俯卧位通气操作中哪项不正确(C)。
A 导管多的一侧向导管少的一侧翻身。
B 确认各导管、监测导线没有牵拉的情况下再翻身。
C 未按总指挥要求进行团队合作。
D 观察患者生命体征。
E 管路及连接的线路是否整齐清晰。
什么是俯卧位通气呢?
俯卧位通气指利用翻身床、翻身器或人工徒手操作,使患者在俯卧位进行通气。
俯卧位通气的原理:
俯卧位通气作为肺保护性策略的一种手段在icu内被广泛应用,其主要原理为有效改善通气血流比例,使背侧萎陷的肺泡复张,使肺及气管内分泌物在重力作用下得到良好的引流,以及减少心脏和纵膈对下垂肺区的压迫。
最终改善低氧血症、高碳酸血症、改善肺可复张性和血流动力学。早期实施能遏制轻型向重型和危重型进展,并且改善重型和危重型患者的临床预后。
为什么俯卧位通气有效呢?
仰卧位时,背侧心脏后方一部分肺泡通气不良甚至完全未通气,背侧通气差但血流多,腹侧通气好却血流少,通气人血流比例失调。
俯卧位时,背侧通气明显改善,心脏后方通气不良的肺泡明显减少,萎陷的肺泡复张,通气/血流比例更好,同时,在重力作用下,气道内的分泌物也能得到很好的引流。
众所周知,新冠病毒感染主要是肺部影响最大,新冠病毒感染者通常都会出现呼吸不畅等症状。在一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上,有专家指出,通过相关研究成果以及医疗救治团队总结的经验,建议新冠病毒感染者选择“趴着睡”,这样可以让患者的呼吸更顺畅,那么,应该怎么趴呢?
新冠感染者可选择“趴着睡”,让患者呼吸更顺畅一、专家称,趴着睡是一种治疗新冠肺炎有效的策略,所谓的趴着睡就是“俯卧位通气”,以趴的方式让患者通气,这样能更好的通过改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氧合,使患者的呼吸更顺畅。这种疗法常用于普通型及重型的治疗,目前也成为了治疗新冠肺炎的辅助方法。
二、专家介绍,其实人体的肺组织是由许多肺泡组成的,约有60%的肺组织是靠近人体的背侧,肺泡内有一层薄薄的脂蛋白可以降低肺泡的张力。但新冠病毒感染后,会破坏掉这层表面的活性物质,从而使气体在肺泡中不能均匀分布,人在仰卧时在重力的作用下,越靠近背侧的肺泡越小。
三、新冠感染者趴着睡,主要是受重力作用,下水会往低处走,更有利于引出背测肺泡内的渗出液,从而减轻心脏、膈肌等对背测肺组织的重力压迫,促进气体在肺组之内的均匀分布,改善气血交换,带走二氧化碳,缓解缺氧症状,保护肺组织。
应该怎么趴呢?新冠感染者选择趴的睡时,可以在胸部或髋关部放置两个软枕头,能更好的避免腹部被压迫,也可以在头部垫个软枕或者u型枕,选择趴着睡以自己最舒适的姿是趴着,头部左右轮流侧放置,四肢个人舒服的情况去摆放,自己认为舒适的姿势才是最好的。趴着睡时,如果感觉有不舒服的症状或者有不适症状,最好是及时告诉医生,以便采取其他治疗方案。
此外,俯卧的持续时间可以循序渐进的进行,等身体慢慢适应之后,可以延长时间每日12小时以上。虽然趴着睡对新冠感染者有辅助治疗作用,但也并不是所有的感染者都适合,比如有未缓解的颅压升高、脑水肿、尚未稳定的脊髓损伤、锁骨骨折或面部骨折、重度烧伤、严重心律失常者,是不宜采用俯卧位通气的。
接上篇。
1肌容积。观察和比较两侧对称部位肌肉体积有无肌萎缩,假性肥大,若有观察其分布范围。
2肌张力。肌肉松弛状态的紧张度和被动运动时遇到的阻力。
肌张力减低,表现为肌肉弛缓柔软被动运动阻力减低,关节活动范围扩大。
肌张力增高表现为肌肉较硬,被动运动阻力增加,关节活动范围缩小见于锥体系和锥体外系病变。
3肌力。肌肉的收缩力一般以关节为中心,检查肌群的伸、屈、外展、内收、旋前和旋后等功能,适用于上运动神经元病变及周围神经损害引起的瘫痪。
肌力分为六级,0-5级。
0级是完全瘫痪,肌肉无收缩;
1级是肌肉可收缩,但不能产生动作;
2级是水平移动,不能抬起;
3级是能抬离床面,不能抵抗阻力;
4级是能抵抗阻力,但不完全。
5级是正常的。
对不能确定的轻瘫,可以用轻瘫检测方法。
轻瘫的检测方法有上肢平伸试验、Barre分指试验、小指征、Jackson征、下肢轻瘫试验。
上肢平伸试验:双手,上肢平举,掌心向上。轻瘫侧上肢逐渐下垂和旋前。
Barre分指试验:相对分开,双手五指并伸直,轻瘫侧手指逐渐并拢屈曲。
小指征:双上肢平举,手心向下,轻瘫侧小指常轻度外展。
Jackson征:仰卧位,双腿伸直,轻瘫侧下肢常呈外旋位。
下肢轻瘫试验:俯卧位,双膝关节均屈曲成直角,轻瘫侧小腿逐渐下落。
4不自主运动。观察患者有否不能随意控制的舞蹈样动作、手足徐动、肌束震颤、肌痉挛、震颤(静止性、动作性和姿势性)和肌张力障碍等。以及出现的部位、范围、程度和规律与情绪、动作、寒冷、饮酒等的关系,并注意询问既往史和家族史。
5共济运动。首先观察患者日常生活,如吃饭、穿衣、系纽扣、取物、书写、讲话、站立及步态等是否协调,有无动作性震颤和语言顿挫等,然后再查以下试验:
指鼻试验。患者用食指尖触及前方距离50厘米检查者的食指,再触及自己的鼻尖,用不同方向、速度、睁眼与闭眼,反复进行,两侧比较。
反击征。嘱患者收肩屈肘,前臂旋后、握拳,肘关节放于桌上或悬空靠近身体,检查者用力拉其腕部,受试者曲肘抵抗,检查者突然松手,正常情况下缺手动作立即停止,不会冲击自己。检查者需注意把另一只手放在患者面部,避免患者打伤自己。
跟膝胫试验。取仰卧位,上举一侧下肢,用足跟处及对侧膝盖,再沿胫骨前缘下移。
轮替试验。嘱患者用前臂快速旋前旋后,或者一手用手掌、手背连续交替拍打对侧手掌,或用足趾反复快速叩击地面等。
起坐试验。取仰卧位,双手交叉置于胸前,不用支撑,设法坐起。
闭目难立征试验。患者双足并拢站立,双手向前平伸、闭目,闭眼时出现摇摆甚至跌倒,称为闭眼试验征阳性,提示关节位置觉丧失的深感觉障碍。
6步态与姿势。检查者需从前面、后面和侧面分别观察患者的姿势、步态、起步情况,步幅和速度等。要求患者快速从座位站起,以较慢然后较快的速度正常行走,然后转身。要求患者总足跟或足尖行走,以及双足一前一后的走直线。走直线时,可令患者先睁眼,然后闭眼,观察能否保持平衡。
1浅感觉。
浅感觉包括痛觉、触觉和温度觉。
痛觉检查时,用大头针的尖端和钝端交替轻刺皮肤,询问是否疼痛。
触觉检查时可让患者闭目,用棉花捻成细条轻触皮肤,询问触碰部位。
温度觉可用装冷水(0-10°)和热水(40-50°)的玻璃试管分别接触皮肤,辨认冷热感。
2深感觉。深感觉包括运动觉,位置觉,振动觉。
运动觉。嘱患者闭目,检查者用拇指和食指轻轻夹住患者手指或足趾末节两侧,上下移动5°左右,让患者辨认向上还是向下移动。
位置觉。患者闭目检查者将其肢体摆成某一姿势,请患者描述该姿势或用对侧肢体模仿。
振动觉。将振动的音叉柄,置于骨隆起处如手指、鹰嘴、锁骨、足趾、内外踝等等,询问有无震动感和持续时间,并两侧对比。
3复合感觉。复合感觉包括定位觉,两点辨别觉,图形觉,实体觉。
定位觉。患者闭目用手指或棉签轻触患者皮肤后,让其指出接触的部位。
两点辨别觉。患者闭目用,分开一定距离的盾双脚规接触皮肤,如患者感觉为两点时再缩小间距,直到感觉为一点为止,两点须同时刺激,用力相等。
图形觉患者闭目用钝针在皮肤上画出简单图形,如三角形或圆形,让患者辨别,应双侧对照。
实体觉。患者闭目,用单手触摸常用物品,如钥匙,纽扣,钢笔,硬币等,说出物品形状和名称,注意两手对比。
反射检查包括深反射,浅反射,阵挛和病理反射。检查时应注意反射的改变程度和两侧是否对称,根据反射的改变,可分为亢进、活跃、正常、减弱和消失。
1深反射。包括肱二头肌反射、肱三头肌反射、桡骨膜反射、膝反射、踝反射、阵挛(髌阵挛、踝阵挛)、霍夫曼征、Rossolimo征。
这里主要解释一下Rossolimo征。
Rossolimo征,L5-S1支配,经胫神经传导。
检查方法:患者仰卧,双下肢伸直,检查者用手指或叩诊锤,急促地弹拨或叩击足趾跖面。阳性反应为足趾向足跖面屈曲,是健反射亢进的表现。
2浅反射。包括腹壁反射,提睾反射,跖反射,肛门反射。
3病理反射。包括巴宾斯基征、巴宾斯基等位征、强握反射、脊髓自主反射。
巴宾斯基等位征包括Chaddock征(外踝划到足背)、 Oppenheim征、 Scheffe征、Gordon征、Gonda征、Pussep征。
强握反射,指检查者用手指触摸患者手掌时,被强制性握住的一种反射,新生儿为正常反射,成人见于对侧额叶运动前区病变。
脊髓自主反射。脊髓横贯性病变时,针刺病变平面以下皮肤引起单侧或双侧髋、膝、踝部屈曲和巴比斯基征阳性。
若双侧屈曲,并伴腹肌收缩、膀胱及直肠排空,以及病变以下竖毛、出汗、皮肤发红等,称为总体反射。
脑膜刺激征包括颈强直、Kerning征、Brudzinski征。
脑膜刺激征见于脑膜炎、蛛网膜下腔出血、脑水肿及颅内压增高等,深昏迷时脑膜刺激征可消失。
1一般检查,包括皮肤粘膜、毛发和指甲、出汗、瞳孔。
2内脏及括约肌功能。注意胃肠功能,如胃下垂,腹胀,便秘等。排尿障碍及性质,如尿频尿急,排尿困难,尿储留尿失禁,自动膀胱等。下腹部膀胱区膨胀程度等。
3自主神经反射。
竖毛反射。皮肤受寒冷或搔刮刺激,可引起竖毛肌收缩,局部出现竖毛反应,毛囊隆起如鸡皮状,逐渐向周围扩散。
皮肤划痕试验。用盾竹签在两侧胸腹壁皮肤适度加压画一条线,数秒钟后出现白线条,稍后变为红条纹为正常反应。
眼心反射。
4自主神经实验检查
血压和脉搏的卧立位试验、汗腺分泌、性功能障碍的电生理检查、排尿障碍的尿道动力学检查。
关于神经系统检查已经全部写完了。
文章内容均来自人民卫生出版社第七版《神经病学》第四章 第二节体格检查(p97-121页)。
5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什么病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腰椎间盘在退变和外伤后破裂出槽,破裂出槽的突出物机械刺激神经和硬膜囊,以及病损产生的化学物质炎性刺激神经根和硬膜囊,而导致一系列的临床症状和特有体征,主要表现为下腰痛伴下肢放射痛。
6 腰椎间盘突出症适合的睡姿 仰卧位
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而言,仰卧位是最佳的睡姿,患者的四肢可以自然伸展,使全身肌肉得到放松,明显降低腰椎间隙的压力,利于腰椎间盘突出的治疗和恢复。
侧卧位
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也可以侧卧着睡,我们一般认为右侧卧位较好,可以避免压迫心脏及影响胃肠蠕动。其实我们不必讲究睡觉时是左侧卧位还是右侧卧位,因为人在睡眠中总是会不断翻身,翻身是人体的一种自我保护,可以防止因长时间维持一种睡眠姿势,会使一部分肌肉松弛的同时,相对使其他一些肌肉处于紧张状态,使得躯体因长时间受压而血运不畅、神经缺氧、缺血产生麻木。
7 腰椎间盘突出症不宜的睡姿
腰椎间盘突出症不宜保持俯卧位的睡姿。
俯卧位时,人的头颈部常处于向一侧极度扭转的体位,胸部受压,易引起颈部肌肉、韧带、关节的劳损和退行性病变,也易引起腰椎前凸增大,压迫心肺而影响呼吸,加重心肺负担,可能会诱发腰椎间盘突出症或者颈椎病,所以睡觉时不宜俯卧着睡。
8 小贴士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睡觉时除了保持正确的睡姿外,还宜睡硬板床,可以减少腰椎间盘接受的压力,软床的柔软和塌陷容易引起腰疼,同时保持褥子厚薄及软硬适中,床的高度最好能使患者刚坐起时双脚就可着地。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