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肉发炎怎么办

肌肉发炎怎么办,第1张

采用外用药物治疗,可外敷舒筋活血,消肿止痛,活血散淤,祛风散寒的膏药治疗。或者可以服用消炎药进行治疗。

1一般治疗:注意休息和适当进行体疗。

2药物治疗:糖皮质激素治疗,可抑制炎症反应,改善症状。在体温正常、肌力增强、肌酶恢复正常时逐渐减量。

3引起人体组织发炎的原因较多。炎症可分为感染性炎症和无菌性炎症两大类。当人体受到病原微生物和细菌、病毒、原虫等感染并引起人体产生渗出、坏死和增生等炎症反应时,统称感染性炎症。如果是物理、化学等因素引起的炎症反应,统称无菌性炎症。

治疗感染性炎症,通常根据病因的不同,选择能够抑制或杀灭病原微生物的消炎药。须注意的是,一种消炎药只能对一种微生物或几种微生物有杀灭或抑制作用,不可能对所有的病原微生物都有效。而治疗无菌性炎症大可不必使用消炎药。

  抗组胺药的不良反应

  20050401

  一、抗组胺药有哪些。 抗组胺药又分为H1受体拮抗剂(习惯上称抗组胺药)和H2受体结 抗剂,在临床上以H1受体拮抗剂应用最广。皮肤科学者根据是否具有 镇静、嗜睡等不良反应及应用时间的先后把H1受体拮抗剂分为两代, 第一代抗组胺药常用的有扑尔敏(又称氯苯那敏)、多虑平、赛庚啶、 苯海拉明、安泰乐、去氯羟嗪、异丙嗪(又称非那根)、脑益嗪等药;第二代抗组胺药常用的有氯雷他定(开瑞坦)、西替利嗪(赛特赞)、 咪唑斯汀(皿治林)、依巴斯汀(开思亭)、阿司咪唑、特非那定 (敏迪)、美喹他嗪(玻丽玛朗)等药。最近又有抗组胺药左西替利 嗪和地氯雷他定开始应用于临床,且疗效可靠、不良反应少。

  二、两代抗组胺药各有什么特点。 第一代抗组胺药具有良好的止痒效果,也有一定的止吐、局部麻 醉作用,由于具有明显的嗜睡、镇静等不良反应,影响用药者的日常生活和学习与工作,已越来越不适应现代快节奏的生活。但因其价格便宜、治疗过敏性皮肤病及晕动病疗效可靠、对人体各系统和器官无 明显毒副作用,在广大老百姓当中仍然使用相当广泛。而第二代抗组胺药大多数半衰期延长,且作用时间较长,可维持24小时,每天只需口服1次,吸收迅速,药物较难透过血脑屏障,对中枢神经系统影响较小,不产生或仅有轻微嗜睡作用,对用药者的日常生活和学习与工作影响较少,因而广受医患双方的欢迎,在皮肤科临床应用最为广泛,尤其对一些驾驶员、高空作业者等特殊人员及慢性病例较为适用。临 床研究表明,该类药每天仅服1次,每次1片,即可有效防止荨麻疹风团发生,控制瘙痒。

  三、使用抗组胺药注意事项。 第一代抗组胺药的主要不良反应有:镇静、嗜睡、全身乏力、头昏、注意力不集中,少数药物还可导致心动过速、瞳孔散大、黏膜干燥、排尿困难、胃肠道反应、肝肾功能损害、贫血等。因此使用此类药应注意以下事项:①高空作业、驾驶员、机械操作人员禁用或慎用。②应用此类药剂量不要过大,否则可出现中枢神经系统抑制症状,尽可能避免与复方感冒制剂同时使用,因为许多复方感冒制剂含有扑尔敏等抗组胺药。③避免与对中枢神经系统有抑制作用的饮料(如酒)、 镇静催眠抗惊厥药(如安定)、抗精神失常药(如氯丙嗪)同用,否则有可能引起头昏、全身乏力、运动失调、视力模糊、复视等中枢神经过度抑制症状。儿童、成年人、体弱患者更易发生。4避免与抗胆碱药(如阿托品)、三环类抗抑郁药(如阿米替林)同用,否则可出现口渴、便秘、排尿困难、心动过缓、青光眼症状加重、记忆功能障碍等副作用。⑤青光眼患者忌用苯海拉明、赛庚啶、异丙嗪、多虑平等药。⑥前列腺肥大、幽门梗阻患者慎用赛瘐啶、苯海拉明;肝肾功能不全者慎用异丙嗪。⑦孕妇和儿童忌用多虑平、去氯羟嗪、安泰乐、脑益嗪等。⑧新生儿、早产儿、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禁用苯海拉明。⑨ 老年人及合并有心脏疾患者慎用多虑平、异丙嗪、安泰乐,宜用脑益嗪。儿童患者可选用较安全的扑尔敏和苯海拉明。 第二代抗组胺药的不良反应主要有:患者心电图QT间期延长,室上性心动过速和心脏骤停等不同类型的心律失常,严重者心性猝死。尤以特非那丁、阿司咪唑报道最多。绝大多数抗组胺的心脏毒性与配伍不当、盲目增加剂量、患者合并心脏疾患有关。据报道,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世界范围内,陆续有一些特定的第二代抗组胺药(特非那丁、阿司咪唑)引起晕厥和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的报道。1986~1996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在17个国家对第二代抗组胺药的副作用进行分析,发现氯雷他定在应用时,有106例患者出现不同类型的心律失常,有13例出现猝死;西替利嗪有19例出现心律失常,两例出现猝死。此外还有口干、乏力、胃肠道不适、头痛、低血压、焦虑、抑郁、白细胞计数、血糖和电解质异常等副作用。部分药物可出现轻度的困倦、嗜睡、眩晕。鉴于第二代抗组胺药的心脏毒性,合理使用第二代抗组胺药,避免心脏毒性的发生显得尤为重要。故临床医师使用该类药时,须牢记以下注意事项:①禁止与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如红霉素、阿奇霉素、罗红霉素、克拉霉素)、唑类抗真菌药(如酮康唑、伊曲康唑、氟康唑)一同使用,否则可引起第二代抗组胺药血药浓度升高,引起室性心律失常甚至猝死,两药与红霉素或酮康唑同时服用时引起的猝死病例有100多例,上述几类药物在临床应用都很广泛,值得临床医生高度重视。②心脏疾病患者避免使用。这些疾病本身就可出现QT间期延长,形成各种心律失常,应用第二代抗组胺药,会增加该类药诱发心律失常的风险。③电解质紊乱者(如低血钾症、低血钙症、低血镁症等)避免使用,电解质紊乱可影响心室肌的除极,导致心电图上QT间期的延长。4避免同抗心律失常药物(如奎尼丁、氯卡尼),钙拮抗剂(如普尼拉明),镇静催眠药(如水合氯醛)等一起使用。⑤尽量不超过该类药物的推荐剂量,病情较重者可以联合应用不同类型的抗组胺药,以提高疗效,为防止耐药现象的发生,抗组胺药可交替使用。⑥高空作业、驾驶员、机械操作人员不得不使用抗组胺药时宜选用氯雷他定、地氯雷他定,因为部分患者使用其余第二代抗组胺药后仍有不同程度的镇静、嗜睡作用。⑦两岁以上儿童可选用氯雷他定、地氯雷他定、西替利嗪、左西替利嗪;12岁以下儿童慎用咪唑斯汀、依巴斯汀等药。⑧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禁用第二代抗组胺药。⑨前列腺肥大、幽门梗阻患者慎用美喹他嗪。⑩咪唑斯汀一般不与西咪替丁、环孢素、心痛定同时服用。

  乙脑疫苗是预防流行性乙型脑炎的有效措施,很多宝宝都需要去接种预防,那你知道有哪些吗下面是我为你整理的的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用!

灭活疫苗:首次接种时不良反应较少,但多次加强注射后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 减毒活疫苗: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主要包括区域性反应和轻度的全身症状。大多数人接种无反应,仅个别儿童注射后,区域性出现红肿、疼痛,1~2天内消退。少有发热,一般均在38℃以下。少数有头晕、头痛、不适等自觉症状。偶有皮疹,血管性水肿和过敏性休克发生率随接种次数增多而增加。一般发生在注射后10~30分钟,很少有超过24小时者。此类接种反应多见于反复加强注射的物件,尤以7岁以上儿童加强注射较为多见。

接种乙脑疫苗发生的一般反应不需要特殊处理,必要时对症治疗即可。使用的灭活或减毒活疫苗接种后发生的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变态反应,但较之鼠脑提纯疫苗的发生率要低很多,应用抗过敏药物和激素治疗,一般都有较好的效果。

处理原则是立即停用可疑疫苗及其结构类似的疫苗;输液促进排泄,应用抗过敏药或类固醇;应用抗生素预防和控制感染;支援疗法保持水和电解质平衡和注意护理;抗组胺类药物可用苯海拉明、扑尔敏等H1受体拮抗剂,也可用甲氰咪哌、雷尼替丁等H2受体拮抗剂,选用1~2种即可;对有过敏性休克可能者及严重的急性荨麻疹和过敏性紫癜者,应尽早足量使用皮质类固醇类药物,一般应用氢化考的松300~500mg/d或地塞米松10~30mg静滴,待体温正常、皮疹渐退减量或口服强的松;症状严重、皮疹广泛者,可选用皮质类固醇类激素,中等量短期服用或遵医嘱早期应用大剂量均有很好疗效;有过敏性休克症状成人皮下注射1:1000肾上腺素05ml,儿童按每次001 ml/kg。如体重不详,2岁以下用00625ml1/16,2~5岁0125 m11/8,6~11岁025ml1/4,11岁以上033 ml。此外可用维生素类药物,如VitC、VitK、路丁和钙剂,可降低血管通透性,能增加血管致密度,有助症状消退。

  宝宝打乙脑疫苗的注意事项

乙脑疫苗的接种一般是采取皮下注射,就是将05ml疫苗注射液注射到胳膊的皮下,一般来说大部分的孩子是没有任何不适反应的,但是也有部分孩子注射疫苗以后面板区域性会出现红肿,疼痛,还有一小部分的孩子会出现发烧,但是温度不会超过38度。因此,有如下情况的儿童不适宜注射乙脑疫苗,需待病情完全好转以后才能注射。

1、正在发烧的儿童。无论是什么疾病引起的,只要孩子正在发烧,千万不能注射乙脑疫苗。

2、患急性传染病的儿童。正在患急性传染病的儿童也不宜接种乙脑疫苗,会加重传染病,儿童的急性传染病常见的如肠道传染病痢疾、疟疾、伤寒,还有呼吸道传染病结核等。

3、患有严重的心、肾、肝脏等疾病的儿童。比如一些患有先天性心脏病的儿童是不适合接种疫苗的,还有在肝炎的急性发作期都不能接种乙脑疫苗。

4、有惊厥的儿童。惊厥也是儿童常见的症状,主要是神经传汇出现问题,对于惊厥的孩子,也千万不可注射乙脑疫苗。

5、先天免疫缺陷的孩子。对于先天性免疫缺陷的儿童,千万不能注射乙脑疫苗,因为他们的抵抗力和免疫力非常低下,注射疫苗不但起不到预防的作用,相反还可能使他们患上乙脑。

只要注意以上几点,注射乙脑疫苗可以预防乙型脑炎的发生,让孩子们更加健康。

乙脑疫苗的种类

1、乙脑灭活疫苗

接种部位:上臂外侧三角肌附着处,皮下注射。

剂量:05ml

反应:大多数人接种无反应,仅个别儿童注射后,区域性出现红肿、疼痛,1~2天内消退。少数有发热,一般均在38°C以下。少数有头晕、头痛、不适等自觉症状。偶有皮疹,血管性水肿和过敏性休克发生率随接种次数增多而增加。一般发生在注射后10~30分钟,很少有超过24小时者。此类接种反应多见于反复加强注射的物件,尤以7岁以上儿童加强注射较为多见。

禁忌:发热及急性疾病;严重慢性病;脑及神经系统疾病;过敏性疾病,既往对抗生素、疫苗有过敏史者。

注意事项:疫苗混浊、变色变黄、安瓿有裂纹、有异物者均不可使用;疫苗注射后在现场休息片刻,以防副反应发生;应备有1:1000肾上腺素,供偶发休克时急救用;10岁以上人群已普遍因隐性感染而获得免疫力,故无必要再接种疫苗。

2 乙脑减毒活疫苗

接种部位:上臂外侧三角肌附着处,皮下注射。

剂量:05ml

反应:注射后一般无反应,少数人区域性红肿,偶有发热和过敏性皮疹。

禁忌:发热;急性传染病;中耳炎;心、肾及肝脏等疾病;活动性结核病;有过敏史或抽风史者;已知有免疫系统缺陷,近期或正在进行免疫抑制治疗者。

注意事项:启开安瓿和注射时切勿使消毒剂接触疫苗;疫苗溶解后有摇不散的凝块、安瓿有裂纹、不可使用;疫苗溶解前变色红,不可使用。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1114988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23
下一篇2023-11-2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