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好反拉弧圈球:反拉弧圈球是一种高级技术,尤其是业余运动员掌握了这项技术就像如鱼得水,你就掌握了比赛的主动权。因为一般的业余运动员在拉弧圈球时拉高吊弧圈球的时候多,你掌握了反拉弧圈球的技术,你就站在了比对方高一挡的层次上。反拉弧圈球的要领,首先要自己发力,尽量少借对方的旋转,用自己拉球的力量去抵消对方来球的旋转。其次是在反拉时摩擦球一定要薄,摩擦球的上部甚至顶部,既要借对方来球的旋转的力,还要自己发力摩擦球。越是自己发力反拉,命中率越高。越是怕对方的旋转去碰球,越是容易吃对方的旋转。训练的方法,对方发下旋球到你的反手位,你搓球到对方侧身位,对方拉高吊弧圈球到你反手位,你侧身反拉,这样反复练习,等基本掌握了反拉弧圈球的规律以后,再把反拉扩大到全台和不定点反拉。
4、近台正手快带弧圈球:这项技术是防守中很先进的技术,也是很难掌握的技术,是90年代后期才逐渐被采用的技术。在这之前人们在正手位的防守都是平挡,借对方来球的旋转把球挡过去,因而在比赛关键的时刻就很容易因紧张而造成失误,即使不失误,防过去的球也没有威胁,很容易被对方连续进攻。到90年代后期,中国的运动员把反拉的技术运用在近台的防守上,特别是直板反胶打法的运动员运用更多,加快了攻防转换的节奏,收到了很好的效果,马林在这项技术的运用上是非常突出的。这项技术要求运动员的对来球的判断要非常快、准确,手上对球的感觉要求很高,因为有很多球是在失去身体重心或不到位的情况下,完全靠运动员手上的功夫去完成技术动作。我想虽然目前在业余运动员中能真正掌握这项技术的不多,但已经具备了一定水平的运动员可以去尝试一下,也许你会有意外的收获。
这项技术的技巧主要在于掌握好击球时间和手腕的用力,击球时间尽量在球的起跳前期(上升期),当步法实在到不了位的情况下,还可以在球刚一跳起时就击球。击球时靠腰和手腕发力,接触球的顶部。接触球时既要借对方来球旋转的力,同时自己一定要发力去摩擦球,尽量摩擦薄一点,摩擦厚就容易下网,在摩擦球的瞬间一定要把球往前顶。训练方法可采用搓下旋球到对方正手位让对方拉弧圈球到自己的正手位,然后正手近台快带。这样反复练习就会逐渐掌握击球的基本方法,在快带对方从下旋球拉起来的弧圈球比较熟练的情况下,再进行推直线让对方拉弧圈球到自己的正手位快带上旋弧圈球的训练。这样,你就会慢慢掌握在防守中正手近台快带弧圈球的技术。这项技术的关键点是在击球时一定摩擦球要薄,而且自己一定要主动发力去带球。
正手拉球的注意事项
业余选手在练习正手拉球时,要注意掌握以下几点:
1、收前臂:在正手拉球时一定要注意收前臂,大臂和小臂之间的角度一定不能固定,要根据来球来决定摆臂的大小。但要注意一点,收前臂一定要用腰来控制。
2、转腰:由于乒乓球是圆周运动,击球时用腰来控制手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击球时球拍的后引不是用手往后拉手,而是用转腰来完成,用腰固定大臂,转腰的速度要远远快于拉手。就是说,在击球前的摆臂是先转腰而不是先拉手。而我们好多球迷们在打球时都是先拉手,不知道转腰,因而在击球时经常出现身体不协调导致发力不集中或发不出力。
3、击球点:击球点的最佳位置是在身体的右前方(以右手为例),要保持最佳的击球位置就必须学好步法,保持好身体的重心,重心的高低要根据来球来决定。马林经常使用的侧身倒地爆冲是不得已而为之,对方搓过来的球又低又长,拉完以后不可能再还原,只有搏杀。马林在拉这种球的时候重心低,但是击球点是球的最高点或下降前期。正手位大角度的球击球点要根据自己步法移动的情况来决定击球点的高低。一般情况下是在球的下降中期和后期击球。
4、手腕的运用:在拉球时,手腕要相对固定,不能晃动太大,击球瞬间用中指顶住球板发力摩擦球。另外手腕还具有击球瞬间的调节功能,比如在拉球时突然感到球的旋转比自己预想的要转时就靠手腕来调节击球的力量大小和摩擦球的部位。在不到位和顶住自己的情况下,就要靠腰和手腕来调节击球点。特别是在比赛中,很多球都不是很规则,来球的落点也是你最难受的地方,这时候就要靠手腕来调节,手腕的调节主要靠大拇指和中指用力来完成。其次拉球时板型的控制也要靠手腕来完成,有很多的直板运动员正手拉球时吊腕很厉害,这影响发力,一般情况下,手腕和前臂几乎在一条直线上,球板把与手腕之间的角度在45度左右。
5、吃球:我们看一个运动员拉球的好坏,主要是看他拉球时是否吃球。吃球就是球在球板上的停留时间比较长,而不是球一碰球板就出去了。要做到拉球时吃球,就必须每一板球都主动发力去摩擦球,在平时的训练中尽量少打借力球。拉球吃球的好坏,在平时训练中不是很明显,但在比赛中就有很大的区别。很多球都是在你不到位的情况下要完成拉球的动作,就全靠你用手腕主动发力去摩擦球来调节,你习惯了主动发力拉球,就能在比赛中控制拉球时力量和击球部位的调节,拉过去很多高难度的球。
6、抢冲上旋球和下旋球的区别:动作上没有多大的区别,区别在于抢冲下旋球时击球点在球的中上部,发力的时候根据来球的旋转可带点撞击;抢冲上旋球时击球点在球的顶部,主动发力摩擦球,击球时身体重心也随之向前。特别是在反拉弧圈球时,摩擦薄反而容易过去,摩擦厚或带点撞击就容易失误。
7、微调:很多球迷朋友提出这个问题,我认为要在比赛中做到这一点是比较难的。这首先取决于你个人本身的球感,就是你手上对球的感觉。其次是在训练中不断地培养你对球的旋转的理解,要清楚地知道你打过去的球是什么样的旋转,对方回过来的球又是什么样的旋转。只有这样,你才会根据来球的不同,在很困难正常击球的情况下,在来球很不规则的情况下,在球落在边边角角很难回击的情况下,通过手上的调节把球回击过去。因此,对于业余球迷朋友们来讲,最主要的是去琢磨球的旋转变化,把这个规律基本掌握住了,你就具备了微调的能力
正手弧圈球技术是乒乓球技术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技术之一。拉好弧圈球的三个要素就是腿、腰、手;三者要协调一致,才能发挥弧圈球的最大威力。
从弧圈球的风格上来讲,目前主要分为欧洲派和亚洲派。欧洲选手拉弧圈球的时候,撞击的成分比较多,因此球在飞行的过程中速度快,力量大,弧线低;亚洲选手拉弧圈球的时候,摩擦的成分比较多,因此球在弹起后的过程中速度快,旋转强,弧线低。随着弧圈球技术的发展,目前各国选手都在相互学习,相互借鉴,因此并没有十分明显的风格区别,而是根据不同的球运用不同的技术。
弧圈球的基本技术动作并不难,但是要想拉好弧圈球必须要勤学苦练,才能是自己的技术有大幅度的提高。如何掌握基本的弧圈球技术呢?(以右手握拍选手为例)
一、技术动作分解
1准备动作:
拉球之前,站位一定要合理。一般来说,站位距球台边缘15米左右。左脚前,右脚后,两脚间距略比肩宽,右脚尖于左脚脚窝的位置平齐,以两脚前脚掌内侧着地。两腿弯曲,含胸,重心放低,身体与球台边缘的夹角大概为45度左右。
2拉球:
拉上旋球时,右肩略微下沉,同时横向转腰,右臂自然放松,靠横向转腰动作完成引拍的过程。此时,以右脚为轴,重心放到右腿上。然后,右腿蹬地,腰部横向回转,并带动右臂,注意此时右臂仍为放松状态。待腰转到基本与球台边缘平行的时候开始收缩前臂,击球。重心由右腿转移到两腿上,两肩持平。击球时,要找好击球时间。击球时间分为上升期和下降期,上升期是指来球即将达到最高点的时候,下降期是指来球从最高点刚刚下落的时候。一般来说,来球位于右腹部前方一尺多的距离时击球感觉最好,可以发出力。击球时,要注意摩擦球,主要向前发力。击球后要注意大臂、小臂立刻放松,还原。
此主题相关如下:
关于击球部位,对于以拉打为主和摩擦为主是有区别的。 以拉打为主的选手,击球的部位一般为B点或B、C点之间。以摩擦为主的选手,击球部位一般为C点。
拉下旋球的动作要领与拉上旋球基本一致。只是拉下旋球时,右肩沉的更低一些,击球的部位一般为B点,且用力的方向向上多一些。
3步法
拉球时,要根据来球的位置,时刻跑动来调节击球的最佳位置。跑动时要保证重心尽量平稳,身体不要乱晃。
二、高吊弧圈与前冲弧圈
高吊弧圈一般是针对拉下旋球而言的。高吊弧圈以旋转见长,但是弧线略高,速度较慢。高吊弧圈的击球部位一般为B点,甚至是A、B点之间,这要根据来球的旋转而定。拉高吊弧圈,右肩下沉的较低,用力方向向上的比较多,先要制造一个高过球网的弧线,然后用力方向向前,再制造一个向前的弧线。如果一味的向上硬拉,则球很容易出界。
前冲弧圈速度快,力量大,但旋转稍逊。拉前冲弧圈,击球部位一般为C点或B、C点之间。右肩略微下沉,用力方向向前比较多。若来球的下旋旋转很强,则必须增加转腰的幅度和前臂收缩的速度,以增大对球的摩擦力。
三、台内弧圈球技术
台内弧圈球的技术难度比较大。首先要判断来球的位置和高度,根据来球的高度来决定引拍的高度。拉台内弧圈球,一般引拍的高度较高,往往与台面高度持平,甚至高于台面。击球部位一般为D点。由于摩擦球的部位很薄,因为对于下旋非常强的台内球,处理起来难度很大。而对于不太转的下旋球来说,台内弧圈球给对方造成的威胁还是很大的。拉台内弧圈球,要注意用力方向向上多一些,继而向前,要把弧线拉短。
四、套胶与弧圈球
进口套胶与国产套胶的性能不同,对于拉弧圈球的风格有一定的影响。
欧洲人拉球多为拉打,因为欧洲的套胶胶皮黏性差,海绵偏软,但弹性好。使用进口套胶,球在接触到拍子之后,海绵被挤压的程度较深,海绵被压缩的行程长,这样就削减了来球的大部分旋转和力量,因此采用拉打的手法可以很好的控制来球,加之欧洲人身高马大,爆发力非常好。这样的拉球威力不小。
亚洲人拉球多摩擦,因为国产的套胶,如狂飙系列套胶,胶皮黏性强,海绵弹性非常实在,非常大。在球接触拍子的时候,胶皮给了来球很大的阻力,而海绵被压缩的程度也不大,这样就造成的脱板速度很快。因此只有多摩擦,以旋转克旋转才能拉出高质量的弧圈球。所以使用国产套胶对拉球的技术要求较高。
随着乒乓器材的发展,国内已经生产出很多新产品,兼具了国产与进口的很多优点,对于众多的乒乓球爱好者来说,又多了很多的选择。
五、拉球的常见问题
1 重心后坐。
重心后坐,自然使腿部力量不能发挥出来,使手臂的走向多为向上,削减了拉球的速度、力量和旋转。
2 手臂僵硬。
引手的过程中,肌肉僵硬,大大降低了控制球的能力,并锁住了力量。击球后肌肉僵硬,使力量不能全部发挥出来,并降低了还原速度。
3 转腰不够。
只靠手臂拉球,速度、力量、旋转都有很大的损失。
4 抬肘、抬肩。
使腿、腰、手不能协调一致,当力量从腿、腰传到手的时候,能量中断。
5步法迟钝。
等球,使击球点太低,使全身的力量用不到球上
请参考一下马琳、王皓的主管教练吴敬平的文章
直板反胶正手拉球的基本原理和训练方法
乒乓球基本上是一项圆周运动,正手和反手拉球都是以运动员的身体重心为轴心、以身体到身体重心的连线为半径进行圆周运动。因此,不管是正手还是反手击球都必须符合这个原理,从这个意义上讲,正手拉球动作的基本原理就是一种力的传递。
正手拉球的基本要点
基本站位:两腿张开与肩的宽度为差不多相同,身体稍微前倾,重心在前脚掌上,拉球时,身体向右转(以右手为例),重心放在右脚上,在转腰的过程中,用腰控制大臂,右肩稍底,小臂自然下垂,用手腕控制板型,板型前倾(拇指用力压住球板,食指稍微放松,中指顶住球板),板型前倾的角度因来球的旋转不同而调整。
击球原理:击球的时候,以右手为例,首先是腿上发力,向左蹬腿,身体重心从右脚向左脚转换,交换重心,身体前迎,身体前迎的方向要和击球的方向一致。然后是腰上发力,用腰带动大臂转动,把力传递到前臂,在击球一瞬间,收缩前臂用力击球。从力学的原理讲,正手拉球前,小臂和大臂之间的角度越小越好,这是加大半径,半径越大,初速度就越大,在击球瞬间突然收缩前臂,使半径变小而获得加速度,使速度加快,力量加大。击球时,小臂和大臂之间角度的变化要根据来球和击球的需要进行变化。很多运动员在进行正手拉球时往往只注意了收前臂而忽略了转腰,用腰来控制手臂的发力,或者是注意了用腰的发力来带动手臂而忽略了收前臂,前臂和大臂之间的角度几乎没有变化或变化很小。总结起来正手拉球应注意四点:1、必须注意重心的交换,重心迎前的方向要和击球的方向一致。2、一定要用腰控制大臂,是腰上发力,而不是用手臂发力,注意拉球时腿、腰、大臂、前臂、手腕发力的协调。3、击球瞬间必须快速收缩前臂、手腕发力,前臂收缩的速度越快,发出的力量就越大。4、击球点必须保持在身体的右前方,击球点离身体越近,越容易控制球。有一点值得注意的是不管是什么样的拉球动作,必须和你自身具备的身体条件相符合,只要不影响动作的发力就可以,没有什么固定的动作模式。另外就是在击球前,球板和球之间要有一定的距离,尽量主动去击球,而不要让球来撞你的球拍,或者是球与球拍之间的距离太小,容易被来球顶住,影响你的发力。
正手拉球的方法与技巧
正手拉球是一门很复杂的技术,有近台拉球、中近台拉球、远台拉球,有拉上旋球、下旋球,有近台快带、反拉弧圈球,拉半出台球等等。不管拉球有多么复杂,但有一点是最重要的基础,就是步法。步法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正手拉球的命中率、力量的大小和拉球时的调节能力。要想练好正手拉球,就必须先练好步法。而在这一点上,是专业运动员和业余运动员最大的区别所在,业余运动员不可能像专业运动员那样进行大量的高强度的步法训练。但有一点是相同的,那就是击球的技巧。只要能够做到因势利导,充分发挥现有的条件,也会收到一定的效果。下面,我给大家介绍一些比较实用的训练方法和技巧:
1、拉好定点下旋球:拉冲下旋球是直板反胶最基础的基本功,在拉下旋球时除了注意前面提到的基本动作要领以外,要特别注意手腕的用力方法。在击球的瞬间是用手腕去摩擦球,击球点在来球的中上部,在用手腕摩擦球时还要根据来球旋转的强弱再加上一定的撞击。就是人们常说的又摩又打。拉冲下旋球旋转弱的来球要连摩擦带撞击,撞击可稍大于摩擦。拉冲下旋球旋转强的来球必须用力摩擦击球,用自己拉球的力量抵消来球的旋转。在击球的瞬间要特别注意击球时一定要把球往前送,不能靠力量去硬碰球。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吃球”,尽量让球在球板上停留的时间长一些。经常这样训练拉球,你对球的感觉就会越来越好,拉球就会越来越有数,慢慢达到运用自如。训练的方法,在没有多球条件的情况下可采用拉球一方发下旋球到对方的反手位让对方搓长球到侧身位,然后发力拉冲这个球。拉球时一定要注意用全力拉冲,不要考虑下一板球对方是否能够防过来。要的就是让你防不过来。经常这样训练,你的拉球力量一定会提高。在有多球的条件下,可让对方发下旋球到你的侧身位,定点发力拉冲这种球。拉球时要掌握好击球时间,在对方来球跳到最高点或下降前期击球最好。击球时间一定要相对固定,这样容易掌握拉球的命中率,好调节。出界多就向前送一点,下网多就多摩擦一点。在定点拉冲下旋球比较有数的情况下,再把来球的落点扩大到全台的定点拉冲,这样不断加大拉球的难度,拉球的水平就会不断提高。
2、拉好定点上旋球:拉上旋球和下旋球不同的是,拉上旋球击球点在来球的上部,摩擦球要大于撞击球,击球的瞬间一定要往前送。训练的方法基本和抢拉下旋球一样,只是来球的旋转不一样,是上旋球。在推挡后侧身发力拉冲这板球,或对方变你正手位后发力拉冲,反复练习。有多球训练的条件,可以由对方直接发上旋球到你的正手位和侧身位抢冲,落点可以从定点到不定点,逐步提高击球的难度。
3、练好反拉弧圈球:反拉弧圈球是一种高级技术,尤其是业余运动员掌握了这项技术就像如鱼得水,你就掌握了比赛的主动权。因为一般的业余运动员在拉弧圈球时拉高吊弧圈球的时候多,你掌握了反拉弧圈球的技术,你就站在了比对方高一挡的层次上。反拉弧圈球的要领,首先要自己发力,尽量少借对方的旋转,用自己拉球的力量去抵消对方来球的旋转。其次是在反拉时摩擦球一定要薄,摩擦球的上部甚至顶部,既要借对方来球的旋转的力,还要自己发力摩擦球。越是自己发力反拉,命中率越高。越是怕对方的旋转去碰球,越是容易吃对方的旋转。训练的方法,对方发下旋球到你的反手位,你搓球到对方侧身位,对方拉高吊弧圈球到你反手位,你侧身反拉,这样反复练习,等基本掌握了反拉弧圈球的规律以后,再把反拉扩大到全台和不定点反拉。
4、近台正手快带弧圈球:这项技术是防守中很先进的技术,也是很难掌握的技术,是90年代后期才逐渐被采用的技术。在这之前人们在正手位的防守都是平挡,借对方来球的旋转把球挡过去,因而在比赛关键的时刻就很容易因紧张而造成失误,即使不失误,防过去的球也没有威胁,很容易被对方连续进攻。到90年代后期,中国的运动员把反拉的技术运用在近台的防守上,特别是直板反胶打法的运动员运用更多,加快了攻防转换的节奏,收到了很好的效果,马林在这项技术的运用上是非常突出的。这项技术要求运动员的对来球的判断要非常快、准确,手上对球的感觉要求很高,因为有很多球是在失去身体重心或不到位的情况下,完全靠运动员手上的功夫去完成技术动作。我想虽然目前在业余运动员中能真正掌握这项技术的不多,但已经具备了一定水平的运动员可以去尝试一下,也许你会有意外的收获。
这项技术的技巧主要在于掌握好击球时间和手腕的用力,击球时间尽量在球的起跳前期(上升期),当步法实在到不了位的情况下,还可以在球刚一跳起时就击球。击球时靠腰和手腕发力,接触球的顶部。接触球时既要借对方来球旋转的力,同时自己一定要发力去摩擦球,尽量摩擦薄一点,摩擦厚就容易下网,在摩擦球的瞬间一定要把球往前顶。训练方法可采用搓下旋球到对方正手位让对方拉弧圈球到自己的正手位,然后正手近台快带。这样反复练习就会逐渐掌握击球的基本方法,在快带对方从下旋球拉起来的弧圈球比较熟练的情况下,再进行推直线让对方拉弧圈球到自己的正手位快带上旋弧圈球的训练。这样,你就会慢慢掌握在防守中正手近台快带弧圈球的技术。这项技术的关键点是在击球时一定摩擦球要薄,而且自己一定要主动发力去带球。
正手拉球的注意事项
业余选手在练习正手拉球时,要注意掌握以下几点:
1、收前臂:在正手拉球时一定要注意收前臂,大臂和小臂之间的角度一定不能固定,要根据来球来决定摆臂的大小。但要注意一点,收前臂一定要用腰来控制。
2、转腰:由于乒乓球是圆周运动,击球时用腰来控制手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击球时球拍的后引不是用手往后拉手,而是用转腰来完成,用腰固定大臂,转腰的速度要远远快于拉手。就是说,在击球前的摆臂是先转腰而不是先拉手。而我们好多球迷们在打球时都是先拉手,不知道转腰,因而在击球时经常出现身体不协调导致发力不集中或发不出力。
3、击球点:击球点的最佳位置是在身体的右前方(以右手为例),要保持最佳的击球位置就必须学好步法,保持好身体的重心,重心的高低要根据来球来决定。马林经常使用的侧身倒地爆冲是不得已而为之,对方搓过来的球又低又长,拉完以后不可能再还原,只有搏杀。马林在拉这种球的时候重心低,但是击球点是球的最高点或下降前期。正手位大角度的球击球点要根据自己步法移动的情况来决定击球点的高低。一般情况下是在球的下降中期和后期击球。
4、手腕的运用:在拉球时,手腕要相对固定,不能晃动太大,击球瞬间用中指顶住球板发力摩擦球。另外手腕还具有击球瞬间的调节功能,比如在拉球时突然感到球的旋转比自己预想的要转时就靠手腕来调节击球的力量大小和摩擦球的部位。在不到位和顶住自己的情况下,就要靠腰和手腕来调节击球点。特别是在比赛中,很多球都不是很规则,来球的落点也是你最难受的地方,这时候就要靠手腕来调节,手腕的调节主要靠大拇指和中指用力来完成。其次拉球时板型的控制也要靠手腕来完成,有很多的直板运动员正手拉球时吊腕很厉害,这影响发力,一般情况下,手腕和前臂几乎在一条直线上,球板把与手腕之间的角度在45度左右。
5、吃球:我们看一个运动员拉球的好坏,主要是看他拉球时是否吃球。吃球就是球在球板上的停留时间比较长,而不是球一碰球板就出去了。要做到拉球时吃球,就必须每一板球都主动发力去摩擦球,在平时的训练中尽量少打借力球。拉球吃球的好坏,在平时训练中不是很明显,但在比赛中就有很大的区别。很多球都是在你不到位的情况下要完成拉球的动作,就全靠你用手腕主动发力去摩擦球来调节,你习惯了主动发力拉球,就能在比赛中控制拉球时力量和击球部位的调节,拉过去很多高难度的球。
6、抢冲上旋球和下旋球的区别:动作上没有多大的区别,区别在于抢冲下旋球时击球点在球的中上部,发力的时候根据来球的旋转可带点撞击;抢冲上旋球时击球点在球的顶部,主动发力摩擦球,击球时身体重心也随之向前。特别是在反拉弧圈球时,摩擦薄反而容易过去,摩擦厚或带点撞击就容易失误。
7、微调:很多球迷朋友提出这个问题,我认为要在比赛中做到这一点是比较难的。这首先取决于你个人本身的球感,就是你手上对球的感觉。其次是在训练中不断地培养你对球的旋转的理解,要清楚地知道你打过去的球是什么样的旋转,对方回过来的球又是什么样的旋转。只有这样,你才会根据来球的不同,在很困难正常击球的情况下,在来球很不规则的情况下,在球落在边边角角很难回击的情况下,通过手上的调节把球回击过去。因此,对于业余球迷朋友们来讲,最主要的是去琢磨球的旋转变化,把这个规律基本掌握住了,你就具备了微调的能力
正手弧圈球技术是乒乓球技术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技术之一。拉好弧圈球的三个要素就是腿、腰、手;三者要协调一致,才能发挥弧圈球的最大威力。
从弧圈球的风格上来讲,目前主要分为欧洲派和亚洲派。欧洲选手拉弧圈球的时候,撞击的成分比较多,因此球在飞行的过程中速度快,力量大,弧线低;亚洲选手拉弧圈球的时候,摩擦的成分比较多,因此球在弹起后的过程中速度快,旋转强,弧线低。随着弧圈球技术的发展,目前各国选手都在相互学习,相互借鉴,因此并没有十分明显的风格区别,而是根据不同的球运用不同的技术。
弧圈球的基本技术动作并不难,但是要想拉好弧圈球必须要勤学苦练,才能是自己的技术有大幅度的提高。如何掌握基本的弧圈球技术呢?(以右手握拍选手为例)
一、技术动作分解
1准备动作:
拉球之前,站位一定要合理。一般来说,站位距球台边缘15米左右。左脚前,右脚后,两脚间距略比肩宽,右脚尖于左脚脚窝的位置平齐,以两脚前脚掌内侧着地。两腿弯曲,含胸,重心放低,身体与球台边缘的夹角大概为45度左右。
2拉球:
拉上旋球时,右肩略微下沉,同时横向转腰,右臂自然放松,靠横向转腰动作完成引拍的过程。此时,以右脚为轴,重心放到右腿上。然后,右腿蹬地,腰部横向回转,并带动右臂,注意此时右臂仍为放松状态。待腰转到基本与球台边缘平行的时候开始收缩前臂,击球。重心由右腿转移到两腿上,两肩持平。击球时,要找好击球时间。击球时间分为上升期和下降期,上升期是指来球即将达到最高点的时候,下降期是指来球从最高点刚刚下落的时候。一般来说,来球位于右腹部前方一尺多的距离时击球感觉最好,可以发出力。击球时,要注意摩擦球,主要向前发力。击球后要注意大臂、小臂立刻放松,还原。
此主题相关如下:
关于击球部位,对于以拉打为主和摩擦为主是有区别的。 以拉打为主的选手,击球的部位一般为B点或B、C点之间。以摩擦为主的选手,击球部位一般为C点。
拉下旋球的动作要领与拉上旋球基本一致。只是拉下旋球时,右肩沉的更低一些,击球的部位一般为B点,且用力的方向向上多一些。
3步法
拉球时,要根据来球的位置,时刻跑动来调节击球的最佳位置。跑动时要保证重心尽量平稳,身体不要乱晃。
二、高吊弧圈与前冲弧圈
高吊弧圈一般是针对拉下旋球而言的。高吊弧圈以旋转见长,但是弧线略高,速度较慢。高吊弧圈的击球部位一般为B点,甚至是A、B点之间,这要根据来球的旋转而定。拉高吊弧圈,右肩下沉的较低,用力方向向上的比较多,先要制造一个高过球网的弧线,然后用力方向向前,再制造一个向前的弧线。如果一味的向上硬拉,则球很容易出界。
前冲弧圈速度快,力量大,但旋转稍逊。拉前冲弧圈,击球部位一般为C点或B、C点之间。右肩略微下沉,用力方向向前比较多。若来球的下旋旋转很强,则必须增加转腰的幅度和前臂收缩的速度,以增大对球的摩擦力。
三、台内弧圈球技术
台内弧圈球的技术难度比较大。首先要判断来球的位置和高度,根据来球的高度来决定引拍的高度。拉台内弧圈球,一般引拍的高度较高,往往与台面高度持平,甚至高于台面。击球部位一般为D点。由于摩擦球的部位很薄,因为对于下旋非常强的台内球,处理起来难度很大。而对于不太转的下旋球来说,台内弧圈球给对方造成的威胁还是很大的。拉台内弧圈球,要注意用力方向向上多一些,继而向前,要把弧线拉短。
四、套胶与弧圈球
进口套胶与国产套胶的性能不同,对于拉弧圈球的风格有一定的影响。
欧洲人拉球多为拉打,因为欧洲的套胶胶皮黏性差,海绵偏软,但弹性好。使用进口套胶,球在接触到拍子之后,海绵被挤压的程度较深,海绵被压缩的行程长,这样就削减了来球的大部分旋转和力量,因此采用拉打的手法可以很好的控制来球,加之欧洲人身高马大,爆发力非常好。这样的拉球威力不小。
亚洲人拉球多摩擦,因为国产的套胶,如狂飙系列套胶,胶皮黏性强,海绵弹性非常实在,非常大。在球接触拍子的时候,胶皮给了来球很大的阻力,而海绵被压缩的程度也不大,这样就造成的脱板速度很快。因此只有多摩擦,以旋转克旋转才能拉出高质量的弧圈球。所以使用国产套胶对拉球的技术要求较高。
随着乒乓器材的发展,国内已经生产出很多新产品,兼具了国产与进口的很多优点,对于众多的乒乓球爱好者来说,又多了很多的选择。
五、拉球的常见问题
1 重心后坐。
重心后坐,自然使腿部力量不能发挥出来,使手臂的走向多为向上,削减了拉球的速度、力量和旋转。
2 手臂僵硬。
引手的过程中,肌肉僵硬,大大降低了控制球的能力,并锁住了力量。击球后肌肉僵硬,使力量不能全部发挥出来,并降低了还原速度。
3 转腰不够。
只靠手臂拉球,速度、力量、旋转都有很大的损失。
4 抬肘、抬肩。
使腿、腰、手不能协调一致,当力量从腿、腰传到手的时候,能量中断。
5步法迟钝。
等球,使击球点太低,使全身的力量用不到球上。
常用记人散文写作格式 记写人物的方法种种,而常用的不过如下五种:引联式、转情式、议证式、寻访式、纪传式。 1.引联式。 本式的套路模式是:睹物思人→联想回忆→睹物议人,总结全篇。如《一件珍贵的衬衫》就是这一式的典范篇目。使用这一套路的关键是联想回忆的触发物应找好,如:一张照片、一本日记、一封书信等,凡是一件记录着被回忆者品格与某些特殊经历的物品,均可作为引起联想的触发物。 其次是所回忆的故事要能反映出一个人的某些品质,并且要与引起你产生联想的触发物相照应。切莫写成触发物是触发物,主体部分人物的行为与触发物无干。 第三是结尾“睹物议人”,它的作用之一是总结全篇点出文旨;作用之二是与开头照应。因此,从什么地方联想开去还应再回到什么地方去。其思路图实质上是一种倒叙的形式。只不过它是因物而引出回想,不是因事而引起的回想。 2.转情式。 本式的套路模式为:恨的产生→恨的淡化→爱的萌生→爱的发展→爱的深化。或者反过来:爱的产生→爱的淡化→恨的萌生→恨的发展→恨的深化。 这一式是高中生必修式,因为用这一式写出的文章就是复杂的记叙。用这一式去落实大纲中有关复杂记叙的要求,是事半功倍的。而且这一式又是记事、抒情、记人三种文章的通用式。例如,用本式写“我的朋友”、“我的好老师”,“我的理想”等都是得心应手的。可以说,这一式不仅在记人套路中,甚至在整个记叙、抒情套路中都属于当家套路。 运用这一式应注意四点:①开始的贬抑应适度,为下文由恨转爱留余地,埋伏笔,不然下文就无法转了。因此开始的恨一定是误解,是偏见一类的东西。②要注意以后的每次感情变化的原因要可信、自然。③要注意结尾的褒扬升华要有方,杨朔是做了个梦,当别人都在做梦时,你就可以清醒地写篇日记,沉思着凝望远方等待。④要注意加工题材,原有的材料不可能都是由五个阶段构成,初学习时,一定要对材料进行补充。缺少的部分,可根据已占有的材料所形成的思维定势适当用虚构来补充。这一式,初、高中学生经过两三次训练就可以熟练掌握。掌握了这一式,学生作文的思路会有一个飞跃性的进步。 3.议证式。 本式的套路模式为:阐明中心→叙写事实→总结照应。 运用这一式的第一步是用抒情的笔调,表露你对所写人物的总评价,点明文旨。第二步是从三个不同方面具体叙写人物事迹,落实文旨。第三部是总结全文的记叙,照应文章开头,再一次抒情议论、升华中心。能集中代表本式的名篇是《谁是最可爱的人》,这一式的设计,意在落实大纲中关于学会夹叙夹议的写法的要求。 4.寻访式。 本式的套路模式为:寻访缘由→寻访经过→寻访结果→寻访感想。 本式是以寻访为由头,用寻访经过去歌颂主人翁。这一式又可细分为定点寻访和移步寻访。如《驿路梨花》就是定点寻访,寻访的扬所就是小茅屋。 移步寻访的典型篇目是《猎户》,本来要寻访A——董昆,由此回忆起B——幼年记忆中的尚二叔,顺路先访百中老人,最后才去见打豹英雄董昆。由此引发出保卫家乡、保卫丰收果实的感想。 这一式的特点是多线索,在一主线之上,支线横生。以此落实大纲中关于多线索记叙的要求。 5.纪传式 本式的套路模式为:简介概况→重点记叙→今日概况或卒年,卒后有关情况→简要评价。 简介的概况包括:姓名、生平、籍贯、家境、学业建树等。重点的记叙是介绍其主要成就,一个成就一段。如果所记之人尚存,就写其今日概况,如果所写之人已故,就写卒年情况与逝后有关情况,如影响等。最后是对其一生做简要评价。这一式的典范篇目很多,如《柔石小传》、《陈涉世家》、《张衡传》等等。 设计这一式,主要是为了实用,在日常工作中,时常会遇到记写人物生平的情况,学会了这一式,对将来的实际工作很有意义。 总之,记人的文章是常用体裁,要想打好基础,必须明确地学会几样,然后才能谈得上灵活运用。只要学会了这四样,一般情况下,写人的题目是不会难住你的。 网址 http://21824233167:8000/Resource/Book/Edu/JXCKS/TS009078/0381_ts009078htm 常用叙事散文写作格式 1.倒叙式。 本式的特定含义不同于平常所说的倒叙,是专指以事开头的倒叙,如《火刑》、《为了六十一个阶段弟兄》都是以事开头的,而《一件珍贵的衬衫》平常人们也称倒叙,但它是以物开头的。这一式大家熟知,就不详细介绍了。只强调两点,一是从什么地方开篇的,结尾仍要回到什么地方;二是开篇之事要能带动全篇。 2.领悟式。 本式的套路模式为:亲历一事→悟出哲理。 刘白羽亲历长江三峡的航行之后,悟出了“人们只要从汹涌的浪涛中掌握了一条前进的途径,也就战胜大自然了”的道理。 这一式应用率很高,凡生活学习中的事,动动脑筋,都很有悟头。 3.失得式。 本式的套路模式为:为甲而去→因乙失甲→怅然若失→转念领悟,所获甚大。如写买书,由于遇一儿童迷路而哭,同学硬拉他帮助儿童找父母,孩子父母找到了,可书却没买上,怅然而归的途中,细细想来,今天确实有所得,从同学的行为中真正懂得急人之难的道理,这是买不到的生活教科书啊!这一式往往可以别开生面的立出新意,开人眼界。 使用这一式要注意两点:一要注意意外之事的急迫性,非到不立即解决而不行的程度,不然放弃本来要做的甲事,而去做乙事,就不合情理;二要注意乙事办完再回到去办甲事上,从甲事未办成的失中寻得,应感情细腻而真实,自然合理。 4.悬念式,也叫溯因式。 本式的套路模式为:设置悬念→探因解疑→解疑明旨。 这一式的代表篇目是《第二次考试》。陈伊玲初试成绩优异,才气过人,而复试为什么落差极大,前后判若两人?真是令人百思不得其解。这是设置悬念,造成疑问。于是苏林教授决定去探个究竟。一路所见,都是为突出陈伊玲的精神。这是探因的过程。原因找到了,原来她为救灾,不顾自己明天就将考试的处境,宁肯失去个人的机遇,也不愿置人民生死于不顾。疑问排除了,陈伊玲的品质也突出了。 使用本式的首要问题是开篇的悬念,一是悬念设置要自然,结果要在情理之中;二是悬念要能带动全篇。 5.集锦式。 本式的套路模式为:交代文旨→ 其主要特点是开头有个引子,引出话头,然后从几个不同角度记写几件事,这几件事都能反映人物的品质,或反映开头点明的文旨。 这一式无论记事、记人和抒情均可通用。记人可用来写《我的×××》一类文章,记事可写《×××市场行》一类文章,抒情可写景物,如《××景物记》。 6.对比式。 本式的套路模式为:①甲的高大←→乙的渺小,如《一件小事》;②一个人行为几个阶段的对比:甲是乙→甲不是乙→甲是乙→甲不是乙…… 如《变色龙》。 总的说来,记事套路多半也可用来记人,有的还可用来写抒情散文。设计这些套路,意在指导学生入叙事之门,克服叙事的简单化和单一化。既有利于参加各种考试,又有利于将来工作中的应用。 网址 http://21824233167:8000/Resource/Book/Edu/JXCKS/TS009078/0382_ts009078htm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