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肩老是端着怎么办

我的肩老是端着怎么办,第1张

有了『高低膊』,不可侧侧膊,应该积极地保健及治疗。

自己动手

自己可在『高膊』一边的肌肉进行按摩,使痉挛的肌肉松弛,尤其在肩中俞、肩外俞、肩井、天窌、天柱等穴位进行按摩,可以改善轻度的『高低肩,厌重者,除了累及肌筋等软组织之外,可能致使颈椎下段及胸椎上段的的脊骨走位,最好找专科医师帮忙。

脊骨专科治疗

单纯累及软组织的『高低肩』,用手法理肌松筋,几次后即可达到效果;如果累及有颈椎病或脊椎侧弯,除了理肌松筋外,手法矫正走位的脊椎,亦可改善『高低肩』,唯疗程会相应较长。

预防「高低膊」运动

一、 提肩

练习者配合呼吸做提肩胛骨及放松的动作,先双肩向上提,吸气,持续一分钟,然后放松,呼气,如是者做二十次,每天一次。

二、 耸肩

双肩缓慢向前上耸,吸气,然后向下向后放松下来,呼气,做十次;之后相反向后向上耸肩,吸气, 然后向下向前放松下来,呼气,做十次,每天一次,或需要放松肩膊时做。

如何防止青春期驼背

青少年的骨骼有机物成分较多,这样的骨骼韧性较好,具有较大的可塑性,若不注意坐立行走的姿势,易发生变形,形成驼背的另一个原因是缺乏体育锻炼。

那么,如何纠正驼背呢?

①注意端正身体的姿势,平时不论站立、行走,胸部自然挺直,两肩向后自然舒展。坐时脊柱挺直。看书写字时不过分低头,更不要趴在桌上。人们所说的要“站如松,坐如钟”是有一定道理的。

②正在发育的青少年最好睡硬板床,以使脊柱在睡眠时保持平直。

③加强体育锻炼。认真上好体育课,做好课间操,促进肌肉力量的发展。在全面锻炼的基础上做矫正体操。矫正体操有很多种,有各种形式的徒手操,有利用各种体育器械的矫正操。矫正驼背主要以增强背肌、挺直躯干和扩张胸廓为主。

骨骼是人体的支架,脊柱是中轴,由30多节椎骨按规律重迭连接而成。正常情况下,它有4个生理弯曲。颈段凸向前,胸段凸向后,腰段再凸向前,骶尾段再凸向后。脊柱向前弯曲度过大,就是驼背。医学知识告诉我们,早年锻炼,避免疲劳,注意营养均衡,可以延缓衰老进程。补充钙质,适当晒太阳,有助于防止骨质疏松。已经发生驼背者,应睡硬板床,不垫过高的枕头。腰背肌锻炼,尤其是后伸运动有助于遏止驼背的发展速度。具体的治疗方案须经医生检查确诊后,根据并且积极治疗。

除外伤以外,有几种情况能导致驼背。一是遗传,二是平时习惯不好。多数人的驼背,是习惯不好造成的。比如平时走路低头,坐着的时候不注意姿势,女孩子为掩饰自己突出的胸部而故意收肩低头等。

要消除驼背,就要注意克服上述不良习惯。平时走路、跑步挺胸抬头,每天早晚,躺在床上或者炕上,肩部搭在边沿处,仰卧,头部悬空,用手向后做摸地的动作(注意安全)。白天休息时也可以这样做。慢慢地就会有所改善。

午睡一般时间控制的半小时左右为好。长睡有利于恢复体力,短睡有利于恢复脑力。

午睡时最好不要平躺或者侧躺,如果只是在教室的桌子上小憩一下,可将头稍侧,脸部与双手接触,不要将前额部压在双手或者双臂上,以免造成面部经络受阻。也不要将衣服蒙在头上睡觉,以免潮气扩散不出去。

跑步可以循序渐进。开始以不感觉特别累为尺度。速度也要根据自己的体力。年轻人可以适当地快一点。时间可以是早晨,也可以是晚上。

我上高中的时候戴过“背背佳”,感觉挺好,不自觉的身板就挺起来!可以试试,我那时买是300多,不知道现在是贵了还是便宜了,呵呵!

相信自己,会好起来的! :)

驼背也叫圆背,是脊柱变形的一种表现,男女老幼都可发生。

临床上没有治疗驼背的药物,只有通过体育疗法才能矫正过来。矫正的原则是增强背肌的力量,挺伸躯干的长度,扩张胸廓的范围,注意坐立的姿势。其具体的方法如下:

(1)爬行运动 两手和两脚尖着地,像婴儿一样在地上爬行。距离由短到长,速度由慢到快,直线爬也行,转圈爬也行,为防止把手磨破,可戴手套,每日爬两次,每次10~15分钟。

(2)打滚运动 将身体躺直,在床上打滚,每日两次,每次5分钟。为避免头晕,速度不可太快。

(3)太极拳 太极拳处处要求以腰为轴带动四肢,使腰部始终保持自然舒适直竖状态,对驼背有很好的矫正作用。

(4)挺胸转体 自然站立,两手叉腰,抬头挺胸,身体先向左转,后向右转,反复做30~40下。做这套动作要尽力挺胸收腹,用力转动。

(5)持棍转体 自然站立,两手持1米长小木棍放在背部肩胛处,同时挺胸转体20~30下。

(6)床边振臂 仰卧位躺在床上,使肩部靠近床边,头自然后仰,两臂伸展下振20~30下。

(7)仰卧拱桥 仰卧在床上,以头和脚为支撑点,把身体像桥一样拱起来,停5~10秒钟落下,如此反复做10~20下。

参考资料: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4614375html

驼背是比较普遍的现象,多数的疾病并非疾病所致,而是长期的不良姿势,所以矫正驼背也要从矫正姿势开始。

矫正驼背首先要使肩、背部放松,缓解僵硬。双臂平行举起,手心向后,双臂膀奋力向后运动。在床上也可以类似动作,仰卧床上,在驼背凸出部位垫上6~10厘米厚的物体,全身放松,两臂自然伸直,手掌朝上,两肩后张。

第二,体会正确姿势的要领。可以用芭蕾形体训练的方法,脚跟并拢,双脚外开180度,成“一”字。矫正驼背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后背贴墙站立,这是时装模特日常训练。总之,只要是重心在脚跟位置,就可以矫正驼背。还可以将前脚垫高来进行,比如脚掌踩一本书(厚度20毫米以上),经常进行这样的站姿练习,就可以逐渐矫正驼背,这也是舞蹈形体训练的一种新方法,是有科学依据的。

第三,使用形体矫正鞋。形体矫正鞋也叫形体训练鞋,这种鞋是前高后低的,和前面所述将前脚垫高矫正驼背的方法是相同的,与倒走矫正驼背的道理是一样的,只是这样方法更简便,更生活化和经常化,便于长期坚持。这样的鞋在国外很普遍,在欧美地区称为“地球鞋”,在香港被称为“瘦身健体鞋”,形体训练鞋在外观上与普通的鞋基本相同,可以作为日常生活用鞋。

青少年驼背,即青少年习惯性脊柱弯曲,分为脊柱侧弯(向左和向右侧弯)和脊柱后凸两种。脊柱 弯曲既影响体形健美,又会挤压与脑、脊髓相关的脑神经、脊神经、内脏神经、造成神经障碍,导致青 少年记忆力下降、反应迟钝、智商偏低。可以说驼背同近视一样,是危害青少年健康成长的一大公害。 青少年如发现“驼背”现象,除加强一般的体育锻炼外,还可以采用下列方法进行矫治。

一、俯卧撑法。两手两脚同时触地,将头、颈和身体撑起。练习时曲肘推臂,身体挺直上下运动而 不着地,反复15~30次。

二、反撑倒立法。民间又称“蝎子倒爬墙法”。先距墙1米左右面墙而立,然后两手与肩同宽在离墙 30~50厘米处着地,并将两腿伸直向后翻于墙上,两脚在上,头在下成反弓形。每次坚持1~2分钟为宜。

三、贴墙站立法。两脚跟靠拢并齐,两腿夹紧膝盖稍用力后挺,臀部肌肉收紧,小腹微收,自然挺 胸,两肩要平并稍向后张,两臂自然下垂轻贴身体两侧,脖颈挺直紧贴衣领,下颌微收,头向上顶。练 习时使两脚跟、小腿肚、臀部、两肩及头部后侧均紧贴墙壁。每日可贴墙站1~2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

四、后仰振臂法。身体正坐于椅子上,两臂伸直从前方向上向后举起,同时头向后仰。或两臂伸直 从身体两侧平举由前向后运动,同时头部后仰。每次10~20分钟。

五、侧向振臂。上身正坐或两腿分开站立,两手直举于头侧,掌心相对,适当用力使腰部以上身体 向左向右往复摆动。反复30~40次。

六、单杠悬吊法。立于高约25米的单杠下,两手与肩同宽抓住杠体使身体自然伸直悬空吊起,而后 小幅度上下振摆。每次1~2分钟为宜。

这几种矫治方法都有各自的特点和实用价值,青少年可根据场地和驼背的具体情况选做或全做。经 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定会有一定的效果。

参考资料:

百度

颈肩痛主要痛点在肩关节周围,故称肩关节周围炎,简称肩周炎,俗称

凝肩、漏肩风或冻结肩。起病多因肩关节周围组织,如肌膛、滑囊等受冷冻、

外伤、感染所致。不少患者是由风湿病引起的。其主要症状为颈肩持续疼痛,

患侧上肢抬高、旋转、前后摆动受限,遇风遇冷感觉有沉重隐痛。如不及时

治疗,拖延日久可使关节粘连,患侧上肢变细,无力甚至形成废用性萎缩。

该病多见于50 岁左右的中年人,青年与老年人也有发生。疼痛特点是胳

膊一动就痛,不动不痛或稍痛,梳头、穿衣、提物、举高都有困难。发作严

重时可疼痛难忍,彻夜不眠。一般治疗方法如下:

1对抗疗法此病主要是肩关节周围组织发生的病变,常致关节发生粘

连。为此,功能锻炼和局部推拿、按摩、被动与主动肩关节运动等,是防止

肩关节粘连、肌肉萎缩和恢复健康的根本办法。对抗疗法要持之以恒,以自

我锻炼为主,其做法:每天晨起后自觉做3 种锻炼。第一,自动按摩运动,

即用健侧手揉按病肩部肌肉,由上至下、由前至后反复作按摩运动30 次;第

二,肩关节运动,即将病侧上肢向前高举、向对肩高举、向后旋至对肩的肩

胛部、将手在胸前做圈形旋转活动,每个动作各30 次;第三,肩肢上举运动,

即预先在墙或树干上作好标度,然后用最大气力忍住疼痛将手臂由低到高地

上举,使手指触到自定的标度,连续做30 次。3 项共做肩部活动180 次。如

能忍痛坚持,缓慢渐进,锻炼1 个月,病痛可不治自愈。此法最有益于防止

病残和尽快恢复功能。

2伸缩疗法病人直身跪坐于软垫物上,将两肩头尽量耸起,头颈尽量缩

进(似乎感到两肩头要碰上耳朵),然后将两肩尽量用力下落,这样反复伸

肩、缩颈各30 下(见图3-17),对肩颈痛(所谓“蹩筋”)有很好的疗效。

3推拿疗法此法主要由术者做4 个拿摩动作:

(1)病人端坐,术者站在病人背后,一手置于病人的病肩上,另一手的

手掌置于病人的同侧肘下;当患者手臂外展向上时,置于病肩上的手用力下

压,以阻止胸廓肩胛骨的运动,置于时下的手用力向上推,使病人的手臂尽

量往上伸展,如此反复进行20 次。

(2)术者面对端坐的病人,一手手掌置于病人病侧肘下,另一手握住病

人病侧手腕,将其上肢向外作环形转动,如此反复转动20 次。

(3)病人背靠墙站立,并将两手放于自己的头后,术者面对病人握住其

正常一侧的肘部,使之靠墙(主要防止病人扭转身子),另一只手握住病人

的病侧肘部顺势向墙壁用力下压,如此反复动作20 次。

(4)令病人保持第三个手法的位置,将健侧手臂伸直过头靠墙,由术者

用手抓住病人患肢的肘关节部,顺势用力朝墙壁推压,如此反复动作20 次。

以上4 个推拿动作共80 次。如病人可忍,应循序渐进,每个动作逐渐增至每

次做30 下甚至40 下,每天1 次,14 次为一疗程,一般可痊愈。此法对肩周

炎、肩下峰滑囊炎、颈肩综合征等疗效显著。

4验方疗法对肩臂痛、别(蹩)筋痛、肩周炎等风湿性痛,可用下方治

之:

(1)片姜黄6 克,研末水煎服。

(2)嫩桑枝30 克,切碎,用3 碗水煎至2 碗水连服。

(3)威灵仙5 克,防己6 克,甘草3 克、研末水煎服。

(4)秦艽6 克,羌活3 克,红花5 克,丝瓜络10 厘米,水煎服。

(5)老生姜500 克,葱子250 克,醪糟(即酒酿、江米酒)200 克,捣

烂后,炒热敷痛处,冷后加热再敷,对肩、臂痛有效。

(6)老年气血虚衰者,治以补气养血、舒筋活络之方,可用八珍汤(熟

地、当归、川芎、白芍、党参、云苓、白术、甘草)加地龙、宽筋藤、桑寄

生、丹参、羌活等药煎服,可连服10 日;羌活9 克,防风、黄柏、姜黄、秦

艽、细辛、生地各12 克,苍术、白芷、川芎、甘草各9 克,灵仙24 克,桑

枝30 克,共煎,分头二汤服(每日1 付服2 次),可连服7~10 天,有调理

气血、祛风除湿、散寒通络之功效,对颈肩痛即肩周炎有卓效。

5针刺疗法可根据病情选中渚、肩、昆仑、后溪、肩贞、肩外俞、手

三里、曲池、肩等穴。每日1 次,用中、强手法,至病愈止。

6拔火罐疗法可在痛点(阿是穴)、肩、肩、肩贞、肩外俞等穴位

拔罐治疗,每日1 次,12 日为一疗程,或治愈为止。

7西药疗法有条件时可服水杨酸钠06~l 克,每日3 次饭后服,治风湿

性肩关节痛;阿斯匹林05~1 克,每日3 次饭后服,对风湿性颈肩关节痛有

去风湿止痛消炎效果;抗炎松片25 毫克1 次,1 日3~4 次口服;保泰松(布

他酮)每片01 克,每次口服01~02 克,日服3 次,1 日不得超过08 克,

1 周后减量1/3,1 月后减半。

人体十二经脉之一。简称小肠经。起于小指外侧端(少泽穴),沿手背、上肢外侧后缘,过肘部,到肩关节后面,绕肩胛部,交肩上(大椎穴)前行入缺盆,络心,沿食道,穿过膈肌,到达胃部,下行,属小肠。本经脉一分支是从缺盆出来, 沿颈部上行到面颊,至目外眦后,退行进入耳中(听宫穴)。另一分支是从面颊部分出,向上行于眼下,至目内眦(睛明穴)交于足太阳膀胱经。该经脉腧穴有少泽 、前谷、后溪、腕骨、阳谷、养老、支正、小海、肩贞、臑俞、天宗、秉风、曲垣、肩外俞、肩中俞、天窗、天容、颧、听宫,共19穴,左右合38穴。内容:十二经脉之一。该经循行路线起自手小指尺侧端,沿手掌尺侧缘上行,出尺骨茎突,沿前臂后边尺侧直上,从尺骨鹰嘴和肱骨内上髁之间向上,沿上臂后内侧出行到肩关节后,绕肩胛,在大椎穴处(后颈部椎骨隆起处)与督脉相会。 又向前进入锁骨上窝,深入体腔,联络心脏,沿食道下行,穿膈肌,到胃部,入属小肠。其分支从锁骨上窝沿颈上面颊到外眼角,又折回进入耳中。另一支脉从面颊部分出,经眶下,达鼻根部的内眼角,然后斜行到颧部。脉气由此与足太阳膀胱经相接。本经发生病变,主要表现为咽痛,下颌肿,耳聋,目黄和肩部、上肢后边内侧本经脉过处疼痛等。

中医执业医师考点:手太阳经络与腧穴

 第一节 手太阳经络

 一、手太阳经脉

 (一)循行:《灵枢·经脉》:小肠手太阳之脉:起于小指之端,循手外侧上腕,出踝中,直上循臂骨下廉,出肘内侧两骨之间,上循 臑 外后廉,出肩解,绕肩胛,交肩上,入缺盆,络心,循咽下膈,抵胃,属小肠。

 其支者:从缺盆循颈,上颊,至目锐眦,却入耳中。

 其支者:别颊上出页,抵鼻,至目内眦(斜络于颧)。

 (二)病候

 《灵枢·经发》:是动则病:嗌痛,颔肿,不可以顾,肩似拔, 臑 似折。

 是主“液”所生病者:耳聋,目黄,颊肿,颈、颔、肩、 臑 、肘臂外后廉痛。

 (三)主要病候

 少腹痛、腰脊痛引睾丸、耳聋、目黄、颊肿、咽喉肿痛、肩臂外侧后缘痛等症。

 (四)主治概要

 本经 腧 穴主治头、项、耳、目、咽喉病和热病、神志病,以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证。

 第二节 手太阳 腧 穴

 手太阳小肠经 腧 穴共19穴,左右38穴

 1、少泽 (SI1)井穴

 [定位]俯掌。在手小指末节尺侧,距甲根角01寸。

 [主治](1)肩臂外侧后缘疼痛。

 (2)头痛,目翳,咽喉肿痛, 耳鸣,耳聋。

 (3)乳 痈 ,乳少。

 (4)热病,昏迷。

 [刺灸法]斜刺01寸;可灸。

 2、前谷 (SI2)荥穴

 [定位]自然半握拳。在手尺侧,微握拳,当小指本节(第五指关接)前的`掌指横纹头赤白肉际。

 [主治] (1)耳鸣,头痛,目痛, 咽喉肿痛。

 (2)癫狂,痫证。

 (3)乳少。

 (4)热病汗不出,疟疾 。

 [刺灸法]直刺02~03寸;可灸。

 3、后溪 (SI3)输穴 八脉交会穴通督脉 节后握拳取后溪

 [定位]自然半握拳。在手掌尺侧,微握拳,当小指本节(第五掌指关节)后的远侧掌横纹头赤白肉际。

 [主治] (1)腰背痛,头项强痛,手指及肘臂挛痛。

 (2)目赤,咽喉肿痛,耳聋。

 (3)癫狂痫。

 (4)热病,疟疾。

 [刺灸法]直刺05~08寸;可灸。

 4、腕骨 (SI4)

 [定位]俯掌。在手掌尺侧,当第五掌骨基底与钩骨之间的凹陷处,赤白肉际。

 [主治] (1)头痛,项强,耳鸣耳聋,目翳。

 (2)热病汗不出,疟疾。

 (3)黄疸,消渴,胁痛。

 [刺灸法]直刺03~05寸;可灸。

 5、阳谷 (SI5)经穴

 [定位]俯掌。在手腕尺侧,当尺骨茎突与三角骨之间的凹陷处。

 [主治](1)头痛,目 眩 。

 (2)耳鸣,耳聋。

 (3)热病,癫狂痫。

 (4)腕痛。

 [刺灸法]直刺03~05寸;可灸。

 6、养老 (SI6) 郄 穴

 [定位]侧腕对掌。在前臂背面尺侧,当尺骨小头近端桡侧凹陷中。

 [主治]

 (1)急性腰痛。

 (2)肩、背、肘臂酸痛。

 (3)目视不明。

 [刺灸法]掌心向胸时,向肘方向斜刺05~08寸;可灸。

 7、支正 (SI7)络穴

 [定位]侧腕对掌或掌心对胸。在前臂背面尺侧,当阳谷与小海的连线上,腕背横纹上5寸。

 [主治] (1)头痛,目 眩 。

 (2)项强,肘臂挛痛,手指 痛。

 (3)热病,消渴。

 (4)癫狂。

 [刺灸法]直刺03~05寸;可灸。

 8、小海 (SI8)合穴

 [定位]微屈肘。在肘外侧,当尺骨鹰嘴与肱骨内上 髁 之间凹陷处。

 [主治](1)肘臂疼痛。

 (2)癫痫。

 (3)耳鸣,耳聋。

 [刺灸法]直刺03~05寸;可灸。

 9、肩贞 (SI9)

 [定位]正坐,自然垂臂。在肩关节后下方,臂内收时,肘后纹头上1寸(指寸)。

 [主治](1)肩胛痛,手臂麻 木,上肢不举,肩 周炎。

 (2)缺盆中痛。

 (3)耳鸣耳聋。

 [刺灸法]直刺04~1寸;可灸。

 10、 臑 俞 (SI10)

 [定位]正坐,自然垂臂。在肩部,当腋后纹头直上,肩胛冈下缘凹陷中。 [主治](1)肩臂疼痛。

 (2) 瘰 疬 。

 [刺灸法]直刺06~1寸;可灸。

 11、天宗 (SI11)

 [定位]正坐,自然垂臂,在肩胛部,当冈下窝中央凹陷处,与第四胸椎相平。

 [主治](1)肩胛疼痛,肩臂外后侧 痛。

 (2)乳 痈 。

 (3)气喘。

 [刺灸法]直刺05~07寸;可灸。

 12、秉风 (SI12)

 [定位]正坐,自然垂臂。在肩胛部,冈上窝中央,天宗直上,举臂有凹陷处。

 [主治](1)肩臂疼痛,上肢酸 麻、不举。

 (2)咳嗽。

 [刺灸法]直刺03寸;可灸。

 13、曲垣 (SI13)

 [定位]正坐,自然垂臂。在肩胛部,冈上窝内侧端,当 臑 俞与第二胸椎棘突连线的中点处。

 [主治]肩背痛、肩胛部拘挛疼 痛。

 [刺灸法]直刺03~05寸;可灸。

 14、肩外俞 (SI14)

 [定位]正坐位,或伏俯位。在背部,当第一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

 [主治]肩背酸痛,颈项强急,肘臂冷痛。

 [刺灸法]斜刺03~06寸;可灸。

 15、肩中俞 (SI15)

 [定位]正坐,或伏俯位,或俯卧位。在背部,当第七颈椎棘突下,旁开2寸。

 [主治](1)肩背疼痛。

 (2)落枕。

 (3)咳喘。

 (4)目视不明。

 [刺灸法]斜刺03~06寸;可灸。

 16、天窗 (SI16)

 [定位]正坐。在颈外侧部,胸锁乳突肌的后缘,扶突后,与喉结平。

 [主治] (1)颈项强痛。

 (2)咽喉肿痛,暴喑。

 (3)耳鸣,耳聋。

 (4)癫狂。

 (5)瘾疹。

 [刺灸法]直刺03~05寸;可灸。

 17、天容 (SI17)

 [定位]正坐。在颈外侧部,当下颌角的后方,胸锁乳突肌的前缘凹陷中。

 [主治] (1)咽喉肿痛,颈项肿痛。

 (2)耳鸣,耳聋。

 [刺灸法]直刺05~08寸;可灸。

 18、颧 髎 (SI18)

 [定位]正坐,或仰卧位。在面部,当目外眦直下,颧骨下缘凹陷处。

 [主治](1)口眼 喎 斜,眼睑 瞤 动。

 (2)齿痛,唇肿。

 [刺灸法]直刺02~03寸;可灸。

 19、听宫 (SI19)

 [定位]正坐或仰卧。在面部,耳屏前,下颌骨 髁 状突的后方,张口时呈凹陷处。

 [主治](1)耳鸣,耳聋, 聤 耳。

 (2)齿痛。

 (3)癫狂痫。

 [刺灸法]微张口,直刺05~1寸;可灸。

;

初步怀疑是颈椎病

颈椎病症状错综复杂,主要症状是颈肩痛,放射至头枕部和上肢,少数有眩晕、摔倒,或一侧面部发热、出汗异常,严重者双下肢活动受影响,甚至截瘫。具体来说,病人可以有脖子发僵、发硬、疼痛、颈部活动受限、肩背部沉重、肌肉变硬、上肢无力、手指麻木、肢体皮肤感觉减退、手里握物有时不自觉地落下等表现;有些病人出现下肢僵硬,似乎不听指挥,或下肢绵软,有如踩在棉花上行走;另一些病人甚至可以有头痛、头晕、视力减退、耳鸣、恶心等异常感觉;更有少数病人出现大小便失控、性功能障碍,甚至四肢瘫痪。当然不是所有的表现都会在每一个颈椎病病人身上表现出来,往往是仅仅出现部分症状,而且大部分病人表现轻微,病程也比较长,所以完全没有必要闻颈椎病而色变,更不要随意对号入座。X线摄颈椎正侧位片、颈椎CT或MRI检查是确诊颈椎病的重要手段之一。此病应注意与肩周炎、胸廓出口综合征、椎管内肿瘤、梅尼埃综合征等鉴别~

颈椎病的治疗方法:

(一)牵引

1 适应证 颈椎牵引常作为神经根型、颈型和交感型颈椎病的首选疗法。但脊髓型颈椎病脊髓受压较明显者和有明显颈椎节段性不稳者不宜采用。

2 颈椎牵引的方法 一般用颈枕牵引带作颈椎牵引。

(1)姿位:体位可采取坐位或卧位,为了方便,多取稳当的靠坐位,使颈部自躯干纵轴向前前倾约10°-3O°,避免过伸。要求患者充分放松颈部、肩部及整个躯体肌肉。牵引姿位应使患者感觉舒适,如有不适即应酌情调整。在椎动脉型患者前倾角宜较小,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宜取几近垂直姿位,忌前屈牵引。

(2)牵引重量与持续时间:常用的牵引重量差异很大,可自患者自身体重的1/10至1/5,多数用6-7kg,开始时用较小重量以利患者适应。每次牵引近结束时患者应有明显的颈部受牵伸感觉,但无特殊不适,如这种感觉不明显,重量应酌情增加。每次牵引持续时间通常为20-30分钟。牵引重量与持续时间可作不同的组合,一般牵引重量较大时持续时间较短,牵引重量较小时持续时间较长。

(3)牵引频度与疗程:一般每日牵引1-2次,也有每日3次者,10-20天为一疗程,可持续数个疗程直至症状基本消除。

(4)如坐位牵引疗效不著,或患者症状较重或体弱不耐久坐时,可采用仰卧位牵引。用枕垫保持适当姿位,牵引重量一般为2-3kg。持续牵引2小时后休息15分钟,然后再作牵引,每天牵引总时间可达1O-14小时。

(5)利用电动牵引器械可进行间歇牵引,被认为有利于放松肌肉,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一般是牵引2分钟,放松或减小牵引重量1分钟,反复进行半小时左右。

(二)推拿

1作用与适应证 中医学认为颈椎病系因颈项长期劳累,气血失和,加上外感风寒、阻滞经络所致,推拿治疗可以调和气血,桂风散寒,疏筋通络,从而达到解痉止痛的作用。推拿适用于除了严重颈脊髓受压的脊髓型以外的所有各型颈椎病。

对于脊髓型颈椎病,传统不主张进行推拿治疗,认为有可能加重脊髓损害,但国内已有安全有效的牵引和推拿治疗的报道,因此,轻型脊髓型颈椎病不一定禁忌推拿治疗,只是手法宜温和,免除旋扳手法。

2 方法 颈椎病的推拿手法应刚柔结合,切忌粗暴,常用手法程序如:

(1)在颈背部反复作掌揉、探法和一指禅推法,然后在颈肩部的督脉、手三阳经的部分俞穴如风池、风府、肩内俞、肩井、天宗、缺盆等穴作点、压或拿法,再在斜方肌与提肩胛肌处行弹拨法。若为神经根型,手法治疗应包括肩、肘、手的主要穴位;若为椎动脉型,应包括头、脸部的百会、太阳等穴位。接着用旋扳手法。最后以抹法、叩击、拍法作结束。

(2)施行旋扳手法时,先嘱患者向一侧旋转颈部,施术者两手分别置于病人的下枕部和枕后部顺势同时稍用力旋转头颈。此时必须注意:1)旋转角度不可过大。2)不可片面追求旋颈时可能发出的"咔嗒"声。3)脊髓型及椎动脉型颈椎病不作旋扳手法。

(三)理疗

理疗能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放松痉挛肌肉,缓解症状。方法可选用高频(微波、超短波)、低中频电疗(如TENS,间动电疗,电脑中频)、超声波、磁疗等。

(四)运动疗法

1 运动疗法的作用 颈椎病的运动疗法主要是做医疗体操练习,颈椎病医疗体操的目的与作用主要有两方面:(1)通过颈部各方向的放松性运动,活跃颈椎区域血液循环,消除淤血水肿,同时牵伸颈部韧带,放松痉挛肌肉,从而减轻症状;(2)增强颈部肌肉,增强其对疲劳的耐受能力,改善颈椎的稳定性,从而巩固治疗效果,防止反复发作。

2 适应证和禁忌证 各型颈椎病症状基本缓解或呈慢性状态时,可开始医疗体操以促进症状的进一步消除及巩固疗效。症状急性发作期宜局部休息,不宜增加运动刺激。有较明显或进行性脊髓受压症状时禁忌运动,特别是颈椎后仰运动应禁忌。椎动脉型颈椎病时颈部旋转运动宜轻柔缓慢,幅度要适当控制。

(五)神经阻滞疗法

椎间孔阻滞(硬膜外腔阻滞)和椎旁交感神经阻滞术,是有效的治疗方法,反复单次阻滞或置管连续注药,都能收到很好的效果。单次阻滞每周两次,5次为一疗程。硬膜外腔置管者可每日注药一次,每5次为一疗程。

星状神经节阻滞术,对治疗交感型颈椎病有特效(一般配合椎间孔、颈部痛点阻滞)。常于第一次阻滞治疗后即可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但多不能维持长久的疗效,故须反复施术以巩固效果,至少须连续治疗2~4个疗程。

(六)药物治疗

颈椎病症状显著时常用药物作辅助治疗以促进症状缓解,常用药物有解痉镇痛药、非甾体类消炎止痛药、神经营养药及血管扩张药等。中药也常应用。

(七)心理治疗

(八)日常生活活动指导

1 枕头与睡眠:枕头中央应略凹进,高度为12~16cm,颈部应枕在枕头上,不能悬空,使头部保持略后仰。习惯侧卧位者,应将使枕头与肩同高。睡觉时,不要躺着看书,也不要长时间将双手放在头上方。

2 避免做颈部过伸过屈活动: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在洗脸、刷牙、饮水、写字时,要避免颈部过伸过屈活动。

3 某些日常活动应该停止:在患病期间,应停止做某些过度活动颈椎的活动,如擦高处的玻璃。

颈椎病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以往多见于中老年人,近年来有年轻化的倾向;过去是会计、教师的职业病,现在则是办公室里的多发病。颈椎病的主要症状是颈部疼痛板滞伴有上肢的疼痛麻木,但是现代医学研究表明,颈椎病还会产生头痛、头晕、耳鸣、眼睛发胀、胸闷气急、四肢无力等症状。治疗颈椎病的方法有很多,推拿、针灸、牵引、理疗、局封、药物等,还有手术,都能起到很好的效果,但是,如果病人不配合治疗,不注意自我保养和功能锻炼,就会拖延病情,并容易复发。

一.保养

1用枕适当 人生的三分之一是在床上度过的,枕头的高低软硬对颈椎有直接影响,最佳的枕头应该是能支撑颈椎的生理曲线,并保持颈椎的平直。枕头要有弹性,枕芯以木棉、中空高弹棉或谷物皮壳为宜。喜欢仰卧的,枕头的高度为5厘米左右(受压以后的高度);喜欢侧卧的,高度为10厘米左右。仰卧位时,枕头的下缘最好垫在肩胛骨的上缘,不能使颈部脱空。其实,枕头的真正名字应该叫“枕颈”。枕头不合适,常造成落枕,反复落枕往往是颈椎病的先兆,要及时诊治;另外要注意的是枕席,枕席以草编为佳,竹席一则太凉,二则太硬,最好不用。

2颈部保暖 颈部受寒冷刺激会使肌肉血管痉挛,加重颈部板滞疼痛。在秋冬季节,最好穿高领衣服;天气稍热,夜间睡眠时应注意防止颈肩部受凉;炎热季节,空调温度不能太低。

3姿势正确 颈椎病的主要诱因是工作学习的姿势不正确,良好的姿势能减少劳累,避免损伤。低头时间过长,使肌肉疲劳,颈椎间盘出现老化,并出现慢性劳损,会继发一系列症状。最佳的伏案工作姿势是颈部保持正直,微微地前倾,不要扭转、倾斜;工作时间超过1小时,应该休息几分钟,做些颈部运动或按摩;不宜头靠在床头或沙发扶手上看书、看电视。

4避免损伤 颈部的损伤也会诱发本病,除了注意姿势以外,乘坐快速的交通工具,遇到急刹车,头部向前冲去,会发生“挥鞭样”损伤,因此,要注意保护自己,不要在车上打瞌睡,坐座位时可适当地扭转身体,侧面向前;体育比赛时更要避免颈椎损伤;颈椎病急性发作时,颈椎要减少活动,尤其要避免快速的转头,必要时用颈托保护。

二.锻炼

颈椎的锻炼应该慎重,要避免无目的的快速旋转或摇摆,尤其是颈椎病急性期、椎动脉型颈椎病或脊髓型颈椎病。我们推荐的方法简单易行,但要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必须持之以恒。

1头中立位,前屈至极限,回复到中立位;后伸至极限,回复到中立位;左旋至极限,回复到中立位;右旋至极限,回复到中立位;左侧屈至极限,回复到中立位;右侧屈至极限,回复到中立位。动作宜缓慢,稍稍用力。锻炼时,有的病人颈部可感觉到响声,如果伴有疼痛,应减少锻炼的次数或停止锻炼;如果没有疼痛,则可以继续锻炼。

2头中立位,双手十指相叉抱在颈后,头做缓慢的前屈和后伸运动,与此同时,双手用力对抗头的运动,以锻炼颈椎后侧的肌肉力量。

颈椎病的预防

颈椎病的预防,应从病因及发病诱因两方面采取措施,以有效地降低发病率和防止已治愈患者的复发。颈椎是脊柱的一部分,要从脊柱的整体加以预防。

预防是防止颈椎病发病的重要内容之一。通常认为脊柱的椎间盘在发育至成人之后,即开始退行性变。事实上每一个人的各椎间盘出现退行性变差异甚大。从年龄方面观察,魏征等对无症状的100例颈椎X线照片进行分析结果提示,椎间盘退变和骨质增生是随年龄增长而增多的:20岁以下组,2/20人;20~29岁组,2/20人;30~39岁组,4/20人;40~49岁组,50岁以上组,16/20人。潘之清研究认为,婴幼儿及青少年时期脊柱外伤机遇最多,因此,颈椎病的预防,应从儿童时期开始。加强体质锻炼,促使椎周软组织强状有力,有助于增强脊柱的稳定性。更注意防止外伤和纠正工作与生活中的不良姿势。颈椎病的诱发因素除外伤外,常见的还有落枕、受凉、过度疲劳、强迫体位工作、姿势不良及其他病症等。颈椎病的致病因素是复杂的,但总的可分为内因(体内因素)和外因(急慢性外伤),二者可以互为因果。内因是致病的基础。我们这里讲的是外因方面的预防。

(一)严防急性头、颈、肩外伤:头颈部跌扑伤、碰击伤及挥鞭伤,均易发生颈椎及其周围软组织损伤,直接或间接引起颈椎病,故应积极预防,一旦发生应及时检查和彻底治疗。有些外伤是不是易引起人们注意的,例如坐车打瞌睡,遇到急刹车,头部突然后仰,可造成颈椎挥鞭性损伤;有人生气时随意拧孩子耳朵,孩子为了防御而急性扭颈,或用巴掌打击孩子后头部等,均可引起颈肌及其周围软组织损伤;婴幼儿颈部肌肉尚不发达,颈软,如过早抱起或抱孩子姿势不合适,甚易造成过伸性颈椎损伤;有些青少年体育运动不得要领或不重视运动前的预备活动,如顶牛、头顶立、前滚翻及骑颈娱乐等,均可造成运动损伤。防止外伤是预防脊柱退行性变的有力措施。一旦发生外伤,除治疗软组织损伤外,还要及时治疗颈椎小关节错位,以防止发展成为颈椎病。

(二)纠正生活中的不良姿势,防止慢性损伤:颈肩部软组织慢性劳损,是发生颈椎病的病理基础,生活中的不良姿势是姿势是形成慢性劳损的主要原因之一,所以纠正日常生活中的不良姿势,对预防颈椎病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例如,有人喜欢俯卧,为了呼吸、只能将头扭向一边,这样会发生1~4颈椎扭伤。颈轴侧弯,达到失代偿时,就会出现头昏、头痛和眼、耳、鼻喉等症状。由于损害颈椎的正常力学失衡,会加速各颈椎的椎间盘退变;有人平时姿势尚好,但当看小说、看电视时,习惯把头靠在床栏杆上或沙发扶手上,造成屈颈屈背扭腰等,这样会因脊柱椎间韧带损伤而致该段脊柱失稳;妇女带孩子睡觉,常面向孩子侧卧,如果枕头不合身材高度,将置颈胸椎于强迫体位,形成侧弯,可导致脊柱病。

(三)合理用枕:枕头是颈柱的保护工具,一个成年人,每天睡眠6~9小时,即每天有¼~1~3的时间是在睡眠(枕头上)中度过的,所以枕头一定要适合颈部的生理要求。人在熟睡后,颈肩部肌肉完全放松,只靠椎间韧带和关节囊的弹性来维护椎间结构的正常关系,如果长期用高度不合适的枕头,使颈椎某处屈曲过度,就会将此处的韧带、关节囊牵长并损伤,而造成颈椎失稳,发生关节错位,进而发展成颈椎病。这类病人常常表现为睡眠中或睡醒后晨起时颈项不适、落枕、头昏、头痛或顽固性失眠等症状。合理的枕头对治疗和预防颈椎病十分重要,是药物治疗所不能替代的,但应长期坚持应用。合理的枕头必须具备两项:科学的高度和舒适的硬度。对枕头的高度,国内外学者均十分重视,并提出多种数据。我们研究认为,枕头不宜过高,亦不宜过低。大部分人以自己的颌肩线(下颌角至肩峰的距离)或手掌横径,作为侧卧或仰卧的高度,此高度适合绝大多数人;少数人需适当高枕,如棘突发育畸形、吻棘,枕头过低则可使症状加重。枕头应有适当的弹性或可塑性,不要过硬,以木棉或谷物皮壳较好,应用后可以形成马鞍形。

睡姿良好对脊柱的保健十分重要。人体躯干部、双肩及骨盆部横径较大,侧卧时,脊柱因床垫的影响而弯曲,如果长期偏重于某一侧卧位,脊柱会逐渐侧弯,轻者醒后腰背僵硬不适,需要起床活动方可恢复正常,重者可发展成脊柱病。睡眠应以仰卧为主,侧卧为辅,要左右交替,侧卧时左右膝关节微屈对置。俯卧、半俯卧、半仰卧或上、下段身体扭转而睡,都属不良睡姿,应及时纠正。头应放于枕头中央,以防落枕。脊柱病患者应以木板床为宜,弹簧床对脊柱生理平衡无益。

(四)预防慢性劳损: 由于工作需要,有些工种需要特殊姿势或在强迫体位中工作较长时间,如果不予重视,委容易发生慢性劳损,并逐渐发展成脊柱病。例如长期看显微镜的人员、坑道作业人员、会计师、缝纫刺绣、牙科医生、飞机的机械师、打字员、发报员等屈颈、斜颈、扭颈、耸肩工作者,以及长期伏案工作的学习的人,若不注意桌椅的高度与自己的身材相适应,又不重视业余时间的平衡运动(与工作姿势相反的姿势锻炼,如伏案工作者作伸懒腰动作),时间长了将会发生肩颈部软组织负荷,不仅容易发生腰背软组织劳损,而且可进一步发展成为颈、胸、腰椎关节功能紊乱。预防慢性劳损,除工间或业余时间作平衡运动外,还可根据不同的年龄和体质条件,选择一定的运动项目,进行增强肌力和增强体质的锻炼。

乘车中睡眠,急刹车时,极易造成颈椎损伤,故应尽量防止。游泳者在浅水处跳水,经常有造成颈椎严重撞伤者,故跳水应到深水处。

(五)老年人的预防: 50岁以上的老人,脊柱多有退行性改变,因此更应重视预防脊柱病的发生。枕头必须选用合乎个人规格的(保健枕分为特大号、大号、中号、小号、特小号5个规格,男士按个人衬衣号用同号的枕头;女士按衬衣号用小一号的枕头),无论家居或外出,都要重视用枕;天气寒冷时要注意颈腰部保暖,减少缩颈、耸肩、弯腰等不良姿势,冬季应注意防止颈肩受寒,尤其睡眠时颈肩部要保暖,以避免因冷刺激而发生落枕,诱发颈椎病和肩周炎。与人谈话、看电视、看**或看书报,要尽可能正面注视,不要过度扭屈颈部。总之,要保持脊柱的正常生理曲度、正直、防止因姿势不良而诱发颈椎病。

肩部按摩方法:1.体位 受术者侧卧位,施术者站于受术者一侧。

2.手法 推、滚、揉、拿、按、搓、拍法。

3.选穴 肩井、肩隅、天宗、“肩三俞”。

4.操作

(四)注意事项

患肺气肿或心脏病者,应采取坐位,按压不可过重。由颈椎病或肩周炎等所致的肩部酸沉,应采用其他有针对性的手法。

脊椎按摩方法

用单手掌沿第—~第七胸椎两侧下行推,以双手掌从脊柱向两侧分推,然后以小鱼际测部滚以上部位。用掌根和拇指分别揉肩上及肩胛内侧缘,掌根拨揉肩井和脊柱两侧夹脊穴,再以掌根、拇指按压上述部位。搓肩井及肩胛内侧缘,以热力度。受术者取坐位,术者以拇指和其余四指拿揉肩部,拇指点按肩井、天宗、肩三俞、肩隅等穴。最后以拍法拍肩部结束。

一、 患者取侧卧位,以一手扶住患者的肩部,作向外推的准备动作,而另一手则以肘关节抵压臀部,作向内扳动的准备,此时应嘱患者放松肌肉,以双手同时向不同方向用力,使腰部脊柱产生被动扭转的运动。

二、 患者取俯卧位,先从下腰部起用按揉,沿膀胱经小腿而下三至五次。其次在胸前和股前加垫枕头,使腰部后伸;此时在下腰部除按揉外,另在肾俞、大肠俞、棘旁压痛点,居寮、环跳、等穴用按和点法。继以双掌重迭在下腰部,做五到十次的按压手法,最后再按压承扶、殷门、委中、承山等穴,结束了第一步骤的按摩。

三、 患者取仰卧位,在大腿的前侧和外侧,与小腿外侧及足背。依次由上而下往返用按揉三到五遍。再以掌跟按揉股外侧和小腿外侧,继之直腿抬高运动两三下。接着再按压风市、阳陵泉、解溪、并捏委中、承山、昆仑等穴两三遍,最后以双掌搓揉下肢作结束。

1、肩胛骨中间是什么穴位?

天宗,在肩胛部,大致在肩胛骨的正中,冈下窝中央凹陷处,与第四胸椎相平。

2、肩胛骨穴位有哪些呢?

肩胛骨附近有肩井、肩髃、秉风、天宗、肩贞、肩内陵、曲池、合谷、七星台(肩中俞、肩外俞、曲垣、天宗、臑俞、肩贞)等。

秉风,在肩胛部,肩胛冈上窝中央,天宗直上,举臂有凹陷处

七星台,在肩关节后下方,臂内收时,腋后纹头上1寸

臑俞,在肩部,当腋后纹头直上,肩胛冈下缘凹陷中,

曲垣,在肩胛部,冈上窝内侧端,当臑俞与第二胸椎棘突连线的中点处

肩外俞,在背部,当第一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

肩中俞,在背部,当第七颈椎棘突下,旁开2寸

肩内陵:垂臂,在肩前腋前纹端与肩髃穴连线中点取穴。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1085771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16
下一篇2023-11-1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