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恋与制作人里,白起2020年情人节限定ssr卡的卖点在于肉隐若现的胸肌以及犯规级别的嘴唇与指尖的结束。下面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攻略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白起光圈秘密入手攻略
2月13日~2月23日,浓情满屋情人节主题探索副本开启。
完成白起定制探索副本光圈记忆,累计探索进度,即可获取SSR白起·光圈秘密。
进化前
进化后
相信谁都想拥有这样温暖的白起效哥哥,没错我们就是你的秘密光圈。
决定长平之战结局的是什么
公元前262年,秦赵之间爆发了一场旷日持久的大战——长平之战。经过两年的战争消耗,这场战役最终以赵军的40万降卒被坑杀为结局,可谓惨烈之至。司马迁在《史记》中,也对这场战争进行了十分详细的记载。
也正因为太史公的这段描写,让后人一直以来都留下了赵国因中秦反间之计,用“纸上谈兵”的赵括取代老将廉颇,最终葬送了全军的印象,随之也留下了后世无尽的唏嘘。
于是,很多人便认为,秦国如果不起用战神白起,亦或是赵国没有用赵括代替廉颇,战争的结局也许就会不一样了?但事实是否真的如此偶然?
在排兵点将的战争策略背后,自始至终推动着整个战局发展的,实则是秦国的一项特殊能力——军事后勤保障能力。
一、三军未动粮草先行
古今战争往往都捍不动这么一个硬道理:“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打仗,拼的不光是人马数量、刀剑弓弩或战略技巧,更是一个国家的军事后勤保障能力。特别是在持久消耗战中,后勤保障就成了决定战争走势的根本因素。
从《史记》的记载来看,战国晚期秦国的总人口在500万左右,而秦军规模则达到50万。这就意味着,每十个秦人中就有一个是军人。到秦灭六国时,秦军已然发展到“带甲百万”,几乎是全民皆兵的地步。参照同时期的欧洲,亚历山大军团不过五万人,而罗马军团最盛时也只有几十万。
秦国的人口数量不是各国中最大的,其军员数额也未必是最多的,但军民比例却是最高的。为什么那些人口众多的国家,不组建一支更为庞大的军队呢?不是他们不愿意,而是他们有心无力。
一个国家要长期维持一支高员额的军队,需要巨量的粮草供应。而稳定长久的军粮供应的背后,更隐藏着一个国家在人力、物力、技术、经济、制度、交通等各方面的实力,即强大的军事后勤力量,而此时只有秦国拥有这样的能力。
二、拼不过的粮草
让我们回到长平之战。长平本在赵国境内,距赵都邯郸不过200里,而长途奔袭的秦军此时距离咸阳已经有400多里了。按理说,秦军远道而来,粮草辎重补给困难,赵军只要以逸待劳,便可熬到秦军自行撤退。而赵军守将廉颇正是这样想的,廉颇欲以消耗战的方式先挫其锐气,待有利时机再一举出击。
可没想到,实际的情况却截然相反,秦国方面召集百万青壮民众,疏通渠道,直接从水路运粮,其运粮速度甚至比赵国还要快。这样一来,反而耗到赵国开始粮草匮乏。此外,秦军还包抄赵国后方,不断骚扰其粮道,让赵国陷入内无粮草、外无援军的困境。
此时赵王开始坐不住了,多次下诏谴责廉颇的防御策略。但廉颇知道,赵军已然地利尽失。秦军屯兵于西南山谷,地势险要,而赵军驻扎在长平以北的平原地带,无险可凭。赵军若贸然进入山谷,便会成为瓮中之鳖。在君臣僵持一触即发的境况下,秦国只小小地使了一下反间计,便让赵王立即用赵括换下了廉颇。
实际上,赵括接手的不是40万大军,而是一个烂摊子。廉颇因为坚持防守被赵王撤下阵来,因此赵括无论如何都要开始谋划主动出击。更重要的是,此时的赵军已经陷入了饥饿状态,如果再耗下去,不止是军队,就连国内都可能会面临粮食短缺的危机。
而进攻的结果正如廉颇所料,赵军中了秦军的埋伏,被围困在山谷之中。早在两军主力交战之时,白起就派了一支偏师去切断赵军粮道。白起知道赵括是有能力的,遂此后选择围而不打,继续消耗这40万大军有限的粮草。
赵军在连续的拼死突围中勉力维持着,粮草殆尽,将士们只能挖野菜、杀战马,最后甚至出现士兵相食的惨状。就在全体赵军濒临绝望之时,赵括决定进行最后一次全力突围,最终在突围时中箭而亡,赵军皆降。
纵观整个长平之战,廉颇的防御之法,同时也是在消耗整个国家的资源,即使不被撤换,赵国也坚持不了多久。而赵括也并非纸上谈兵之辈,而是面对后勤力量如此强劲的秦国,他实在是回天乏术。
三、强大的军事后勤
《孙子兵法》曾说,“凡兴师十万,出征千里,百姓之费,公家之奉,日费千金”。战场上的粮草只是军事后勤的一部分,能支撑起长期稳定的粮草供应的,是其背后强大的军事后勤保障链。
秦国的军事后勤保障能力到底有多强大?我们可以从秦灭楚之战中来看看。
据历史学家的估算,为了供应远在江淮地区的60万秦军,按一车可运25石(约750公斤)的运输规格来看,每天需要2660多辆车来运送粮草辎重。如果运程在4天以上,那么路上运输的车辆就在一万辆以上。一个士兵每月的口粮按40斤来算,秦灭楚之战打了两年,所需的粮食就在50万吨以上。
可以想象,倘若没有足够的人力物力、雄厚的经济实力、完备的交通网络和系统的管理制度等作支撑,如此大规模的后勤运输是不可想象的。
自商鞅变法开始,秦国就开始实行长达135年的耕战政策,耕战之“耕”是为战而耕。秦国很早就确立了土地私有制,当时秦人的人均耕地面积高出各国一倍。国家大力支持耕织,积极推广铁制农具、修建灌溉工程,极大地提高了生产率。相应的,还制定了《田律》、《厩苑律》、《仓律》等多种律令来规范生产与管理。
兵马俑坑中出土的四万多枚箭镞,在尺寸上仅存在平均083毫米的误差。这意味着在武器生产领域,秦国已经开始了标准化、大规模的流水线作业。而秦剑在长度、硬度以及韧性方面,也已经达到了青铜铸剑的完美水平。
与此相应的,是“物勒工名”的管理责任制。《吕氏春秋》记载:“物勒工名……工有不当,必行其罪。”每一位工匠都要将自己的名字刻在所铸造的器物上,以备日后出现质量问题时追责之用。
秦国修建道路的水平也是一流的。当时秦国以都城咸阳为中心,修建起了交通全国的驰道。也就是这个四通八达的道路网,支撑起了整个秦军的后勤运输通道。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秦车先进的系驾方式。与同时代欧洲系马喉的方式相比,秦车的系带是裹在马的胸肌和肩胛处的,这样的方式避免了皮带勒住喉部使马窒息的情况,使马跑起来更为轻快,载重也就更大。
无论是长平之战,还是灭楚之战,秦国强大的军事后勤保障力,都是其战争获胜的至要关键。正是因为有了如此强大的后勤保障系统,才使得秦国最终能够灭六国而一统天下。
60万伐楚大军出征2年不缺粮
公元前224年,60万秦军在老将王翦的统帅下,由陕西西安出发,长途奔袭800多公里,发动了第二次伐楚战争。秦楚两国的这次大决战前后持续约两年时间,双方动用兵力计百万之众。那么,在远离秦国本土的地方供养60万人两年之久,秦国究竟是怎么做到的呢
为了直观的知道供养60万军队的困难程度,我们可以对比下解放战争时期的淮海战役。在淮海战役中,解放军动用的总兵力也是60万人,那么供养这么多人需要动用多少后勤呢543万人!共有543 万群众用小推车和耕牛为解放军输送粮食和弹药。
要知道,淮海战役前后持续时间两个月,而秦军作战时间是两年。解放军的背后是上亿的人口基数,而秦国直至统一,全国人口也不过几千万。2000多年前的秦国,究竟是怎么做到供养60万大军远离本土征战两年而不断粮的呢
王翦伐楚动用60万秦军这个数字载于《史记·王翦列传》,起因是王翦与李信争论伐楚究竟应该动用多少兵力。如果60万这个数字只是为了吓唬敌人而故意夸大,显然没有必要放在军事作战会议上作为争论焦点,动用20万兵力一样可以号称60万。那有没有可能这60万人已经包含了后勤保障人员呢我们以5人供养1人的比例计算,60万人中最多只有10万人是作战部队。
战国后期的楚国虽已衰落,但所辖地界仍有今湖北、湖南、江苏、浙江多省。以10万军队攻伐,如果仅仅是争霸战争是合理的,但作为统一战争,10万兵力占领如此广袤的地区,显然捉襟见肘。秦昭王时,白起仅以数万秦军即可攻破郢都,但却无法灭亡楚国就是这个道理。可见,60万兵力应当是王翦做出的合理估算,而非夸大之词。
长平之战时,赵军被围,秦昭王为了彻底击败赵军,曾就近在河内(河南焦作地区)征兵征粮,河内是新占领区,秦昭王以赐爵一级的方式迅速征调起一支军队支援前线。那么在伐楚战争中,秦军会不会有类似举动,以奖赏等方式就近征调后勤支援呢可能性很低。
首先,王翦伐楚并未急于攻城略地,而是坚壁不出,与项燕的楚军对峙了整整一年之久;其次,楚人会不会配合秦军攻伐母国还有待商榷,毕竟秦昭王伐赵时,所征调的河内援兵原属魏国,并非“以赵人攻赵城”。那么就只剩最后一条途径,由秦国本土负担这60万军队的后勤。
《孙子兵法》中讲到:食敌一钟,当吾二十钟。而据《裴松之注三国志·诸葛亮传》记载,诸葛亮病重时,每天食米3升(大约是今天的1斤);《宋书》记载,南北朝时,平均每个士兵的口粮是6到7升(大约是今天的2斤多)。
由此我们可以推算,秦军单兵口粮也应当在2斤左右才能维持基本的体力,60万秦军仅粮食这一项,一天就需要供应将近120万斤,需要一万辆以上的运输车队往来穿梭。这还没有算上运输途中的消耗。
据《十一家注孙子校理》载,秦攻打匈奴时运粮效率是1/192,汉武帝征伐西南时运粮效率大约是1/90,如果我们按照1/20这个最低的损耗比例计算,秦国后勤每天需要供应大约2400万斤到23亿斤粮食到前线。这么庞大的供应量,秦国究竟怎么怎么做到的
修粮仓
秦自商鞅变法后,规定全国的农户都要用最先进的方法进行耕种,《田律》更是将保护耕牛列入了法令。与此同时, 每攻占一处地方,秦国都将其经营为粮仓,并“赦罪人迁之”。咸阳、栎阳、霸上、汉中、巴蜀都是当时秦国的几大重要粮仓。由于秦国的粮食储备非常充足,直到秦亡后,霸上的粮仓依然屯有大批军粮,供养着刘邦的十万大军。
多造车
加快粮草的陆路运输速度,秦国在全国范围内铸造了大量的四轮车,并以严格标准确保车辆的质量。1993年在甘肃出土的秦人车辆模型,历经2000多年依然能够自由行驶,可见一斑。
与此同时,秦人还有着先进的驾驶方式。秦人驾车时,皮带拴在马的肩胛和胸肌处,而西方人在一千多年后,依然还在采用将皮带拴在马的喉部这种落后的驾驶方式,这种驾驶方式在高速行进的过程中很容易导致马的窒息。
广筑路
为了保证军粮的运输,秦国修筑了四通八达的水陆运输网络。同时,在各县、地方均备有公用的马、牛以供驱使。在渭河和黄河则备有大舶船万艘,一次运输军粮可达六百万石。秦人李冰在四川开凿的运河,直到2000多年后的今天依然发挥着重要的运输作用。
可见,秦军攻到哪里,后勤运输就可以送到哪里,使得秦军从无给养匮乏之忧。史书中所记载的秦“民以股盛,国以富强”并非虚言。正是凭借着这般雄厚的国力,秦国才在统一战争中动辄出动数十万大军,最终横扫六合,造就了当时世界上第一个超级帝国。
王者荣耀中最帅的美男子当属谁
颜值担当:第一名,李白莫属。气质飘逸不羁,剑气洒脱,文采出众,五官俊朗清秀中带着一丝睥睨天下的傲气,最喜欢的皮肤千年之狐,其次新春专属。
第二名,韩信,教廷特使清秀小白脸,白龙吟v5骚气;
第三名,嬴政,暗夜贵公子(好像汪东城啊);
第四名,后羿,精灵王、阿尔法小队长(话说宋仲基同造型更帅);
第五名,周瑜大人,海贼王海军大将一样的;
第六名,吕布,原皮肤,霸气成魔,圣诞布,暖男胸肌迷人,很man的一个男人;
第七名,赵云,白执事;
第八名,诸葛亮,原皮肤;
第九名,兰陵王,隐忍,蒙面下的男子一定是俊逸非凡的美男子吧,要不咱把面罩摘了稳居美男子前三?
第十名,刘邦,张良……
王者荣耀王者荣耀中最美的是谁单看颜值:虞姬,有腿有气质干练。
孙尚香也是非常不错,大**的大长腿不是吹的。
其次的话就是:貂蝉、王昭君、露娜、大乔、芈月。
谁才是王者荣耀中最坑的当你在玩王者荣耀的时候,是不是觉得时间一会儿就过了?几个小时感觉起来就像几十分钟一样。而在玩王者荣耀的时候,你会发现自己的注意力前所未有的专注,不管是电视剧的剧情还是桌上的食物,都无法干扰你。如果你在一局中输出、贡献最多,则能拿到mvp。
王者荣耀中哪几个英雄最帅, 王者荣耀最帅的是哪一个 王者荣耀最帅十大英雄排行榜10:狄仁杰,魔术师
9:项羽,海滩派对
8:后羿,阿尔法小队毕竟模仿宋仲基的脸
7:韩信,街头霸王s4被削后能买的都是情怀啊
6:扁鹊,红莲之瞳。东京食尸鬼既视感
5:赵云,白执事
4:李白,千年之狐。不得不说无论原画还是模型都很浪
3:嬴政,暗夜贵公子。原画帅炸。就是模型一般
2:刘邦,经典皮肤。这个在游戏也是万金油了。能打能抗能团能混线。特别是身材很棒
1:韩信,白龙吟。有多少人的201才中。有多少人中了后扔仓库,有多少人希望用它重振国士雄风。不得不说,不论是建模还是原画都十分帅。
王者荣耀刺客是个美男子,喜欢带面具兰陵王。王者荣耀喜欢玩战士,有种保护世界的赶脚,战士需要腾出手来保护队友,必要的时候可以“卖”自己替队友挡伤害,只要保护好自己的输出能力高队友,即使团战开始局面不利的情况下,仍然有翻盘的机会。
王者荣耀中最强王者怎么变成荣耀王者
是这样的,荣耀王者是全区前50名星星数量多的玩家才能有荣耀王者这个称号,至于为什么后面的星比前面的多是因为结算的时候后面那个人星星比较少,他这是又打上去的,不过没到结算的时候
王者荣耀测试:谁才是王者荣耀中最肉的英雄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一千个人的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所以问不出来的。
推荐几个:我比较喜欢的程咬金,回血能力超强,虽然缺少控制,但是搅动对方阵营还是没问题;曹操也是基本肉出装,能跑能打能吸血。另外杨戬,白起,吕布,宫本都不错
不一样的美男子中谁最帅没有帅的,找帅哥可参见EXO 查看原帖>>
王者荣耀中白起拥有王者荣耀中最高的什么
白起是现版本非常强势的坦克英雄,一技能赋予了他很强的续航能力,大招更是增强了他切后排的能力,能够帮助他在保护己方输出的同时也能够打出超高伤害。
详细白起攻略,可参考18183王者荣耀数据库,链接如下::db18183/wzry/hero/9529
《复活的军团》观后感 篇1
一个伟大的帝国,必须有一支强大的军团在后面支撑,大秦帝国在大秦军团从无到有,从弱到强,如何呈现给我们的点点滴滴的震撼,伟大的军团如何在几代人的浴血奋战中,发展起来的,大秦帝国的军团是如何发展,依靠着什么走的如此强大呢?人心齐,泰山移。那么是什么造就如此强大的军队呢。
一、 统一的标准,良好运转制度,各项日常行为都以制度或法律形式进行保障。
制定统一的武器制作标准、统一度量衡,让全国都在统一标准中发展起来,让人们在工作中有了标杆有了标准,严明及严谨的法律制度,法律条文不仅仅是有严酷的处罚,更有着让你如何做,包括牛如何养,粮食如何种植,什么时候种植等等,法律条文既是禁止让你做什么,同时又教您怎么做,他制度可以使人从想做不好的事情,变成不敢做不好是的事情,再到不能做不好的事情,时间的长了,也就成了不想做不好的事情。良好的制度规范着人们的日常行为。
二、 敢于用人,敢于创新,并实践,而不仅仅的停留在纸上。
长平之战的启用白起,修筑都江堰的李冰,甚至包括间谍的郑国的对秦国有用的都给予启用。同时敢于去做。用于去做,修的四通八达秦直道、造就天府之国都江堰、打通南北粮道的灵渠、抵御匈奴万里长城,包括兵马俑,无不是人间奇迹,无不给人带来震撼。
三、 严密的组织管理体系,让所有人都围绕着统一的目标,互相协作合而成,把所有的人都拧成一个拳头,打向六国。
秦朝第一次建立的大一国家,严密的组织管理体系,各部门的协作都是必须的,创新的郡县制度,军队的20级军功爵位制度,各个兵种的严密组织及指挥等,无不是围绕伟大的战争做着充分准备。
在良好的组织管理,有着强大的制度保障,在一群有梦想的人一起,造就着伟大的帝国,那么我们来自各个饲料的企业,来到华农恒青的舞台,我们将如何要续写着属于我们的传奇。坚定目标,坚定信念,相信公司,相信老板,要勇于及善于总结,敢想敢做,不惧怕困难勇于向前,恒青军团,携手共进, 共创辉煌。
《复活的军团》观后感 篇2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于子偕作。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诗经·秦风·无衣》
一首《无衣》,让我们再次回到那战火纷飞的战国时代,我仿佛再次看到了数以万计的秦军士兵,高唱着这首战歌,挥舞着手中的兵器,斩杀着自己面前的敌人。
千百年来,无数的学者在困惑,一个位居周朝西北边陲的小国,如何在短短的几十年间统一了六国,并把其国土大面积的扩张。看过这个记录片后,相信很多人心中的谜团已然解开。
秦人组成了一个伟大的部落,他们造就了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军团——秦军。这是一个无坚不摧的利刃,就是他们一手打造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帝国——秦。当时的秦军拥有最先进的军事理念,他们的建制几乎可以和现在的军队相媲美,他们所创造的军阵,近可攻,退可守。他们的钢铁般的意志,无坚不摧的信念,帮助他们赢得了军团的一次又一次胜利。正是这个创造的秦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然而,这个纪录片最让我震撼的远不止这些。
商鞅,一个从魏到秦的法家学者,当年只身带着一本《法经》入秦,就是这个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带给了秦国翻天覆地的变化,史书记载周显王十三年(前356年)和十九年(前350年)曾先后两次实行变法,变法从经济和政治两方面进行改革。废除井田制,实行土地私有,开阡陌;重农抑商、奖励耕织;统一度量衡。奖励军功,实行二十等爵制;除世卿世禄制,奖励宗室贵族建立军功;改革户籍制度,实行连坐之法;推行县制,废除分封制,确立中央集权;改法为律,扩充法律内容。商鞅变法顺应了历史的潮流,符合了时代的发展,非常适合一个正待崛起的秦国的需要,成功的为秦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是他告诉秦国的子民,秦人生来的任务除了耕田就是打仗。于是,都江堰、郑国渠水利工程的开辟形成了秦国保障后方的关中、汉中、巴蜀三大粮仓;先进的管理机制“军功受爵制”使秦战士为了使一家飞升而在前线奋不顾身;严酷的重刑思想,使秦国子民各司其职、严谨有序。
战场上的秦军是残暴的,残暴的背后是他们背负着整个民族一统天下的希冀。
战场上的秦军是所向披靡的,所向披靡的背后是多少工人夜以继日制造出的兵工器,是多少农民辛勤耕作保障军粮,是多少军事将领研究出的军阵队形,是多少布衣敢死队的有去无回,是多少英勇少年被送上战场……为了这场统一战争,秦人真可谓是举全国之力,全国从上到下没有一个闲人,要么在前线打仗,要么在后方生产。天道酬勤,这样的执着怎能不感动天地呢?
然而整齐划一的秦军仍然面临着很多困难。对手有强有弱,但是秦军不吝血本逐个攻破。在“连横”策略的引导下秦人采取“远交近攻”的方法逐个征服六国。
纪录片出现最多的一个画面令我印象深刻,那是在兵马俑周围出土的各种军械,戈矛,弩箭,青铜兵器,这些武器细致精良,却不是当时最先进的铁制兵器,而是早已被六国淘汰的青铜,这真是让人心生疑惑,难道统一六国的秦军,是一个只知杀戮,装备落后的野蛮部落?不,秦人的青铜兵器远比其他六国的铁制装备更具杀伤力,其军工技术远远领先于其他诸国。由一把91厘米的青铜剑我们可以看出,他们宁愿铸造已经掌握的得心应手、炉火纯青的青铜兵器,也不愿盲目跟风使用当时盛极一时但不好把握的铁制兵器。这就是伟大的秦人智慧所在——扬长避短。
秦军统一的军备,更是让我们汗颜,原来2000多年前的古人就已经开始了西方工业革命后才开始的批量化、标准化的生产,尽管只是在军事领域的运用,但是其超前的理念不得不让我们心生敬佩。
经过多年的浴血奋战,秦人终于统一了六国,但是其扩张疆土的步伐却并没有停止,北建长城,将匈奴铁骑赶至大漠深处;南开灵渠,拓展疆土直至南海;中修直道,完成军事调动和后勤保障一条龙。这些军事工程的建立使秦帝国的统治更加稳固。这一切都曾是别人认为不可完成的任务,都在秦人的手中完成了。尽管耗费民力,但是其历史作用却不容忽略。
然而秦军统一六国后,秦军钢铁般的意志开始消退,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有其两面性的。在秦帝国迅速崛起的同时也埋下了日后导致他灭亡的隐患。多年的战火连绵、严酷重刑的高压政策使人民负担过重,怨声载道,民众和统治阶级的矛盾不断升级。终于,公元前209年,随着两个农民一声“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呐喊,强大的秦帝国开始逐渐的土崩瓦解,曾经横扫整个东亚大陆的,战无不胜的秦军,在一个叫项羽的人面前以摧枯拉朽之势毁灭。多年的战争耗尽了帝国的国力。从此,历史又开始了他新的轮回。
然而,2000多年前的大秦帝国依然和我们血脉相连,它遗留下来的历史遗迹作为一种文化遗产使他的子孙后辈直至今天还在享受着令世界瞩目的`荣耀。长城依旧雄伟屹立,卫星可鉴。都江堰依旧福泽巴蜀大地,人民可鉴。灵渠依旧承担着长江珠江的运输,大地可鉴。兵马俑依旧是供人类研究不辍的瑰宝,世界可鉴。2000多年前朴实勤劳的秦人带给了我们太多太多,他们用智慧的结晶使子孙后辈们记住了他们,他们用辛勤的汗水使历史永远铭记他们!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这是《复活的军团》片头引用的《诗经·秦风·无衣》,在我看来,也是整部片子最好的注脚。一部史诗应该有这样的襟怀,博大精深,锋芒内敛,无时不给人以千年的灵气,和从容的魅力。
《复活的军团》观后感 篇3这部短短六集的片子,让我重新认识了秦人,也服了他们。
1、现代人能想到做到的,他们也都想到做到了,差别只在于精细度而已。标准化管理、流水线生产、流程制度说了算、赏罚分明有序、目标一致化(goalcongruence)、责任到人(accountability)等等,哪个不是现代国家和企业成功的关键要素。
2、客观条件什么的,对于秦人来说都是浮云。没有路就修路,没有水就造渠。海拔、高山、距离什么的,好像没有什么不能被克服的。只有不想干的。只要干了,就没有干不成的。除了令人咋舌的强大意志力,高超的技术水平也让人叹为观止。
3、很多事情对于秦人来说似乎是本能的认知。比如说,水利。看历史书,后世的朝代,常常是历经教训,才认识到水利对于国家的重要性。治水的经验也是在和大自然无数次的搏斗中积累起来。可是秦人一来就治水,也不需要有人苦头婆心的讲事实摆道理。而且,一出手就治了个了不起的都江堰,历千年而不倒。
有时候异想天开,秦人的技术和思想怎么这么先进,是不是有人穿越过去的啊
可是,为什么这些思想和技术就传不下去?为什么强悍的秦军历经五代国君直至秦始皇打到巅峰之后,这么不堪一击,被起义军迅速打败?除了影片中提到的原因,还有些什么可能?以下只是个人的一些歪解。
1、秦人从来不被视为华夏正统,更曾被视为夷人。试想“夷人”的思想/传统,怎么会被齐鲁后人、泱泱儒生学习传承,自然其影响力随着上位者的更替也就消散了。
2、文武之道,一张一弛。看片的时候,时不时会感叹怎么秦人就这么勤奋刻苦,整整五代国君啊,一直就这么操练发展着,不会觉得累?再加上后来秦始皇连年的六国战争,南打土著北赶匈奴,不会想要片刻的休息?绷紧的弦,总有断的一天。起义的时候,说不定正好就是弦断之时。
《复活的军团》观后感 篇4早上的时候刷微博看到有人讨论古代阵战,于是顺手学习了一下冷兵器时代的军事基础知识。下午把陈凯歌的《荆轲刺秦》(**)和金铁木的《复活的军团》(CCTV纪录片,记录秦代军队)看了一下。感觉《复活的军团》中有一些非常有意思的东西值得记一下。
1、兵器材质
从兵马俑可以看出,秦军的兵器是标准化生产的、箭头和箭头,弩机关和弩机关间差距极小,可以方便更换、当时的秦军兵器工业已经不是小作坊了,而有了标准化大生产的雏形,而且可能已经使用机械、比如戈头的打磨痕迹没有交叉纹,说明不是手工打磨,极有可能是砂轮、当时铁器还不成熟,无法做到全国按统一的技术标准生产,要做到大生产,只能使用青铜、况且秦的青铜是十分先进的,可以造出90cm的剑,领先于战国。
2、极端的计划经济
秦律法规定了关中平原的每亩地的农业标准、就是说我的地上种小麦每亩地用多少种子是必须依照法律的、秦以法律的形式固化了几代人的经验、
3、举国动员能力
司马迁说秦兵百万,人口五百万、军队比例20%、这个数字十分不科学、一些非常军事化的国家如普鲁士军队比例不过3%,南北战争时美国不过5%、中国古代每个军人需要3个后勤人员、所以如果20%除四5%也是极高的比例,要做到这一点,离不开上面说的极端计划经济,汉中关中巴蜀三大粮仓。
4、军阶系统
"秦国军队左手提着敌人人头,右腋夹着俘虏,赤膊上阵,不顾生死,虎狼之兵""秦兵每逢战事兴奋异常"
当时当兵是贫寒人家升官的唯一出路,而且赏罚分明、秦军战斗力十足、每次上阵前,秦兵都要喝酒、所以兵马俑中士兵多是啤酒肚。
5、运输系统
巴蜀粮草给岭南了,关中粮草给咸阳了,所以北方部队的粮草由山东出、每192石从山东出发的粮草扣除折耗只有一石能运抵河套、所以修了秦驰道、秦驰道逢山开路遇水搭桥,骑兵从咸阳/陕西西安到九原/内蒙包头只需三天、而且秦朝发明了双辕车,一只牲畜就可以驾车、提高了效率、秦代系马时勒马的胸肌或者肩腋,两匹马可运15吨货物,当时西方勒马的脖子,马跑快了会窒息,两匹马只能运05吨货物。
感想:
再一次感受到了生产力的力量、秦的人口,粮食产量是其它国家好几倍、这些是冷兵器时代的国力决定因素、而且秦的农业和工业都极为发达,这些是虎狼之师的基础、或者说,正是商鞅和李冰奠定了秦帝国霸业的基础,而白起和王翦更多的像是锦上添花。
战争更多时候拼的是国力、比如曹魏和蜀汉、再如满清吞并新疆和西藏的时候,藏人和准格尔蒙古人都以百万计,而清的人口以亿计、所以大清屯兵青海,粮草齐全,符都准备了了一万五千张,满蒙汉部队步步为营向拉萨进发的时候真的没有任何胜负悬念。
以前看《叫魂》的时候感觉最有意思的部分就是大清的财政和律法、民间到底能不能装神弄鬼?道士是什么社会地位?死刑犯需要皇帝亲批?怎样平抑粮价?感觉外国史学家对这些更感兴趣一点,而中国史学家偏爱政治和军事。
感觉太多的时候历史的重心不是皇帝和大将的恩怨,后妃和外戚的纠缠、而是经济基础、比如土豆和玉米的引进使得中国人口翻了两番,并且农民起义更少了、这件事其实深刻地改变了中国了,只是潜在下面,没有乾隆帝文治武功明显罢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