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臂线解剖列车第25课

手臂线解剖列车第25课,第1张

解剖列车笔记的整理来自李哲老师。老师更多的是解读本书,我则是还原老师的课堂口述。

☞本节看点——快速查看关键点——

背阔肌

肩袖肌群

背阔肌

背阔肌、大圆肌、胸大肌,是肩部最有力的内收肌。

背阔肌是全身最大的扁肌。背阔肌,对肩和髋的影响很重要。背阔肌位于后背中部。

背阔肌的疼痛,往往容易被忽略,是肌筋膜疼痛的根源,如果双手长时间过度上举,也是腰背痛的重要原因。

圆圈处☞胸腰筋膜

背阔肌:手臂线、功能线。

背阔肌连接身体上和下两部分,影响上肢带骨☞锁骨、肩胛骨。

背阔肌下角和肩胛骨有附着,会影响肩胛骨的运动;背阔肌同时附着大臂上,大臂也会影响肩胛骨,肩胛骨影响锁骨。所以☞背阔肌会间接影响颈部姿势。

人是一种连带关系,关节互相连接,这种连带会因为一个地方的长期劳损,从而引发一种“地震带的效应”。波及的范围看损伤的程度有多大,看其所在的区域。

如果核心肌肉位于大关节附近,如肩关节(肘、髋、膝、踝),如果在这些关节周边出现“震源级”的肌肉损伤,就会对整个关节造成隐形伤害,这个关节一旦出现伤害,如膝关节受到伤害,髋和踝也会有问题。关节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结构。

通过局部看整体,也要通过整体看局部。

胸腰筋膜连接在腰椎、骶骨、髂棘上面,所以背阔肌影响躯干骨盆的姿势。

背阔肌对肩关节伸展起至关重要作用,如背阔肌分上下两部分,把手放在肩部下方,让手从下向上抬起,如下图粉色箭头手放在对方腋下,亮蓝色箭头让客户往下降,这个力量会对肩胛骨、背阔肌有强有力的活动。

背阔肌有一个动作是高度活跃的,调整骶髂关节时会用到这个动作,这个动作是评估肩胛下肌的。

方法 :手伸出去做来回运动☞伸出去-收回来,这个时候背阔肌的力量会得到非常明显的高度的活跃。

背阔肌无力的人会让他做高度活跃,包括肩部下压的抗阻运动,去完成对背阔肌的训练。

臀大肌背阔肌都在帮助固定骶髂关节,所以背阔肌对骨盆的影响非常重要。

同时刺激背阔肌时,要会区分背阔肌的①②区。

刺激背阔肌的动作:当上臂内收+伸展(大臂向后),肩胛骨会有一个强力的内收动作,能够帮助我们纠正胸椎。

即弯曲手肘双手向躯干两侧打开内收向后(手肘贴着胸腔往后走,收的就是背阔肌)。肩胛骨会有明显的内收,会让胸椎很好地往前挺。

这个过程刺激的是 ①区, 因为胸椎的弯曲在5-9节。背阔肌附着在第七胸椎上面。

刺激 ②区 ,只需要让上臂往后强力的伸展,伸展到一定位置时会产生内旋。比如让双手自然下垂,拇指朝前,控制拇指一直摆到不太好控制了,肩关节不由自主地发生肩关节旋内(两拇指会指向对方),此时就是背阔肌有强烈的收缩,对于缓解腰痛有帮助。

但是背阔肌的强烈收缩,肩部有明显的往前去的趋势,所以肱二头肌肱三头肌,没有练好,需要特别关注一下。

当肩部下压时,胸大肌是背阔肌的协同肌。

背阔肌与腹肌相互交错,协同工作。

腹外斜肌固定下部肋骨(9-12),有些时候会意识不到当腹肌没有有力加固时,背阔肌就会产生代偿。处理背阔肌的时候需要关注腹外斜肌。

激痛点

背阔肌可引发恶性的肩胛骨的下背疼痛,这种下背痛没有办法通过姿势的改变得到缓解。

背阔肌无力时会变长变得松弛,所以这样的牵拉很少能引起疼痛,所以必须去强化力量。

背阔肌和腰方肌的痛点,与骨盆的功能障碍有相关性,此处略。

如何矫正背阔肌:①向下拉、降肩运动时,让患者上臂保持垂直状态(不要伸到肚子前面去,肘关节在身体两侧)。

②如有必要,睡觉时在腋下与肘关节之间垫一个枕头,防止背阔肌出现短缩状态。

③或者运动之后,多做15-20分钟的恒温热敷(热水袋,盐袋)也很有效,尤其是这种疼痛引发障碍的人。

④网球、理疗球、泡沫轴,针对痛点进行按压放松。

臂后深线起自胸椎上部的棘突和第七颈椎。

胸椎分为上胸椎(1-4)、中(5-8)、下(9-12)三部分。

菱形肌:螺旋线(与前锯肌相连)、臂后深线(与冈下肌相连)

肩胛提肌的缓解☞处理胸锁乳突肌。

冈上肌的缓解☞处理冈上肌。

处理枕下肌群+头夹肌+胸锁乳突肌+肩胛提肌+冈上肌,☞颈部会非常舒服。

臂后深线的另一条支线,起于枕骨下外侧面的头后上直肌,和肩胛提肌一起从前4节颈椎横突的后结节继续向下。

肩胛下肌作为臂后深线复合体的一部分,在肩部平衡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肩袖肌群 包括四块肌肉:冈上肌、冈下肌、小圆肌、 肩胛下肌 。

肩袖肌群的功能:外展(冈上肌)、外旋(冈下肌&小圆肌)、内旋(肩胛下肌)。是一个复合体。像眼球。

肩袖肌群对于固定盂肱关节非常重要。三角肌前束&外侧束加固,肱二头肌长头加固,在处理肩袖肌群之前必须要处理这些。

大鱼际按压疼痛,臂前深线有问题;小鱼际按压疼痛,臂后深线有问题。

p178段3。 臂后深线 (大致等同于下肢的体侧线) 与臂前深线共同调整肘关节的角度,以限制或促使身体上半部在蜷曲姿势时的侧向运动,并且提供从手外侧到肩后方的稳定性。

臂后深线+功能线

如图。体侧线+手臂线

手臂支撑中,背阔肌对于髋、腰的稳定极其重要。

思考做一个动作时,看它涉及了那些线条。通过一个肌肉反应一个线条,如臀大肌、胸大肌。

三角肌(deltoid muscle)俗称"虎头肌",是一个底向上尖向下的三角形肌,位于肩部皮下,从前、后、外侧包裹着肩关节,是一块多羽状肌。肩部的膨隆外形即由此肌所形成。肌束分前、中、后3部。

基本介绍 中文名 :三角肌 外文名 :Deltoid muscle 俗称 :虎头肌 形状 :凸出上臂,酷似虎头 位置 :位于肩部 作用 :使肩关节外展 解剖结构,机能,周围相关组织,相关疾病与治疗, 解剖结构 前缘借三角胸肌间沟与胸大肌锁骨部相隔。后缘游离,自前而后,遮盖喙肱肌、肱二头肌、肱三头肌的外侧头和长头的上部小圆肌和冈下肌的外侧部。恰对斜方肌止点而起自锁骨外侧1/3的前缘、肩峰外侧缘、肩胛冈下唇和冈下筋膜。肌纤维向外下方逐渐集中,止于肱骨体外侧面的三角肌粗隆。该肌生理横断面为1960平方厘米。 起点: 前部肌束起自锁骨外侧半,中部肌束起自肩峰,后部肌束起自肩冈。 止点: 肱骨三角肌粗隆。 支配神经: 发自脊神经臂丛的腋神经。 机能 近固定前部纤维收缩使上臂在肩关节处屈和旋内。中部纤维收缩使上臂外展。后部纤维收缩使上臂在肩关节处伸和旋外。整体收缩,可使上臂外展。此外,该肌对加固和稳定肩关节有一定作用。当手臂处于小于60°角位置时,此肌外展效率相当低,而在90°~180°度之间角度时表现出最大的收缩效果。 周围相关组织 该肌的深面,三角肌筋膜深层与肱骨大结节之间,有一恒定的较大的黏液囊,叫三角肌下囊。由此囊膨出许多突起,尤其是突入肩峰下面的最明显,称之为肩峰下滑囊。该囊易产生变性、损伤、粘连,因而引起肱骨头向上移位固定,产生肱骨上举困难。从三角肌深面观察,可发现该肌纤维束为多羽状,因此,该肌比较肥厚而有力。但其活动范围有限,收缩时可使肱骨外展70°。其前部和后部肌束的结构与中部不同,为彼此平行的肌纤维,前部肌束使肱骨前屈及旋内,后部肌束使肱骨后伸及旋外,前部及后部的最下部肌束使肱骨内收。该肌最主要的作用是使肩关节外展。三角肌受腋神经支配。 相关疾病与治疗 1、三角肌挛缩症通常是由反复肌肉注射、外伤或是不明原因所造成,临床主要表现为肩关节内收功能障碍、肩关节外展挛缩、三角肌内明显的纤维索条、翼状肩胛骨、纤维索条处皮肤凹陷。三角肌中纤维索条结构是诊断三角肌挛缩症的重要征象。 2、三角肌可分3个部分挛缩,即前部分(锁骨部分)、中间部分(肩峰部分)、后部分(棘突部分),前部分和后部分由长横纹肌纤维组成,中间部分是羽状肌,这种肌纤维短但多,散在平行走行于肌腱边缘,插入3条类似的散在分布的肌腱中,这些肌腱起止于三角肌粗隆。这些短的斜纹肌的纤维化可使散在的肌腱合并,然而它们并非正常的连线在一起。因此,仅仅一些肌纤维的纤维变性就能导致三角肌挛缩。这种中间部分的特定结构和经常把它作为肌肉注射的合适位置可能是导致三角肌挛缩症频繁的原因。挛缩组织主要发生于三角肌中束和深筋膜,少数为后束,与皮下组织粘连,挛缩索条纤维化、白亮,内收关节时挛缩索条明显紧张。病理显示挛缩的纤维索条影为致密纤维结缔组织,透明变性,伴横纹肌萎缩或消失,三角肌表面的线状沟、肌组织间由脂肪组织填充。虽然大多数三角肌挛缩症患者根据典型的临床表现通常很容易诊断,但是也有一些患者被忽视。纤维索条的存在是最显著的临床表现,也是做出正确诊断的主要依据。传统意义上,纤维索条的发现往往通过触诊,但触诊发现纤维索条仅仅是局限于有明显张力的患者,与触诊相比,MR可清晰显示病变的位置和病变累及的范围,对治疗方式尤其是对手术指导有重要的作用。 3、治疗:均行手术治疗。取肩峰至肱骨上端外侧纵切口,皮下脂肪组织有纤维性变,尤以皮肤凹陷处皮下组织与三角肌有粘连,切开深筋膜后,即可发现三角肌中部有一纤维索带,该纤维索带从肩峰延伸至三角肌止点,界限清楚;本组4例纤维索带坚硬,深达骨膜,呈瘢痕状,3例三角肌后部也有部分纤维化;逐步切断白色纤维索带过程中,肩关节活动范围逐步恢复正常,固定肩胛骨,肩关节可充分内收。 4、总之,三角肌挛缩症是一种病因未明的疾病,该病无自限性、无有效的保守治疗方法,病情随年龄增大而加重,手术治疗效果肯定,接受手术年龄越小,效果越好。所以应早期诊断,早期手术治疗。

你好!首先祝你早日恢复健康!根据你的陈述,考虑为“颈肩综合症”引起的问题。

肩周炎和颈肩综合症多半是因颈椎间盘突出、骨质增生等退行性病变激惹、挤压、压迫了神经组织引起的颈肩部酸胀痛症状的总称。肩周炎和颈肩综合症的发展是一个很漫长的过程,常和身体素质、特定职业、生活习惯、风湿寒冷、外伤等有明显关系。

经临床发现神经衰弱、胃肠吸收差、生活不规律、长期紧张工作的人群均易患颈椎病及颈肩综合症。

肩周炎好发于50岁左右的中老年人,左肩发病率占70%。颈椎综合症好发于办公室工作人员、财务人员、电脑工作者、驾驶员、教师、商人、缝纫工、更年期的人群。而颈肩综合症本是中老年人的多发病、常见病,但是随着社会工作节奏加快、电脑及伏案工作者增加,使的此病发病越来越年轻化。

1)治疗原则

现代医学对骨质增生症的治疗仍局限于手术治疗为主,由于手术费用高,疗效又难以保证,患者多年老体弱多病,增加了手术的危险性,一般人不愿接受,而以激素、消炎痛为主的保守治疗只能一时缓解疼痛而已,停药即发。

2)功能锻炼

以下给你介绍一则防治颈肩疾患的“八段锦”,供你练习:

1 屈肘甩手

患者背部靠墙站立,或仰卧在床上,上臂贴身、屈肘,以肘点作为支点,进行外旋活动。

2 手指爬墙

患者面对墙壁站立,用患侧手指沿墙缓缓向上爬动,使上肢尽量高举,到最大限度,在墙上作一记号,然后再徐徐向下回原处,反复进行,逐渐增加高度。

3 体后拉手

患者自然站立,在患侧上肢内旋并向后伸的姿势下,健侧手拉患侧手或腕部,逐步拉向健侧并向上牵拉。

4 展臂站立

患者上肢自然下垂,双臂伸直,手心向下缓缓外展,向上用力抬起,到最大限度后停10分钟,然后回原处,反复进行。

5 后伸摸棘

患者自然站立,在患侧上肢内旋并向后伸的姿势下,屈肘、屈腕,中指指腹触摸脊柱棘突,由下逐渐向上至最大限度后呆住不动,2分钟后再缓缓向下回原处,反复进行,逐渐增加高度。

6 梳头

患者站立或仰卧均可,患侧肘屈曲,前臂向前向上并旋前(掌心向上),尽量用肘部擦额部,即擦汗动作。

7 头枕双手

患者仰卧位,两手十指交叉,掌心向上,放在头后部(枕部),先使两肘尽量内收,然后再尽量外展。

8 旋肩

患者站立,患肢自然下垂,肘部伸直,患臂由前向上向后划圈,幅度由小到大,反复数遍。

爱心提示:以上8种动作不必每次都做完,可以根据个人的具体情况选择交替锻炼,每天3--5次,一般每个动作做30次左右,多者不限,只要持之以恒,对颈肩疾患的防治会大有益处。

以上回答如果满意,请不要辜负我的一片好意,及时采纳为答案。

激光磁场理疗仪

颈肩痛、腰腿痛、关节炎是疼痛科常见疾病,多半表现为疼痛和功能障碍。

激光磁场治疗仪在疼痛康复、骨科康复、神经康复方面应用成熟,尤其成为疼痛科治疗腰间盘突出症、肩周炎、肌筋膜疼痛等疾病的主要治疗手段。激光磁场治疗仪是以外周磁刺激技术(rPMS)这种无创、无痛、靶点明确的治疗方法来治疗疼痛,相对微创手术、常规保守治疗,外周磁刺激是一种全新的、无痛、无创、操作简单、快捷方便的神经电磁生理学技术,非侵入性治疗,很少引起不适感,不产生交叉感染,没有明显的副作用。

激光磁场理疗仪

 激光磁场治疗仪,是由脉冲强磁刺激和650nm激光双功能组合的创新理疗技术,可以深穿透、无痛刺激骨关节疼痛、软组织损伤、神经性疼痛等。激光磁场理疗仪相对传统的外周磁刺激设备,除了产生重复低频或者高频的外周刺激,还可以产生多种频率组成的变频磁刺激模式;此外还具有激光辅助治疗疼痛。

   磁场作用机制

1、神经调节:生物感应电流在组织中均衡地传导,使得神经纤维、神经元和肌肉去极化。

2、促进代谢:磁场可以提高多种酶的活性,促进体内物质的新陈代谢。

3、改善循环:磁场作用下,红细胞表面电荷增多,斥力增强,降低血液粘度,加快血流速度。

4、消炎镇痛:作用于局部,可诱导镇痛物质的释放,产生明显的镇痛效应,使痛阈升高。

    激光作用机制

激光具有促进微循环、扩张血管、消除肿胀炎症和修复组织的作用。650nm激光功能,该波段的半导体激光不宜被人体中的水和血红蛋白吸收,良好的穿透力可作用于深部组织。

    激光磁疗法优势

1强磁场刺激,穿透深

普通理疗穿透3—5cm,激光磁的强磁场穿透深度可达10-15cm。

2 激光联合磁刺激组合治疗

激光与磁刺激联合治疗,有效改善组织,增强相互作用,提升治疗效果;可应用急性和慢性疼痛,适应症广泛。

3 变频磁刺激,临床效果明显

激光磁,变磁刺激组合模式,波浪式刺激,体验感更丰富,镇痛更持久,效果更明显。

激光磁场理疗仪的临床应用

1、肩周炎:使用磁刺激刺激患者三角肌前束、斜方肌、冈上肌,可先手动寻找患者痛点部位。强磁刺激可深入组织7-10CM进入组织不锐减磁疗强度,因而可达患者深部肌肉组织。

2、腰椎间盘突出症: 激光磁刺激无痛的穿透深层肌肉和神经结构,在治疗疼痛性疾病具有较大的潜力,即仅通过无创的脉冲磁刺激治疗就能安全有效地缓解临床上非常棘手的顽固性疼痛。激光具有促进微循环、扩张血管、增加血流量、消除肿胀、具有明显的消炎及修复作用。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症能有效缓解疼痛,促进腰骶神经根损伤的恢复,肌肉力量的增强,提高患者的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

    病史摘要:患者郑某,女性,49岁,饭店老板,三年前因腰背部疼痛诊断为腰肌劳损,进行相关治疗;一年前因腰痛就诊,MR诊断为:腰椎间盘膨出,腰背部筋膜炎;给予腰椎牵引及相关理疗,疼痛好转。后因腰背痛及左下肢麻木,肌力减退,日常生活活动受限,睡眠质量差及步行障碍于康复门诊就诊,MRI诊断:L5/S1椎间盘左中央旁型突出。当时结合其临床表现及相关影像资料给予其进行病情及功能状况评估,排除激光磁治疗禁忌。其主要功能障碍有:腰背部酸痛、左下肢麻木、左下肢肌力减退、日常生活受限、睡眠质量差、情绪焦躁,针对患者的功能情况,制定相应治疗目标及方案。

该患者激光磁治疗部位:腰部、左臀部、左小腿痛点。治疗强度:65%。治疗频率:3-30Hz。治疗时间:25分钟。qd。

经过10次积极的激光磁康复治疗后,患者病情平稳,功能障碍显著改善,腰痛症状消失,下肢麻木症状明显缓解,生活质量及睡眠改善。

3、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激光可加强膝关节骨组织的血液循环,改善局部营养;通过强磁场,利于骨组织细胞新生,提高膝关节局部骨质的骨密度,且其产生的微电流对软骨细胞有促进生长的作用,故利于膝关节软骨组织的修复;磁场可降低膝关节末梢神经兴奋性,阻滞感觉神经传导,提高痛阈。

4、神经根型颈椎病:多因颈椎椎间盘退变及周围软组织退行性改变,刺激和压迫神经根,致局部循环障碍,形成无菌性炎症产生疼痛。慢性疼痛可能是疼痛传导通路中的突触之间的过度可塑性变化,使痛觉敏感性增加。激光磁对外周疼痛部位的低频刺激一方面使痛觉传导通路中的突触连接产生长时程抑制效应,还可以选择性刺激外周的粗纤维神经,通过脊髓痛觉传导的闸门效应,阻止传导痛觉的 C 类细纤维的传导而达到更好的长效镇痛效果。

骨科康复中的应用

1、股骨头坏死: 高强度磁场抑制股骨头内骨髓细胞的脂肪化,有效改善股骨头内的微循环,降低膀关节腔内压力,促进成骨细胞的生长和功能修复顺序:磁疗后最先缓解的是股骨头周围软组织水肿消失,之后才会出现骨质的修复。

2、骨科疾病早期介入:强磁场是可以穿透骨骼、脂肪组织、皮肤、衣物或石膏这些高阻值的结构,因而可以无痛、非侵入地进行刺激。尤其对一些其他难以进行物理治疗的情况,如因骨折、打石膏、感染、溃疡、肿胀或不适的肢体(预防深静脉血栓,需进行腿部刺激),运动、FES等方法在这时已无法可施,激光磁仍同样适用 。另外,对用电刺激难以激活的深部近侧神经,磁刺激能无痛激活,这一点非常有用。

3、术后关节僵硬:创伤后关节制动导致的肌肉、肌腱、关节囊挛缩及关节损伤修复过程中产生的瘢痕,导致关节创伤后易并发关节僵硬。改善关节活动度尤其是屈伸活动度是创伤后肘关节僵硬康复治疗的重要一环。激光磁对关节僵硬的软组织的治疗可有效改善局部的微循环,提高神经肌肉的兴奋性,缓解组织的挛缩,有利于关节屈伸活动度及关节功能的恢复。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1113196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23
下一篇2023-11-2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