枕骨
斜方肌(上项线内侧1/3、枕骨隆突)、胸锁乳突肌(上项线外侧1/2)、头夹肌(上项线外侧)、头后大直肌(下项线外侧)、头后小直肌(下项线内侧)、头上斜肌(上下项线之间)、棘肌(上下项线之间)
颞骨乳突:
胸锁乳突肌(外侧)、头夹肌、最长肌
棘突
斜方肌(C7-T12)、小菱形肌(C7-T1)、大菱形肌(T2-T5)、
背阔肌(T5-L5)、头夹肌(C7-T3)、颈夹肌(T3-T6)、半棘肌(C2-T4)、头后大直肌(C2)、头后小直肌(C1后弓结节)、头下斜肌(C2)、棘肌(C2-C4、C7-C8、T11-L2)、上后锯肌(C7-T3)、下后锯肌(T11-L3)、多裂肌(C2-L5)、回旋肌(C1-L5)、棘间肌(C2-T3、T12-L5)
横突
肩胛提肌(C1-C4)、斜角肌(C3-C6横突前结节、C2-C7横突后结节、C5-C7横突后结节)、颈夹肌(C2-C3)、半棘肌(C2-T4)、头上斜肌(C1)、头下斜肌(C1横突下结节)、头侧直肌(C1)、髂肋肌(C4-C7)、最长肌(C2-C6、T1-L5)、腰方肌(L1-L4)、多裂肌(C4-L5)、回旋肌(C1-L5)、横突间肌(C1-L5)、腰肌(T12-L5)
肱骨外上髁
肱桡肌(嵴近端2/3)、桡侧腕长伸肌(嵴近端1/3)、桡侧腕短伸肌、尺侧腕伸肌、指伸肌、小指伸肌、旋后肌、肘肌(髁后面)
锁骨
三角肌(外侧)、斜方肌(外侧)、胸大肌(内侧)、胸锁乳突肌(内侧)
肋骨(背部):髂肋肌(1-12)、最长肌(3-12)、腰方肌(12肋下缘)、上后锯肌(2-5)、下后锯肌(9-12)
颈椎关节突:半棘肌(C4-C6)、最长肌(C4-C7)
项韧带:斜方肌、头夹肌、棘肌、上后锯肌
肩峰:三角肌、斜方肌
肩胛冈:三角肌、斜方肌、冈上肌(上窝)、冈下肌(下窝)
肩胛上角:肩胛提肌
肩胛内缘:大菱形肌、小菱形肌
肩胛外缘:大圆肌(下缘)、小圆肌(上缘)
肱骨大结节:胸大肌(嵴)、冈上肌、冈下肌、小圆肌
肱骨小结节:背阔肌(嵴)、大圆肌(嵴)、肩胛下肌
喙突:喙肱肌、胸小肌
肱骨粗隆:三角肌
骶骨(后面):髂肋肌、多裂肌、臀大肌
髂嵴:背阔肌、髂肋肌、腰方肌、多裂肌、臀大肌、臀中肌、臀小肌
大转子:臀中肌、臀小肌、梨状肌、闭孔内肌、上孖肌、下孖肌
小转子:腰肌、髂肌
胸腰筋膜:最长肌、背阔肌
附着点炎,又称肌腱端炎,是指韧带、肌腱、筋膜、关节囊附着于骨质的部位的炎症。病变初期以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为主,伴少数多核细胞,此时病变以关节囊、肌腱、韧带水肿为主要病理表现。随着病程进展,引起附着点的侵蚀,附近骨髓炎症、水肿,进而肉芽组织形成,受累部位钙化、新骨形成,在此基础上,又有新发生的附着点炎和修复,如此反复多次直至韧带骨化。
斜角肌
斜角肌,位于颈椎侧面,止于第1、2肋骨,关联痛误为心绞痛
1、引起广泛疼痛、麻木、上背部(菱形肌处,误为菱形肌引起),肩膀、臂部(该两处的关联痛,误认为神经根的压迫)和手部异常疼痛,有时会发生于后颈部。
2、触发点常常成为胸部、上背部、肩膀和手部疼痛的根本原因。
3、触发点引起的前臂和手部无力可能与神经损伤有关。无法解释的“幻觉痛”实际上是斜角肌的触发点所引起的一种表现。
4、颈部和肩膀的不安是斜角肌触发点引起的经典症状。
5、急性颈扭伤同时损伤斜角肌和胸锁乳突肌。
6、车祸后持续存在的又难以解释的上背肩部、手臂和手部的一些神经症状可推断病源为斜角肌。
7、上半部身体任何一处的肌筋膜可能均与斜角肌有关。
8、重包袱对斜角肌及斜方肌、胸小肌和胸锁乳突肌尤其会产生不好的影响。
9、管乐器演奏者的斜角肌常会出现问
上背部肌肉
一、菱形肌:颈6、胸4棘突——肩胛骨内侧缘
1、引起沿着肩胛骨内侧缘向的疼痛。
2、引起内侧缘关联痛——菱形肌、上后踞肌、肩胛提肌、中斜方肌、斜角肌、冈下肌、前锯肌、背阔肌、。
注意:斜角肌是引起沿肩胛内侧走向的疼痛的最常见的原因,即原发因素。
3、引起菱形肌问题的一个原因是胸肌紧缩,触发点使得胸肌缩短,肩胛向前,在抵抗胸肌的牵拉时,菱形肌延伸到最大长度。菱形肌同胸肌是拮抗关系。
4、紧缩胸肌的牵拉使肩胛突出于背部,形成削肩,扁平胸的姿势。
二、上后踞肌:附着于脊柱,止于第2-5肋骨角的外侧面
1、引起肩胛下的深部痛,肩背部、肘部、手腕部的桡侧也感到疼痛。
2、引起小指的疼痛。
3、手部的关联痛会感到麻木、超过上臂和前臂的背部,达到胸部。
4、按摩时,将手越过肩部而伸向对侧肩部时能使肩胛移开。
肩部肌肉
关节软骨退行性改变,不会引起疼痛,邻近肌肉的触发点才是疼痛的真正原因。四块肩袖肌群的触发点是引起肩痛、肩关节活动受限以及关节内出现咔嗒音的最常见原因,最有有效发法就是按摩这些肌肉的触发点。
一、冈上肌:起自冈上窝,止于肱骨大结节上方
1、引起肩部外侧的深度疼痛,可传导上臂和前臂外侧,达到手腕深部。常误诊断为滑囊炎。
2、引起肘外侧的疼痛(关联痛——网球肘),常被疏忽。
3、触发点位于肌腹和V字形骨性结构内。
二、冈下肌:位于冈下窝,止于肱骨大结节上方
1、引起前肩疼痛,深感疼痛位于关节深处,传送到肱二头肌。
2、传送到肩部外侧,转送到后颈部肩胛内侧缘,沿整个上臂和前臂向下传送,可达整个手的尺侧。
3、引发肩膀和手臂的无力和僵硬,变得很容易疲劳,无法向后伸手够到后背。
4、冈下肌引起其他肩袖肌群的代偿性收缩,按摩肩袖肌群的触发点就能够成功治愈“冻结肩”,右冈下肌较左冈下肌更易损伤。冈上肌肩胛下肌是拮抗关系。
三、小圆肌
触发点和关联痛区域
1、引起其与肱骨头附着处的背侧非常局限的疼痛。
2、引起无名指和小指麻木或针刺感,肩背部疼痛(注意:胸小肌触发点也能引起类似的表现),只有无名指和小指的麻木而不感到疼痛,提示疼痛可能来自于背阔肌的触发点。
四、肩胛下肌:位于肩胛下方,止于肱骨头,具有手臂内旋的功能。
1、引发后肩部深处严重疼痛,手腕背侧的疼痛。
2、肩关节想活动自如,四块肌肉的牵拉须保持平衡。触发点使肩胛下肌肌力减弱,使冈上肌失去对手,向上提拉肱骨头,与肩峰对抗,当你活动肩部时听到有咔嗒音或爆破声时,说明肩胛下肌或冈上肌内或两者同时存在触发点,它们是主动肌与拮抗肌关系,影响肌肉的伸长而减少肩关节的活动范围。
3、引起的疼痛和僵硬所带来的功能障碍常误诊为滑囊炎、关节炎、肱二头肌腱炎、肩袖损伤和粘连性囊炎。
4、肩胛下肌是引起肩痛的最关键的问题。
五、三角肌群(起自锁骨肩胛冈、肩峰,止于三角肌粗隆)
触发点和关联痛区域
1、活动手臂时疼痛,反之不痛。
2、触发点不会单独存在,常与斜角肌、胸大肌或肩袖旋肌(冈上肌、冈下肌、小圆肌、肩胛下肌)的次级触发点,这些肌肉的触发点引起三角肌不同部位的疼痛——肩部的前、后和侧方。
3、臂部有损伤可推测三角肌内会有触发点形成
上臂肌群
一、大圆肌和背阔肌
大圆肌:
1、引起后三角肌的锐痛。
2、引起以肩胛下角为中心的中部后背的疼痛。
背阔肌
1、引起腹部两侧的疼痛,疼痛延伸至手臂内侧并向下至手的尺侧或桡侧和无名指和小指。
2、背阔肌边缘前方的肋骨处触痛的区域,是前锯肌的一个触发点,引起身体侧面产生可怕的疼痛。
二、喙肱肌:位于上臂内侧、肱二、三头肌之间,内收上臂
1、引起三角肌前部、肱三头肌、前臂背侧,手背这些区域的疼痛。
2、引起疼痛转移到达中指末端。
3、引起喙肱肌缩短,挤压养营手臂的神经,进而引起肱三头肌前臂和手的麻木。
三、肱二头肌(肩胛骨喙突——盂上粗隆)
1、触发点位于肩膀前方(误诊为腱鞘炎或活囊炎)和肘关节的皱翼处。
2、两个头的中间区域均可找到触发点。
3、按摩前肩部时,注意肱二头肌也会引起这个区域的关联痛。
四、肱三头肌
1、1号触发点:引起后肩部和外肘部疼痛。
2、2号触发点:引起肘部外侧的疼痛,使“网球肘”的原因之一。
3、3号触发点:引起上臂背侧的局部疼痛,使外侧头紧缩继而压迫桡神经,引起前臂和桡侧的麻木。
4、4号触发点:引起肘部内侧的关联极端的触痛。
5、5号触发点:引起肘部内侧和关联痛,还会累及前臂内侧称作“高尔夫肘”。
6、引起无名指和小指的疼痛(胸小肌也可能引起)
腓深神经:小腿前群肌,足背肌和第1,2趾相对缘的皮肤
斜方肌是位于颈部和背部,左右两侧相合成斜方形,故称为斜方肌。斜方肌发达是健、力、美的标志。采用提拉杠铃或拉力器耸肩、拉力器直臂侧上拉举、拉力器直立扩胸等练习,可增大斜方肌的力量和体积。当然,你也可以做一些事半功倍的锻炼,比如仰卧起坐等等~~
三角肌 位于肩部,呈三角形,具有体积小力量大的特性。浑圆发达的双肩是优秀健美运动员的标志。采用哑铃站姿直臂侧平举、前平举和弓身侧平举等练习,一天规定做定量的俯卧撑也是个很好的选择哦!可增大三角肌的力量和体积。
不容易。正确使用瘦肩针是没有任何伤害的,但是过量注射(一块肌肉注射量超过30个单位)会导致求美者肩部活动无力;频繁注射(一年内超过四次)会对肌肉结构造成损伤;注射后不小心按摩到斜方肌会使肉毒素弥散到邻近的肌肉,导致其它肌肉出现乏力现象。
三角肌前部 前平举
起始姿势
两腿直立,挺胸收腹。两手正握哑玲或杠铃,两臂下垂于腿前。 动作过程
直臂持铃向上举起,至稍高于肩。静止一秒钟,再直臂徐徐放下,还原至 腿前。如用哑铃,可左右手各一次,连续交替做。 呼吸方法
上举时吸气,下落时呼气。 注意要点
上举和下落时全身保持直立,两臂保持直伸,意念集中在三角肌。
三角肌中部 侧平举
起始姿势
两脚自然开立,两手握哑铃,下垂于身体两侧。 动作过程
收缩三角肌,直臂向侧上方举起,直到略高于肩,静止一秒钟,再让两臂 徐徐放下到下垂位置。 呼吸方法
上举时吸气,静止时呼气。下降时吸气,完全落下时呼气。 注意要点
上举和下落时,全身保持直立,不要摇摆弯曲,臂部保持直伸。
三角肌中部 单臂侧平拉
起始姿势
全身直立,一脚踩套住拉力器的一个握柄或胶皮条的一端。另一手插按在 腰间。 动作过程
收缩三角肌,一手将拉力器或胶皮条向侧上方拉到与肩齐高。另一手用力 插按腰间以保持平衡。上拉到最高点后,静止一秒钟,然后,在三角肌继 续用力控制下,让拉簧或胶皮条徐徐松缩到开始位置。重复练一肩已无力 上拉后,换练另一肩。 呼吸方法
上拉时吸气,到达顶点后呼气。下落时吸气,落到底点后呼气。 注意要点
上拉时,身体不要摇摆借劲。这一动作也可用哑铃,侧卧来做。
三角肌后部 俯身侧平举
起始姿势
两足开立,向前屈体90度,两手握哑铃,两臂直垂肩下。 动作过程
收缩三角肌后部,直臂从两侧平举起哑铃,直到与地面平行。静止一秒钟 ,再让两臂徐徐放下。 呼吸方法
上举时吸气,下落时呼气。 注意要点
上举和下放哑铃时,全身保持稳定,不要摇摆。意念集中在三角肌后部。 上举前,要彻底放松,到达最高点时,要彻底收缩。这一动作也可俯卧在 长条凳上做。
三角肌后部 直立推举
起始姿势
把杠铃从地面上拉到胸上,全身直立。 动作过程
两臂向上直推至完全伸直,静止一秒钟,让杠铃慢慢下落到胸上。 呼吸方法
上举时吸气,下落时呼气。 注意要点 上举和下放杠铃时,身体不要摆动。该动作对上臂三头肌也有较大锻炼作 用。如将杠铃下落到颈后肩上,则对三角肌后部有更大的锻炼作用,称为 颈后推举。胸前和颈后的推举,也可坐在凳上做。还可用哑铃,左右两臂 同时作交替的上推和下落,如此做,则可在上推和下落时吸气,
三角肌 立正推举 A.重点锻炼部位:主要是三角肌和肱三头肌,其次是胸大肌,斜方肌和背部。B.开始位置:两手握住横杠,间距与肩同宽,把杠铃提起至肩上,掌心向上。C、动作过程:把杠铃贴脸向上推起至两臂伸直在头顶上方。然后,慢慢循原路放下至肩上。再重复做。D、训练要点:上推时,上体不要后仰。最好是在腰围上束上举重护腰皮带来练。另外不要在推举时憋住气。 哑铃推举 A重点锻炼部位:这个动作是锻炼躯干上部的大肌肉群。例如:三角肌、斜方肌、上胸肌、肱三头肌、和上背肌群。 B开始位置:双手持铃握于头部两侧 C动作过程:两手垂直方向把哑铃推起至两臂伸直。然后再慢慢放下至起始位置。D训练要点:哑铃握法比杠铃有很大的自由度。 俯立侧平举 A.重点锻炼部位:三角肌后束和上背肌群。B.开始位置:两脚分开站立同肩宽,两手掌心相对持哑铃,上体向前屈体至与地面平行,两腿稍屈,使下背部没有拉紧感。C.动作过程:两手持铃向两侧举起,直至上臂与背部平行(或略为超过),稍停,然后放下哑铃还原。重复做。D.训练要点:如果在持铃向两侧举起时,使肘和腕部稍微弯屈,你会感到能使三角肌群获到更好的收缩。在整个动作过程中,思想要集中在收缩的肌肉群上。 侧平举 A.重点锻炼部位:三角肌外侧中束部位。B.开始位置:自然站立,两手各持哑铃下垂体前,两肘部稍弯屈,拳眼向前。C.动作过程:两手持铃同时向两侧举起,直到举起至与头部齐高位置。然后,慢慢地循原路落下回原位,再重复做。D.训练要点:在持铃提起和放下过程中,使肘和腕部始终稍微弯屈,对三角肌的收缩更为有效。当哑铃向两侧提起时,同时使手腕向上转起至比大姆指稍高些,直到提起至 最高位置。哑铃落下时,手腕再转回。 立正划船 A.重点锻炼部位:三角肌和斜方肌,其次是肱二头肌和前臂。B.开始位置:自然站立,手背向前握住横杠中间,间距6英时,两臂下垂腿前。C.动作过程:持铃慢慢贴身提起,两肘上提始终处于握手上方.直到上拉至接近颈前水平位,稍停。然后,循原路慢慢贴身放下至下垂于腿前。重复做。D.训练要点:每次放下杠铃要慢些,上提时要比放下时还要慢些,这样训练效果会更好。 “前平举”用哑铃或杠铃 A.重点锻炼部位:上胸部和三角肌前束。B.开始位置,自然站立,两手各持亚铃或持杠铃下垂于腿前。C.动作过程:把哑铃或杠铃向前上方举起(肘部稍屈),直至与视线平行高度。然后,慢慢放下还原,重复做。D.训练要点:如果采用哑铃时,以拳眼向前,持铃于体前上举。这种方法是单独集中锻炼三角肌前束。 耸肩 A重点锻炼部位:肩侧斜方肌、颈肌和上背肌群。B开始位置:自然站立,两手背向前,持杠铃或哑铃,下垂在腿前。C动作过程:两肩同时向上耸起,使肩峰尽量触及耳朵,然后在这个顶点位置上慢慢地使两肩向后转,再慢慢由后向下转至两臂下垂的原位。重复做。在耸肩过程中,不要曲肘。D:训练要点:如果你使手腕稍屈,并使两肘尖向外转,这对肩侧斜方肌的收缩效果更有效些。 绳索俯立侧平举 A.重点锻炼部位:三角肌后束和上背肌群。B.开始位置:两脚分开站立同肩宽,两手掌心相对握住拉力器把柄,上体向前屈体至与地面平行,两腿稍屈,使下背部没有拉紧感。C.动作过程:两手持柄向两侧举起,直至上臂与背部平行(或略为超过),稍停,然后放下把柄还原。重复做。D.训练要点:因拉力器的阻力在动作过程中始终存在,所以对三角肌的刺激很明显。 绳索侧平举 A.重点锻炼部位:三角肌外侧中束部位。B.开始位置:自然站立,单手持把柄下垂体前,两肘部稍弯屈,拳眼向前。C.动作过程:两手持柄同时向两侧举起,直到举起至与头部齐高位置。然后,慢慢地循原路落下回原位,再重复做。D.训练要点:因拉力器的阻力在动作过程中始终存在,所以对三角肌的刺激很明显。
想练麒麟臂
快收藏这套肌肉图谱(三角肌篇
1、哑铃侧平举
主要针对训练侧三角肌,也能带动刺激三角肌其他区域、上斜方肌等。
角肌前束
三角肌中束
前锯肌
2、哑铃前平举
主要针对三角肌前束,也能带动训练肩部其他区域、胸肌、胁二头肌等。
3、前倾式哑铃侧平举
主要能刺激、强化侧三角肌后束,斜方肌等
4、哑铃躺姿单手侧平举针对单侧三角肌练习,能改善肌肉力量不平衡问题。
5、哑铃阿诺推举主要能全面刺激三角肌前、中、后各区域。
三头肌
三角肌前束
三角肌中束
前锯肌
6、哑铃坐姿过头推举
同样的,能全面刺激、训练三角肌各区域三头肌等。
7、绳索侧平举
主要刺激侧三角肌,较哑铃而言,能使肌肉受力更为持续、连贯。
8、绳索前平举
换用绳索练习,肩部肌肉刺激效果仍是相似的。
9、杠铃过头推举主要刺激前、中三角肌、斜方肌和上胸肌等部位。
10、颈后杠铃推举
主要能刺激三角肌各区域、脑三头肌等,对肩膀灵活性要求较高
11、史密斯机颈前推举使用史密斯机,动作更容易发挥,适合新手。与杠铃过头推举,肌肉刺激效果类似。
12、器械反向飞鸟
主要针对训练后三角肌,同时也能带动刺激斜方肌、长斜方肌等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