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环节动物门的主要特征
一、身体分节
环节动物最突出的特征之一,是身体由前向后分成许多相似而又重复排列的部分,称为体节,这种现象称为分节现象,它是在胚胎发育过程中,由中胚层发育而成的。因此,分节不单表现在体表,而且内部器官(如循环、排泄、生殖、神经等)也按体节排列。环节动物分节的特点,是进化到高等无脊椎动物的标志。但环节动物的分节,除前二节和最后一节外,其余体节基本相同,故称同律分节,还是一种比较原始的分节现象。分节现象对加强身体同环境的适应、强化运动机制以及增强新陈代谢等有着重大的意义。至于分节现象的起源问题,一般认为可能来源于低等蠕虫(如涡虫、纽虫)的假分节现象。
二、真体腔的发生
真体腔的出现在动物进化上具有重大的意义。环节动物在胚胎发育过程中,原肠后期中胚层细胞最先形成两条中胚层带,突人囊胚腔,后来每一条中胚层带中央裂开成体腔囊,并逐渐扩大,最终其内侧与内胚层结合形成肠壁(即消化管壁),其外侧与外胚层结合,形成体壁。中央的腔则为体腔,是由中胚层所形成的体腔膜所包围的,由于这种体腔是由中胚层带裂开形成的,所以称为裂体腔,或者称为真体腔。又因在发生上,比原体腔来得迟,故又称次生体腔。环节动物的体腔,由隔膜分割为若干和体节相一致的小室,彼此经孔道相通,各小室且经排泄孔与体外相通。体腔内除有循环、排泄、生殖、神经等内脏器官外,还充满了体腔液。体腔液与循环系统共同完成体内运输的机能。
三、闭管式循环系统
在动物界发展过程中,纽形动物开始出现了循环系统,但却十分简单和原始,血的流动主要依赖身体的运动,而无一定的方向。环节动物则出现了完善的循环系统,且多数种类为闭管式循环。即血液从心脏流出,从一条血管流人另一条血管,中间由微血管网连接,血液始终不离开血管进入组织间隙。但是也有的种类为开管式循环(如蛭类)。环节动物主要靠血管壁的收缩和扩张,有规律地搏动来推动血流循环。
环节动物闭管式循环系统的形成,与真体腔的产生有密切关系。胚胎发生时,由于真体腔扩大,原体腔(即囊胚腔)被排挤而成为背、腹血管的内腔和血管弧或称“心脏”。
环节动物的血浆中具血色素,有携带氧的功能。但血细胞不含血色素,此点与脊椎动物不同。
在蛭类中,真体腔被中胚层形成的葡萄状组织所填充,因而体腔相应缩小,变成无肌肉壁的血窦,血管消失。这与其它环虫截然不同。
四、排泄系统
环节动物具有按体节排列的后肾管,它起源于中胚层。在较原始的种类中,仍保留着原肾管,但是焰细胞已被有管细胞所代替。典型的后肾筲是一条两端开口迂回盘曲的管子,—端为开口于前一节体腔的多细胞纤毛漏斗,叫肾口;另一端:为开口于该体节腹面外侧的体壁,叫排泄孔(或肾孔)。后肾管具有排泄代谢废物及平衡体内渗透压的功能,有的还是生殖细胞排出的通道。
五、神经系统
环节动物的神经系统比低等蠕虫的梯型神经系统更为发达而集中,发展成链状神经系统。环节动物身体前端背侧,有一个由两叶组成的脑神经节(即咽上神经节),脑由围咽神经连索与腹面的一对咽下神经节相连。自咽下神经节开始,向后由2条纵行神经索合并为一条腹神经链贯穿全身。这两条神经索在每体节内都有1对膨大的神经节,从外表看二神经节也合并为一个。由此发出许多条神经到体壁等处,以完成和控制各种反射活动。
此外,环节动物由于适应不同的生活环境,海生种类(如沙蚕)出现了疣足和刚毛,司运动和呼吸;陆生寡毛类,疣足退化,刚毛着生于体壁,为运动器官。在发生上,多数为直接发育。但有些海生种类具担轮幼虫期
第一章 基本组织
第一节 概述及上皮组织
一,大纲要求
1掌握组织的概念,掌握人体基本组织的分类
2掌握上皮组织的构造,特点和分类
3掌握被覆上皮的分类,熟悉各类被覆上皮的构造特点
4了解上皮组织游离面,基底面和侧面的结构特点
5了解腺上皮,腺的概念,熟悉腺的分类
6了解各类上皮组织结构与功能关系的比较,进一步树立形态结构与功能相联系的观点
二,知识要点
(一)基本组织
1组织定义 形态结构相似和功能相近的细胞群,借细胞间质结合在一起所形成的结构
2基本组织分类 分为四大基本组织:①上皮组织②结缔组织③肌组织④神经组织
(二)上皮组织
结构特点:细胞多而密集,细胞间质少,有极性,一般无血管
分类和主要功能:
分 类
被覆上皮
腺上皮
感觉上皮
主要功能
保护及吸收
分 泌
感受特殊刺激
1被覆上皮
(1)分类,结构特点,分布:
分 类
结构特点
分 布
单层
单层扁平上皮
由一层扁平细胞构成,核扁圆,位于中央
心血管,淋巴管腔面又称-内皮
腹膜,胸膜,心包膜表面又称-间皮
单层立方上皮
由一层立方形细胞构成,核圆,位于细胞中央
小叶间胆管,肾小管和腺内小导管等
单层柱状上皮
由一层棱柱状细胞构成,核椭圆,位于细胞的基底部
胃,肠,子宫,胆囊等腔面
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
由一层形态多样,高矮不一,但基底部都附着在基膜的细胞构成,柱状细胞游离面有纤毛
气管,支气管腔面
复层
复层扁平上皮
由多层细胞构成;基底部矮柱状,中间多边形,表面扁平状的细胞
皮肤和口腔,食道,肛门,阴道等黏膜
变移上皮
细胞的层次,形态随功能不同而发生变化
膀胱,输尿管,肾盂等黏膜
(2)上皮组织的特殊结构:主要反映在不同的三个面
微绒毛 由细胞质和细胞膜向细胞表面伸出的指状突起,细而短,能
游离面 扩大吸收面积
纤 毛 较微绒毛粗而长,可向一定方向规律性摆动运走表面物质
侧 面:具有四种连结结构包括①紧密连接②中间连接③桥粒④缝管连接在以上连接中,如果有两种连接同时存在,则称为连接复合体
基底面:上皮基底面贴于基膜并与深部组织相连,是上皮细胞进行物质交换的重要场所
2腺上皮和腺
(1)腺上皮概念:专门执行分泌功能的上皮
(2)腺的概念:以腺上皮为主要成分构成的器官
浆液腺
按分泌物性质 粘液腺
外分泌腺:(有导管腺)分泌物经导管排出 混合腺
单细胞腺
(3)腺的分类 按细胞数量
多细胞腺
内分泌腺:(无导管腺)分泌物直接进入血液或淋巴-统称为激素
第二节 结缔组织
一,大纲要求
1熟悉结缔组织的结构特点和分类
2掌握各种固有结缔组织的结构特点
3掌握疏松结缔组织各种细胞的形态特点和功能,熟悉各种纤维的形态和功能特点
4掌握软骨组织的结构特点,分类
5熟悉骨组织的结构特点
6掌握血液的组成,了解血清的概念
7掌握血细胞的正常值和各种血细胞的形态特点
二,知识要点
1结缔组织的结构特点及分类
(1)结构特点:①细胞少,排列稀疏,无极性;②细胞间质丰富(基质和纤维);③分布广泛
(2)分类:
类 型
种 类
结 构 特 点
固有结缔组织
疏松结缔组织
①细胞种类多 ②纤维少,排列稀疏
致密结缔组织
①细胞和基质成分少,纤维成分多②纤维集聚成束紧密排布
脂肪组织
由大量的脂肪细胞聚集而成
网状组织
由网状细胞和网状纤维构成网架
液 体 状
血 液
血细胞悬浮于血浆中
固 体 状
软骨组织
基质呈凝胶状,细胞包埋于软骨陷凹内
骨组织
胶原纤维与基质构成骨板,细胞存在于骨板之间的空隙内,细胞突起伸入骨小管,彼此连接
2疏松结缔组织细胞的形态特点和功能
细 胞
形态特点
功 能
胞 体
细胞核
细胞质
成纤维细胞
扁平星形,梭形
椭圆形位于细胞中央
弱嗜碱性
合成基质和纤维
脂肪细胞
圆形,卵圆形
核呈扁圆形,位于细胞一侧
内含有脂滴
贮存脂肪
巨噬细胞
圆形或有突起,不规则形
核圆而小
内含有许多溶酶体和异物
吞噬异物,参与免疫反应
浆细胞
圆形或卵圆形
核大而圆,染色质呈轮辐状,位于细胞一侧
嗜碱性
合成免疫球蛋白(抗体)
肥大细胞
圆 形
核小位于细胞中央
内含有粗大颗粒
抗凝血,参与过敏反应
3疏松结缔组织中的纤维
(1)胶原纤维:新鲜时呈白色,又叫白纤维韧性大,抗拉力强
(2)弹性纤维:新鲜时呈**,又叫黄纤维有弹性
(3)网状纤维:纤维短,互相交织呈网状,疏松结缔组织中含量少
4三种软骨的结构特点及分布
名 称
纤维结构特点
分 布
透明软骨
间质内含散在的胶原原纤维
喉,气管,肋软骨,关节面
弹性软骨
大量弹性纤维,并交织成网
耳廓,会厌
纤维软骨
大量平行或交错排列的胶原纤维束
椎间盘,耻骨联合,关节
5血液
(1)血液组成及血细胞的正常值:
男性(40~55)╳1012/L
红细胞
女性(35~50)╳1012/L
血细胞 中性粒细胞 50%~70%
粒细胞 嗜酸性粒细胞 05%~3%
白细胞 嗜碱性粒细胞 0~1%
血液 (40~100)╳109/L 淋巴细胞 25%~30%
无粒细胞
单核细胞 3%~8%
血小板(100~300)╳109/L
血浆:呈淡**液体从血浆中除去纤维蛋白原,所形成的淡**液体为血清
(2)各类血细胞形态结构及功能
1)红细胞:双面微凹的圆盘状,直径约75μm,成熟的细胞没有细胞核,胞质内含大量血红蛋白(男 120-150g/L;女 110-140g/L),主要功能是携带O2和CO2
2)白细胞
①粒细胞:包括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三种
中性粒细胞:球形,直径10-12μm,细胞核杆状或分2-5叶,细胞质内颗粒细小,均匀,染成淡紫红色,主要功能是吞噬异物的功能
嗜酸性粒细胞:球形,直径10-15μm,细胞核分2叶,细胞质内颗粒粗大均匀,染成桔红色,主要功能是吞噬抗原抗体复合物,杀灭寄生虫
嗜碱性粒细胞:球形,直径10-12μm,细胞核S形或不规则形,细胞质内颗粒大小不等分布不均,染成紫蓝色,主要功能是抗凝血,参与过敏反应
②无粒细胞:包括淋巴细胞,单核细胞两种
淋巴细胞: 圆形或椭圆形,直径6-16μm,细胞核圆形,染成深蓝色,主要功能参与免疫反应
单核细胞:圆形或卵圆形,直径6-16μm,细胞核呈肾形,蹄铁形或不规则形,细胞质多,染成浅灰蓝色,主要功能是吞噬和参与免疫反应
3)血小板:呈多突的星形,直径2-4μm,主要功能是止血,凝血
第三节 肌组织
一,大纲要求
1掌握肌组织的结构特点和分类
2掌握平滑肌,骨骼肌,心肌的一般形态结构特点
3了解三种肌组织的差异
4掌握肌节,肌浆网,横小管,三联体,二联体和闰盘的概念
二,知识要点
1肌组织的结构特点和分类
特点:①由细长呈纤维状的肌细胞构成肌细胞又称肌纤维,肌纤维的细胞膜又称肌膜,细胞质称肌浆②肌浆内含有大量的肌原纤维和肌浆网
分类:骨骼肌,心肌,平滑肌
(1)平滑肌的形态结构特点:纤维呈长梭形,核呈卵圆形,位于细胞中央
(2)骨骼肌的形态结构特点:
1)一般结构特点:①肌纤维呈细长圆柱状②肌纤维有明暗相间的横纹
③核呈扁椭圆形,位于肌膜内面,数量多④肌浆内含有大量明暗相间的肌原纤维
2)超微结构特点
肌原纤维:由粗肌丝和细肌丝有规律的排列组合而成仅有细肌丝处透光度高,为明带,其中央为Z线,两侧细肌丝固定其上;粗肌丝排布的区域透光性差,为暗带,其中央有H带,H带中央有M线
肌节:相邻两条Z线之间的一段肌原纤维,是肌原纤维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等于l/2明带+1个暗带+1/2明带,由粗,细肌丝构成
横小管:明暗带交界处,由肌膜陷入肌纤维所形成的小管状结构它是兴奋传入肌纤维的通道
肌质网:在两横小管之间一些纵行互相分支吻合成网状的小管它具有贮存Ca2+和调节肌浆内Ca2+浓度的功能肌质网近横小管附近处膨大的结构为终池横小管及其两侧的终池合称三联体
(3)心肌的形态结构特点:①纤维呈短圆柱状有分支,横纹,但横纹不如骨骼肌明显②核1~2个呈卵圆形,位于细胞中央③有闰盘,即相邻心肌纤维之间的连接,染色较深呈带状使相邻心肌纤维在功能上成为一个整体
2平滑肌,骨骼肌,心肌的比较
平滑肌
骨骼肌
心肌
分布
内脏,血管壁
附于骨骼
心
形状
长梭形
细长圆柱状
短柱状分支成网
细胞核
1个,长椭圆形位于
细胞中央
多,扁椭圆形位于
肌膜深面
1-2个,卵圆形位于
细胞中央
横纹
无
有,明显
有,较明显
闰盘
无
无
有
肌浆网及横小管
无
发达,形成三联体
不发达,二联体
神经支配
不随意肌
随意肌
不随意肌
第四节 神经组织
学习指导
一,大纲要求
1熟悉神经组织的组成和功能
2掌握神经元的形态,结构并说出其分类
3掌握突触的概念和结构
4了解各类神经胶质细胞的功能
5了解神经纤维的概念,比较两种神经纤维的结构差异
6熟悉神经末梢的概念,说出其分类
二,知识要点
1神经元
(1)神经元的形态结构
形态
结构
细胞核
细胞质
细胞体
多种多样,大,小不一,圆形,索形或星形等
大而圆,位于细胞中央,核仁明显
多种细胞器,以及尼氏体,神经原纤维
突起
树突
多个,呈树枝状
有尼氏体和神经原纤维
轴突
只有一个,长,短不一
无尼氏体
(2)神经元的分类
胆碱能神经元
按神经元释放神经递质的性质分 肾上腺素能神经元
肽能神经元
氨基酸能神经元
2突触
(1)定义:突触是指神经元与神经元之间或神经元与效应细胞之间传递信息的部位
(2)分部:电镜下突触可分为三部分,即突出前成分,突触间隙和突触后成分
3神经胶质细胞
部位
种类
功能
中枢神经系统
星形胶质细胞
在物质交换中起媒介作用
少突胶质细胞
在中枢神经系统中形成神经纤维的髓鞘
小胶质细胞
吞噬功能
周围神经系统
神经膜细胞(施万细胞)
在周围神经系统中形成神经纤维的髓鞘和神经膜
4神经纤维
(1)定义:由神经元的长突起及其周围的神经胶质细胞构成
(2)分类:分为两类
5神经末梢
(1)定义:神经末梢是周围神经纤维在其他组织或器官内的终末部分
神经细胞(神经元):能接受刺激,传导冲动
神经胶质细胞:具有支持,保护等功能
神经组织
多极神经元
双极神经元
假单极神经元
按形态分
感觉神经元(传入神经元)
运动神经元(传出神经元)
中间神经元(联络神经元)
按功能分
有髓神经纤维:由神经元的长突起外包髓鞘及施万细胞构成髓鞘呈藕节状,节与节之间的间断处无髓鞘称郎飞节
无髓神经纤维:有轴索和包裹在外面的神经膜细胞构成,神经膜细胞不形成髓鞘
分类
触觉小体:感受触觉
环层小体:感受压觉,震动觉
肌梭:感受肌纤维的伸缩,调节肌张力
有被囊的神经末梢
运动神经末梢
运动终板(神经肌突触):结构似突触
内脏运动神经末梢
感觉神经末梢
(2)分类
游离神经末梢:感受痛觉,温度觉
动物组织是受精卵分化形成的形态结构功能相同的细胞组成的细胞群。动物组织包括上皮组织,结缔组织,神经组织,肌肉组织。 上皮组织[1]分布:体表、消化道和呼吸道内表面、各种器官的外表面。 [1]分布:体表、消化道和呼吸道内表面、各种器官的外表面。 [2]功能:保护,分泌。 [3]特征:细胞排列紧密,细胞间质少。 肌肉组织肌肉组织[1]分布:骨骼,心脏,消化道 [2]功能:具有收缩、舒张功能。 [3]特征:主要由肌细胞构成。主要有三种:心肌,骨骼肌,平滑肌。 [3]特征:主要由肌细胞构成。主要有三种:心肌,骨骼肌,平滑肌。 结缔组织[1]分布:骨组织、血液等都属于结缔组织。 [2]功能:结缔组织有支持、连接、保护、营养等功能。 [1]分布:骨组织、血液等都属于结缔组织。 [2]功能:结缔组织有支持、连接、保护、营养等功能。 [3]特征:细胞间质发达。 神经组织 [1]分布:大脑和脊髓里神经组织 [1]分布:大脑和脊髓里 [2]功能:能够接受刺激并产生和传导兴奋。 [3]特征:主要由神经细胞构成[编辑本段]管理学中组织的定义
节肢动物身体左右对称,一般可分头、胸、腹三部,体表被有坚厚的几丁质外骨胳,附肢分节,环节动物体外有由表皮细胞分泌的角质膜,体壁有一外环肌层和一内纵肌层。通常有几丁质的刚毛,按节排列。有头或口前叶
答案:(1)上皮组织,由密集的上皮细胞和少量细胞间质构成。上皮排列方式有单层和多层之分,上皮细胞的基部分泌一层很薄的基膜,与结缔组织相连。上皮组织具有被覆、保护、分泌、吸收、感觉等机能;(2)结缔组织,有发达的细胞间质,细胞分散于细胞间质中。结缔组织的细胞间质包括基质、细丝状的纤维和不断循环更新的组织液。结缔组织具有合成、修复、分泌、防御、支持等机能;(3)肌肉组织,由特化的肌细胞组成,肌细胞细长,成纤维状。能够有节律的收缩,产生运动的功能;(4)神经组织,由神经细胞和神经胶质细胞所组成的。神经元高度发展了感受刺激和传导兴奋的能力,神经胶质细胞有支持、保护和营养的功能。
大熊猫属于哺乳动物纲、食肉动物目,大熊猫的祖先是名副其实的肉食动物,有尖锐发达的犬齿、较短的肠道和肉食动物的消化生理特点。大熊猫头大、圆,头身比大,脸圆,不会显得有攻击性,圆滚滚的身材,有着柔软的皮肤和毛发;大熊猫走起路来摇摇摆摆,内八字慢吞吞的,也正是因为如此,使它可以保存能量,来适应低能量的食物;为了能更方便的采食竹子,大熊猫的腕部上长出一个强大的籽骨,起着大拇指的作用,和其它五趾配合,可以很好地对握住竹子、爬树等。
大熊猫的特点,头大、脸圆、圆滚滚的身材,毛发柔软,长相呆萌,没有攻击性,走起路来摇摇摆摆,内八字慢吞吞的。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