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打麻药进针很疼
为什么打麻药进针很疼?在日常生活中,医生为他人打针是非常常见的,有不少人打麻药进针的时候会感觉到疼痛。那么下面为大家分享为什么打麻药进针很疼的相关内容。
为什么打麻药进针很疼1我们人体在打麻药时出现疼痛的现象是非常正常的。一般情况下,在麻药注射到我们人体之内是直到麻药完全产生作用,患者都是可以感觉到疼痛的。在麻药逐渐起到药效时,我们人体会逐渐麻木,失去一些感觉功能。
患者也不必过于担心,麻药疼痛通常都在我们人体的耐受范围之内,麻药打过之后,患者就可以完全安心的做手术了,一般并不表示患者身体出现疾病。
为什么肌肉注射很疼
肌肉注射很疼痛的原因是因为肌肉里面有一些神经末梢,所以在受到刺激的时候容易出现疼痛的情况,这是非常常见的一个问题。像肌肉注射一般的话就是一些针剂需要进行肌肉注射,这种情况的话都会有轻度的疼痛的情况,一般的话慢慢的缓解就可以,这种缓解恢复还是比较快的。
像这个注射的药物,对症肌肉软组织有可能有一定刺激性的作用,所以也有可能会比较疼痛的情况,现在症状不太严重都可以保守治疗就可以。
当然有的个别的情况可能在注射的过程中引起了轻微的感染的情况,会引起这个疼痛比较严重的问题,像这种治疗的话就要控制炎症,促进他这个恢复才能够慢慢的缓解,恢复成正常。
为什么打麻药进针很疼2打免疫力针疼吗
1、免疫针是在三角肌皮下注射,金针深度为三角肌外缘皮下,如果感觉到疼痛那么可能是进针太深,一般情况下是不疼的。所以不用太过于担心。
2、如果免疫力低下需要提高免疫力。这个注射预防针以后需要产生抗体。一般情况下需要一个月产生。
如何提高免疫力
1、注意口腔关:认真刷牙、经常漱口水,能够提高免疫力。口腔卫生差会引发牙周炎,从而导致糖尿病或心脏病,因此把好口腔关是保证健康的第一步。
2、常洗手:洗手的道理不言自明,但多数人却不以为然。在感冒流行的季节,每天要多用肥皂洗手。采用正确的洗手方法,能让全球10 亿人远离感冒,还能预防其他传染性疾病。
3、多吃苹果: “每天一苹果,疾病远离我。”苹果、甘蓝以及绿茶中含有一种叫槲皮素的天然抗氧化剂,它能让人们在压力下增强免疫力。
我们在生活中要多去运动,保持健康好的生活规律,我们才能拥有健康的体魄,
为什么打麻药进针很疼3打无痛分娩针疼吗
打无痛分娩针还是会有一些痛的,但并不明显,孕妈们分娩时应注意配合医生的指导。
1、采用无痛分娩后还需要用力生产
现在所用的镇痛药是一种“感觉与运动分离”的神经阻滞药,它选择性地阻断产妇痛觉的传导,而运动神经不受影响。分娩期间,产妇完全活动自如,腹肌收缩和子宫收缩均保持正常。相反,产妇疼痛缓解后,精神完全放松,全身不再翻滚扭动,有利于产妇在医师的指导下用力,宫口开放也就更加容易,因而加速了产程的进展。
2、进行椎管穿刺置管时会有轻微不适
穿刺置管是在局部麻醉下进行,产妇仅感觉轻微不适而已,与子宫收缩时的产痛根本没有可比性。
3、无痛分娩中分娩方式有可能改成剖宫产
自然分娩是否改成剖宫产,与是否进行无痛分娩没有必然的联系,它取决于胎儿头盆是否相称、是否存在异常胎位、脐带绕颈和胎儿宫内窘迫等产科因素,有些因素只能在分娩过程中逐渐显现出来,在分娩镇痛过程中如需进行剖宫产,产妇可及时进入手术室实施手术,如果分娩镇痛效果确切,通过置管处给药可以免去了再次椎管穿刺的过程,节省了手术前的准备时间。
枕骨
斜方肌(上项线内侧1/3、枕骨隆突)、胸锁乳突肌(上项线外侧1/2)、头夹肌(上项线外侧)、头后大直肌(下项线外侧)、头后小直肌(下项线内侧)、头上斜肌(上下项线之间)、棘肌(上下项线之间)
颞骨乳突:
胸锁乳突肌(外侧)、头夹肌、最长肌
棘突
斜方肌(C7-T12)、小菱形肌(C7-T1)、大菱形肌(T2-T5)、
背阔肌(T5-L5)、头夹肌(C7-T3)、颈夹肌(T3-T6)、半棘肌(C2-T4)、头后大直肌(C2)、头后小直肌(C1后弓结节)、头下斜肌(C2)、棘肌(C2-C4、C7-C8、T11-L2)、上后锯肌(C7-T3)、下后锯肌(T11-L3)、多裂肌(C2-L5)、回旋肌(C1-L5)、棘间肌(C2-T3、T12-L5)
横突
肩胛提肌(C1-C4)、斜角肌(C3-C6横突前结节、C2-C7横突后结节、C5-C7横突后结节)、颈夹肌(C2-C3)、半棘肌(C2-T4)、头上斜肌(C1)、头下斜肌(C1横突下结节)、头侧直肌(C1)、髂肋肌(C4-C7)、最长肌(C2-C6、T1-L5)、腰方肌(L1-L4)、多裂肌(C4-L5)、回旋肌(C1-L5)、横突间肌(C1-L5)、腰肌(T12-L5)
肱骨外上髁
肱桡肌(嵴近端2/3)、桡侧腕长伸肌(嵴近端1/3)、桡侧腕短伸肌、尺侧腕伸肌、指伸肌、小指伸肌、旋后肌、肘肌(髁后面)
锁骨
三角肌(外侧)、斜方肌(外侧)、胸大肌(内侧)、胸锁乳突肌(内侧)
肋骨(背部):髂肋肌(1-12)、最长肌(3-12)、腰方肌(12肋下缘)、上后锯肌(2-5)、下后锯肌(9-12)
颈椎关节突:半棘肌(C4-C6)、最长肌(C4-C7)
项韧带:斜方肌、头夹肌、棘肌、上后锯肌
肩峰:三角肌、斜方肌
肩胛冈:三角肌、斜方肌、冈上肌(上窝)、冈下肌(下窝)
肩胛上角:肩胛提肌
肩胛内缘:大菱形肌、小菱形肌
肩胛外缘:大圆肌(下缘)、小圆肌(上缘)
肱骨大结节:胸大肌(嵴)、冈上肌、冈下肌、小圆肌
肱骨小结节:背阔肌(嵴)、大圆肌(嵴)、肩胛下肌
喙突:喙肱肌、胸小肌
肱骨粗隆:三角肌
骶骨(后面):髂肋肌、多裂肌、臀大肌
髂嵴:背阔肌、髂肋肌、腰方肌、多裂肌、臀大肌、臀中肌、臀小肌
大转子:臀中肌、臀小肌、梨状肌、闭孔内肌、上孖肌、下孖肌
小转子:腰肌、髂肌
胸腰筋膜:最长肌、背阔肌
附着点炎,又称肌腱端炎,是指韧带、肌腱、筋膜、关节囊附着于骨质的部位的炎症。病变初期以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为主,伴少数多核细胞,此时病变以关节囊、肌腱、韧带水肿为主要病理表现。随着病程进展,引起附着点的侵蚀,附近骨髓炎症、水肿,进而肉芽组织形成,受累部位钙化、新骨形成,在此基础上,又有新发生的附着点炎和修复,如此反复多次直至韧带骨化。
斜角肌
斜角肌,位于颈椎侧面,止于第1、2肋骨,关联痛误为心绞痛
1、引起广泛疼痛、麻木、上背部(菱形肌处,误为菱形肌引起),肩膀、臂部(该两处的关联痛,误认为神经根的压迫)和手部异常疼痛,有时会发生于后颈部。
2、触发点常常成为胸部、上背部、肩膀和手部疼痛的根本原因。
3、触发点引起的前臂和手部无力可能与神经损伤有关。无法解释的“幻觉痛”实际上是斜角肌的触发点所引起的一种表现。
4、颈部和肩膀的不安是斜角肌触发点引起的经典症状。
5、急性颈扭伤同时损伤斜角肌和胸锁乳突肌。
6、车祸后持续存在的又难以解释的上背肩部、手臂和手部的一些神经症状可推断病源为斜角肌。
7、上半部身体任何一处的肌筋膜可能均与斜角肌有关。
8、重包袱对斜角肌及斜方肌、胸小肌和胸锁乳突肌尤其会产生不好的影响。
9、管乐器演奏者的斜角肌常会出现问
上背部肌肉
一、菱形肌:颈6、胸4棘突——肩胛骨内侧缘
1、引起沿着肩胛骨内侧缘向的疼痛。
2、引起内侧缘关联痛——菱形肌、上后踞肌、肩胛提肌、中斜方肌、斜角肌、冈下肌、前锯肌、背阔肌、。
注意:斜角肌是引起沿肩胛内侧走向的疼痛的最常见的原因,即原发因素。
3、引起菱形肌问题的一个原因是胸肌紧缩,触发点使得胸肌缩短,肩胛向前,在抵抗胸肌的牵拉时,菱形肌延伸到最大长度。菱形肌同胸肌是拮抗关系。
4、紧缩胸肌的牵拉使肩胛突出于背部,形成削肩,扁平胸的姿势。
二、上后踞肌:附着于脊柱,止于第2-5肋骨角的外侧面
1、引起肩胛下的深部痛,肩背部、肘部、手腕部的桡侧也感到疼痛。
2、引起小指的疼痛。
3、手部的关联痛会感到麻木、超过上臂和前臂的背部,达到胸部。
4、按摩时,将手越过肩部而伸向对侧肩部时能使肩胛移开。
肩部肌肉
关节软骨退行性改变,不会引起疼痛,邻近肌肉的触发点才是疼痛的真正原因。四块肩袖肌群的触发点是引起肩痛、肩关节活动受限以及关节内出现咔嗒音的最常见原因,最有有效发法就是按摩这些肌肉的触发点。
一、冈上肌:起自冈上窝,止于肱骨大结节上方
1、引起肩部外侧的深度疼痛,可传导上臂和前臂外侧,达到手腕深部。常误诊断为滑囊炎。
2、引起肘外侧的疼痛(关联痛——网球肘),常被疏忽。
3、触发点位于肌腹和V字形骨性结构内。
二、冈下肌:位于冈下窝,止于肱骨大结节上方
1、引起前肩疼痛,深感疼痛位于关节深处,传送到肱二头肌。
2、传送到肩部外侧,转送到后颈部肩胛内侧缘,沿整个上臂和前臂向下传送,可达整个手的尺侧。
3、引发肩膀和手臂的无力和僵硬,变得很容易疲劳,无法向后伸手够到后背。
4、冈下肌引起其他肩袖肌群的代偿性收缩,按摩肩袖肌群的触发点就能够成功治愈“冻结肩”,右冈下肌较左冈下肌更易损伤。冈上肌肩胛下肌是拮抗关系。
三、小圆肌
触发点和关联痛区域
1、引起其与肱骨头附着处的背侧非常局限的疼痛。
2、引起无名指和小指麻木或针刺感,肩背部疼痛(注意:胸小肌触发点也能引起类似的表现),只有无名指和小指的麻木而不感到疼痛,提示疼痛可能来自于背阔肌的触发点。
四、肩胛下肌:位于肩胛下方,止于肱骨头,具有手臂内旋的功能。
1、引发后肩部深处严重疼痛,手腕背侧的疼痛。
2、肩关节想活动自如,四块肌肉的牵拉须保持平衡。触发点使肩胛下肌肌力减弱,使冈上肌失去对手,向上提拉肱骨头,与肩峰对抗,当你活动肩部时听到有咔嗒音或爆破声时,说明肩胛下肌或冈上肌内或两者同时存在触发点,它们是主动肌与拮抗肌关系,影响肌肉的伸长而减少肩关节的活动范围。
3、引起的疼痛和僵硬所带来的功能障碍常误诊为滑囊炎、关节炎、肱二头肌腱炎、肩袖损伤和粘连性囊炎。
4、肩胛下肌是引起肩痛的最关键的问题。
五、三角肌群(起自锁骨肩胛冈、肩峰,止于三角肌粗隆)
触发点和关联痛区域
1、活动手臂时疼痛,反之不痛。
2、触发点不会单独存在,常与斜角肌、胸大肌或肩袖旋肌(冈上肌、冈下肌、小圆肌、肩胛下肌)的次级触发点,这些肌肉的触发点引起三角肌不同部位的疼痛——肩部的前、后和侧方。
3、臂部有损伤可推测三角肌内会有触发点形成
上臂肌群
一、大圆肌和背阔肌
大圆肌:
1、引起后三角肌的锐痛。
2、引起以肩胛下角为中心的中部后背的疼痛。
背阔肌
1、引起腹部两侧的疼痛,疼痛延伸至手臂内侧并向下至手的尺侧或桡侧和无名指和小指。
2、背阔肌边缘前方的肋骨处触痛的区域,是前锯肌的一个触发点,引起身体侧面产生可怕的疼痛。
二、喙肱肌:位于上臂内侧、肱二、三头肌之间,内收上臂
1、引起三角肌前部、肱三头肌、前臂背侧,手背这些区域的疼痛。
2、引起疼痛转移到达中指末端。
3、引起喙肱肌缩短,挤压养营手臂的神经,进而引起肱三头肌前臂和手的麻木。
三、肱二头肌(肩胛骨喙突——盂上粗隆)
1、触发点位于肩膀前方(误诊为腱鞘炎或活囊炎)和肘关节的皱翼处。
2、两个头的中间区域均可找到触发点。
3、按摩前肩部时,注意肱二头肌也会引起这个区域的关联痛。
四、肱三头肌
1、1号触发点:引起后肩部和外肘部疼痛。
2、2号触发点:引起肘部外侧的疼痛,使“网球肘”的原因之一。
3、3号触发点:引起上臂背侧的局部疼痛,使外侧头紧缩继而压迫桡神经,引起前臂和桡侧的麻木。
4、4号触发点:引起肘部内侧的关联极端的触痛。
5、5号触发点:引起肘部内侧和关联痛,还会累及前臂内侧称作“高尔夫肘”。
6、引起无名指和小指的疼痛(胸小肌也可能引起)
腓深神经:小腿前群肌,足背肌和第1,2趾相对缘的皮肤
肺结核预防知识
结核病是一种慢性传染病,由结核杆菌引起。人们感染结核菌后不一定发病,
仅有在人体抵抗力降低时方才发病。结核病的发病可扩散至全身多个脏器,其中以
肺部最为常见,传染性也属肺结核最强。因此,以下着重介绍肺结核病。
肺结核俗称肺痨,好发于肺上叶的尖后段和下叶的背段。早期轻度感染肺结核
菌,多数病人常无明显症状,常在做健康检查时通过X线检查时被发现。而当病情较
重时,可有午后低热、盗汗、乏力、食欲减退、烦燥、心悸等全身症状,妇女可出
现月经失调或闭经。呼吸系统方面表现为咳嗽,咳痰(早期咳嗽轻微,无痰或有少
量粘液痰,当有空洞形成时痰量增多)咯血、胸痛、呼吸困难和紫钳。
肺结核的诊断主要依据临床表现、痰菌检查和X线检查。凡有慢性咳嗽、痰中带
血、低热乏力、体重减轻,锁骨上下或肩胛间区局限性湿啰音者,均应考虑肺结核可
能,应及时作X线检查及痰菌检查,以尽早确诊。痰菌检查是诊断肺结核的主要依据
,同时也是考核疗效,随诊病情的重要指标;X线检查则对早期诊断最具价值,且能
确定病灶性质,部位,范围,观察病情发展及治疗效果。
结核病传染性强,感染途径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传染源主要为排菌的肺
结核病人。病人咳嗽,喷嚏等使飞沫污染了周围空气,或病人随地吐痰,痰液干燥
后随尘埃飘浮在空气中,健康人吸入带菌的飞沫尘埃即可引起肺部感染。结核菌的
外界抵抗力比一般致病菌强,尤耐干燥,在干燥痰中可长期存活达6-8个月;本菌耐
酸耐碱,在2%-4%的NaOH、3%的HCl或6%的硫酸中半小时内仍能存活,而对水溶性消
毒剂也有较强的抵抗力。灭活该菌可用70%的酒精浸泡2分钟或在水中煮沸1钟或在烈
日下暴晒2小时。让病人将痰吐在纸盒内直接烧掉是最简便可靠的灭菌方法。
结核病的治疗,要掌握早期、联合、规则、足量、全程和用药原则。
结核病预防至关重要,加强对排菌肺结核患者的管理,搞好环境卫生,加强卫
生宣传,养成不随地吐痰,不面对人咳嗽、打喷嚏的卫生习惯尤为重要。其次,结
核菌是条件致病菌,只有当机体在抵抗力下降时才发病,所以积极度参加体育锻炼
,增加机体非特异免疫力也不失为一种预防措施。而对于结核菌素试验阴性者或新
生儿,婴幼儿可采取在左上臂三角肌外缘下端注射卡介苗作预防。定期地对集体进
行X线检查,能早期发现病人并及时治疗,有效地预防结核病的传播。只要我们积极
地做好预防工作,结核病现在对于我们已是并不大的敌人。相信随着人们生活水平
的提高及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我们将能完全控制和驾权结核菌,不再对之谈之色
变。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