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周炎的病源及起因

肩周炎的病源及起因,第1张

分类: 医疗健康

问题描述:

患者应该注意的事项有哪些

解析:

肩周炎多为单侧发病,左侧较右侧多见,少数病人可风双侧同时发病。好发肩周

炎的年龄与肩关节产生严重退变的年龄相一致,肩部有损伤史或曾经有局部外固定史

受寒史、偏瘫史,也有无任何诱因而发病者。

主要的症状为肩关节疼痛、肌肉无力、活动障碍。疼痛为最明显的症状,疼痛的

程度及性质有较大的差异,或为钝痛,或为刀割样,有持久性,夜间疼痛加重,甚至

痛醒,影响睡眠。

这种疼痛可引起持续性肌肉痉挛,肌肉痉挛有的很轻,有的很重,疼痛与肌肉痉

挛可局限在肩关节,也可以向上放射至后头部,向下可达腕及手指,也有的向后放射

到肩胛骨,向前到胸部;也有的放射到三头肌或者放射到三角肌、二头肌直达前臂的

桡侧肩周炎压痛点范围广泛,因病期不同压痛点部位和压痛程度也不一致。

此外,根据肌肉痉挛引起的肌肉疼痛与压痛部位不同,尚可区分与本病有关疾病

的诊断。如左侧胸部肌肉的疼痛与压痛,则应考虑颈椎疾患的诊断。不同病期,肩关

节活动障碍的程度也不一致,可由轻微的功能障碍到关节活动完全消失。按肩周炎的

发生与发展大致可分为3期,即急性期、慢性期、恢复期。各期之间无明显界限,各

期病程长短不一,因人而异,差别很大。

①急性期:这是肩周炎的早期。肩部自发性疼痛,其疼痛常为持续性,表现不一

。有的急性发作,但多数是慢性疼痛,有的只感觉肩部不舒适及束缚的感觉。疼痛多

局限于肩关节的前外侧,可延伸到三角肌的抵止点,常涉及肩肉胛区、上臂或前臂。

活动时,如穿上衣时耸肩或肩内旋时疼痛加重,不能梳头洗脸,患侧手不能摸背。以

后肩疼迅速加重,尤其夜间为重,病人不敢患侧卧位。由于肌肉痉挛和疼痛,逐渐出

现肩关节活动范围减少,特别是外展和外旋受限最为显著。肩部外观正常。局部压痛

点多位于结节间沟、喙突。肩峰下滑囊或三角肌附着处、冈上肌附着处、肩胛内上角

等处。

②慢性期:肩痛逐渐减轻或消失,但肩关节挛缩僵硬逐渐加重呈;冻结状态;。肩

关节的各方向活动均比正常者减少 50% -20%严重时肩肱关节活动完全消失,只有肩

胛胸壁关节的活动。梳头、穿衣、举臂、向后结带均感困难。病程长者可出现轻度肌

肉萎缩,多见于三角肌、肩胛带肌。压痛轻微或无压痛,此时持续时间较久,通常为

2-3个月。

③恢复期:肩痛基本消失,个别病人可有轻微的疼痛。肩关节慢慢地松弛,关节

的活动也逐渐增加,外旋活动首先恢复,继则为外展和内旋活动。恢复期的长短与急

性期、慢性期的时间有关。冻结期越长,恢复期也越慢;病期短,恢复也快。整个病

程短者 l~ 2个月,可又发病可达数年。

   DTP是肌肉注射还是皮下注射? 一般将百白破疫苗注射到手臂深部肌肉,即肌内注射。  DTP疫苗是一种三联疫苗,可同时预防白喉、百日咳和破伤风。

     随着当前医疗技术的发展,婴儿通常在出生后被注射特定的疫苗。 接种疫苗可以减少婴儿在发育过程中生病的机会。 但是,有些疫苗知识是专业的。 有些刚当妈妈的人不知道具体情况,也不知道疫苗注射方式的区别。

  那么白喉注射是肌肉注射还是皮下注射?

   DTP疫苗是深部肌肉注射,即肌内注射。 采用这种注射疫苗的方法是最好的。 因为皮下注射DTP可能导致疫苗接种效果不佳,也可能出现更严重的疫苗接种反应,虽然不会导致宝宝身体发育不良,但对年幼婴儿的发育不利。  DTP 是百日咳、白喉和破伤风的混合疫苗。 它不仅仅是针对一种疾病的疫苗。 需要严格按照注射规定进行给药,以达到最佳效果。 正常情况是宝宝出生后三个月打疫苗,然后连续打三针,间隔不少于28天。 一年半后需要再注射一次,宝宝在7岁最后一次注射后体内就会产生抗体。

     DTP 疫苗可以注射到臀大肌或三角肌中。 接种疫苗后,婴儿可能会感到不适,通常是发红、轻度发烧和食欲不振。 这些都是正常的,有很多妈妈。 给宝宝喝水促进新陈代谢,然后把打针的地方弄湿,两三天后不良反应就会逐渐消失。其主要原因百白破疫苗注射之后会产生硬核,所以需要采取肌肉注射方式。此外也需要注意接种疫苗之后的针孔部位暂时不要沾水。如果接种后有发高烧等不适症状时,还需要及时就诊治疗。

  一周岁以下,百白破疫苗注射在大腿前外侧;一周岁以上,将百白破疫苗注射在上臂外侧三角肌附着处,左手臂或者右手臂都可以。不管是哪个部位,效果是一样的,注射到肌肉深部,如果太浅了会出现不良后果例如硬结或脓肿。如果有两种制剂一起注射,要注意分别注射在两个部位。

  计划免疫疫苗介绍

  1 卡介苗(BCG)

  是一种用来预防结核病的减毒活疫苗。

  接种对象:为新生儿及未接种过卡介苗的儿童。

  接种程序:出生后24小时内在产科接种,三个月后需要到结核病防治所进行检查,错过产科接种时间的可以直接到结核病防治所接种。

  接种方式:上臂三角肌外下缘皮内接种。

  接种时间:常年接种。

  禁忌症:患有结核病、急性传染病、肾炎、心脏病、湿疹、免疫缺陷症或其他皮肤病者。

  注意事项:接种后局部会出现一个溃烂,最后形成一个小疤痕。

  2 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OPV):是一种用来预防脊髓灰质炎的减毒活疫苗,我国使用的是糖丸剂型疫苗。

  接种对象:主要为学龄前儿童。

  接种程序:满2月龄开始基础免疫,连用3剂,每次间隔30~56天;15岁复服1次;4岁时加强免疫1次。

  接种方式:口服

  接种时间:常年接种。

  禁忌症:

  (1)有免疫缺陷症;在接受免疫抑制剂治疗期间禁服。

  (2)凡发热、腹泻(一日大便>4次)及患急性传染病期间忌服。

  注意事项:由于糖丸疫苗是口服的活疫苗,在接种前后半个小时内禁止进食包括母乳在内的热的食物和饮料,。

  3 百白破三联疫苗(DPT):是三种疫苗组成的联合疫苗,用来预防百日咳、白喉和破伤风。

  接种对象:3个月~6周岁儿童。

  接种程序:满3月龄开始接种,连续三针,每针间隔30~56天,15岁加强。

  接种方式:臀部肌肉注射。

  接种时间:常年接种。

  禁忌症:(1) 有癫痫、神经系统疾患及抽风史者禁用。

  (2) 急性传染病(包括恢复期)及发热者,暂缓注射。

  注意事项:百白破三联是一种含有吸附剂的疫苗,接种后可能会引起发热、局部红肿,出现硬结。可以对症治疗,如多喝水,物理降温,口服退烧药,局部热敷等。

  4 麻疹疫苗(MV):是一种用来预防麻疹的减毒活疫苗,

  接种对象:其主要接种对象是8月龄以上的易感者和麻疹疫情出现时的应急接种。

  接种程序:满8月龄初免,15岁时复种,小学一年级、初中一年级、高中三年级(包括技校、中专、职业中学毕业班)和大学一年级外地学生各加强一针。

  接种方式:上臂三角肌附着处皮下注射。

  接种时间:儿童常年接种,学校秋季接种。

  禁忌症:患严重疾病、发热或有过敏史(特别是有鸡蛋过敏史者)不得接种。

  5 麻风腮三联疫苗(MMR):是一种联合疫苗,用来预防麻疹、风疹、流行性腮腺炎。

  接种对象:其主要接种对象是1岁以上的易感者和麻疹、风疹、流行性腮腺炎疫情出现时的应急接种。

  接种程序:15岁替代麻疹疫苗复种和风疹、流行性腮腺炎初种,小学一年级、初中一年级、高中三年级(包括技校、中专、职业中学毕业班)和大学一年级外地学生各加强一针。

  接种方式:上臂三角肌附着处皮下注射。

  接种时间:儿童常年接种,学校秋季接种。

  禁忌症:(1)已知对新霉素及疫苗其他组分过敏者;(2)免疫应答受损个体,其中包括原发或继发的免疫缺陷疾病患者;(3)妊娠妇女,而且接种后应避免妊娠。

  6 乙肝疫苗(HBV):是一种用来预防乙型肝炎的疫苗。

  接种对象:新生儿和可能感染乙肝的任何人。

  接种程序:基础免疫:出生后24小时内接种第一针,间隔一个月接种第二针,与第一针间隔6个月(5~8月龄)接种第三针。初中一年级加强一次。

  其他人群接种乙肝疫苗按照0,1,6月间隔接种。

  接种方式:上臂三角肌注射。

  接种时间:常年接种,学校秋季接种。

  禁忌症为:(1)新生儿免疫:发热、严重皮肤湿疹,早产儿体重<2500g、严重脏器畸形;(2)其他人群:凡发热伴有急慢性严重疾病,严重皮肤病,有过敏史或严重急慢性器质性疾病如心脏病、急慢性肾炎、慢性肝病等。

  7 乙脑疫苗(JEV):是一种用来预防流行性乙型脑炎疫苗。

  接种对象:为乙脑流行地区6月龄~10周岁儿童以及由非疫区进入疫区的儿童和成人或旅游者。

  接种程序:(1)减毒疫苗:基础免疫共注射2针,2针间隔7~10天,12~18月龄加强免疫1针,7~10岁在加强免疫1针。(2)减毒活疫苗:初次接种为满8月龄儿童皮下接种1针,05ml;2岁时加强免疫1针,05ml;7岁时在接种1针05ml,以后不再接种。

  接种方式:上臂三角肌附着处皮下注射。

  接种时间:每年除7,8,9三个月外,其他时间均可接种。

  禁忌症:(1)发热、急性传染病、中耳炎、活动性肺结核、心肾及肝脏等疾病。(2)体质衰弱、有过敏史或癫痫者。(3)先天性免疫缺陷者,近期或正在进行免疫抑制剂治疗者和孕妇。

  8 流脑脑疫苗(MCV,a群):是一种用来预防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疫苗。

  接种对象:6月龄~15周岁儿童。

  接种程序:满6月龄儿童初免,间隔1年后加强1针。

  接种方式:上臂三角肌附着处皮下注射。

  接种时间:每年11,12月。

  禁忌症:(1)癫痫、抽风、脑部疾患及由过敏者。

  (2)肾脏病、心脏病及活动性结核。

  (3)急性传染病及发热者。

  9 白破二联疫苗(DT):是两种疫苗组成的联合疫苗,用来预防白喉和破伤风。

  接种对象:作为百白破疫苗的后续免疫,用于小学一年级儿童。

  接种程序:小学一年级

  接种方式:上臂外侧三角肌注射。

  接种时间:每年春季。

  禁忌症:患严重疾病、发热或有过敏者及注射白喉或破伤风类毒素后发生神经系统反应者禁用。

  注意事项:白破二联是一种含有吸附剂的疫苗,接种后可能会引起发热、局部红肿,出现硬结。可以对症治疗,如多喝水,物理降温,口服退烧药,局部热敷等。

  10 成人型白喉类毒素疫苗:用来预防白喉的疫苗。

  接种对象:作为百白破疫苗的后续免疫,用于初中、高中、大学生。

  接种程序:初中一年级、高中三年级(包括技校、中专、职业中学毕业班学生)和大学一年级外地学生各加强1针。

  接种方式:上臂外侧三角肌注射。

  接种时间:每年春季。

  禁忌症:患严重疾病、发热或有过敏者及注射白喉或破伤风类毒素后发生神经系统反应者禁用。

  注意事项:白喉类毒素疫苗是一种含有吸附剂的疫苗,接种后可能会引起发热、局部红肿,出现硬结。可以对症治疗,如多喝水,物理降温,口服退烧药,局部热敷等。

  11 腮腺炎疫苗(MuV):是用来预防流行性腮腺炎的减毒活疫苗。

  接种对象:为8月龄以上的腮腺炎易感者。

  接种程序:满1岁儿童基础免疫1针。小学一年级、高中三年级(含技校、中专、职业中学毕业班)学生和大学一年级外地学生各加强1针。

  接种方式:上臂三角肌附着处皮下注射。

  接种时间:儿童常年接种,学校秋季接种。

  禁忌症:(1)严重疾病、急性及慢性感染。(2)发热。(3)有过敏者。(4)妊娠妇女。

  12 风疹疫苗(RuV):是用来预防风疹的减毒活疫苗。

  接种对象:(1)普遍接种:12月龄~14岁人群。(2)选择性免疫:以控制新生儿先天性风疹综合症为目的,可对青春期少女及育龄期妇女实施免疫。

  接种程序:满1岁儿童基础免疫1针。小学一年级、高中三年级(含技校、中专、职业中学毕业班)学生和大学一年级外地学生各加强1针。

  接种方式:上臂三角肌附着处皮下注射。

  接种时间:儿童常年接种,学校秋季接种。

  禁忌症为:(1)孕妇禁用,育龄期妇女在接种疫苗后3个月内应避孕。(2)免疫缺陷症及进行免疫抑制治疗、放射治疗及抗代谢药物治疗期间。(3)患有严重疾病和发热、过敏体质者。(4)神经系统疾患和精神病:患有癫痫、癔症、脑炎后遗症、抽搐等疾患或有既往病史者。

1. 上肢骨包括锁骨、肩胛骨、肱骨、尺骨、桡骨和手骨。 (1)锁骨(clavicle):呈“~”形弯曲,位于胸廓前上部两侧,全长均可在体表摸到。锁骨分一体两端,体的上面光滑,下面粗糙,内侧2/3凸向前,呈三棱棒形,外侧1/3凸向后,呈扁平形,锁骨的外、中1/3交界处较细,易骨折;内侧端粗大称胸骨端,有关节面与胸骨柄形成胸锁关节;外侧端扁平称肩峰端,有关节面与肩峰形成关节。锁骨是上肢骨中唯一与躯干骨构成关节的骨,具有固定上肢、支持肩胛骨、便于上肢灵活运动的作用,同时对其下方的上肢大血管、神经有保护作用。<> (2)肩胛骨(scapula):为三角形扁骨,贴于胸廓的后外侧上份,介于第2~7肋之间。分为两面、三缘和三角。前面为一大而浅的窝称肩胛下窝;后面上方有一横位的骨嵴称肩胛冈,冈的外侧端较平宽称肩峰,为肩部最高点,冈的上、下各有一窝,分别称冈上窝和冈下窝。内侧缘薄而锐利,对向脊柱,又称脊柱缘;外侧缘肥厚,邻近腋窝,又称腋缘;上缘短而薄,近外侧有一小切迹称肩胛切迹,有肩胛上神经通过,自切迹外侧向前伸出一曲指状突起称喙突,有肌附着。上角在内上方,平对第2肋;下角为内、外侧缘会合处,对应第7肋,体表易于摸到;外侧角膨大,有一微凹朝外的关节面称关节盂,与肱骨头相关节,关节盂的上、下分别有盂上结节和盂下结节,有肌附着。肩胛骨的性别差异较大,一般男性各径线均大于女性。<> (3)肱骨(humerus):位于上臂,是典型长骨,分上、下两端及一体。上端呈半球形,称肱骨头,朝向内后上方,与肩胛骨的关节盂构成肩关节,头周围的环状浅沟称解剖颈,头外侧的隆起称大结节,前面的隆起称小结节,两结节向下延伸的骨嵴,分别称大结节嵴和小结节嵴,两嵴间的纵沟称结节间沟,内有肱二头肌长头腱通过。上端与肱骨体交界处称外科颈,因此处易骨折而得名。<> <> 肱骨体上端呈圆形,下端呈三棱柱形。体中部外侧有较大的“V”形粗糙面称三角肌粗隆,是三角肌的附着处;在粗隆的后内侧有一螺旋状浅沟称桡神经沟,桡神经沿沟通过,因此肱骨中段骨折易损伤此神经;体内侧近中点处有滋养孔,有血管、神经通过。 下端前后较扁,左右较宽,略向前弯曲,末端有两个关节面,内侧的形如滑车称肱骨滑车,与尺骨相关节;外侧的半球形称肱骨小头,与桡骨相关节;滑车和小头的前上方有一小窝称冠突窝,滑车的后上方有一大窝称鹰嘴窝。下端的两侧各有一突起,分别称内上髁和外上髁,二者在体表均易摸到,内上髁后面有尺神经沟,有尺神经通过。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1110715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22
下一篇2023-11-2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