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疫苗一般都是注射在胳膊的上臂肌肉处?

为什么疫苗一般都是注射在胳膊的上臂肌肉处?,第1张

为什么疫苗一般都是注射在胳膊的上臂肌肉处?

一般来说,不管注射什么药,都会注射到肌肉中。 为什么要给手臂打疫苗而不是屁股其实很简单。 这和注射剂的注射量有关。 一般情况下,注射到肌肉中容易被吸收,但打屁股的注射只在药量大的情况下使用,通常为1-2ml。 这是因为屁股上的臀大肌发达,有利于大量注射。另一方面,一般接种疫苗的注射量为01-05ml左右,非常少,有时也打1ml。 通常从人类左臂上的肱三头肌开始击球。 这个部位的肌肉比较发达,可以满足疫苗注射量的要求。 这里的适用性比打屁股针强,药物效果也快,同样可以减少脱裤子的时间,提高效率,非常有利于集体注射。

对于为什么疫苗要打在手臂上这个问题的回答其实已经很明确了,这与注射剂的注射量有关,人体有多块肌肉和骨骼支撑,需要大量注射时一般选择臀部上的臀大肌,像接种疫苗时可以注射到手臂上治病的药剂比一般的疫苗计量大,所以要注射到臀大肌里。其次,在臀部接种疫苗,臀部肌肉比手臂肌肉大,所以相对来说效果不大。 特别是在一般的乙肝疫苗和狂犬病疫苗中,有不能直接接种到屁股上的特殊疫苗。 这种情况可能延缓疫苗的药效作用,特别是狂犬病疫苗可能在疫苗无效时发病,因此一般的接种疫苗发生在手臂上。

不同的免疫产品接种途径不同,主要是为了更好地保障免疫反应。 接种途径主要分为以下几种:皮下注射,一般为肱外侧三角肌,如麻疹、乙脑、流脑等疫苗; 皮内注射、肱三角肌下缘皮内,如卡介苗等; 肌肉注射一般在臀部外上方1/4的臀大肌或肱外侧三角肌肌内,如乙型肝炎、乙型流感嗜血杆菌疫苗、百白破混合剂等; 口服脊髓灰质炎疫苗等的给药方法。 像炭疽疫苗一样给皮造成伤口的方法。 

31 为什么提倡在上臂三角肌注射狂犬病疫苗?

1988年WHO建议:狂犬病疫苗注射部位由臀部改为上臂三角肌。DrBaer观察证明狂犬病疫苗注入人体不同部位会产生不同程度的抗体应答,其中注射三角肌抗体应答滴度最高,臀部肌肉注射滴度最低,注射三角肌和臀部两处肌肉者产生中等抗体应答。比较观察乙肝疫苗在臀部和三角肌肌肉注射的免疫效果也证明:三角肌注射的抗体阳转率和GMT均比臀部肌肉注射的高得多。认为这是由于注入臀部脂肪中,影响疫苗的吸收与免疫效果的发挥。而且三角肌较接近腋下淋巴结,有利于免疫力的产生。

注射中,在刺入肌肉后,推注药水前有一个将活塞向后抽的过程,观察有无回血,没有回血再推注。熟练的护士此过程很快,一气呵成,外行是不会注意到的。

如有回血,说明在血管中,只需回送针头即可以。

注入血管不会造成多少影响,只是效果差。有效成分会给血管中吞噬细胞所吞噬。

百白破疫苗接种部位:臀部外上四分之一处

针对:12月龄(即一周岁)以下的宝宝。

一周岁以下的宝宝注射部位为大腿前外侧,即臀部外上四分之处。因为一周岁以下的宝宝抵抗力较低。

具体原因:

1、 安全:该处大血管、神经干很少通过。

2、 脂肪层薄,肌肉丰富,部位较广,可操作性强。

3、 血运循环丰富,疫苗吸收好,局部反应轻,可供多次注射。

4、 注射时不用脱上衣,孩子不易着凉,减少发热的发生率。

 

百白破疫苗接种部位:上臂外侧三角肌附着处

针对:一周岁以上的儿童。

一周岁以上的儿童抵抗力稍高,一般百白破疫苗接种部位是在上臂外侧三角肌附着处。

原因:

三角肌注射只要病人挽高衣袖到肩部,不用担心隐私问题,尤其在夏天,可以缩短肌注的病人准备时间,减少护士弯腰操作,便于护理操作。

百白破疫苗接种部位效果比较

宝宝接种百白破疫苗不论是臀部和手臂都是进行深部肌内注射,效果是一样的。

因为该疫苗含有吸附剂,注射浅了容易出现硬结和无菌性脓肿。

建议:

所以,家长在宝宝一周岁之后可根据宝宝自身具体情况选择百白破疫苗的接种部位。

百白破接种分左右手吗

如果注射的部位在手臂,无论左手臂或者右手臂都行。一般人是右手做事,写字等,所以有人喜欢避开右臂,这样当暴露右臂时,不会看见注射的针眼痕迹。其实右臂和左臂接种的效果是一样的。

建议:

如果是比较小的宝宝,还没有自主能力的,不需要动手处理事物,那么,左右手都是一样的,不需要做特别的区分。

如果是比较大的宝宝,有独立外出活动,动手能力,家长可选择接种左手臂,减少孩子因为活动造成的不适。

注射百白破疫苗前禁忌

家长带宝宝去注射百白破疫苗前应该注意宝宝身体健康情况,有一些禁忌不能犯,否则会对宝宝身体造成伤害。

1、有神经系统疾病的孩子,包括:癫痫、抽风、脑炎、小儿麻痹症等疾病不要接种;

2、有过敏性体质及痉挛性体质的孩子不要接种百白破疫苗;

3、主要脏器有器质性疾病的孩子,包括心、肝、肾的疾病及活动性肺结核等;

4、急性传染病(包括恢复期)及发热的孩子不要接种,可以等烧退了再接种疫苗。

在近年的乙肝疫苗普种过程中,国外发现在臀部肌内注射疫苗与低应答率有关。为此英国有人立题对疫苗受试者(成人)的接种解剖部位进行研究。

上臂接种部位取距肩峰嵴5cm 的三角肌中间区;臀部接种在外侧角限,针头刺入皮肤后不使皮肤出现凹陷为度。各组采用的乙肝疫苗剂量、时间、次数、收集血清标本时间和检测指标均一样。

结果表明,乙肝疫苗接种的解剖部位影响抗体应答。在上臂三角肌接种者的抗体滴度(在接种后8 ~ 12 个月)比臀部接种者高17倍,而臀部采用254cm(1 英寸)针头则不一定能将疫苗注入肌肉。

因此目前成人接种乙肝疫苗都选用三角肌部位,而婴儿和新生儿则可在腿前外侧肌肉接种。

增加针头活动度而影响注射药量的准确性,接种后,要保持针眼部位清洁,每天洗澡时避免将洗澡水打湿注射部。不要用紫药水、碘酒等消毒溃疡处,否则容易造成脓液外流不畅而影响结痂形成。

那是由于注射次数多了导致的,应该不会留下疤痕,只要用热毛巾敷敷,或者用其它方法敷敷,硬块会消失的。不过这种情况一般对婴儿的健康状况没有副作用,不必担心。乙肝疫苗的接种部位和接种途径:上臂外侧三角肌或大腿前外侧中部,肌肉注射。一般医疗机构会选择在大腿肌肉注射接种。能留下疤痕的疫苗其实有两种:一种是牛痘疫苗,一种是卡介苗。这两种疫苗在接种时都会留下疤痕。

卡介苗接种后2周左右,局部可出现红肿、浸润,8~12周后结痂。若化脓形成小溃疡,腋下淋巴结肿大,可局部处理 以防感染扩散,但不可切开引流。热敷法:毛巾或纱布叠成方块,浸入60℃左右的热水中,取出拧干后覆盖在硬结部位,温度低就更换,一天2次,每次半小时,持续7~10天。也可用热水袋热敷)。如果接种的是卡介苗,疤痕很小。卡介苗是预防结核病的。一般是出生以后和乙肝疫苗同时注射的。90后胳膊上的花型疫苗通常应该是接种卡介苗留下的。

刚出生2天左右的婴儿基本在医院都要打卡介苗疫苗,这是预防结核病的疫苗,采取皮内注射,接种到左上臂三角肌中部。2~3周后接种部位出现红肿、硬块,平均直径10mm左右,逐渐软化形成白色脓疱,可自行破溃,8~1~2周破溃处结痂自行脱落,留下一个小疤痕,这是卡介苗正常反应,不影响新生儿健康。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1116737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24
下一篇2023-11-2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