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门撤消后,特斯拉公关现在做什么?

部门撤消后,特斯拉公关现在做什么?,第1张

撰文/张霖郁

编辑/ 涂彦平

设计/ 杜凯

 

如果马斯克不出尔反尔,基利·苏普瑞齐奥(Keely Sulprizio)是特斯拉最后一任全球传播总监。她2019年12月离职,任期不到一年。之后,特斯拉再没有官方宣布任何继任者。这就是说,特斯拉撤销美国公关部的征兆早已发生,10个月前,这个部门已被推进手术台。

 

不愿具名的消息源透露给汽车商业评论,他说马斯克在13年中,公关最高层至少换了9任,他们中足够优秀且坚韧的最多能待一年半到两年,最短的仅为两个月。之前曾有位从American Express过来的公关负责人,因为两篇新闻稿里出现的拼写错误,她第二天就被马斯克开了。

 

“他不喜欢错误,尤其在新闻稿里,他觉得那是大家第一时间读到的特斯拉官方消息,不能出错”,消息源说。

 

戴夫·阿诺德(Dave Arnold)

马斯克并不只是对公关部严苛,其他部门的高层也经历同样的待遇。Business Insider曾统计过历年特斯拉高层的离职人数。

2018年为19人,涉及部门从工程到人力资源再到法务,无一幸免;2019年是16人,其中包括基利·苏普瑞齐奥的前任戴夫·阿诺德(Dave Arnold),戴夫在历任的传播总监中,任期算是比较长的,他待了两年。

 

原公关部的人现在做什么? 

 

据消息源说,美国公关部半年前开始调整后,有一部分员工已经离职,留下的人职位发生变更,有些人改去做与客户相关的工作,本质上是去卖车。

 

亚历山大·英格拉姆(Alexander Ingram)在今年2月前曾是公关部传播经理,负责各车型的传播。2月后,职位名称改为“车型和能源内容主管”(Content Lead, Vehicles & Energy),工作内容最大的变化是不再与媒体打交道,只生产内容,并且增加了能源领域。

 

原来特斯拉公关部的职能分解到市场部、社交媒体运营部和马斯克的行政部。这也意味着,公关的大部分职能仍然存在,只是砍掉了媒体关系。很多公司重要的消息,马斯克自己在推特上发,之前他也是这么做的。

 

“马斯克的推特100%是他自己写的,有些企业家有团队运营,但马斯克肯定不是。”一位和马斯克有私交的行业人士告诉汽车商业评论。

 

目前,撤除公关部后,唯一需要顾虑的是股东投资人关系,但这部分由专人负责,所以并不受影响。

 

特斯拉股票拆分已完成,股价仍处于上升趋势,整个行业都在以特斯拉为标杆和先锋。所以这个阶段,马斯克完全可以自己掌控并传播特斯拉的故事。“6个月前,他们对媒体的报道已越来越敏感,希望记者按着他们的节奏和框架讲故事。”消息源说。

 

今年4月,特斯拉在北京举行过一次小范围的媒体沟通会,目的是展示他们的服务理念以及品质。沟通会的过程中,汽车商业评论记者曾询问特斯拉公关部的人数以及负责人情况,对方回答含糊,给人感觉公关部并不是独立部门,似乎由其他部门的人兼职担任,或者公关人员同时兼任其他部门事务。

 

有意思的是,从今年8月到10月,特斯拉中国的公关团队一直在招区域对外事务经理,为海南、北京、湖北、重庆这4个地区建立强有力的政府和媒体关系招兵买马。

 

 

这个职位主要负责“建立并维护积极正面的特斯拉企业形象,运用高效灵活的沟通能力与包括媒体、政府机构、行业协会组织等外部机构建立联系,构建和谐的外部环境支持特斯拉在区域市场的业务发展”。不同的区域,具体职位要求也略有不同。

 

中国市场以及政府关系的重要性,加上区域的地方特色以及政策的变动,特斯拉还需要公关去建立和维护这些关系。但在美国,马斯克已然非常熟悉游戏规则。

 

是否有可能反转?

 

根据美国《全球资产研究》的一份报告显示,特斯拉在每款车型上的广告投入是6美元,相比之下,丰田每款车是248美元。威马创始人沈晖并不认同特斯拉不做广告这件事,他在第十二届汽车蓝皮书论坛上曾说:“SpaceX是特斯拉做的最大的广告。”

 

特斯拉把每一次的发布会都做成了全民事件,这或许正是美国文化孵化出来的仪式,就像苹果发布会一样。如果换个国家和文化,未必能孵化出这条路子。

 

“美国人什么都喜欢大:大车、大型活动、大的概念。他们爱开皮卡,对那种热闹、人多、音乐冲天的活动特别感兴趣,他们有party文化,所以产生了超级碗、奥斯卡等一系列这样的活动。另外,美国老百姓对宏大的理念也极有兴趣,比如宇宙、人类、科技这样的话题,特斯拉在这三个方面都做得很好。”一位在美的第二代华人这样总结特斯拉在美国的成功,他也是汽车行业的资深专家。

 

除了特斯拉,马斯克还拥有7家公司:航空航天方面是SpaceX,电信、互联网领域有Starlink,新能源领域是SolarCity,交通运输有Hyperloop,基础设施/隧道挖掘是Boring Company,而人工智能方面是OpenAI,还有最近很火的脑机接口Neuralink,属于医疗保健领域。

 

从宇宙到人类个体,他这8家公司全都有覆盖,并且均处于先锋地位。从某种意义上说,马斯克目前的信心、实力以及掌控话题的能力已让他成为特斯拉最大的公关,他仅凭一己之力就能阻挡无数次的负面新闻,比如自动驾驶事故、降价等事件,他完全不需要和媒体搞关系。

 

但马斯克未来是否会反悔,重建公关部?

 

这是有可能的。“不能完全把马斯克的话当真”似乎也是特斯拉忠粉们的共识。

 

细数过往,比如2018年8月,也就是特斯拉极为困难的那年,马斯克在社交媒体上宣布要把公司私有化,并详细说了交易金额。17天后,他却在董事会上公开放弃这一计划,事后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介入调查。

 

马斯克也曾亲口表示 Model 3高性能版不会国产,导致2019年国内一些用户花高价买了进口版本。事实上,今年4月,特斯拉官宣了这款车的国产消息。还有之前Model 3的交付日期,他承诺的和实际交付是两回事。

 

今年他强调最多的是要实现真正的自动驾驶,大部分的忠粉都在半信半疑中期待。

 

汽车商业评论认为,等未来特斯拉的技术和市占率不再具有绝对优势时,或许特斯拉的公关部会重建。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也能够看到,越来越多的企业走向成功。国内外的一些企业,都在以其不平凡的历史向我们诉说着他们走向顶尖企业的不平凡之处。

为众人所熟知的特斯拉公司,是由马丁·艾伯哈德与马克·塔彭宁于2003年成立,埃隆·马斯克于2004年进入公司,其总部设在美国加州的硅谷地带。特斯拉公司是以美国天才物理学家尼古拉·特斯拉的塞尔维亚姓命名的,专门生产纯电动车,生产的几大车型包括Tesla Roadster、Tesla Model S、Tesla ModelX。特斯拉公司是世界上第一个采用锂离子电池的电动车公司,他们推出的首部电动车称为Roadster。

在我看来,他们企业之所以能够成功,源于以下几个方面:

1产品本身的质量与吸引力

特斯拉总部设在美国加州的硅谷地带。其车型造型独特,美观,深受大家的喜爱,并且特斯拉高效的加速与操控性的便捷得到了大家都认可。

2创始人自身对此项目的热爱与了解

作为特斯拉的联合创始人和第一任首席执行官的马丁·艾伯哈德,从小就十分热衷于跑车。在1978年,他获得了美国伊利诺伊大学颁发的计算机工程学士学位,时隔一年后,他又在这所学校获得了电气工程的硕士学位。他的职业生涯早期是一名电气工程师,后来又成立了两家公司,最后于马克·塔彭宁合创了特斯拉。作为一名硅谷工程师、资深车迷以及创业家的马丁·艾伯哈德为特斯拉走向成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社会环境的分析,善于观察于发现

马丁·艾伯哈德在创业之初就发现,在美国,一些停放丰田混合动力斯普瑞的车道上会有超级跑车出现的身影。通过这个现象,他总结道,人们选择斯普瑞并不是为了省油、省钱才买的,而是出于那些人的生活方式,表达对环境问题的态度。于是在这个基础上,他把创业项目定在了低耗能跑车特斯拉的身上。

4产品创意新颖

特斯拉公司是世界上第一个采用锂离子电池的电动车公司,只制造纯电动车。其采用的创新理念使得特斯拉成为公路上的佼佼者,是最快最省燃料的车子。创始人将其与跑车和新能源结合的创意,打造了一款低耗能、高效率的高级跑车,满足了特定人群的外观和思想理念的要求。

5刻苦研发技术

一件好的产品必定造就于好的研发手段。特斯拉公司在成立之初,就花了将近五年的时间去研发汽车电池和性能。比如,其续航能力就源自于其电池包,由七千多颗电池组成,短路也不会起火,并且在出现问题的时候,个别电池的损坏不会影响其他的电池。特斯拉以其最先进的设备进行武装,得到了社会各界认可。

6销售对象的定位明确

由于马丁·艾伯哈德在在选择创业项目的时候是受到了普锐斯事件的影响,认为普锐斯的客户群主要是一些具有环保意识的上流人物,于是他在打造特斯拉这款新能源与跑车造型相结合的新型跑车时,将客户群体定位在了拥有高环保意识的高收入人群。在这样的明确定位之下,特斯拉打造出了属于自己的一块销售市场。

特斯拉公司的成功之道,我们可以归结为是工匠精神和创新精神的有机结合。从创业之初到发展,我们都应该保有一颗善于发现的眼睛,在生活中学习,以别人或自己的需求去开展自己的项目,从而获取成功。

第一步,在显示面上找到应用市场。

第二步,打开应用市场,点击应用。

第三步,在搜索框中输入全民K歌,进行搜索,找到后点击全民K歌。

第四步,点击安装全民K歌。

2021年8月消息:埃隆·马斯克在特斯拉AI Day上宣布,可能会在明年“某个时候”推出机器人Tesla Bot。据悉,它的外形与人非常接近,身高5英尺8英寸(约合173米),重125磅(约合567千克)。带有一张面部屏幕,用来显示有用的信息。

此外,该机器人拥有人类级别的双手,四肢使用40个机电推杆进行操作,可以抱起45磅(约合204千克)重的货物,也能够通过举重硬拉姿势举起150磅(约合68千克)的重物。通过力反馈感应系统来实现平稳和敏捷双脚行走,最快移动速度可能为5英里/小时(约合8公里/小时)。

马斯克表示,机器人对未来经济将产生深远的影响,这款产品设计初衷就是为了替代人类去做危险的、重复的、无聊的任务。“大家看我们只是在造车,但其实我们也是全球最大的机器人公司――因为特斯拉的车就像是轮子上的机器人,所以我们就造了真正的机器人。”

特斯拉机器人让市场产生了无限遐想,但从概念到量产再到商业化落地,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事实上,做人形机器人的企业很多,失败的案例更是不胜枚举。今年6月底就有媒体报道称, 软银集团 正重整其全球机器人业务及战略。曾经被日本首富寄予厚望的人形机器人 Pepper ,由于库存堆积已于去年8月停止生产。

时间回到九年前, 孙正义 以1亿美元收购了法国人形机器人公司Aldebaran Robotics,并以此为基础成立软银机器人公司(SBRH)。紧接着相继收购或投资了机器人相关产品如表情云、表情传感技术的若干家公司。

软银机器人公司研发的智能机器人包括NAO、Pepper、Romeo,其中最为人熟知的当属Pepper。这是以著名漫画家手冢治虫笔下的“铁臂阿童木”为原型创作的,身高接近低年级小学生。它使用了语音识别技术和专有算法,能够从人类的面部表情和语气中分析情绪,也可以和人类进行简短对话,被称为“第一个可以读取人类感情的机器人”。

六年前,阿里联合富士康向软银机器人公司注资145亿日元。强强联合,更是让孙正义信心倍增,“致力于成为全球第一大机器人产业公司。”由此开始,Pepper正式面向普通消费者发售,第一批1000台在1分钟内便被抢购一空。

每台机器人售价198万日元,在购买后36个月中还要分期支付8208万日元的服务费用,总计10188万日元(约合人民币5万元)。然而客户购买回家后才发现,花这么多钱买回来的智能机器人,根本不智能。

因为Pepper只有20个电机,只能做一些简单动作,稍有难度的家务就完成不了。即使最引以为傲的 情感 交互体验,其实是预先设定的程序,例如读取到脸上的笑容后,挥舞一下机械手臂。刚开始可能会有惊喜,等到新鲜感消退过后,它就成了一个人形玩具,根本无法解决实际问题。

体验没有达到预期是一方面原因,更重要的是售价低于成本价,相当于卖一台亏一台。软银机器人公司持续陷入亏损泥潭,2019-2020财年亏损3800万美元(约合人民币246亿元),过去三年亏损额累计超过119亿美元。

据悉,Pepper机器人推出七年来仅仅生产了27万台。最近几个月销量已跌至不足100台,基本都是用老部件拼拼凑凑的过时产品。除了软银,本田、丰田也曾开发出复杂的人形机器人,但没有一家成功地将其商业化。

有业内人士分析指出:在一些缺乏劳动力、危险或无人值守的场景下,例如养老院、餐厅等,人形机器人存在着不可替代性的未来市场空间。特斯拉能成功吗?我们且拭目以待。

易车讯 近日,特斯拉CEO马斯克通过社交媒体表示,第二届人工智能日(AI Day)将推迟到今年9月30日举行,届时可能会推出可运行的Optimus原型机。此前,马斯克曾通过微博发布了该活动将于8月19日开幕的消息,并表示将会有非常多超酷的更新。

与此同时,马斯克还表示,由于感觉经济状况不佳,公司需要“裁减大约10%的员工”,并将暂停全球招聘。截至2021年底,其全球员工人数为99290人。受此消息影响,特斯拉美股盘前跌近3%。

在即将到来的第二届人工智能日上,预计特斯拉会继续展示在人工智能领域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其中最主要的亮点是可能越来越接近完全自动驾驶能力的Autopilot软硬件系统,另外融合DOJO计算机的人形机器人可能也会披露最新的研发进展。

在去年8月20日的首届人工智能日上,特斯拉发布了旗下结合了AI(人工智能)技术,也就是基于视觉神经网络神经系统预测能力的自动驾驶技术,具有极强算力的DOJO D1超级计算机芯片,甚至还提到了2022年推出人形机器人的可能,这些都是特斯拉目前基于人工智能技术,针对自动驾驶等领域深度研发的最新软硬件技术。

当时,特斯拉CEO马斯克也现身活动现场,并表示特斯拉并非一家单纯的纯电动车制造公司,更是一家拥有深度AI(人工智能)技术的高科技创新公司。对于旁观者而言,创新和硬核科技才是是特斯拉竞争力的核心所在。

同时,特斯拉还公布了部分人形机器人的设计参数,高约17米,重约567千克,可以举起约204千克物品,硬拉重量约68千克,行进速度月8公里/时。能够实现与人类想进的手部动作能力,通过摄像头、人工智能技术神经网络、DOJO计算机实现身体控制。

根据易车App“新能源品牌热度榜”数据,特斯拉以34939万的日均关注度排名第3位。如需更多数据,请到易车App查看。

从蔚小理到BAT,中国的电动化发展进入到第二阶段。

我们去解读中国电动化发展策略,一定要经过三个阶段,10时代是市场建立电动化的初级阶段,必然出现混沌局面。

20则是从混沌走向清澈,大众化开始普遍接受的稳定阶段,30则是全民电动化,真正意义上可以长线、稳定、企业自主盈利发展的最终阶段。

蔚小理,是10时代的产物,能够活下来已经非常不容易,同期的大量新势力倒闭、退市。

为了活下去,头部新势力挤破头皮想要完成电动化的转型,让企业进入到良性通道实现自我盈利,但目前仍然比较困难。

因为造车一直都是一个和时间做朋友的事情,资金密集、技术密集、人才密集,同时需要企业持续的发光发热,创造核心价值才能够获得生存的机会。

即便是新势力已经将单车价格提升到30万以上,但依然难以走出无法盈利的怪圈。

中国的电动化核心宗旨,是完成碳中和、碳减排的发展,退一步从2300万销量的大盘口角度分析,新势力是无法支撑起我们发展需要的结果。

因为新势力不具备大规模生产能力,同时为了尽快上岸定价过高。

统计局数据显示,中国乘用车市场80%的消费者只能买得起20万以内的产品,电动化转型的确科技、电动化属性更加强势,但用户消费能力却不变。

这意味着,想要推动产业发展的硬推力一定不是新势力。

20时代崛起的BAT有共同的属性,那就是单车价格不高,比如说比亚迪目前的单车价格稳定在18万左右,特斯拉两款车型均价24万左右,AION的单车均价在16万左右。

三大品牌抓住了增量市场,成功借助5G网络、电机高效率优势,推翻了传统封锁线。

数据显示,BAT三大企业5月销量超过30万台,成为电动化发展的绝对中坚力量,让更多的用户可以享受到电动化生活。

其中,AION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企业。

和比亚迪相比,AION只发展EV产品,拒绝了有内燃机的PHEV发展道路,让企业变得更加纯粹,同时产品线较少,主力两款车型 AION Y以及AION S创造了巨大的销量。

AION的成功很有借鉴性,抓住的是10时代创造的电动化认知,踩在20时代的风口上,利用更强大的供应链、用户对电动化迫切的需求,定向生产市场需要的车型。

AION Y具备灵活、性价比、空间、科技感以及经济性能,AION S具备年轻、运动、尺寸以及操控优势,这些为用户创造了更高的价值,提供了新的选择。

对于企业来说,两款车型扛起巨大的销量,短期来看价值非常大,能有效降低生产成本,更多的利润空间能够为以后的价格战做准备。

之所以AION能够创造出这样的产品,原因无外乎以下几个:

1、AION没有短期诉求,只有长线目标,新势力火急火燎的盈利需求在AION上减弱很多, 广汽集团提供了强大的背书。所以,AION更像是传统企业的新品牌,不属于新势力。

2、从市场角度出发,新势力的站位是资本市场,AION的目标是让更多人享受到电动化的新生活方式,所以产品设计起点以及目标不一样,其目标群体就是20万以内用户。

3、市场目标不同,AION的目标是完成碳中和的大目标,所以让价格理性、让产品成熟是其发展的核心方向。

如果放在产品上,我们能看得更清楚一些,15万预算能够选择到续航510km的AION S Plus,具备优秀的舒适、操控、科技感以及三电技术。

这样的产品在15万级市场不多,AION抢夺的自然也不是单纯的电动化对手的市场,还有传统燃油车时代的合资份额 。

毕竟,电机拥有强烈的代差优势,在体验感上可以完全拉爆燃油车,虽然电动车也有自己的短板,但免购置税以及号牌优势可以抹平掉太多的缺点。

我们的30时代发展,一定要依仗20时代的成功者,BAT都是优秀的选手,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一定能够以更好的实力抢夺市场份额。

毕竟,电动化的发展马太效应愈发明显,20万以内和30万以上的产品越来越多,前者服务工薪阶层,后者服务高端用户,而我们真正需要的并不是高端产品,因为所有企业都能用堆料的方式完成品牌升级,但市场未必真的需要。

我们需要的,其实就是20万以内优秀的电动化产品,这也是AION崛起的核心原因,而AION的这份成功也值得被其它企业学习,如何打造真正的碳中和市场,靠的一定不是高端化和PHEV模式。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汽车扒一扒,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针对此事,特斯拉官方目前暂未作出声明,我们在生活中要学会不信谣,不传谣,不造谣。

全程没有踩下刹车的动作,警方正在寻求第三方机构鉴定。

2022年11月13日,相关网友表示特斯拉在驾驶过程中出现了失控的现象,在事情发生之后特斯拉对于此事第一时间作出了回应,在该回应称特斯拉称现有事故中可以看出车辆高速行驶过程中刹车灯长时间没有点亮,这和后台数据反映的情况相吻合,但是车辆电门被长期深度踩下,一直保持100%。在行驶期间,驾驶员4次短暂按下P挡按钮,快速松开制动灯点亮并熄灭,由此可以看出此次事故极有可能是驾驶不当所导致。

出现意外应该如何处置?

车辆出险后,第一时间要做的就是调整车辆,以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如果车辆行驶中突然无法控制刹车系统或转向系统失灵,此时千万不要着急,应先采取紧急制动措施防止事故发生。当发现车胎出现问题时,应及时更换、修补并更换原厂轮胎;如果遇到轮胎爆裂,千万不要硬拉硬扯以免轮胎受到更大的伤害。如果车轮出现不正常变形,应尽快找到相应的维修工具进行维修或更换。

如何看待此事?

永远不知道明天和意外哪个先来临,目前警方正在寻求第三方鉴定机构进行鉴定,并还原事故的真相,我们在生活中也应该学会通过适当的方式来避免损失的产生。任何时候都应该以生命安全为第1位,在驾驶车辆的过程中,如果遇到突发状况,必须第一时间寻求专业部门的帮助,以防造成人身伤亡,在天气炎热时驾驶车辆也要学会规范使用,除了保持良好的视野之外,对于空调压缩机等部件也要及时检查维修并更换。

马斯克

文/金错刀频道

宇宙网红马斯克,最近正在疯狂“社死”。

有马斯克的死忠粉,花了419万耗时700小时,为偶像建了座雕塑,并打算全球巡演。

这个雕塑高91米,由马斯克头部+山羊身体+一只巨型火箭构成,屁股还能点火。

网络

这座“羊身火箭马斯克”,这两天即将抵达特斯拉总部,社死程度拉到满级。

这还没完,最近在推特翻云覆雨的马斯克,还亲手给了自己一个“耳光”。

一周前,马斯克发起了一项“要不要辞去推特负责人的职务”的投票,表示全听网友的。

网络截图

投票发起后短短12个小时,就有1000多万网友希望他下台。

但马斯克并没有说到做到,第二天当着全世界的面打脸,说找到下一个蠢货就辞职。

别看马斯克在热搜闹腾的很欢,其实最近一点都不好过。

花3200亿拿下推特后,马斯克成了“大冤种”,不仅被全网追着骂,还每天损失24亿元,连房租都交不起了。

这波操作下来,我们也看到了最狼狈的马斯克。

被1000万网友逼辞职

马斯克成全民公敌

在推特上坐拥1亿粉丝的马斯克,发布“离职”投票的时候,大概没想到自己会被逼着辞职。

但从网友和粉丝的角度看,马斯克从昔日“万人迷”,变成“全民公敌”一点都不意外。

在过去的60天里,马斯克几乎接受了各个领域人的质疑和吐槽,堪称众叛亲离。

1推特员工投屏吐槽:不讲武德的巨婴

有人为了发泄心头之恨,别出心裁地把一段骂他的话,投影到推特总部大楼,伤害性不大,侮辱性极强。

毕竟从捧着水槽进入Twitter那天起,马斯克就把推特的员工都得罪了个遍。

在完成收购仅仅几分钟后,马斯克就解雇了包括CEO在内4名高管,据说,他们中至少有两人是被安保“护送”离开的。

在解决了高管之后,马斯克又开始“地毯式裁员”,不仅给员工的邮件中,强硬的让员工选择:要不接受高强度的工作,要不卷铺盖走人。

视频截图

最狠的是,刚过最后期限,马斯克就直接封锁了推特总部大楼,逐一排查。

这就使得马斯克刚发布“辞职”投票不到1小时,就有不少昔日粉丝来拍手叫好。

网络截图

2大金主撤资抗议,百万粉丝逃离

得罪员工还不算,不少推特上的大V和粉丝,马斯克也没放在眼里。

疯狂裁员后,马斯克在推特上进行一系列骚操作:像公报私仇,封禁《纽约时报》等6家媒体多名科技记者的账号;解封一些极端分子账号;发布迷惑言论。

网络

面对马斯克的大胆挑衅,上百万推特粉丝和广告主直接出走抗议。

《金融时报》经济学专栏作家TimHarford直接表示,他要带着近20万粉丝离开,人们可以在推特的竞争对手那里找到他。

短短两个月,已有不少名人退出推特,大概有上百万人注销账号,连马斯克的前女友艾梅柏·希尔德,都无情离开了。

网络

不仅如此,奥迪、通用汽车、美国食品巨头通用磨坊、美国联合航空公司、辉瑞等大企业,都明确表示暂停付费打广告。

3马斯克的“为所欲为”,惹起全球众怒

仅仅2个月时间,马斯克把特斯拉的人也得罪个遍,就连曾经力挺他的人都开始反水。

马斯克曾让超过50名特斯拉员工,去给推特编辑和审核底层代码。还要求特斯拉、SpaceX和Boring公司,至少17名高管到推特公司帮助完成运营工作,让特斯拉的人也怨声载道。

这回不仅网友希望他从推特辞职,特斯拉的投资人也威胁马斯克:要不回归特斯拉,要不辞去CEO职务。

特斯拉的第三大股东、马斯克的铁粉廖凯原发了十几条推特喊话:“马斯克抛弃了特斯拉,特斯拉现在没有一个工作的CEO。”

网络截图

现在联合国diss他、德国外交部警告他、欧盟委员会直接表示:你小子要是被我逮到违法,我会让你全球营收的6%被没收,推特甚至会被欧洲封杀。

每天损失24亿,

掏不起房租的马斯克亏惨了

有网友说,他想当推特的新CEO。

马斯克吐槽道:“那你一定很喜欢痛苦,必须毕生积蓄投入到Twitter中,而且还随时可能破产。”

网络截图

这句话说出了马斯克心声:被骂是小事,最难的是一番折腾下来,每天都在亏钱。

有外媒报道,马斯克现在连房租都快掏不起了。

据美国福克斯新闻网报道,马斯克被曝已经有好几个星期都没交旧金山总部和全球其他办公室的租金了。

上个月,特斯拉在中国开设的第一家门店——侨福芳草地门店也撤店了,对于关店原因销售表示是租约到期没有续签。

交不起房租有些夸张,但马斯克确实每天都在烧钱。

为了收购推特,马斯克背上了130亿美元的债务,在未来1年内,这笔债务将产生近12亿美元的代偿利息,而推特的现金流还是-50亿美元。

现年51岁的马斯克,卖掉了所有房子,租房子住,手里的现钱大约只有30亿美元现金和流动性资产。

为了收回点成本,马斯克把价值百万的硅谷巨头办公设备和家具电器,统通150~300元贱卖了!

像推特的浓缩咖啡机,原本官方售价都是6万到18万元不等,现在起价格150元。

网络截图

而Twitter的家具,并不是马斯克最近唯一在变卖的资产,为了筹钱,他连续多次卖掉了特斯拉的股票,为推特输血。

从11月开始,马斯克共卖出约230亿美元特斯拉股票,这波操作让他身价持续缩水。

今年年初的时候,马斯克成为全球首个身价突破3000亿美元的首富,到年底他的身价,已经降至1477亿美元,为两年来的最低点。

网络截图

换算下来,在过去的一年里,马斯克平均每天身价缩水近4亿美元。

讽刺的是,前段时间,马斯克以3400亿美元资产把贝索斯挤下首富后,马斯克立刻宣布,要给贝索斯寄一个数字“2”的雕塑和一枚银牌。如今跌回第二的马斯克,这个“2”终究是要留给自己。

网络截图

马斯克最大的亏损还在于,他的折腾让资本市场最大“宠儿”特斯拉,突然间失宠。

自马斯克10月底接手推特以来,特斯拉的股价已经下跌了约39%,创下了2016年以来最低,且持续陷入“下跌魔咒”。

曾经一度是“万亿俱乐部”成员的明星股票,如今总市值仅5000亿美元,有分析师预计,按照这样下去,特斯拉股价跌个85%不是没可能。

网络截图

民心渐失、股价大跌、失去投资人信任的马斯克,快被掏空了。

营销大师马斯克,口碑越来越不灵了

与挨骂和赔钱相比,马斯克的口碑失灵更可怕。

过去的马斯克有一众“信徒”,不管走到哪里等着他的都是崇拜和敬仰,但现在情况发生了改变。

前段时间,马斯克作为惊喜嘉宾现身美国演员大卫·查普尔的演出,结果等来的不是喝彩,而是长达5分钟发自内心的嘘声。

网络

手拿麦克风的马斯克在舞台上走来走去,一边踱步,一边尴尬地挥着手,这是过去的“偶像马斯克”从没经历过的。

网络

早期的马斯克,头顶“颠覆者”的光环,做了很多超酷的事,是很多人的精神偶像。

他15岁写下人生愿望:“我的使命是拯救人类,希望在2024年之前将人类送上火星。”

于是开了火箭公司SpaceX,制造出世界上运力最强大的运载火箭,还把价格打下来了。

在别人对新能源还没有概念的时候,他投资了特斯拉,并把它做成全球第一大车企。

当被堵在洛杉矶的路上时,马斯克扬言要造一台隧道挖掘机,开始挖隧道。

在两个月后他成立了Boring的隧道挖掘公司来“反堵车”,开通了一条不堵车的路,目标时速可达240公里/小时。

粉丝们对马斯克更是奉若神明,马斯克就是金字招牌,他的口碑就是品牌销量。

在特斯拉Model3深陷产能地狱、一车难求之际,粉丝排队订车,还有“黄牛”高价倒卖预订名额。

他卖的价值3000元的火焰喷射器,2万支库存仅用了4天时间就卖光了;

中国区售价350元的“赛博口哨”曾被哄抢一空;

售价779元、限量1500个的特斯拉限量空酒瓶在48小时内快速售罄;

一条售价420元的红色缎面“做空短裤”,也能迅速登上热搜。

他推出“烧焦头发”香水,预售期即售罄,在没有现货的情况下就带来了2167万营收;

面对粉丝和网友真金白银堆出来的喜爱,马斯克一直表现出来的却只有“骄傲”。

产品双标,马斯克只会态度强硬的指责消费者无病呻吟;车辆自燃、刹车失灵,他却在个人社交账号上诡辩:每年有超过100万辆燃油车发生事故,为何只盯着特斯拉。

骄傲的态度,再加上这段时间的各种迷惑行为大赏,让马斯克的国民好感度已经降到冰点。

一批以马斯克铁杆自居的科技行业人士也离他而去,连同推特,马斯克的个人口碑也在逐渐失灵。

科技媒体Vox采访了十几个马斯克曾经的粉丝,如今已经对马斯克脱粉。

脱粉的理由各式各样,但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马斯克的公众形象,和长期展现出来科技人设不符。

马斯克是玩转社交媒体的高手,非常擅长制造话题,引发网友的热烈讨论,仅仅是在推特上的发言,就能吸引粉丝买单,为特斯拉省了上亿营销费。

特斯拉初期,马斯克是品牌的门面担当,如今马斯克疯狂折腾几年后,好口碑被作没了。

结语:

我们没有花钱请过明星,也没有花钱打过广告,我也不喜欢营销这个概念,营销就像是骗人去买劣质产品,对我们来说,把产品做到完美才是更重要的。

视频截图

这是马斯克在参加节目时说的,当时特斯拉正如日中天,被粉丝捧成超级网红。

但嘴上说产品营销的马斯克,这些年疯狂营销自己,甚至忽略了产品。

当一个公司,把老板的个人IP看得比产品重时,必然要承担巨大的风险,老板的性格和口碑也会影响产品的口碑。

还记得疯狂英语的李阳,曾靠着独特的教学方法风靡一时,但一场“家暴风波”,让大家对疯狂英语的信任度降到最低。

经营创始人IP没有错,但不能让作秀凌驾于产品之上。

来源于网络,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篇作者|云摇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1083275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15
下一篇2023-11-1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