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胛带的5个解剖与功能!

肩胛带的5个解剖与功能!,第1张

肩胛为三角形扁骨,位于胸廓的后面,与锁骨共同组成肩胛带。 有三缘(上缘、外侧缘、内侧缘) 三角(上角、下角、外侧角)和二面(前面、后面)。肩胛骨前面微凹,在凸出的后肋骨处滑动

在静止位置时,肩胛骨介于第2~7肋之间。肩胛冈大约平对第3、4胸椎。上角和下角位于内侧缘的上端和下端,分别平对第2肋和第7肋。

肩胛带是用来描述肩胛骨和锁骨的活动。胸锁关节和肩锁关节使肩胛带产生运动。肩胛带的运动有上提、下降、前伸、后缩、上旋和下旋六种运动类型。 有五块肌肉附着于肩胛骨和锁骨,并提供肩胛带的运动。

上提/下降和前伸/后缩是线性运动。

上旋和下旋是角运动。

除上述以外,还有一种肩胛骨的运动是肩胛骨倾斜。这种运动通常发生在肩关节过度伸展上。

肩胛骨的运动主要有五块肌肉完成。它们是斜方肌、肩胛提肌、菱形肌、前锯肌和胸小肌。

斜方肌

斜方肌是一块较大的表层肌肉,左右两侧看起来是菱形状的肌肉。根据功能,又被分为三部分:上斜方肌、中斜方肌和下斜方肌。这样分化的原因是,它们分别在三个不同的拉伸方向(上、内、下)时肌肉运动。

1) 上斜方肌

起点:起于枕骨和颈椎棘突的项韧带

止点:止于锁骨外1/3和肩峰

主要活动:肩胛骨的上提和上旋

神经:脊附属神经(脑神经Ⅺ),C3和C4的感觉部分

2) 中斜方肌

起点:起于C7-T3

止点:止于肩胛冈

主要活动:肩胛骨的后缩

神经:脊附属神经(脑神经Ⅺ),C3和C4的感觉部分

3) 下斜方肌

起点:起于棘突的中段和胸椎下段

止点:止于肩胛冈底部

主要活动:肩胛骨的下降和上旋

神经:脊附属神经(脑神经Ⅺ),C3和C4的感觉部分

斜方肌的三个部分中,中斜方肌是主要动力来源,而上斜方肌和下斜方肌只起到辅助作用。上斜方肌和下斜方肌在上提和下降互相拮抗,而在上旋运动时是主动肌。在上旋的过程中,这些肌肉的共同作用,使肩胛骨形成一个方向盘。

例如,上图是右边的肩胛骨。在方向盘的底部扎一根带子来表示肩胛骨的下角。将你的右手放在2点钟的位置表示上斜方肌。而将你的左手放在10点钟的位置来表示下斜方肌。将方向盘向左转,可以看到带子向右上方移动。此例中,上斜方肌(右手)向内、上移动,下斜方肌(左手)向内、下移动。合力使得下角向外、上移动(上旋)。

2肩胛提肌

起点:起于第1-4颈椎横突

止点:止于肩胛骨上角

主要活动:肩胛骨的上提和下旋

神经:第3和第4颈神经和肩胛背神经(C5)

3菱形肌

起点:起于C7-T5

止点:止于肩胛骨内侧缘和下角

主要活动:肩胛骨的后缩、上提和下旋

神经:肩胛背神经(C5)

4前锯肌

起点:起于前8条肋骨的外侧面

止点:止于肩胛骨内侧缘和前面

主要活动:肩胛骨的前伸和上旋

神经:胸长神经(C5,C6,C7)

5胸小肌

起点:起于第3-5肋骨前面

止点:止于肩胛骨喙突

主要活动:肩胛骨的下降、后缩、下旋和倾斜

神经:胸内侧神经(C8,T1)

1、 后缩:上斜方肌、菱形肌

2、 前伸:前锯肌、胸小肌

3、 上提:上斜方肌、肩胛提肌、菱形肌

4、 下降:下斜方肌、胸小肌

5、 上旋:上斜方肌、下斜方肌和前锯肌(下部纤维)

6、 下旋: 菱形肌、肩胛提肌、胸小肌

7、 肩胛骨倾斜:胸小肌

上提,下降,外展,内收,旋内,旋外

肩屈,肩伸,外展,内收,旋外,旋内

当运动幅度很大时,会影响到胸廓和脊柱的扩张和屈伸侧屈。

上提,下降,内收,外展,上回旋,下回旋

肩部的关节囊与韧带组合是薄弱的,肩关节主要是通过其最深层的肌肉来加强其稳定性,这些肌肉在他周围构成了一项由活韧带形成的袖子称作肩袖。

能最大程度放松韧带的姿势(肩关节休息姿势),为上臂轻微前屈,外展,旋内

肩部肌群主要分为两类:

第一是肩胛骨和锁骨向胸廓运动的肌群,

第二是使肱骨向肩胛骨运动的肌群。

前锯肌(分为上中下三个部分,上束起自于1到2肋骨,中束起自于3到5肋骨,下束起自于6到9肋骨,至于肩胛骨前面内侧缘和肩胛骨下角。稳定的肩胛骨需要前锯肌和中斜方肌共同维系)

锁骨下肌(起于锁骨下侧,止于第一肋骨及肋软骨)

胸小肌(起于3到5肋骨,止于肩胛骨喙突)

胸锁乳突肌(起自于胸骨柄前面,锁骨内侧1/3上面,止于颞骨乳突)

肩胛提肌(起自于肩胛骨上角,止于1到4颈椎横突)

菱形肌(起自于六七颈椎棘突,1到4胸椎棘突,止于肩胛骨内侧缘)

斜方肌(起自于上项线,枕外隆突,项韧带,全部胸椎棘突,止于锁骨外侧1/3,肩峰和肩胛冈)

肩胛骨的运动:

上提:上斜方肌,菱形肌,肩胛提肌

下降:下斜方肌,前锯肌

外展:前锯肌

上回旋:前锯肌,上斜方肌,下斜方肌

下回旋:菱形肌,肩胛提肌

肩袖肌群:它们的肌腱附着于关节囊上

肩胛下肌(起自于肩胛骨前面内侧缘,止于肱骨小结节)

冈上肌(起自于冈上窝,止于肱骨大结节最高点)

冈下肌(起自于冈上窝,止于肱骨大结节)

小圆肌(起自于肩胛骨外侧缘上面,止于肱骨大结节)

其他:

喙肱肌(起自于肩胛骨喙突,止于肱骨内面中间)

肱二头肌(长头参与外展运动,短头参与内收运动)

肱三头肌长头

胸大肌

背阔肌

大圆肌(起于肩胛骨外侧缘下部,与背阔肌一样,止于结节间沟内侧)

三角肌

肩关节肌肉功能:

前屈:三角肌前束,胸大肌,喙肱肌

后伸:三角肌后束,背阔肌,大圆肌

外展:三角肌,冈上肌

旋外:冈下肌,小圆肌,三角肌后束

内收:背阔肌,胸大肌,大圆肌(附带小圆肌,肱二头肌短头,肱三头肌长头,喙肱肌)

旋内:肩胛下肌,背阔肌,胸大肌,大圆肌,三角肌前束

环转运动结合了3个轴向(图1--20)的基本运动,具有最大活动范围。手臂的空间活动轨迹可以用1个圆锥体来表示。它的顶点位于肩部中心,它的边与上臂全长相等,但它的底边由于躯干阻挡并不是一个规则的圆圈。这个圆锥体在空间内可分为很多个扇形区,可以使手抓物体并送入口中而无需移动身体。

图1-20用红色表示指尖划过的轨迹,由于躯干的影响而使圆锥形基底的环出现变形。

3个相互垂直的平面汇聚到肩部中心的一点上:

※平面A:矢状面,或旁矢状面,因为真正的矢状面与躯体长轴一致,这是屈曲伸展运动的平面。

※平面B:冠状面,与背部平面相平行,是外展内收的平面。

※平面C:水平面,与身体长轴垂直,这是水平屈曲伸展的平面,仅发生于水平面。

环转运动开始于参考位置,即上肢垂直于身体两侧,锥体基底穿过扇形区Ⅲ-Ⅱ-Ⅳ-Ⅴ-Ⅳ。锥体内上肢可达扇形区Ⅰ,扇形区Ⅶ和Ⅷ(未标出)在肘关节屈曲后可以达到。因此手可以到达身体各个部位,这使人比动物能有效地妆饰自己。

沿手臂延伸的红色箭头代表环形运动圆锥的轴,差不多与肩关节的功能位置(图1-21)及关节周围肌肉的平衡位置相对应,这也可以解释为何肩部和上肢骨折后采用这一动作的要求(图1-22)。双上肢在躯干前的两个可达扇形区可以部分重叠,也能满足这一需要,即让手能够在立体可视范围内协同工作,双眼在超过90°扇形区的可视范围内有重叠也能产生这一结果。因此,可视范围和(上肢的)可达扇形区几乎精准地相重叠。

这种一致性是由发育过程中枕骨大孔逐渐下移而实现的,而爬行动物的枕骨大孔在颅骨后方。因此,人类的颈椎垂直,使得脸部可以向前看,眼睛可以扫视与身体长轴垂直的方向,而爬行动物的视觉方向与躯干轴一致。

  一、观察颈部浅层结构

  1、沿下颌骨下缘剥去浅筋膜并翻向下方,暴露其深面的颈阔肌。观察颈阔肌,注意其薄且覆盖广泛的特点,即横跨下颌骨和锁骨两骨全长的表面,注意其浅面无较大皮神经及皮静脉。将颈阔肌沿锁骨切断并翻向面部,观察其深面有丰富的皮静脉、淋巴结、皮神经(或不剥离颈阔肌直接寻找皮静脉和皮神经)。根据上述观察,理解该肌是颈部浅层结构的重要标志。

  2、寻找皮静脉与淋巴结:在下颌角下方向下查找颈外静脉,在颈部中线两侧查找颈前浅静脉。在静脉的周围查找淋巴管。

  3、修洁皮神经:在胸锁乳突肌后缘中点向四周分离查找颈丛皮神经主干。向上沿胸锁乳突肌后缘查找枕小神经,提起枕小神经即可钩出副神经。沿颈外静脉后方寻找枕大神经。在胸锁乳突肌表面查找与该面垂直并向前走行的颈横神经。在副神经下方查找锁骨上神经后支。

  提拉枕小神经牵动副神经,观察副神经定位于胸锁乳突肌后缘上、中1/3交点处与斜方肌前缘下、中1/3交点处。沿副神经分离,观察其行经封套筋膜的深面或由该筋膜形成的鞘内。在副神经周围可查找到淋巴结。

  二、解剖颈深筋膜

  结合颈部横断面,观察颈深筋膜,由前向后分别为颈深筋膜浅层、颈深筋膜中层和颈深筋膜深层。

  1、观察颈深筋膜浅层:确认该筋膜围绕整个颈部形成一个总鞘。观察该筋膜包绕胸锁乳突肌和斜方肌形成两个肌鞘,包绕腮腺和颌下腺,形成两个腺体筋膜鞘。在胸骨和锁骨上方切开颈深筋膜浅层观察其一分为二层,形成两个间隙的范围。

  2、观察颈深筋膜中层(颈内脏筋膜):在颈部横断面上查找颈部大血管及神经,在其周围观察由颈内脏筋膜形成的颈鞘;在气管、食管和甲状腺周围,分离观察颈内脏筋膜形成的气管鞘、食管鞘和甲状腺鞘。

  3、观察颈深筋膜深层:在颈椎前方分离确认颈深筋膜深层即椎前筋膜,沿该筋膜向上、下可追踪至颅底和第三胸椎。

  三、颈外侧区解剖

  清除胸锁乳突肌表面的筋膜,暴露胸锁乳突肌及颈后三角内的颈深筋膜中层。清除颈深筋膜中层,暴露颈后三角内的肩胛舌骨肌下腹,由此肌将颈后三角分为上方的枕三角和下方的锁骨上三角。

  在起点处切断胸锁乳突肌并向上翻,暴露肩胛舌骨肌下腹深面的颈深筋膜深层,剥离并清除颈深筋膜深层,观察其深面的颈丛和臂丛根部。

  1、观察颈丛根部及膈神经的位置,在已解剖出来的副神经下方查找与其平行的臂丛的分支,即胸长神经、肩胛提肌支和菱形肌支。

  2、观察在副神经以上区域,无任何血管和神经,是较安全的局部。

  3、观察前斜角肌及其周围诸结构,在前斜角肌前方查找锁骨下静脉及其属支,在静脉角处有淋巴导管注入,左侧为胸导管,右侧为右淋巴导管;在其表面查找膈神经,在其后方查找上方的臂丛和下方的锁骨下动脉及其分支。

《功能解剖学》读书笔记之26肩胛带周围肌群

1胸廓示意图右半边(图1-93)为后面观 ,从后面可见以下结构:

①斜方肌

斜方肌是由功能不同的3部分肌纤维组成:

※ 上方肩锁部肌纤维 (1):上提肩胛带,防止负重时肩胛带下降。还可使颈部过伸,并可在肩部保持不动时使头转向对侧。

※ 中部水平肌纤维 (1'):起于锥体,使肩胛骨内侧缘向中线移近2~3cm,并将肩胛骨压向胸廓,使肩胛带后移。

※ 下方纤维 (1''):斜向下内侧走行,将肩胛骨拉向下内方向。

这 3部分肌纤维同时收缩会产生以下动作 :

※将肩胛骨拉向内下方向。

※肩胛骨向上旋转(上回旋)20°,对外展运动所起的作用较小,但在搬运重物时,该运动起主要作用。

※防止肩下垂及肩胛骨远离胸廓。

②菱形肌

菱形肌向上和向内侧方向倾斜(2)。

※将肩胛下角拉向内上方倾斜,作用与菱形肌相同。

※将肩胛下角固定在肋骨上,菱形肌瘫痪时导致肩胛骨与胸壁分离。

③肩胛提肌

肩胛提肌(3)向内上方倾斜,作用与菱形肌相同。

※可将肩胛内上角向内上方牵拉2~3cm(耸肩时)。

※搬重物时起作用,该肌肉瘫痪可导致肩胛带下垂。

④前锯肌 (图1-94,4')

图1-93可见左侧前锯肌前方以及胸小肌和锁骨下肌。

⑤胸小肌

胸小肌向前下方倾斜(5)。

※将肩胛带下拉,使肩胛盂面向下方(如在平衡木上运动时)。

※将肩胛骨拉向前方,使其后缘远离胸廓。

⑥锁骨下肌

锁骨下肌向内下方倾斜,几乎与锁骨平行(6):

※使锁骨和肩胛带下降。

※将锁骨内侧端拉向胸骨柄,借此保证胸-肋-锁关节面吻合良好。

2胸部轮廓示意图可见(图1-94):

※斜方肌(1)上提肩胛带。

※肩胛提肌(3)。

※前锯肌(4和4')位于肩胛骨深面,向胸廓后外侧延伸。它由两部分组成:

——上部分(4)水平向前,将肩胛骨向前外侧拉12~15cm,当向前推重物时,可以防止肩胛骨后移。前锯肌上束瘫痪后临床上很容易发现:如果患者靠墙站立,瘫痪侧肩胛骨与胸廓分离。

——下部分(4')向前下方倾斜,通过将肩胛下角向外侧拉,使肩胛骨向上倾斜,并使关节盂面向上。它可以使手臂屈曲外展,在搬重物时(如提一桶水)且上臂外展超过30°时,这部分前锯肌也起作用。

3在胸廓水平切面(图1-95)上 ,肩胛带显示得非常清楚,还可以观察到肌肉活动:

※右侧:前锯肌(4)和胸小肌(5)将肩胛骨拉向外侧,增加肩胛骨内侧缘和脊柱间的距离。胸小肌和锁骨下肌(未标出)将肩胛带下拉。

※左侧:斜方肌中间束(未标出)和菱形肌(1)使肩胛骨脊柱缘向脊柱靠近。菱形肌也可以上提肩胛骨。

  颈段脊柱由7个颈椎、6个椎间盘(第1、第2颈椎间无椎间盘)和所属韧带构成。上连颅骨,下接第1胸椎,周围为颈部肌肉、血管、神经和皮肤等组织包绕。

  除第1、第2颈椎结构有所特殊外,其余颈椎均由椎体、椎弓、突起(包括横突、上下关节突和棘突)等基本结构组成。椎体在前,椎弓在后,两者环绕共同形成椎孔。各椎孔目连构成椎管,其中容纳脊髓。椎体上面周缘的两侧偏向后方,有脊状突起,称为钩突。钩突与相邻的上一椎体下缘侧方的斜坡对合,构成钩椎关节(亦称椎体半关节——Iuschka关节)。此关节能防止椎间盘向侧后方突出。椎弓根上、下缘的上、下切迹相对形成椎间孔,有颈脊神经根和伴行血管通过。通常颈脊神经仅占推间孔的一半,在骨质增生或韧带肥厚时,孔隙变小、变形,神经根就会受到刺激和压迫.产生上肢疼痛、手指麻木等症状。颈椎的横突较短,其中间部有横突孔,除第7颈椎横突孔较小外,其余均有椎动脉通过。当颈椎发生骨质增生等病变时,可导致椎动脉血液动力学方面的改变,影响大脑血液供应,产生眩晕、恶心等症状。

  颈段各椎骨间以韧带、椎间盘和关节等互相连结。椎体自第2颈椎下面起,两个相邻椎体之间,由具有弹性的椎间盘连接;椎体与椎间盘的前后有前、后纵韧带及钩椎韧带等连结;椎弓间则通过关节突关节、黄韧带、棘间韧带、棘上韧带和项韧带、横突间韧带相连结。颈椎的韧带多数由胶原纤维组成,承担颈椎的大部分张力负荷。除黄韧带外,其余大部分韧带延展性低,是颈椎内在稳定的重要因素。韧带的弹性,一方面保持颈椎生理范围内的活动;一方面又有效地维持各节段的平衡。黄韧带在颈椎后伸运动时缩短、变厚,屈曲时延伸、变薄。年轻人的黄韧带在压应力作用下缩短、增厚,不易突入椎管,但随年龄增长,黄韧带弹性降低,则易折曲而不缩短,突入椎管产生脊髓压迫。椎间盘的生理功能除了连接相邻颈椎外,更重要的是减轻和缓冲外力对脊柱、头颅的震荡,保持一定的稳定性,参与颈椎的活动,并可增加运动幅度。

  在颈椎中,我们将第1、第2颈椎,即寰、枢椎称为特殊颈椎。寰椎呈不规则环形,由一对侧块、—对横突和前、后两弓组成,上与枕骨相连,下与枢椎构成关节。其解剖特点有:位于侧块两端的形似三角形的横突上,有肌肉与韧带附着,对头颈部的旋转起平衡作用;横突孔位于其基底部偏外,较大,有椎动脉和椎静脉从中穿行;后弓上方偏前各有一斜行深沟通向横突孔,椎动脉出第1颈椎横突孔后沿此沟走行;前、后弓均较细,特别是与侧块相连处,易受暴力而导致该处骨折与脱位。枢椎是因椎体上方有一称之为“齿突”的柱状突起,且齿突具有“枢’’的作用而获名。其解剖特点有:齿突原为寰椎椎体的一部分,发育中发生分离且与枢椎融合,所以较易出现齿突缺如、中央不发育、寰椎与枕骨融合、寰枢融合等畸形和变异,并由此引起该区域不稳定而压迫脊髓;齿突根部较细,在外伤时易骨折而导致高位截瘫危及生命。除了第l、第2颈椎之外,第7颈椎的棘突也与其它颈椎有所不同。该棘突长而粗大,无分叉而有小结节,明显隆起于颈椎皮下,成为临床上辨认椎管的骨性标志,因此,人们也称其为隆椎。第7颈椎横突若过长,或有肋骨出现(称为颈肋)时,往往可引起胸腔出口狭窄综合征。

1、肩袖肌群:肩胛下肌,冈肌(上下肌),大、小圆肌——使肱骨稳定于肩胛盂上

2、肩胸关节:不是解剖意义上的关节,临床上一般由肩锁关节、胸锁关节、胸胛关节组成,他并是不是实际意义上的关节,而是相连骨头关节构成,可以支配上肢和肩关节活动,肩关节的运动也会导致这些肌肉有一定的活动度。主要影响肌肉:胸小肌,前锯肌,胸大肌,三角肌前、后束;背肌——后据肌(上下),肩胛提肌,前锯肌,菱形肌(大小),背阔肌,斜方肌

三角肌(前中后束)肱二头短肌、肱二头长肌、肱三头肌(外侧头、长肌)——主要与手臂肘关节相关

肩胛下肌

起点:肩胛下窝

止点:肱骨小结节

作用:肩关节内收、旋内(肩胛下神经C5-6)

冈上肌

起点:肩胛骨冈上窝

止点:肱骨大结节上部

作用:肩关节外展(肩胛上神经C5-6)

冈下肌

起点:肩胛骨冈下窝

止点:肱骨大结节中部

作用:肩关节旋外(肩胛上神经C5-6)

小圆肌

起点:肩胛骨外侧缘背面

止点:肱骨大结节下部

作用:肩关节旋外(腋神经C5-7)

大圆肌

起点:肩胛骨下角背面

止点:肱骨小结节嵴

作用:肩关节后伸、内收、旋内(肩胛下肌C5-6)

三角肌前束和后束

起点:前束锁骨外侧1/3,肩峰、肩胛冈; 后束起于肩胛冈外侧缘

止点:肱骨三角肌粗隆

作用:肩关节外展、前屈和旋内(前束),肩关节后伸和旋外(后束)

胸大肌

起点:锁骨内侧半、胸骨、第1-6肋

止点:肱骨大结节嵴

作用:主要作用:内收内旋及屈肩关节

胸小肌

起点:第3-5 肋骨或2-5肋(肋骨变异)

止点:肩胛骨喙突

作用: 拉肩胛骨向上向前向下 、肩胛骨固定时可提肋帮助吸气(胸内侧神经)

前锯肌

起点:第1-8或9肋骨外侧面

止点:肩胛骨内侧缘及下角

作用:拉肩胛骨向前(胸长神经5-7)

上后据肌

起点:C6-7棘突和T1-2棘突

止点:第2-5肋骨角的外方

作用:提肋骨(肋间神经T1-4)

后下据肌

起点:C11-12和L1-2棘突

止点:第9-12肋骨角的外方

作用:降肋(肋间神经T9-12)

大菱形肌

起点:T1-4棘突

止点:肩胛骨内侧缘下部

作用:上提和内牵肩胛骨(肩胛背神经C4-6)

小菱形肌

起点:第C6-7棘突

止点:肩胛骨内侧缘上部

作用:上提和内牵肩胛骨(肩胛背神经C4-6)

肩胛提肌

起点:C1-4颈椎横突

止点:肩胛骨内侧角

作用:上提肩胛骨(肩胛背神经C4-6)

背阔肌

起点:T7-12棘突,L1-5棘突、髂嵴

止点:肱骨小结节

作用:肩关节后伸、内收及内旋(胸背神经C-8)

斜方肌

起点:上项线、枕外隆突、项韧带、全部胸椎棘突

止点:锁骨外1/3,肩峰、肩胛冈

作用:拉兼顾向中线靠拢,上部纤维提肩胛骨,下部纤维降肩胛骨(副神经)

相关骨性标志:锁骨,肱骨(大结节、小结节)肱骨大结节嵴、肱骨粗隆,肩胛骨(内侧缘,外侧缘、上部、下部),冈上窝,喙突、颈椎C棘突,颈椎C横突,胸椎T棘突,腰椎L棘突,髂嵴

总结:主要功能——

1肩关节前屈、后伸、前旋、后旋、内收、外展等关节运动。

2是决定人体肩部活动如:手臂上举、“勾肩搭背”等日常生活举动的关键肌肉群

当这些肌肉局部紧张或过度拉伸,将会出现:

1、体态问题:圆肩、溜肩、含肩、高低肩、虎背熊腰、含胸驼背、头前引、富贵包、拜拜肉

2、疼痛健康问题:肩周炎、肩胛内侧疼痛、落枕、手臂发麻

3、对生活影响:关节稳定性降低,当收到外力突然撞击或抽拉时,容易导致肱骨错位或脱位、胸肌拉伤

肋间肌和膈肌也起到相当大的作用,在身体躯干章节再展开。

引用3Dbody,文章为自我学习资料笔记整理,错误难免,仅供参考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1082799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15
下一篇2023-11-1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