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平板卧推,三角肌前束为什么会疼?

做平板卧推,三角肌前束为什么会疼?,第1张

咱们去健身房进行健身训练的时候,杠铃的平板卧推这个动作,相信咱们在练胸的训练日中是一定会做的。因为杠铃的平板卧推在健身界,相当于一个钻石级的练胸训练动作,如果不做的话,练胸的效果可能会大大减小。所以,杠铃的平板卧推应该是我们很经常做的动作。

但是,咱们很多人在进行杠铃的平板卧推这个动作训练时,练完以后,自己的胸部肌肉的感觉还不是很明显,自己的肩部三角肌前束肌肉却感觉十分明显,并且严重的时候,三角肌前束还会有略微的疼痛感。

咱们很多人会对此感到不解,杠铃的平板卧推,明明是一个胸部肌肉的训练动作,但是为什么肩膀的三角肌前束会疼呢?咱接下来就给大家分析一下,大致可分为以下三个原因。

一,肩部三角肌前束肌肉力量过弱

首先,我们要知道的是,杠铃的平板卧推是一个复合型的动作,也就是说,我们在做杠铃的平板卧推时,自己的很多关节,很多块肌肉都会参与进这个动作之中,所以说,自己的肩部三角肌前束会或多或少都会参与进来。也就是说自己的三角肌前束,是会在平板的杠铃卧推之中得到一些训练的。

但是平板的杠铃卧推这个动作,对我们的肩部三角肌前束刺激不是特别强。使用如果我们的动作做得很标准,并且自己的肩部三角肌比较强的话,自己肩部三角肌是不会有什么感觉的。这样的话,要想减缓咱们在做杠铃平板卧推时,三角肌前束的疼痛感,咱们就可以适量的去做一些肩部训练动作强化自己的三角肌前束。

二,做的动作不够标准

咱们在进行健身训练的时候,把动作做标准是非常重要的,做的动作如果不标准,引发的问题就会非常多了,譬如做卧推时三角肌前束会疼这个问题只是九牛一毛。在健身训练中,很有一些动作,如果做得不标准,很可能会让我们的受伤,严重的还会对接下来的训练造成后遗症。

所以,不论我们在做什么动作时,先把这个动作学习好,学习标准是非常重要的。之所以我们做平板卧推时肩部三角肌前束会疼,很可能是因为咱们在做平板卧推时,上臂过于接近自己的躯干了,从而导致自己的肩部三角肌发力过多,进而导致三角肌前束疼痛。

三,进行训练之前的热身没有热好

不论我们在进行什么的力量训练之前,做好热身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咱们的关节以及肌肉是有一定粘滞性的,力量训练之前的热身,就是为了减小肌肉以及关节之间的粘滞性。如果我们在做力量训练时,关节以及肌肉的粘滞性过大的话,就很可能会导致我们的肌肉疼痛,严重的还会让咱们的肌肉拉伤等等。

所以,如果咱们在做平板卧推时,肩部三角肌会痛,那么做力量训练之前把热身做充分是十分重要的。假如咱们的热身热好了,那么咱们的训练时的状态是会非常好的,进而就会让我们的训练效果有所增加。

蹲几乎是所有运动项目中都会出现的动作模式,深蹲也像是一门文化,从一个人对深蹲的理解可以看出他训练的大致目标和个人训练涉及的知识范围。另一个角度讲,如果你想知道一个多年训练的人或一个私人教练的专业程度如何,问问他深蹲怎么练。

那么深蹲有什么好处呢

1强壮的大腿

深蹲是一个绝佳的训练大腿的方法,在螃蟹男横行的健身房里面,深蹲能蹲个大重量会是健身房的一个亮点,与此同时。如果建造高楼大厦一样,地基没打好,他还能造成高楼大厦

2核心肌群,例如腹部肌群的强化

复合性动作,就例如深蹲是核心肌群强化的非常好动作。腹部作为重要的稳定性肌群,在帮助身体对抗深蹲大重量的时候需要不断的被激活和强化才能使身体挑战更大的重量。

3帮助你跳得更高

而作为一个下肢发力的动作,深蹲的动作模式就是由下至上的抵抗重力与跳跃的动作模式类似。

4强化骨骼

深蹲除了能加强肌肉和韧带的力量,也能同时提高骨密度和骨矿(指骨骼矿物质含量密度疏松的矿物质元素)含量,力量训练不断地刺激骨骼,身体做出的反应就是加强骨质以适应长期的锻炼。

5健康的膝关节

就像双手承受压力时会长出老茧一样,关节承受压力时韧带、肌腱和结缔组织都会增厚。通过肌力训练,强化附着在膝关节上的肌肉,也会增加它的稳定性。研究表明,肌腱连接处的骨骼也变得更强壮了,进一步强化了关节。

6提高身体灵活性

任何动作都需要一定的柔韧性才能进行,而深蹲尤甚。一个良好的深蹲动作需要髋关节踝关节以及胸椎的良好灵活性。而这些关节拥有足够的灵活性将让你减少许许多多的运动伤害和疼痛问题。

7跑得更快

深蹲首先可以让你拥有更加大的腿部肌肉力量,而足够的腿部肌肉力量是让你在每一步中获得更大的推进力,这是更快的速度的必要条件之一。

8提高身体消耗脂肪速率

作为一个全身复合型动作,一个深蹲是需要大量肌肉参与,而肌肉的参与便会消化更多的热量在于其中。

9抵抗压力

每一个人都知道运动可以让人消除抑郁和提高机体对抗压力的能力,而重量训练尤甚。大重量的深蹲让你的身体每一条神经都绷紧,极度的提高注意力并且丝毫不肯分散。

窄距杠铃卧推属于平板杠铃卧推的一个变式,它将侧重点转移到了肱三头肌上,是刺激三头最好的动作之一。

研究人员比较了过头推举、不同角度(上斜、平板、下斜)杠铃卧推宽握和窄握的肌肉活性。受试者会用80%1RM的重量做这些动作,结果发现肱三头肌在杠铃平板卧推中活性最高,窄握又比宽握的活性高25%。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的窄距指的是握距与肩同宽,而不是大多数人想象得那么窄。

因此,当你做窄距卧推时,确保不要握得太窄了,否则影响推起的重量,发力也比较别扭。

注意做的时候肘关节夹紧,杠铃落点在下胸的位置,然后往后上方推,轨迹是一条曲线,而不是直线。

三角肌前束位置酸疼是由于发力时的过多参与造成的。需要注意的几点是:肘关节贴近身体而不要外展;控制杠铃由下胸向斜上方推起至眼前位置;杠铃到达顶点时,肘关节不要锁死。

宽肩绝对是每个健身者都梦寐以求的,尤其是三角肌中束,它可以在视觉上有效拓展我们的肩宽和身体比例。要知道哪怕中束只增长1公分的宽度,那么对视觉上的改变都是巨大的。

说起训练三角肌中束的动作,哑铃侧平举绝对少不了。但这个动作做错的人也很多,比如我们总是能看到有些小伙伴在用很大的重量做侧平举,每次动作都会让身体前后剧烈晃动着。还有很多人练完中束之后斜方肌倒是十分的酸爽,另外练完侧平举导致肩膀疼痛的人也是不在少数。

本期,我就来聊聊在做哑铃侧平举时有哪些常犯的错误,希望大家能有效避免!

错误1:负荷太大,借力过多。

其实关于借力的说法褒贬不一,有时候我们看一些大神在训练时都会借力,但大神对肌肉的控制能力要比我们强得多。

另外还有句我们无法反驳的话: 大神怎么做都是对的,因为他大!

虽然有些动作借力也能获得不错的效果,但是能不借力还是不借力为好。

对于大多数健身爱好者来说,宁轻勿假才是根本。

侧平举重量过大会导致身体来回摆动身体借力,过快地抬起以及过多地使用爆发力并不能有效刺激三角肌中束,只会让斜方肌参与过多,还容易加大肩部受伤概率,得不偿失。

切记不要用爆发力来做侧平举这个动作,正确的方式应该全程用慢速发力去找感觉,要知道运动感受才是训练中最重要的。

错误2:平举过程中手掌翻动

其实很多人在做这个动作时,下意识地会让手掌翻动,几组动作做下来而不自知。

这样改变运动轨迹会把更多的力传给小臂,肱二头肌以及三角肌前束,三角肌中束受力会大大降低,同时也加大了训练难度。

正确的做法是要始终保持手掌朝下,过程中不要去翻动手掌。

错误3:侧平举时手臂完全伸直

当我们做哑铃侧平举时,如果将手臂完全伸直,那么你的腕关节,肘关节以及肩关节会承受很大的压力,导致没有办法缓冲,肌肉更无法受力,这时候基本上是在练你的骨头了。

正确的做法应该是保持手肘适当弯曲,大致在150度夹角左右,同时锁定这个角度不要在动作中发生变化。

如果从侧面来看,手臂始终应该保持在身体的前方,而不是和身体呈一条直线。

错误4:抬起越高并不是越好

很多人做侧平举时会出现肩膀疼痛的情况,最主要的原因可能就是你抬起的幅度太高了。

想让动作幅度更大,出发点是好的,但是当我们的肘部高于肩膀过多时,我们的肱骨和肩峰突(肩关节上方有块突起的骨头)之间肌腱就要遭受夹击,继而容易引发肌腱发炎,从而致使肩膀疼痛的发生。

我们应该保持哑铃抬起的最高点和肩部水平线平齐或者低于肩部,因为高于肩水平线之后参与发力更多的其实是斜方肌,再高一些就是在伤害关节了。

正确的哑铃运行轨迹应该在外展30度-90度之间进行,记得全程不要让哑铃触碰到自己的身体,这样可以保持三角肌中束的全程紧张,便于带来更好刺激。

下面来看一遍正确的哑铃侧平举完整流程:

首先选择合适重量的哑铃(通常2kg-10kg以内能满足大部分人的需求),然后保持略比肩窄的站距,挺胸直背,双手执握哑铃置于身体两侧并固定好手腕。保持膝关节微曲,并收紧核心,让手臂稍微向前且肘部微曲固定角度(150度左右),然后用肩部力量带动大臂向上缓慢抬起至与肩膀同高或略低的位置,注意感受三角肌中束紧张,然后缓慢控制地下放哑铃,不要让哑铃碰到身体,然后再次抬起哑铃,依次进行。

如果你找不到这个动作发力的感觉,请将注意力移到你的肘部,想象肘部带动大臂。有点类似于蝴蝶机夹胸,不过前者是胳膊肘往外拐,后者是胳膊肘向内夹。

好了,这一期的分享就是这样了,如果你有想要了解的方法,可以在文末给我留言或者直接私信我。

我是波普董,每日分享健身知识,让你我更有型。

运动医学上将运动引起的肌肉酸痛分为两种: 一种是运动后疼痛立即出现,但其消失得也快,这种叫做急性肌肉酸痛。 另一种是在运动后几小时或一夜之后才出现,并伴有疲倦乏力,甚至会出现肌肉痉挛、僵硬等症状。这种肌肉疼痛消失得比较缓慢,常常3~4天甚至6~7天之后才能完全恢复,这种症状则称为延迟性肌肉酸痛或运动后疲劳。 我们常说的肌肉酸痛主要是指后一种,即延迟性肌肉酸痛。 肌肉酸痛与拉伤是有明显区别的。实际上,肌肉酸痛是一种正常的、积极的生理表现。人们往往在力量训练或一个不太适应(运动量偏大或新的运动项目等)的运动练习后,产生明显的肌肉酸痛和不适。而这些症状在休息一段时间后会自然消失,当再次进行同样的运动时肌肉酸痛症状会明显减轻或不产生。而运动导致的肌肉拉伤就不同了,肌肉或韧带拉伤会造成骨骼肌大面积的病理性改变,如细胞变性、细胞坏死等等,不仅影响继续运动或训练,还可能会带来较严重的后果。拉伤和肌肉酸痛的自我鉴别 肌肉和韧带拉伤,会因一个损伤性动作而突然出现,而肌肉酸痛则是逐渐加重的。有一个办法可以鉴别二者:肌肉酸痛通过牵拉能得到缓解,而如果是运动损伤,牵拉反而会使疼痛加重。 总之,运动后肌肉酸痛和肌肉(或韧带)的损伤性质完全不同。肌肉酸痛可以通过休息、牵拉、按摩等得到缓解。而肌肉(或韧带)损伤,就必须用医学手段解决了。为何肌肉会酸痛 肌肉酸痛产生的机制较复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乳酸堆积。②肌肉痉挛。③肌纤维或结缔组织损伤。④其他因素。如组织间渗透压产生变化或急性发炎等,也可造成肌肉酸痛。乳酸是怎样产生的 人体运动是需要能量的,如果能量来自细胞内的有氧代谢,就是有氧运动;但若能量来自无氧酵解,就是无氧运动。有氧运动时葡萄糖代谢后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可以通过呼吸很容易被排出体外,对人体无害。而无氧运动时葡萄糖酵解产生大量乳酸等中间代谢产物,不能通过呼吸排除,就形成了乳酸堆积。肌肉酸痛的自我处理休息 休息能减缓肌肉酸痛的现象,并可慢慢促进血液循环,能加速代谢产物的排除,并能消除肌肉酸痛部位营养的供给与修复,使之恢复正常。静态伸展 牵伸肌肉可加速肌肉的放松和拮抗肌的缓解,有助于痉挛肌肉的恢复。对酸痛局部进行静态牵张练习,保持伸展状态2分钟,然后休息1分钟,重复进行,每天做几次这种伸展练习有助缓解痉挛。拍打按摩 对酸痛局部进行按摩,使肌肉放松,促进肌肉血液循环,有助损伤修复及痉挛缓解。当然也可以进行自我放松治疗,一般以颈背、四肢为主,头部和胸腹为辅,具体手法是: 1 捶打腰背:双手握成空拳,轻捶肩背和腰部。也可以使用拍打棒依次交替拍打双肩、后背、腰部和下肢等部位。拍打时,注意背部宜轻,下肢可偏重。 2 推拿腿部:从上至下在大腿的前内侧及前外侧反复推拿。 3 抖动双腿:站或坐位,腿部肌肉放松并抖动,同时可进行踝关节的上下左右环形活动。 4 分推印堂:用双手拇指从印堂穴(眉心)向左右分推至太阳穴,反复8~10次,每次之间停顿5~10秒钟,然后五指分开,由前额发际推擦至百会穴5~6次,反复操作30次,每次间隔5~10秒钟。 5 按揉胸腹:从上而下依次按揉前胸,反复20次;并从左至右环形推揉腹部,反复做20次。热敷 是最有效的一种方式,对酸痛的局部肌肉进行热敷,可促进血液循环,提高新陈代谢,加速肌肉酸痛的缓解和恢复,尤其是配合轻微的伸展运动或按摩,将更能加速消除延迟性肌肉酸痛,促其恢复正常。怎样避免运动后腰酸腿痛热身运动 运动前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就像是低强度的有氧运动,或低负荷的重量训练,将能使肌肉活动部位的关节放松,加速血液循环,并要适当地伸展活动肌群。循序渐进 运动的负荷、运动的时间要采用渐进式的方式逐渐增加,不要超过个人的能力范围。避免离心性收缩 从事不熟悉或不常从事的运动型态,特别是从事反复离心肌肉收缩运动时,更容易发生肌肉酸痛的现象,所以应该避免离心性收缩的运动。避免陌生运动 中老年人对于不熟悉的运动项目,应尽量避免参与,除非有教练指导,否则易出现肌肉酸痛或运动伤害。避免过度运动 不少人平时很少运动,偶尔运动一次,要把自己累得不行才觉得“过瘾”,这样难免第二天腰酸腿疼,所以不常运动的人要注意运动时适可而止。因为一次大量运动不但不能达到锻炼的目的,反而对身体有害。放松运动从事激烈运动后的放松运动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配合活动部位的伸展,可促进循环,可有助于减缓甚至避免肌肉酸痛的发生。规律性运动 运动贵在长期坚持,且有规律性,如此不仅能锻炼身体,还可以提高身体耐受性,减少肌肉酸痛的发生。

我在这里给你提供一份健身计划:

一个完全的健身方案应当包含吃(饮食),练(训练),睡(睡眠)三个方面,而练则由心肺,力量,柔韧三个主要部分组成。有鉴于此,本人给出的训练计划是:开始时用5-10分钟有氧热身,最后用5-10分钟拉伸放松,中间是40-50分钟的力量训练。力量训练主要有:1)背部:引体向上(颈前下拉);2)胸部:平板卧推(坐姿推胸);3)腿部:杠铃深蹲(史密斯蹲);4)肩部:杠铃推举(哑铃推举);5)臂部:杠铃弯举(哑铃弯举);6)腹部:仰卧起坐(仰卧举腿)。

训练备注:训练一周3次,隔天进行,每次1小时左右,练全身,每个部位一个动作,括号里的动作备用,一个动作3组,每组8-12次,动作与动作之间间隔2分钟,组与组之间间隔30-60秒,用力时呼气,放松时吸气,动作要稳要慢。必须用逐渐增加重量来使肌肉的适应力增大,从而对训练产生反应。使用自由调节重量的器械进行训练。这可以使肌肉对器械产生的反抗力起到更好的反应。因为它可以使更多的肌肉都能参与到运动中去。做动作时,无论是举起还是放下,都要控制好动作,这样就可以集中用力,避免借力。

饮食方面:少吃多餐,适量多摄入蛋,奶,肉。每日食谱为:适度的蛋白质、较少的脂肪、高含量的碳水化合物。3种主要营养素的比例应为25∶20∶55左右。馒头、面条、米饭等主食及山芋、燕麦、土豆等的碳水化合物的含量非常高,可作为首选。蛋白质是肌肉增长最重要的营养源,健美训练者蛋白质的摄人应以非脂或低脂食品为主,如脱脂牛奶、蛋清、鱼、去皮家禽、牛排等。

睡眠方面:每天晚上最好睡足8小时,中午若有时间可再午睡30分钟。对了,训练时间尽量安排在下午至傍晚时段,因为人体在此时段体力和柔韧性都处最佳状态。最后祝您早日健身成功!

增大肌肉块的14大秘诀:

大重量、低次数、多组数、长位移、慢速度、高密度、念动一致、顶峰收缩、持续紧张、组间放松、多练大肌群、训练后进食蛋白质、休息48小时、宁轻勿假。

1. 大重量、低次数:健美理论中用RM表示某个负荷量能连续做的最高重复次数。比如,练习者对一个重量只能连续举起5次,则该重量就是5RM。研究表明:1-5RM的负荷训练能使肌肉增粗,发展力量和速度;6-10RM的负荷训练能使肌肉粗大,力量速度提高,但耐力增长不明显;10-15RM的负荷训练肌纤维增粗不明显,但力量、速度、耐力均有长进;30RM的负荷训练肌肉内毛细血管增多,耐久力提高,但力量、速度提高不明显。可见,5-10RM的负荷重量适用于增大肌肉体积的健美训练。

2. 多组数:什么时候想起来要锻炼了,就做上2~3组,这其实是浪费时间,根本不能长肌肉。必须专门抽出60~90分钟的时间集中锻炼某个部位,每个动作都做8~10组,才能充分刺激肌肉,同时肌肉需要的恢复时间越长。一直做到肌肉饱和为止,“饱和度”要自我感受,其适度的标准是:酸、胀、发麻、坚实、饱满、扩张,以及肌肉外形上的明显粗壮等。

3. 长位移:不管是划船、卧推、推举、弯举,都要首先把哑铃放得尽量低,以充分拉伸肌肉,再举得尽量高。这一条与“持续紧张”有时会矛盾,解决方法是快速地通过“锁定”状态。不过,我并不否认大重量的半程运动的作用。

4. 慢速度:慢慢地举起,在慢慢地放下,对肌肉的刺激更深。特别是,在放下哑铃时,要控制好速度,做退让性练习,能够充分刺激肌肉。很多人忽视了退让性练习,把哑铃举起来就算完成了任务,很快地放下,浪费了增大肌肉的大好时机。

5. 高密度:“密度”指的是两组之间的休息时间,只休息1分钟或更少时间称为高密度。要使肌肉块迅速增大,就要少休息,频繁地刺激肌肉。“多组数”也是建立在“高密度”的基础上的。锻炼时,要象打仗一样,全神贯注地投入训练,不去想别的事。

6. 念动一致:肌肉的工作是受神经支配的,注意力密度集中就能动员更多的肌纤维参加工作。练某一动作时,就应有意识地使意念和动作一致起来,即练什么就想什么肌肉工作。例如:练立式弯举,就要低头用双眼注视自已的双臂,看肱二头肌在慢慢地收缩。

7. 顶峰收缩:这是使肌肉线条练得十分明显的一项主要法则。它要求当某个动作做到肌肉收缩最紧张的位置时,保持一下这种收缩最紧张的状态,做静力性练习,然后慢慢回复到动作的开始位置。我的方法是感觉肌肉最紧张时,数1~6,再放下来。

8. 持续紧张:应在整个一组中保持肌肉持续紧张,不论在动作的开头还是结尾,都不要让它松弛(不处于“锁定”状态),总是达到彻底力竭。

9. 组间放松:每做完一组动作都要伸展放松。这样能增加肌肉的血流量,还有助于排除沉积在肌肉里的废物,加快肌肉的恢复,迅速补充营养。

10. 多练大肌群:多练胸、背、腰臀、腿部的大肌群,不仅能使身体强壮,还能够促进其他部位肌肉的生长。有的人为了把胳膊练粗,只练胳膊而不练其他部位,反而会使二头肌的生长十分缓慢。建议你安排一些使用大重量的大型复合动作练习,如大重量的深蹲练习,它们能促进所有其他部位肌肉的生长。这一点极其重要,可悲的是至少有90%的人都没有足够重视,以致不能达到期望的效果。因此,在训练计划里要多安排硬拉、深蹲、卧推、推举、引体向上这5个经典复合动作。

11. 训练后进食蛋白质:在训练后的30~90分钟里,蛋白质的需求达高峰期,此时补充蛋白质效果最佳。但不要训练完马上吃东西,至少要隔20分钟。

12. 休息48小时:局部肌肉训练一次后需要休息48~72小时才能进行第二次训练。如果进行高强度力量训练,则局部肌肉两次训练的间隔72小时也不够,尤其是大肌肉块。不过腹肌例外,腹肌不同于其他肌群,必须经常对其进行刺激,每星期至少要练4次,每次约15分钟;选三个对你最有效的练习,只做3组,每组20—25次,均做到力竭;每组间隔时间要短,不能超过1分钟。

13. 宁轻勿假:这是一个不是秘诀的秘诀。许多初学健美的人特别重视练习重量和动作次数,不太注意动作是否变形。健美训练的效果不仅仅取决于负重的重量和动作次数,而且还要看所练肌肉是否直接受力和受刺激的程度。如果动作变形或不到位,要练的肌肉没有或只是部分受力,训练效果就不大,甚至出偏差。事实上,在所有的法则中,动作的正确性永远是第一重要的。宁可用正确的动作举起比较轻的重量,也不要用不标准的动作举起更重的重量。不要与人攀比,也不要把健身房的嘲笑挂在心上

有氧运动:跑步、跳绳、游泳,无氧运动:如果没条件,在家做俯卧撑,可以练胸大肌和肱三头肌、斜方肌和三角肌;仰卧起做,可以练腹肌;深蹲,可以练大腿肌肉;提踵(用脚尖使劲把身体往上抬),可以练小腿肌肉。有氧运动与无氧运动相结合练。平时多吃一些高蛋白食品,如:蛋、奶、肉、鱼等。

手臂主要是小臂和肱二头肌、肱三头肌、三角肌四部分。肱二头肌主拉,1、你可以用大臂进行哑铃曲伸就可以了,伸的时候不要放到底,让二头肌始终受力,还有,你可以采用史瓦辛格的方法,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21响礼炮,就是在你在做哑铃大臂曲伸的时候,因为从伸直到弯曲一共是180度,你可以分三步进行,第一步下方90度做7下,第二步上方90度做7下,第三步,180度做7下,可以根据你哑铃的重量决定数量。2、在单扛上做引体向上。肱三头肌是主推的,1、俯卧撑;2、卧推、3、在双杠上做臂屈伸;4、颈后单臂哑铃臂曲伸。在做以上运动的时候都可以练到小臂,手握哑铃时加大点握力。三角肌分前、中、后三束。前束做俯卧撑和卧推就可以练到;中束,双手抓住哑铃,垂于双腿两侧,然后做90度平抬,反复;后束,单手抓住哑铃,身体向前弯90度,手臂向后上方抬起,反复。

无氧运动每次做到肌肉有酸痛感,切记不要每日都做,每次你做无氧运动是要尽可能的破坏你的肌肉组织,然后用充足的时间和养份去修复破损的肌肉组织,说白了肌肉是在你做完无氧运动休息的时候长的。

科学健身,自然会拥有强壮的身体

以上仅供参考,谢谢!

杠铃深蹲练腿效果很好,但不注意这3个细节,你可能会腰疼!

董叔昨天刚去练完腿,现在上下楼梯都费老劲。偶然间看到健身群里有人问了这样一个问题:练完杠铃深蹲腿不怎么疼,腰却疼了,这正常吗?

这还用问?当然不正常了,多少人叫苦不迭的练腿动作,到这里却练到了腰,不禁让人大吃一惊。

不过再仔细想想,顿时觉得细思极恐,恐怕有不少人像他这样,做了错误的动作却还在坚持。

那么杠铃深蹲为什么会使腰部疼痛呢?

这里我们先抛掉腰背疾病的因素,只分析健身动作时需要关注的要点。

经总结,董叔发现引起腰部疼痛的原因有以下3点,需要各位伙计们注意。

第1点:要保证深蹲时自身的重心稳定。

在颈后杠铃深蹲时身体为了保持平衡,会稍微前倾,这样在起身的瞬间,腰部会有一个阶段需要发力让身体直立起来,而且重量越大或越接近力竭时,前倾的幅度会增大。而前倾的幅度越大,脚下的重心就会靠前偏移,会增加膝盖的压力,同时腰部也无法获得稳定,这时候就要靠腰部代偿一部分力量才能起身,而大部分人的后腰部位的力量都是比较薄弱的,所以深蹲后有些人会感觉到腰部的疼痛感,但是1-3天左右就会消失。

第2点:杠铃放置位置不正确,导致的身体重心偏移。

一般我们在做颈后杠铃深蹲的时候,身体能否保持平稳,杠铃放置的位置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杠铃放置的位置偏靠前,就会导致身体前倾,而如果重量很大则容易压迫颈部血管,做两组下来就会觉得有点头晕。如果太过靠后,则重心就偏后,容易导致身体后仰以及杠铃滑落。

在这里董叔要分享一下杠铃放置的部位,首先我们可以用空杠或者最轻的重量来寻找正确部位,双手握紧杠铃,使腰腹部收紧,背部略微反弓,将肩胛骨内收然后把杠铃放在斜方肌上。

注意不是放在肩膀上,更不能放到脖子上,肩膀和脖子上都是骨头,只有斜方肌是肌肉。

第3点:深蹲时的重量过大。

相信有不少人喜欢挑战自我极限,刚练深蹲没多久就从一块杠铃片加到三五块,觉得这样显得自己很厉害。

如果在不正确的时机使用过大的重量很可能不会使你更强大,反而很伤身体。当你蹲不起来那么大的重量时,你的腰背会借力,膝盖会内收或外展以此来完成动作,这样是毫无意义的。

每个人的身体素质都不同,你不能要求自己和别人一样,而是要定下合理且能达成的目标,分阶段去实现,切勿一步登天。

分析完这些可能让你腰疼的点之后,董叔再来分享下一个正确颈后杠铃深蹲的流程,加强大家的记忆。

首先选择好适合自己负重的杠铃,然后双腿分开与肩同宽或略宽于肩,双脚略向外展,挺胸收紧腰腹部,双手握住杠铃放在斜方肌区域。

保证身体的重心,然后慢慢弯曲膝盖,尽量下蹲至大腿低于膝盖然后稍停,再集中腿部和臀部肌肉的力量,快速起身,下蹲时吸气,起立时呼气。

最后,如果你不喜欢颈后深蹲,你还可以使用颈前深蹲。

颈前杠铃深蹲能有效刺激到股四头肌,而且对脊椎的压力比较小,而且风险比较低,顶不住的时候直接丢掉就可以了。

在未来的几期内,董叔再来专门谈谈这个动作。

如果你喜欢董叔的这篇文章,欢迎你来点赞,留言,收藏,转发。

分析如下:

如果只是酸痛,而且可以坚持的话,建议做好拉伸运动之后,再继续。

健身的朋友都或多或少的都遇到过肌肉酸痛的情况,尤其是刚步入健身的人,他们急于求成,3分钟热血来了就猛练一通,结果导致肌肉酸痛。

肌肉酸痛分为2种,一种是运动时或运动完即刻出现的肌肉酸痛,这是由于乳酸推积所致,因为这时乳酸含量达到高峰;另一种是运动第二天或第三天肌肉酸痛,这种酸痛大多因肌肉损伤所致;偶尔的肌肉纤维损伤导致的肌肉酸痛不足为奇,因为肌肉的生长的过程就是肌纤维的破坏到恢复的超量恢复过程,但长时间或剧烈的肌肉酸痛就是训练过度的体现,会对身体产生很大危害。

扩展资料:

1、酒后肌肉酸痛

酒精过量可以首先在肌肉产生的大量肌酸和乳酸导致四肢肌肉酸痛期全身肌肉酸痛,并有肿胀感。酒精中的大量酸性物质进入肌肉,引起肌肉和骨关节酸痛。

2、骨质疏松症

四肢长骨和肌肉无规律的酸痛是骨质疏松症的临床表现。其主要表现为老年人全身不明原因的疼痛,脊椎侧弯,驼背,四肢长骨和肌肉无规律的酸痛,钙沉积,骨质退行性病变,肌肉萎缩,骨折及骨折并发症等。

3、腰背酸痛

以腰部、背部、肩部、腿部的放射性疼痛、酸痛、挤压痛、咳嗽痛、牵拉痛等为主,轻则影响正常生活,重则损害健康,严重者可丧失劳动能力。

4、抽筋

学名叫肌肉痉挛是一种肌肉自发的强直性收缩。常见的腿抽筋其实是小腿肌肉痉挛,表现为小腿肌肉如腓肠肌突然变得很硬,疼痛难忍,可持续几秒到数十秒钟之久。5肌肉紧张性疼痛是神经衰弱的一种临床表现。以精神易兴奋却又易疲劳为特征,常伴有紧张、烦恼、易激惹等情绪症状及肌肉紧张性疼痛、睡眠障碍等生理功能紊乱症状。

治疗原则

1、病因治疗

2、运动引起的肌肉酸痛治疗原则

应休息与物理治疗,如按摩、热敷,达到促进血液循环,疏通经络的效果,不宜再过度活动。口服维生素C有促进结缔组织中胶原合成的作用,有助于加速受损组织的修复和缓解酸痛。

:肌肉酸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1120018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24
下一篇2023-11-2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