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体育与德育的有机融合,通过充分挖掘体育学科的德育教育资源,积极创设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德育教育活动。在体育理论教学与体育实践活动中开展德育教育实践,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观念、良好的道德品格。
体育课程思政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一项需要长期坚持的任务,因此需要做好自上而下的体育课程思政建设设计。高校结合教育部门提出的“课程思政”理念,根据所在地区与本校具体情况,设计与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相关的策略,加强对其建设工作的鼓励与支持。
主要的建设设计思路:在校党委的总体领导下,成立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领导小组,领导与督促各个学院制定更加细化的教学方案。学院间要加强课程思政教学相关的交流与互动,引导并要求体育教师、思政教师的通力合作,从而更好地将德育教育融入到体育教学中。
根据国务院颁布的《体育强国建设纲要》与《健康中国》策略,高校体育课程思政建设应该做好顶层设计,要研究体育学科本质属性与体育课程的相关特点。通过研读文献资料,深入挖掘体育学科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构建体育课程思政教学网络。
教务处应做好关于体育课中融入德育教育的统筹规划,积极开展体育课程思政教学的模课、教学竞赛等活动,通过适当修改体育教学质量评估的考核与评价标准,将思政元素、德育教育融入其中,作为考核与评价内容。二级学院间要加强课程思政交流。
体育教师可以参与思政教育培训,学习与掌握更好的思政教育内容与教育方法,这样可以有效促进课程思政在体育学科中的建设与发展。体育教师与思政教师要定期进行交流与探讨如何借助体育学科与体育课程的优势,将思政教育内容较好地融入到体育教学中,发挥体育课程教学的优势,落实体育课程思政的建设。
体育课程思政建设中,体育教师发挥着带头作用。新时期的高校体育课程思政建设中,要加强体育教师课程思政培训。培训包括多个层次与多个方面,这就需要学校党委、思政教师与体育教师个人的共同努力,使体育教师形成基本的体育课程思政教育思想,更好地将思政教育融入到体育教学中,从而进一步提高体育教师的政治素养。
加强体育教师课程思政方面的培训,首先要在学校党委的领导下,定期组织课程思政会议,邀请相关专家学者讲授,组织开展体育课程思政教学的专题报告,动员体育教师积极参与体育课程思政建设,主动参与体育课程思政教育教学。体育教师通过会议、讲座和专题报告等,学习领会课程思政的基本精神,将最新的课程思政教育政策融入思政教育,形成协同育人的意识,落实更好育人的责任。
体育教师不仅要积极参与课程思政的相关培训,还要重视自主学习,持续学习与课程思政相关的专业知识,提高课程思政教学能力。爱国主义教育与家国情怀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内容,教师要结合体育课程思政教学能力。
爱国主义教育与家国情怀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内容,教师要结合体育课程的特点,学习如何挖掘奥运会等重要的体育赛事的育人资源,借助丰富有趣与形式多样的爱国主义教育资源,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与家国情怀。体育教师要深入学习与贯彻落实健康中国、体育强国的精神,研究如何在体育教育中融入相关的精神理念,丰富体育课程思政教育资源,让学生在体育学习中感悟体育精神,形成良好的价值观念与行为习惯。
通过体育思政教育,可以将更高、更快、更强的奥林匹克精神,敢打敢拼的女排精神,公平、公正、公开的体育精神,融入到高校体育课程思政教育教学中,在具体的教学中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思想,坚强的意志和团结协作的意识。
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民间体育游戏等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特殊的民族文化符号,通过这些内容探究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感受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提升对我国传统文化的自信心,不断增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国家2019年颁布文件把思政融入到体育中来。2019年国务院颁布了《体育强国建设纲要》,从多个维度论述了体育的重要作用,学校体育是体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面向的群体是青少年,因此,在高等院校将体育与课程思政相融合,挖掘体育课程中所蕴含的思政元素,才能更好的贯彻和落实体育强国建设纲要中所提出的注重体育核心素养在学生体育认识中的价值与作用。
思政元素包括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知识、价值理念以及精神追求等融入到各门课程中去,潜移默化地对学生的思想意识、行为举止产生影响。课程思政主要形式是将思想政治教育元素。
课程思政指以构建全员、全程、全课程育人格局的形式将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的一种综合教育理念。课程思政在本质上还是一种教育,是为了实现立德树人。“育人”先“育德”,注重传道授业解惑、育人育才的有机统一。
思政课注意事项
要实施素质教育,就要转变以往的教学思想,努力为国家培养合格的人才。要面向全体,对学生全面负责,着眼于大多数学生成绩的提高,决不让一个学生落伍。既要培养优等生和中等生,保证为上一级学校输送优秀的学生,更要注意去积极转化和辅导差生,这是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
转化差生是一项艰苦、细致的工作,对差生要热心、耐心,爱护他们的自尊心,激励他们的上进心。教师应首先端正教育思想,认识到差生优生同样是祖国的花朵,都是四化建设的后备军,差生学习基础差,更需要得到教师的精心培育。
体育舞蹈属于体育类竞技运动项目,它是男女搭配的一种步行式双人舞,它包括摩登类5支舞(华尔兹、探戈、快步、狐步、维也纳华尔兹)和拉丁类5支舞(伦巴、恰恰恰、桑巴、牛仔、斗牛),共计10支舞蹈,是一项体育与美育高度融合的体育艺术类项目,在我国已有上百年的发展历史。
一,课程思政与高校体育舞蹈教学形成协同效应的路径
(1)课程思政在培养大学生的健康心理中的路径体现,部分体育舞蹈是男、女舞伴双方以握抱姿势为运动形式的运动,二者之间肢体亲密接触,初步接触此课程的大学生,往往会放不开、羞涩、难为情,此时需要教师对大学生用心、用情、用爱去教育,及时进行心理疏导和人文关怀,以解放思想、解放手脚。同时,舞伴双方男、女生之间还需要多交流,多鼓励对方,快速达到双方的默契配合。更为重要的一点是,体育舞蹈是一种交际手段,同时具有娱乐性和艺术性,在学习过程中大学生会逐渐形成积极乐观、豁达开朗的阳光心理,培育理性平和的健康心态,缓解大学生繁重的学习压力,降低患抑郁症、自闭症、焦虑症、强迫症等心理疾病的概率。
(2) 课程思政在体育舞蹈文化和礼仪中的路径体现,体育舞蹈教育教学极为注重以文化人、以文育人、文明教学,健康向上、格调高雅。毛泽东曾在《体育之研究》中提道,“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那么在体育舞蹈教学中,其中的“精神”则是指体育舞蹈各支舞的起源发展、文化背景、文明礼仪以及男女舞伴之间的互相尊重、理解、互相鼓励和相互协作。中国素来是礼仪之邦,五千年的文化传承至今,深深铭刻在每个中国人的心中,而在体育舞蹈中,无论国际或是国内的比赛或舞会,都是一个非常讲究高尚礼仪的社交活动。体育舞蹈中的礼仪包括请舞、领舞、起舞、共舞、谢舞。例如,在请舞时,男生应姿态端庄、彬彬有礼地走到女生面前,伸出右手、掌心向上,弯腰以15°为宜,手指向舞池并说:“我可以请你跳舞吗?”
二,课程思政与高校体育舞蹈教学形成协同效应的路径总结
体育舞蹈与课程思政的融合是一项长期的、系统的、久久为功的教育过程,在此过程中要循序渐进,不能急于求成,体育舞蹈教师要意识到课程思政的重要意义,并不断提升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能力,不断积极学习、深刻领悟,把大、宽、广、深的课程思政渗透到体育舞蹈教学的每个大学生、每个环节、每个细节,真正实现课程思政实施路径的全员、全过程、全方位。
思政元素体现在课程、专业课堂等方面,要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推动思政课程向课程思政转变,挖掘梳理各门课程的德育元素,完善思想政治教育的课程体系建设。
思想政治工作是学校各项工作的生命线,将立德树人深植于课堂,“课程思政”的价值与深层意义不言而喻,并逐步成为职校响应政策要求的工作热词。可以从专业课知识点中发掘思政元素。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