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 苗接种部位接种途径接种剂量/剂次乙肝疫苗上臂外侧三角肌中部肌内注射酵母苗16岁以下5μg/05ml,CHO苗10μg/1ml、20μg/1ml卡介苗上臂外侧三角肌中部附着处皮内注射01ml脊灰疫苗 口服1粒百白破疫苗上臂外侧三角肌附着处或臀部肌内注射05ml白破疫苗上臂外侧三角肌附着处肌内注射05ml麻疹疫苗上臂外侧三角肌下缘附着处皮下注射05ml乙脑疫苗上臂外侧三角肌下缘附着处皮下注射05mlA群流脑疫苗上臂外侧三角肌下缘附着处皮下注射30μg/05mlA+C流脑疫苗上臂外侧三角肌下缘附着处皮下注射100μg/05ml风疹疫苗上臂外侧三角肌下缘附着处皮下注射05ml
「导读」 新生儿出生后,疫苗的接种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而卡介苗就是这个环节中不容错过的一环。每个宝宝都要接种卡介苗,它是一种预防结核病的疫苗,对宝宝来说是一层十分坚韧的保护。 什么是卡介苗接种
卡介苗接种就是指在胎儿出生后进行卡介苗的接种,卡介苗是用于预防结核病的疫苗,它的名称来自其发明者卡氏-介氏,卡介苗会在接种人体后通过引起轻微感染而产生对人型结核杆菌的免疫力。每一个新生儿都必须接种卡介苗,因为严重型结核病会危及宝宝的生命,据研究,接种卡介苗预防结核相关死亡的有效率为65%,预防结核性脑膜炎死亡的有效率为64%,预防播散性结核死亡的有效率为78%,它的成功接种已经挽救了成千上万的生命。
卡介苗接种时间卡介苗应该在新生儿出生的24小时内进行接种,如果没有按时接种的话,也要在宝宝出生2个月内补种,如果超过3个月没有接种,就要进行结核菌素(PPD)试验,结果为阴性就可以补种。卡介苗会在接种后的4-8周产生免疫力,在接种3个月后应该进行复查,以确定疫苗是否接种成功。
卡介苗接种部位卡介苗的接种部位是在上臂三角肌外侧,有研究证明,接种卡介苗时,如果注射在肩上或三角肌上面,更容易形成凸起的疤痕,而在三角肌下缘注射,可以减少这类情况的发生,掌握好接种部位还是很重要的。
给新生儿接种卡介苗时,除了部位,剂量也要掌握好,一定要准确为01毫升(含卡介苗005—01毫克),这样才能获得较好的免疫力,如果剂量大于01毫升,会使局部反应加强的,对宝宝是不好的。
卡介苗接种反应卡介苗接种后的反应是比较明显的,一般会在接种3周左右出现接种部位红肿的症状,随后形成白色的小脓疱,脓疱破溃后经过2周左右结痂,之后愈合,留下圆形瘢痕,这就是不少人手臂上都有比较相似的小疤痕的原因。
还有极少数人在接种卡介苗后会出现严重皮疹,紫癜,休克等异常反应,这时候就要及时去医院就诊以查明情况了。
接种卡介苗后还可引起接种部位附近的淋巴结肿大(多为腋下淋巴结肿大),这也是正常的现象,随着接种部位的愈合,肿大淋巴结也会自行消退的,大家可以用热敷的方法来促进其消退。
可能还有少数人存在类狼疮反应,它与结核菌菌株剩余毒力有关,也属正常反应,一般不会对健康造成影响。
卡介苗接种成功的标志卡介苗的接种是否成功,可以从局部反应中观察得知,如果注射部位的局部红肿平均直径为5-10毫米,则是正常壮阳现象,说明卡介苗接种成功了,但是如果局部没有红肿,或者红肿<5毫米就属阴性,说明接种不成功,疫苗没有在体内成活,应该及时补种。
判断卡介苗是否接种成功,还需要在接种3个月后进行卡介苗复查,这时候要进行结核菌素(PPD)试验,通过皮内注射和观察局部反应来得出是否接种成功的结论。如果注射PPD的部位只有针眼大小的痕迹,而无硬结,则为阴性反应,说明卡介苗接种后无效果;如果出现红肿,并有直径约为5-10毫米大小的硬结,则为阳性反应,说明卡介苗接种成功。
卡介苗接种后注意事项卡介苗一般都会在婴儿出生24小时内接种,那么接种了卡介苗后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
首先,在上臂皮内接种卡介苗后4周内,不能在同臂接种白喉类毒素或吸附百白破疫苗,其他预防注射最好在另一个手臂进行。
其次,宝宝接种卡介苗后应该特别注意局部清洁,不要用手去抓,还要防止洗澡时水溅上去了,可以在洗澡时用干净的手帕包扎局部。
最后,在接种卡介苗的3个月后,应该去医院做复查,也就是PPD试验,以检测疫苗有没有接种成功,是否在体内成活产生抗体,如果接种失败,就要重新接种。
目前疫苗的发展,已经从预防用疫苗发展到治疗用疫苗。按其性质划分,可分为灭活疫苗、减毒活疫苗、组分疫苗、重组基因工程疫苗等;按剂型划分,可分为液体疫苗、冻干疫苗;按成分划分,可分为普通疫苗、提纯疫苗;按品种划分,可分为单价疫苗、多价疫苗;按含吸附剂划分,可分为吸附疫苗、非吸附疫苗;按使用方法划分,可分为注射用、划痕用、口服用、喷雾用等。
虽然疫苗的分类方法很多,但常用的分类方法还是依据疫苗性质来划分。
预防接种技术操作要点
1 皮内接种法
11 适用疫苗:卡介苗。
12 注射部位:上臂三角肌外下缘皮内。
13 操作方法:
131 家长抱紧儿童,露出儿童胳膊;
132 用1ml一次性注射器或一次性蓝芯注射器配45号针头吸取1人份疫苗,皮肤常规消毒,待酒精干后,左手绷紧注射部位皮肤,右手持注射器,食指固定针管,针头斜面向上,与皮肤呈10°~15°角刺入皮内。再用左手拇指固定针管,但不要接触针头部分,然后注入疫苗,使注射部位形成一个圆形皮丘,针管顺时针方向旋转180°角后,拔出针头。勿按摩注射部位。
2 皮下接种法
21 适用疫苗:麻疹疫苗、乙脑疫苗、流脑疫苗、风疹疫苗。
22 接种部位:上臂外侧三角肌下缘附着处皮肤。
23 操作方法:
231 如在儿童左上臂接种,家长取坐位,儿童应坐于家长腿上;家长左臂抱紧儿童,使儿童头部靠在家长左肩部;将儿童右臂置于家长身后;家长用右臂固定儿童双腿,右手握住儿童左手,防止在接种过程中乱动。
232 接种人员用1ml注射器配上55号针头,吸取1人份疫苗后,皮肤常规消毒,绷紧皮肤,右手持注射器,食指固定针柄,针头斜面向上,与皮肤成30°~40°角,快速刺入针头长度的1/3~2/3,放松皮肤,左手固定针管,回抽无血,注入疫苗,快速拔出针头,用消毒干棉球稍加按压针眼部位。若有回血,应更换注射部位,重新注射。
3 肌内接种法
31 适用疫苗:百白破疫苗、白破疫苗、乙肝疫苗。
32 接种部位:上臂外侧三角肌中部。
33 操作方法:
331 家长取坐位,儿童应坐于家长腿上;家长左臂抱紧儿童,使儿童头部靠在家长左肩部;将儿童右臂置于家长身后;家长用右臂固定儿童双腿,右手握住儿童左手,防止在接种过程中
乱动。大年龄儿童可取坐位或立位,注射侧的手叉腰。
332 用适当规格的注射器吸取1人份疫苗,皮肤常规消毒,左手将三角肌绷紧,右手持注射器(以执毛笔式),与皮肤呈90°角,快速刺入针头长度的2/3,固定针管,放松皮肤,回抽无血,注入疫苗后快速拔出针头,用消毒干棉球稍加按压针眼部位。
4 口服法
41 用于口服脊灰疫苗的接种。
42 用消毒的药匙将脊灰疫苗送入儿童口中(液体疫苗可直接滴入),用凉开水送服咽下。
43 月龄小的儿童,喂服脊灰疫苗时可将糖丸疫苗碾碎,放入药匙内,加少许凉开水溶解成糊状服用,或将糖丸疫苗溶于5ml凉开水中,使其完全溶化口服咽下。
44 口服疫苗时要看服下肚,如儿童服苗后吐出应先饮少量凉开水,休息片刻后再服。
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免疫程序(2010年版)
疫 苗接种年(月)龄接种剂次接 种 部位接种途径接 种 剂 量/剂次备 注
乙肝疫苗0、1、6月龄3上臂三角肌肌内注射酵母苗5μg/05ml,CHO苗10μg/1ml、20μg/1ml出生后24小时内接种第1剂次,第1、2剂次间隔≥28天
卡介苗出生时1上臂三角肌中部略下处皮内注射01ml 脊灰疫苗2、3、4月龄,4周岁4 口服1粒第1、2剂次,第2、3剂次间隔均≥28天
百白破疫苗3、4、5月龄,18-24月龄4上臂外侧三角肌肌内注射05ml第1、2剂次,第2、3剂次间隔均≥28天
白破疫苗6周岁1上臂三角肌肌内注射05ml
麻风疫苗8月龄1上臂外侧三角肌下缘附着处皮下注射05ml 麻腮风疫苗18-24月龄1上臂外侧三角肌下缘附着处皮下注射05ml
乙脑减毒活疫苗8月龄,2周岁2上臂外侧三角肌下缘附着处皮下注射05ml
A群流脑疫苗6-18月龄2上臂外侧三角肌附着处皮下注射30μg/05ml第1、2剂次间隔3个月
A+C流脑疫苗3周岁,6周岁2上臂外侧三角肌附着处皮下注射100μg/05ml2剂次间隔≥3年;第1剂次与A群流脑疫苗第2剂次间隔≥12个月
甲肝减毒活疫苗18月龄1上臂外侧三角肌附着处皮下注射1ml
备注:1、CHO疫苗用于新生儿母婴阻断的剂量为20μg/ml。
2、未收入药典的疫苗,其接种部位、途径和剂量参见疫苗使用说明书。
3、我省在过渡阶段仍保留6岁时第3剂次麻疹疫苗接种,具体接种要求不变。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