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候坐的时间长了,或者是进行了一些体力劳动,很有可能会导致肩背酸痛,肩背酸痛有时候会给自己捶捶背,但是缓解的效果不是很好,需要做做按摩,让肩背疼痛得到缓解,那么肩背痛要怎么按摩?怎样按摩舒缓肩背痛?下面为大家介绍方法。
1、按摩肩井穴
该按摩手法很灵活,主要的手法是拿肩井,即将拇指放在肩井穴的位置,其余四指放在对侧,前后对应用力,向上做提捏的动作,每提捏一次后稍做休息,再次提捏。也可以自颈至肩、由内而外做提捏动作,还可以拍一拍、搓一搓,动作要轻柔缓和,切忌用暴力,反复操作10次即可通畅局部气血,缓解肩背部的肌肉痉挛。
2、舒缓后颈部疼痛
心理治疗师帕蒂施恩建议,将2-3条毛巾扭成辫子状,两手各拉住一端,然后拉伸扭结好的毛巾,并把它们放在脖子后面,慢慢的上下揉擦你的脖子,有助释放紧张情绪。
3、舒缓上背部疼痛
靠墙站立,在左肩胛骨和脊椎之间放置一个网球,身体向后压住球,使它在同一区域内,上下来回移动,要小心别让球压到你的脊椎。然后将球放到右肩胛骨和脊椎之间,重复该动作。
4、舒缓颈侧疼痛
单手握住脖子后面,使手掌根部对齐耳后,紧贴颅底部位,握紧。以手指为杠杆,用手掌根部施加压力,向肩膀推挤颈部。重复几次。然后可以做一些温和的伸展活动,俯仰或者旋转脖子。
5、舒缓肩部疼痛
勾起左手手指,放置在你的左肩,覆住上斜方肌,然后用力挤压。也可以用手指滚动或耙过肌肉,从外侧向脖子方向。然后,用右手重复该动作。
6、背部疼痛的原因
1、骨关节炎
骨关节炎是关节软骨发生退行性改变,并在关节缘处长沙新骨的病变。以60岁以上的老年人容易患该病。除了会导致背痛外,还可伴有膝部、髋部、踝部等疼痛。发病是手指僵硬,特别是早晨起床后更为明显,活动后有所好转。
2、脊髓损伤
背部受到跌撞或者受伤后突然有疼痛感,并伴随有以下症状之一:肢体活动功能丧失,肢体麻木或者有刺痛感,大小便失控,提示有可能是脊髓损伤。
3、骨质疏松
骨质疏松所引起背后疼痛仅限于背的下部,并会出现某处脊柱的剧烈疼痛。
4、强制性脊柱炎
强制性脊柱炎是脊柱关节的炎症。主要表现为骶背部疼痛,并可向臀部方式,疼痛和强硬感在早期更为明显。
5、背部肌肉劳损
背部疼痛也可能是背部肌肉劳损所致。这种疼痛往往休息数日后即可得到缓解。
6、放射性后背疼痛
心血管疾病(心绞痛、心肌梗塞、心肌炎等),胆囊炎、胆结石、胰腺炎以及消化性溃疡等疾病在发病期间,除了会引起病变部位的疼痛外,还会放射至背部不同部位,出现后背疼痛。
7、癌肿病变
食管癌、肺癌、肝癌、胰腺癌等癌肿病变,患者可出现不同程度的后背疼痛、胀痛等不合适。
8、其他疾病因素
食道炎患者后期因为瘢痕性阻塞及周围粘连,会出现后背酸胀疼痛感;胸壁结合可出现胸背部持续的胀痛;发生在躯干部位的带状疱疹感染等也可出现后背疼痛等。
一、按法
按法是用力向下按压的一种方法。可用指、手掌、肘、足跟在病人身体某个部位或穴位上下按压。可由轻而重,可一按一松,也可按紧一处约一分钟,然后突然放松。需重按时可用双手重叠按压。按的用力度可浅达皮肤、皮下组织,重达肌肉,深按可达关节、骨骼、内脏。按法的练习较易,但需要稳、准、有耐力。此法根据不同部位,可选用指按、掌按、肘按、足跟按,分述如下:
1指按
指按一般都用在穴位上,可一手按,也可双手相对按,按在穴位上,使有酸胀反应为合适。背部穴位用掌按,头上太阳穴常用双手按。也有用拇指按住大血管,如股动脉,按紧一会儿,然后放松,反复数次。
2掌按
掌按用于面积较大的部位。如掌按腹部用单手操作,按时要随呼吸起伏。掌按背部用双手重叠按,按脊柱两侧肌肉,自上而下逐渐移动,反复数遍。又可用双手掌按头部,两掌心相对用力,由轻渐重,由重渐轻至结束。
3肘按
肘按用于软组织较丰满或较深的部位或穴位上,用肘关节屈曲时鹰嘴尖端按压,如按环跳穴。按压力度也以有酸胀反应为度。
3肘按肘按用于软组织较丰满或较深的部位或穴位上,用肘关节屈曲时鹰嘴尖端按压,如按环跳穴。按压力度也以有酸胀反应为度。
二、摩法
摩法是用手指或手掌在身体某个部位上,以腕部连同前臂做回旋性摩动的一种手法。
施用时以指或掌在皮肤表面做回旋性摩动,作用力温和而浅,仅达到皮肤下。摩法的频率根据病情需要而定,一般慢则30~60次/分,快则100~200次/分。可用单手,也可用双手操作。常用于推拿治疗的开始,或疼痛剧烈的部位,或强烈手法以后。根据治疗部位不同,分指摩、掌摩、掌根摩三种。
1指摩
用拇指的指腹平伏在身体某部位或穴位上做回旋摩动,单手或双手均可。双手摩时,二指的动作要协调,着力要一致。在背部操作时,拇指平伏接触皮肤,其余四指放松,拇指灵活而协调地回摩,自中心向四周慢慢扩展,周而复始,频率可在60~100次/分。穴位双指摩时,拇指平伏紧触穴位,其余四指不接触皮肤,自然展开微屈,用腕力带动拇指做回旋摩动,频率在100~200次/分,但移动幅度极小。另有四指摩膻中穴,拇指自然屈曲,其余四指并拢,指腹着力于膻中穴上,做回旋摩动,频率在120次/分左右。
2掌摩
用全掌平伏在身体某个部位的皮肤上做摩动。着力要均匀,一般用单手操作,频率为30~60次/分。常用于面积较大的部位,如腹、背、腰、臀部。如腹部掌摩,要沿顺时针方向摩动,并自中心逐渐向四周扩展,周而复始。
3掌根摩
用掌根的大小鱼际处用力,在身体某一部位摩动,单手或双手交替操作,操作时掌根触及皮肤,各指微屈翘起,用腕力使掌根摆动,边摩边进。由于此法用力稍大,且频率较快,达100~200次/分,故皮肤产热感较明显,病人会有舒适轻松之感。此法常用于头、背、腰、臀部。
三、推法
推法是用指或掌在身体某部或经络上做前后、上下、左右推动的手法,也可用指在穴位或某一固定点吸定而推。推的深度随用力大小而异,既可浮于皮,又可深及筋骨、脏腑。推法用力须由轻而重,依病人而定。推法的频率一般在50~150次/分,由慢而快。操作时根据不同部位可用拇指平推、拇指尖推、拇指侧推、四指推、掌推五种方式。
1拇指平推
用拇指指腹接触皮肤,做定向推动,向前向下时拇指着力,回收时拇指指间关节微屈、指背接触皮肤而带回。其他各指不用力,只帮助固定方向。频率为60~120次/分,由慢而快。拇指平推适用范围广泛,头、背、四肢皆可应用,一般多用于头、背、肩部。
用双手拇指同时在穴位上向左右推开的称分推法,如分推印堂穴、大椎穴。分推着力深达筋骨,称分筋法,多用于腰背肌肉部位,分筋方向与肌肉走向垂直。
2拇指指尖推
用拇指指尖在穴位上或在某一固定点上推动。推时指尖移动范围极小,如吸附在固定点上,腕部屈曲下垂,拇指的指间关节灵活屈曲摆动,运用腕力和指力,使推力渐渐深入。推的强度一般较大,有酸、胀、微痛的感觉,称“得气”感。频率为100~150次/分,由慢而快,频率快时指尖稍带旋转。可单手或双手操作。此法多施用于穴位和疼痛点。
3拇指侧推
用拇指外侧的部位接触皮肤做长推或点推,操作要领可参照拇指平推法和拇指指尖推法。
4四指推法
此法用单手操作。用拇指以外的其余四指的指腹接触皮肤,掌指、指间关节伸开并微屈,腕部伸屈,灵活摆动,运用腕力和指力。拇指起固定方向的作用,主要运用于颈、肩、头、四肢等部位。
5掌推
用手掌在身体上推动,将手掌平伏在皮肤上推动。多用于胸腹部,在腹部推时需随呼吸起伏,当病人呼气开始,即向上推动,吸气时放松,反复进行。另有用掌根部大小鱼际紧贴肢体,着力推动,从肢体远端向近端,然后收回原处,反复推动。掌推常用于肢体肿胀,可促进血液、淋巴回流。
四、拿法
拿法是用手指提拿肌肉的一种手法,可结合穴位提拿,亦可提拿某一肌腹。一般拿方向与肌腹垂直。方法是拿起组织后,持续片刻再松手复原。此法强度较大,一般以提拿时感觉酸胀、微痛、放松后感觉舒展为度。如提拿后疼痛感不消,则说明用力过大。一个部位一般拿1~3次即可。根据不同的部位可用三指拿、抖动拿、弹筋等几种操作方法。
1三指拿
用拇指和食、中指提拿,适用于较小的部位,如拿肩井,拿委中、颈项等。
2五指拿
用五个手指提拿,适用于面积较大、肌肉丰满的部位,如股四头肌、腓肠肌等。单双手均可,或双手一松一拿交替进行。
3抖动拿
用双手五指提拿,多用于腹部或肌腹较松弛的部位。用手指拿起肌腹后,做前后抖动3~5次或8~9次后松开。
4弹筋
用拇、食两指或拇、食、中三指,沿肌肉垂直方向提拿起肌腹或肌腹与肌腱交接处,并向外尽量牵开后,再让肌腱在指间滑脱归位(如拉弓射箭一样)。在肌腹滑脱过程中,可发出“咔嗒”声响。此种手法较重,刺激强度很大,病人会有重度酸胀感,但弹后感觉松快。
弹后也可用柔和手法,帮助缓解酸胀反应。每次进行1~2次即可。此法多用于慢性病痛的肌肉部位,如股内收肌、股二头肌、股三头肌、背阔肌、斜方肌、菱形肌、胸锁乳突肌等部位。
五、捺法
捺法是用拇指指面捺紧一处,重重下压,然后用腕部左右摆动,使指劲逐渐深入。这种手法动作不需快,频率为100次/分左右,但必须深透而有实力使捺到深部组织,以有酸胀感觉为度。捺法较难,必须刻苦锻炼,使动在腕,劲在指,紧捺不放松,同时又能随心移动。
在捺时还要体察病变的重点部位,找到要害反复捺。经过锻炼,使有耐力,才能达到治疗要求。捺法常用于软组织深部的损伤和慢性炎症的治疗。例如肌肉筋膜炎等,用捺法治疗就有较好疗效。
六、缠法
缠法是用拇指尖在穴位上做螺旋性动作,如旋螺丝钉一样,越旋越深,使穴位上有较强的酸张反应为度。缠法必须由轻而重,逐渐深入,而且根据病人的体质和各个穴位的敏感程度而定。一个穴位上缠约一分钟。然后由重而轻,由深而浅。缠法的动力在腕,锻炼时使腕做旋转样活动,要熟练而有耐力。此法主要用于穴位推拿,例如胃肠功能紊乱的疾患,可在背部两侧的穴位上做缠法推拿。
七、法
法是用手背在身体上滚动,手呈半握拳状,四指略微伸开,先以手的小指掌指关节处贴紧患处,然后用力下压并向前滚到手背,使手背用力于推拿处,如此一滚一回,反复滚动。
法频率在100次/分左右。法要做到用力均匀,滚动的手吸附推拿部位,不能有跳动或擦动,以免造成病人有不舒服感觉,或损伤术者的手背皮肤,但滚动时又必须能随心上下左右移动,使滚动到较宽广的部位。所以法需先在砂袋上练习,练到非常成熟,并有腕劲和耐力方可用于治疗。法可单手操作,也可左右手交替进行,也可用双手同时滚动。此法适用于面积较大,肌肉较丰厚的部位,如背、腰、臀、腿等处。现时,也有使用木制的滚轴的,或用电动的滚动推拿床或推拿椅做推拿,可以代替人工推拿,虽然可节省术者体力,但疗效远不如手法滚动得好。
八、捏法
捏法是用手指挤捏软组织,用拇指和其他各指相对捏住肌肉或肌腱,上下各指相互转动,边捏边向前推进。
操作时要用柔劲,使感到温柔舒适为好,不宜捏得疼痛难忍。捏法的频率可慢可快,60~150次/分。捏时也要腕部转动助劲。该法可用拇、食二指相对捏,适用于两骨之间较窄的部位;又可用拇、食和其他各指相对捏,适用于肌肉丰厚、面积较大的部位,如肩部和大小腿。
九、揉法
揉法是用手指的指面或掌面揉动的方法。揉法不同于摩法,揉时手与皮肤之间不移动,手贴紧皮肤,把皮下和更深的组织旋转揉动,所以,揉法可深达皮下组织和肌肉。此法比较温和而有揉劲,动作频率较缓慢,50~60次/分。一般单手操作,必要时可两手重叠加大压力揉动,根据不同部位选用指揉或掌揉。指揉一般用拇指指面,适用在较小的部位或穴位上,常在强刺激手法后用揉法缓解酸胀等反应。部位较大处也可用食、中指或食、中、无名指一起揉动。掌揉是用整个掌或掌的根部或大鱼际进行揉动,一般用在面积较大的部位,如肩、背、腰、臀等处,揉力要由小到大,越揉范围越大,用力越深。
十、搓法
搓法是用双手搓动肢体的一种手法。一般用两手的手掌相对用力搓动,强度由小到大,速度由慢到快,结束时再由快转慢,其力度可达肌肉、骨骼。用力小时可觉肌肉松展,用力大时,可产生明显的酸胀反应。根据病情需要选择用力大小。行搓法时运用手掌和臂力,左右二手将患处挟住,边搓边上下来回移动。也可搓下肢,需病人仰卧抬起患肢后搓动。搓法一般用手掌,如需要较强力度时,可用手掌的尺侧相对用力搓动,可有明显的酸胀感觉。用搓法使肌肉松软后就可结束。
十一、掐法
掐法是用手指尖或指的侧面,在身体某一部位或穴位上进行深在、持续的掐压的手法,又称指针法,就是以指代针,所以常用在穴位上。如用拇指尖掐压合谷穴。也可用中指伸直,拇食指挟持中指,使中指保持正直,可强有力地掐压穴位。也可用中指屈曲,以中指的指间关节处掐压穴位。掐压穴位力度宜大,使穴位上有强烈的酸胀反应为好。掐法刺激较强,所以掐时要渐渐施劲,指力慢慢掐入,切不可突然用力,而且要根据不同的对象,用力因人而异。每个穴位掐到有酸胀反应后,再持续施劲约30s,随后用摩、揉等手法使局部酸胀反应缓解。
另有一种掐法,用一手或两手拇指的侧面,对肿胀的软组织掐压,边掐边向前推进。
此法用力要巧,但又要深在。操作时可见肿胀局部受指端掐压、推挤而下陷。如此重复进行,使肿胀部位掐成一道密集的指切压痕而使肿胀消散。
十二、振法
振法是用指端或手掌紧压身体某部或穴位上做震颤样动作。操作时主要是利用手和前臂的肌肉收缩,并持续用劲发力,形成震动力,达到手指或掌而作用于推拿部位。术者要施以频率很快的震动,又要有较长久的耐力,所以需要进行较长时间的锻炼才能成熟。振法如用拇指或中指作用于穴位上,可增强或维持穴位的刺激。也可用手掌作用于腰背、大腿等处,可缓解肌肉胃肠痉挛,但振时手掌必须随呼吸起伏。做振法,术者很费力,现在可用电振器代替人工发力。电振器一般配有各式不同的触头,适合不同的推拿部位。电振与人工振的作用近似,可选用。
十三、擦法
擦法是用指或掌在皮肤上来回快速擦动的手法。其用力表浅,只作用于皮肤和皮下组织。频率较快,150~200次/分;皮肤有较大反应,一般擦到皮肤发红为度。行擦法时,不能用力过猛,防止擦伤皮肤,可用指擦,即食、中、无名三指擦动,适用于手足等较小的部位;也可用掌擦,即用掌的尺侧擦动,适用于背部。擦法可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增强皮肤新陈代谢。进行背部擦动,有缓解疼痛、调整胃肠功能等作用。
十四、弹点法
弹点法是用手指做急速的弹点动作。弹时用拇指或中指扣住食指,然后食指发力在拇、中指处滑落,使食指指背着力弹击患处。点时用中指指尖,拇指支持中指做点叩动作。弹的强度由轻而重,适用于关节周围表浅的部位。点的强度较重,适用于穴位上。如需着力较重时,可用五指点叩。
十五、拍打法
拍打法是用指或掌拍打身体的一种手法。作用轻时,用指面、指背或空心掌拍打;如需作用强时,可用拳或掌侧捶击。拍打主要动在腕,使腕轻巧而有弹性,并有腕劲。可单手操作,也可双手交替拍打。拍打适用于胸、背、腰、大小腿和关节处。用指面拍打,操作时各指张开,指关节略微屈曲,用指面拍打患处。又可用手指拍打,操作时各指略微分开并微屈,用食、中、无名、小拇指背着力拍打。又可用空心掌拍打,操作时各指并拢,拇指伸直,掌心形成空凹,拍打患处。又可用拳拍打,操作时双手虚握拳,使食、中、无名、小指的第二节的背面排齐,用此部位着力捶击患处。此法需用巧劲,捶时要有弹力,可快一阵慢一阵,上下移动捶击。又可用拳侧拍打,操作时双手虚握拳,各手指间略微分开,用小指侧捶击(图9-28)。又可各指伸直时,用小指侧捶拍。现在有用各种拍击器拍打的方法,拍击器有用海绵做的,也有木制的,等等。专业用的拍打器是用布制成圆柱筒状,中充以棉花或中草药,用此推送拍打。以上各种拍法均有一定疗效,可根据病情选用。
十六、刮拨法
刮拨法是用拇指端的侧面在身体某一部位深深紧压并做刮动或拨动的手法。刮动时指力要透过皮肤而深达组织有粘连部位或慢性疼痛点,进行刮拨。刮拨的方向需随情况而定。
此法强度较大,病人有明显酸胀反应,要注意嘱其忍耐一点,与术者配合。用力强度还需适可而止,并注意勿损伤皮肤。拨动时用力较轻,一般拇指深掐于肌肉或肌腱的缝隙中进行拨动。一个部位拨5~10次即可。刮拨法多用在关节周围、背部筋膜、韧带或肌肉、肌腱等组织,有松解粘连,促进慢性炎症吸收,缓解疼痛等作用。
十七、抖动法
抖动法是把肢体抖动起来的手法,属被动性运动手法。操作时术者握住患肢末端,像抖绳子一样抖动病人肢体。抖时要注意该部肢体可动的角度和范围,用柔劲抖动,使被抖动的肢体像波浪起伏。可上下抖动,也可横向抖动。如抖手指:术者握住手指指端,轮流抖动每个手指,每指抖3~5次。又如抖手腕:术者一手紧握其前臂远端,另手捏住食、中、无名指,相对方向拉紧,然后做抖动,约抖10次。又如抖上肢:术者一手握住肩部,另手握紧腕部,双手反方向拉紧后做抖动。用同样方法可抖动下肢或抖动腰部。抖法主要有牵松肌肉挛缩,活动关节等作用。
十八、摇动法
摇动法是摇动关节的一种手法,属被动性运动手法。做此手法必须熟悉各种关节的可动范围。凡双轴或三轴活动的关节都可做摇动手法。操作时把病人体位安置恰当,并尽量使其躯体肌肉放松。摇动动作要缓慢而稳妥,幅度由小到大,直至达到最大可能的幅度。摇动次数需随病情而定。摇动方向可按顺时针方向,也可按逆时针方向。摇法主要使僵硬或强直的关节逐渐松解,逐渐恢复正常的活动功能,所以操作时,术者须检查关节活动的可能性,测量关节活动度,经多次治疗逐渐增加摇动的范围,不可急于求成,以病人感到轻微酸痛为好。摇法有摇指、摇肘、摇肩、摇踝、摇髋、摇腰等。
十九、松动法
松动法是松动关节和软组织的手法,属被动性运动手法。术者必须熟悉全身关节和关节周围的肌腱、韧带等组织的解剖及其活动关系。可对颈、腰、手、肩等各部位做松动法。如松颈时,病人取坐位,肌肉放松后,将其头向一侧转动一点,并向一侧侧屈,然后轻轻一扳,有颈部松动一下的感觉即可。同样可做另一侧的松动。松颈也可仰卧位下进行。又如松腰时令病人取坐位,向前弯腰,并转向一侧,然后轻轻一扳,有腰部松一下的感觉即可。手指松动方法较易,把需要松动的手指先牵拉一下,然后将其屈曲,有“咔嗒”一声的松动感觉即可。
其他关节部位的松动方法相似,可参考上法。松动法适用于关节强硬的病症和椎间盘病变。
二十、伸屈法
伸屈法是对脊柱和关节部位做伸屈活动的手法,属被动性运动手法。伸法操作前,必须仔细检查病人肢体关节活动幅度,然后用缓慢、均衡、持续的力量徐徐加大其可伸展的幅度,并在此幅度范围内连续地弹动。伸展到最大可能的幅度后保持1~2min,然后放松,休息片刻再重复一次。做伸法切忌突然发力,也不能用蛮劲。操作时需使着力点有效地达到受限关节。此法常用在肩、肘、髋等关节。屈法的操作要领同伸法一样,常用在髋、膝、踝等部位。
二十一、引神法
引神法是对脊柱和关节部位用巧劲进行突然牵神的手法,为特殊的被动活动手法。此法发力的作用可使关节和周围组织超过平常活动幅度运动。操作技巧较难,要顺势而行,轻巧发力,不可用蛮劲,幅度要大而恰如其分。此法只有在临床实践中才能悟得其巧。
1引神上肢
病人坐位,术者靠患侧相对而立。术者双手捏住患侧的五指,掌心对病人的脸。提起患肢,做旋转上肢的活动,转数遍后,当患肢肌肉已经很放松时,将患肢由下而上突然用力提神一下,可重复操作2~3次。
2引神下肢
病人仰卧,术者弓步立于患侧,前臂托住患侧小腿,另手扶膝部,先将患肢屈曲,使大腿尽量贴近腹部。然后发力,用巧劲将患肢向外上方牵拉。可重复数次,每次牵拉,可逐渐增加患肢离床面的高度。
3引神腰
引神腰的方法要根据病情而定,主要是使腰向后引神,也可根据病情需要,使腰向前屈曲引神。
(1)腰向后引神:有数种方法。如扳腰法,病人健侧卧,术者一手抵住病人腰部,另手握住患肢踝部,将患肢后神牵拉,双手协调地一牵一抵,当感觉病人腰部肌肉放松时,双手突然用较大力牵抵一下,使病人腰部有过伸的动作。此法只需做一次。又如压腰法,病人俯卧,术者一侧前臂紧按腰部,另侧前臂抬托病人双大腿膝部,一臂向下压时,另臂用力向上抬,如此双手协调地一压一抬,使腰部弹动性地活动数次,待觉病人腰部肌肉放松时,突然增大发力强度,使腰向后引抻一下,腰部应有较大的过伸动作。此法需要术者有较大的力量才能成功,如术者力量不足,可二人协同操作。
(2)腰向前屈引抻:病人健侧卧,术者站于病人身后,一手抱托患肢,使屈髋屈膝,并使大腿尽量贴近腹部,用力推送,使脊柱向前屈曲,活动的幅度需一次比一次大,待觉其腰部肌肉放松时,突然发力,向前推送一次。此法如一人力量不足,可使病人仰卧,二人协同操作。
另有一法,病人健侧卧,术者站于病人身后,一手抱托患侧下肢,另手推住患侧肩后,抱托的手使患肢向腹部,推肩后的手用力向前推动,一屈一推使腰部有扭转的动作,待觉病人腰部肌肉放松时,突然加力,一屈一推,使腰部有扭动感。
引伸法主要对脊柱的椎间盘组织病变或关节位置不正有较好的作用。如针对合适的病情,施用得法,可有明显疗效。
二十二、踩踏法
踩踏法是一种古法,用脚在身体某部或穴位上推拿的方法。操作时用全足、足弓、足跟三处,有踩踏、踩搓、踩研三种。病人一般取俯卧或卧仰位,术者手攀屋顶上面的横杠,然后单脚或双脚踩在病人身上的经穴进行治疗。
1踩踏
病人俯卧,在胸和大腿处垫枕,使其腰部凌空,术者单脚踩于病人骶部,踩踏时弹动性地一起一伏,使腰部像挑扁担样弹动起伏,如此踩10~50次,力量须由轻而重。此法对某些腰部病变和椎间盘病变有疗效。
2踩搓
病人俯卧,术者一手攀住上面横杠,一脚踩于病人背、腰、大小腿处,用足弓着力做横向搓动,每处可搓数十次。此法对肌肉、筋膜的病变有效。
3踩研
病人仰卧,术者手攀横杠,用一脚的足跟踩于下腹或穴位上,做旋转研磨样动作。踩研的力量由浅入深。此法可治腹部的某些慢性病。
二十三、其他推拿手法
其他推拿手法尚有很多,如捻法、扯法、抹法等。捻法是用拇、食二指相对捏住皮肤捻动,用于小儿背部和腹部皮肤,可治疗小儿消化不良症;扯法是用拇、食二指拿住皮肤,向一侧拉开,然后突然放脱,可有“嗒嗒”声,一处可扯十余次,扯到皮肤发红为度,可治疗中暑、消化不良等症;抹法是用拇指的指面按住一处皮肤或穴位上,按紧后向两侧分开,反复数次,常用在抹前额,治头痛、视力疲劳等症。
被按摩者面朝椅背坐好,将靠垫置于椅子和胸部之间,下巴轻轻地搁在靠垫上。
提示:在安静的环境中进行按摩,能够使人更放松。
按摩者站在后面,把手放在肩膀内侧,从内到外按摩肩部的肌肉。重复几次这个动作。
提示:按摩力度要轻柔,不可太大力。按摩者可以通过放松自己的肩膀或是手指来 让自己达到放松的状态。
伸直手臂,双手相叠,按在其颈部。指尖做转圈的动作,由内到外按摩肩膀。 用同样的手法按摩另一侧。
站到被按摩者的体侧,以捏放的手法按摩后颈部肌肉。从一侧开始按摩到中间, 再以同样的手法按摩另一侧。
最后,双手平和有序地按摩颈部和背部,按摩就完成了。下面,就轮到对方给你按摩啦。
注意事项
此方法不适用于肩部颈部疼痛或者刚受伤的人。
推拿手法主要是揉肉不揉皮,拨筋不碰骨,分骨不伤筋
推拿手法是指用手或肢体其他部分,按各种特定的技巧和规范化的动作,以力的形式在体表操作的方法。推拿手法不同于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随意动作,它有一定的技术要求和动作规范,它是一种力与技巧的完美结合所产生的高级运动形态,是推拿治疗疾病的基本手段。
手法的熟练程度及如何适当地运用,对治疗效果有直接的影响。因此,要想进一步提高疗效,除了诊断辨症准确,在适当的穴位或部位上运用相宜的手法,显然是一个重要的环节。
推拿手法要求持久、有力、均匀、柔和,从而达到功力“深透”的效果。所谓“持久”,是指手法要能按要求持续连贯地运用一定时间,而不疲劳,动作不走形;所谓“有力”,是指手法必须具有一定的力度,这种力度是须要能够根据病人体质、病症、部位等的不同情况而适当增减的;所谓“均匀”,是指手法动作要有节奏性,速度不要时快时慢,压力不要时轻时重;所谓“柔和”,是指手法要轻而不浮,重而不滞,用力不可生硬粗暴或用蛮力,动作变换要自然。以上各点是有机联系着的。要熟练掌握各种手法并能在临床上灵活运用,必须经过一定时期的手法练习和临床实践,才能由生而熟,熟而生巧,乃至得心应手,运用自如。
一、按压法
1、操作方法
用指、掌、肘或肢体其他部分着力,由轻到重、由浅到深地逐渐按压人体一定的部位或穴位,达到作用层次时,停留一段时间(约10~30秒左右),再由重到轻地缓缓放松,可反复多次。用指端或屈曲的指间关节突起部着力者,称为点法;用指腹、掌根或全掌着力者称为按法(指按法、掌按法);用肘后尺骨鹰嘴突起部着力重按者,常称为(肘)压法;用指甲着力则称为掐法。
2、动作要领
按压时方向要与体表垂直,着力部位要紧贴体表,不可皮肤产生滑动;用力要由轻到重,缓缓增加,动作要稳而持续,使力量达到组织深部;点按穴位要准确,用力以病人有酸、胀、热、麻等感觉为度。
3、作用与应用
按压法是刺激性较强的一种手法,适用于全身各个部位,可以解痉散结、通经活络、镇痛移痛、整形复位。具有良好的放松肌肉,消除疲劳等作用。点法多用于穴位与压痛点,有“点穴疗法”和“以指代针”之称。肘压法常用于肌肉丰厚的部位或体质壮实的人。掐法常用拇指指甲掐刺穴位,主要用于急救昏迷,如掐人中、掐十宣。临床应用按压法后常用揉法辅助,以缓和刺激。
二、推擦法
1、操作方法
推法是用指、掌或肘后鹰嘴部着力于一定的部位上,缓缓地做单方向的直线推动。擦法是用手掌掌面或大、小鱼际着力,紧贴皮肤,作直线来回的快速摩动。推法根据用力的大小可分为轻推法和重推法,全掌重推法时,四指并拢,拇指分开,掌根着力,虎口稍抬起,必要时可用另一手掌面重叠按压于手背上,双手同时向下加压推动。
2、动作要领
推法要求指、掌等着力部分要紧贴皮肤,用力要平稳而着实,推动时速度要缓慢而均匀,不可强硬用力,以免损伤皮肤或引起不适感。
擦法在操作时要求沉肩、垂肘、腕部平伸,以肩关节为支点,带动肘关节屈伸,使前臂与腕手部保持一致,作前后或左右直线往返摩擦,不可歪斜;术者手掌向下的压力要均匀适中,以擦动时皮肤不起褶叠为宜;速度一般要快,往返距离要长,动作要均匀而连贯,但不宜久擦,以局部皮肤充血潮红为度,防止擦伤皮肤。
3 作用与应用
轻推法具有镇静止痛,缓和不适感等作用;重推法具有疏通经络,理筋整复,缓解痉挛,加速静脉血和淋巴液回流等作用。
擦法是一种柔和温热的刺激,具有温经通络,行气活血,消肿止痛的作用,常用于虚寒证候,可以提高局部皮肤与组织温度,增强机体抗寒能力。根据不同的推拿部位,可采用不同的手形,如四肢关节部宜用大鱼际擦,背腰骶部宜用掌或小鱼际擦,肌腱与小关节处用拇指指腹擦。
推擦法都可用于推拿的开始和结束时,或手法转换的间隙,以缓和疼痛或不适感。
三、揉摩法
1、操作方法
揉摩法是用指、掌、肘等部位着力于体表一定的部位上,作圆形或螺旋形的活动的方法。着力部位吸定皮肤并带动该处的皮下组织活动者,称为揉法;不吸定皮肤而着力部位在体表环旋滑动者,称为摩法;二者结合或介于二者之间者,和称为揉摩法。揉法常用全手掌、掌根、大鱼际、小鱼际、拇指或四指指腹等着力,分别称为掌揉法、指揉法等;摩法常用示、中、环指指面或手掌面着力,分别称为指摩法、掌摩法。
2、动作要领
二者操作时都需要手腕放松,指掌关节自然伸直,随动作自然的屈伸,(2)揉法要“吸定”,是指手指或掌要紧贴在皮肤上,不与皮肤之间产生摩擦;(3)揉摩时动作要缓和、协调,可沿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操作,每分钟频率约120次。
3、作用与应用
揉摩法能促进血液循环,改善局部组织的新陈代谢,具有和中理气、活血散瘀、缓和肌紧张及强手法刺激等引起的疼痛不适的作用。揉法与按法结合,称按揉法,可以深入肌筋深部,缓解痉挛、软化瘢痕、松解粘连。
四、拿捏法
1、操作方法
用单手或双手的拇指与其他手指指面相对用力,在一定的穴位或部位上进行有节律的拿捏。一般拿法作用较深,一直可到肌肉层;捏法作用只到皮下组织;二者合称为拿捏法。拿捏住肌肉或皮下组织后,向上提起,称为拿提法。捏法也可以用半握拳屈曲的食指第二节的桡侧面与拇指指腹相对操作,尤其当皮下组织较丰厚时。
2、动作要领
拿捏法操作时注意肩臂放松,手腕灵活,前臂发力,以掌指关节活动为主;以五指掌面为接触面,与体表皮肤吸定拿捏:用力要先由轻到重,再由重到轻,动作要缓和而连贯。
3、作用与应用
拿捏法具有疏通经络、解表发汗、镇静止痛,开窍提神,缓解痉挛等作用。
五、拔伸法
1、操作方法
拔伸即牵拉或牵引,固定肢体或关节的一端,牵拉关节的另一端使包绕关节的肌肉、韧带、筋膜等软组织发生不同长度的延长。
(1)颈部拔伸法:对于由于颈椎损伤而导致颈椎生理前凸减少的运动员,运动后可以采用颈椎拔伸法减轻颈部不适症状。方法是让被推拿者正坐,推拿者站于其后,用双手拇指托于枕骨隆凸的侧下方,食、中指托于被推拿者两侧下颌骨,然后逐渐用力向上拔伸。也用一手肘弯部托住患者下颌,手扶住其对侧头部,另一手托住其枕后部,两手同时用力向上拔伸,牵引颈脊柱。
(2)肩部拔伸法:患者坐位,患肢放松,医者站于后外侧,用双手握住其腕部慢慢向上牵拉。动作要缓和,向拔伸时坐低凳。
(3)腕部拔伸法:患者坐位,医者对面而会,用双手握住患手腕掌部,逐渐用力拔伸,与此同时嘱患者上身略向后仰,形成对抗牵引。
(4)指间关节拔伸法:用一手握住患者腕上部,另一手捏住患指端,两手同时向相反方向用力拔伸。
(5)踝关节拔伸法:患者仰卧位,医者双手分别握住足跟和足掌,逐渐用力拔伸踝关节。
2、动作要领
顺势而行,因势利导,操作时要与患者配合密切,嘱患者注意放松。用力要持久、稳定、均匀,缓缓用力拔伸,由轻到重。拔伸时用力与拔伸强度要恰如其分,适可而止,切忌粗暴,以免发生损伤。
3、作用与应用
拔伸法的作用主要是拉宽关节间隙,调整有关的肌肉韧带等软组织,理顺筋骨、松解粘连、滑利关节。
六、运拉法
1、操作方法
在双手的配合下,使关节作屈伸、旋转及环转等的方法,即运动关节法。一般先做旋转,再屈伸,最后环转,环转又可单称为摇法。
(1)肩部运拉法:一手握及部,另一手按于肩上以固定,作肩关节的屈、伸、内收、外展、内旋、外旋及环转等活动。
(2)肘部运拉法:一手握腕部,另一手托着肘关节后部,然后使前臂旋后,同时屈肘,待屈到一定程度后,再使前臂旋前伸肘。
(3)腕部运拉法:一手握腕关节上部,另一手捏着手的四指作屈伸和环转运动。
(4)髋部运拉法:一手握踝关节上部,另一手按在膝关节上,使膝关节屈曲始终保持锐角,先做髌关节屈伸,作由内向外,或由外向内的运动,使髋关节旋转。
(5)膝部运关法:一手握小腿下部,另一手扶着膝关节,作由外向内或由内向外的旋转、屈伸活动。
(6)踝部运关法:一手握小腿下部,一手握足,作屈伸、内翻、外翻和环转运动。(
(7)颈部运关法:一手扶住被推拿者头顶,另一手托住下颌部,轻轻地作左右旋转和前俯后仰的屈伸运动。
(8)腰部运关法:患者仰卧位,屈膝屈髋,医者立于患者侧方,以二手及前臂扶按其膝,另一手握踝或托臀,作腰椎左右环旋摇动。
2、动作要领
动作要缓和,用力要平稳,适当保持一点拔伸力。操作时要顺其自然,因势利导,切忌动作粗暴和蛮干。活动幅度要由小到大,切忌超过关节生理活动范围。
3、作用与应用
本法属于被动活动的一种手法,临床应用较多,常在治疗的中后期使用,只用于四肢关节部及颈、腰部,具有滑利关节,松解粘连,增强关节活动功能,促进关节内滑液代谢、炎症吸收的作用。
七、叩击法
1、操作方法
用十指、手掌、空拳或桑枝棒叩击拍打体表。击法力重,常用拳背、掌根、小鱼际或桑枝棒以单手操作,;叩法力轻,“轻击为叩”,常用半握拳或伸开手掌的尺侧面操作,双手上下交替进行叩打。若用单手虚掌叩击,则称拍法。
2、动作要领
击法力重,动作要快速而有弹性,一击即起;方向要与体表垂直,不能有拖抽动作;频率要均匀而有节奏,一般3~5次即可。叩法操作时腕部要放松自由屈伸,使动作轻快、柔和而有节奏。
3、作用与应用
叩击法运用叩击时的冲击力,使组织发生震动,具有良好的舒筋通络、行气活血作用。叩法轻柔,能够缓解肌肉痉挛、紧张,消除肌肉酸痛,恢复运动后疲劳;击法还有兴奋作用,提高肌肉兴奋状态。
八、搓抖法
1、操作方法
搓法是用双手掌着力,挟住被推拿的肢体,相对用力,方向相反,作来回快速搓动,同时作上下往返移动。
抖法是分肢体抖动和肌肉抖动两种。肢体抖动时,用单手或双手握住被摩者的肢体远端,在轻微的持续牵引下,稍用力作连续小幅度的上下快速抖动。肌肉抖动时,用手轻轻拿住肌肉,进行短时间的左右快速振动。
2、动作要领
搓法在操作时双手用力要对称,动作柔和而均匀,来回搓动要快,上下移动要慢。
抖法动作要连续、均匀,频率由慢到快,再由快到慢;抖动的幅度要小,频率要快,用力不要过大。拌动波要沿肢体向远端方向传导。
3、作用与应用
搓抖法往往联合应用,作为结束性手法,都可使肌肉、关节产生连续震动。具有疏筋通络,调和气血,放松肌肉,缓解痉挛,滑利关节,加速疲劳的消除,提高肌肉的工作能力等作用。
随着办公室自动化的进展,很多疾病由此悄悄地侵袭我们的身体。最典型的就是长期伏案工作或者经常驾车的人,长期保持一个姿势不动,颈背部容易出现疲劳不适症状。 这主要是因为颈背部长时间保持一个姿势,导致肌肉组织紧张,血液流通不畅,再加上不注意保暖,特别是冬季易受到风寒邪气侵袭,从而使颈背部经络气血运行不畅所致。按摩以下几个穴位对颈背部疼痛有很好的防治效果。
1按揉委中穴
位置:位于人体的横纹中点,当股二头肌腱与半腱肌肌腱的中间。
按摩方法:1)用两手拇指端按压两侧委中穴,力度以稍感酸痛为宜,一压一松为1次,做50次;2)两手握空拳,用拳背有节奏地叩击委中穴,做50次。
2按揉肩井穴
位置:位于肩上,前直乳中,大椎与肩峰端连线的中点,即乳头正上方与肩线交接处。
按摩方法:用两手拇指指腹分别揉按对侧肩井穴,有酸胀感为宜,按摩50次。
3 按揉肩贞穴
位置:在肩关节后下方,臂内收时,腋后纹头上l寸。
按摩方法:两手拇指指腹分别按揉对侧肩贞穴,有酸胀感为宜,按摩50次。
4按揉列缺穴
位置:在前臂桡侧缘,桡骨茎突上方,腕横纹上15寸,当肱桡肌与拇长展肌腱之间。按摩方法:用两手拇指指腹分别按揉对侧列缺穴,有酸胀感为宜,按摩50次。
2按摩这些穴位 缓解肩颈酸痛
1、按摩后颈部穴位
风府穴
双手微微分开,沿着后颈部脊柱左右,轻按穴位。“风”,指穴内气血为风气也;“府”,府宅也。中医认为,督脉之气在风府穴吸湿化风,所以刺激这个穴位有散热、吸湿的功能。这个穴位的位置在后脑勺,后背正中往上,头发边缘。如果后脑勺疼痛、麻木,按摩这里可以有效缓解。
风池穴
风池穴有两个,也在后脑勺。中医认为,胆经气血在此吸热后化为阳热风气。风池穴具有壮阳益气作用。如果头痛头晕,容易耳鸣,可以多按摩这个穴位。经常偏头痛的人,也可以留意找找这个穴位。平时如果偏头痛,就按摩疼痛方向对应的那个风池穴,见效会很快。
2、按摩手背三穴位
中渚穴
中渚位于小指和无名指指间,下方约2厘米处(手腕侧)的部位。用手指触摸时,大约是在小指和无名指指骨之间的凹处。
阳池穴
阳池位于手腕中央,靠近小指侧的部位。仔细地说,就是将指尖反翘起来,各手指在手腕处会形成很粗的筋,在中指和无名指的粗筋交叉至手腕为止的部位,就是阳池的位置。
关冲穴
关冲位于无名指指甲、靠小指侧的下端。正确地说,应该是在无名指指甲左边,画上一条直线,在指甲下端画一条横线,这二条线相交的地方,就是关冲
3颈椎病的5种按摩方法
由于刺激和压迫周围组织的不同,产生的症状也有区别,临床上大致把颈椎病分成6型:
1颈型
此为相对较轻的类型,主要表现为颈枕部及肩部疼痛不适,颈项僵硬,有时伴活动受限等症状。
2神经根型
此型为脊神经根受到压迫或刺激造成,主要表现为颈肩痛伴上肢放射性疼痛或麻木不适等症状。
3椎动脉型
该型是椎动脉受到刺激或压迫造成,主要表现为颈肩痛伴眩晕、恶心、呕吐、耳鸣、耳聋等症状,常与颈部活动有关,可发生体位性猝倒,但意识大都存在。
4脊髓型
该型是脊髓受到压迫或刺激造成,主要表现为四肢无力、步态不稳、似有踩棉花感、胸部束带感、性功能障碍、大小便控制能力减退等症状。
5交感型
此为椎管内外的交感神经受到压迫造成,主要表现为颈肩痛伴头晕头痛、视物不清、心慌胸闷、血压增高、四肢凉或手指发红发热,一侧肢体多汗或少汗等症状。
6混合型
由上述五种类型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混合形成。
按摩手法
1揉颈部两侧肌肉
正坐,按摩者用拇指揉颈部两侧肌肉(从枕部与颈上段交界处至大椎旁的颈根处)3~5遍,以放松肌肉,在疼痛相对剧烈的痛点着重施术,随后点揉风池穴1分钟,以酸胀为宜。
2拿揉肩部斜方肌
正坐,按摩者拿揉两侧肩部斜方肌,从内到外广泛的放松肌肉,反复施术3~5遍;用拇指点揉两侧肩胛骨内上角肌肉附着处半分钟;点揉肩井穴半分钟,以酸胀为宜。
3掌揉背部肌肉
正坐,按摩者用手掌自上而下揉背部肌肉3~5遍,以放松肌肉;然后用拇指自上而下点揉胸椎棘突与肩胛骨内侧缘之间区域,重点施术于疼痛明显处及有条索处,反复施术3~5遍。
4掌揉双侧冈下肌
正坐,按摩者用手掌揉双侧冈下肌半分钟,然后用拇指点揉天宗穴及冈下酸痛点,各半分钟,手法不宜太重,以酸胀为宜。
5拍打肩背部
正坐,按摩者用手掌拍打肩背部,力量轻柔,以缓解疲劳。
肩膀按摩手法教学视频教程如下:
第一种方法:
视频链接:网页链接
(1)按摩斜方肌,手指捏紧缓慢肩线滑动
(2)打圈按摩,大拇指指腹施力按压重复画圈运动
(3)揉捏疲劳肌,俩拇指在同侧肩膀往上揉捏按压
(4)肩膀压力点,大拇指指腹施力点状按压
(5)用拇指沿脖子两侧直线滑动
第二种方法:
视频链接:网页链接
(1)用右手掌心置于左肩上方,自上而下摩动,再用左手置于右肩上方,交替摩动50次,这种方法具有通经活络的作用,有防止肩关节炎,凝结肩的作用。
(2)拇指和其余四指分开,置于肩部三角肌处,向上提起15次。此方法具有剥离粘连,补气补血的作用。
(3)把手握成空拳,在肩部和手腕部通过手臂来回叩击30次。这种方法具有疏通气血,消除疲劳的作用。
(4)按摩时,可能会感到疼痛,那一定要忍痛按摩,这样才有效果。
(5)肩部功能恢复较慢,需要我们持之以恒,长期做才有效果。
(6)保护好我们肩部需要做好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更需要我们的坚持。
肩膀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为jiānbǎng,指人的胳膊上部与躯干相连的部分,比喻勇于或能够承担的责任,亦有同名歌曲等。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