的声望和影响力进行排名。声望和影响力可以通过在当地的社区活动、义工服务、经济贡献等方面的表现来衡量。

2、根据乡贤的个人财富和资产进行排名。这可以通过在当地的房产、土地、农业产出等方面的价值来衡量。

3、根据乡贤的社会地位和政治背景进行排名。这可以通过在当地的政治组织、社会团体、民间协会等方面的参与来衡量。

  红绿相间的篮球场、羽毛球场,与一旁的树木花草相映成趣;新铺设的50米人工草坪跑道,在阳光的照耀下甚是亮眼……经过近一年的改造,位于诗山镇梧埔山村的 南安市 霞锦小学焕然一新,令人眼前一亮。从改造之初,这所乡村小学就备受关注,得知村里的小学改造需要资金,乡贤们纷纷献出爱心,助力乡村学校建设。

  南安市霞锦小学。

 乡村学校喜换新颜

 南安市霞锦小学原名“霞锦学堂”,始创于1905年,办学至今,已有117年历史。学校现有12个教学班,学生400多人。

 昨日,记者走进南安市霞锦小学,只见经过重新修缮后的学校焕发新颜值。色彩艳丽的墙绘、“添上新衣”的操场、明亮宽敞的教室……

 据悉,霞锦小学校园升级改造项目从去年9月开始,项目总投资100多万元,主要对教学楼外立面、操场、宿舍楼等建筑进行改造。“现在学校操场得到了很好的规划利用,有标准的篮球场、羽毛球场,室外乒乓球台,50米地毯草跑道,还有200米的环形跑道,让学生在课间能尽情地展现自我。”南安市霞锦小学校长戴荣杰说。

 除了全面提升学校的校容校貌,学校还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建设15间功能室。

 走进综合活动室,偌大的教室里整齐地摆放着几套厨房用具。戴荣杰告诉记者,学校以综合实践活动室为平台,开展技能教学活动,学生们可以在这里开展厨艺比赛。“学校还设置了科学实验室、美术室、音乐室等功能室。所有的功能室还配上我们自己独特设计的窗帘,为提高学校教学质量、提升学校品位提供了有力保障。”

 在拓展实践场所方面,学校对350平方米的荒地进行改造,设计出8块方形的“开心农场”,供三到六年级的学生动手实践。时节一到,孩子们可以在老师的带领下耕耘“开心农场”,体会种植乐趣。

 乡贤助力家乡教育事业

 如今,经过改造的南安市霞锦小学发生了巨大变化,既彰显了校园文化特色,更有力地促进了学校内涵式发展。而这些改变,除了各级政府的支持外,也离不开热心乡贤的爱心接力。

 一直以来,村里小学环境、设备相对落后的问题,都是梧埔山村党委书记洪禹志的一件心头事。他亲自带领村两委走访乡贤,调动大家建设家乡的热情,为乡村基础教育提供强大的资金和智力支持。

 得知学校要创建管理标准化评估验收,退休在家的乡贤陈连城带头捐资12万元,重新粉刷菲华楼及各功能室。作为一名老党员,陈连城多次慷慨解囊,捐赠家乡公益事业。

 4月初,远在东莞创业的乡贤陈建林原本计划回家做“佛生日”,听闻家乡学校正在进行改造,他便积极响应村里“移风易俗”号召,将原本要用于“佛生日”的35万元捐赠给学校。

 洪益良捐资5万元港币、洪培庆捐资5万元港币、陈东福捐资5万元、洪思表三兄弟捐资3万元……学校在改建过程中,得到不少校友主动对接,最终在乡贤的爱心接力下,学校共筹得爱心善款375万元。

 除了捐资外,有爱心乡贤则以自己的方式,让学校焕然一新。走进学校,中国梦、国学经典、体育精神等富有内涵的墙绘扮靓了整个校园。

 “校园的围墙原先只是水泥面,曾经做过墙绘的乡贤陈志君,主动提出免费为学校墙体进行彩绘。”戴荣杰告诉记者,不仅如此,看着学校部分空地杂草丛生,陈志君还发动朋友捐资出力,平整土地、设置“开心农场”、添置乒乓球桌……

 “以前读书的时候条件不好,现在借学校改造契机,大家一起出力,丰富学生的课外生活。”陈志君说。

会议记录范文。

一般分为几部分:

1、会议记录、时间、地点、主持人、参会对象。

2、主持人汇报到会人数。

3、支部书记介绍支部情况。

4、支部生活规范。

经浙江省龙游县塔石镇政府批准,在龙游县政法委的领导下,衢州市第一个以乡贤文化为宗旨的村级乡贤会在龙游县塔石镇雅村村成立。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1072888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13
下一篇2023-11-1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