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椎病、肩周炎——这三个穴位帮你搞定疼痛

颈椎病、肩周炎——这三个穴位帮你搞定疼痛,第1张

手臂上有一条经络线—小肠经。小肠经上一共有38个穴位。最容易淤堵的穴位是后溪穴、天宗穴、肩贞穴,这三个穴位疏通了,颈椎病、肩周炎和落枕带来的颈部不适感也可以轻而易举搞定。

我们先来说第一个穴位:后溪穴

后溪穴与督脉相通,经常刺激可升阳气,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颈椎病严重患者,按揉此穴1-3分钟可明显减轻颈椎不适感与痛感。

此穴位置比较好找。我们紧握双拳,可以看到此穴位于第五手掌与手指关节后,紧握双拳的同时,用另一只食指点揉即可达到按摩的效果。

第二个穴位是:天宗穴

肩颈不适的人,该穴位处会有强烈的痛感。有时候,中医推拿按摩师推拿按摩的时候,患者常常难以忍受。此时一定要坚持做推拿按摩,坚持舒筋活络多日,气血通畅后再按摩时痛感会消失,肩颈不适感也会随之缓解。

天宗穴位于人体后背部,所以一般需要按摩者辅助按摩。被按摩的患者可以平趴在床上,上身放松,术者可用手掌根部按揉肩胛骨下窝中央。

此外,由于现代人多喜食用寒凉食品,因此小肠经容易积寒湿,继而引发肠胃问题。此种情况患者,可在天宗穴处拔罐。拔罐颜色黑紫者可进行多次拔罐,直至颜色消退为止。

第三个穴位是:肩贞穴

肩贞穴是治疗肩部疼痛及降血压的重要穴位

肩贞穴是小肠经的常见堵塞点,随时探查可以知晓经络的畅通情况。此处持续不通,逐渐影响局部的气血布散,久而久之则引发颈肩痛,因此肩贞穴是治疗肩部疼痛的首选穴位,而且根据日本已故针灸大师泽田健的经验,此穴有降血压的作用,泽田大师常以肩贞穴为主穴治疗高血压。

探查肩贞穴也需由他人帮助,用对侧的手操作,即左手置于右肩、右手置于左肩,其余四指置于肩关节上,用拇指点按腋后皱襞上1寸处就是肩贞穴,多数人此处有结节,此时忍住疼痛坚持按揉5分钟,3-5日后结节就会消散。

“体寒”,以中医来看,也叫“虚寒”,就是体质虚寒,主要是由于阳气不足、阴气过剩,导致无法温煦人体的五脏内腑,从而代谢功能下降、免疫力降低。体寒对于大多数女性而言并不陌生,许多女性深受其困扰,不管是炎热的夏季还是寒冷的冬季,不论是活动的白天还是沉睡的夜晚,她们经常感到手脚冰凉、怕冷并难以入眠。那么是否就表示只有女性才需要担心体寒呢?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体寒不分男女:

体寒其实是不分男女的,主要受个人体质影响,虽然体寒的主要人群是女性,但对于体质偏寒的男性来说,它对身体带来的危害也是同样严重的。

体寒会带来哪些疾病?

一、疼痛

长期体寒,会导致经常出现头痛、腰痛、关节痛等症状。

二、肠胃炎

体寒的人,身体的温度一般比常人较低,如果在饮食方面稍有不注意就容易出现肠胃受寒,从而引发肠胃炎的概率也会直线上升。

三、高血压

根据国外一项研究表明,人体的血压是从早上起床开始就慢慢的出现上升的情况,而有些人清晨起来的时候,血压就一定偏高了,但是一直都找不到原因,但是在最近这几年,发现了这个可能是跟体寒有一定的关联。

四、感冒

体寒会导致身体易受凉从而引发风寒,所以说体寒的人基本非常容易感冒。

女人如果长期出现体寒的话,不光身体容易堆积脂肪导致体型肥胖, 也会引发痛经、皮肤变差,出现气血不足、肾虚等症状 ,而长期体寒不治疗的话,更会导致不孕;而男人出现体寒的话,也有可能会造成行事功能障碍等情况。

寒气从何而来?

中国讲究 养生 应该与自然规律保持一致,体寒往往由于阳气不足。 现代人的偏寒体质往往是由于这几个原因:

(1)穿衣不保暖,寒气入侵。(2)饮食无节制,损耗阳气。(3)常吃生冷,脾胃虚弱。(4)起居无常,违背自然规律,损耗阳气。(5)心情不畅,负面情绪过多。(6)运动不当,过量或不足的运动都易损耗阳气。

如何治疗和预防体寒:

首先是一个穴位暖全身。 人体有一个穴位叫做 “关元穴” ,将食指、中指、无名指和小指置于脐下并拢,四个横指的地方就是关元穴,可以通过热敷或者吹风机吹热, 便能够驱寒暖身。

其次是多种习惯养 健康 :

1、多运动增强身体抵抗力;

2、忌冷饮,已经出现体寒症状的女生再吃冷饮会加重症状;

3、常泡脚,泡脚可以缓解疲劳,驱除寒气;

4、少食寒凉之物,如: 生黄瓜、苦瓜、冰镇西瓜

5、常喝暖身汤,比如山药小枣大米粥、大枣茶、姜茶等;

6、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适当烧艾等。

参考文献:

1 李巍,《体寒男性热熨腹部可疗阳痿》,2010年,《人生与伴侣(月末版)》

2.李丹,《女性如何治疗和预防体寒》,2014年,《伴侣》

未经作者允许授权,禁止转载

肩周炎,是一种好发于40-60岁中老年人群的慢性肩部疾病,多见于女性,患者通常会感觉到肩部逐渐开始疼痛,一般在晚上严重,疼痛会逐渐加重,并且会引起肩关节活动功能受限,且逐渐加重,一段时间后,疼痛以及相应症状减轻直至消失。

艾灸相关穴位可疏通气血、祛除湿邪,减少疼痛,从而治疗该病。

一、一般施灸:

灸肩髃穴:

功效疏导阳气上行,通经活络。

施灸方法宜采用温和灸法。施灸时,手执艾条悬停于肩髃穴位置,距离皮肤1 5~3厘米,患者感觉温热不烫即可。

定位取穴该穴位于肩峰端下缘,当肩峰与肱骨大结节之间,三角肌上部中央。臂外展或平举时,肩部出现两个凹陷,前面一个凹窝中即为本穴。

施灸时间每日灸1~2次,每次灸10~20分钟。

二、辨症施灸:

症状1:上臂痛。

1、加灸臂臑穴

功效通经活络,疏散风热。

施灸方法宜采用温和灸法。施灸时,手执艾条悬停于臂臑穴位置,距离皮肤1 5~3厘米,患者感觉温热不烫即可。

定位取穴该穴位于臂外侧,三角肌止点处,当曲池穴与肩髃穴连线上,曲池穴上7寸。

施灸时间每日灸1~2次,每次灸10~15分钟。

2、加灸曲池穴

定位取穴该穴位于肘横纹外侧端,屈肘时当尺泽与肱骨外上髁连线中点。取穴时,仰掌屈肘成45 ,肘关节桡侧,肘横纹头为取穴部位。

功效清热去火。

施灸方法宜采用温和灸。施灸时,手执艾条悬停于曲池穴位置,距离皮肤1 5~3厘米,患者感觉温热不烫即可。

3、加灸肩贞穴

定位取穴该穴位于肩关节后下方,臂内收时,腋后纹头上1寸(指寸)。取穴时,正坐垂肩位,在肩关节后下方,当上臂内收时,当腋后纹头直上1寸处取穴。

施灸时间每日灸1~2次,每次灸10~20分钟。

功效散热,通经络。

施灸方法宜采用温和灸。施灸时,患者俯卧位,施灸者手执艾条悬停于肩贞穴位置,距离皮肤1 5~3厘米,患者感觉温热不烫即可。

施灸时间每日灸1~2次,每次灸10~20分钟左右,灸至皮肤产生红晕为止。

症状2:肩胛痛。

加灸 天宗穴

定位取穴 肩胛冈中点与肩胛骨下角连线上1/3与下2/3交点凹陷中,在冈下窝中央冈下肌中;

功效生发阳气。

施灸方法宜采用温和灸。施灸时,患者俯卧位,施灸者手执艾条悬停于天宗穴位置,距离皮肤1 5~3厘米,患者感觉温热不烫即可。

施灸时间每日灸1~2次,每次灸10~20分钟左右,灸至皮肤产生红晕为止。

肩周炎按什么穴位效果更好

1、二间穴治疗肩周炎

取穴:我们取手上的二间穴,直接03寸,然后小幅度捻转,留针半个小时,每天一次,经过五次之后你会发现这个症状没有了。

按:手阳明经筋结于肩髃部,其分支悬绕肩胛部,夹脊柱,二间穴为手阳明大肠经荥穴,能行阳明经经气,对本经经筋病症有较好的疗效。

2、条口穴治疗肩周炎

取穴:条口透承山,取患侧,采用26号3~4寸毫针,刺入条口,针尖透向承山,得气后施捻转之泻法(强刺激),使针感放射到肩部,针感有酸麻胀热,留针15分钟而愈

3、阳陵泉穴治疗肩周炎

取穴:阳陵泉穴,进针2寸,提插捻转,手法强刺激,同时令患者活动患肢,10分钟后顿觉肩部轻松,上举、外展功能恢复正常。

肩周炎按什么穴位效果更好

4、中平穴治疗肩周炎

取穴:左侧中平穴。患者取坐位,局部常规消毒,采用28号毫针3寸1根,行直刺法,病人感到针感闪电式传至大脚趾,疼痛立即缓解,令其活动患肢,上举达170°,外展达70°,1991年8月随诊,功能正常,未见复发。

5、颈中穴治疗肩周

取穴:“颈中”位于天鼎穴外斜下1寸,即胸锁乳突肌锁骨头后缘,其深部为臂丛神经所在,患者取正坐位,头后仰歪向健侧,取患侧“颈中”穴,用15寸32号毫针常规消毒后进针1寸左右,不可过深,然后针尖指向大椎穴方向,施以雀啄手法,以患侧上肢抽动2~3次为度,患者自述电击样针感传至指尖为有效,不留针。针刺要注意避免伤神经。

肩周炎的治疗原则

肩周炎的治疗原则是针对肩周炎的不同时期,或是其不同症状的严重程度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肩周炎的治疗应以保守治疗为主配合一定的运动保养,肩周炎若诊断及时,治疗得当,配合运动功能克及早恢复。

肩周炎的症状

1、肩部疼痛

起初肩部呈阵发性疼痛,多数为慢性发作,以后疼痛逐渐加剧或钝痛,或刀割样痛,且呈持续性,气候变化或劳累后常使疼痛加重,疼痛可向颈项及上肢(特别是肘部)扩散,当肩部偶然受到碰撞或牵拉时,常可引起撕裂样剧痛,肩痛昼轻夜重为本病一大特点,若因受寒而致痛者,则对气候变化特别敏感。

2、肩关节活动受限

肩关节向各方向活动均可受限,以外展、上举、内旋外旋更为明显,随着病情进展,由于长期废用引起关节囊及肩周软组织的粘连,肌力逐渐下降,加上喙肱韧带固定于缩短的内旋位等因素,使肩关节各方向的主动和被动活动均受限,特别是梳头、穿衣、洗脸、叉腰等动作均难以完成,严重时肘关节功能也可受影响,屈肘时手不能摸到同侧肩部,尤其在手臂后伸时不能完成屈肘动作。

3、怕冷

患者肩怕冷,不少患者终年用棉垫包肩,即使在暑天,肩部也不敢吹风。

4、压痛

多数患者在肩关节周围可触到明显的压痛点,压痛点多在肱二头肌长头肌腱沟处、肩峰下滑囊、喙突、冈上肌附着点等处。

5、肌肉痉挛与萎缩

三角肌、冈上肌等肩周围肌肉早期可出现痉挛,晚期可发生废用性肌萎缩,出现肩峰突起,上举不便,后伸不能等典型症状,此时疼痛症状反而减轻。

缓解肩周炎的方法

常见方法推荐

缓解肩周炎的方法很多,除我们熟悉的吊腕法、冰镇法、沐浴法、热敷法、垫肩法外,另外体后拉手法、屈肘甩手法、“大鹏展翅”法、头枕双手法、背手下蹲法、爬墙法等生活小动作在帮助肩周炎症状缓解方面也具有积极作用,要注意方式使用的技巧,避免盲目使用误区。

其他治疗注意

除生活的技巧方法缓解肩周炎外,另外有必要还必须借助口服消炎镇痛药、痛点局部封闭等医学治疗手段。要求避免长期过度活动,姿势不良、上肢外伤后肩部固定过久、科学规范治疗肩部急性挫伤、牵拉伤、中老年人要注意局部锻炼,积极治疗颈椎病,心、肺、胆道疾病等疾病。

冬季天气寒冷,气温较低,中老年人、体质偏弱和阳虚体质的人会出现体虚怕冷,手脚冰凉、易感冒等问题,由于血液流动减慢,周围毛细血管的阻力增加,也会影响我们的血压偏高或偏低,使心脑血管的发病几率增高,进而影响身体 健康 。

这些因为自身的阳气不足所导致的,我们身上有些穴位,可以帮助让全身都暖起来,通过按揉、艾灸等方法,使气血运行通畅,改善怕冷发凉的症状,升腾阳气,提高身体素质,减少疾病发生。

1心俞穴——可暖心、振奋心阳

俞是输注的意思,形容身体脏腑之气输注在人体背腰部的特殊穴位。心俞可以调控心气、振奋心阳。心脏搏动力增强,末梢的血液流通就顺畅。减少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

2脾俞穴——温脾胃、振奋中阳

脾俞穴可以健脾利湿,补中益气。脾脏可以祛痰湿,减少湿邪对经络的阻滞,有利于气血的运行,又可以“培土生金”补肺气,推动血液的的运行,从而改善血管的压力。

3关元、气海——温肾阳,暖小腹。

气海、关元穴是温经活血方面的经典搭档,它俩搭配有益于补气补血,还能通过温热刺激,促进小肠和膀胱的蠕动。肾经之阳气,是人一身阳气之始,小腹暖则全身暖。

4涌泉、复溜穴——补肾阳,暖脚腿。

涌泉、复溜穴是足少阴肾经上的穴位,涌泉穴在脚掌心上三分之一处,复溜穴位于内踝尖和跟腱后缘之间的中点向上三横指宽的位置,经常按揉可以促进下肢的血液循环,改善双下肢冷痹麻木等症。我们在日常泡脚的时候,水位超过这个复溜穴,就能有很好的温暖下肢的效果,促进血液循环,改善下肢水肿、寒痹、疼痛等。(附一泡脚方:生姜、艾叶、红花、花椒、防风、鸡血藤各10克,做成小药包,把药包放水里煮沸后,晾至合适的温度泡脚。每晚泡一次,一般连续泡半个月,可以行气活血、温通经脉。)

以上暖身穴,平时没事就可以按一按,或用热水袋、热毛巾、艾灸来热敷,活血暖身的功效更好。

中医认为,阳气不足,将是由于缺乏维持正常运转的动力,导致各种疾病。我们必须了解阳不气足的迹象,纠正损害阳气的坏习惯,同时采取适当措施加以调理。阳气不足最常见的症状是感冒、四肢无力等。如果脾胃阳气不足,就会出现脾胃虚寒症状,如消化不良或腹痛、腹胀等。如果心肺阳气不足,会出现胸闷气短症状,有很重的黑色眼圈,容易发怒。如果肾阳气不足会脸蜡黄,有严重的睡眠不足症状。

春天要特别注意保护身体里的阳气,怎么补充阳气呢,第一件事就是做4"不":在温暖寒冷的时候不要露出脚踝,不要露出腰部和脐,不要贪吃凉性的蔬果,晚上8点以后最好不要锻炼。第二,你可以有更多的泡沫脚。人们可以在足部的水中添加一些药材。适用于阳阳不足者,易冷难眠,但易火者或用该叶使口干者不能每天使用,每周可使用两次左右。

泡脚可用于祛除感冒、温热、止痛、感觉寒气或腹痛、腹泻,清除体内冷空气,止痛止泻。也可以通过按压身体的四个点来构成阳气。观元穴,肚脐直下三英寸,两只手在早晚交叠,以穴位为中心按摩50次,然后将两只手的食指重叠在一起,穴按穴位20次,局部酸胀感适宜,规律推拿能起到补气、强身、健体的作用,本发明具有祛寒复阳的功效。

按摩时手心与穴位紧密接触,按顺时针方向重复100次,逆时针方向重复,动作轻缓,按摩可频繁进行,可用于补气。神木穴位于腹部中部,两只手在摩擦,叠在肚脐上,背部腰部中点对应的肚脐位置顺时针、逆时针按摩,常用艾灸也可以缓解,但艾灸不要自用,温水袋温敷穴位,但要记得防止烫伤。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1081623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15
下一篇2023-11-1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