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 作者

易经 作者,第1张

周易》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哲学著作,在我国古代思想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它不仅对先秦诸子百家产生过巨大影响,而且在整个封建社会里,凡是有成就的学者,无不研究过它并得它的启示。然而,《周易》这部煌煌巨著的作者是谁呢?这是数千年来人们争论不休的谜题。

《周易》三圣说的人认为,《周易》中《易经》与《经传》两部乃是伏羲、文王、周公(或孔子)三人合著。

以伏羲作《易经》本身为证,其《系辞下》自称庖牲氏王天下,仰观俯家,始作八卦。《史记一·太史公自序》也说:伏羲纯厚,作易八卦”。在《曰者列传》中则进一阐明;“伏羲作八卦,周文王演三百十四爻而治天下”。《周本纪》则记载:“西伯盖即位五十年。其囚前里,盖益易之八卦为六十四卦”。

《孔子世家》却抬出孔圣人说:“孔子晚而喜易,序彖,象,说卦,文言”。《仲尼弟子列传》则进一步佐证曰:“孔子传易于瞿”。

继承和拓展这一说法的是马融和陆续,他们认为文王作卦辞,周公作爻辞,孔子作十翼,这是定论。只是他们把传说中的伏羲剔除了。与其稍有不同的是朱熹,他认为《易经》里面有伏羲的易,有文王的易,有孔子的易,在读易的时候,必须把这三个人的易区别对待,不能混为一谈。

孔说与非孔说。持这一说法的人,长期以来,围绕着《周易》究竟是孔说还是非孔说这一问题争论时间最长且十分激烈。一派认定,一部《周易》非孔子他人莫属;另一派则断言:《周易》与孔子毫不相干。

这种争论起源于汉代。根据《周礼》记载,周初,《易经》有三种本子,一名曰《连山》,二名称《归藏》,三名为《周易》。前两种在汉代已经失传,只有《周易》在民间流传。汉武帝时,政府曾设置以调易》为首的五经学馆,一些“五经”博士用当时通行的隶书重新整理撰写经书,使得新版《周易》在社会上广为传播。这在当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治背景下,孔门传人认定《易经》为孔圣人所著是有其特定历史条件的。所以,都在此书中冠以“子曰”字样。这一派即是后人所称的“今文学家”。

但是,以先秦时代留下的篆书书写的经本为正宗经典的“古文学家”,他们则认为,《易经》居首的五经皆周旧典,一是先王留传下来的典章制度的汇编,孔子未出,何以作经?宋代著名文学家欧阳修撰写《易意子问》,文中说。,《易经》中的《文言》、《系辞》《杂卦》等篇与孔子根本毫无关系。清代学者龚自珍则进一步论说:“仲尼未生,先有六经,仲尼既生,自明不作”。

近代以来,这种争论愈演愈烈。坚持孔说“今文学家”观点的学者皮锡瑞认定:“一当知经为孔子所定,孔子以前不得有经;二当知汉初会古未远,以为孔子作经说必有据”。康有为更是一锤定音:“凡‘六经’皆孔子所作,昔人言孔子删述者,误也”。康圣人连孔子是《周易》的合著都概不承认。

持非孔说的古文学家也不甘示弱,以钱玄同为旗帜,奋起反击,他精心考据,层层批驳,结论说:“孔丘无删或制作‘六经’之事。”针锋相对没有丝毫调和的余地。

郭沫若先生在这场争论中,独树一帜。他认为,孔子不但不是《周易》的作者,而且连读也没有读过《周易》。他说,《论语》中关于孔子“五十以学易”的话,鲁语“易”字也作“亦”,不足为信;而《周易》中多次出现的“子曰”非孔子而为荀子。由此郭先生推断《周易》大多出于荀子门人之手,并认为《周易》可能是战国前楚人馯臂弓汇编成册的。

此外,还有些学者根据《周易》的思想观念来争论《周易》作者。冯友兰先生著文说,《周易》与《论语》的哲学观点截然不同,从而否定《周易》为孔子所作。苏渊雷教授则认为,冯先生的论说,就事论事,综观两部著作就不难看出《周易》与《论语》的思想如出一辙,因此很难说孔说派的论点没有道理,1973年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中就记载了孔子与弟子研讨易经的情况。

非孔说的学者仍不同意孔说学者的意见。黄永年先生认为《周易》属既非文又非史也非哲的一类杂著,其作者诚如顾颉刚先生所说:“著作人无考,当出于那时掌卜筮的官”。他还说,“十翼讲点哲理,可算哲,上下经则本是蓍占用的卦辞、爻辞,严格地讲已涉及民俗学而并非全是哲,当然更不能算文史”。结论是《周易》非一人之作。李镜池同意这一观点,他说:“《易经》卦,爻辞是编纂而成的”,“可能是周王室的一位太卜与筮人”。《易经》的作者“不是一个人,姓名不可考”。宫哲兵的观点与上述看法基本相同,他用逻辑研究的方法,从其传授路线和发展过程分析,认为《周易》是以邹鲁文化和荆楚文化为背景,同时承受三晋与燕齐文化的乳汁,是晚周各思想的汇流与结晶。

《周易》的作者究竟是何人?至今尚未有定论

 在日常学习、工作抑或是生活中,说到作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作文是由文字组成,经过人的思想考虑,通过语言组织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文体。你知道作文怎样才能写的好吗?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童话的作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童话的作文1

 往远处看,只见,天连着海,海连着天,无边无际。小河毫不示弱,用尽全身力气,踮起脚跟儿,甚至都跳了起来,可是却怎么也看不到岸边。她懊丧地自言自语说:“唉,我原以为自己很大,原来大海哥哥比我大得多埃”

 大海哥哥听了笑了笑,谦虚地说:“不错,我是比你大得多,可是如果没有无数江河流到我这来,我也不会有这么大呀!”

 小河听了,不禁红了脸,垂下头,默默无语的走开了。

 老虎拜师

 从前,在一片大森林里住着许多动物。老虎妈妈生了一个孩子,它很笨,什么也学不会,食物要妈妈给它捕捉,事情要妈妈去解决,小动物们个个都嘲笑它,它真想找个小动物来帮忙,教它学会一些本领。但是小动物们都不肯教它,只有小猫想教它。小老虎就高高兴兴

 地跟小猫学本领了。

 小猫就认真地教起小老虎,首先教它捕捉食物,再教它一些生活上的小常识和本领,一个动作和知识要教好长时间呢!就这样过去了四天,老虎终于学会了小猫所教的全部本领。学完后,老虎咧开嘴,龇着牙,向小猫扑去,可小猫一躲就爬到了树上,老虎很生气地在树下等着,看着小猫。小猫说:“我早就知道我给你教完本领你就会吃我,但是我还有一招没教给你,那就是爬树。”

 直到现在,所有的老虎还是不会爬树

童话的作文2

 在美丽的大森林里,有一个动物学校,里面有很多老师和一群可爱的小动物。

 “叮铃铃”,“叮铃铃”,上课啦,刚才还喧闹的校园一下子就安静下来,不时还传来朗朗的读书声。动一班里,猫老师正在教室里给同学们上语文课,同学们都在全神贯注地听课,只有小猪在那儿开小差。猫老师说:“请同学们把书翻到第二页,完成上面的练习。”可是小猪心里还在想:“明天再做,明天再做!”放学了,小猪就这样稀里糊涂地回了家。到了家里,他发现玩具不见了,心想:“明天再找,明天再找!”

 晚上小猪睡着了,他做了一个奇怪的梦,梦里有一个像蚂蚁小的人请他去他的国家(明天国)玩,小猪疑惑地问:“我这么大怎么去呀?”那个小人举起手,朝他指了一下,小猪立刻就变得像蚂蚁那么小了。

 小猪到了明天国,受到了人们的热烈欢迎,公主还亲自迎接他。公主的宫殿造得非常豪华,可是里面却不敢想象,每一样东西或者事情不是干了一半,就是没有干完。小猪先碰到了一位刷墙工,他要刷的墙还没有刷完,因为他老想着明天再干,油漆都过期发臭了,他还在说:“明天再刷,明天再刷!”接着小猪又遇见了一位厨师,小猪就问能不能为他准备一份意大利面,可是厨师的每个锅里都有一些没有炒的菜,等待吃饭的客人已经等了很久了,可厨师还在说:“明天再烧,明天在烧!”小猪已经饿的不行了,他已经明白了今天的事情一定要今天做完,不能拖到明天去做。他知道了事情的严重性,最后他终于逃离了明天国。

 从那以后,小猪改正了错误,成了一位品学兼优的学生。

童话的作文3

 从前,有一只可爱的小百灵鸟,在妈妈的精心呵护下,健康快乐地成长。慢慢到了该上学的年龄,妈妈把她送到离家最近的一所学校。可百灵鸟不想上学,只想在家睡懒觉,和小朋友玩。可她必须去学校学本领,于是妈妈硬拉着小鸟去上学了。

 第一节课,老师教她起飞,她没兴趣地扑了两下翅膀,没飞起来,就灰心了。心里想:学飞这么难我不干了。于是她就跑到树下睡觉了。

 第二节课,音乐课。老师耐心教同学们学唱歌,她爱搭不理地喊了几嗓子。同学们笑她唱得难听。她气得去找蜻蜓和蝴蝶玩。一连几天都这样,老师把她在学校的表现告诉妈妈,妈妈也拿她没办法。

 每天老师上课她不听。放学,妈妈让她写“作业”,她就撒娇。妈妈根本管不了。

 放暑假了,妈妈看她的同学们都学很多知识。瞧,他们一大早都在赛飞呢。再看看自己的孩子,正躺在床上做美梦。妈妈愁死了。

 妈妈听山羊阿姨说,喜鹊老师开了一所封闭学校。这是所寄宿学校,两个星期回来一次,上学,放学,都有老师全程监督。有很多不爱学习的孩子在老师的严格管束下,成绩有所提高。妈妈要送她去,就把这个想法告诉小百灵鸟。她不想去,哭着对妈妈说:“我不要去,我以后一定好好学习,再也不贪玩。到了那里就睡不着妈妈给我做的又软又漂亮的小床。吃不到我最爱吃的菜。”妈妈听了她的话也舍不得,可是为了小鸟以后的生活,还是狠下心来把她送去了。

 百灵鸟来到新学校,做梦都想回到原来的学校。想老师,想同学们,经常从梦中哭醒。她想:如果想回原来的学校,只有好好学习。她下定决心好好学习,就这样学着,学着,她没有那么讨厌学习了,成绩也有所提高。

 百灵鸟的成绩以百米冲刺的速度赶了上来,终于回到了她一直想念的学校。

童话的作文4

 一天,天气真不错,兔妈妈叫小白兔出去买东西,可是小白兔匆忙出了门,没有带平时出行的好伙伴指南针。走着走着,在大森林里迷了路,小白兔很着急,暗自嘀咕着:“怎么办?怎么办?”

 一只大灰狼悄悄地跟在了小白兔后面许久,他躲在一棵树后面看着小白兔,口水早已“飞流直下三千尺”了!他捂着嘴偷笑着:“嘿嘿,你就乖乖做我的晚餐吧!”

 小白兔听到身后的声响,发现了大灰狼,瞅准大灰狼偷着乐的时候绕到他背后,趁他不注意拎走了大灰狼的包。小白兔找了个角落打开包一看,里面有两个指南针和大灰狼的一双鞋呢!小白兔拿了一个指南针找准了方向,把大灰狼的包藏在大树的附近。

 大灰狼定了定神,打算动手去抓晚餐。一看,呀?我的包怎么没了,他就在大树边找。找到之后一拍脑袋:“嘿!瞧我这记性,连包放哪儿都忘了。”

 找到了包,他抬头发现已经没有了小白兔的身影,赶忙跳起来去追。大灰狼心想:刚才我过来的路有我和小白兔的脚印,只有一行的肯定是小白兔逃跑的方向。可是,他一看道路两旁都有两排脚印,该走哪个方向呢?大灰狼其实没有识破小白兔的巧妙机关,原来小白兔穿上大灰狼的鞋,来来回回踩出好多脚印,把大灰狼给绕晕了。

 大灰狼又转念一想,包在我后面,向包的反方向一定正确。他就选了这条自己认为正确的路,一路追赶,走了一段就惊讶的发现,呀?小白兔的脚印怎么没了,肯定不是这里!大灰狼只好放弃追赶,气呼呼地回去了。

 这一幕小白兔远远的都看见了,看着大灰狼渐渐远去,小白兔笑了:“这个大灰狼太傻了,连我会往哪里走这样的小伎俩都识不破,还说自己最聪明哩!真好笑,哈哈。”

童话的作文5

 说起大森林里的小白兔,那可是个大明星,森林里的居民那可是无人不知啊。

 自从它在动物舞会中夺得冠军,它就更加热爱跳舞了。每天不跳舞就会很难受,而且一跳就跳个没完。它常常陶醉在音乐与舞蹈之间,它有个习惯,跳舞时一定要把音量开到最大。这让邻居们都有点反感。

 趁小白兔在喝水的间隙,牛大伯来到小白兔的窗前对它说:“我说小白兔啊,你跳舞跳得可真好,就是能不能跳的时候把那个音量稍微调小一点,我都这么大年纪了……”小白兔放下水杯对牛大伯略有歉意地说:“对不起,牛大伯,你也知道我有这个习惯。”牛大伯只得无奈地走了。小白兔又进入了热舞阶段。袋鼠妈妈颠着个大肚子买菜回来时经过小白兔家,捂着耳朵对小白兔说:“小白兔,声音关小一点好吗?这对我的宝宝不好!”说完就走了。但完全沉浸在热舞之中的小白兔却没有察觉到,自然也就没有听到它的那一番话。

 渐渐地,渐渐地,小白兔的邻居越来越少,最后只剩小白兔一户了。它开始害怕,因为没有了它们的保护,小白兔是会很快被森林里的大坏蛋盯上的。它决定改变自己的态度,去找邻居们,向它们道歉。

 好在邻居们通情达理,原谅了小白兔,小猴皮皮说:“白兔姐姐,既然你这么会跳舞,不如教教我们吧,或许还能在森林舞会上获奖呢!”大家都拍手称赞。最后,小白兔带领的舞蹈队获得了森林舞会的第一名!大家都说:知错能改就是好白兔!

童话的作文6

 猫与老鼠的战争,是一场永无休止的宿命之战。其实它们之间实力旗鼓相当,势均力敌的有输有赢,有时候我甚至怀疑,它们是为了对方而存在。

 既是战争,当然双方无所不用其极,唇枪舌战的口水战,或是斗智的智谋战,或是真枪实弹的肉搏战。让听故事的我们目不暇给,叹为观止了。

 根据我个人的分析,“猫族”有体型上的优势,但“鼠族”也不遑多让,以灵巧机伶取胜。但打来打去,战来战去,说穿了就仅仅是“无聊”而已。

 火星历东元一百年,竟然发生的一件跌破众人眼镜的大事件:鼠族竟然与“狗族”联手结盟了。

 震惊的猫族长老“佑咪”火速召开紧急会议,但通知开会时间地点的讯息,竟然被鼠族长老“佑啾”半路拦截了。

 聪明的佑啾利用这个珍贵的情报,故意通知狗族长老“佑汪”:“报告狗族!报告狗族,我们得到情报,猫族要对付你们,想把你们杀个片甲不留。”

 狗族果然中计,这下跟鼠族的结盟更坚定,更团结了。

 在正式开战的那天,一群猫来到鼠窝徘徊。却听到一阵阵的:“汪汪汪!”

 猫族怀疑的想:“这里什么时候变成狗窝了?”

 它们继续前进,来到狗窝,一样只听到狗吠声。这是怎么回事呢?老鼠们蒸发了吗?

 谁都不知道这竟是一场调虎离山之计,当猫族大军出动时,鼠族部队和猛犬之师,直捣猫族的大巢穴,把留守的老弱妇孺全数俘虏。

 猫族长老“佑咪”英勇的站在猫去楼空的巢穴门口,仰天长啸:“我要好好研究孙子兵法!研究情报工作,总有一天,我会复仇成功的!”

童话的作文7

 在猴子家族中,有一只小猴叫淘淘,它活泼可爱,可是它有一个缺点,就是爱说谎。

 一天,淘淘在树上吃着桃子,这时走来一位年迈的猴奶奶,它问:“淘淘呀!你看见我家依依了吗?”淘淘眼珠子一转,就骗起了这个老婆婆。它假装哭泣着说:“它被大灰狼吃掉了!”这时,小猴依依飞快地跑来说:“哼,谁说的,我没有被吃掉,你撒谎。”猴奶奶白了淘淘一眼,带着依依走了。

 对于淘淘这个坏毛病,淘淘的妈妈和老师也都拿它没办法。于是,聪明的小猴依依帮忙想了个主意,大家一听都说好。

 放学了,淘淘刚回家不一会儿,妈妈就大声吼道:“淘淘,桌上的桃子和蛋糕怎么不见了?”淘淘头也不抬地说:“反正不是我吃的。”“不是你吃的是谁吃的?难道它长腿跑了吗?偷吃后还不承认,真可恶。”淘淘这下着急了:“妈妈,真的不是我吃的。”“别再骗人了,去罚站,好好反思一下。”妈妈生气地说。淘淘这时感觉自己冤枉极了。

 第二天早上,淘淘交作业时发现自己的日记本忘带了,它也没想太多。谁知老师很严肃地说:“没带吗?你一定是没写。”“不是,不是,我写了,我真是忘带了。”“别说了,按规定你得去罚站。”老师也生气地说。

 淘淘真不明白,为什么大家都不相信它说的话呢?因为这事它特别烦恼,于是淘淘就去找依依聊天。依依诚恳地说:“淘淘,因为你平常老撒谎,谎话说多了,真的也变成假的了,从现在起,你要改掉这个坏习惯,做一个诚实的小猴子,大家一定会喜欢你的。”

 后来,淘淘按照依依说的再也不撒谎了,果然,大家都愿意和它玩了。所以,我们也要做一个诚实不撒谎的小朋友哦。

童话的作文8

 在一座美丽的城堡里,有着一对幸福恩爱的王子和公主。他们过着幸福的日子,可是这种日子往往没有想象的那么简单。

 忽然,一阵风吹过飞来了一位大魔王。大魔王面目狰狞,看起来很恐怖的样子,大魔王说:嘿?哪里来的小东西,本王看这位姑娘貌美如花、美若天仙。可否做我的压寨夫人。公主说道:我已有夫君,就是王子。王子道:哪里来的小妖,我的妻子都敢胡来,我看你八成不想活了,是吧接招吧……一番激战过后,打的两败俱伤。王子更本不是这大魔王的对手。大魔王:公主你看你是我的压寨夫人啦。公主:不王子你怎么了?你先休息?魔王我只要你答应我不伤害王子,,我可以和你回去。魔王答道:好吧看你如花似玉的份上饶他一命,可是日后被我碰上,他就会死无葬身之地。王子爬回了城堡,王子伤痕累累,王子求救找师傅,但是怎么也找不到,,王子精疲力尽,加上身体不好,王子就这样死去了。可是,一位仙人从天空中飞来,把王子复活了,并且王子充满了力量,感觉精力充沛。王子下定决心,一定要把公主救出。

 王子通过定位仪找到了魔王的住处,王子变成一个小魔鬼,装扮成大魔王的手下,潜伏在大魔王之间,大魔王用手摸着公主,王子坤哥实在看不下去了,王子献身直接给了魔王一拳,,魔王的门牙被打掉了,魔王很生气就和小兵们合体,成为了黑暗之神,魔王更笨打不过,就像挠痒痒,可是,狼神坤哥来了,与王子合体,成为了天地战神,一拳把魔王打飞了。

 从此,王子公主过着幸福的日子。狼神坤哥也退隐江湖。

童话的作文9

 一天 ,狮子大王请小兔去祝贺自己打败了大象。 小兔半信半疑地来到狮子的领地,来到了狮子老巢,没想到大灰狼也来了。小兔问:“大灰狼你有没有感觉狮子有点鬼鬼祟祟的呀”大灰狼:“是有点。”小兔和大灰狼果然上了狮子大王的当。刚坐下要祝贺,狮子一笑说:“你们上当啦,哈哈!”小兔一听吓得魂飞魄散。大灰狼轻轻地说:“不用怕,只要我们齐心协力,就能对付狮子。”它们想 出一个好办法。开始行动了,它们俩绕着狮子不停地转,转呀转呀,把狮子转得晕头转向。它们等着这个好机会就溜走了。

 从此,小兔和大灰狼成了一对好朋友。它们在一起,玩耍打闹,还一起对付了许多凶恶的动物。

 智斗大灰狼

 风和日丽的一天,小兔子到森林里散步。它一边唱歌一边走,可高兴了!

 突然,小兔子看见了一个闪闪发光的东西。它走过去,拿起一看,奇怪地说:“我的手怎么变大了小蚂蚁怎么也变大了原来这是块有“魔力”的玻璃,看来我捡到了宝贝。”大灰狼偷偷摸摸地听着,想:这原来是个宝贝。大灰狼又自言自语地说:“我一定要把这个宝贝抢过来。”大灰狼跳了出来说:“小兔子,别怕,我是来跟你做朋友,如果你把那宝贝给我就跟你做朋友。”“我才不给你!”小兔子捧着玻璃,大声地说。“我今晚要吃了你。”大灰狼恶狠狠地说。

 小兔子很害怕,于是想了一个办法。小兔子在门里放了一个夹子,等待大灰狼。晚上,大灰狼来了,一推,它的脚夹住了,痛地哇哇大叫,夹着尾巴逃走了,小兔真开心啊!

童话的作文10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曹操的《观沧海》写出了秋天沧海的波澜壮阔,而我们校园的秋天也毫不逊色。

 早晨,太阳还没起床时,校园里朦朦胧胧的,偶尔吹来一阵清爽宜人的微风。树木、小草似乎还在沉睡,等待着朝阳把它们唤醒。空气十分新鲜,一尘不染,像个爱美的小娃娃,每天用露水把自己洗得干干净净的。当太阳刚露出半个脸的时候,教室窗前的绿萝在秋风的吹拂下,微微扭动着身体,舒展着筋骨,颜色也显得更绿了。

 中午,太阳温柔地照着大地。树上的石榴已经张开了嘴,终于“啪”的一下砸到地上,粉身碎骨了。而花儿们还在争先恐后的开放,都希望在在最后的时刻再绽娇容。秋风不停地摇着大树,摇得树叶纷纷落下,然后调皮地看着它的杰作,得意地笑了。

 最让人舒服的就是下午了。日光不像中午那么厉害,反而像一位慈爱的母亲,温暖、柔和。秋风也变成了一位文静的淑女,悄悄的从身边走过,并带走了蒲公英的种子,一把、两把、无数把小伞漫天飞舞,飘散到各个角落。

 如果下了雨,那你也不会烦闷。淅淅沥沥的秋雨冲走了我们心里的浮躁,使我们火热的心平静下来。但不知为何又让我们感觉到一丝淡淡的哀愁,像在无声的倾诉它的苦恼,并与我谈心。

 秋天的童话啊,轻轻诉说。

童话的作文11

 老山羊离开后小白兔来了。狼连忙招呼说:“好朋友!为了我们的友情帮帮忙吧!”小白兔一听是狼的声音看也不看便走开了。它边走边说:“你不是我的朋友你老是伤害小动物今天终于自己掉到陷阱里活该!”

 过了一会儿一只狐狸又路过陷阱。狼连忙招呼说:“老兄!为了我们的友情帮帮忙吧!”狐狸往陷阱里一看说道:“嘿!是老狼啊你怎么掉到陷阱里去啦!”狼赶紧说:“别提了我被猎人陷害了。好朋友你能救我上来的话我就送你一只鸡。”狡猾的狐狸眼珠子一转对狼说:“好啊没问题但是我现在很饿。对了你先告诉我鸡在哪儿?等我吃饱我马上来救你!”狼一听顿时傻了眼赶紧又说:“你先救我上来然后我一定带你去找鸡!”狐狸哈哈大笑说:“不用找鸡了你等鸡掉到陷阱里再叫我救你。”说完扬长而去。

 终于猎人来了。狼一看吓得浑身发抖。但它还是故作镇静地说:“猎人放过我吧!我虽然是一条狼但从没有做过坏事。只要你不杀我我就像狗一样帮你打猎。”猎人想:狼比狗厉害能帮我打猎的话倒也不错。于是猎人看了一眼装得可怜的狼放下一条绳子把狼救了出来。狼一出陷阱装成老老实实的样子趴在猎人脚边。猎人完全大意了对狼说:“好吧以后你就帮我打猎现在跟我走吧。”走着走着猎人突然觉得狼的声音没有了他回头一看哪里还有狼的踪影。

童话的作文12

 童话,美丽而纯净;秋季,浪漫而温馨。当一个孤单寂寞的人在惆怅的意境中,徘徊在人生的十字路口,终于遇到可以温暖他的人。侃乐我知道,童话原来是可以实现的!——题记

 秋风浅浅,你骑着一匹白马向我迎面奔来。惊鸿一瞥,似曾相识;几次回眸,心有灵犀;情若撞鹿,几多期待。真爱,就这么简单。

 秋思深深,我在午后的白杨树下眺望着你的方向,你越来越近的马蹄声就是我的守候。两情缱倦,缠绵悱恻;厚地高天,海角天涯。痴情,就这么明了。

 秋情依依,我在屈指计算着你的归期。等呀盼呀,今天,你终于来了!你哒哒的马蹄不再是一个传说。真爱犹在,痴情本存。原来,童话并不都是骗人的。

 清秋,多么温馨浪漫!我为你锁住了一世柔情、一颗真心。千年情怀,数日守候,原来并不是人海飘渺、咫尺天涯,相见无期。

 童话,多么美丽纯净!古往今来,多少人沉醉在其中难以自拔。醒来只是南柯一梦、怅然若失。可是普通的饮食男女侃乐我却在秋季中把真爱的童话化为真实。

 爱就一个字,情就一颗心;真心的爱情是纯洁的,不容亵渎的,也是神圣的,只可以给一个人的。料想为人若蝴蝶对待情爱一样,受伤的岂只是花卉?

 秋风飒爽,似在吟诵,似在歌唱:真心的情爱是不会随落叶凋零的!

童话的作文13

  地球妈妈救命的呼唤

 “救命呀!救命呀!”地球妈妈陷在极其的痛苦之中,绝望地喊着。

 我问了问地球妈妈,地球妈妈说:“人类在不断地砍伐着我体内的红细胞,让我生不如死,你快点去救救我体内的红细胞吧!拜托了!”地球妈妈以持缓的声音说道。

 我飞到某一条高速公路旁边,那里的小草和大树都没有了,那里除了灰尘还是灰尘,我的眼泪情不自禁的在往我眼眶外面爬。看如此场景,让我想起了一些地方的沙漠化。

 我又飞到了一个农村的大路旁边的一处草丛里躲了起来,我用千里眼往外面扫描了一下,我又用顺风耳仔细地替听了一下声音,我听大树正在和小草说话呢?大树爷爷咳嗽着说:“我再也不想在这里呆下去了,要喝有怪味的酸雨,呼吸呛鼻子的废气,还要听震耳欲聋的汽车鸣笛,我都这把老骨头了,可真是受不了。”花儿们说:“我们也不想在这里呆下去,可是,这就是我们的命运,我们不想呆在这里也得呆在这里。”花儿们语音刚一落,就有一个砍伐工来了,把大树爷爷砍倒后,拉走了,我本来是想去救它的,可是,我不能暴露自己的身份呀!花儿们哭了起来,“大树爷爷,大树爷爷。”花儿们一边哭,一边喊着。其中有朵喊:“谢谢你这么多年以来帮我们遮风挡雨!我们会为你祈祷的,祝你一路走好。”又有一朵花说:“如果人们不乱排废气,不制造噪音,不污染水源,不乱扔垃圾,我们不就可以生活在美丽的环境中吗?”大家异口同声地说:“我们相信,这一天早晚会到来的。”

 刚才花儿说的“不乱排废气,不制造噪音,不污染水源,不乱扔垃圾。”这四点我们人类可以做到吗?让大自然看一看我们的实际行动吧!

童话的作文14

 小金鱼生活在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河里。有一天,小金鱼正在水里自风,轻轻地摇动着,身子倒映在水中,外边的炎热立刻消失了。小金鱼看着挺拔的垂柳,心想:“这柳树怎样是绿色的,它的叶子不密,怎样会有这么好的阴凉呢?”“我还是去问问博学多才的龟爷爷吧!”说完,便向龟爷爷家游去。

 在路上,它看见兔哥哥小华正在岸边,手里拿着一个像棍子一样的东西,便不解地问:“兔哥哥,你在干什么呀?”“我在吹泡泡呢!”说完,只见小华轻轻的一吹,五六个大泡泡就从“木棍”一头钻了出来,在阳光的照耀下,五光十色,十分好看。小华高兴地叫了起来。小金鱼又起了疑问:“为什么泡泡在阳光的照耀下,会变得五光十色呢?”“你去问问龟爷爷吧!它可能会给你满意的答复。”“好的,再见了!”“再见!”小金鱼继续游着。小金鱼抬起头,看见小河边耸立着一座座高山峻岭,坑洼不平,这很自然的景观也让小金鱼产生了疑问:“这一座座高山峻岭,是怎样构成的呢?”“干脆,我把这些问题都请教一下龟爷爷吧!”它的速度更快了。

 不一会儿,就来到龟爷爷家。“龟爷爷,请开门,我是小金鱼。”小金鱼很有礼貌的叫了门。过了一小会儿,龟爷爷开门了,它的年龄虽然已经超过了一万岁,但它还显得神采奕奕。小金鱼一连提出了四个问题,龟爷爷笑了笑,说:“柳叶被阳光照射,吸收紫外线产生叶绿素,所以是绿的;你感觉有好阴凉,是因为柳树叶的颜色较深,遮住了太阳光,所以有好的阴凉;泡泡中内含多种化合物,在阳光的照耀下,所以是五颜六色的,而高山峻岭则是鱼高兴地说了声:“多谢!”便满意地走了。

 小金鱼真是勤学好问啊!

童话的作文15

 在一片沙漠里,有一个巨大的洞,里面住着一个凶狠的魔王,他叫“沙魔父”。

 他穿着黑色的衣服和裤子,还披着一件黑色的披风。他头上长着一对黑红相间的角。他还有一个个又长又尖的黑指甲。

 沙魔父夺走了世界上最纯净的水源,以便于修炼,他一天比一天强大。

 有一些勇士听说了这个事情,决定去攻打沙魔父。于是,他们走了七天七夜,终于来到了这边沙漠。他们先去找沙魔父居住的洞,找呀找,找呀找,终于找到了那个洞。一天,沙魔父出来散步,被勇士们发现了,他们找准时机,从藏身之处飞奔出来。沙魔父还没来得及防备,身上就有好几处被勇士的剑划伤了。但他毕竟是沙魔父啊!是不会这么轻易就被打倒的,他使出全身的力气,和勇士们战斗着。

 这时,还有两位勇士留在了他们的藏身之处,商量着怎样杀死魔王。一位勇士说:“我特意带来了变大变小飞机,要不我们从空中扔炸药,把他炸死?”他的办法得到了另一位勇士的赞赏。于是他们来到了一片离沙魔父和其他勇士很远的平坦区域,在那里把飞机变大了。他们坐上飞机,开启了无声模式,驾驶着飞机飞到了沙魔父的上方,两位勇士动用了无声追踪炸弹,把邪恶的沙魔父炸死了。

 勇士们欢呼着胜利,欢呼着夺回了水源,欢呼着夺回了平安。

 导语:《易经》,是中国文化最古老的典籍,历代正统派的学者,用许多不同的文字赞扬它,大致说来,推崇它为“群经之首”,致予无上的敬意。相反的,认为仅是古代的一部卜筮之书,近于巫祝的诬词,卑不足道,只是经过孔子传述《周易》以后,又加上历代许多学者穿凿附会,才有了后世的盲从和崇敬。甚之,近代以来,还有许多类似轻薄的讥刺。

 无可否认的,《易经》原是上古卜筮的学术,但到了商、周之际,经过文王的整理和注述,把它由卜筮的范围,进入“天人之际”的学术领域,由此《周易》一书,便成为中国人文文化的基础。自东周以来,再经过孔子的研究和传述,同时又散为诸子百家学术思想的源泉,这是无可否认的事实。

 因此,如要研究中国文化,无论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儒、道、墨和诸子百家,乃至唐、宋以后的儒、佛、道等诸家之学,不从《易经》探研,便有数典忘祖之概了。

 《易经》与三易

 通常我们提到《易经》,就很自然地知道是指《周易》这本书。因为中国文化,自经孔子删《诗》《书》,订《礼》《乐》以后,冠以《周易》一书,统称“六经”。经是天地的大准则,也是人生的大通道。称《周易》等书为六经,便是说明经过孔子所整理过的这六部书,它是包括中国传统文化“天人之际”所有学问的大原理、大法则。

 自秦、汉以后,研究易学的,对于《易经》一书命名的内涵问题,就有“三易”之说的异同出现了。

 第一:属于秦、汉以后正统儒家学派的理论,根据《易纬·乾凿度》这本书的观念,认为“易”的内涵,包括三个意义:

 (一)易。就是简易、平易的意思。因为天地自然的法则,本来就是那样简朴而平易的。

 (二)变易。认为天地自然的万事万物以及人事,随时在交互变化之中,永无休止。但是这种变化的法则,却有其必然的准则可循,并非乱变。

 (三)不易。天地自然的万事万物以及人事,虽然随时随地都在错综复杂、互为因果的变化之中,但所变化者是其现象。而能变化的,却本自不易,至为简易。

 第二:属于秦、汉以后儒、道两家学者通用的观念,根据《周礼·大卜》篇对于三易的涵义,是指上古以来直到周代初期之间的《易经》学术思想,约分为三个系统:(一)《连山易》。(二)《归藏易》。(三)《周易》。

 据说,伏羲时代的易学,是《连山易》。首先以“艮卦”开始,象徵“山之出云,连绵不绝”。

 黄帝时代的易学,是《归藏易》。首先以“坤卦”开始,象徵“万物莫不归藏于其中”。意思是指人类的文化和文明,都以大地为主。万物皆生于地,终又归藏于地。

 周代人文文化的开始,便以现在留传的《周易》为宝典,首先从“乾”“坤”两卦开始,表示天地之间,以及“天入之际”的学问。

 但东汉的大儒郑玄,认为夏代的易学是《连山》。殷代的易学是《归藏》。当然,周代的易学便是《周易》了。

 又另有一说:认为上古的神农氏世系名“连山氏”,又名“列山氏”。所谓“连山”,便是“列山”的音别。黄帝的世系又名“归藏氏”。

 因此两说,又有异同的问题存在其间,如果认为夏代所宗奉的易学便是《连山易》。殷代所宗奉的易学便是《归藏易》。到了周代,经过文王的整理,才构成为《周易》体系的易学。那么关于这两个分歧的意见,也就没有太大的出入了。

 但以考据学者的观点来看《易纬·乾凿度》和《周礼·大卜》篇这两种文献资料,应该都有值得怀疑的地方。历来考据学家们,认为《易纬·乾凿度》等书,纯出汉末或魏、晋人的伪作,假托是上古的传承。这种观念,并非完全无理,也的确值得研究、考虑。

 可是两汉以后的学者,硬性舍弃《周礼·大卜》的观念而不采信,偏要采用更有问题的《易纬·乾凿度》之说,认为“简易、变易、不易”为天经地义的易学内涵,这便是后世以儒理说易的根据。那是不顾考据,只取所谓三易原理的内义,用之说明易学的大要而已。

 此外,关于“连山、归藏、周易”的三易之说,在汉、魏以后道家的学术思想中,便又发生了两种观念。

 (一)认为《连山》、《归藏》这两个系统的易学,早已失传。

 (二)认为汉、魏以后的象、数易学,便是《连山》、《归藏》的遗留,颇为合理。而且《连山》、《归藏》易学的精义,确已成为秦、汉以后道家学术思想的主干。如十二辟卦之说,便是以“归藏”的“坤”卦为主。卦气起“中孚”之说,便是以“民卦”的半象为用。

 易名的定义

 后世有人从《易经》内容所举例的动物,如龙啊!马啊!象啊!彖啊!鹿啊!等等着眼,并且采用《系辞传》所说,我们的老祖宗伏羲开始画卦时有“远取诸物”,的说明,认为原始的“易”字,便是取其象形飞鸟的观念。不过,此说并未引起重视。

 到了近代,有人认为“易”便是蜥蜴的简化,蜥蜴这种生物,它的本身颜色随时随地变化多端,当它依附在某种物体时,它的颜色,便会变成与某种物体的色相相同。《易经》是说明天地间事物的必然变化之理,所以便取蜥蜴作象徵,犹如经书中的龙、象等一样。但总不能叫它是“蜴经”,因此便取名为“易”。主张此说的,以日本的学者中最为强调。这等于在第二次大战前,说“尧”是香炉、“舜”为蜡烛台、“禹”是爬虫,同样的都含有轻薄的恶意诬蔑,不值得有识者的一笑,不足道也。

 那么《易经》的“易”字,究竟是什么意义呢根据道家易学者的传统,经东汉魏伯阳著《参同契》所标出,认为易”字,便是上日下月“日月之谓易”的定义,最为合理。“的象形。《易经》学术思想的内涵,也便是说明这个天地之间,日月系统以内人生与事物变化的大法则。

 并且从近世甲骨文的研究的确有象形上日下月的“易”字。因此更足以证明道家传统和魏伯阳之说“日月之谓易”的定义之准确性。目前《易经》的学术思想,在西方欧、美各国,逐渐大加流行,我们自己对国家民族祖先文化准确的定名和解释,绝对不能跟着人云亦云,含糊混淆,自损文化道统的尊严。

 《易经》的作者

 “易更三圣”。这是秦、汉以后的作者,对于上古形成易学传统者公认的定说。也是我们现在开始研究易学者必须先得了解的问题。

 秦、汉以后,儒家学者的共同认定,开始画八卦的,是我们的老祖宗伏羲氏。演绎八卦的,当然是周文王。发扬易学精义的,便是孔子。因此说“易更三圣”就是指画卦者伏羲、演卦者文王、传述者孔子。事实上,文王演卦而作“卦辞”,他的儿子周公又祖述文王的思想而发扬扩充之,便著了《爻辞》,为什么三圣之中却不提到周公呢据汉儒的解说,根据古代宗法的观念,父子相从,因此三圣之中便不另外提到周公了。关于这个问题,如此结案,是否公允而有理,还是很难认定。

 开始画卦的,当然是伏羲,这是毫无疑问的事。经过文王演卦、周公祖述、孔子发扬以后,硬要赖掉周公在文化学术上的功劳,恐怕孔子梦对周公时,于心难安。同时,又轻易地溜掉“更三圣”的这个“更”字,也不应该。古文“更”字又有“曾经”的意思,所谓“易更三圣”者,是指易学经过三位圣人学者的整理,才得发扬光大。

 由伏羲画八卦开始,到了商、周之际,再经过文王、周公、孔子三圣的研究和著述,才建立了《周易》学术思想的系统。因此可知“易更三圣”一语,严格地说,应该是对《周易》一书而言。如果说对所有的易学系统来说,硬拉下伏羲来凑合三圣,似乎有点牵强。连带这个问题而来的,便是“文王演易”和重复演绎为六十四卦的问题了。

 伏羲画卦,这是古今公认的事实。由八卦演绎成六十四卦,却有四种说法:

 (一)认为六十四卦也是伏羲所排列的。

 (二)有的认为六十四卦也是文王的演绎。

 (三)认为由八卦重复排演成六十四卦的,是神农氏。

 (四)认为重复演卦的人是夏禹。

 主张第一说的,以王弼(辅嗣)等为最有力。主张第二说的是司马迁等。主张第三说的是郑玄等。主张第四说的是孙盛等。

 要把这四种说法加以考据确定,实在不容易,而且几乎是绝对不可能的事。至于认定重复卦象的人是周文王,大概是从“文王演易”这个“演”字的观念来推定。其实,这个“演”字,不能硬说就是演绎六十四卦的涵义,只能说是对《周易》一书六十四卦排列的次序和方式,以及《周易》书中对卦爻辞的演义而言。这是无可否认的,都是文王的杰作。至于伏羲画出的卦象,它的原来次序程式究竟是如何排演的为什么《连山》易的排列以“艮卦”为首,为什么《归藏》易的排列以“坤卦”为首等问题,都是值得研究的。王辅嗣的主张,认为重复排演六十四卦者,仍是伏羲的创作,这是最为有理的。

 “十翼”的作者及其他

 研究易学,都须知道有汉儒郑玄所提出的“十翼”之说。“翼”,当然是羽翼的意思。《周易》一书的内容,有十种论著,都是辅翼易学、发扬而光大之主要著作。这便是:

 (一)上经的彖辞。(二)下经的彖辞。(三)上经的象辞。(四)下经的象辞。(五)系辞上传。(六)系辞下传。(七)文言。(八)说卦传。(九)序卦传。(十)杂卦传。

 这是郑氏对于《周易》内容所作的分类范围,凡欲研究易学者,应当先加了解。

 至于有关“十翼”的作者问题,大致说来,又有三种异同的见解。

 一般的认定,“十翼”都出于孔子的手笔。这是传统的观念,完全从尊孔的意识出发。

 其次,认为文王作《卦辞》,当然没有问题。但是《象辞》也是周公的著作,并且根据《左传》中“韩宣子适鲁,见易象”说:“吾乃知周公之德”的话,更为有力的佐证。汉末的学者马融、陆绩等,都同意主张此说。

 事实上,《象辞》与《彖辞》对卦象的论断,有许多地方,彼此互有出入,实在难以确认同是一人的观点。复次,除了《象辞》、《彖辞》以外,关于《系传》以及《序卦》、《说卦》等篇,不但它的文辞、思想,处处有先后异同的论调,严格说来,绝对不能认为都是孔子的手笔。其中有许多观念,可能都是孔子以后后人的著作。或者可以说是孔门弟子们的著作,统统归并于夫子的名下,那也是古代著述中常有的事。

 易学的传承及其他

 在中国文化的领域中,自经孔子删《诗》、《书》,订《礼》、《乐》之后,由他编著了六经,赞述《周易》以来,关于《周易》易学的传承,在司马迁的《史记》,班固的《汉书》,以及范晔的《后汉书》中,都记载有孔子以下易学传承的系统。

 但自唐、宋以后,我们所读的《周易》,关于“十翼”的排列程序,事实上,大多都是根据汉末王弼的排列的。他把“乾”“坤”两卦的文言,拿来放在本卦下面,同时把《系传》的中间次序,有些地方也照他自己的意思来颠倒安排。等于我们现在读的《大学》一书,那是经过宋儒的安排,并非原本的《大学》的次序。现在对于研究《周易》来讲,这点应当注意及之。

 自孔子至战国末期的易学:孔子授商瞿,商授鲁桥庇子庸,子庸授江东馯臂子弓(其人是荀卿之子),子弓授燕周丑子家,子家授东武孙虞子乘,子乘授齐田何子庄。此其一。

 又:孔子殁,子夏也讲易学于河西,但受到孔门同学们的驳斥,认为他对于易学的修养不够,所以子夏以后的传承,并无太准确的资料。唯后世留传有《子夏易传》一书,真伪难辨,但确具有古代“易学”思想上的价值。此其二。

 西汉的易学:田何授(东武)王同子中、(洛阳)周王孙、(梁)丁宽、(齐)服生。四人皆著《易传》数篇,但后世已散佚。

 其次:自(东武)王同子中一系,再传(菑川)杨何,字元敬。元敬传京房,房传梁丘贺,贺传子临,临传王骏。

 丁宽一系,又再传田王孙,王孙传施,传张禹,禹传彭宣。

 以上都是著名专长易学学者的传承。至于阴阳、纳甲、卦气等易学,自田何到丁宽之后,又另有一系。

 主阴阳、卦气之说的,由王孙传孟喜。喜再传焦赣,字延寿,著有《易林》一书,迥然打破《周易》的蹊径。又另一京房,承传焦延寿的易学,著有《京房易传》一书,开启象数易学的阴阳“纳甲”之门。

 东汉与后汉的易学:西汉的易学,到了东汉时期,其间的`传承似乎已经散失不备,因此象数之学与易理的分途,也便由此而形成了。后汉的易学,传承的系统更不分明。此时的著名易学大家,便有马融、郑玄、荀爽、刘表、虞翻、陆绩,以及魏末的王弼等人。

 其中荀爽的易学,曾经有后人采集当时的九家易学合成一编的论述,故在后世研究易学中,经常有提到“九家易”或“荀九家”的名词,就是对此而言。

 郑玄的易学,开始是学京房的象数,后来才舍离京学,专学费直之说,以孔子《易传》来解说易学。汉末的易学,大概都跟着荀爽、虞翻的脚跟而转,愈来愈加没落,因此才有青年才俊的王弼的起来别走一途,专从老、庄玄学的思想而说“易”了。最为遗憾的,后世的易学,大体上又一直跟着王辅嗣的脚跟在转,不能上穷碧落,下极黄泉,直探羲皇之室。

 两派十宗及其他

 由秦、汉以后直到现在,大致综合易学发展的系统,我过去曾胪列它为两派六宗。所谓两派:

 (一)即是以象数为主的汉易,经唐、宋以后,其间贯通今古的大家,应当以宋代邵康节的易学为其翘楚。又别称为道家易学系统的,这便是道家易学的一派。

 (二)宋儒崛起,间接受到王辅嗣等易注的影响,专主以儒理来说易的,这便是儒家易学的一派。

 所谓六宗:

 (一)占卜。(二)灾祥。(三)谶纬。(四)老庄。(五)儒理。(六)史事。

 “占卜”、“灾祥”、“谶纬”等三宗易学,其实都是不脱象数的范围。以“老庄”来说易的,开始于魏、晋之初,由阮籍、王弼等开其先声。继之而起,便有北魏以后的道教,套用东汉魏伯阳著《参同契》的观念,彼此挹注,杂相运用“易”与“老庄”的道理。“儒理”说易,大盛于南北宋时期,如司马光的《潜虚》、周敦颐的《太极图说》、程颐的《易传》,以至于朱熹的《易本义》等,大抵都属于这一范围。史事一系,也由宋儒开始,如杨万里的易学,便偏重于这一观点。

 事实上,我以前所提出的六宗之说,还不能尽概两千馀年易学关连的内容。如果加上由象数易学的发展,包括术数的杂易等,应该可归纳为十宗,除了以上所说的六宗以外,另有四宗,便是:(七)医药。(八)丹道。(九)堪舆。(十)星相。

 至于明末清初,佛教中的大师,如蕅益和尚所著的《周易禅解》、道盛和尚的《金刚大易衍义》等,都从唐末曹洞宗的爻象思想所开发,虽别有会心之处,但究竟不能列入易学的正宗。但上述四宗所涉及的易学,都以象数为主,比较偏向于固有的科学性质,素来不为寻章摘句、循行数墨的学者所能接受,因此在过去的学术专制时代中,便被打入江湖术士的方伎之流,无法有所增益与发明,颇为可惜。

 事实上,《易经》学术思想的根源,如果离开象数,只是偏重儒理,对于中国文化来说,未免是很大的损失。古人所谓“象外无词”,也便是这个意思。如果潜心研究象数的易学,配合科学思想的方法,相信必有更新的发现,很可能会替中国文化的前途,开发更大的光茫。古人虽然也有这种企图,但始终不敢脱离前人的窠臼。例如焦延寿的《易林》、京房的《易传》、南宋以后邵康节的《皇极经世》、以及假托邵康节所著的《河洛理数》、明代术数家们所著的《太乙数统宗》等易书。虽然对于象数易学,别有心得,完全不采用《周易》的原意,大胆地创设卦爻辞例,但仍困于灾祥休咎的观念,只作人事吉凶的判断,并未扩充到仰观天文,俯察地理,中通万物之情的境界。

 清代的儒者,研究易学的风气颇盛,如王船山、惠栋、江永、焦循等,都有专著,唯仍多依违于汉、宋儒易的范围,为清代的经学生色不少,如近人杭辛斋、尚秉和颇得象数的效用,亦自成家。

 易学的精神

 唐、宋以后的易学研究,应该说又建立了另一“三易”之说。这个新的“三易”观念,也是说明秦、汉以后以至现代的易学内涵之范围。换言之,唐、宋以后所谓易学的内涵,它大要包括有“理、象、数”的三个要点。如果用现代的观念来说:

 “理”,便是类似于哲学思想的范围。它是探讨宇宙人生形上、形下的能变、所变,与不变之原理。“象”,是从现实世界万有现象中,寻求其变化的原则。“数”,是由现象界中形下的数理,演绎推详它的变化过程,由此而知人事与万物的前因后果。反之,也可由数理的归纳方法,了解形而上的原始之本能。

 再来综合这三种内涵的意义,便可知“易理”之学,是属于哲学性的。“象、数”之学,是属于科学性的。总而言之,完整的易学,它必须要由“象、数”科学的基础而到达哲学的最高境界。它并非属于纯粹的思想哲学,只凭心、意识的思维观念,便来类比推断一切事物的。

 宇宙万象,变化莫测。人生际遇,动止纷纭。综罗易学“理、象、数”的内涵,无非教人知变与适变而已。知变是“理”智的结晶。适变是“象、数”的明辨。《礼记·经解》中,提到易学的宗旨,便说“絜静精微,易之教也。”所谓“絜静”的意义,是指易学的精神,是具有宗教哲学性的高度理智之修养。所谓“精微”的意义,是指易学“絜静”的内涵,同时具有科学性周密明辨的作用。但在明辨理性之间,倘使不从沉潜静定的涵养而进入易学的境界,稍一走向偏锋,便会流入歧途,自落魔障。故《经解》中,又说到易学的偏失,很可能会“使人也贼”。

 从“理、象、数”的精华来看易学,由“乾”、“坤”两卦开台,错综重叠,旁通蔓衍,初从八卦而演变为六十四卦。循此再加演绎,层层推广,便多至无数,大至无穷,尽“精微”之至。

 如果归纳卦爻内在的交互作用,便可了解六十四卦的内容,只有“乾、坤、剥、复、睽、家人、归妹、渐、姤、夬解、蹇、颐、大过、未济、既济”等十六卦象。在六十四卦的内在交互中,这十六卦象,每卦都出现四次。

 再由此十六卦而求其内在交互的作用,便只有“乾、坤、既济、未济”四卦,每卦各出现四次。

 复由此类推,就可了知在此天地之间,除了“乾、坤、坎、离”代表阴、阳的元本功能以外,凡宇宙以外的物理或人事,无论如何千变万化,它的吉凶观念价值的构成,唯有“既济、未济”两个对待的现象而已。

 由此而精思入神,便可了解一画未分以前,阴、阳未动之初的至善真如之境界,可以完全体认大易“絜静精微”的精神,就能把握到自得其圜中的妙用了。

 本书译事的经过

 本书的完成,说来非常惭愧。远在三年前,有一天,程沧波先生对我说:商务印书馆要翻译《周易》为白话,这个工作,原来是由刘百闵先生担任。刘先生承诺以后,忽然作古,所以王云五先生与程先生谈起,想叫我来担任这个工作,我与百闵先生也认识,当时听了,便冲口而出承担了此事。在我的想法,如果没有别的打扰,每天翻译一卦,至多半年可以完成。谁知开始着手翻译时,才发现许多难以解决的问题。例如:

 一、译本的原文是《周易》,必须要尽量与原文原意不离谱。不可以随便说自己的易学见解,也不能独取某一家的易学见解为准。

 二、上古的文字,一个字或两三个字便可代表一句话或几句话的语意。如果已经了解了古文的内涵,《周易》原文的本身,本来就是白话,用不着更加语译。现在既要用现代语来译出,既不能离经一字,又必须要加上解释字义、考证原意等工作。有时原文只用一个字,但我们需要用好多字来表达它,而且还不能作到尽善尽美。因此便要在“今译”以外,再加“今释”,才能了解。

 三、历代学者对于“五经”的著述和研究,包括“四库”以后的著述,如《皇清经解》,《续皇清经解》等书以外,要算有关《易经》的著述为最多,而且各家都别有会心,甚至互相矛盾的也不少。

 我们当然也不能忽略这些资料而不顾,究竟如何取裁也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我当时的立意,是以汉易为原则,尽量避开宋易的解释。因为易学的内涵,虽然以“理、象、数”为主,如果真能懂得了注重“象、数”的汉易,其理自然便在其中了。“象外无词”,原是研究易学的笃论。

 有了这些问题横梗在前,所以开始翻译乾坤两卦时,便费了一个半月的时间。其馀每一个卦,原意计划用一个星期把它翻译出来,结果还是不能如愿以偿。

 在这一段时间,除了手边原有收藏有关《易经》的书籍以外,还得王新衡先生的帮助,送我一套文海出版社《国学集要》第十种中有关《易经》这一全部的书籍,盛意可感,至今还欠上这笔情债。

 跟着,我的俗事和课务纷至沓来,实在无法闲坐小窗翻《周易》了,所以一拖再拖,翻到“观”卦时,便搁笔迟延,一直没有继续工作。中间曾经写信向王岫老商量,希望另请高明完成此事,结果岫老又坚持不便改约。

 去年春天,徐芹庭来看我,谈到《易经》译稿的事,他看我忙的可怜,便愿意替我完成其事。我当时也想叫他试试看。因为芹庭刚进师大的那一年,便认识我。除了欣赏他诚朴的气质以外,还有很多难能可贵的善行,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他是一个孝子,每个星期都要赶回苗栗乡下,赤脚耘田,帮助父母去种地。所以我就叫他先从《来注易经》入手,希望他对《易经》下番工夫,结果他的硕士论文照着这个目的来完成,博士论文则研究汉易。他目前偏重“来易”和汉易。从我研究“象、数”方面的朱文光博士,又远在国外,不能和他互相切磋。

 半年以后,芹庭送来全部译稿,他从“噬嗑卦”以后,一气呵成的成绩。我看过以后,便对他说:“很可惜”你仍未脱离“来易”及汉易的范围。但是,有了这样的成就,的确很不容易。

 这样一搁又是一年。到了年底,程沧波先生又催我交卷。我也觉得实在说不过去了,再去信和岫老商量,希望能采用芹庭的译稿,而且由芹庭负起这本书的著作责任。结果得到岫老的勉强同意,但说必须注明是我和芹庭的合著。因此才有本书的问世。

 但我仍以至诚,向商务印书馆和王云五先生以及读者,致无限的歉意。才力和精力有限,未能达成想像中的任务,希望将来能够好好地完成一部《易经》的研究,贡献给大家以作补偿。这是否能成为“既济卦”或“未济卦”的祝词,便很难预料了。

易经》的作者 “易更三圣”,这是秦、汉以后的作者,对于上古形成易学传统者公认的定说,也是我们现在开始研究易学者必须先得了解的问题。 秦、汉以后,儒家学者的共同认定,开始画八卦的,是我们的老祖宗伏羲氏;演绎八卦的,当然是周文王;发扬易学精义的,便是孔子。因此说“易更三圣”,就是指画卦者伏羲,演卦者文王,传述者孔子。事实上,文王演卦而作“卦辞”,他的独生子周公又祖述文王的思想,而发扬扩充之,便著了“爻辞”。为什么三圣之中却不提到周公呢?据汉儒的解释,根据古代宗法的观念,父子相从,因此三圣之中便不另外提到周公了。关于这个问题,如此结案,是否公允而有理,还是很难认定。 开始画卦的,当然是伏羲,这是毫无疑问的事。经过文王演卦,周公祖述,孔子发扬以后,硬要赖掉周公在文体学术上的功劳,恐怕孔子梦对周公时,于心难安。同时,又轻易地溜掉“更三圣”的这个“更”字,也不应该。古文更字又有曾经的意思,所谓“易更三圣”才,是指易学经过三位圣人学者的整理,才得发扬光大。 由伏羲画八卦开始,到了商、周之际,再经过文王、周公、孔子三圣的研究和著述,才建立了《周易》学术思想的系统。因此,可知“易更三圣”一语,严格的说,应该是对《周易》一书而言。如果说对所有易学系统来说,硬拉下伏羲来凑合三圣,似乎有点牵强。连带这个问题而来的,便是“文王演易”和重复演绎为六十四卦的问题了。 伏羲画卦,这是古今公认的事实,由八卦演绎成六十四卦,却有四种说法:(一)认为六十四卦也是伏羲所排列的。(二)有的认为六十四卦也是文王的演绎。(三)认为由八卦重复排演成六十四卦的是神农氏。(四)认为重复演卦的人是夏禹。主张第一说的,以王弼(辅嗣)等为最有力,主张第二说的是司马迁等,主张第三说的是郑玄等,主张第四说的是孙盛等。 要把这四种说法加汉考据确定,实在不容易,而且几乎是绝不可能的事。至于认定重复卦象的人是周文王,大概是从“文王演易”这个“演”字,不能硬说就是演绎六十四卦的涵义,只能说是对《周易》一书六十四卦排列的次序和方式,以及《周易》书中对卦爻辞的演义而言,这是无可否认的,都是文王的杰作,至于伏羲画出的卦象,它的原来次序程式究竟是如何排演的,为什么《连山易》的排列以艮卦为首,《归藏易》的排列为什么以坤卦为首等问题,都是值得研究的,王辅嗣的主张,认为重复排演六十四卦者,仍是伏羲的创作,这是最为有理的。 《十翼》的作者及其他 研究易学,都须知道有汉儒郑玄所提出的《十翼》之说,“翼”,当然是羽翼的意思。《周易》一书的内容,有十种论著,都是辅翼易学,发扬而光大之的主要著作。这便是:①上经的彖辞。②下经的彖辞。③上经的象辞。④下经的象辞。⑤《系辞上传》。⑥《系辞下传》。⑦《文言》。⑧《说卦传》。⑨《序卦传》。⑩《杂卦传》。这是郑氏对于《周易》内容所作的分类范围,凡欲研究易学者,应当先加了解。 至于有关《十翼》的作者问题,大致说来,又有三种异同的见解。 一般的认定,《十翼》都出于孔子的手笔。这是传统的观念,完全是从尊孔的意识出发的。 其次,认为文王作卦辞,当然没有问题。但是象辞也是周公的著作,并且根据《左传》中“韩宣子适鲁,见易象”说:“吾乃知周公之德”的话,更为有力的佐证。汉末的学者马融、陆绩等,都同意主张此说。 事实上,象辞与彖辞对卦象的论断,有许多地方,彼此互有出入,实在难以确认同是一人的观点。复次,除了象辞、彖辞以外,关于《系传》以及《序卦》、《说卦》等篇,不但它的文词、思想,处处有先后异同的论调,严格说来,绝对不能认为都是孔子的手笔。其中有许多观念,可能都是孔子以后后人的著作。或者可以说是孔门弟子们的著作,统统归并于夫子的名下,那也是古代著述中常有的事。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1083345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16
下一篇2023-11-1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