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上皮内、皮下、肌肉、静脉注射的部位?

临床上皮内、皮下、肌肉、静脉注射的部位?,第1张

皮下注射,在三角肌下缘,进针角度30度,进针三分之一。肌肉注射,在臀外四分之一,进针角度九十度,进针三分之二。静脉注射,选粗而直又不宜滑动的静脉,在所选部位上五厘米左右扎止血带。进针角度十度到二十度。进针从静脉侧面刺入,然后见回血,沿静脉方向潜行至三分之二。

1、适用范围不同;

皮下注射药品吸收慢,药效长,主要用于预防接种。肌肉注射吸收好,见效快,肌肉注射的部位一般是臀部和手臂三角肌。

2、注射深度不同:

肌肉注射一般注射深度是针头的2/3为宜,而皮下注射是与皮肤呈45度角做注射,注射深度浅。

3、吸收速度不同:

皮下注射吸收比肌肉注射吸收要慢一些,这样药物保留在身体中的时间就会比肌肉注射要长,不会迅速被代谢出去。

扩展资料:

皮内注射是指将药液注入皮肤的表皮之间与真皮之间。主要用于三种目的:

①为了预防过敏而进行的药物试验,如青霉素皮试;

②手术局部麻醉之前的准备工作,如普鲁卡因皮试;

③疫苗接种,如卡介苗。

如果注意观察,进行皮内注射时有三小:针头小,注射器小,进针角度小。另外,注射的药液一般也是少量的。

由于皮肤神经末梢丰富,皮内注射时会感觉到比较痛,实际上,它确实比其他几种注射方式感觉要痛一些。皮内注射常打在前臂内侧,因为那里皮肤薄,注射后的局部反应容易辨认。皮内注射后,在皮肤表面会形成隆起,这是正常现象,多数会在半个小时内消失。

——肌肉注射

——皮下注射

  你问的问题好专业哟。不过,找了些资料,不知道是否有用?请看:

  一、皮下注射法(H) 皮下注射法是将小量药液注入皮下组织的方法。

  (一)目的

  1.需迅速达到药效、不能或不宜经口服给药时采用。如胰岛素口服在胃肠道内易被消化酶破坏,失去作用,而皮下注射迅速被吸收。

  2.局部麻醉用药或术前供药。

  3.预防接种。

  (二)部位

  上臂三角肌下缘、上臂外侧、腹部、后背及大腿外侧方。

  二、肌内注射法(IM 或im) 肌内注射法是将药液注入肌肉组织的方法 。

  (一)目的

  1.和皮下注射同,注射刺激性较强或药量较大的药物。

  2.不宜或不能作静脉注射,要求比皮下注射更迅速发生疗效者。

  (二)部位

  应选择肌肉较厚,离大神经、大血管较远的部位。其中以臀大肌为最常用,其次为臀中肌、臀小肌、股外侧及上臂三角肌。

  另外,皮下注射是将药液注射于皮下结缔组织内,药液经过毛细血管、淋巴管吸收进入血液循环。因皮下有脂肪层,吸收速度较慢,注射药液后约经10~15分钟被吸收。一般易溶解、无强刺激性的药品以及菌苗等可作皮下注射。注射部位选择富有皮下组织,皮肤容易移动,且不易被磨擦和啃咬的部位。马、骡多在颈侧,牛在颈侧或肩胛后方的胸侧,犬在颈侧、背部或股内侧、猪在耳根或股内侧、羊在颈侧、肘后或股内侧,禽类在翼下。

1、皮下注射和肌肉注射的不同点是:前者是将药液注射到皮下组织内,后者是将药液注射到肌肉组织内。

2、肌肉注射

是一种常用的药物注射治疗方法,是将药液通过注射器注入肌肉组织内,肌肉注射通常选用肌肉较厚,远离大神经大血管的臀部,或者还可以打在上臂的三角肌处。首选为臀大肌,其次为臀中肌、臀小肌、股外侧肌上臂三角肌,由于臀大肌附近是坐骨神经,稍不注意会损伤到坐骨神经,不建议自行注射。肌肉注射经常被我们通俗的讲说“打屁股针”。

3、皮下注射

是将药液注入皮下组织,即穿过皮肤,打在皮肤与肌肉之间,进针角度不超过45度。常用注射部位为上臂三角肌下缘,我们常说的“打胳膊”;腹部,我们常说的“打肚子”,是以肚脐为中心,离肚脐3-5cm左右范围外可以注射,避开疤痕、皮肤创伤部位,建议轮流交替注射部位,过瘦者捏起注射部位皮肤进行注射。除此之外,还可以打在上臂的外侧、大腿前侧及大腿外侧等。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1108009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22
下一篇2023-11-2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