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什么是关键

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什么是关键,第1张

一、全国课程思政建设系统推进

一是顶层设计。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明确了课程思政建设的内容体系和课程体系,深度挖掘高校各学科门类专业课程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使各类课程与思政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成立教育部课程思政建设工作协调小组,统筹指导、部署落实课程思政建设工作。二是选树示范。推出课程思政示范课程699门、课程思政教学名师和团队699个、课程思政教学研究示范中心30个,从“点”入手,抓“点”促“线”,以“线”带“面”。建设10个课程思政资源库,将优质资源进行数字化转化,已建设课程思政优秀课程1400余门次,课程思政优秀案例3700余个。

三是建强队伍。组织举办高校教师课程思政教学能力培训,文理工农医等不同学科专业参训教师67万。正在组建课程思政教学指导委员会,研究制定各专业类课程思政教学指南。四是构建机制。把课程思政建设成效纳入“双一流”建设评价、本科教学评估、学科评估、专业认证、“双高计划”评价、教学成果奖评审等,构建了多维度的课程思政评价体系。建立了高校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教务部门牵头抓总、相关部门协同联动、院系落实推进的课程思政建设工作格局。

二、地方课程思政建设各具特色

一是各地“动起来”了。北京、上海、湖南、重庆等省份召开全省高校课程思政建设推进会、研讨会,天津、吉林、河南、山西等省份出台本地课程思政建设实施意见或方案,组建专门工作机构,统筹推动本地课程思政建设。二是示范“树起来”了。山东、湖北、安徽、广东、宁夏等省份开展课程思政系列示范项目选树,推出一批示范高校、院系、专业、课程、名师和教学团队等,形成了国家、省级、校级三级示范体系。

三是教、研“热起来”了。黑龙江、内蒙古、四川、福建、甘肃等省份开展省级课程思政建设师资培训研讨、教学大赛、案例展演等,充分激发教师积极性。一大批高质量研究成果纷纷涌现,据统计,目前中国知网以“课程思政”为关键词的文章累计发表量近16万篇。四是保障“建起来”了。江苏、河北、陕西、广西等省份建立本地课程思政建设工作委员会、专家委员会等,完善考核评价体系,健全课程思政督导检查、激励约束等常态机制。各地结合自身实际,切实加强政策配套和经费支持,上海累计投入上亿元,用“真金白银”支持课程思政建设。

三、高校课程思政建设深入开展

一是校校推进重特色。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东北大学、复旦大学、中山大学、兰州大学等高校制定工作方案,启动实施“熔炉工程”“思业融合燎原计划”等,充分发挥各校办学优势和特色。二是名师带头重育人。同济大学、大连理工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等高校院士、长江学者、教学名师带头开展课程思政建设,武汉大学“六院士同上一门课”引发社会广泛积极反响。三是优质资源重共享。如对外经贸大学牵头组建财经类课程思政联盟资源库,同济大学牵头组建交通运输类联盟资源库,华中农业大学牵头组建农林类、南京理工大学牵头组建军工类、南方医科大学牵头组建医药类联盟资源库等,各学科专业课程思政建设深入推进。

思政案例的意思是领略智慧。  

在素质教育全面发展的当今社会, 高校的工科专业亦需要逐渐树立起价值塑造、能力培养、 知识传授三位一体的教学目标。通过深入挖掘蕴含在课程中的思政教育资源,结合课程本身的知识点, 将专业教学目标和课程德育目标相结合, 在知识传授中融入价值引领。          

通过适当的教学设计与教学方法, 将思政教育融入工科专业基础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做好全方位的课程思政工作。工科课程中开展课程思政,可以着重从如下两个方面展开:领略智慧:激发学生的中国道路自信和行业领域发展信心                    

中国制造成就中国道路,中国智造蕴含中国智慧。要培养“中国制造2025”急需的“新工科”人才,首先要引领广大学生对中国智慧和中国道路真听、真懂、真信,只有对中国道路有充分信心,对中国制造业转型发展有准确把握,才能将中国智慧转化为鼓舞自己立足行业主动进步的不竭动力。

关于课程思政的方法很多,但不包括隐性渗透式,相关内容如下:

1方法

(1)讲授育人法:通过传统教学方式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如授课、讲座等。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社会问题,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和价值观念。

(3)讨论辩论法: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和辩论,促进不同观点的交流和碰撞,培养思辨能力和合作精神。

(4)体验式教学法:通过实地考察、实践活动等方式,让学生亲身经历社会现象,增强对社会问题的认识和理解。

(5)情感教育法:通过引导学生分享情感、建立情感联结,培养学生的情感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

(6)文化熏陶法:通过欣赏经典文化作品、参与文化活动等方式,提升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理解。

(7)互动式教学法:采用问答、小组合作等形式,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性,促进思政课堂的活跃氛围。

(8)创新实践法:鼓励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和创新项目,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9)自主学习法:通过阅读、研究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培养自主学习和自我教育的能力。

(10)信息技术辅助法:运用多媒体技术、网络教学平台等手段,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和交流方式,增强思政教育的效果。

拓展知识:

(1)课程思政方法的选择应根据教育目标、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等因素综合考虑,灵活运用多种方法可以提高教学效果。

(2)除了以上列举的方法,还有其他如问题式教学、角色扮演等方法也可以用于课程思政。

(3)隐性渗透式是指在学科课程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目前并不被广泛采用,因为其边界模糊,容易导致课程主次不分、教学混杂等问题。

总结:

课程思政的方法有讲授育人法、案例分析法、讨论辩论法、体验式教学法、情感教育法、文化熏陶法、互动式教学法、创新实践法、自主学习法和信息技术辅助法等。

隐性渗透式不属于课程思政的方法之一,而是一种被较少采用的方式。选择适合的方法进行课程思政教育可以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和价值观念。

关于如何发挥课程思政的育人功能如下:

发挥思想政治课的育人作用,教师首先要做到言传身教青少年时期的学生可塑性强,受后天教育影响较大,教师的一言一行直接影响到学生,会对学生的价值观、道德观的形成产生直接的导向作用,关系到他们的健康成长,甚至影响他们一生。

知识扩展:

思想政治课教师的作用更具有示范性、教育性。思想政治治课教师的作用更具有示范性、教育性。思想政治课教师传授知识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传道的过程,要有较高的思想认识水平、积极的现代意识,有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不断休养品德、充实精神,成为学生的榜样,用自己高尚的道德情操。

发挥思想政治课的育人作用,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教育是思想与思想的对话、心灵与心灵的沟通、人格对人格的影响,教师的成功应表现为引导学生乐滋滋地读书,主动求知、探索,自觉地接受教师的熏陶感染

发挥课程思政的育人功能,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强化主体地位、立足课堂教学、创设情境引导、注重价值引领、多元评价机制。

强化主体地位课程思政应将学生作为核心主体,关注他们的思想、情感和品德发展。过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度,使其成为课程的主动学习者和探究者立足课堂教学在各门学科的教学中融入思政元素,以增强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教师应运用案例分析、讨论互动等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人生、价值观和社会问题。

发挥课程思政的育人功能需要以学生为中心,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评价机制来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和综合素质,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不仅获取知识技能,更重要的是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这样的教育模式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和社会进步。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1112138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22
下一篇2023-11-2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