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的结构如下:
腋区、三角肌区、肩胛区三个区域。
肩一般指肩部,其结构主要可以分为腋区、三角肌区、肩胛区三个区域,包括骨骼、肌肉、韧带等。
肩部是上肢运动的基础,也是人体运动中活动度较大、较灵活的关节部位,控制着肩部的活动,如日常提东西、抬东西等,对人体而言较为重要。生活中需注意保护,保持正确的姿势,同时避免撞击、挤压等外伤。
1、腋区:腋区位于肩关节的下方部位,当上臂外展时腋区会出现皮肤凹陷,此区域称为腋窝,由顶、窝、四壁构成。其中四壁主要包括胸大肌、胸小肌、背阔肌、大圆肌、前锯肌、喙肱肌等肌肉组织。
另外,腋窝中还分布有腋动脉、腋静脉、臂丛、腋淋巴结等组织,以维持局部的血液循环以及肌肉牵拉作用;
2、三角肌区:是指三角肌所在的区域,局部皮肤较厚、脂肪少、浅筋膜组织致密,其中还存在三角肌下囊,与肩峰下囊相通。此部位的三角肌呈倒三角形,可包裹肩关节。同时三角肌深面还存在前、后两支腋神经,可控制三角肌活动,使肩关节外展;
3、肩胛区:是指肩胛骨后方的区域,此处皮肤较厚,分布较多浅筋膜组织。肩胛区深层结构包括冈上肌、小圆肌、大圆肌等肌肉组织。
而肌腱袖是局部肌肉组织与肌腱联合形成的结构,可对肩关节起到稳定作用。另外还存在肩胛上静脉、肩胛下动脉、肩胛上神经等血管和神经组织。
(1) 胸长神经(C5、7)于锁骨上方发于臂丛,沿前锯肌表面下降并支配此肌。此神经损伤,前锯肌麻痹,表现为“翼状肩”,上肢上举困难。
(2) 胸背神经(C6、8)起自后束,沿肩胛骨外侧缘下行,分布于背阔肌。
(3) 肌皮神经(hmusculocutaneus)(C5、7)(图10—85、86)自外侧束发出后,斜穿喙肱肌,经肱二头肌与肱肌之间下行,并发出分支支配上述三肌。终支在肘关节稍上方的外侧,穿出臂部深筋膜,改名为前臂外侧皮神经,分布于前臂外侧皮肤。
(4)正中神经(nmedianus)(C5、7)(图10—85、86)由来自臂丛内侧束和外侧束的两个根合成,沿肱二头肌内侧沟,伴肱动脉下行到肘窝,继在前臂指浅、深屈肌之间沿前臂正中下行。经腕至手掌,发出正中神经掌支(返支),进入鱼际,发出3条指掌侧总神经,再各分为2~3条指掌侧固有神经至1~4指相对缘。(图10-87) 正中神经在臂部无分支。在肘部和前臂发肌支:支配除肱桡肌,尺侧腕屈肌和指深屈肌尺侧半以外所有前臂屈肌及旋前肌。在手掌支配除拇收肌以外的鱼际肌和第一、二蚓状肌。发皮支:支配手掌桡侧2/3的皮肤,桡侧三个半指的掌面皮肤,以及其背面中节和远节的皮肤。 正中神经损伤可致:①运动障碍:前臂不能旋前,屈腕力减弱,拇指、食指及中指不能屈曲。拇指不能做对掌动作。②感觉障碍:上述皮肤分布区感觉障碍,尤以拇、食、中指远节关节最为明显。③肌肉萎缩:鱼际肌萎缩,手常变平坦称为“猿手”。
(5)尺神经(nulnaris)(C7、T1)(图10-85、86)发自臂丛内侧束,沿肱二头肌内侧沟,随肱动脉下行,在臂中部转向后下,经肱骨内上髁后方尺神经沟,进入前臂。在沟中尺神经位置表浅,紧贴骨面,骨折时易受损伤。尺神经在前臂尺侧腕屈肌深面随尺动脉下行,至桡腕关节上方约5cm处,发出尺神经手背支,本干下行称尺神经掌支,经豌豆骨桡侧分浅、深支入手掌(图10—8889)。 尺神经在前臂发出肌支,支配尺侧腕屈肌和指深屈肌尺侧半。深支支配小鱼际肌,拇收肌、全部骨间肌及第三、四蚓状肌。浅支在手掌分布于小鱼际的皮肤和尺侧一个半指皮肤。手背支分布于手背尺侧半及尺侧二个半指皮肤(第3、4指相邻侧只分布于近节背面的皮肤)。 尺神经损伤后可致:①运动障碍:屈腕力减弱,拇指不能内收,其它各指不能内收与外展,环指与小指末节不能屈曲。②感觉障碍:尺神经分布区感觉迟钝,而小鱼际及小指感觉丧失。③肌肉萎缩:小鱼际平坦,由于骨间肌及蚓状肌萎缩,掌骨间隙出现深沟,各掌指关节过度后伸,第 4、5指的指间关节屈曲,表现为“爪形手”。
(6)桡神经(nradialis)(C5、8)(图10—89、91)发自臂丛后束的粗大神经,初在腋动脉后方,继而伴随肱深动脉向后,在肱三头肌深面紧贴肱骨体的桡神经沟向下外行,到肱骨外上髁前方分为浅支与深支。 ①浅支:在肱桡肌深面,伴桡动脉下行,至前臂中、下1/3交界处转向手背,分布于手背桡侧半的皮肤以及桡侧二个半指背面的皮肤(图10—86、88)。 ②深支:较粗、主要为肌支。穿旋后肌至前臂背侧,在深、浅肌之间下降,分数支,其长支可达腕部。(图-89) 桡神经肌支:支配肱三头肌、肱桡肌及前臂后群所有伸肌和旋后肌。 桡神经皮支:分布于臂、前臂背侧和手背桡侧半及桡侧二个半手指皮肤(图10—88)。 肱骨干骨折易伤及桡神经,表现为①运动障碍:不能伸腕和伸指,拇指不能外展,前臂旋后功能减弱。②感觉障碍:前臂背侧皮肤及手背桡侧半感觉迟钝,“虎口”区皮肤感觉丧失。③抬前臂时,由于伸肌瘫痪及重力作用,出现“垂腕征”(图10—90)。 7腋神经(nradialis)(图10—89)发自臂丛后束,伴旋肱后动脉向后,绕肱骨外科颈至三角肌深面。其肌支支配三角肌和小圆肌;皮支绕三角肌后缘分布于肩部和臂部上1/3外侧面皮肤。 肱骨外科颈骨折时,可损伤腋神经,表现为:①运动障碍:肩关节外展幅度减小。②三角肌区皮肤感觉障碍。③三角肌萎缩,肩部失去圆形隆起的外观,肩峰突出,形成“方形肩”。
NO1:易长痘痘的面三角 危险地带:这个三角区域由鼻根部与两侧嘴角连线构成。头面部有6条可以通向颅内的静脉,它们互有分支,相互沟通,形成一张致密的血管网。这个区域的血管丰富,养分供应充足,废物、毒素清运比较及时,所以面部皮肤最为敏感、活跃,全身的问题也容易在这里集中体现。 危险形成:面部静脉是唯一一条没有静脉瓣的静脉,静脉血带着废物源源不断地流向“废物处理站”。但由于面部静脉的特殊结构,血液除了会正常向下流动到颈部静脉,还会向上流到颅内。 安全警示:如果脸上长了痘痘,千万别用手去挤,不然手或痘痘周围皮肤上的细菌、灰尘很容易随之进入血液,沿着静脉网络四处流窜,最易造成眼睛和鼻子等器官感染,严重者还会引发颅内感染而危及生命。 NO2:引发头痛的枕三角 危险地带:枕三角是指枕骨下,包括颈后第一颈椎和第二颈椎的范围。这里有人体最复杂的关节:枕――第一颈椎――第二颈椎关节。头部的左右旋转、点头、摇头动作主要靠这些关节完成。正常颈椎向前微凸,神经动脉在中间穿行,这样的弧度很容易增加颈椎的弹性,使得头部震动减缓。 危险形成:如果长期保持不良姿势,颈部的前凸就会逐渐变直,或转为后凸,就会压迫正常工作的神经、血管,不仅容易引发偏头痛、脑中风等疾病,还会导致颈性心绞痛。 安全警示:避免高枕睡眠。高枕使头部前屈,增大对颈椎的压力,容易加速导致颈椎的病变;颈肩部要注意保暖,风寒之气最容易伤害筋骨。如果颈部长期在空调环境中受到冷风吹拂,很容易发生强直和疼痛;此外,要经常端正头、颈、肩、背的姿势,不要经常偏头耸肩;同一个姿势维持1小时之后,要注意放松一下肩颈部的肌肉,做些头和上肢的前屈后伸、旋转运动,以增强颈肩肌肉应对突然变化的能力。 NO3:容易受伤的肩三角 危险地带:肩三角相当于上臂间关节三角肌的位置。这个区域肌肉厚实,三角肌从前、外、后三面包绕肩关节,腋神经分布于其中,支配着三角肌的收缩和舒张。全身其他关节只能做屈、伸两个动作,而肩关节由于具有特殊的球窝结构,可以做5个方向的动作。 危险形成:由于肩关节结构比较松散,如果运动不当很容易因肌肉瞬间拉伤而损伤肩部软组织;此外,由于上身的各种运动常会使用肩关节,关节周围的软组织会受到磨擦和挤压,容易发生慢性劳损或软组织炎症。 安全警示:运动前要充分热身,让肌肉、韧带得到充分伸展;运动量要适度,在运动中各个关节要保持微弯,避免动作过大,避免对抗的阻力伤及关节。 回答人的补充 2009-07-01 08:43 NO4:女性的生殖三角 危险地带:生殖三角由会阴深横肌、尿道膜括约肌和下方的三层筋膜组成。在这个三角区域中包括了女性全部的生殖器官,这些器官所分泌的雌激素,让女性保持特有的月经、体形、皮肤和身体感觉。 危险形成:由于女性的阴道是个开放的器官,所以一不留心,细菌便会长驱直入。而由于这个部位阴暗、潮湿的环境特点,特别适合细菌的滋生。当有了炎症后,该区域丰富的血管,会使细菌一路向上蔓延。 安全警示:由于该区域临近肛门,皮肤皱褶又多,汗腺丰富,因此做好清洁保护工作最为重要。尤其在月经期间,必须勤换卫生巾,以免血渍成为细菌的培养基地;入厕前要洗净双手,以免细菌侵入。 NO5:憋尿易伤及膀胱三角 危险地带:这个区域由两个输尿管口与尿道口三者连线构成。该处是储存体内残留尿液的地方,泌尿系统是身体排毒的主要途径之一。所以,膀胱底部是毒素、废物停留最多的区域。 危险形成:膀胱三角处的粘膜只是一层极薄的组织,而粘膜下组织又缺少丰富的血管。因此,血液供应不够充分,自保能力也比较差,膀胱内病变,如膀胱炎、膀胱结核和肾炎等大半都发生在此。此外,虽然尿液一般无菌,但却容易滋生细菌,如果经常憋尿,会导致膀胱收缩能力减弱,尿液在膀胱中无法完全排空,促使细菌生成而发炎。膀胱与肾脏一脉相连,肾脏也就很容易遭遇伤害了。 安全警示:多喝水,每天至少喝1000~2000毫升,并注意规则性地排空膀胱,避免细菌增生;要保持尿道口的清洁干燥;多吃含维生素E的食物。此外,研究发现,吸烟会导致膀胱癌的发病几率增加3倍。所以,戒烟也很重要。
一、 神经系统
(一) 概述
1. 神经系统的区分
神经区分两部分,中枢周围两系统;
脊髓与脑中枢系,脊脑神经周围系。
2. 神经系统的活动方式
内外刺激作反应,所作反应叫反射;
反射基础反射弧,五个环节要记住。
接受信息感受器,感受神经传信息;
传入反射中枢内,运动神经传指令;
效应器中起作用,肌肉收缩作运动。
3. 神经系统的常用术语
(1) 灰质
中枢神经神经元,胞体树突共集中。
色泽灰暗称灰质,大小脑表为皮质。
(2) 神经核
若在中枢神经内,功能相同细胞体;
集中构成灰质团,特称之为神经核。
(3) 神经节
若在中枢外,胞体集中处;
形状略膨大,叫作神经节。
(4) 纤维束
中枢白质内,神经纤维聚,
功能若相同,称作纤维束。
(二) 脊髓
1. 外形
位居椎管扁圆柱,纵贯全长六条沟;
枕大孔处连延髓,长落第一腰下缘。
腰骶膨大颈膨大,三十一节要记清;
颈八腰五胸十二,骶五尾节单一个。
2. 内部结构
白质周围灰质中,灰质切面倒“h”形;
胞体树突集中成,前柱胞体为运动。
后柱中间神经元。胸一腰三有侧柱,
交感低级中枢部。骶二三四无侧柱,
前后角间夹细胞,都是副交感中枢。
白质集中有三素,后索内薄外楔束;
精细触觉本体觉,两束传递有分工;
胸四以下薄束传,胸四以上楔束管。
侧索之中下行束,皮质脊髓侧束传;
躯干四肢温痛觉,脊髓丘脑侧束传。
前索之中共有两,皮脊前束脊丘前。 医学教育网wwwmed66com
(三) 脊神经
颈八腰五胸十二,骶五尾一三十一;
胸一腰三前根内,躯体内脏运动全。
骶二骶三骶四中,胸一腰三前根同;
前支粗大吻合丛,颈丛臂丛腰骶丛;
胸部前支单独走,后支细小不成丛。
1. 膈神经
一至四颈组颈丛,肌皮分支有两种;
肌支名为膈神经,胸膜心包达膈肌;
右膈神经有特点,肝胆信息它传递。
2. 臂丛分支
颈五至八胸第一,组成臂丛发长支;
肌皮正中尺神经,桡腋神经后束分。
3. 上肢的神经分布
(1) 腋神经
腋神经后束发,三角肌它管辖。
(2) 臂肌前臂肌神经支配
肌皮神经外侧束,肱二头肌它管理。
内侧束发尺神经,前臂屈肌一块半,
名为尺侧腕屈肌,指深屈肌尺侧半。
其余正中神经管,损伤正中不旋前。
上肢伸肌肱桡肌,全受桡神经管理。
损伤症状显垂腕,手背桡侧感觉缺。
(3) 手肌的神经分布
正中神经管手肌,鱼际肌群收除外,
一二蚓肌它管理。小鱼际肌拇收肌;
三四蚓肌骨间肌,全由尺神经管理。
(4) 手的皮神经分布
手的掌侧一个半,尺神经支它管理。
其余桡侧三个半,正中神经管辖区。
手背皮肌更易记,桡尺神经各一半。
4. 胸神经
胸神经支单独行,上十一对穿肋间;
最下一对走肋下,胸腹壁乳肋间肌。
二平胸角四,十对水平平脐环;
八对恰在肋弓下,腹股韧带中点出。
5. 下肢和神经分布
(1) 股神经
腰丛分支股神经,股四头肌缝匠肌;
最长皮支隐神经,小腿内侧足内缘。
(2) 坐骨神经
坐骨神经骶丛发,支配大腿后肌群;
半腱半膜股二头,伸髋屈膝它有功。
(3) 腓总神经、胫神经
坐骨神经分两支,腓总神经胫神经;
腓总前群外侧群,后者支配后肌群。
(四) 脑
脑在颅腔分六部,延髓脑桥中间小;
大脑发达最重要,延髓桥中脑干称。
1. 脑干内部结构
脑干内部三结构,网状结构神经核,
尚有一种更重要,上传下达纤维束。
(1) 脑干神经核
神经核中分两类,脑神经核十八对;
躯体运动有八对,六对躯体感觉核;
其余四对内运核,上下涎核迷动副。
脑干六种非脑核,红核黑质与桥核;
薄楔束核在延髓,蓝斑深处蓝斑核。
2. 脑干连脑神经
中脑三四连,脑桥五到八,
九到十二对,需在延髓查。
3. 小脑
小脑位于颅后窝,可分蚓部两半球;
半球下面扁桃体,紧邻延髓背侧面;
颅压升高成脑疝。内部结构神经核,
一对齿状核。肌肉协调体平衡。
4. 间脑
间脑位于中脑顶,背后丘脑下丘脑。
(1) 背侧丘脑
背侧丘脑灰质团,y形髓板隔三部;
内外侧核与前核,内核联系其它核;
内脏活动前核管,外核感觉中继站。
(2) 后丘脑
丘脑后下后丘脑,分内外侧膝状体;
功能定位各不同,内听外视有分工。
(3) 下丘脑
丘脑前下下丘脑,垂体漏斗连于它;
视束相连视交叉,脑室侧壁神经核;
副交感前交感后,内脏活动它调节。
5. 大脑
(1) 分叶
大脑左右半球成,三沟表面五叶分;
额枕顶颞与脑岛,重要中枢在各叶。
(2) 大脑皮质功能定位
旁小叶前与前回,运动中枢四六区;
旁小叶后与后回,感觉中枢一二三;
对侧管理要知道,倒立人影要记清。
听中枢在颞横回,四十一二两区域;
视中枢是十七区,枕叶内面距状沟;
四十四区布洛卡,运动语言中枢区;
大脑内面穹窿回,内脏活动切相关。
(3) 基底核
尾豆屏状基底核,尾豆合称纹状体;
尾状核壳新纹状,旧纹状体苍白球。
(4) 内囊
尾背与豆夹内囊,投射纤维经此穿;
水平切面侧x字,前脚后脚膝部分。
后脚穿经束较多,前部皮质脊髓束;
中部丘脑顶叶束,视听辐射最后通。
膝部皮质脑干束,内囊损伤三偏症。
(五) 脑神经
1. 十二对脑神经序列
嗅、视、动、滑、三、展;面、前、咽、迷、副,舌下全。
2. 各脑神经和纤维成分
纯感觉性一二八,五七九十为混合;
三、四、六与十一、二,纤维成分纯运动;
含副交感那几对,三七九十脑神经。
3. 与视器有关的脑神经
眶腔六对脑神经,二三四五六七有;
均与视器有关连,横向记忆有意义。
4. 面部和神经分布
面部感觉三叉管,下颌神经咀嚼肌;
面神经支管面肌,眼痛牙痛找三叉。
5. 舌的神经分布
舌前三分之二温痛,三叉神经管理。
舌前三分之二味觉,七面神经传递。
舌后三分之一感觉,九舌咽神经包。
舌内舌外肌运动,舌下神经都管。
6. 大唾液腺及泪腺经分布
下颌下腺舌下腺,腮腺三对唾液腺;
产生泪液是泪腺,九管腮腺余七管。
7. 迷走神经
迷走神经路线长,颈部穿胸达腹腔;
除了降乙盆器官,所有脏器它都管。
8. 副神经
胸锁乳突斜方肌,第十一对来管理。 医学教育网wwwmed66com
(六) 脑和脊髓的传导通路
1. 感觉传导通路
基本路线记三条,躯干两条头一条。
(1) 躯干四肢感觉路
1)本体觉精细触觉传导路
本体精细同伴行,脊神经节第一元;
同在后索向上行,内侧薄束外楔束;
薄束楔束有分工,继入延髓同名核;
换元丘系交叉成,内侧丘系脑干升;
延入丘脑外侧核,二级细胞又更换;
形成丘脑顶叶束,内囊后肢必穿行;
投射感觉中枢去,切记不去最下份。
t4以上 内侧丘系交叉
本体觉 脊神经节 楔束 楔束核
精触觉 薄束 薄束核
t4以下 延 髓
丘 脑
内侧丘系 脑干 外侧核 丘脑顶叶束
中央后回上2/3
内囊后肢 中央旁小叶后部
2)痛觉温度和粗触觉传导通路
脊神经节第一元,接受痛温触信息;
突经后根入后角,更换二级神经元;
交叉对侧向上行,脊丘侧束传痛温;
脊丘前束传粗触,途经脑干入丘脑;
换成三级神经元,向上传导如本体。
痛温 脊神经节 白质前连合交叉
粗触 脊髓后角 脊丘侧束(温痛)
脊丘前束(粗触)
丘脑 丘脑顶叶束 内囊后肢
中央后回上2/3
中央旁小叶后部
3)头面部浅感觉传导通路
三叉神经第一元,接受面牙眼浅觉;
入脑三叉感觉核,换元交叉成丘系;
三叉丘系入丘脑,换元丘脑顶叶束;
内囊后肢入中枢,切记下三分之一。
4)视觉传导通路
光线入眼视网膜,视锥视杆感受器;
信息传给双极元,换节细胞入颅腔;
鼻侧交叉颞不交,合成视束入间脑;
外膝状体再换元,内囊后肢视中枢。
2.运动传导通路
(1) 皮质脊髓束
运动中枢锥细胞,发出皮质脊髓束;
内囊后肢必穿行,脑干之内腹侧经;
延髓交叉再下行,更名皮质脊侧束;
脊髓全长都贯穿,边降边入前角中。
(2) 皮质脑干束
一条皮质脑干束,前回下份细胞起;
下行穿经内囊漆,深入脑干神经核;
两侧纤维管一核,例外核团一个半;
面神经核下半部,尚有舌下神经核。 医学教育网wwwmed66com
附1上下神经元损伤后的临床症状:
1)上神经元损伤
肌张力升高,腱反射亢进,出现病理反射,肌萎缩不明显。
2)下神经元损伤
肌张力降低,一切反射消失,肌肉萎缩明显。
附2神经系各部损伤的临床症状:
1)颈膨大损伤
损伤平面下,感觉全丧失;
上肢周围瘫,下肢中枢瘫。
2)胸髓横贯性损伤
损伤平面下,感觉有障碍;
下肢中枢瘫,上肢不影响。
3)脊髓半横断损伤
损伤平面下,患侧中枢瘫,
本体觉丧失;对侧痛温失。
4)脑干损伤
患侧脑神经麻痹,对侧肢体中枢瘫。
5)一侧内囊受累
偏瘫,偏盲,偏感觉消失。
(七) 内脏神经
内脏运动去内脏,心血管腺它亦管;
可分交感副交感,两者功能有异同。
1.交感神经
脊髓侧角是中枢,椎旁椎前两类节;
分布规律要记清,缠绕动泳管壁走;
单组神经去器官,脊神经走它随行;
管辖范围较为广,几乎全身都到达。
2.副交感神经
副交感核在脑干,随着ⅲ、ⅶ、ⅸ、ⅹ行;
骶二三四有中枢,骶部组成盆神经;
器官附近壁内节,到达乙降盆器官。
(八)脑和脊髓的被膜
脑与脊髓三层漠,硬膜软膜蛛网膜;
硬膜外隙要知道,硬脊膜与椎管间;
弄清蛛网膜下隙,蛛网膜与软膜间;
下隙扩大叫作池,脊髓末端是终池;
脚间窝处脚间池,重要小脑延髓池;
池腔内流脑脊液,营养保护最关键。 医学教育网wwwmed66com
(九) 脑的动脉
颈内动脉椎动脉,营养中枢离不开。
1. 颈内动脉
颈内分支共有四,入颅发支眼动脉;
大脑前中后交通,参与动脉环组成。
2. 椎动脉
椎动脉入枕大孔,基底动脉它合成;
再发大脑后动脉,分支营养脑脊髓。
3. 大脑的动脉供应
大脑中动脉,营养背外面;
大脑前动脉,额顶内侧面;
大脑后动脉,颞枕内侧面;
外面边缘区,前后都营养。
4. 各重要中枢的动脉供应
大脑中,营养区,体感觉,听中枢,体运动,语运动,去内囊,基底核。
大脑前,旁小叶,体感运,最上份。
大脑后,视中枢。
5. 大脑动脉环
大脑后,后交通,大脑前,前交通,加颈内,形成环,各之曰,威利环。
人体的三角区位于人体的全身上下重要的部位,对保护人体健康起着很大的作用。人们通常都特别注重金三角区的保护。人体的几大金三角区有不同的保护方法,我们需要根据其所在位置的不同来保护它们。那么人体的金三角区有哪些?如何保护人体的金三角区?
1、人体有哪些金三角区
人体金三角区有颈部金三角、肩部金三角、膀胱三角区、足底金三角。这四大金三角区对人体的健康有很大的作用。这些部位和我们人体重要的脏器、血管、神经等相连,如果被损伤可能会造成比较严重的后果。
2、金三角区保护方法
1、颈部金三角:怕凉、怕不动。颈三角区在后脖子的枕骨下,包括第一颈椎和第二颈椎,此区域是众多神经和血管必经道路,颈椎相关性疾病常是这里出了问题。
保护方法:常前、后、左、右活动脖子。睡觉时,不要睡太高的枕头,一个拳头高即可。不要对着脖子直吹空调,以防寒湿侵入,引起酸痛。
2、肩部金三角:怕重、怕不动。肩部金三角,是肩部和背部蝴蝶骨构成的左右两个肩三角,被三角肌包围着。因肩部肌肉劳损引发的肩周炎等慢性炎症,都是对肩三角区保护不当造成的。
保护方法:北京市科学健身讲师团讲师陈志刚建议,背包别太重,最好双肩背;久坐后活动肩关节,可做做摆臂运动、双臂大绕环。如肩部肌肉已劳损,不要提重物等。
3、膀胱金三角:怕憋尿、怕不喝水。膀胱三角区在膀胱底部,一般膀胱炎、膀胱结核多发生在此。如出现尿不出来、排尿次数增多,可能是此三角区肌肉松弛,或感染病菌了,夏天应重点防护。
保护方法:尽量多喝水,以对膀胱的毒素起到冲刷作用,每天不少于1500毫升。不要憋尿,保持尿道口卫生、清洁。
4、足底金三角:怕压、怕挤。足底三角区是指以大拇指为顶点的前脚掌区域,走路主要动到它,一怕压,二怕挤,常见问题有脚疼、多汗、脚垫等。
保护方法:北京同仁医院足踝门诊张建中主任建议,选择合适的鞋:不能压脚背,鞋前有约一个拇指空间,脚后跟和鞋帮之间不感觉摩擦。高跟鞋能不穿最好别穿,长时间穿后要让脚部彻底放松,如热水泡脚。材质过硬或外形过尖的鞋子也会对足底造成伤害,不建议穿。
3、面部三角区的保护
面部三角区这个词大家应该都不陌生,是两侧口角至鼻根连线所形成的三角形区域。这个区域很多青少年都恨之入骨,因为总是长痘痘,但是,这并不是它在医学上被称为重要三角区的原因。那么,为什么它被称为重要三角区呢?这主要是一些解剖学上的原因。面部的表浅静脉和颅内的静脉丛有很多的交叉,通常情况下,两者交叉的通路是不会有血流从表浅静脉回流至颅内的。但是面部的表浅静脉,有些没有静脉瓣,或者瓣膜比较薄弱、发育不良,在受到外力时会出现血液逆流的情况。
所以,当此三角区长痘痘或者出现其他一些感染时,如果挤压,则皮肤表面和感染处的细菌可能会通过面部静脉回流至颅内,从而引起严重的颅内感染甚至危及生命。
切记:如果面部三角区出现感染,一定不能挤压,即使只是一个小小的疖肿,也有可能因为细菌逆流入颅内,引发脑膜炎或者是脑脓肿,甚至丧失生命。
-
项背部、肩胛区和三角肌区神经、血管
1副神经accessory nerve :为第十一对脑神经,自颈静脉孔出颅后,向下外行于胸锁乳突肌的深面,从该肌后缘中点斜越颈外侧区,入斜方肌深面,支配该肌。如一侧副神经损伤,则斜方肌瘫痪,导致下垂、抬肩无力。
2肩胛背神经dorsalscapular nerve(C5):起自臂丛的根部,穿经中斜角肌,斜向后下方,经肩胛提肌深面至菱形肌深面。支配肩胛提肌和菱形肌。
3肩胛上神经suprascapular nerve(C5、6):起自臂丛上干,向后与肩胛上动脉伴行,经肩胛横韧带下方入冈上窝。支配冈上肌,主干继续向外绕经肩峰与肩胛颈之间,进入冈下窝,分布于冈下肌。
4腋神经axillary nerve(C5、6):自臂丛后束起始后,伴旋肱后动脉穿四边孔至三角肌深面;肌支支配三角肌和小圆肌,皮支穿三角肌后缘浅出,分布于肩部和臂外侧上部皮肤(臂外侧上皮神经)。
5肩胛下神经subscapular nerve(C5~7):已述于腋腔
6胸背神经thoracodorsal nerve(C6~8):已述于腋腔。
7肩胛上动脉suprascapular artery :起自甲状颈干,行向外下,经前斜角肌和膈神经的前方,自肩胛横韧带上方进入冈上窝,与肩胛上神经伴行,绕肩胛颈至冈下窝,分布于冈上、下肌及肩胛骨。
8颈横动脉transverse cervical artery:起自甲状颈干,行向外侧,经前斜角肌和膈神经的前方,越过颈外侧区下部,至肩胛提肌的前缘分为升、降两支。降支经肩胛提肌内侧,沿肩胛骨脊柱缘下降,分布于行程附近的肌肉(如冈上、下肌,斜方肌和背阔肌等)。有人颈横动脉缺如,则代之以直接起于锁骨下动脉的肩胛背动脉,亦可分为升、降二支。
此外,尚有已述于腋腔的腋动脉的分支:旋肱前、后动脉,肩胛下动脉及其分支(胸背动脉和旋肩胛动脉)等,均分支供给肩带肌、肩关节及附近结构。
9肩胛动脉网:在冈上窝、冈下窝和肩胛下窝,来自锁骨下动脉甲状颈干的肩胛上动脉和颈横动脉降支,与来自腋动脉肩胛下动脉的旋肩胛动脉和胸背动脉形成广泛的吻合,叫做肩胛动脉网,动脉网的存在有助于腋动脉损伤或结扎时(在腋动脉第一、二段)侧副循环的建立。
人体有一大堆的组织与器官,光是某些器官集结起来共同执行一项特殊任务所形成的系统就有10个之多,包括骨骼、肌肉、神经、循环、淋巴等系统,显示人体构造的复杂程度。
人体有4个危险的三角区而在这么多的系统与器官组织中,人体的面部与躯干、四肢,有专家画分出4个所谓的「危险三角区」,代表在这些区域里的人体构造复杂且容易发生病症,需要特别留意,小心保养。
一、脸部三角区: 脸部三角区是一般人最为熟悉的身体危险三角区,范围是从鼻梁骨根部、口角两端所围成的三角形区域。在这个区块里有6条通向颅内的静脉,它们互有分支,形成一张绵密的血管网。
在正常情况下,脸部的静脉会向下回流到心脏,由于静脉血管中缺乏防止血液回流的瓣膜,如果向下回流的血管不通或局部遭挤压时,血液会向上逆流到颅内。因此,如果挤破了在这个区域内的青春痘,痤疮,细菌便会沿着皮下的静脉、进入脑内海绵窦,进而蔓延至全脑。容易引发感染,造成颅内海绵窦血栓性静脉炎、化脓性脑膜炎等病症,严重可能危及生命。
维护重点: 维持脸部清洁,如果在这个区块里长了痤疮或粉刺,不要随意挤压,此外,也要注意做好防晒,同时保证睡眠充足,避免情绪焦虑。至于在饮食方面,尽量以清淡为主;少吃高糖、高油、与辛辣食物;多吃蛋奶、鱼肉与深绿色蔬菜。
二、枕三角区: 枕三角区是指枕骨下,范围包括后颈部第一颈椎和第二颈椎。这个区域里有人体最复杂的关节,头部的左右旋转、点头、摇头动作都是靠这些关节完成。正常颈椎向前微凸,神经动脉在中间穿行,这样的弧度很容易增加颈椎的弹性,使得头部震动减缓。
如果长期保持不良姿势,低头、久坐,颈椎间盘突出,或是长时间窝在沙发里,违背脊柱生理弧度、还有枕头或枕头过高,造成颈部韧带劳损,都会压迫到神经、血管,容易引发偏头痛、脑中风等。
维护重点: 保持双肩后展,脊椎正直的正确坐姿,避免过长时间低头,每一到两个小时可以做一下颈部活动,避免颈部过于僵硬。此外,睡眠时要选择适合自己的枕头,以免颈部长期处于不适的姿势。
三、肩三角区: 肩三角相当于上臂间关节三角肌的位置,这个区域肌肉厚实,三角肌从前、外、后三面包绕肩关节,腋神经分布于其中,支配着三角肌的收缩和舒张。如果运动不当很容易因肌肉瞬间拉伤而损伤肩部软组。此外,由于上身的各种运动常会使用肩关节,如果过度使用,关节周围的软组织会受到磨擦和挤压,容易发生慢性劳损或软组织炎症。
此外,长时间用电脑或坐着工作的人,肩胛肌肉容易出现劳损。而单肩背、斜挎背等不当的背包姿势则会引发肌肉酸痛。穿鞋不对。高跟鞋、人字拖会改变身体平衡,脊椎受力不均,加重后背疼痛。
维护重点: 避免维持一个姿势过久,建议每坐一个小时要站起来走走并做绕肩运动。而背背包时最好使用双肩,而且不要长时间背重物。至于在运动前一定要充分热身,而且运动量要适度,在运动中关节保持微弯,避免对抗的阻力伤及关节。
四、膀胱三角区: 膀胱三角区是以两侧输尿管口到尿道内口之间的三角形区域,是储存体内残留尿液的地方,泌尿系统是身体排毒的主要途径之一,所以,膀胱底部是毒素、废物停留最多的区域,也是膀胱结石和肿瘤的高发部位。
如果一个人排尿量减少,可能会诱发结石。此外,女性因为尿道较短,只有2到3公分长,肠道的细菌容易在外阴滋生,再经由尿道侵入膀胱。而男性久坐,摄护腺受到重压,也会影响正常血液循环,引发摄护腺炎。
维护重点: 及时排空膀胱尿液,不要憋尿,平时要多喝水,每天至少1500ml。此外,要限制高普林的饮食,例如动物内脏、浓肉汤等,同时要多吃含维生素E丰富的食物,例如奇异果、菠菜、高丽菜等。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