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才能练出强壮的胸肌

怎样才能练出强壮的胸肌,第1张

胸肌发展要五步走

第一步:正确估计自己现在的水平。你是没有任何训练经验的初学者?还是有些实践积累,但需要进一步提高?任何水平的训练者都应该随时审视自己在训练方面的得失,以便及时调整训练计划。

第二步:选用练习动作。这一步要做的是选择合适的动作来塑造胸肌。练习动作的种类可以分成杠、哑铃(自由重量)练习,器械练习,拉力器练习和身体自重练习,每一类都有很多种具体的练习动作。你可以先从上述4种练习中各选出一个,并用这4个练习构成你的训练计划。

计划中最好(至少)包括两种推举(杠、哑铃卧推或器械推胸)的练习,每种推举采用不同的角度。比如你先做了平板杠铃卧推,那你接下来最好用上斜或下斜做其他的练习。这个原则也同样适用于飞鸟等动作。想要练出饱满鼓胀的胸肌,遵循的基本原则是:掌握适度的训练频率,从不同角度刺激胸部肌肉

由于胸部独特的生理结构,高效的训练必须包括能够训练胸肌上、中、下三部分的练习。要达到这个目的并非难事,你要做的是采用不同的角度训练两种基本的胸部练习动作——卧推和飞鸟。

第三步:确定练习的组数和次数。无论是什么水平的练习者,每次胸部训练的总组数一般要控制在10——14组的范围以内。你的目标是保持每组练习的高强度,并且每1组都要达到力竭。此处“力竭”的定义是在保持正确动作规范的前提下,无力再多完成1次动作。

每组中动作的重复次数,在任何一个训练计划中都起到关键作用。健美训练的最佳次数是6——12次。较大重量对应较少的次数(6——8次),作用是增加肌肉体积;较小重量对应较多的次数(10——12次),作用是改善肌肉细节的形态。

另外,要注意组间休息时间不能太久。如果休息时间过长,肌肉的温度就会降低,随之失去最佳的工作状态。如果休息30秒,你就可以开始下1组练习,就不要等到40秒。组间休息的最长时间是两分钟。

训练同一块肌肉的间隔时间要5——7天,这样肌肉才能完全恢复过来,进而产生“超量恢复”。

第四步:使用金字塔增重法则。这个训练法则可以有效地刺激深层肌肉纤维,做法是从轻重量,高次数开始,每1组逐渐增加重量、减少次数。这样做实际上起到了逐渐热身的作用,金字塔法则有助于巩固动作技术和发展对重量的平衡控制能力。由金字塔增重作为保障,你可以在最后1组大重量组中更有效地达到深度力竭。

第五步:适时更新训练计划。为了确保训练计划具有长久的理想效果,应该不时地给训练计划增加些新内容。

胸部训练课程:初学者课程

杠铃练习 想增加肌肉块,杠铃练习是最重要、最基本的练习。杠铃练习的动作幅度相对较小,所以必须从不同的角度(上斜和下斜)、使用不同的握距刺激整个胸部肌肉才能达到比较好的效果。

注意事项:避免借用杠铃在胸部的反弹力推起重量。如果你举不了那么重,还是减少些杠铃片或少做几次吧。

1、平板杠铃卧推(锻炼整个胸部、前三角肌、肱三头肌)

平躺在卧推凳上,双脚自然地放在地上。调整身体的前后位置,使眼睛位于卧推架上杠铃的正下方。握距比肩稍宽,从卧推架上取下杠铃。慢速下放杠铃,直到上臂与地面平行为止。然后推起杠铃回到起始姿势,如此重复。

2、下斜杠铃卧推(锻炼下胸部、前三角肌、肱三头肌)

躺在30——45度的下斜训练凳上。握距比肩稍宽,先向着天花板的方向竖直举起杠铃。慢速下放杠铃到乳头下缘,直到上臂与地面平行为止。然后推起杠铃回到起始姿势,如此重复。

哑铃练习 哑铃练习需要比杠铃练习更多的平衡和协调能力来控制重量。另外一个特点是动作幅度较大,可以充分伸展肌肉。

注意事项:初学者在做以下动作时,可以一时难以于掌握好平衡,动作也不够协调,最好请人在一旁保护。

3、平板哑铃卧推(锻炼整个胸部、前三角肌、肱三头肌)

平躺在训练凳上,双手各持哑铃。伸直双臂,将哑铃举起,手心相对。慢速下放哑铃直到上臂与地面平行为止。然后推起哑铃回到起始姿势,如此重复。注意在上推的过程中,确保竖直地推起哑铃,不要偏斜。

5、平板哑铃飞鸟(锻炼胸肌外侧和内侧)

平躺在训练凳上,双手各持哑铃上举,手心相对。打开双臂,沿圆弧轨迹向身体两侧慢速下放哑铃,直到上臂与地面平行为止。然后原路返回,如此重复。

器械练习 适合初学者和受伤的训练者。器械能提供稳固的动作路线,使练习者对动作稳定方面无后顾之忧,而把注意力都集中在负荷上面。

注意事项:推起重量时不要锁定肘关节。这样能使肌肉保持紧张状态,提高训练效果。

6、上斜或下斜器械推胸(锻炼上胸部或下胸部、前三角肌、肱三头肌)

调整坐椅高度,使手柄对着胸肌上部或下部。掌心向外握紧手柄,双脚平放在地上。向外伸展双臂,推起重量。返回起始姿势,如此重复。

7、坐姿器械推胸(锻炼中胸部、前三角肌、肱三头肌)

正直坐在座位上,后背紧贴靠背。在中胸的高度上握紧手柄,然后向前推起重量。慢速还原回到起始姿势,如此重复。

8、史密斯机平板卧推(锻炼中胸部、前三角肌、肱三头肌)。

躺在平板训练凳上,使肩部正对史密斯机的杠铃杆。握距略大于肩宽,下放杠铃,直到上臂与地面平行为止。然后推起杠铃回到起始姿势,如此重复。

拉力器练习 拉力器练习可以从多个角度刺激整个胸肌,特别是用拉力器做飞鸟类练习,更能起到独一无二的效果。

注意事项:做拉力器练习时,不仅仅要注意肌肉收缩的过程,对肌肉的伸展过程也要同样重视。还原时要控制速度,保持稳定性。

9、平板拉力器飞鸟(锻炼胸肌外侧和内侧)

躺在两个低拉滑轮拉力器之间的平板训练凳上,双手握住“D”型拉柄,掌心相对。肘部微屈,双臂沿圆弧线向上夹胸,至双手相互靠拢。再沿圆弧线返回起始姿势,如此重复。

10、站立拉力器夹胸(锻炼胸肌外侧和内侧)

站在两个高位滑轮拉力器之间,双手握住“D”型拉柄,掌心向下。双臂打开,肘部微屈。然后双臂向下,向内夹拢,类似于拥抱大树的动作。再沿圆弧线返回起始姿势,如此重复。

在训练中,由于躯干的前倾角度不同,锻炼的部位也不同。躯干与身体重心成45度时,锻炼胸大肌上部;30度时,锻炼中部;15度时,锻炼下部。

身体自重练习 这类练习的每一个动作几乎都极富变化,取得的效果也会略有不同,而且不必到健身房就可以随时随地地练习。初学者要先掌握好基础的动作,再增加练习的难度。

注意事项:在力量训练前最好做好有氧运动和抻拉,以预热肌肉、防止受伤。

11、俯卧撑(锻炼中胸部、前三角肌、肱三头肌)

双臂伸直,双手撑地,距离同肩宽。双腿伸直,双脚并拢。慢速下放身体,让胸部几乎贴到地面。返回起始姿势,如此重复。

12、双杠臂屈伸(锻炼下胸部、肱三头肌)

双手撑在双杠上,双臂伸直,但不锁定。慢速下放身体,直到上臂与地面平行为止。稍停片刻再回到起始姿势,如此重复。

13、宽距俯卧撑(锻炼胸肌外侧,前三角肌、肱三头肌)

双臂伸直,双手撑地,距离比肩略宽15厘米。双腿伸直,双脚并拢。慢速下放身体,让胸部几乎贴到地面。返回起始姿势,如此重复。

胸部训练课程:高级训练课程

杠铃练习 有经验的健身者都喜欢杠铃练习,杠铃练习更适合大重量训练。

注意事项:保持宽握距。比较宽的握距(至少要宽于肩)可以更好地锻炼胸部。

14、杠铃仰卧上拉(锻炼整个胸部)

仰卧在平板训练凳上,双手在胸部上方抓握杠铃。向头后下放杠铃,直到胸部产生明显的抻拉感。慢速拉起杠铃返回起始姿势,如此重复。

15、上斜杠铃卧推(锻炼胸肌上部、前三角肌、肱三头肌)

躺在上斜训练凳上,握距比肩稍宽,先向着天花板的方向竖直举起杠铃。慢速下放杠铃,直到上臂与地面平行为止。然后推起杠铃回到起始姿势,如此重复。

16、反握平板杠铃卧推(锻炼胸肌中部、前三角肌、肱三头肌)

平躺在卧推凳上,双手反握(虎口向外)杠铃,握距比肩稍宽,从卧推架上取下杠铃。慢速下放杠铃,直到杠铃几乎碰到胸肌中部。然后推起杠铃回到起始姿势,如此重复。

17、上斜拉力器卧推(锻炼胸肌、前三角肌、肱三头肌)

躺在两个低位滑轮拉力器之间的30度上斜训练凳上,双手握住“D”型拉柄,掌心相对。使肘部与肩部处于同一水平线上,然后向上拉举,双手相互靠拢。慢速返回起始姿势,如此重复。

身体自重练习 健身球练习可以提高力量、平衡能力和协调能力。

注意事项:选择大小和重量合适的健身球,还要检查是否结实。

18、健身球俯卧撑(锻炼整个胸部、前三角肌、肱三头肌)

双手扶球,双腿伸直,并拢双脚,注意维持平衡。下放身体,让胸部几乎贴到球面。快速返回起始姿势,如此重复。

19、换位俯卧撑(锻炼整个胸部、前三角肌、肱三头肌)

左手支撑在踏板上,右手支撑在地板上,其他与基本俯卧撑的起始姿势相同。用爆发力向左上方推起身体,使左手在地板上着地,而右手支撑在踏板上,完成身体移位的过程。左右交替,如此重复。

20、击掌俯卧撑(锻炼整个胸部、前三角肌、肱三头肌)

采取基本俯卧撑的起始姿势。慢速下放身体,几乎贴到地面,然后用爆发力撑起身体并在空中击掌后双手着地。如此重复。

抻拉是训练的重要环节,它可以增加肌肉的弹性

胸部的抻拉

这个练习可以借助固定的竖直平面来完成。

1、采取身体直立的姿势,使手掌、小臂和肘部靠在固定物上,肘部与肩部成水平或稍底于肩部。肘角大约为90度。

2、慢慢地前倾身体,同时稍微向左倾斜,挺胸抬头。

3、收缩右侧的上背部肌肉(右侧上斜方肌和后三角肌),增加右侧胸肌上的拉力。

4、保持20——30秒后换另外一侧。每侧重复2——3次。

肩部和胸部的抻拉

1、手指交叉在一起,放在头后。肘部向后打开。

2、仰躺在健身球上,用上背、肩部和头部支撑。

3、收缩上背部肌肉,肘部进一步向地面方向打开,同时挺起胸撑。感觉肩部和胸部的抻拉感。

4、保持10——30秒。重复至少2——3次。

加油!!!

  肩锁关节脱位可因直接暴力由上部向下冲击肩峰而发生脱位,或间接暴力过度牵引肩关节向下而引起脱位,或上肢贴于胸壁跌倒,肩端或前面或后面撞击地面。其力作用于肩峰端,使肩胛骨向前、向下(或向后)错动,而引起脱位。损伤轻者,仅有关节头撕裂、无畸形移位。重者,肩锁韧带、喙锁韧带等断裂,锁骨外端因斜方肌的作用而向下向内错动,因此肩锁关节部出现畸形移位。

  可分三型:

  1第一型 肩锁关节囊与韧带扭伤,并无确切的韧带断裂。

  肩锁关节脱位

  2第二型 肩锁关节囊与韧带破裂,锁骨外侧端“半脱位”。

  3第三型 肩锁韧带与喙锁韧带均已破裂,锁骨外侧端“真性脱位”。

  肩锁骨关节脱位十分常见。多见于年轻人的运动创伤。 1、第一型者在肩锁关节处有轻度肿胀与压痛,临床检查与X线摄片都不能发现锁骨外侧有“半脱位”或“真性脱位”。 第二型者在肩锁关节处有头同样的体征,与对侧相比较,锁骨外侧端比较高,用力按压有弹性感觉,X线片上可看到锁骨外侧端挑起,与对侧比较,至少已有1/2以上已脱位,但不是完全性脱位。 2、第三型者锁骨的外侧端已挑出于肩峰的上方,局部肿胀亦比上述两型重,肩关节活动亦受影响,肩关节任何动作都会加重肩锁关节处的疼痛。病理生理

  脱位机制有直接暴力与间接暴力所致两种,以直接暴力多见,肩峰上受到打击,使肩峰与肩胛骨下沉,结果使肩锁关节的韧带结构破裂,如果暴力过大,将会使附着于锁骨上的斜方肌和三角肌止点处肌纤维破裂,并延及肩锁关节韧带与半月软骨。过大暴力会使椽锁韧带亦断裂。 另有一种间接暴力,于倾跌时肩部与肘部均处于90度屈曲位置,此时肱骨头顶住肩胛盂与肩峰,向后方传导的暴力可以使肩锁韧带和椽锁韧带破裂。 分类 可分成三型 1、第一型 肩锁关节囊与韧带扭伤,并无确切的韧带断裂。 2、第二型 肩锁关节囊与韧带破裂,锁骨外侧端“半脱位”。 3、第三型 肩锁韧带与椽锁韧带均已破裂,锁骨外侧端“真性脱位治疗方案 1、第一型 不必特殊处理,三角巾悬吊数天。 2、第二型 有多种意见。a、按第一型处理,理由是并不是每个第二型病例都会产生慢性疼痛。一旦出现疼痛,再作手术也不迟。b、采用压垫与吊带强迫锁骨外侧端复位,这种方法只使用于儿童。c、电视透视下闭合复位与内固定:局麻下,由助手压住四顾外侧端作闭合复位,术者在电视透视监护下经肩峰插入一枚克氏针至锁骨髓腔内。d、切开复位及张力带法固定。 3、第三型 应该手术治疗 ,有两种手术方法比较常见。a、切开复位与张力带法固定。b、再加作锁骨-椽突拉力螺钉固定术。 4、避免创伤。

周围神经系统,由核周体和神经纤维构成的神经干、神经丛、神经节及神经终末装置等组成。

周围神经系统前11对脑神经起源于脑。第Ⅻ对脑神经大多起于脊髓上部,所有的脑神经都通过颅骨上的孔、裂出颅。31对脊神经(颈、胸、腰、骶和尾神经)起于脊髓,从脊柱的椎间孔发出。周围神经系统是中枢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延续。

它的传入纤维(或称感觉纤维)将来自感觉器官(例如眼)和身体不同部位(例如皮肤)感受器的冲动传入中枢神经系统,它的传出纤维(或称运动纤维)将中枢神经系统的神经冲动传到效应器官(肌肉和腺体)。

扩展资料

1988年Jabaley等的研究表明周围神经在近段束的排列非常复杂反复交叉,但其远端在合并之前可以分离出较长一段距离,前者的意义在于在神经干的近段切取少部分神经束可能对该神经的神经支配不产生或者产生较小的影响,也就为Oberlin手术和扩展了的Oberlin手术提供了解剖学依据。

后者的意义在于在神经干上可进一步游离单一神经束支便于修复较原来更重要的神经束支。骨间前神经支,旋前圆肌支,桡侧腕屈肌支可在臂中下段从正中神经干上游离下来,用于修复和移位。

2002年李绍光等通过对腋神经的显微解剖研究发现:腋神经在四边孔平面可分为两大束组,支配三角肌的腋神经前支组成的束组走行于神经干外侧。

-神经系统

-周围神经系统

需要。铅球的运动需要手臂和肩膀的协作用力,一定要练三角肌。

强而有力的三角肌围绕着肩膀连接三种骨-肩胛骨、锁骨、肱骨。肩部和上臂的大多数运动都离不开三角肌,它使肩膀坚固并使手臂可作多方向的运动。需要强大三角肌力量的运动包括篮球,拳击,铅球,运动员的三角肌平均比一般人发达。

基本作用

主要是使肩关节外展,其前部肌纤维收缩可使肩关节前屈并略旋内;后部肌纤维收缩可使肩关节后伸并略旋外。

三角肌筋膜与肱骨大结节之间有一个恒定的较大的粘液囊,即三角肌下囊。该囊在约40岁以后易发生损伤、变性、粘连等,引起肱骨头向上移位固定,临床表现为肱骨上举困难。

锻炼方式

起始姿势

两腿直立,挺胸收腹。两手正握哑玲或杠铃,两臂下垂于腿前。

动作过程

直臂持铃向上举起,至稍高于肩。静止一秒钟,再直臂徐徐放下,还原至腿前。如用哑铃,可左右手各一次,连续交替做。

肩膀上肌肉是指斜方肌和三角肌。肩膀正上方肌肉是斜方肌,肩膀外侧与上臂肌肉相连的是三角肌。

控制肩膀内旋的肌肉有胸大肌、三角肌前束、背阔肌、大圆肌、肩胛下肌以及手臂的肌肉。胸大肌是一块比较厚的扇形肌肉,从胸骨自上而下向上臂延伸,控制肩膀的内收与内旋。三角肌是一块整个附在肩膀上的肌肉,从锁骨一直延伸到上臂,而三角肌的前束可以辅助胸大肌,一起将手臂向前牵拉和使手臂内旋,注意休养。

扩展资料:

注意事项:

锻炼肩部的肌肉其实还是比较的少的技巧的,当然技巧也算是比较单一的,因为肩部算是用户使用最为频繁的一个部位。

所以在进行锻炼的时候,也是可以去掌握这样的技巧才是,那么多数的时候在进行锻炼的时候,引体向上是一个很好的技巧。

锻炼引体向上虽然很有效果,但是很多的人其实做引体向上也做不了多少个,在这样做的时候,也是很需要注意的。

-斜方肌

-三角肌

目录 1 拼音 2 简介 3 先天性高肩胛症 4 先天性锁骨假关节 5 先天性桡尺骨骨性连接 6 桡骨缺如 7 尺骨缺如 1 拼音

shàng zhī gǔ jī xíng

2 简介

上肢骨先天发育异常所致的畸形并不多见。部分畸形为遗传性疾病或多发性畸形的一种表现。

3 先天性高肩胛症

先天性高肩胛症又称Sprengel畸形,较少见。系肩胛带下降不完全所致。胚胎期第三个月,两侧肩胛带应自颈部下降到胸廓后上部。当子宫内压力过高,肩背部肌肉发育缺陷,肩胛骨与脊椎间有异常软骨或骨性连系均可能影响其下降。部分病儿伴有颈椎、肋骨畸形。本症有遗传性。

临床表现与病变程度及伴发畸形有关。病儿双肩不对称,患侧肩胛骨较小,横位增宽,位置高,靠近脊柱,甚至接近枕骨。在肩胛骨与脊柱间可触及发育缺陷的肌肉所构成的束带,或异常软骨和骨胳骨桥,也称肩胛脊椎骨。这种肩胛脊椎骨自肩胛骨上缘向内上侧伸展,附着于下部颈椎的棘突、椎板或横突的软骨或纤维组织上。患侧上臂上举时肩胛骨向外移动和旋转受限,妨碍肩部外展,肩胛骨不能在胸廓上正常滑动。如畸形为双侧性,则颈部显得短粗,颈椎前突增加,双肩外展均受限制。如伴有颈椎、肋骨畸形,则有相应的症状。部分病儿肩胛带的肌肉也有缺陷,如斜方肌下部缺如或减弱;菱形肌和肩胛举肌发育不全或部分纤维化;前锯肌减弱,胸大肌、胸小肌、背阔肌和胸锁乳突肌可有软弱、缺如、纤维化、发育不全等病变。

两侧肩部不对称。患侧肩胛骨较小,向上方和前侧凸出,并有旋转;位置高于腱侧1~12cm(平均3~5cm)。肩胛骨上角可达第4颈椎平面,其下角可达第2胸椎平面。患侧颈部较丰满且变短,颈肩胛线缩短。于锁骨上区可摸到肩胛骨的岗上部分。锁骨向上方和外侧倾斜,并与水平线构成约25°角 (立位)。X线片对比两侧肩部可显示患侧肩胛骨高位以及各种伴发畸形。

轻型病儿适于保守疗法,加强锻炼,促进肩关节活动。重型病人可作矫形手术,切除纤维束带或肩胛脊椎骨,剥离肩胛骨,使下降至正常部位,也可行肩胛骨部分切除术。手术目的是改善肩关节外展功能,但效果不满意。锁骨、颅骨发育不全 锁骨、颅骨发育不全的特点是锁骨发育不良和颅骨骨化延迟,也可累及其他骨,是一种少见的遗传性疾病。原因不明。可能因双亲生殖细胞原生质先天缺陷、干扰骨胳正常骨化。

本畸形易确诊。典型体征为头大、面小、肩下垂和胸部狭窄。畸形为单侧或双侧,锁骨的胸骨端或肩峰端部分缺如,但完全缺如者极少。畸形为双侧时,两肩有异常活动,可于胸前彼此靠拢。患侧肩胛骨较小,呈翼状。有时伴肱骨头半脱位,锁骨缺损伴相邻肌肉异常时,三角肌前部或斜方肌锁骨部缺如。臂丛被畸形锁骨 引起疼痛和麻木。

颅骨骨缝闭合推迟或不闭合。前囟门增大,甚至可达眶上嵴、蝶骨部和乳突部。病变严重者大部分颅顶未骨化,额窦和副鼻窦缩小或缺如。鼻骨、泪骨和颧骨可部分或完全缺如,上颌骨发育不全而下颌正常,形成下颌凸出,腭弓高而窄。恒牙生长延迟与发育不良。

此外,尚可有骨盆、脊柱、胸廓、手足等多方面的骨胳发育畸形。

畸形虽多,但很少影响功能,一般不需治疗。锁骨外端 臂丛时可切除部分骨端,解除压迫。

4 先天性锁骨假关节

先天性锁骨假关节罕见。因锁骨骨化异常所致。大都发生于右侧。出生后于锁骨中段外侧部出现一无痛性肿块。肿块是假关节部锁骨近侧增大的断端,可活动,无疼痛。近侧断端较大,向上方和前侧倾斜。远侧断端较近侧断端小,并位于下方。由于受上肢重量牵拉,远侧断端随肩部向下垂,并向前侧移位。

畸形随小儿生长发育而逐渐加重,假关节部位活动性增加时畸形愈显著。畸形对功能影响很少。一般不合并其他畸形。

无功能障碍者不需治疗。局部明显突出时可手术削平畸形骨质。功能影响较大时可作植骨手术。

5 先天性桡尺骨骨性连接

先天性桡尺骨骨性连接比较少。桡骨和尺骨近端先天融合,将前臂固定于不同角度的旋前位。病变可为一侧或双侧。

畸形有遗传性。胚胎时桡、尺两骨同起源于中胚层组织衍化的软骨枝。第五周左右,成熟后软骨枝发育成桡、尺骨,位于旋前、旋后间的适中位。如软骨枝不分离或两骨近端间隙充满骨化的中胚层组织,则发生骨性连接。胚胎后期尚可发生桡骨头脱位而构成另一畸形。

典型病例的桡、尺骨近端紧密融合,松质骨间无骨皮质隔开。桡骨头与尺骨融合或完全缺如形成“无头型”。桡骨骨干比尺骨长而粗,弧度加大。少数病例两骨远端也融合。另一种类型伴发桡骨头脱位,桡骨近端与尺骨骨干上部融合,或由增厚的骨间膜连接,阻碍前臂旋转运动。

病儿的前臂丧失旋转功能,固定于中度或过度旋前位,而由肱骨旋转动作代偿。肘关节和腕关节可自由活动,但手掌旋后受阻。前臂的日常功能,如旋转门柄、扣衣钮、拿餐具等均有一定困难。患臂较正常细,因桡骨头移位或缺如,该部可扪及凹陷。

治疗应根据病儿需要而定。手术分开骨性联接的效果不满意。过度旋前畸形时可行桡尺骨上1/3切骨术,矫正畸形后将前臂固定于功能位置。

6 桡骨缺如

桡骨缺如系桡骨先天不发育或发育不全。可伴发手畸形。本症有遗传性。病因不明。

桡骨部分或完全缺如,后者约占50%。半数病例为双侧缺如。单侧缺如多发于右侧。桡骨远端未发育,残存的近端发育不全并与尺骨或肱骨融合,则形成桡骨部分缺如。偶见桡骨近端或骨干部分缺如。患臂尺骨短缩,增粗和弯曲。手向桡侧偏斜,畸形随生长发育加重,严重者手与前臂形成90°角。甚至手的桡侧缘接近前臂。屈肘时手靠著上臂或与上臂平行。桡骨缺如可同时并发桡侧的腕骨和掌指骨缺如或发育不全。患臂肌肉常有病变,如肌肉缺如、纤维性变,互相融合或止点异常,神经血管同时受累。桡神经终止于肘部,桡侧部分感觉神经支与尺神经感觉支吻合后, 分布于前臂桡侧的浅层与手本畸形可为多发性畸形的一种表现,病儿可同时发生唇裂、腭裂、畸形足、肺发育不全,半椎体和先天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等。

出生后即应治疗。防止手向桡侧偏斜和肌肉、软组织挛缩。先用被动手法牵伸桡侧和掌侧缩短的肌肉,再用石膏矫形。畸形矫正后,用一轻便夹板维持其位置。3~6个月婴儿可手术松解挛缩的肌肉、肌腱或韧带。较大几童可行尺骨远端、腕骨融合术,或作尺骨切骨术,使手能握持物体。有人主张不予治疗。

7 尺骨缺如

林两传医师

荣春中医诊所院长

  有一次我去按摩,那位按摩师傅准备为我拔罐,我连忙拒绝!他说他的拔法与众不同,不会拔得黑黑一圈一圈的,一定要我试试!他在我的肩颈及上臂拔了好多个地方。用的是抽气式的拔罐器,当罐子吸紧后,他把罐子拉了几下,没几秒钟便把塞子拉开,移除罐子。当他拔过后,我感受到上背一阵松开的舒适感,那时忽然有一种明悟出现,心中想着,对了,这是符合我一贯想法的拔罐法。

 一般的拔罐,不管是抽气罐还是火罐,通常会停留在皮肤上一段时间,利用拉紧皮肤以改变整个筋膜系统的张力,因整个筋膜受到牵引拉扯,其中的肌肉自然会跟着被拉扯而改变在三度空间中的位置和张力。如果某个部位或关节上的肌肉或肌腱已经到了代偿所能承受的极限,也就是说再增加额外的张力给该关节便会有疼痛发生。这时在该局部附近找到肌肉收缩最厉害,最紧的团块处拔罐,则整个肌群的张力会被强迫改变,而疼痛的关节上的肌肉或筋膜因为得到了些许缓冲,疼痛的感觉会下降许多。如果再把造成系统不正常张力的其他肌肉,也藉拔罐松解其包里的筋膜而放松,则疼痛耐受度,会改变更多。当然也可以在直接造成疼痛的肌肉最紧处直接拔罐,然后吸住不动,再要病人起来活动,因为一部份的筋膜被拉扯移位,全身在活动时,筋膜会重新分布改变,因此对于疼痛的效果会好。但是这有两个问题,第一个是吸拔的时间过久,皮下组织容易造成一些虽轻微不易察觉的伤害,但却是不易复原的纤维化。另一个问题是这种调整法,也是一种期待式的,就是让筋膜自己去滑动,虽有改变,但并非是在医者清明控制之下的还原,所以症状在当下虽会缓解,但再发的机会也高。那要怎么用拔罐这个方法,来进行比较清明而且是在医者控制之下的有意义还原呢?我们就来谈谈!

  卫生署把拔罐定义成非医疗行为,其实是好事,给了许多民间医疗从业人员多点生机,有工具可以用,总比徒手要省力多了。就像「笑傲江湖」中的独孤求败,草木皆可为兵,那拔罐在理解身体筋膜转折成因的情况下,当然也能做为有效且精准的治疗工具,这点希望在西医掌控之下的卫生署,永远不能明白的。

  先说拔罐作用在单一个点上的用法。所谓作用在单一个点,就是在松解局部一个关节或一条肌肉。如果要松解一条肌肉,应当在肌肉绷得最紧的地方最有效,可以改变筋膜最多。而作用在关节上,就最好找肌腱相互粘连的地方,或找肌肉转变成肌腱处,比如说肘内、膝窝、腋下,就是许多肌腱粘连处如此可以牵动筋膜转变最多。在这些地方拔罐虽不能如针刺般精准,但如果技巧够好,效果有时也不输针刺。至于所谓在近关节处,肌肉转成肌腱的地方,就像是肘部的肱骨外上髁前方,膑骨的上缘,膝的内侧外侧上方,肩三角肌的前后缘等都是,也是拔罐的一种重要选择点。

  单一点的拔罐要领,一如我一贯的原则,就是要清明,知道自己的手下做的是什么。先要清楚自己要解的肌肉张力的状况,然后选好吸拔的点,另外要再选一个地方,做为吸拔时,肌肉松解了没有的监测处。就像平时在带学弟调肠荐关节时,我会把手放在被调者的背上或头上,当肠荐对位上的时候,背部一大堆被动出槽的肌群会瞬间松解,大片筋膜会产生滑移(这才是真正调整骨头时的入骱有声,是一种极轻微的震动,滑动,是没有声音的,而不是把关节拗出声音。把关节弄出声音,只代表使肌腱硬滑过关节,与骨架关节归位否,根本无关。所谓归位代表的意涵,是附着其上的肌肉松解、平整),因为筋膜环环相扣,无远弗届,所以肠荐归位时的筋膜滑移会牵扯到背部和头皮,所以我在背部或头部的手,如果感受到这种滑移,就知道已经达成某种程度的归位了,而依我手下的张力改变(即筋膜的通透度),可以知道归位的完整与否,而且可以知道那一个方向的归位不完整,不必我亲自用手去触摸肠荐才能得知。

  所以当你选择了一个要吸拔的地方,用右手操作时,因为右手很难像行针时,还可以有很清明的针下感受,所以须用左手做为操作手法的依据。一般人拔罐时通常吸住了以后就放在那里等待预定的时间到,然后看看皮下出血的状况,越黑的认为越有效,有的甚至认为越黑排出的毒素越多。当然这是不对的。愈黑表示皮下微血管破裂愈多,但也表示其下张力是比较大的。有的人也会把吸住皮肤的罐子拉一拉,再松掉。这个是对的,可以增加筋膜的松解度,但要小心造成伤害。那左手要感知什么呢?如果肌肉有不正常的收缩,那么筋膜就会有不正常的扭旋,当你用右手操作吸附着皮肤的罐子时,是可以用些手法去改变这种筋膜的扭旋的。如果左手摸清楚筋膜被牵引的方向,右手可以操作的方式除了提动外,还可以轻轻拉扯和扭旋罐子以疏解筋膜。所以基本的手法为罐子的左右扭旋,前后左右的扯动及上下拉提三种混合使用。左手放在病灶处或罐子的远程,(而吸拔处通常并非痛处,跟针灸一样,下针处未必就是表象的病灶或疼痛处),以感知筋膜的变化,当罐子吸住皮肤后,先左右旋,看那个方向筋膜较顺畅,再上下左右移使筋膜更平整平顺,最后再把罐子上下轻轻提动,使这局部筋膜平整的新张力能往外沿伸,如水波般往外扩散,以致于新张力平衡能达到整个系统。致于张力改变中的状况可由左手监控得之,知道拉拔罐子的力道够不够,筋膜沿伸改变的传导对不对,那一侧圆融柔顺了,那一侧仍然扭曲锁着不动,以便再选择下个吸拔的点。

  解开一个点(一条肌肉或一个关节)后,拔罐可以再进一步改变一个小系统的肌群张力。比如说下臂肌群僵紧绷住,使得尺挠骨没有办法完全伸展摊平,这时可以借着皮下筋膜的旋转(主要是绕着尺挠骨做环状的转动)看看那个方向是可以让筋膜松解。操作时吸住下臂肌中比较紧的点,斜旋移再提动罐子,可以让整个下臂屈肌松解。这种方法可以用在肩颈,大腿、腹部(腹内外钭肌)踝上许多地方。

  拔罐还可以还原一整个大系统,比如说肩带和体壁的对位,这种归位是要照着整个体轴的势去归位的。顺着体轴的势对位好肩带和体壁(低头弯腰或抬头挺坐后仰再加上身体轻微的左或右旋),罐子拔住筋膜后,再行罐(旋移提)时,要病人深呼吸,藉肋骨开令筋膜松动的力量,罐子才能提动整个大系统的筋膜而还原,这种方法也可以用在肋排和肠骨的对位,股骨肠骨和荐椎的对位。

  另外拔罐也可以用在旋转还原体轴。主要用在两侧肩带使用不均造成的上胸两侧肋骨旋转,双肩不等高,舌下颈后肌肉僵紧,看要低头抱胸左右旋,还是叉腰挺胸抬头左右旋,可以使得轴在线的肌群处在较松的状态,再把罐子吸在斜方肌,菱形肌或胸大肌上,逆着轴旋转的方向,趁病人深吸气吸行罐,找两侧反复做几次,可以很有效的还原体轴。同样方法也可以用在归位骨盘,和腹背部张力(脊柱双曲线的张力)的调整。

 这些操作技巧,其中有许许多多是法无定法,因形势而定的。无法用文字尽述。但原则应该是可以被理解的。除了精确的归位外,拔罐还有一种松解濡养的功能,是别的疗法很难相提并论的。有一种人背僵脚硬而属湿阻的(就是皮下肌肉绷紧,皮下仍饱满而不松空者,皮下松空者属阴虚,拔罐的效果通常比较差!),可以在背部或小腿滑罐,这种滑罐范围要大,不要吸拔过用力,最好不要出痧(出痧,则皮下会轻微受创,反复多次会造成伤害),反复多次,日久有功,疏通松解兼濡养。疏通了以后,整个体质都会改变,骨架的调整也会容易得多。

 最后建议,前述的拔罐法,每次吸住皮肤的时间,仅量不要超过五秒钟。同一处不要拔超过三次。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1113609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23
下一篇2023-11-2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