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龙是如何肩部肌肉和肩胛骨训练的?

李小龙是如何肩部肌肉和肩胛骨训练的?,第1张

http://tiebabaiducom/fkz=143078101 在一块斜板上做“仰卧起坐”:如右图中所示,绑住双脚,屈膝,两手放在头后,向两脚方向抬起身子,这样反复练习,直觉腹部疲劳为止。当你能够做至100次之后,可将哑铃或杠铃片放在颈后做仰卧起坐。 也可以坐在板凳的边缘上面,让助手紧按住两脚的踝关节,使练习者充分伸屈身体。如果用单杠,也能增强腹肌力量。即两手握杠悬垂,然后慢慢抬起两腿,直到两腿抬至水平位置,保持姿势,时间越长越好,每一次做都要尽量超过上一次的时间。 另一种增强腹肌的方法是躺在地板上,背部与地板贴平,然后慢慢地抬起头,直到能看到脚为止。两腿并拢伸直缓缓抬起,尽量抬高,然后两腿还原,反复数十次,直到力竭为止。如有举重凳,也要象上图二那样做练习。这种练习对于增强腰背部肌肉的力量也有好处的。为了增强腹部力量,也可用一个实心球让助手投向自己的腹部,在抓住球之前,让球打在自己身上。如果是单独做这一练习,则可用重型拳击袋代替实心球,摆动拳击袋,站袋撞击身体。腹部受打击时须向外鼓气并紧张肌肉。且击打要由轻到重,切忌急于求成。 在李小龙练功的所有身体部位中,他的腹部肌肉是最引人注目的:接触时坚如岩石,耐攻击,轮廓鲜明。李小龙认为,腹部是格斗技需要的最重要的肌肉群之一。因为实战中,每个动作都需要一定程度的腹部功力。可能更重要的是:“腹部”类似于外壳,能保护你的肋骨和明显器官。 李小龙是一个健康迷和公认的顶峰格斗士,总是在寻找能使他的身体达到最佳状态的新方法,经常利用新方法竭力达到最佳效果。他感到,他当年的许多格斗士都缺乏能够锐化其击技的健康身体。他在他的蓍作《截拳道》中写到:“锻炼是最容易被人们忽视的体育运动项目之一,应把绝大部分时间用于发挥技能,极少的时间用于发挥参赛时用的技巧上。” 黑带杂志经理米托.尤耶哈拉回忆道:“李小龙总是感到,如果你的腹部不发达,你就没有权利做任何艰难的武功。”李小龙的妻子琳达认为,他的前夫“是一个腹部训练迷。”他总是做俯卧撑,罗马椅运动,抬腿和嗄吱嗄吱地咀嚼等运动。根据李小龙的某些训练日记记载,他日常的腹部训练包括: 拧腰4遍,每遍90次;仰卧起坐4遍,每遍20次;抬腿4遍,每遍20次;斜扭4遍,每遍50次;蛙踢4遍,每遍50次。 李小龙继续研究了这种方法,对仰卧起坐,侧弯,抬腿,下弯扭动和后弯等项目,补充了一些内容。 下弯扭动练习是一种特殊困难的技巧,李小龙将它用于锻炼腹部功力。躺在长凳之后便用双手抓住附属支柱,而且只靠他的双肩支撑来抬身。之后将膝盖锁紧并伸直,让下背抬离长凳,即可实施抬腿练习。李小龙的合作明星博洛.扬回忆道:他的朋友李小龙做这个练习的时候,只将肩胛骨放到长凳端部,使他悬浮的双腿和人体躯干水平地离开长凳。“这样,他就能使自己完全水平地位于半空中了。” 当然李小龙的洗衣板式的腹部肌肉不只是来源于腹部训练,他还是一个心血管调节的热情支持者,并经常跑步、跳绳和骑训练用固定的自行车等。李小龙跑步的距离一般是2到6英里,时间大约15到45分钟。根据李小龙的朋友和伙伴演员鲍勃.韦尔的介绍。李小龙是一个出色的5英里田径运动员。他倒退着跑,顶风短跑一英里,走一英里,跑一英里……李小龙骑训练用固定的自行车的时候,能够交替运行,他能骑45分钟(大约10英里)。李小龙的学生赫布.杰克逊回忆起了李小龙用来增强其肌肉力度的另外一个比较特殊的方法。根据杰克逊的介绍,李小龙骑训练用固定自行车的时候,扎的是一种桑那腰带,他坚信,这种腰带能聚热于腹部肌肉,有助于减肥。 李小龙寻找增强腹部功力的另外一个办法就是食物。根据琳达的介绍,他搬到美国之后不久,就开始对摄取食物认真起来了。他对有利于健康的食物与高蛋白产生了兴趣。“他一日几次摄取奶粉、冰水、香蕉、蛋、菜籽油、花生汾末和巧克力冰糕。”琳达回忆道,李小龙腰部在26与28英寸之间变化。他还饮用自己用蔬菜和水果———苹果、芹菜、胡罗卜等,经由电动搅拌器调制而成的果汁。 李小龙食用少量素食和大量水果与蔬菜,在后来的几年当中,他非常善于利用维生素补品,每天都为自己配备适量的维生素

本文根据人肩部的特点,分析了影响肩部结构设计的三个因素,包括肩宽、肩坡、肩线,研究了肩结构、颈线、袖窿的关系,探讨了肩结构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

1 前言

在服装设计过程中,由于不合理的肩膀结构,经常出现在肩膀上倾斜的问题,在肩膀的底部,外肩下垂、后肩缝张力等问题。这些疾病是怎么来的?如何避免这些问题?在接下来的文章中,我们将从人类的肩膀的特征中开始,并分析相关的影响。

2 相关概念

21 服装工艺

服装生产的基本工艺流程包括面料来料检验、裁剪、缝纫、锁孔紧固、熨烫、成衣检验、包装、仓储等八个工序。

22 人体肩部特征分析

人体肩端部呈球面状,前肩部呈双曲面状,肩头前倾,整个后肩呈弓形状(图1)。由于肩部肌肉隆起程度的差异,导致人体形成3种不同类型的肩型。平面型肩膀形态:木船侧面的颈部颈部部分在进入颈部前,肩膀非常稳定,也很突出,肩膀也不明显,肩膀的前部也很缓慢,是中性肩型,男女常见的类型。保龄球型肩膀:中部上方高,肌肉发达,经过运动的男性很多人都是这样的肩膀。下面的凹型肩膀形态:中部下乡凹进锁骨内侧明显突出的马呈鞍形肩膀转弯侧脖子时开始前的窝颈头面临坑前肱凹在骨和皮下脂肪减少肱相连的部位和骨头部北突出前方向更加明显,结果肩膀前部形成各处的形式的形体多见于女性中。

3 服装肩部结构设计要素分析

基于人体肩部特征,可以从肩斜度及肩线造型等方面考虑:

31 肩斜度造型设计

文化式女装的原型是前22°斜肩,肩膀的肩膀后18°无关和胸部的大小。这是因为胸围大大小小的相关关系和倾斜度较低,个体之间的差异相对较大。因此,在设置模型的肩部的过程中,主要以与密切的模型为基础的实验结果为基础。文化女子大学技术和设计的430名学生穿着实验结果显示,图纸上的平均2869°,斜肩的肩膀前比分别为1922°后的肩膀稍微斜肩的文化类型。但是,考虑到这是对更多的人适用的事,在人体运动的过程中,要把肩膀移动到上面,为了便于运动,文化原型就比测定值的平均值要低。

务兵

列兵:一道细拐 上等兵:两道细拐

士官

一级士官:士官标志加一道细拐

二级士官:士官标志加一道粗拐

三级士官:士官标志加一道粗拐一道细拐(粗拐相当于两道细拐,各级别以此类推)

六级士官:士官标志加三道粗拐

尉官

少尉:一杠一星,排职

中尉:一杠两星,排职、正/副连职

上尉:一杠三星,正/副连职,副营职

校官

少校:两杠一星,正/副营职

中校:两杠两星,正/副团职

上校:两杠三星,正/副团职、副师职

大校:两杠四星,正/副师职、副军职

将官

少将:橄榄枝加一星,正/副军职

中将:橄榄枝加两星,正/副大区职

上将:橄榄枝加三星,大区正职到军委副主席(上将为我国目前最高军衔,军委主席不授衔)

肩部肌肉就是:三角肌和斜方肌两个肌肉群,其中三角肌是大肌群,三角肌前头,三角肌侧头,三角肌后头,三角肌就是肩部,就是你的手臂最上面的部分,就是那个让人感觉圆圆的那个就是三角肌。斜方肌:斜方肌是小肌群,它也是有斜方肌后头和斜方肌上头,上头就是你的脖子上,长在脖子上的就是斜方肌上头,(这个需要练很久才成型)。后头就是在你的上背部哪里,这个比较容易练出来。肩部就这两块肌肉了,不知道怎么发图,你去百度看看罗尼库尔曼的脖子就知道什么是斜方肌了。

肩部肌肉拉伸动作图解,拉伸肩部肌肉的注意事项,要知道合理的拉伸对肌肉是一种放松,可以缓解肌肉疲劳,因此在锻炼肩部肌肉的训练中,要学会肩部肌肉的拉伸动作!

1

身前交叉肩拉伸

1将一只手臂举到肩部水平,使上臂与地面保持水平,手指竖直向上指。

2用另外一只手臂轻轻用力把举起的那只手拉向躯干,动作过程中保持躯干和头部不动。

注意:

这个拉伸动作可以很好的活动肩上部的肌肉,注意在动作过程中,拉伸的那只手臂不要用力过大。

2

肩胛伸展

1保持站立姿势,双脚与髋同宽,双膝微弯。

2将左手越过身体,手肘微弯。并以右手固定于左手肘处,然后将左手臂向身体靠,直到感觉到肩膀的肌肉紧绷。

3换边再重复相同动作。

注意:

这个动作虽然简单,但是能拉伸伸展肩关节周边的肌肉。注意一定要拉伸到感觉到肩部肌肉的紧绷的,但是也不能用力过度。

3

双臂外展拉伸

1站立姿势,双手置于背后,手心向上,手指交叉,保持肘部伸直,抬头面向前慢慢向上抬高手臂,在拉伸时保持挺胸和身体直立。

2如果很难在背后双手相触,可以使用毛巾,双手分开一点距离抓住毛巾,在身后慢慢抬起手,可以不断调整双手间毛巾的长度,直到找到合适的距离。

注意:

做这个拉伸动作时,一定要保持肩部向后并且避免前倾。

4

靠墙拉伸

1双脚分开,站在墙壁前一米处,双手按在墙壁上。双臂伸直,背部挺直,肩部放松并稍稍内旋。

2头部埋在两臂之间,上半身随着肩膀缓缓下沉。

3肩背部感受轻微拉伸感时,要保持姿势15秒钟。

注意:

拉伸的动作幅度不宜过多,以肩部肌肉有轻微拉伸感即可。

5

肩部肌肉拉伸多长时间为好

3-5分钟,每个动作保持15-30秒。

在拉伸肩部肌肉时,要注意在感受到拉伸感时,保持动作15-30秒,这样能增加拉伸感,每次拉伸时间在3-5分钟左右为宜,可以视个人情况来调整。

6

拉伸肩部肌肉的注意事项

1拉伸肩部肌肉时要注意动作的准确性,动作幅度不要过大,速度不宜过快,以轻微拉伸感为宜。

2拉伸时不应出现疼痛的现象,如果出现不适疼痛要停止拉伸。

经络总结笔记

经络总结笔记,所谓任督二脉就是经络,经络是经脉和络脉的总称,是贯穿脏腑肢节,协调阴阳,调节体内各部的脉络,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经络总结笔记,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经络总结笔记1

1、经脉

正经:十二经脉:手三阴三阳、足三阴三阳;十二经别(离、入、出、合)。

奇经:督、任、冲、带、阴跷、阳跷、阴维、阳维(十二经脉气血有余,则流注于奇经八脉)。

连属:经筋,为十二经脉之气“结、聚、散、络”于筋肉、关节的体系。(连缀百骸,维络周身,主司关节活动)

皮部:十二经脉功能活动反映于体表的部位,亦是络脉之气散布之所在。

2、络脉

别络:是较大的和主要的络脉,共有十五。(十二经脉、督任、脾之大络)

浮络:是循行于人体浅表部位而常浮现的络脉。

孙络:又叫孙脉,是最细小的络脉。

十二经脉

1、十二经脉走向交接:

手三阴经(胸腔)→手三阳经(手指末端)→足三阳经(头面部)→足三阴经(足趾末端)→手三阴经(腹腔、胸腔)

▲阴经与阳经交于手足,阳经与阳经交于头面(头为诸阳之会),阴经与阴经交于胸部。

2、十二经脉分布:

(1)头面:手足阳明经行于面部、额部;手太阳经行于面颊部;足太阳经行于头顶及头后部;手足少阳经行于头侧部。

(2)四肢:阴经分布在内侧面,阳经分布在外侧面。

①上肢内侧:手太阴经在前缘,手厥阴经在中线,手少阴经在后缘。(太、厥、少)

②上肢外侧:手阳明经在前缘,手少阳经在中线,手太阳经在后缘。(阳、少、太)

③下肢内侧:足太阴经在前缘,足厥阴经在中线,足少阴经在后缘。(太、厥、少)

内踝上八寸以上足太阴脾经在前缘,足厥阴肝经在中线。

内踝上八寸以下足厥阴肝经在前缘,足太阴脾经在中线。

④下肢外侧:足阳明经在前缘,足少阳经在中线,足太阳经在后缘。(阳、少、太)

(3)躯干:

①手三阳经行于肩胛部;手三阴经行于腋部;足太阳经行于腰背部;足少阳经行于侧面;

②足三阴经及足阳明经行于胸腹部,其中,自胸腹正中线向外的顺序依次为:足少阴、足阳明、足太阴、足厥阴。

3、表里、流注:

肺大胃脾心小肠,膀肾包焦胆肝藏。

经络总结笔记2

经络保健操

1、起势

两脚慢慢分开,保持与肩部一样宽,两膝微微弯曲,双手自然的下垂,放松胯部,闭目养神,下面每一节都是这样的基本动作。

2、拍打两侧胳肢窝和胁部

第一步

拍打左侧胳肢窝,左臂上举,用右手掌拍打左侧胳肢窝,一般拍打36下左右,然后顺势拍打左侧胁部,由上而下、由下而上反复拍打左侧胁部,拍打胁部时,由腋下拍打至侧胯部,再由侧胯部拍打至腋下,一般上下来回拍打2-3遍。

第二步

用左手拍打右侧胳肢窝和右侧胁部,方法同第一步,心脏、肺、乳腺患者尤其要多拍此处,两肋中间有,胸腺穴位,拍打按摩可起到安抚心脏的作用。

3、拍打大椎

手掌轻轻的握空,慢慢的拍打颈椎,可以用两只手一起拍打,在拍打到头部时,微微向前下倾,这样就更有利于怕打按摩了,一般需要拍打25下为宜。

4、拍打颈部

第一步,用手掌(右手或左手)拍打颈部后侧,从风府穴起拍至颈后处,拍打时,头和脖子略微前倾,便于拍打,一般拍打5遍;第二步,用左手拍打颈部左侧,从风池穴起拍至肩颈处,拍打时,头和脖子略微向右前侧倾斜,便于拍打,然后用右手拍打颈部右侧,方法同上,采用由上而下顺拍,一般拍打5遍;第三步,搓摩脖子,下巴仰起,用手掌(右手或左手)从下巴抹脖子至颈项处天突穴,一般36下左右。

5、拍打后背、背部两侧膀胱经、背部中央督脉(华佗夹脊)

第一步

扭摆拍打后背,以腰为轴带动两臂,左手手掌绕至体后用掌背拍击后背部,同时右臂绕过体前用掌心拍击左侧后背部(以手能尽量拍到处为佳)。然后再反方向左右轮换拍打。右手内旋向右下方绕至背后,屈肘用掌背拍击后背部,左臂同时向左绕过体前用掌心拍击右肩部,如此反复拍打,一般拍打遍数为四八拍。拍打时动作要协调,利用肩背及腰部转动时的惯性。

两臂摆动时肩、肘、腕关节要灵活,拍打力度要适宜。拍打后背时,臂应尽量向后上屈,使自己不易接触的背部得到拍击锻炼。如此不断地扭身、摆臂,两手交替进行拍打,拍打次数自定。

第二步

用两只手轻轻拍打腰背两侧的膀胱经,记得用手心或者手背轻缓的拍打右侧一直到臀部的位置,这样再互换双手,来回反复拍打10次为宜。

第三步

用掌背拍打背部中央即督脉以及华佗夹脊,华佗夹脊也叫夹脊穴,自第一胸椎起至第五腰椎止,每椎棘突下旁开半寸处是穴,十二个胸椎和五个腰椎两旁共三十四个穴。拍打背部督脉以及华佗夹脊时,由背部正中上方(以手能尽量拍到处为佳)拍打至长强穴,可顺拍亦可上下反复拍打,一般拍打5-10遍。

6、拍打胸腹两侧、胸腹中央任脉

第一步

双掌同时轻拍胸腹部两侧,由两侧锁骨处拍打至两大腿根部,可顺拍亦可上下反复拍打,一般拍打5-10遍。

第二步

拍打胸部中央即任脉(宜轻拍),从颈下天突穴拍打至腹下曲骨穴,可顺拍亦可上下反复拍打,一般拍打5-10遍;胸腹有心肺、任脉、足阳明胃经、足少阴肾经、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等经络。

7、拍打肩井、肩髃、肩髎穴

第一步

先用右手掌拍打左肩井穴,然后左手掌拍打右肩井穴,一般拍打36下左右。肩井穴位于肩部中央,大椎同一水平线,是胆经上的重要穴位。

第二步

先用右手掌拍打左肩髃、肩髎穴,然后左手掌拍打右肩髃、肩髎穴,拍打时,手臂略微抬起,使肩臂头显得相对圆滑,便于拍打,一般拍打36下左右。当上肢向外平举与躯干成90度角时,由于肩三角肌外侧部分收缩,在肩峰上面形成两个窝,前方一个窝的中心是肩髃,后方一个窝的中心是肩髎穴。

经络总结笔记3

脸部经络按摩

一:推法

用手指罗纹面着力于面部的 一定部位上,作单方向的直线或弧线移动。推法可分为分推法和合椎法。分推法是用双手手指罗纹面自面部的中央部向不同方向推开。分推要求两手用力均匀,动作 协调一致。合推法是用双手手指罗纹面自面部两侧向中央部合拢。要求同分推法。两法常配合应用。推法可以疏风活络,健脑宁神,并可缓解肌肉组织痉挛,使其放 松,毛细血管扩张,改善血液循环。

二:按法

按法是用手指罗纹面着力于面部或肢体某一部位或穴位上,逐渐用力下压的手法,要求按压方向垂直,力量由轻到重,稳而持续,使刺激充分透达皮下组织 的深部。此法具有较强的刺激性,常与揉法合作,称为按揉法。按法有明显的开通闭塞作用,可扩张血管改善组织的血液供应,使机体内氧化作用增强,还能消除淋 巴管内的瘀滞状态,增加组织的营养而消除水肿。

三:揉法

用手指指端在面部的一定部位或穴位上作轻柔缓和、小幅度的旋转、滚动、摩擦等动作,揉法与摩法有一定区别,揉法着力较重,操作时吸定一部位,并带 动该处皮下组织;而摩法只在体表环旋、抚摩,并不带动皮下组织。在实际操作中,两者可以结合应用。揉法具有活血化瘀疏通经络、消除肿胀、调节新陈代谢、增 强面部肌肉弹性的作用。

四:拿法

用拇指与食指、中指、无名指配合,拿捏松弛的肌肉(如颈项部)和软组织的一种动作。操作时,要求各指指腹拿住肌肉,进行一紧一松的拿捏。手 法要轻而灵活,力量适中。拿法可行气活血、疏通经络,使松弛的肌肉恢复正常,促进新陈代谢,促进细胞再生能力。

五:擦法

用手指罗纹面或掌心附着子皮肤表面某一部位,进行直线来回的摩擦,擦时用力不要太大,动作要均匀连续,用力要稳。擦法对皮肤及皮下穴位有柔和温热的刺激作用,具有温经通络、行气活血的作用。

六:摩法

用双手指端或手掌,在皮肤表面作环形平滑运动,手法适中,不宜急,不宜缓,不宜轻,不宜重。摩法有温经通络,消积散瘀的作用,可使面部表皮死细胞脱落,改善汗腺与皮脂腺的功能,加速淋巴和血液的流动,良性刺激末梢神经。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1083865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16
下一篇2023-11-1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