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时该吃退烧药吗?会不会降低免疫力? 大多数的医师只会提醒家长不要滥用退烧药,并不会禁止病患使用,网路上的文章让家长很担心,那么退烧药到底会不会影响免疫功能呢根据2017年一篇疫苗的研究,病人接受流感疫苗以后,随机分成两组,一组四到六小时吃退烧药,一组完全都不吃退烧药,之后抽血检验身体产生的抗体量,发现不管有没有吃退烧药,两组儿童产生的抗体数量并没有明显差别。
这个星期连续碰到几个病人发烧,家长不敢使用退烧药,认为退烧药会造成免疫功能下降,担心病情会变得比较严重,应该又是网路文章惹的祸。
其实大多数的医师只会提醒家长不要滥用退烧药,并不会禁止病患使用,网路上的文章让家长很担心,那么退烧药到底会不会影响免疫功能呢?根据2017年一篇疫苗的研究,病人接受流感疫苗以后,随机分成两组,一组四到六小时吃退烧药,一组完全都不吃退烧药,之后抽血检验身体产生的抗体量,发现不管有没有吃退烧药,两组儿童产生的抗体数量并没有明显差别。
所以服用退烧药并不会造成免疫功能下降,不过也不代表可以任意使用退烧药喔!
退烧药使用得当,不会影响孩子免疫力! 发烧是小朋友最常见,也最令父母担心的症状,但对于发烧的处理其实差异蛮大的,「有些父母坚决不给退烧药」,「有些一定要用退烧药降到正常温度才安心」,究竟哪一个才是对的? 发烧确实不一定要给退烧药,但也绝非越烧越有抵抗力!孩童若因发烧而病恹恹、不舒服,若仍执著不给退烧药,强调让他自己产生抵抗力,也未免矫枉过正,把退烧药想得太恐怖了!在医师的建议剂量下,退烧药只是让小朋友舒服,只要使用得当,不会影响小朋友的免疫功能;况且如果小朋友因发烧而吃不好、睡不好,同样会影响免疫功能喔! 对发烧应有的认识
发烧:肛温(或耳温)超过38℃ 介于375〜38℃之间的体温,可能是正常也可能是发烧的前兆,必须仔细观察其他的症状或后续的变化。
发烧的生理反应 : 先畏寒、手脚冰冷,然后体温飙高 脑部有个体温调节中枢,它负责控制体温定位点,平时设定37℃左右。当身体出现发炎时,发炎物质会促使体温的定位点升高,使得身体出现多种生理反应(包括畏寒、四肢血管收缩、冰冷),让体温上升到脑部所认为的正常温度(这个温度通常超过38℃)。
另一种情形是「体温过高」(Hyperthermia),身体既无发炎反应,体温定位点也未改变,但因为身体热量太多来不及散热而产生,原因如穿太多、中暑、运动等。
发烧对身体有好有坏 在动物实验中发现「发烧可能的好处」包括:「适度」的发烧会提升免疫系统的效能,和阻止某些细菌或病毒的繁殖或生长,但这个效果在体温越来越高(接近40℃)时可能会减低甚至反效果。
发烧的坏处包括:让人不舒服,增加氧气的消耗量、身体代谢速率、二氧化碳的制造与心肺功能的需求,这些对于健康儿童的影响可能有限,然而对于有心肺功能障碍、慢性贫血、先天性代谢异常的儿童来说,可能无法承受这些多余的负担。
发烧不会把脑子烧坏! 如果是炎症引起的发烧,目前并没有证据证实超过40℃会增加对脑子伤害的机会;但如果是中暑造成的「体温过高」,超过41℃时对身体就会有不良影响。
体温的高低不一定能代表疾病的严重度 退烧时,孩童的活动力好与坏才是观察指标。
孩童发烧的原因可能与大人不同 发烧的常见原因随着年纪有所不同,有些特别的疾病也只出现在儿童而非大人身上,例如玫瑰疹、川崎氏症、猩红热。儿童的表达能力不好,病情变化快,所以儿童发烧时,家长不可以一厢情愿,以为让孩子休息就会好。
退烧药使用得当,不会影响孩子免疫力! 发烧孩童的处理确定发烧的原因 退烧并非首要选项,找出引起孩童发烧的原因才是重点,病因确定了,再根据个别的病因给予适当的处置。
多休息,适当的补充水分 水份有调节温度的功能,可使体温下降及补充体内流失的水份。
减缓发烧孩童的不适 退烧的目标是减少病童因发烧而造成的不舒服,而非使体温降到正常(38℃以下)。换句话说,如果发烧并没有造成孩童不舒服(影响活动力、睡眠、食欲),就不需急着给孩童退烧。
如文章前面所提,「适度」的发烧确实会促进免疫功能,但并非越高越好,同时也要考虑发烧对孩童的影响,「如果小朋友因发烧而吃不好、睡不好,同样会影响免疫功能」!所以罗,对于发烧的病童,完全执著不给退烧处置吗?而给了退烧处置,体温一定非得降到正常才算达到目的吗?这两个问题的答案其实很简单,关键在于──孩童的舒适感。
退烧的方式退烧的方式有化学性退烧(使用退烧药)和物理性退烧(冰枕、退热贴、温水拭浴)两种。
化学性退烧 使脑中体温定位点下降而达到降温目的,但对于中暑引起的「体温过高」则没有帮助。
物理性退烧 加速身体的散热以达到降温。物理性退烧对于中暑、衣服穿太多引起的「体温过高」才有帮助,对于一般发炎引起的发烧则不应使用,因为不能矫正体温定位点上升的状况。加速散热的结果反而更加使得体内需产生额外热能,造成无谓的能量消耗和寒冷的不适感。如果物理性退烧法真要使用在发炎引起的发烧,也应该在使用退烧药30分钟后才开始。
退烧药使用得当,不会影响孩子免疫力! 退烧药的种类可分两大类:一种仅退烧、一种还可消炎 目前使用的儿童退烧药,大概分为两大类:(1)普拿疼与其类似产品(如安佳热),只有退烧作用;(2)非类固醇抑制药物,如速热宁、炎热消、舒抑痛、马盖仙或 塞剂,除了有退烧作用,还有消炎作用。
这两大类药物的降温效果约在使用30〜60分钟后开始(速热宁稍快些),约3〜4小时达到最佳降温效果,降温效果安佳热约持续4〜6小时,速热宁约6〜8小时,皆可使体温下降1〜2℃。
依医师指示使用,副作用非常低! 任何药物都有副作用,退烧药也不例外,但是如果按照医师的指示下使用,发生副作用的机会相对低。小儿首选镇痛退烧药品为口服普拿疼类产品,因为它在适当之治療剂量下有最多之安全性资料,少有副作用发生,除非服用超大剂量,才会引起肝毒性或肾毒性。另一类药物如速热宁,缺点为常出现胃部不适、影响血小板功能(严重者出现出血倾向)等副作用,但是一般的儿童在适量的使用以后,出现明显副作用的机会极微,所以这些副作用并不会影响到医师对于这类退烧药物的取舍;但小于6个月之婴儿因肾功能尚未发育完全,应尽量避免使用。
口服or塞剂? 需要时 优先使用口服制剂 含有同样镇痛退烧成分的口服制剂与 塞剂,退烧效果没有明显差異,建议儿童应优先使用口服制剂,塞剂的副作用与口服相同,唯如果使用频繁,恐会造成腹泻。
严重时, 特殊情形下可轮流使用2种退烧药 台湾儿科医学会表示,顾及少数发炎严重者,使用一种退烧药的效果可能有限,所以在不违反上文建议的各种退烧原则下,可考虑于特殊情形下轮流使用2种退烧药,但原则上不建议一次同时给予2种以上退烧药。
退烧药使用得当,不会影响孩子免疫力! 儿科医师的叮咛若发烧造成不舒服可适当给药;宝宝睡得好不用挖起来退烧 发烧只是生病的一种症状,引起发烧的原因才是需要注意的。如果孩童白天发烧,除非出现这些情形( 如Tip1 ,资料来源:儿科医学会「儿童发烧处置建议」),否则家长可以先观察小朋友的活动力、食欲,如果活动力和食欲尚佳,不用退烧;若发烧已造成小朋友不舒服,可以给予适当的退烧药,但以口服为佳。半夜发烧时,如果宝宝睡得很好,也不用硬把他挖起来退烧,搞得大人和小孩都累。有感冒症状的发烧超过3天,或发烧1天仍然没有其他症状,必须就医。
每个人都会发烧,很多人发烧的时候会吃退烧药,哪怕是低烧。那么低烧的时候需要吃退烧药吗?低烧的时候吃退烧药怎么样?
低烧需要退烧药吗?
当腋温低于385度时,一般不建议过早使用退烧药,因为发烧是机体抵抗疾病入侵的正常反应之一,是机体的一种防御性反应。发烧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杀死体内入侵的细菌,有利于身体排毒。
低烧吃退烧药怎么样?
低烧患者服用退烧药,不利于疾病的治疗。无序使用退烧药,甚至造成白细胞减少、再生障碍性贫血等危险,对健康危害很大。另外,使用退烧药只是缓解了发烧的症状,并不能治疗引起发烧的感染本身,并不代表发烧减轻了或者病情好转了。如果是细菌等病原体引起的感染,请及时就医。
低烧对身体有害吗?
1低烧的同时,身体可伴有全身不适、关节痛、食欲不振等全身不适。
2虽然低烧是身体对疾病入侵的反应之一,但任何一种持续的低烧,如果长期低烧,都可能给身体带来损耗,导致抵抗力下降,体重减轻。
3这是一些疾病的征兆。低烧在很多情况下是很多疾病的症状之一。虽然低烧本身对身体的伤害有限,但如果忽视一些隐性疾病,可能会延误治疗,对身体造成严重伤害。如肺结核、慢性炎症、风湿病、免疫力低下等疾病都会引起低烧。
什么是低烧?
低烧是指人体体温保持在373度至38度之间两周或两周以上。这叫低烧。人的正常体温一般是:口腔:363 -372度;腋下:比口腔温度低03 -06度;肛门温度:比口腔温度高03 -05度。女性体温一般比男性高03度左右。
兄弟你是否听过一句老话:是药三分毒
!
这不是危言耸听。因为药里面含有各种激素用于对抗体内的病毒,激素必须要比毒素强才能把毒素杀死,但是杀死毒素之外,人体内的一些有益菌也同时被杀死了,所以说药,它是可以降低人体免疫的
。。。
发热是人生病最普遍的病理生理现象,可以说十病八发热,低热一般不会引起身体很严重的不适,反而可以提高免疫细胞的工作效率,清除病原体,但过高的发热,可能伤害身体的各个脏器,脑子烧坏了并不是一句玩笑话,长期高热的确可能损伤脑实质甚至引起脑功能下降。这时候需要退热治疗,很多时候退热药吃了以后很快就能退热,但为什么有时候退热药效果不是很好呢,事实上服用退热药是有讲究的,吃的不是时机,退热效果会大打折扣,下面介绍一下发热及退热药的服药时机。
发热反应分三个阶段,热度并不是一下子达到顶峰的
发热时,体温从正常升到373度以上是有一个过程的,并不是一蹴而就,身体会发生一系列的变化来发热升高体温,按照热度和身体的变化,发热主要分为三个阶段,在不同的阶段吃退热药效果不一样。
体温上升期:此阶段脑子里的体温中枢由于受到刺激,设置了一个发热体温并传至全身相应的器官,发生如下反应,如皮肤血管收缩减少散热,皮肤温度下降会刺激神经让人感觉寒冷,盖上被子也能缓解,汗毛竖起导致全身起鸡皮疙瘩,同时体温中枢指令全身特别是上半身肌肉不规则抽搐性运动,形成寒战,肌肉消耗大量的能量物质没有转化成动能而直接转化成了热能,体温上升的动力来源于此。疲乏无力、肌肉酸痛、皮肤苍白、畏寒或寒战等现象是此期特点。
高热维持期:体温经过肌肉抽搐的加热,逐渐升高,并达到了体温调节中枢的目标体温,甚至略微超过,此时上述各种反应背后的指令逐渐停止,寒战消失;皮肤血管由收缩转为舒张,使皮肤发红并有灼热感;呼吸加快变深;开始出汗并逐渐增多。使产热与散热过程在较高水平保持相对平衡。此期疲乏感略缓解,肌肉酸痛但不再加重,皮肤大部分表现为发红干热,畏寒及寒战停止。
体温下降期:此时由于体内刺激体温中枢的致热因素消除,体温中枢的目标体温下降,体温高于目标体温,身体倾向于散热,身体表皮血管扩张,血流加速,汗腺加紧分泌汗液并蒸发带走热量,疲乏感进一步缓解,患者觉得燥热,主动要求尽量减少阻挡散热的衣服等,此期出汗较多为比较明显的特征。
退热药服用要看准时机
从上面的发热阶段来看,体温上升期由于体温中枢目标体温已经上升,服用退热药并无抑制该目标体温作用,因此服用退热药物并无太大帮,并且适当的体温上升有利于清除体内的微生物及其产生的致热源,加快病情好转,过早过快的退热并不是太合适,退热药最好在高热维持期的早期使用,也就是疲乏感、肌肉酸痛感以及寒战,畏寒等反应不再加重,表皮温度有所回升特别是手心脚心逐渐发热的时候服用比较合适,如果能配合温水浴等物理降温方法,效果更佳。
大家可以了解一下。
需要看减肥药是什么种类的
如果是抑制食欲从而减肥的,那就可以暂时停一停了。发热本身就抑制食欲,如果继续使用,可能将导致人体所需的能量以及必须物质供应不足,反而加重病情
如果是控制脂类物质在胃肠道吸收的,那么一般可以用,但是需要注意看说明书与其他药物使用是否有药物相互作用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