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肉萎缩有哪些症状表现?

肌肉萎缩有哪些症状表现?,第1张

肌肉萎缩指骨骼肌体积的缩小,可由于肌纤维变细或消失,是许多神经肌肉疾病的重要症状和体征。\x0d\\x0d\对于肌萎缩患者,首先应注意有无废用性因素(如骨折石膏固定后、关节病或其他疾病长期卧床影响肢体活动等原因引起),应积极诊断、认真治疗。\x0d\\x0d\表现为局限性一侧颞肌、嚼肌萎缩,张口时下颌偏向病侧,可同时伴有面部感觉及角膜反射减退或消失\x0d\\x0d\表现为额或面颊局部的斑块性萎缩,皮肤色素较深,掐之皮下组织紧张,神经系统检查无异常\x0d\\x0d\青春期起病,缓慢进行性面肌萎缩伴闭眼不紧、鼓腮或吹口哨不能,肱部肌肉萎缩、上肢举手时肩胛骨呈翼样突起,无感觉异常\x0d\\x0d\缓慢起病的双侧舌肌萎缩、伴有肌束颤动\x0d\\x0d\突然发生的舌肌萎缩,不伴有肌束颤动\x0d\\x0d\青少年,舌肌萎缩与吞咽困难、构音困难伴存\x0d\\x0d\一侧胸锁乳突肌萎缩合并斜方肌萎缩\x0d\\x0d\双侧胸锁乳突肌萎缩,伴有全身性肌肉萎缩、行动起步困难、早秃、性腺萎缩\x0d\\x0d\一侧背阔肌萎缩,不伴有同侧肱三头肌萎缩,但有局部皮肤感觉减退\x0d\\x0d\一侧胸大肌萎缩,不伴有其他肌肉和神经系统症状\x0d\\x0d\一侧三角肌萎缩,肩关节外展不能或力弱,不伴有其他肌肉萎缩而腋下有压痛\x0d\\x0d\双侧肩胛带肌萎缩,有急性病史,无感觉异常及局部压痛\x0d\\x0d\双侧肩胛带肌萎缩,伴两侧上肢及(或)胸壁感觉分离\x0d\\x0d\两手肌肉对称性缓慢进行的萎缩(亦可见于腓肌萎缩),一般不超过前臂中段水平\x0d\\x0d\两侧肢体相同部位周长相差1厘米以上,在排除皮肤和皮下脂肪影响后,可怀疑肌肉萎缩。

 提到肩髃穴,可能我们有些朋友们不是非常的熟悉的,但是肩髃穴对于我们人体的健康是非常的重要的,那么大家对弈肩髃穴的位置和功效了解多少其实肩髃穴的位置也不是非常的难找的,下面我们就来一起看看肩髃穴的位置和功效。

  肩髃穴的位置

 可能有些朋友们对于肩髃穴的位置不是非常的了解了,其实肩髃穴是位于我们人体肩膀部位的一个重要的穴位。肩髃穴属于手阳明大肠经,肩髃穴位于人体的肩部,三角肌上,臂外展,或向前平伸时,当肩峰前下方凹陷处。(在肩膀上有个三角肌,三角肌上缘的前边,把胳膊抬起来,明显地出现两个凹陷,前面的凹陷就是肩髃穴。有个口诀叫:肩髃抬肩凹陷处,就是一抬肩,有两个凹陷的地方,前面凹陷的地方。

  保健功效

 肩髃穴这个穴位的保健功效和作用是非常多的,适当的按揉肩髃穴,可以起到非常好的疏经利节,祛风通络、理气化痰的保健功效的。此穴属手阳明大肠经,位于肩关节,并与阳跷脉相交会,故疏经活络、通利关节的作用甚强,为治疗上肢痛、麻、凉、瘫诸疾要穴;此穴还具有祛风通络、清热止痒的作用,可治疗外感风邪或风与血分之热相搏于肌肤之间所致的风热瘾疹;此穴的通经理气、化痰散结的作用可用于治疗瘰疬、瘿气。

 现在我们大家也了解了肩髃穴的位置了,我们可以知道,肩髃穴是我们人体肩膀位置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穴位了,并且我们大家也了解了肩髃穴的保健功效了, 适当的按揉肩髃穴,对于帮助我们大家祛风通络、清热止痒的效果是非常好的。

1、膝盖外侧原本也没什么肌肉。

2、做腿部屈伸练习时双脚呈外八字可以强化小腿三角肌内侧头,从而调整腿部形态。

3、未成年人骨骼弯曲可以在适当范围内调整,成年人只能靠调整肌肉来矫正体态。

人体比例只是一个比较的标准,不是一成不变的,一般常用8个头长作为身高比例。

从脚部向上算起,男性人体中点在耻骨位置,女性略高;男性乳头几乎在第6个头高,女性略低;男女膝关节均在第二个头高略上,男性略高;男性第五个头高几乎是腰部最窄的截面,女向略高;男女腹脐均在第五个头之下,女性略高;男性左右肩峰的连线(即肩宽),为两个头高,女性略窄于两个头高;大臂约等于15个头长;小臂约等于11个头长。双手伸开约等于全身高度。

希腊时期,认为理想化的女性人体美,头顶至脐孔,脐孔至足底的比例恰为黄金比例。

立8、坐(跪)6、蹲4

身高与头高比例的年龄特征

以一岁为起点,大约平均每五年左右,增加一个头高比例。至二十岁左右,身高与头高之比为8:1。

身高的中点,自一岁儿童的脐孔处,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变化,逐渐向耻骨联合处下移。

以一岁儿童为例,肩宽与头高之比为几乎为1:1,而为2:1左右。随着年龄增大,肩宽与头高比例系数逐渐增大。

在外形特征上,一岁儿童的胸宽、腰宽、臀宽具有相等的趋势。随着年龄的增长和性别特征的变异,胸宽、腰宽、臀宽也发生了不同的变化。

0-1岁的儿童4个头高,身高的中点在脐孔处。

2岁的儿童5个头高

7岁的儿童6个头高。

14岁的儿童7个头高。

人种形态比例差异

黑种人属于短躯干型,身高中点在耻骨联合处,头大,具有较长的下肢和上肢,而躯干较短;黄种人属于长躯干型,人体中点在耻骨联合之上,头大,具有较短的下肢和较长的上肢;白种人头小,颈粗、胸小、腹长,上肢短,下肢比黄种人长,人体中点接近耻骨联合处。

人体节奏

人体为了克服重力,形成了自身的结构,在人外部形态中,出现了许多Z字形、S字形。

Z字形

A、当人体直立时,从正面看,男性肩最宽、腰窄、骨盆又略宽、膝关节又收窄、小腿上部又略宽。这样将它们的侧边缘线连接起来,就形成了这样连续重叠的Z字形。

B、从侧面看,人体的头骨向后倾斜、颈向前倾斜、胸腔有向后倾斜、骨盆又向前倾斜、大腿向后倾斜、膝关节向前倾斜、小腿再向后倾斜,这样这些体块的轴心线又形成连续的Z字形连线。

C、为了克服重力,Z字形在人体体块的横断面上也有许多显现。人体直立时,从侧面看,头颅部分的横断面是前高后低、颈部和胸腔上沿的横断面是前低后高、胸腔下沿的横断面是前高后低、盆腔上沿的横断面是前低后高、大腿上沿的横断面前高后低、膝关节的横断面是前低后高、踝关节的横断面是前高后低,这样就形成了不连贯的Z字形。

D、Z字形的节奏在四肢也有显现。

S字形

A、人体直立时,将人体体块在前后两侧形成的隆起连接起来,就形成了连续的S字形,此S线从后头颅边缘线起,连至前胸边缘,再连接至盆腔的尾椎和臀部边缘线,再练至大腿前部股直肌边缘线,再连至小腿后部的腓肠肌边缘,再连至脚面骨。

B、脊椎骨的走向用S线来表示,最能体现人体的重力规律。当人体直立时,从侧面看,颈椎——胸椎——腰椎,就是典型的S字形。从正面看,人体在完全直立时,脊椎骨是一条垂直线,但这种站姿,在生活中只能维持很短的时间(维纳斯式S形站立为人体节奏美的典型)。

人体节奏美从另一方面看,还表现在人体体表的形体起伏、松紧等方面。由于骨骼和肌肉的叠压关系,形成了肌肉圆润的弹性结构与骨骼方硬力度之间的对比,从而产生凸起与凹陷的对比。如:

A、腿的外形结构:大腿肌肉圆润的、富于弹性的外形,在膝关节转变为方硬的骨骼、突兀的硬转折,而到了小腿,又转折为圆润的、向外隆起的、富有弹性的弧线造型,到了踝骨,又变成了方硬的骨骼造型。

B、上肢:外部起伏从肩部开始,斜方肌形成了向外隆起的弹性弧线,在肩峰处露出一个小硬转折,在三角肌有形成了弹性的弧线(三角肌上人体顶面和侧面的转折略硬),在三角肌和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之间又形成了凹陷,而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再一次外隆,和小臂外伸肌群间又形成凹陷,小臂的肌群外隆,小臂的腕端尺骨小头和桡骨大头处又形成骨骼硬转折。

运动与体块

A、人体的体块可分为两类:一类是自身对称的体块——头部、胸腔、盆腔;另一类是自身非对称体块,它们都有一对——大臂、小臂、手掌、大腿、小腿、脚部。

在表现人体中那些自身对称的体块在各种不同的运动时,最重要的是要牢牢建立起中线的意识,找到透视中的对称关系,把握结构要点的位置变化。

大多数人体体块自身运动幅度很小,它们各段横断面的造型变化不大,因此掌握横断面的形状、朝向、叠压关系、透视关系,也是表现体块运动的要点之一。

B、人体体块间的连接结构主要有,四肢关节结构,颈部、腰部脊椎结构。关节结构又分为,单向运动关节(肘关节、膝关节);多向运动关节(肩关节、腕关节、盆骨与骨关节、踝关节、颈部、腰部)。

无论是单向运动关节,还是多项运动关节,它们的运动角度都有各自的限制,违反了这个限制规律,表现人体时,就会感到不舒服。

胸腔、盆腔之间,向后运动夹角不能超过30°-40°;扭转不超过40°-50°。

手腕,左右平行扭动时,向拇指一侧一般10°左右,向小指一侧35°左右,向前90°左右,向后35-45°左右。

重心

人体站立重心分两种:无外力情况,有外力情况。

无外力情况下,重心可以以锁骨窝为标准,在双脚吃重情况下,重心一般在两脚之间,或略偏向多吃重的脚一边;在基本单脚吃重情况下,锁骨窝的垂直线会落在吃重脚的内脚踝骨。

有外力情况下,根据外力的方向、大小来观察重心的位置,一般以胸腔的中心或者盆腔的中心(靠近耻骨处为重心)来左右比较。

坐姿时,一般以胸腔的中心点为重心的依据。

三角肌(deltoid muscle)俗称"虎头肌",是一个底向上尖向下的三角形肌,位于肩部皮下,从前、后、外侧包裹着肩关节,是一块多羽状肌。肩部的膨隆外形即由此肌所形成。肌束分前、中、后3部。

基本介绍 中文名 :三角肌 外文名 :Deltoid muscle 俗称 :虎头肌 形状 :凸出上臂,酷似虎头 位置 :位于肩部 作用 :使肩关节外展 解剖结构,机能,周围相关组织,相关疾病与治疗, 解剖结构 前缘借三角胸肌间沟与胸大肌锁骨部相隔。后缘游离,自前而后,遮盖喙肱肌、肱二头肌、肱三头肌的外侧头和长头的上部小圆肌和冈下肌的外侧部。恰对斜方肌止点而起自锁骨外侧1/3的前缘、肩峰外侧缘、肩胛冈下唇和冈下筋膜。肌纤维向外下方逐渐集中,止于肱骨体外侧面的三角肌粗隆。该肌生理横断面为1960平方厘米。 起点: 前部肌束起自锁骨外侧半,中部肌束起自肩峰,后部肌束起自肩冈。 止点: 肱骨三角肌粗隆。 支配神经: 发自脊神经臂丛的腋神经。 机能 近固定前部纤维收缩使上臂在肩关节处屈和旋内。中部纤维收缩使上臂外展。后部纤维收缩使上臂在肩关节处伸和旋外。整体收缩,可使上臂外展。此外,该肌对加固和稳定肩关节有一定作用。当手臂处于小于60°角位置时,此肌外展效率相当低,而在90°~180°度之间角度时表现出最大的收缩效果。 周围相关组织 该肌的深面,三角肌筋膜深层与肱骨大结节之间,有一恒定的较大的黏液囊,叫三角肌下囊。由此囊膨出许多突起,尤其是突入肩峰下面的最明显,称之为肩峰下滑囊。该囊易产生变性、损伤、粘连,因而引起肱骨头向上移位固定,产生肱骨上举困难。从三角肌深面观察,可发现该肌纤维束为多羽状,因此,该肌比较肥厚而有力。但其活动范围有限,收缩时可使肱骨外展70°。其前部和后部肌束的结构与中部不同,为彼此平行的肌纤维,前部肌束使肱骨前屈及旋内,后部肌束使肱骨后伸及旋外,前部及后部的最下部肌束使肱骨内收。该肌最主要的作用是使肩关节外展。三角肌受腋神经支配。 相关疾病与治疗 1、三角肌挛缩症通常是由反复肌肉注射、外伤或是不明原因所造成,临床主要表现为肩关节内收功能障碍、肩关节外展挛缩、三角肌内明显的纤维索条、翼状肩胛骨、纤维索条处皮肤凹陷。三角肌中纤维索条结构是诊断三角肌挛缩症的重要征象。 2、三角肌可分3个部分挛缩,即前部分(锁骨部分)、中间部分(肩峰部分)、后部分(棘突部分),前部分和后部分由长横纹肌纤维组成,中间部分是羽状肌,这种肌纤维短但多,散在平行走行于肌腱边缘,插入3条类似的散在分布的肌腱中,这些肌腱起止于三角肌粗隆。这些短的斜纹肌的纤维化可使散在的肌腱合并,然而它们并非正常的连线在一起。因此,仅仅一些肌纤维的纤维变性就能导致三角肌挛缩。这种中间部分的特定结构和经常把它作为肌肉注射的合适位置可能是导致三角肌挛缩症频繁的原因。挛缩组织主要发生于三角肌中束和深筋膜,少数为后束,与皮下组织粘连,挛缩索条纤维化、白亮,内收关节时挛缩索条明显紧张。病理显示挛缩的纤维索条影为致密纤维结缔组织,透明变性,伴横纹肌萎缩或消失,三角肌表面的线状沟、肌组织间由脂肪组织填充。虽然大多数三角肌挛缩症患者根据典型的临床表现通常很容易诊断,但是也有一些患者被忽视。纤维索条的存在是最显著的临床表现,也是做出正确诊断的主要依据。传统意义上,纤维索条的发现往往通过触诊,但触诊发现纤维索条仅仅是局限于有明显张力的患者,与触诊相比,MR可清晰显示病变的位置和病变累及的范围,对治疗方式尤其是对手术指导有重要的作用。 3、治疗:均行手术治疗。取肩峰至肱骨上端外侧纵切口,皮下脂肪组织有纤维性变,尤以皮肤凹陷处皮下组织与三角肌有粘连,切开深筋膜后,即可发现三角肌中部有一纤维索带,该纤维索带从肩峰延伸至三角肌止点,界限清楚;本组4例纤维索带坚硬,深达骨膜,呈瘢痕状,3例三角肌后部也有部分纤维化;逐步切断白色纤维索带过程中,肩关节活动范围逐步恢复正常,固定肩胛骨,肩关节可充分内收。 4、总之,三角肌挛缩症是一种病因未明的疾病,该病无自限性、无有效的保守治疗方法,病情随年龄增大而加重,手术治疗效果肯定,接受手术年龄越小,效果越好。所以应早期诊断,早期手术治疗。

可以的。安苏萌可以在三个注射部注射,没有明显的差异性,比如第一,脐周2指外,再4指以内。第二,手叉腰,上臂三角肌下缘凹陷部位。第三大腿中段前外侧,大腿中段中心线外侧,不超过裤缝的位置。这三个位置都可以打,长期注射应注意轮换注射部位,每次选择注射点应与该部位上次的注射点,至少保持2cm的距离。可以选择安苏萌水剂,一天一只,不用配药,不含防腐剂,安全便捷。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1114958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23
下一篇2023-11-2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