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建议手术治疗,因为治疗不彻底会复发,而且会留下疤痕影响美观,有的患者长患处比未手术前速度还快,有的还会造成局部的功能障碍。所以手术是在临床治疗血管瘤可以说是最忌讳的一种。小孩子可以采用超声微介导治疗:是专门针对血管瘤的一种技术,用一根极细的导管针将我们专业配置的血管瘤药物导入患处,使畸形病变的血管组织逐渐机化,萎缩。直至完全闭合消失。建议到正规的治疗血管瘤的医院进行治疗。
血管瘤的形成是因为残余的胚胎发育成血管组织造成的。对人身体伤害是很大的。主要表现有以下几点。
1、血管瘤若侵入口腔内,口腔粘膜充血肿胀,形成高低不平的血管瘤,其壁薄,易于破裂出血,婴幼儿影响牙齿生长,波及舌、咽腔、食道时,轻者呈毛细血管网状,重者一红,可致味蕾,失去味觉;咽腔、食道口充血、结缔组织增厚、使食道狭窄;再者咽腔部海绵状血管瘤易致出血不止,血流进人支气管而易引起窒息。
2、血管瘤也可发生于患者的皮肤组织下,或者是发生于肌肉组织内,它可损伤血管从而引起继发感染或溃疡,Kasabach-Merrit综合征是相对常见的毛细血管瘤相关的综合征,曾经被报道过。表现为婴幼儿大面积的毛细血管瘤伴发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紫癜不单纯是由于血小板减少,而且也是消耗性凝血病导致的结果。
3、当瘤体增大时可压迫、推移邻近脏器,出现各种症状。如压迫食管下端,胃,十二指肠,会出现吞咽困难、腹胀、腹疼、嗳气等症状;压迫肝和胆道可致胆囊积液、梗阻型黄疸;压迫门静脉引起门脉高压,下腔静脉受压可致腹水,孕妇则可影响分娩。
膨胀的血管瘤因内压或外力的作用(挤压、撞击、对抗性运动等) 血管瘤瘤体血管破裂肝脏大出血,导致患者死亡。肝血管瘤长时间得不到治疗从量变到质变,有转变成恶性肿瘤可能,危及性命。
4、如果血管瘤生长在面部,必然要影响美容,严重者可使面部五官畸形;在颈部、咽喉部容易因进食而导致破溃,可危及患者生命;在功能部位,如眼球、舌头、手指、足趾、阴茎、阴蒂及关节等,可影响这些部位的功能。
如果血管瘤巨大,无论生长在什么部位都会严重危害患者的健康,此外血管瘤还可发生感染、溃疡、出血甚至恶变,这些都会严重危及患者的生命,因此得了血管瘤必须治疗。
血管瘤是指发生于血管组织的一种肿瘤,是由于血管组织的错构、畸形、瘤样增生而形成。绝大多数为良性肿瘤。极少数中如:血管内皮瘤、血管肉瘤、血管母细胞瘤等为恶性肿瘤,约占5%左右。血管瘤还分为原发性与继发性两种,原发性占75%,即先天胎生性,是由于人体胚胎期血管网异常增生而形成,出生时有;继多发生数在婴儿期出现,病因尚不清楚。
血管瘤可发生人体各部位,如颜面、四肢、胸腹等体表及脑、肝、胸、腹腔等部位。
血管瘤危害:出血、感染、溃疡及压迫、破坏组织器官功能形态,可影响容貌及人体生长发育。
肝血管瘤是发生于肝脏的一种常见良性肿瘤,发病率01~03%,是由肝脏先天性发育异常,肝血管瘤内皮细胞增生或继发性血管扩张所致。其病因与遗传、饮食、环境及外伤等有关。肝血管瘤的分型较多,其中以海绵状血管瘤最为常见。
本病多见于女性,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可单发,亦可多发;左右肝叶均可发生,其中以左叶多见。肝血管瘤大小不一,小者仅以毫米计,早期难以发现;大者可达数十公斤,个别重者可达20余公斤。本病发展缓慢,病程可达数十年之久。
肝血管瘤早期较小时,可无任何症状。当肿瘤逐步增大,压迫周围器官时,可再现上腹不适、腹胀、腹痛。
肝血管瘤受外力碰撞时,可破裂出血;另有巨大血管瘤,可自行破裂,发生腹腔大出血,甚至危及生命。极少数病人可能恶变。
肝血管瘤是一种良性肿瘤,以预防为主。
肝血管瘤患者应注意以下事项:
1、禁酒、禁辛辣刺激性、发性的食物,忌海鲜,忌油腻过重。
2、注意休息,避免劳累过度,避免肝区受外力碰撞。
3、保持情绪稳定,忌大喜、大悲、暴怒等。
无症状的肝血管瘤病人目前不主张治疗。
血管瘤一般无自觉症状,无疼痛感,长到特殊部位的血管瘤或者是压迫神经,或者附近器官时会有疼痛感觉,另外不同类型的血管瘤临床表现也是不同的,临床上最常见的有如下几种类型:一:毛细血管瘤种类很多,分别介绍如下
1 新生儿斑痣(neonatal staining) 这类血管瘤是一种淡红色或浅蓝色的表皮变色,常位于头顶中线后、颈部、骶部,偶尔见于眉间皮肤,出生时即存在,一般数月逐渐自行消失,新生儿斑痣一般不需治疗。超过六个月,范围扩大长在面部者应及早采用中医介入疗法治疗。真皮内毛细血管瘤(intradermal capil-lary hemangioma) 这类血管瘤有3种临床变异型,常在出生时即存在。特点都是在真皮内呈现有成熟的内皮细胞组织型毛细血管。血管瘤的颜色从淡红到淡蓝,多位于感觉神经分布的区域内,如面部三叉神经区。
(1) 橙红色斑或鲑鱼色斑(salmonpatch):是一种以橘红色到铁锈色的斑点,平坦而不高出皮肤表面。多数在前额、上眼睑、鼻孔周围、枕部或顶部,出生时即存在,面积大不不一,手指压迫可暂退色。它与新生儿斑痣的区别,在于它位于真皮内,不会自然消失对X线不敏感,不论用表面干燥法、冷冻法和摩擦法治疗,均无效。(2) 橙红色斑或鲑鱼色斑(port wine stain):又叫鲜红斑痣,较橙红色斑颜色为深,呈暗紫色,毛细血管扩张病变位于真皮层中,但也累及较深的表皮下层,因此可产生出血的丘疹。在出生时即存在,很少再发展,但往往在皮肤表面出现参差的点状角化过度病变,故有可能发生湿疹。葡萄酒色斑痣特别是在面部,因影响美观,使病人产生心理烦恼和思想负担。3)蜘蛛形痣(spider nevus)或称星状血管瘤(satellite angioma):特征是从一个皮下中心小动脉,发出许多放射形扩张的皮下毛细血管,其形状酷似蜘蛛,痣的中央点隆起,一般细小如针眼,最大直径不过2~3mm,四周放射形血管长度可达0.5~lcm,痣的颜色 多为鲜红,多见于面、臂、手和躯干上部,发生在脐部平面以下各部位罕见,压迫中央点可 。 3.草莓状血管瘤(strawberry capillaryhemangioma) 又称幼年性毛细血管瘤(venilecapillary hemangioma)。这种病变不同于真皮内毛血管瘤, 该病较常见,发生率占新生儿的1%,通常在出生后最初几日发现,也可能在出生后数周内只有极小的红斑点,以后逐渐扩大,常高出皮肤表面,鲜红色,呈现许多小叶,因此取名草莓。多见于面部、颅骨皮肤和颈部。躯干部位较少见。 4 肉芽性血管瘤(granulomatous he-mangioma) 或称化脓性血管瘤。为密集的由不同程度扩张充血的新生毛细血管所组成。血管内皮细胞增生,其新生毛细血管在疏松的结缔组织内,有陈旧性炎性细胞浸润,肿瘤最外层多为扁平的表皮,基底部的表皮向内生长,类似衣领,形成短带,是一种呈粒状隆起的毛细血管瘤。颜色鲜艳如鲜肉,呈肉芽状。一般表面覆盖菲薄的表皮,肉芽性血管瘤多见于手指。病因目前还不明了,但可能是由小的刺伤炎症演变引起。肉芽系由一簇中央血管,周围环绕着很多的毛细血管芽所组成,肉芽有时有蒂,有时无蒂,基底平坦,极易出血。可采用生物吞噬疗法治疗,效果较好! 二:海绵状血管瘤临床表现
海绵状血管瘤该类血管病变的特点为出生时即已出现畸形。病变大多发生于头面部、口腔粘膜、四肢、肝脏、脊柱及其他部位。临床上显著特点是往往与周围肌肉(横纹肌)关系密切。表现为肌肉内或肌束间的血管畸形。而四肢等部位发生的病变由于血管“瘤体”的构成上的差别可表现为海绵状血管畸形,或具有蜂窝状的血管畸形。绝大部分均表现为随着患者年龄增大而缓慢增大、增厚的病灶,极少数患者出现相应神经受压的疼痛症状。而大多数均无不适症状。以头面部病变为例,海绵状血管畸形位于深部者往往仅出现软组织肿块,有时大时小的现象。病灶位于较浅者可出现暗红色、蓝色、紫色结节样外观。部分患者会主诉摸到病灶内的硬性颗粒。头面部发生的患者可出现相应部位的肿胀,如舌体肿胀,腭部、咽侧、颊粘膜都是好发部位。在患者兴奋、恼怒时病灶会明显增大。病变位于四肢者少数伴有疼痛、肿胀。两侧不对称,患侧肢体增粗。静脉畸形往往表现为弥散的多点状、网状扩张的静脉,表面皮肤可见蓝色、紫色病灶,四肢部位通常显示蜂窝状结构。患者不慎外伤时可出现较多的出血,继发感染时常有出血。 三: 混合型血管瘤的临床表现
混合型血管瘤为毛细血管瘤和海绵状血管瘤同时存在一起的血管瘤,是较常见的一种类型血管瘤,发生在面颈部,也可发生在身体其他部位。一般出生时已存在,最初颇似草莓状毛细血管瘤,但很快展至皮肤范围以外,而深入真皮和皮下组织。混合型血管瘤可达到很大体积,它的生长过程与草莓状毛细血管瘤相似,在头6个月时,迅速生长,富有极大的侵犯性,在几周之内,正常组织可以受到严重破坏,以致眼睑、口唇、鼻、耳等组织都被不断扩张的血管瘤组织所覆盖。肿瘤的形态不规则,呈紫红色,易发生溃破,出血、感染、坏死、瘢痕形成。 四:蔓状血管瘤的临床症状
蔓状血管瘤(cirsOid angiOma,racemOse aneurysm)较毛细血管瘤、海绵状血管瘤、混合型血管瘤少见,约占血管瘤1.5%。它是包含有小动脉和小静脉吻合的血管瘤,多数是单发性小动脉和小静脉瘘形成的血管瘤。常见于头面部和肢端(手指、足趾和手掌、足底),与四肢广泛性动静脉瘘有所不同。
头面部皮下蔓状血管瘤多位于顶部、颊部。可见到一圆形或椭圆形隆起的肿物,皮肤有时潮红,皮下隐约可见纡回弯曲的血管搏动和蠕动。触之可感到有震颤,并可触摸到条索状质软扩大的血管及搏动,局部温度增高,压迫时肿物可缩小,压紧时搏动可消。听诊可闻及血管杂音,局限于四肢末端的蔓状血管瘤,可在手指(足趾)或手掌(脚底)见到不规则的几个联结在一起的柔软肿块,皮肤可呈紫灰色,触之有震颤搏动感。压迫时可缩小,压紧时搏动消失,临床上易误诊为海绵状血管瘤。蔓状血管瘤可有疼痛,因为皮下神经可与血管瘤相互缠绕,血管搏动时牵拉神经引起。有时蔓状血管瘤侵犯皮肤可发生局部溃疡,经常出血感染,溃疡长期不愈合。因为动静脉短路,含有氧气及营养物质的动脉血液不经过蔓状血管瘤病变处表面皮肤微循环,直接流人静脉回到体循环中,蔓状血管瘤病变处皮肤得不到正常微循环供应营养物质,致使局部皮肤组织营养障碍,发生退变坏死,而产生溃疡出血,长期不愈合。
婴儿头皮下的蔓状血管瘤往往发展很快,可侵犯破坏颅骨外板而侵入板障静脉,并可与颅内静脉连接。 五:囊状血管瘤的临床表现
囊状血管瘤少见,多发生在肢体远端(前臂、手、腿和脚)、头部,也可见于躯干部位,一般婴儿期发病,表现局部隆起包块,质软,压之可缩小,块边界清楚,有完整包膜,多为单发,有时被分隔数个腔隙,各腔隙间相通,临床上有时被误诊为囊肿。发生在前臂、手或脚的筒形囊状血管瘤,患肢下垂时,于地心引力的重力关系,在几秒钟内循环中血液迅速像倾泻样流人囊状腔隙内,使前臂和手掌或小腿和脚底增粗,外形似象皮腿样,质软如棉花,有波动感,皮肤色泽正常,当患肢抬高时(前臂举过头部,平卧时下肢抬高与躯干呈直角),囊状腔内的血液在<10s又迅速流人体循环中,使增粗肿胀如象皮腿样患肢又迅速变细(比健侧肢体细),用手可触采用坏死疗法治疗效果也较满意,缺点是状血管瘤病变处皮肤发生坏死治愈后易形成瘢痕。及皮肤紧贴肌肉和肌腱,颇似皮包骨头。患肢有沉重感,有时酸痛,病变在头部有头痛、头晕 六:血管瘤球瘤的临床表现
血管瘤球瘤临床上少见,多发生于青年或中年人,大多单发,也可为多发性。通常体积不大,直径很少超过2~3cm,周围界限明显,淡红色,质松软,如同肉芽组织,典型的指甲下血管球瘤看上去像一红色小点。此瘤非常敏感,极端疼痛,轻微的摩擦、压迫、碰击即可引起强烈的刺痛,并放射到整个患肢、肩部和颈部,疼痛发作时血管瘤颜色往往加深变蓝,浸入冷水或热水中能使疼痛减轻,血管球瘤的疼痛,有时还出现交感神经性的血管紊乱症状,如肢体出汗,同侧霍纳综合征,有时病人可发生如同有灼性神经痛时的广泛性血管变化,整个手或前臂较为温暖,显著静脉怒张,静脉中含氧量增高。这些变化是反射性周身血管扩张所引起的。
脂肪组织肿瘤
良性
脂肪瘤 8850/0
脂肪瘤病 8850/0
神经脂肪瘤病 8850/0
脂肪母细胞瘤/脂肪母细胞瘤病 8881/0
血管脂肪瘤 8861/0
肌脂肪瘤 8890/0
软骨样脂肪瘤 8862/0
肾外血管肌脂肪瘤 8860/0
肾上腺外髓脂肪瘤 8870/0
梭形细胞脂肪瘤/多形性脂肪瘤 8854/0
冬眠瘤 8880/0
交界性(局部浸润)
非典型性脂肪瘤性肿瘤/
高分化脂肪肉瘤 8851/3
恶性
去分化脂肪肉瘤 8858/3
粘液样脂肪肉瘤 8852/3
圆形细胞脂肪肉瘤 8853/3
多形性脂肪肉瘤 8854/3
混合型脂肪肉瘤 8855/3
未归类的脂肪肉瘤 8850/3
纤维母细胞/肌纤维母细胞肿瘤
良性
结节性筋膜炎
增生性筋膜炎和增生性肌炎
骨化性肌炎和
指/趾纤维骨性假瘤
缺血性筋膜炎
弹力纤维瘤 8820/0
婴儿纤维性错构瘤
肌纤维瘤/肌纤维瘤病 8824/0
颈纤维瘤病
青少年玻璃样变性纤维瘤病
包涵体纤维瘤病
_________________
肿瘤学国际疾病分类形态学编码(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Diseases for Oncology, ICD-O)[726]和系统医学术语(Systematize Nomenclature of Medicine)
(http://snomedorg)
腱鞘纤维瘤 8810/0
促结缔组织性纤维母细胞瘤 8810/0
乳腺肌纤维母细胞瘤 8825/0
钙化性腱膜纤维瘤 8810/0
血管肌纤维母细胞瘤 8826/0
细胞性血管纤维瘤 9160/0
颈背型纤维瘤 8810/0
Gardner纤维瘤 8810/0
钙化性纤维瘤
巨细胞血管纤维瘤 9160/0
交界性(局部浸润)
表浅纤维瘤病(掌跖)
韧带样瘤型纤维瘤 8821/1
脂肪纤维瘤病
交界性(很少转移)
孤立性纤维瘤和 8815/1
血管外皮瘤 9150/1
(包括脂肪瘤样血管外皮瘤)
炎症性肌纤维母细胞瘤 8825/1
低度恶性肌纤维母细胞肉瘤 8825/3
粘液炎症性肌纤维母细胞肉瘤 8811/3
婴儿纤维肉瘤 8814/3
恶性
成人纤维肉瘤 8810/3
粘液纤维肉瘤 8811/3
低度恶性纤维粘液肉瘤 8811/3
透明变性梭形细胞肿瘤
硬化性上皮样纤维肉瘤 8810/3
所谓的纤维组织细胞肿瘤
良性
腱鞘巨细胞瘤 9252/0
弥漫型巨细胞肿瘤 9251/0
深部良性纤维组织细胞瘤 8830/0
交界性(很少转移)
丛状型纤维组织细胞瘤 8835/1
软组织巨细胞肿瘤 9251/1
恶性
多形性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
未分化高度恶性多形性肉瘤 8830/3
巨细胞型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
巨细胞型型未分化多形性肉瘤 8830/3
炎症型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
炎症型未分化多形性肉瘤 8830/3
平滑肌肿瘤
血管平滑肌瘤 8894/0
深部软组织平滑肌瘤 8890/0
生殖道平滑肌瘤 8890/0
平滑肌肉瘤(除皮肤外) 8890/3
血管外皮细胞瘤
血管球瘤(和各种亚型) 8711/0
恶性血管球瘤 8711/3
肌外皮瘤 8713/1
骨骼肌肿瘤
良性
横纹肌瘤 8900/0
成人型 8904/0
胎儿型 8903/0
生殖道型 8905/0
恶性
胚胎性横纹肌肉瘤 8910/3
(包括梭形细胞型、 8912/3
葡萄状和间变型) 8910/3
腺泡型横纹肌肉瘤
(包括实性型、间变型) 8920/3
多形性横纹肌肉瘤 8901/3
血管肿瘤
良性
血管瘤
皮下/深部软组织血管瘤 9120/0
毛细血管瘤 9131/0
海绵状血管瘤 9121/0
动静脉血管瘤 9123/0
静脉性血管瘤 9122/0
肌间血管瘤 9132/0
滑膜血管瘤 9120/0
上皮样血管瘤 9125/0
血管瘤病
淋巴管瘤 9170/0
交界性(局部浸润)
Kaposi型血管内皮瘤 9130/1
交界性(很少转移)
网状型血管内皮瘤 9135/1
状淋巴管内血管内皮瘤 9135/1
复合型血管内皮瘤 9130/1
Kaposi肉瘤 9140/3
恶性
上皮样血管内皮瘤 9133/3
软组织血管肉瘤 9120/3
软骨、骨肿瘤
软组织软骨瘤 9220/0
间叶软骨肉瘤 9240/3
骨外骨肉瘤 9180/3
未确定分化的肿瘤
良性
肌间粘液瘤 8840/0
(包括细胞型亚型)
近关节粘液瘤 8840/0
深部进展型粘液瘤 8841/0
多形性玻璃变血管扩张肿瘤
异位错构性胸腺瘤 8587/0
交界性(很少转移)
血管瘤样纤维组织细胞瘤 8836/1
骨化性纤维粘液瘤 8842/0
(包括不典型和恶性)
混合瘤/ 8940/1
肌上皮瘤/ 8982/1
副脊索瘤 9373/1
恶性
滑膜肉瘤 9040/3
上皮样肉瘤 8804/3
腺泡性软组织肉瘤 9581/3
软组织透明细胞肉瘤 9044/3
骨外粘液性软骨肉瘤 9231/3
(脊索样型)
PNET/骨外尤文肉瘤
PNET 9364/3
骨外尤文肉瘤 9260/3
促纤维增生性小圆细胞肿瘤 8806/3
肾外横纹肌样瘤 8963/3
恶性间叶瘤 8990/3
具有血管周上皮样细胞分化的肿瘤(PEComa)
透明细胞肌黑色素瘤
血管内膜肉瘤 8800/3
血管瘤一般指真性血管瘤,即婴幼儿血管瘤,一般在出生后1-2周左右,局部出现小红斑,逐步增大,慢慢会突出皮肤表面,特别是在出生后2-3个月,增殖较快,半年之内有很明显的增殖倾向。增殖形态有时类似于草莓状,有时很大,较少见的症状如严重疼痛或瘙痒。但有可能增长很快,到1岁左右增殖期慢慢会结束,增殖期过后一般到稳定期,2岁左右以后逐步会到消退期。血管瘤的好发部位主要是颜面部以及躯干、四肢等,颜面部稍多。在男女比例上,女孩出现婴幼儿血管瘤为多见,甚至比男孩会多3-4倍,为该病特点之一。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