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复康 颈复康颗粒¥1970 颈复康颗粒药物组成为:葛根、羌活、乳香、没药、地龙、土鳖虫、丹参、川芎、白芍等。颈复康颗粒的功效的有哪些 颈复康颗粒有活血通络,散风止痛的作用。用于颈椎病引起的头晕,肩背酸痛,手臂麻木,针对颈椎病引起的各种症状,如1痛:颈、肩、背、上肢酸痛、胀痛。疼痛多沿肩臂向拇指、食指、中指放射;2麻:颈椎发生病变,压迫神经根,导致肢体麻木、无力;3花:视物昏花,视力下降;4眩:眩晕、恶心、呕吐、头痛、头昏、精神不振、记忆力下降。 质量可靠:生产及检测运用现代化中药制造工艺,生产工艺中的提取系统是目前设备最先进,自动化程度最高的生产工序之一。被国家纳入2002年度现代化中药产业专项中的高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处于国内国际领先水平。包装德国ROMACO小袋包装生产线,使颈复康颗粒的生产全部实现自动化,确保产品的内在质量病人可以放心服用。
平常有没有这种情况,经常感觉手麻、脚麻、腿麻的,以为自己是腰椎间盘突出,就去医院检查,做了很多检查,但并没有发现明显的器质性病变,腰椎也没有压迫到神经,这是怎么回事呢?
其实从中医角度来看,手麻和脚麻不一定就是和腰椎、颈椎有关系,而是跟血不荣筋、经络不通有关,什么意思呢?这里就是说气血无法到达筋脉,血液无法濡养四肢,也就出现麻木不仁的现象。而气血为什么不能濡养呢?这是因为血脉不通了,大家可以设想了,当河流去灌溉土地,如果支流被树枝、垃圾堵着了,自然就不能到达要浇的地方。
因此,当脉道被痰湿、淤血或者其他东西堵着了,局部气血就无法到达筋脉,不能到达末梢了,四肢得不到气血的濡养,自然而然也就出现麻木、疼痛的情况。那淤堵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其一是因为寒邪所致,正所谓血得温而行,得寒则凝。其二就是气血虚了,血脉里的血液减少。
那对于这种情况,我们要怎么办呢?当然是从补气、活血、疏通筋脉入手。气血旺盛,则血气才会运行流畅,气血足则筋脉得养。
今天沈医生就给大家解读一个方子,名叫人参调元汤,出自孙文胤(yin)的《丹台玉案》,是由人参、沙参、黄芪、甘草、肉苁蓉、白芍、川芎和北五味这8味中药组成,该方可活血生津、固精养血,治一身麻木,四肢倦怠。
方中人参、黄芪用来补气,人参大补五脏元气,黄芪益气固表。二者合用,内外气同补,从而补足全身之气。
白芍、川芎用来养血活血、通经络。
白芍味酸,中医认为酸则收敛,因此白芍可以收住体内气血,不让气血那么容易耗散掉。而川芎则用来行气活血,它可以上达头目,下达血海,把血管里的垃圾给打通。二者合用共同行气调血,从而改善头晕,头痛,手臂麻木问题。
沙参、五味子则用来生津液。沙参味甘苦、性寒,中医认为甘可补,苦可化痰,寒则可以清热,与人参搭配则共同滋生津液;五味子则可补五脏,味酸和白芍一样有收敛的作用,而且还可以入肾固精养髓。
最后则是肉苁蓉和甘草。肉苁蓉用来补精血、暖腰肾,健骨肉,让全身肌肉从容舒适不麻木,甘草则当个和事佬,用来调和诸药。
以上就是人参调元汤,这8味中药合用,活血生津、固精养血,可令人阳气十足,使得津液气血运行顺畅,从而解决四肢麻木、疼痛的问题,大家学会了吗?如果你也是这种情况,那不妨参考一下,不过记得找中医辨证。
在《傅青主男科》麻木门 中有你要的回答:手麻木 此乃气虚而寒湿中之,如其不治,三年后必中大风,方用 白术 黄耆( 各伍钱) 陈皮 桂枝( 各伍分) 甘草( 壹两) 水煎服。 手麻 十指皆麻,面目失色,此亦气虚也,治当补中益气汤, 加木香麦冬香附羌活乌药防风,三剂可愈。 手足麻木 [ 手足麻木为中风之候,左右偏枯皆先由手足大指不用起,盖手太阴肺经行于手大指,肺藏气而右降,气分虚则病偏于右,足厥阴肝经行于足大指,肝藏血而左升,血分虚则病偏于左,故手足麻木必补气血,且验中风之候于未来也] 四物汤加人参、白术、茯苓、陈皮、半夏、桂枝、柴胡、羌活、防风、秦艽、牛膝炙草,姜、枣引煎服,四剂愈。 木 凡木是湿痰死血也,用四物汤加陈皮、半夏、茯苓、桃仁、红花、白芥子、甘草、竹沥、姜汁, 水煎服。 腿麻木 方用导气散 黄耆( 贰钱) 甘草( 壹钱伍分) 青皮( 壹钱) 升麻 柴胡 归尾 泽泻( 各伍分) 五味子( 参拾粒) 陈皮( 捌分) 红花( 少许) 水煎,温服甚效。 两手麻困倦嗜卧 此乃热伤元气也,方用益气汤。 人参 甘草( 各壹钱) 黄耆( 贰钱) 灸草( 伍分) 五味子( 参拾粒) 柴胡 白芍( 各柒分) 姜( 参片) 枣( 贰枚) 水煎热服。 浑身麻木 凡人身体麻木不仁,两目羞明怕日,眼涩难开,视物昏花,睛痛,方用神效黄耆汤。 黄耆 白芍( 各壹钱) 陈皮( 伍分) 人参( 捌分) 炙草( 肆分) 蔓荆子( 贰分) 如有热,加黄柏参分, 水煎服。 麻木痛 风寒湿三气,合而成疾,客于皮肤肌肉之间,或痛或麻木,方用 牛膝胶( 贰两) 南星( 伍钱) 姜汁( 半碗) 共熬膏摊贴,再以热鞋底熨之,加羌活乳香没药,更妙。 足弱 此症不能步履,人以为肾水之虚,谁知由于气虚而不能运动乎, 方用 补中益气汤加 人参 牛膝( 各叁钱) 金石斛( 伍钱) 黄耆( 壹两) 水煎服。 筋缩 凡人一身筋脉,不可有病,病则筋缩而身痛,脉濇而体重矣,然筋之舒,在于血和,而脉之平,在于气足,故治筋必须先治血,而治脉必须补气,人若筋急拳缩伛偻,而不能直立者,皆筋病也,方用 当归( 壹两) 白芍 薏仁 生地 元参( 各伍钱) 柴胡( 壹钱) 水煎服。 此方妙在用柴胡一味,入于补药中,盖血亏则筋病,用补药以治筋宜矣,何又用柴胡,夫肝为筋之主,筋乃肝之余,气不顺,筋自缩急,今用柴胡以舒散之,郁气既除,而又济之以大剂补血,则筋得其养矣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椎动脉型颈椎病属中医“眩晕”范畴年来笔者采用中药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35例,取得显著疗效。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般资料 本组35例中,男20例,女15例,年龄最小22岁,最76岁,病程最短8天,最长3年。诊断标准发作性眩晕、复视,有时猝倒,伴恶心呕吐、颈肩痛或颈枕痛。所有病例均经X线或CT检查,提示颈椎椎体骨赘形成。
12 治疗方法 采用中药内服,基本方为丹参20 g,葛根30 g,鸡血藤30~40 g,黄芪20 g,威灵仙15 g,钩藤10 g,赤芍10 g,红花10 g,当归10 g,川芎10 g,头痛重加白芷10 g,血压高加夏枯草10 g,耳鸣加僵蚕10 g,呕吐甚加法半夏10 g,水煎服,每日1剂,10剂为1疗程。
13 治疗效果 临床痊愈:临床症状消失,可正常工作或劳动,随访6个月未复发共19例。有效:临床症状基本消失,仅偶有突然转侧致轻度眩晕14例。无效:临床症状无明显改善2例。疗程最短5天,最长28天,总有效率94%。
2 典型病例
患者,女,65岁。主诉:近1个月来头晕,恶心呕吐,反复发作,每于突然摇头时出现,伴颈肩疼痛、头痛。查血压130/70 mm Hg,颈椎X线摄片提示2~5椎体后缘见骨赘形成,诊断为椎动脉型颈椎病。采用上法治疗,药用葛根20 g,鸡血藤30 g,丹参20 g,黄芪20 g,赤芍10 g,威灵仙15 g,当归10 g,川芎10 g,红花10 g,白芷10 g,法半夏10 g,僵蚕10 g,共5剂,每日1剂,水煎服。并嘱适度活动颈部。再诊仅见轻度头晕,续方加减服15剂,诸症消失。随访6个月未复发。
3 体会
椎动脉型颈椎病属中医“眩晕”范畴,其发病原因中医认为是肝阳上亢、气血亏虚、痰湿中阻所致。现代医学认为是由于颈部长期劳损,其椎间盘组织以及骨与关节逐渐发生退行性变,影响附近的神经、脊髓、椎动脉而出现各临床症状。方中丹参、葛根、红花、钩藤扩张血管,增加脑血流量,黄芪补气扶正,鸡血藤补血、活血、壮筋骨,当归、川芎、赤芍活血养血,威灵仙、白芷、僵蚕祛风通络止痛,全方共奏益气补血、活血通络止痛之功。笔者认为,该方可以改善微循环,增加脑部供血量,消除组织水肿,缓解肌肉痉挛。所以对于椎动脉型颈椎病投之往往获得良好的效果。
椎间盘治疗
内服中药 自拟活血舒筋汤:
牛 膝30g 桑寄生30g 白 芍30g
独 活30g 秦 艽15g 土鳖虫10g
没 药10g 蜈 蚣1条 血竭3g(冲)
甘 草15g
每日1剂,水煎2次,取500ml,分早晚2次温服。加味:有明显外伤史者加三七粉6g(冲);兼湿热者加黄柏15g,苍术10g;兼寒邪者加制川乌6g(先煎),细辛3g;下肢麻木肌力减弱者加鸡血藤30g,全蝎3g.
颈椎病是一种临床常见的软伤疾病之一,主要是因颈椎间盘退变引起颈椎骨关节、软骨及其周围韧带、肌肉、筋膜等损伤及其继发性改变如关节增生、椎间隙变窄等,刺激或压迫了神经根、脊髓、椎动脉、交感神经及其周围组织而引起的一系列复杂综合征。病理分型可分为颈型、神经根型、脊髓型、椎动脉型、交感神经型、混合型。
颈椎病中医病名为“项痹病”。临床证候分以下4型:寒湿痹阻型,症见头痛或后枕部疼痛,颈僵,转侧不利,一侧或两侧肩臂及手指酸胀痛麻;或头疼牵涉至上背痛,肌肤冷湿,畏寒喜热,颈椎旁可触及软组织肿胀结节。舌淡红,苔薄白,脉细弦。痰瘀阻络型,症见颈项痛如锥刺,痛势缠绵不休,按之尤甚,痛有定处,夜间加重,伴上肢麻木、头晕、欲呕。舌黯,舌体有少许瘀点,舌边有齿痕,苔白腻或白滑,脉弦涩或弦滑。气血不足型,症见头昏,眩晕,视物模糊或视物目痛,身软乏力,纳差,颈部酸痛,或双肩疼痛。舌淡红或淡胖,边有齿痕。苔薄白而润,脉沉细无力。脾肾亏虚型,症见颈项酸软胀痛,四肢倦怠乏力,或双下肢软弱无力,行走吃力,头晕,耳鸣。舌淡或有齿痕,或舌干红少苔,脉细弱或虚而无力。
颈椎病的中医治疗要依循“实则泻之,虚则补之,瘀则通之,结则散之,寒则热之;不盛不虚以经取之”的治疗原则。其具体治法当根据具体辨证结果来确定。寒湿痹阻型,治以温经活血,祛寒除湿,通络止痛。痰瘀阻络型,治以健脾祛痰,活血通络,疏经止痛。气血不足型,治以益气养血,醒脑宁神,活血通络。脾肾亏虚型,治以健脾益肾,温肾壮元。
针刺通络镇痛法
针刺取穴原则以局部取穴与循经取穴相结合为主,并配合辨证结果而配合相应穴位。各型颈椎病均应选取颈椎棘突旁的压痛点及圆形或条索状阳性反应点,并配以风池、大椎、肩井、天宗、列缺、中渚、后溪共为主穴,每次选用3~4穴。再根据颈椎病病理分型、辨证结果、循经部位分别选穴。
分型针刺
根据颈椎病的分型,选用不同穴位。神经根型可配患侧大杼、肩髃、天宗、臂臑、三间、外关、养老等穴;椎动脉型可配太阳、头维、百会、四神聪、内关、三阴交、太冲、足三里等穴;交感神经型可配太阳、睛明、球后、翳风、内关、足三里、三阴交、交信、阴交等穴。
辨证针刺
寒湿痹阻型加风府、风池、合谷、曲池;痰瘀阻络加丰隆、血海、膈俞,温灸脾胃俞;气血不足加肺俞,温灸手、足三里、脾俞;肝肾不足加大杼,温灸肾俞。
循经针刺
根据症状表现所在经络进行选穴。手阳明经选用三间、曲池;手太阴经选用列缺、尺泽;手太阳经选用养老、小海;手少阴经选用神门、少海;手少阳经选用中渚、天井;手厥阴经选用大陵、曲泽;督脉选用大椎、至阳、后溪。
针刺方法
针具选用直径03mm无菌性一次性毫针。针刺颈项部压痛点或阳性反应点时针尖指向病所,采用平补平泻手法;针刺肩部和上肢腧穴时进针后以得气感向手部放射为佳;实证予以泻法,虚证者予以平补平泻或补法。配合电针密波刺激,以增强和维持针感,留针15~20分钟。当患者颈项部、肩背部及上肢疼痛表现为冷痛或酸痛为主时,在疼痛程度较强的部位加以温针灸,并留针15~20分钟。疼痛症状较严重,辨证为瘀血阻络者,配合循经取穴方法予以刺络治疗。每10次为1疗程,疗程间隔2天,2~3个疗程后评定疗效。
另外,除针刺禁忌症所规定外,针灸治疗适用于各型颈椎病。电针刺激适用于颈项、肢体疼痛麻木症状,温针适用于寒湿阻络或气血不足、肝肾不足的患者,刺络适用于瘀血阻络较明显者。
推拿整脊法
在完成针灸治疗后进行。要求在推拿过程中病者入静,全身放松,呼吸调匀,细心体会医生的手法。医者应全神贯注、聚精会神,从丹田运气,催力到双臂通过肘部到双手为患者施以手法。手法治疗分为两部分,其一为舒筋解痉类手法,其二为整复松粘类矫正手法。
舒筋解痉类手法
包括拿揉法、滚推法、点按法、推分法。该类手法以放松类手法为主,适用于除脊髓严重受压的脊髓型颈椎病外的所有类型颈椎病。
拿揉法 医者站于患者身后或患侧,用双手或单手拿揉患者颈肌、斜方肌、胸锁乳突肌、肩背部及患肢肌肉,力量适度,从上至下做2 3遍。
滚推法 用手背及小鱼际部位,通过做腕关节内外旋动作,边滚边用力向前推。也可以右(左)手半握拳,以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的指关节,掌指关节为着力点,手腕作屈伸运动,沿颈项部、肩背部及患肢后侧、外侧、内侧从上至下,从下至上往返滚推3 5遍。操作时要有节奏感、渗透感,频率不宜太快。用此法之目的在于进一步松弛颈项部、肩背部及上肢肌肉,使疼痛得到缓解。
点按法 分十指点按、单指点按、叠指点按。十指点按适用于头部,其手法是医者用两手五指指端分别置于患者头部的两侧,其中拇指点按风池穴,其余四指点按头两侧胆经腧穴,每次点按10 20秒左右,反复2 3遍,在点按时力量适中,要尽量追求渗透感,并配合震颤法;单指点按是指用拇指指腹桡侧在颈肩部及上肢的圆形或条索状阳性反应点上点按,同时左右拨动数次,力量由轻到重;叠指点按是用食指、中指重叠点按风府、大椎、肩井、肩髃、缺盆、天宗、曲池、手三里、内关、中渚、合谷等穴位,每穴点压10 20秒钟。在点压过程中可适当运用震颤法。要求用力均匀、渗透力强,在点压每一点结束时,适当用力弹拨肌肉、肌腱。
推分法 双手拇指交叉将双手拇指指腹分别按压在颈部对侧的风池穴上,其余4指放在颈部外侧,并适当用力交替沿两侧夹脊穴推至大椎穴,再沿两侧肩部分推至肩井穴后,按揉此穴5 10秒钟。再做第2遍。
整复松粘矫正类手法
包括椎间关节推扳松解法、抖动肩关节法、仰卧手牵旋转法、端提旋颈法,可根据病情、年龄、体质而酌情选用。
椎间关节推扳松解法 医者一手拇指顶患侧颈椎棘突旁,另一手前臂抱住患者头部,作头前屈并向患侧旋转活动的同时,用放于患侧棘突旁的拇指分别从2 7椎作推扳手法。此法适宜神经根型、椎动脉型、交感神经型颈椎病其颈项活动受限明显者。
抖动肩关节法 医者一手按患肢肩峰部加以固定,另一手握住患肢手指,向下牵直,并轻轻作上下和前后抖动。此法适用于上肢疼痛麻木、肩关节活动受限者。
仰卧手牵旋转法 患者仰卧于治疗床上,头部探出床头,医者坐于患者头前,一手置于枕后部,一手置于颌下,双手用力牵引颈部并轻轻摇晃,使颈肌松弛,然后在牵引力作用下使患者头部左右旋转到最大限度,施法时切忌用力过猛。此法适用于年老体弱者及椎动脉型颈椎病。
端提旋颈法 患者坐位,医者立于患者身后,双拇指置于枕部,余诸指微展开托于颏颌部,前臂压于患者肩井部作为支撑点,双手同时用力向上端提,当感到患者颈椎小关节微有松动,分别向左右旋转头项至最大角度时,轻轻发力快速扳动颈项,最多不超过3度。
以上手法在针刺后进行。10次为一疗程,每疗程间隔2天,2 3个疗程后评定疗效。
中药内服外敷法
中药内服
用经验方颈舒汤为基础方(粉葛、当归、桂枝、黄芪、炒白术、白芍、茯苓、狗脊、全蝎、炙甘草)进行随证加减治疗。寒湿痹阻型加羌活、独活、汉防己;痰瘀阻络型加法半夏、陈皮、红花、丹参;气血不足加党参、熟地;肝肾不足加山药、枣皮,偏于阴虚者加龟板、菟丝子、女贞子,偏于阳虚者加鹿角胶、肉桂、肉苁蓉。水煎煮3次,取汁合用,早、中、晚各服1次,日1剂,5 10剂为1个疗程,每个疗程间隔2天,一般内服2 3个疗程。
中药外敷
适用于神经根型颈椎病。用防风、狗脊、土鳖虫、红花、泽兰、木香、三棱等制成活血、消炎止痛膏药,在颈项部、肩背部及上肢疼痛较甚处贴敷12 24小时,每日或隔日更换一次。贴敷疗法连续使用不超过10次。对皮肤过敏者禁用。
牵引治疗法
患者坐于牵引椅上,套上牵引带,并分别固定于患者枕部和下颌部,头部略前倾15度,首次牵引重量约3 5千克,以后逐渐加重量,最大重量不超过10千克,每次20 30分钟,每日1 2次。如患者感觉在坐位牵引时疼痛加重,或牵引后出现症状反而加重的情况,应及时停止牵引,而行人工仰卧位牵引。笔者不主张采用持续性牵引,长时间的牵引和超负荷的牵引力极易造成肌肉、韧带等软组织的弹力疲劳,不利于病情恢复。笔者在临床中发现有30%左右的患者不适应牵引治疗,对接受颈椎牵引的患者,牵引重量应以患者感到舒适为度。
心理疏导疗法
颈椎病患者多数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因此,心理疏导在颈椎病的治疗中十分适用。应根据患者的心理素质施以调畅情志的各种疗法,以改善或调整患者的精神 情感 状态,促使心身趋于康复。此疗法可让家属配合进行。
链接
颈椎病体疗
对于颈椎病重在预防。注意平时正确的作息姿势及睡姿的合理性,纠正不良的姿势和习惯。加强锻炼,增强体质,尤其应加强颈项部及上肢的功能锻炼。注意平时的保暖,切忌勿贪凉喜冷。而且应将自我体疗始终贯穿于治疗、康复、预防复发的全过程。可根据病情、体质、年龄选择颈部操、自我按摩体疗法,注意要循序渐进。
颈部操
可在工作休息期间做,方法是患者坐于椅上,挺直腰背,两眼平视,呼吸调匀,全身放松。
低头动作 要求头慢慢低下,尽量使下颌贴向胸部,保持10 15秒钟,然后慢慢将头恢复原位。
仰头动作 要求头慢慢向上仰望天空,保持10 15秒钟,然后慢慢将头恢复原位。
头左右偏 要求头慢慢左偏将左耳向左肩贴近,保持10 15秒钟,然后慢慢将头恢复原位,再向右作一次同样动作。
头左右旋 要求头部慢慢向左旋,尽量从左肩上方向后看,保持10 15秒钟,然后慢慢将头恢复原位,再向右作一次同样动作。完成以上4式为一遍,休息30秒钟后做第二遍,可以重复5 10遍。
颈椎病自我按摩
按摩百会 用中指或食指按于头顶的百会穴,用力由轻到重按揉20 30次。
对按头部 双手拇指分别放在额部两侧的太阳穴处,其余四指微分开放在两侧头部,双手同时用力做对按揉动20 30次。
按揉风池 用两手拇指分别按在同侧风池穴,其余手指附在头的两侧,由轻到重地按揉20 30次。
拿捏颈肌 将左(右)手上举置于颈后,拇指放置于同侧颈外侧,其余四指放在颈肌对侧,双手用力对合,将颈肌向上提起后放松,沿风池穴向下拿捏至大椎穴20 30遍。
按揉缺盆 以左(右)手四指置于对侧耳下翳风穴处,沿胸锁乳突肌方向,揉按到缺盆穴10 20次,注意动作不宜太快和过重,两侧交替进行。
按压肩井 以左(右)手中指指腹按于对侧肩井穴,然后由轻到重10 20次,两侧交替进行。
斜摩大椎 用左(右)手四指并拢放于上背部,用力反复斜摩大椎各20 30次,至局部发热为佳,两侧交替进行。
对按内、外关 用左(右)手拇指尖放在右(左)手内关穴,中指放在对侧的外关穴,同时对合用力按揉05 1分钟,双手交替进行。
掐揉合谷 将左(右)手拇指指尖放在右(左)手合谷穴,其余四指放在手背上,拇指用力掐揉合谷穴10 20次,双手交替进行。
梳摩头顶 双手五指微曲分别放在头顶两侧,稍加压力从前发际沿头顶至脑后做“梳头”状,作20 30次。
做完以上10种方法为1次,每天早晚或工作休息期间做,一般1日2次。
热敷
此种治疗可改善血循环,缓解肌肉痉挛,消除肿胀以减轻症状,有助于手法治疗后使患椎稳定。本法可用热毛巾和热水袋局部外敷,最好是用中药熏洗方来热敷。急性期病人疼痛症状较重时不宜作温热敷治疗。
颈椎病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严重者可导致瘫痪。笔者在多年的推拿临床实践中体会到,颈椎病在手法治疗的同时,对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论治,可以提高疗效,缩短疗程,减轻患者的痛苦。现将临床常见的中医辨证类 型及经验处方介绍如下。
寒湿阻络型(本型常见于颈椎病颈型和神经根型):头痛或后枕部疼痛,颈僵,转侧不利,一侧或两侧肩臂及手指酸胀痛麻;或头疼牵涉至上背痛,肌肤冷湿,畏寒喜热,颈椎旁可触及软组织肿胀结节。舌淡红,苔薄白,脉细弦。治以温经活血,祛寒除湿,通络止痛。
方药:川桂枝、羌活、威灵仙、秦艽、川芎、当归尾、葛根、天麻、炮甲珠、炒神曲、赤芍。
方中羌活、灵仙、天麻、秦艽,祛寒除湿止痛;川芎、天麻疗头痛。桂枝、川芎、归尾、赤芍、炮甲珠温经活血,通络;葛根解痉,神曲健脾和胃,甘草调和诸药。
气血两虚夹瘀型(本型常见于椎动脉型颈椎病):头昏,眩晕,视物模糊或视物目痛,身软乏力,纳差,颈部酸痛,或双肩疼痛。舌淡红或淡胖,边有齿痕。苔薄白而润。脉沉细无力。治以益气养血,醒脑宁神,活血通络。
方药:天麻、炙黄芪、炙甘草、潞党参、炒白术、熟地、砂仁、当归、白芍、鸡血藤。
方中炙黄芪、炙甘草、潞党参、炒白术补气;熟地、川芎、白芍、当归养血;天麻、川芎、鸡血藤安神健脑,活血通络,砂仁理气和胃导滞。
气阴两虚夹瘀型(本型常见于椎动脉型和交感神经型颈椎病):眩晕反复发作,甚者一日数十次,即使卧床亦视物旋转,伴恶心,呕吐,身软乏力,行走失稳,或心悸,气短,烦躁易怒,咽干口苦,眠差多梦等。舌红、苔薄白或微黄而干,或舌面光剥无苔,舌下静脉胀大。脉沉细而数,或弦数。治以益气养阴、安神醒脑,调和气血。
方药:天麻、川芎、杭菊花、枸杞子、沙参、炙甘草、炒枣仁、炒柏子仁、炙远志、白芍、丹参、地龙、夜交藤。
方中炙甘草、沙参、白芍、枸杞子益气滋阴;天麻、杭菊花、炒枣仁、炒柏子仁、炙远志、夜交藤醒脑益智,养心安神;川芎、丹参、地龙活血通络止痛。
脾肾阳虚夹瘀型(本型常见于脊髓型颈椎病手术后遗症或久治不愈者);四肢不完全瘫(硬瘫或软瘫),大小便失禁,畏寒喜暖,饮食正常或纳差。舌淡红,苔薄白或微腻,脉沉细弦,或沉细弱。治以补肾健脾,温经和阳,强筋健骨。
方药:熟地、枣皮、炮干姜、龟板胶、鹿角胶、炮甲珠、白芥子、炒杜仲、牛膝、淮山药、炒神曲、白芍、川桂枝、肉桂、炙甘草。
方中熟地、炒杜仲、牛膝补肾养血;鹿角胶、龟板胶填精益髓,强筋健骨;枣皮补肝肾,收涩止遗;川桂枝、肉桂温经和阳;炮干姜、淮山药、炙甘草、炒神曲健脾和胃,温阳益气;白芥子祛痰散结;炮甲珠软坚散结,通经活络。
治疗颈椎病的中医方法较多,如手法、牵引、针灸、小针刀、理疗、中药治疗等,比较常用的治疗方法是药物治疗和针灸治疗,适用于病情不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的患者。
药物治疗是指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确定具体的证型后,在通络止痛的基础上,分别予以散寒除湿、行气活血、益气补血、滋补肝肾、温补脾肾等对症的治疗。
针灸疗法是指选取疼痛部位的阿是穴、夹脊穴、天柱、风池、曲池、悬钟等穴位,采取平补平泻的手法进行治疗。但是如果患者的症状较重,上述方法的治疗效果有限,可在医生的建议下进行手术治疗。中药汤剂 中药治疗需要辨证施治,证型有风寒湿痹证、风湿热痹证、痰瘀痹阻证、肝肾亏虚证。治疗当舒经活血、祛邪通络止痛。中药汤剂有宣痹汤、蠲痹汤、双合汤等对证加减。
针刺 针刺治疗原则有祛风散寒、舒筋通络等。取穴处方如下:大椎、天柱、后溪、颈夹脊等,临床还需辨证加减腧穴。
艾灸 艾灸原则为温经活血、通络止痛,艾灸部位可与针刺穴位相同。
推拿 患者坐于治疗床上, 医生站于其背后, 用拇指指腹与其他四指指腹对称用力拿捏、揉颈项部, 由上而下操作5分钟, 随后用㨰法放松患者颈肩部、上背部及上肢肌肉5分钟。
本病发病越发年轻态,故平时应该注意防寒保暖;避免劳累;养成良好的坐卧姿态及生活习惯等。
需往医院遵照医生医嘱辨证处方。请勿擅自按方取药。建议往正规医院针灸、推拿治疗。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