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是感觉很冷,肩膀很凉,怎么回事

总是感觉很冷,肩膀很凉,怎么回事,第1张

总是感觉很冷,肩膀很凉,是自身体弱,气血不足,肩膀处气血运行过慢,导致肩膀关节获得气血能量较少,产生的热量不足以温暖肩膀关节,便会发凉。

它是如何导致的呢?

长期伏案久坐,导致肩膀关节经络淤堵。

肩膀受寒,寒气阻塞气血运行。

自身体弱,气血不足,阳气弱。

要恢复它,需要强健体质,养足气血,增强身体能量和阳气,加快周身气血运行,畅通肩膀淤堵之处,通过体内发热出汗,可以将肩膀关节淤堵垃圾及寒湿随着汗液排出体外,久之,肩膀处气血运行通畅,充足的气血得以滋养肩膀关节及肌肉,将变得柔韧,轻松,灵活,有劲。

如何做呢?可以百度搜看此文《肩膀酸痛3大原因,一招传统锻炼方式教你改善恢复! 》,文中讲述了一个传统锻炼的恢复方法,希望帮助到你。

 每逢冬季,有些女士特别是更年期女性尤其怕冷,总感到手脚冰冷,腰背部像背着冷水袋似的。这是怎么回事下面是我精心为你整理的背心凉的原因,一起来看看。

背心凉的原因

 现代医学研究认为,女性怕冷首先是由于体内雌激素的含量高,体内的热量容易转化成为脂肪储存在皮下。 女性新陈代谢较男性低,在雌激素的作用下,热量的合成作用大于分解作用,从而使体内热量释放较少;其次,女性一般不太喜欢活动,热量的产生就会更少,运动量不足,往往会造成全身或局部血液循环不良,导致全身发冷,特别是手、足等末梢部位更觉得冷;第三,女性由于经期、孕期、产褥期或者患有贫血、胃肠道疾病以及久病体虚,机体抵抗力下降,也会导致怕冷;第四,缺铁、甲状腺素分泌不足,是女性怕冷的又一个重要原因。

背心凉怎么办

 一般感觉到背心冷大多数是因为中阳不足导致的虚寒,你可以用些中药物治疗改善这个症状,可以服用附子理中丸,还有金贵肾气丸,或者是服用黄芪建中颗粒,这些都可以温补中焦阳气。平时不要吃太多肥腻的食物,例如肥肉、烧烤、烤鱼、零食薯片等,多吃点新鲜的蔬菜水果,蔬菜的例如木瓜,水果的例如苹果、杏子、桃子等,还可以吃些羊肉、牛肉、鹿肉、动物肝脏,海产品的有鳗鱼、海虾、海参等。

 注意过度苦寒、冰凉的食物易伤肾,如芦荟、苦瓜、雪糕、鹅肉、啤酒进食过多都伤肾,应该多食黑色素含量高和温补性中药如黑米黑豆等。适当运动可延缓衰老,但强度不宜太大,应选能力所及的运动项目,以促进血液循环,可改善血淤、气损等情况。散步、慢跑、快步走,或在鹅卵石上赤足适当行走,都会促进血液循环,对肾虚有辅助治疗作用。

 对寒冷耐受力低的女性,血液中铁元素含量不足,也常伴有血浆中铁元素含量不足,也常伴有血浆中甲状腺素降低。女性每月经期可导致铁的损失。按照营养学家的要求,妇女每日应摄入28毫克铁。但大多数女士没有达到这个要求,因而怕冷。 甲状腺素有“生热”的作用,能使人体基础代谢增高,皮肤血液循环加快,增加体热。当甲状腺功能减退,也就是甲状腺分泌不足时,产热少,人会怕冷。因此,女性如果营养缺乏,低血压或患“甲状腺功能低下症”,也会引起局部和全身的血液循环不良,特别是肢体末梢循环障碍,导致手脚冰冷。

 更年期妇女因体内性激素平衡失调,导致自主神经系统功能紊乱,其所支配的心脏、血管、胃肠等功能活动受到影响,使人产生冷感。此外,穿衣不当、饮食不调、好静少动等,也会加剧女性冬季怕冷。 冬季怕冷的女性应积极参加适当的体育锻炼。伏案久坐的职业女性,更应重视活动,通过肌肉运动来提高身体的新陈代谢,以产生更多的热量来抗寒。冬天怕冷的女士除了每日三餐摄入充足的热量外,应该多吃富含碘的食物,如海带、紫菜、鱼虾、牡蛎等;多吃富含铁质的食物,如动物肝脏、羊肉、牛肉、狗肉、蛋黄以及豆类、蔬菜等。

背心凉的治疗用药

 证治方药

 (一)风寒束表

 1,临床表现:背冷喜暖,口淡不渴,面色苍白,手足不温,小便清长。舌质淡,苔白而滑润,脉浮。

 2,病因病机:风寒束表,首犯太阳,阳气受阻遏,无以敷布。

 3,治法:解表祛风散寒。

 4,方剂;九味羌活汤(《此事难知》)加减。

 药物:羌活10g,防风10g,苍术10g,细辛3g,川芎6g,白芷10g,麻黄3~6g,炙甘草6g。

 方义:羌活、防风、川芎、白芷祛风,麻黄、细辛解表散寒,苍术燥湿,甘草调中。

 加减:口渴心烦加黄芩、生地清热。

 5,变通法:如有化热者,可用大羌活汤(《此事难知》)加减,药用羌活、独活、防风、黄芩、生地、知母、川芎、白术等,解表散寒、燥湿清热。

 (二)痰饮内伏

 1,临床表现:背冷如冰,咳嗽或喘。痰多稀薄色白,头目眩晕,不欲饮水或喜热饮而不多,腹胀纳少,全身倦怠乏力,或四肢浮肿。舌苔白滑,脉沉滑。多发于久病体弱,年老气衰之人。

 2,病因病机:水湿停留,凝聚成饮,痰饮留积之处,阳气被阻遏而不能敷布,故背冷。

 3,治法:温化痰饮,通阳化气。

 4,方剂:苓桂五味姜辛汤(《金匮要略》)加减。

 药物:茯苓12g,桂枝6g,白术6g,五味子6g,干姜6g。细辛3g,甘草6g,半夏6g。

 方义:白术、茯苓、半夏健脾和胃,桂枝通阳,五味子、干姜、细辛温化痰饮,甘草调中。

 加减:脾阳虚衰明显,四肢不温、腹痛便稀者,加黄芪、党参健脾益气;呕吐痰涎量多,脘部冷痛,加生姜、吴萸降逆和胃。

 5,变通法:脾阳虚者以健脾除饮法,可用茯苓饮<《外台秘要》)合茯苓丸(《指迷方》)。有肾阳虚者用肾气丸(《金匮要略》)合指迷茯苓丸,温肾化饮。

 (三)中气虚亏

 l,临床表现:背冷侵寒,时作时止,乏力倦怠。舌质嫩红,苔薄白,脉虚软。

 2,病因病机:脾气不足,清阳不升,阳气不足以温煦于背而致。

 3,治法:盘气升阳。

 4、方剂:益气升阳汤(《脾胃论》)加减。

 药物:黄芪15~30g,党参10~15g。炙甘草10g。白术10g,茯苓10g,法半夏6g,白芍6g,柴胡5g,泽泻6g,防风3g。

 方义:黄芪、党参、白术、甘草益气健脾,柴胡、防风升清阳,泽泻、茯苓降浊阴,半夏和胃,白芍养血。

 加准:背冷畏寒甚者加附于、干姜温阳散寒。

 5,变通法。可用补中益气汤(《脾胃论》)加减。

 (四)阳虚寡盛

 1,临床表现:背冷喜暖,肢冷蜷卧,口淡不渴,大便溏薄,小便清长。舌淡苔白润,脉沉迟。

 2,病因病机:阳气虚亏,阴寒内盛,不足以温养背部。

 3,治法:温阳散寒。

 4,方剂:附子汤(《伤寒论》)加减。

 药物:淡附子12g,茯苓10g,人参5g(另煎,兑服)。白术10g,白芍10g。

 方义:附子温阳。人参益气,茯苓、白术健脾,白芍敛阴。

 加减:背冷喜暖甚者加桂枝、干姜温阳散寒。

 5,变通诸:可用附子理中汤(《局方》)加减。

 针灸治疗

 取穴:

 ①中脘、神期、气海、关元。

 ②肺俞、脾俞、肾俞。交替用。

 方法:艾炷隔姜灸,每次每穴5~7壮。

 疗程:每日或隔日1次,5~7次为1疗程。

 

我有时也会出现这样的现象,要不是紧张的时候,要不就是身体虚弱的时候了,所以,我觉得对症下药吧,一,和心理素质有关,调整心理状态吧。二,和身体有关,有病就看病了,然后多锻炼身体,合理的作息。

背部冷凉在临床上可由很多原因引起。

1、因为剧烈的运动导致出汗增多,也会引起背部冷凉。

2、如果是因为发热,出汗增多,引起寒颤,也会引起背部冷凉,但这个时候一定要注意,开始背部是冷凉的反应,但是在寒颤过后,体温上升也会引起背部发烫。

3、如果患者体质很虚,如血虚的患者,也会出现背部冷凉情况。

所以当患者出现背部冷凉,首先要测体温,看体温是否在正常范围之内,其次要看是不是背部出了很多汗,如果有汗要擦干,否则容易受凉。

如果上述情况都不是,而经常会出现背部凉,可以在中医科就诊,由中医科医生给患者进行调理身体。

您好,根据您的描述。

这应该是“盗汗”。盗汗:盗汗是中医的一个病证名,是以入睡后汗出异常,醒后汗泄即止为特征的一种病征。

盗汗通常以阴虚或气阴两虚病征为多,也可见湿热、阳虚或气机紊乱等。也可见于内分泌和植物神经功能障碍导致,如甲亢,糖尿病,可根据其他伴随症状所在部位到相应的内科分科如内分泌科就诊,或先到中医科由医生诊查判断。

—————

———

—————————————

——————————————

————————明康中锦斯百瑞呼吸机,为您解答,望您采纳~

阳虚体质造成的。这里有文章供你参考:在寒冷的气候环境中,有的人衣着单薄,却精神抖擞,精力旺盛,甚至年过花甲,还到江河冬泳。然而,也有的人却年纪轻轻就特别怕冷,刚一入冬,就全身捂得严严实实,却还手脚冰凉,甚至缩手缩脚,冷得发抖。特别怕冷的人,尤其是中老年人除畏寒外,免疫与抗病能力下降,极容易患感冒,并往往出现头部发沉,肩臂发僵,倦怠乏力以及头晕目眩,腰酸背痛等症状。

祖国医学认为:“阳虚则外寒”,也就是说,人体阳气衰微,气血不足,卫阳不固,不能温煦肌肉以抵抗外来寒邪的侵袭,人就特别容易怕冷。所谓阳虚体质主要与下列因素有关:

1缺铁。铁在人体中是制造血红蛋白的重要原料,而血红蛋白担负着机体运输氧的任务。缺铁者外周组织的氧供应减少,导致组织的能量代谢发生障碍,会因产热不足,身体感到异常寒冷。

2低血压。血压过低可引起末梢血循环不良,机体得不到足够的氧和能量,所以使人容易怕冷。

3甲状腺功能低下。美国营养学家贝尔德等人做了一个试验,让120名身着泳装的中年妇女参加游泳,然后进行耐寒测试,结果发现怕冷组血液中甲状腺素含量平均比不怕冷组低1倍多。甲状腺素有加速代谢并释放能量的作用,还可使皮肤的血液循环加快,从而增加体热以抵御寒冷。如果机体长期缺碘,甲状腺分泌不足时,机体就会因产热不足、御寒能力降低而怕冷。

4患畏寒证者女性发病率明显高于男性。这是因为女性拥有制造热量的肌肉比男性少,月经又容易导致铁的流失所致。此外,更年期的妇女还与雌激素水平降低有密切关系。因为雌激素可影响神经血管功能的稳定性,患者会因血循环不良而出现手、足或全身怕冷。

怎样改变阳虚体质,消除怕冷的感觉呢?最重要的是进行饮食调理和耐寒锻炼。吃饭的目的就是摄取热量,所以应认真对待每一餐饭,尤其应重视早餐。适当多吃些动物瘦肉、鱼、豆类、芹菜、香菇、大枣、黑木耳等富含铁的食品。多吃些富含维生素C的蔬菜和水果,以促进铁的吸收。还应注意多摄入含碘丰富的海带、鱼虾、海蜇、牡蛎等,以促进体内甲状腺素的合成。天冷时常吃些羊肉、狗肉等有温肾壮阳作用的食品,对提高御寒能力帮助也很大。

适当运动不但可以强壮制造热量的肌肉,改善激素分泌,促进新陈代谢,还会帮助把热量输送到身体的各个部分。运动健身应根据每个人的年龄、体质和环境条件,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项目。此外,每天早晨用冷水洗脸、洗鼻子、擦身,也可使机体抵御寒冷的能力逐渐增强。耐寒锻炼,最好从夏天开始,要循序渐进,持之以恒。

抵御寒冷还要注意及时增减衣服,其中要特别重视头部、腹背与足部的保暖。着装的基本原则是:“上装稍薄而下装厚,衣服鞋袜要宽松保暖性能好”。应避免穿过于紧身的衣裤,以免妨碍血液循环。

对年老体弱而又阳虚者,中医多采用益气助阳之法,用黄芪、人参、炙甘草、当归、陈皮、升麻、柴胡、白术等组成的补中益气汤为主方,加防风、干姜等治疗,多可取得良效,以减少感冒等疾病的发生。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1077898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14
下一篇2023-11-1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