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后,用筋膜枪对肌肉酸痛部位进行按摩放松,是可以有效缓解肌肉酸痛和疲劳的。
筋膜枪,也称深层肌筋膜冲击仪,筋膜枪是一种软组织康复工具,通过高频率冲击放松身体的软组织。筋膜枪是从国外引进的治疗软组织疼痛的一种有效方法,刺激其本体感觉功能,进而起到有效缓解肌肉紧张的作用,达到止痛的目的。
所以,运动后肌肉酸痛是可以用菠萝君mini2代筋膜进行放松的。不过,使用时需要注意的是,虽然筋膜枪可以有效缓解疲劳和放松肌肉,但在骨头的位置,关节的位置,有肌肉或者肌腱附着点的位置,或者神经血管密布的位置,不建议用筋膜枪,否则非常容易造成损伤。
一天20个俯卧撑,坚持一个月身体会有哪些变化?我觉得,这个得看人。就好像有的人每天跑个五公里,轻轻松松,有的人却气喘吁吁,甚至有的人干脆坚持不下来一样,对于不同的人的体质,20个俯卧撑带来的效果并不一样。
如果是身体素质本来比较虚弱,没有经历过健身的人,那么一天进行20个俯卧撑,要做的标准的话,就可能会有点困难。毕竟俯卧撑对于胳膊的力量要求高,刚开始可能很难一下子做到。
如果坚持下来,每天20个一直做一个月,那么胳膊的力量会增强,肌肉会得到一定的锻炼。而且,一个月的练习过后,承受能力增强了,这20个俯卧撑可能就由做不下来,一直到可以坚持下来了。
如果是本来身体素质就很好,一直在进行着健身锻炼,甚至是一位资深的健身达人,那么每天20个俯卧撑,简直是小意思!一口气坐下来,不费劲儿!对于这类达人来说,20个俯卧撑可能根本不算啥,一个月做下来也就不会有什么太大的变化了!
这个小宇觉得根据个人的情况来定,每个人的身体状况不一样,做20个俯卧撑所取得的效果也不一样,就像有的人吃饭一碗米饭就吃饱了,有的人两碗还不一定能够吃饱一样。
如果你之前没有任何的锻炼基础的话,每天20个俯卧撑刚开始确实是有难度的,你估计还得分几次才能够做够20个俯卧撑,但是每次必须得做到力竭,那样的话才能取得锻炼的最大效果,但是小宇建议每天都应该增加个数,如第一天做20 ,第二天可以加2个到22个,那样你是在一直不断的挑战自己的极限,而且当你的身体状况逐渐改善的时候,你所能做的俯卧撑的个数也会增加的。那样坚持一个月以后你一天应该可以做到100个俯卧撑,那样你的身体的肌肉含量肯定会增加的,会显示出一点线条感。但是如果你一直没有增加数量,每天只做20个俯卧撑的话,一个月后除了你的体力会好点,身体体型基本没有变化的。
如果你本身就有一定的锻炼基础,20个俯卧撑对于你来说根本没有达到你的极限值,那么每天只做20个俯卧撑,一个月后不会有明显的变化的,
总的来说,一定要根据自己的身体情况,不断的挑战自己的极限,每次达到力竭,充分刺激到身体的肌肉,那样一个月后,你除了精神状态会好很多,身体体型也会有明显的变化,会显现出一定的线条,后面一定要继续坚持,三个月以后你身体线条感会更加明显,所以随着时间的积累,养成一个习惯后,你每天得个数都在增加,身体 健康 状况和线条也会越来越好的。
您好,发现很多朋友喜欢问每天做20个、50个、100个俯卧撑,坚持一段时间后身体的变化是什么。其实,只要是有效的动作训练,坚持1个月身体都有有不同程度的变化,衡量标准要根据个人的身体素质情况及训练的要领。
曾经有2个外国小伙进行过一次,坚持30天,每天100个俯卧撑的测试,结果是:
上面是印度小伙,体型上的变化并不大,但是体重降低了10斤。
这位美国小伙,体型上有明显的变化,肌肉线条更加明显,身体更强壮。
以上是100个俯卧撑的变化结果,如果是每天20个, 在每个动作都做到位的情况下, 身体机能肯定能会逐步增强,健身是一个长期坚持的过程,如果坚持半年,1年体型变化会比较明显。
即然选择健身锻炼,何不多做些训练动作?让身体体型改变更大呢?
减脂的徒手训练动作计划建议1、宽距俯卧撑20个
2、开合跳50个
3、深蹲50个
4、高抬腿50个
以上4个动作为1组,每次3-5组,每组歇息60秒。
增肌的徒手训练动作计划建议1、宽距俯卧撑20个
2、窄距俯卧撑15个
3、负重深蹲50个
5、波比跳50个
以上4个动作为1组,每次3-5组,每组歇息60秒。
如前期体力跟不上,可根据自身情况,主量减少数量,宁愿做一个有效的动作,不敷衍的做10个动作。
每天一小时,自律,更自由!
每天只做20个俯卧撑,练一个月基本上没什么用,最多也就能稍微锻炼一下胸肌、肱三头肌和三角肌前束。如果每天100个俯卧撑,20个一组,锻炼一年,胸肌或许会有点轮廓,肱三头肌和三角肌前束也会得到相应的锻炼,但是个人体脂率、肌肉量等各种情况都不同,具体到每个人,结果肯定不一样。而且一块肌肉不能天天锻炼,即使锻炼量比较小,最好也不要天天练,每块肌肉如果充分锻炼的话,每周最多锻炼两次,锻炼全身肌肉时每周至少休息一天。
每天20个俯卧撑,不仅数量太少,而且是徒手锻炼,胸肌、肱三头肌和三角肌前束都得不到充分的锻炼,尤其是胸肌这个大肌群,更得不到充分锻炼,这个量可以当做锻炼胸肌时的热身。
即使是身体比较弱的男性或者是女性,刚开始锻炼的时候可以做难度较低的俯卧撑,数量不宜过多,可以做10个,甚至做5个也行,做3-4组,最多6组,逐步增加数量。
做俯卧撑锻炼时,身体在靠近地面的最低点时小臂与地面基本垂直,手掌在胸肌中间位置,肩胛骨向后收拢,撑起身体时打开肩胛骨。做俯卧撑时整个身体呈一条直线,不要塌腰,也不要把臀部太高。
俯卧撑还有很多花市动作,手掌在上胸肌,或在肩部附近时侧重锻炼上胸肌,手掌在下胸肌时侧重锻炼下胸肌,双手距离宽于标准俯卧撑距离,侧重锻炼胸肌外沿,窄于标准俯卧撑距离侧重锻炼胸肌中缝。
俯卧撑还有很多变形动作,也可以看做是花样动作,下面列举部分动作,锻炼时各有侧重,有兴趣的可以尝试一下。
本人81年出生,身高170CM,体重625KG,自1998年开始踢球(高中时曾练习过专项800米,1500米),至今已有20余年运动史!12年左脚踝骨折,13年右膝盖前叉断裂,两次重伤手术后,彻底告别绿茵场。自此,体质逐年下滑,开始迈入油腻大叔阵营!
由于本人本身就属于精瘦型,体脂较低,而且不容易发胖,所以体型一直保持的还算不错!不过近期一次跑步彻底挫伤了我高傲的自尊心,甚至爬五楼都得歇一次。于是我开始给自己制定了为期一个月的恢复计划!其中就包括俯卧撑,今天在这里不讲其他,只说俯卧撑!
前期有些身体的老本,目前还剩下了一点!我的俯卧撑单项,每天是200个!上午100,下午或晚上100。每组20个,一次做满5组,共计100个!第一个周是破冰期,一口气做完20个不是问题,每组间隔休息3分钟(做靠墙静蹲,练习膝盖),然后继续做20个。头一天下来,胸肌、大臂肌肉,大腿肌肉,酸疼无比。早上起来,牙刷拿着都费劲!到第二个周,基本每天做完后,肌肉就很少有隔日还会酸痛的情况,开始熟悉那种运动后的肌肉的本体感觉,休息后便缓解无踪!进入第三、四周后就已经完全适应的这个强度,每次都能感受到胸肌的撕裂感!同时还辅佐又其他锻炼!
(俯卧撑之前MARK)
从我本身来讲,1个月后俯卧撑的变化非常明显,从外形上来看,上臂肌肉外形感觉不是很明显,但是胸肌轮廓很喜人,初具雏形!而且臂力明显提升,脊背部整体感觉也更轻松。特别是肩部,对于我们坐办公室的人来说,做了俯卧撑之后,真的非常舒服!最主要的一点,找到了那种热血沸腾的运动感,是最畅快的!
(坚持俯卧撑1个月后MARK)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们每天都有很多的碎片时间,与其用来刷手机,不如把这些时间利用起来,不积硅步无以至千里,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只要你开始锻炼,就没有迟到!通过运动,去了解自己的身体,亦能在此中与自己交谈, 探索 人生本质!快哉乐哉悠哉……
对于这个问题我来谈谈自己的亲身经历和体会,作为一个“运动达人”,我从高中开始经常会在傍晚课后跑步做俯卧撑这些健身运动,一直到大学 ,又坚持了四年,下面先简要说一下我的做俯卧撑方式。
首先,前期每天做“三组”俯卧撑,何为“三组”,意即第一次做二十个俯卧撑,起来做一组蹲起(三十个)、一组仰卧起坐(二十个),接着第二次做二十个俯卧撑,做完俯卧撑起来继续做一组蹲起(三十个)、一组仰卧起坐(二十个),最后接着做第三次二十个俯卧撑,做完后再做一组蹲起、一组仰卧起坐(二十个),如此三个组合下来算是完成当天的热身运动量。从大一开始接触武术,散打,出于更好的锻炼目的,将俯卧撑进行“改良”,由原来的俯卧撑改为“拳卧撑”,方式一样,但由原来的手掌撑地换成拳头撑地,几天下来拳头上皮都破了,不过后面从新长出来后皮变厚了就不容易再磨破了,这是后话,要表达的意思就是自己在上学阶段多年来一直有坚持做俯卧撑运动习惯,并且因为练武术原因基本上大学那几年每天不论春夏秋冬还是刮风下雨都在坚持做俯卧撑运动,效果也是很明显的。
最直观的效果就是手臂力量增强了,提重物时感觉轻松了很多,当然,每天坚持做俯卧撑,也即是相当于每天坚持健身运动,只要坚持健身运动,效果都是多方面的,尤其是做俯卧撑这项需要身体各个肌体功能配合的运动,对于锻炼身体效果非常好,长期坚持会让自己感觉浑身充满了力量,以我自身为例,当年是在以严寒著称的东北上大学,作为一个南方人,尽管初期不适应,但由于长期坚持运动,让我有了勇气和力量每天坚持冲洗冷水澡,在严寒的冬季,当外面最低温度达到零下三十多摄氏度时我也依旧可以坚持运动和冲洗冷水澡,对于这点,我完全归功于是坚持运动的效果。因此,多坚持运动,好处多多。
其实,对于一个有志于坚持每天做二十个俯卧撑运动的人来说,我的建议是不要太纠结于坚持一个月后会有哪些可以看得见的效果,只要你能坚持运动,我可以很明确的告诉你,自信将是你最大的收获,你会对自己更加有信心,你对自己会有一个更加清晰的认识,总之,坚持一个月,好处会超乎你的想象,一旦形成习惯长期坚持下去,那你的整个人生都会获益无穷。
对大多数人来说,每天20个俯卧撑(甚至上百个)坚持一个月不是难题。但这样训练真的有效果吗?
俯卧撑最大优点是不受时间地点影响,居家就可以完成训练。并对胸肌、肱三头肌和三角肌前束为主的推力肌群给与刺激,使之提高。也就是说,合理的训练俯卧撑,会得到大胸肌、宽肩膀和粗手臂。
那问题来了,每天20个坚持一个月有效果吗?效果肯定是有的,只要训练就会有效果,只不过多少罢了。上肢推力力量会提高,发力肌群会更紧致,但可能变化不大。
因为训练效果是受训练强度刺激达到的,20个俯卧撑的训练强度如果较高,那效果就较高,如果很轻松,可能就无效果。
所以,合理安排训练计划是关键。如果是为了增肌效果,建议每组强度控制在8-15次,可以选择更高强度的俯卧撑(例如钻石俯卧撑)。训练3-5组,这样对肌肉的刺激提高会更有帮助。
最后,训练之外的饮食与睡眠一定要跟上,高蛋白饮食对肌肉生长更有利,睡眠休息劳逸结合循序渐进。
如果你是一个之前没有太多训练基础的新手,那么每天20分俯卧撑坚持一个月会给你身体带来如下这些变化:
胸肌变得更紧实俯卧撑是锻炼胸大肌的王牌自重训练动作,每天20个俯卧撑,对于一个没有训练基础的人来说,已经能够充分刺激到胸大肌的肌肉,造成肌纤维撕裂。一个月下来,你的胸肌会变得更有力,更紧实。
肱三头肌变得有线条除了胸肌以外,俯卧撑对于肱三头肌的训练也有很好的效果。如果你在做俯卧撑的时候双掌撑的比较窄,对于手臂肱三头肌的刺激更为突出。一个月做下来,你的手臂线条肯定会紧致一些,对于女孩子减去拜拜肉也有一定的效果。
核心力量变强,腹肌变硬由于俯卧撑的全程要求你的核心收紧,身体绷成一个直线,所以对于你的核心力量也有锻炼的效果。新手一开始练完俯卧撑甚至第二天会有腹肌酸痛的现象出现,说明腹肌受到了足够的刺激。你坚持每天20个俯卧撑,一个月后腹肌肯定会变硬不少。
臀部会变得更翘由于俯卧撑的时候你要把身体保持成直线,在收紧腹部的同时要夹紧臀部来维持腿部的笔直,每天练一练,臀大肌也会变得更紧,视觉效果上就会变得更翘一些。
可能会减掉一些脂肪如果你的饮食和其他生活作息没有变化的话,你一个月的俯卧撑做下来,应该会痩掉一些。因为你每天摄入的热量不变,而增加了这20个俯卧撑的热量消耗,一个月下来,也是不少的热量,肯定会痩掉一些。
总结以上就是如果你坚持1个月每天做20个俯卧撑,可能能收获的变化。不过每天20个俯卧撑,在你练上半个月以上以后,对于你的身体来说就不是什么很大的强度了。这个时候你应该逐步增加你的训练强度,比如提高俯卧撑的次数、增加俯卧撑的组数、或者提升俯卧撑的难度等。
这样你才能够持续地给身体以刺激,让身体保持一直在进步,来适应逐步增加的训练强度。
每天20个俯卧撑坚持一个月身体会有哪些变化?每天20个俯卧撑,坚持一个月,身体的变化是很有限的,但是有一点,只要坚持训练,就会带给人体质和精神的改善。
为什么说 每天20个俯卧撑, 坚持一个月,身体的变化是有限的?因为不管是从训练的强度和次数,还是训练时间长短而言,20个 俯卧撑的训练量太少;对于常年坚持俯卧撑训练的人来说,一组就能做一、二百个。
俯卧撑,是训练胸肌、肱三头肌、三角肌前束,以及核心区的训练方式,要达到相应的训练效果,应坚持常规的俯卧撑训练和不同形式的俯卧撑训练。就常规的俯卧撑训练而言,每次训练四组以上,每组训练到力竭或者接近力竭,随着训练能力的提高,还应适当增加训练的难度。
局部训练的效果在于坚持,整体训练效果在于全面训练;俯卧撑训练之外,还可以做引体向上训练背部和肱二头肌,卷腹、平板支撑训练腹肌,深蹲、箭步蹲、臀推训练臀腿等。
答案是肯定的,众所周知俯卧撑是锻炼胸肌和腹部的一个很好的综合性动作,每天二十个俯卧撑给我们带来的好处是不言而喻的,具体会给我们带来如下改变:
1、预防衰老,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身体的各项机能呈下降趋势,平时做一些锻炼能够提高我们的身体素质,每天20个俯卧撑能够提高身体免疫力,减少生病的可能性,让我们的皮肤看上去更加水润有弹性,同时能够减缓身体的衰老速度。
2、胸肌变强壮,上面已经说了俯卧撑是锻炼胸肌的动作,经过长时间的锻炼可以让我们胸肌看上去更加厚实,手臂也会变粗更有力量,后期会提升肌肉耐力。
随着力量的增长,后面可以逐步增加完成的个数,让自己更上一层楼。
以上为个人观点,欢迎在评论中发表自己不同的观点。
1、复合组俯卧撑(水平,上斜,下斜) 练习肌肉:胸肌、肩三角肌、上背肌、肱三头肌。练法:3组连续做,组间只有变换姿势时的停顿。 A、标准俯卧撑——两手撑地同肩宽,腿与背伸直,两脚并拢,臂伸直,锁肘关节。眼向前看,不要看地,下降身体至胸几乎触地,保持背挺直,然后有控制地推起身体恢复起始姿势。注意动作节奏。 B、上斜俯卧撑——两手撑在50——70厘米高的长凳上。身体下降至胸与手平行,再用力撑起。这个练习主要是练胸肌下部。除了长凳,也可以把手撑在健身球上做,这样难度更大,因为更多的肌肉会参与动作来保持平衡,包括腰腹肌。 C、下斜俯卧撑——两脚放在长凳上支撑,手置于地上。下降身体至胸几乎触地后推起。这种练法主要针对胸肌上部与肩肌前部。也可以用健身球代替来增加身躯干肌肉的参与。 2、强力俯卧撑 练习肌肉:胸肌、肩肌、上背肌、肱三头肌。 起始姿势与标准俯卧撑相同,但是在右手置于地面的同时,左手放在一个大约20厘米高的支撑物上。慢慢下降身体直到左肩靠近左手,然后用爆发力撑起身来,使双手有一个短暂的腾空。在双手腾空的瞬间身体稍向左转,使左手落在地面,而右手落在支撑物上。 3、俯卧撑转体 练习肌肉:肩三角肌后束、腰侧肌、腰背肌下部。 起始动作与标准俯卧撑相同。在撑起身体,两臂伸直后身份向右旋转,右臂上举,同时眼睛也随着右臂的动作向右上方看,短暂停顿后恢复开始姿势,换做另一侧。 腹肌 仰卧举腿。平躺在床上或地板垫子上,背部紧贴床面(或地面),双手握紧床头固定上体,双腿同时上举、同时放下,反复多次。 做动作时要注意:1身体容易晃动,可找伙伴顶住上体以防止身体晃动。2如果想最大限度锻炼下腹部,在每次动作的最高点,应尽量抬起臀部,以充分调动下腹部的肌肉。3如果觉得这个动作难,双腿可以微弯来降低难度,以完成动作。 仰卧举腿蹬车。平躺在床上或地板垫子上,背部紧贴床面(或地面);同时高举双腿,使双腿滞留在空中,并在空中做蹬自行车的动作,反复多次。 做动作时要注意:1初次做这个动作会感觉很累,幅度不宜过大,速度不宜过快。2动作做熟练以后,每次“蹬车”的时候将腿伸直就可以增加锻炼的强度。 长凳仰卧起坐。平躺在地上,小腿搁在长凳(或椅子、床沿、台阶)上,以腹肌力量使上体起坐。还原时肩膀慢慢回落地面,腹肌始终绷紧。 做这个动作时要注意:1不要把手放在头后。因为在快做到力竭时就会用双手使劲抱头,对颈部肌肉有损伤。2肩膀离地越高越直越好,但腰要贴着地面。3注意上身保持稳定。4双脚不要用力。 腿部 抬脚尖(提踵) (小腿) 1.首先,找个梯级或一本书来垫脚,然后只把脚尖放在上面,脚跟不得着地或垫着 2.脚尖抬到最高点 3.再慢慢放下,完成一次..双脚完成,完成一个组 大腿如果没任何道具你可以用蹲起和蛙跳 如果可以的话 背手跳楼梯也很练习腿部的但我个人认为你最好配一副哑铃(不用时可以拆开,出差时也可以带,虽然有点重,但也可以当锻炼了) 如果用哑铃的话会提高(除胸,腹,小腿外其他部位的)的健身的效率 我说的这些除了跳跃(可能会引起楼下的反对)其他都可以做 也可以起到很好的效果 具体能做多少要分人而定,你先可以自己做到力尽,然后自己在确定能做多少,再具体给自己定 每天多少组,每组多少个
江西猎考网分享:2022年江西专升本《人体解剖学》考试大纲及教材-统招 Ⅰ考试内容与要求
人体解剖学主要研究的是人体器官的形态结构、位置及毗邻关系,同 时能够将人体解剖学的知识与后续课程的学习及临床实际相联系,提高运 用所学的基础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作为医学专业考生应具备扎实的 医学基础知识,体现以人为本的专业素养,增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 认同。考查要求考生钻研教材,从内容的难度、深度和广度来进行测试, 通过不同的题型考查考生对解剖知识的识记、理解和运用的程度。考生只 有正确理解和掌握人体各器官系统的正常形态结构和功能,才能进一步判 断人体的正常与异常,鉴别生理与病理状态,才能有效采取防病、治病、 护理措施,努力增进人类健康,提高人们生活质量。本科目考试内容分类 列举如下:
第一部分 绪 论
1掌握人体解剖学标准姿势、轴、面和方位术语。 2熟悉人体解剖学的任务并了解其范围,分科及发展历程。 3了解人体解剖学发展简史。 4了解正常、异常、变异和畸形的一般概念。
第二部分 运动系统
一 、 骨 学
1掌握骨的一般形态、构造和功能。
2掌握椎骨的一般形态、结构分部和功能,各部椎骨的形态结构特征 及其功能特点。
3掌握肋骨的一般形态、分部、结构和功能,胸骨的形态结构与分部。
4掌握颅的位置、组成、分部和功能,脑颅与面颅诸骨的名称、位置 并了解其分部。
5掌握颅底内面观三个颅窝的境界及重要结构,颅底外面观。掌握骨 性鼻腔的组成及鼻旁窦的开 口位置。掌握新生儿颅的特征并了解其生后变 化。
6掌握中轴骨的重要体表标志——第七颈椎及胸椎棘突、骶角、骶管 裂孔、颈静脉切迹、胸骨角、肋弓、剑突、枕外隆凸、舌骨等。
7掌握附肢骨的组成及形态结构特点与功能的关系,上肢带骨锁骨与 肩胛骨的形态、结构与位置,自由上肢骨肱骨、尺骨、桡骨的形态、结构 与位置,下肢带骨髋骨的组成、形态、结构与位置,跗骨的排列及其基本 形态。
8掌握附肢骨的重要体表标志——肩胛冈、肩胛骨下角、肩峰、锁骨、 肱骨大结节、肱骨内外上髁、桡骨头、尺骨鹰嘴、桡骨与尺骨茎突、豌豆 骨、掌骨头、髂嵴、髂前上棘、骼后上棘、坐骨结节、大转子、髌、胫骨 粗隆、腓骨头、内外踝、跟骨结节、舟骨粗隆。
9熟悉骨的分类,骨的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 10熟悉中轴骨的组成及分部。 11熟悉颅顶的外面观与内面观,眶的构成、形态及其孔裂。 12熟悉腕骨,掌骨及指骨的基本形态、位置和排列。
13了解骨骼的概念,骨的生长发育,表面形态及可塑性,骨的血管, 淋巴管和神经的一般配布。
14了解第一肋骨和第二肋骨的形态特征。
15了解跖骨、趾骨的基本形态,位置与排列。
二、关节学 1掌握间接连结或关节的基本构造、辅助结构、运动。 2掌握椎间盘的形态结构和功能意义。 3掌握前纵韧带、后纵韧带、黄韧带的位置、附着与功能。 4掌握椎骨关节突关节的基本结构及各部的特征。
5掌握脊柱的组成、分部正常弯曲及功能,掌握胸廓上、下 口形态及
组成。
6掌握颞下颌关节的结构和运动。
7掌握胸锁关节、肩关节、肘关节、桡腕关节、拇指腕掌关节、骶髂 关节、髋关节、膝关节和踝关节的形态结构特点及运动。足弓的构成及其 功能。
8熟悉间接连结或关节的功能、分类以及稳固性与运动灵活性的辨证 关系。
9熟悉骨连结的形态分类并了解其功能意义,直接连结的分类。 10熟悉肋与脊柱和胸骨的连结,骨性胸廓的外形与各径。 11熟悉颅的连结主要形式--缝。 12熟悉骨盆的构成及性别差异。 13了解关节的血管、淋巴管和神经的一般配布。 14了解椎骨的连结概况、了解其它韧带的位置。 15了解脊柱各方面观的形态及运动特点。 16了解骨性胸廓的年龄性变化时性别特征。 17了解其它关节的形式和运动。
三 、 肌 学
1掌握骨骼肌的形态、结构、起止和作用。
2掌握咀嚼肌的组成、咬肌、颞肌的位置、起止及作用。 3掌握胸锁乳突肌和前斜角肌的位置与基本作用。
4掌握斜方肌、背阔肌、竖脊肌(骶棘肌) 的位置外形、起止,胸大 肌、胸小肌、前锯肌、肋间内、外肌的位置、起止概况和基本作用。
5掌握膈的位置、外形、结构特点(中心腱、三个裂孔、薄弱区) 和 功能。
6掌握腹外斜肌、腹内斜肌、腹模肌和腹直肌的起止概况,形态特点、 所在部位和基本功能。
7掌握躯干肌的肌性标志: 斜方肌、背阔肌、竖脊肌(骶棘肌) 、胸
大肌、腹直肌和胸锁乳突肌。
8掌握三角肌和大圆肌的位置、起止概况和作用,肱二头肌和肱三头 肌的位置、起止概况和作用,肱桡肌、旋前圆肌、桡侧腕屈肌、掌长肌、 尺侧腕屈肌、指浅屈肌、指深屈肌、拇长屈肌、旋后肌的位置、起止概况 及作用。
9掌握上肢肌的肌性标志: 三角肌、肱二头肌、桡侧腕屈肌腱、掌长 肌腱、尺侧腕屈肌腱、拇长展肌腱、拇短伸肌腱和指总伸肌腱。
10掌握臀大肌和髂腰肌的位置、起止及作用,股四头肌、缝匠肌、 长收肌、大收肌、股二头肌、半腱肌和半膜肌的位置、形态特点,起止概 况和作用。
11掌握胫骨前肌、趾长伸肌、踇长伸肌、腓骨长、短肌和小腿三头 肌的位置、起止概况与作用。
12掌握下肢肌的肌性标志: 臀大肌、股四头肌、股二头肌腱、半腱 肌腱、半膜肌腱、小腿三头肌和跟腱、足背的趾长伸肌腱和踇长伸肌腱。
13熟悉肌群的配布原则和相互关系,熟悉表情肌的分布特点和功能。
14熟悉腹前外侧肌群的位置、分层和组成,腹直肌鞘的组成和特点, 腹股沟管及腹横筋膜的组成及位置。
15熟悉前臂其它各肌的位置与作用,手肌的分群和各肌的位置与作 用。
16熟悉梨状肌的位置,熟悉股三角、收肌管和腘窝的组成、境界。
17了解重力在肌运动中的作用,肌的命名原则,辅助装置及其血管 神经的配布。
18了解表情肌的组成、颈肌的位置、分群、各群肌的组成和功能。
19了解躯干肌的分部和分层概况,背部浅、深层肌的位置和组成, 背部筋膜的位置和配布,胸上肢肌、胸固有肌的位置和组成,腹后肌群的 位置、组成和作用。
20了解上肢的分部、分群、分层和排列概况,肩带肌的位置、组成
和功能,臂肌的分群和组成及作用,前臂肌的分群、分层排列和作用。 21了解腋窝、三边孔、四边孔、肘窝和腕管的组成与境界。
22了解下肢肌的分部、分群、分层和排列概况,髋肌的位置、组成 和功能,大腿肌的分群和各群肌的组成与功能,小腿肌的分群和各群肌的 组成及功能,小腿肌后群深层各肌的位置与作用,足背肌和足底肌的分群、 位置与作用。
第三部分 内脏学
一 、 总 论
1掌握胸腹部的标志线和腹部的分区。
2熟悉内脏的概念(范围、结构特点、主要功能)
3了解内脏各系统之间以及与身体其它系统之间的关系,内脏的一般 形态和构造。
二、消化系统
1掌握咽峡的构成。掌握牙的形态和构造,舌的形态和粘膜特征,颏 舌肌起止、位置和作用。
2掌握大唾液腺的形态、位置及导管开 口部位。 3掌握咽的位置、分部以及各部的形态结构和交通。 4掌握食管的形态、位置及狭窄部位(包括距切牙的距离) 。
5掌握胃的形态、位置,熟悉小肠的分部,十二指肠的形态、位置、 分部及各部的形态特征、空肠、回肠的位置、形态及各结构特点,大肠的 分部及结肠的分部、位置及形态结构特点,盲肠和阑尾的位置、形态和阑 尾根部的体表投影,直肠的形态、位置和构造。
6掌握肝的形态(分叶、肝门) 、位置(成人、小儿) 。
7掌握胆囊的形态、位置、及胆囊底的体表投影,输胆管道的组成, 胆总管及胰管的汇合,开 口部位及胆汗的排放途径。
8掌握胰的形态、位置。
9熟悉乳牙和恒牙的牙式。
10熟悉各扁桃体的位置和功能。
11熟悉肝的毗邻和体表投影。
12了解 口腔的分部及其境界,唇、颊和腭的形态,舌肌的一般配布 和功能,了解咽壁的构造。
13了解食管、胃壁、肠壁的构造。
14了解肝主要功能和肝段的概念,
15了解胆囊的功能,胰的主要功能。
三、呼吸系统
1掌握鼻腔的分部及各部形态结构,鼻旁窦的位置及开 口部位。 2掌握喉的位置、主要体表标志,喉腔的形态结构。 3掌握气管的位置及形态构造特点,左右主支气管形态差异。
4掌握肺的形态、位置和分叶。 5掌握胸膜和胸膜腔的概念,胸膜的分部及胸膜的位置。 6熟悉呼吸系统组成、功能及呼吸道的结构特点。 7熟悉外鼻的形态结构。 8熟悉喉的功能性别差异及年龄变化。 9熟悉肺内支气管和肺段的概念。 10熟悉胸膜和肺的体表投影。 11熟悉纵隔的区分及其组成。 12了解各鼻旁窦的形态特点。
13了解喉的软骨、连结及喉肌的位置和作用,活体喉 口和声门的形 态变化。
14了解纵隔的概念。
四、泌尿系统
1掌握肾的形态、构造及位置。
2掌握输尿管的形态、分部、各部的位置及在盆部(尤为女性) 的主 要毗邻,掌握输尿管的狭窄。
3掌握膀胱的形态、位置,膀胱三角的界限、结构特点、主要意义, 女性尿道的形态特点和开 口部位。
4熟悉泌尿系统的组成,肾的被膜与毗邻。
5了解泌尿系统的主要作用,肾段的概念及肾的体表投影。
6了解膀胱壁的构造,膀胱位置及毗邻关系。
五、男性生殖系统
1掌握睾丸及附睾的形态和位置,输精管的形态特征,分部和行径, 前列腺的形态、位置及主要毗邻,阴茎的分部及构造。
2掌握男性尿道的分部,各部形态、结构特点、三个狭窄、三个膨大 和两个弯曲。
3熟悉男性生殖系统的组成及其主要功能。
4熟悉睾丸和附睾的构造,射精管的合成、行径、位置及开 口部位, 前列腺的分叶、被膜及年龄变化,阴囊的形态构造,海绵体的构造、阴茎 皮肤的特点。
5了解睾丸的下降概况,精囊腺的形态和位置。了解尿道球腺的位置 和腺管的开 口。
六、女性生殖系统
1掌握女性生殖器的分部、各部所包括的器官。
2掌握卵巢的形态、位置及固定装置,输卵管的位置,分部及各形态 结构特点。
3掌握子宫的形态,分部位置和固定装置。
4掌握阴道的形态位置以及阴道穹的组成与毗邻,阴道 口及尿道 口的 位置。
5掌握女性乳房的形态和构造特点。
6掌握会阴的概念和分部。
7熟悉外生殖器的形态结构。
8了解卵巢形态构造的年龄变化,子宫壁的构造及其年龄变化。
第四部分 腹膜、内分泌
一 、 腹 膜
1掌握腹膜和腹膜腔的概念,大网膜、小网膜、网膜囊、网膜孔的位
置,小网膜的分部。
2掌握十二指肠悬韧带及肝、 胃的韧带名称和位置。 3掌握直肠子宫陷凹和直肠膀胱陷凹的位置。 4熟悉腹膜的功能,腹膜与腹、盆腔脏器的被覆关系。 5熟悉各韧带名称、位置和构成。 6了解大网膜的构成和功能,各系膜的名称、位置和附着。
二、内分泌系统 1掌握甲状腺、 甲状旁腺、肾上腺、垂体、松果体的形态和位置。 2了解内分泌腺的结构特点、分类和功能概念。
第五部分 脉管系统
一、心血管系统 1掌握脉管系统的组成,心血管系统的组成,体循环和肺循环的概念。
2掌握心脏的位置、外形、心脏各腔的形态结构、房间隔与室间隔的 形态结构,心纤维骨骼。掌握心传导系的组成位置和功能。
3掌握左、右冠状动脉的起始、行程、重要分支(前后室间支、旋支、 窦房结支和房室结支) 的分布区域,冠状窦的位置与开 口。
4掌握心包的构成及心包裸区的部位。
5掌握动脉的概念,左、右肺动脉的行程及动脉韧带的位置。
6掌握升主动脉的起止、位置和分支,主动脉弓的起止、位置和三大 分支。
7掌握左、右颈总动脉的起始、位置和行程,颈动脉窦和颈动脉小球 的形态位置与功能概况,颈外动脉主要分支的行程和分布。
8掌握锁骨下动脉、腋动脉,肱动脉、桡动脉、尺动脉的起止、行程 和分布并了解其体表投影,胸主动脉的起止和行程,肋间后动脉的行程和
分布,腹主动脉的起止、行程和分支。 9掌握腹腔干、肠系膜上动脉、肠系膜下动脉及其分支的起始、行程
和分布范围,肾动脉、睾丸动脉或卵巢动脉的行程和分布。 10掌握髂总动脉的起止和行径,子宫动脉、阴部内动脉的行程和分
布,髂外动脉、股动脉、腘动脉、胫前动脉、胫后动脉、足背动脉的起止、 行程和分布。
11 掌握颞浅、面、颈总、锁骨下、肱、桡、股和足背动脉的搏动点 及常用压迫止血点。
掌握静脉的概念,静脉系的组成及静脉的结构特点。
13掌握上腔静脉、头臂静脉、颈内静脉、锁骨下静脉、腋静脉、肱 静脉的起止、行程及主要属支。
14掌握颅内外静脉的交通以及颈外静脉的行程,头静脉、贵要静脉、 肘正中静脉的行程及注入部位,奇静脉的起止、行程。
15掌握下腔静脉、髂总静脉、髂内静脉、髂外静脉、股静脉和腘静 脉的起止和行程。肾静脉和睾丸静脉(卵巢静脉) 的行程。
16掌握大隐静脉的起始、行程、注入部位及其属支,小隐静脉的起
始,行程,注入部位。
17掌握门静脉的组成、行程、属支、收集范围、注入部位、结构特 点及其与上、下腔静脉系间的吻合部位与交通途径。
18熟悉脉管系统的形态特点。 19熟悉房间隔、室间隔缺损及动脉导管末闭的常见部位。
20熟悉颈内动脉在颈部的行程。股深动脉、腹壁下动脉、腓动脉的 起始、行程和分布,掌浅弓,掌深弓的组成,分布和体表投影,肠动脉的 配布特点。
21了解脉管系统的主要功能,血管吻合和侧支循环的概念。 22了解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结构特点。 23了解心壁的构造。
24了解心大、中、小静脉的收集范围、行程、注入部位。
25了解动脉在人体中的分布规律,左右颈总动脉的体表投影,支气 管动脉和食管动脉的行程,膈下动脉、腰动脉和肾上腺动脉的分布,足底 内外侧动脉的行程、足底弓的组成。
26了解髂内动脉其它分支的分布概况,股动脉的体表投影。
27了解几种特殊静脉(硬脑膜静脉窦、板障静脉和导静脉等) 的特 点。
28了解左右肺静脉的行程,上肢深静脉,半奇静脉、副半奇静脉的 起止、行程,椎静脉丛的位置、交通和结构特点。
29了解下腔静脉和髂外静脉的其它属支以及盆腔各静脉丛的位置, 下肢浅深静脉的交通支。
二、淋巴系统
1掌握淋巴系统的组成,各部的结构和配布特点。
2掌握胸导管的起始,行程,注入及其收集范围,右淋巴导管的组成、 注入及收集范围。
3掌握九条淋巴干的形成和收集范围,局部淋巴结的概念。
4掌握下颌下、颏下、颈浅、颈深淋巴结群的分布部位、收集范围与 淋巴输出去向。腋淋巴结的分群,各群的分布和收集范围,肺门淋巴结的 位置和收集范围,腹腔淋巴结群的分布及收集范围,腹股沟浅,深淋巴结 的分布及收集范围,髂内淋巴结、骶淋巴结的分布和收集范围。
5掌握脾的形态位置。
6熟悉乳房、子宫、肺、食管、 胃、肝、直肠等器官的淋巴回流。
7了解淋巴的回流因素和侧支循环。了解头颈部淋巴结群的位置,上 肢其它淋巴结的位置,胸壁和胸腔内各主要淋巴结群的位置,髂外淋巴结 的分布和收集范围,腰淋巴结,肠系膜上淋巴结、肠系膜下淋巴结的分布 和收集范围,腘浅淋巴结的分布和收集范围。
8了解胸腺的形态和位置,脾的主要功能。
第六部分 感觉器
一 、 视 器 1掌握角膜、巩膜、虹膜、睫状体和视网膜视部的形态、结构和功能。
2掌握眼前房、后房、房水、晶状体和玻璃体的形态、位置及房水循 环途径。
3掌握结膜的形态结构及层次,泪器、泪腺和泪道的形态、位置和开 口。
4掌握眼球外肌的名称、位置和作用。 5熟悉眼球的外形,眼球辅助装置的组成和功能,眼睑的形态和构造。 6了解眶脂体、眼球筋膜,眼的血管、神经。
二、前庭蜗器 1掌握外耳道的形态、位置、分部及幼儿外耳道的特点。
2掌握鼓膜的形态、分部及位置,鼓室的形态(六个壁及其主要结构)、 位置和交通,咽鼓管的形态、特征、开 口位置、作用和幼儿咽鼓管的特点, 乳突小房和乳突的位置。
3掌握骨迷路与膜迷路的形态结构。
4熟悉外耳的组成,中耳的分部,内耳的分部和分部关系。 5熟悉前庭蜗器的组成及各部分的功能。 6了解听小骨的名称、连结及主要作用,鼓膜张肌和镫骨肌的作用。 7了解声波的传导途径。
第七部分 神经系统
一、总论
1掌握神经系统的区分及两系统的相互关系,反射的概念及反射孤的 组成。
2掌握灰质、白质、髓质、皮质、神经核、纤维束、神经节、神经的 概念。
3了解神经系统在机体内的作用及地位,神经系统的组成。
二、中枢神经系统
1掌握脊髓的形态、位置、上下端平面和分布、脊髓与脊神经根形态 特征,脊髓节段与椎骨的对应关系。
2掌握脊髓灰质、白质的构造概况及其分部,灰质前、后、侧角的主 要核团(前角运动神经元,中间外侧柱、骶副交感核、胶状质、后角边缘 核、后角固有核、胸核) 。
3掌握脊髓白质主要上行纤维束(薄束、楔束、脊髓丘脑束) 的起止、 走行、位置和功能。脊髓白质主要下行纤维(皮质脊髓前、侧束、红核脊 髓束和前庭脊髓束) 的位置、起止和功能。
4掌握脑的位置和分部,脑干的外形、菱形窝及第四脑室、脉络丛的 概念。延髓、脑桥、中脑内部结构的名称、位置及主要特点(延髓的两个 交叉、第四脑室的敝开和下橄榄核的出现、脑桥划分为基底部和被盖部等)。
5掌握脑神经在脑干内的排列关系及功能,脑干内重要纤维束(锥体 束、脊髓丘脑束和内侧丘系) 的位置,小脑的位置、外形分叶,间脑的位 置、外形、分部和第三脑室。
6掌握特异性核团的纤维联系和功能,下丘脑的主要核团并了解其主 要纤维联系和功能。
7掌握大脑半球的外形、分叶及主要沟回,纹状体的组成,内囊中的 主要投射纤维束的排列位置关系。
8掌握大脑皮质躯体感觉区、视区、听区、躯体运动区的位置、形态 特点和功能定位,大脑皮质语言中枢的位置。
9熟悉小脑中央核、主要纤维联系及小脑的功能,下丘脑与垂体的关
系,基底核的组成和位置。
10熟悉嗅觉、味觉和平衡觉区在大脑皮质上的位置。 11了解侧脑室的形态与脉络丛,边缘系统的组成和联系概况。
12了解中央管的位置,了解灰质前角a 和r 运动神经元的概念及灰 质细胞构筑分层的( R exed) 概念,脊髓小脑前后束、顶盖脊髓束、网状
脊髓束和内侧纵束、脊髓固有束的位置和功能,脊髓的功能和主要反射。
13了解脑干和大脑的概念,主要核团(薄束核、楔束核、下橄榄核、 红核、黑质等) 的位置,脑干网状结构,间脑的分部。
14了解丘脑内核团的划分概况,小脑皮质的分层及传入、传出联系 概况。了解上丘脑和底丘脑的概况,纹状体的纤维联系和功能。
15了解大脑半球内的主要纤维概况,大脑皮质的分层和分区。 三、周围神经系统 1掌握脊神经的构成、区分、纤维成分和分支。
2掌握膈神经的组成,行程和分布,臂丛的组成和位置,正中神经、 尺神经、桡神经、腋神经的起始、行程和分布概况,肌皮神经、胸长神经、 胸背神经的位置和分布。
3掌握胸神经前支在胸腹壁的行径、分布范围及其皮支分布节段性平
面,股神经的组成、行程、主要分支及分布概况,坐骨神经、胫神经、腓 总神经、腓浅神经、腓深神经的发起、行程、皮支分布区及所支配的肌群。
4掌握脑神经的名称、顺序、连接脑的部位、出颅的部位、纤维成分 及分布概况,视神经的功能性质、行程和视交叉概况,动眼神经的纤维成 分、行程、支配的范围及副交感纤维的分布和机能,滑车神经的分布,三 叉神经的纤维成分、三叉神经节的位置、性质、三大分支在头面部皮肤的 分布区,眼神经、上颌神经、下颌神经的主要分支、行程及其分布概况, 展神经的行程和分布,面神经的纤维成分、行程、主要分支的分布概况, 舌咽神经的性质、连脑部位、进出颅部位、行程、纤维成分、主要分支(舌 支、咽支、颈动脉窦支) 与分布,迷走神经的纤维成分、主干行程及其各 种纤维成分的分布范围,喉上神经、喉返神经(左、右) 的行程与分布, 副神经主干的行程及分布概况,舌下神经的分布概况。
5掌握节前纤维和节后纤维的概念,并了解其主要功能。
6掌握交感神经低级中枢的部位及交感干、椎前节的位置、组成、掌 握颈上节的位置、节后纤维分布概况,了解颈中节、颈下节的位置、节后
纤维分布概况。掌握内脏大、小神经及其联系、分布概况。胸交感神经节 后纤维分布概况、骶交感神经节后纤维分布概况,副交感神经低级中枢的 部位,动眼神经内副交感节前纤维的起始,换神经元部位、睫状神经节节 后纤维的分布及机能,迷走神经副交感节前纤维的起始与分布概况,盆内 脏神经的分布概况。
7掌握内脏运动神经对内脏器官的双重神经支配概念以及交感神经 和副交感神经的主要区别。
8熟悉脊神经的分布概况。熟悉髂腹下、髂腹股沟、闭孔、股外侧皮 神经的行径及分支概况,阴部神经的行程、主要分支、分布。
9熟悉内脏神经的区分(内脏运动神经、内脏感觉神经) 和分布,交 感神经节前节后纤维各三个去向,面神经、舌咽神经副交感节前纤维的起 始及节后纤维的分布概况。
10了解颈丛的组成、位置、分布概况、皮支的浅出部位和分布范围。 了解正中神经、尺神经、桡神经、腋神经受损后运动及感觉障碍主要表现, 肩胛上神经、肩胛下神经、肩胛背神经,臂内侧皮神经及前臂内侧皮神经 的分布概况。
11了解腰丛、骶丛的组成和位置。了解坐骨神经、胫神经、腓总神 经、腓浅神经、腓深神经受损后的感觉动运障碍的主要表现。
12了解脑神经受损后的主要表现。了解嗅神经的功能性质与分布区, 睫状神经节的部位、性质,翼腭神经节和下颌下神经节的性质和位置,迷 走神经前、后干在腹腔的分支及分布概况。
13了解内脏运动神经与躯体神经的主要区别,灰、白交通支的性质。 了解交感神经节前,后纤维节段性分布概况。
14了解各主要内脏神经丛的部位分布,内脏感觉神经的形态结构与 功能特点,内脏神经的中枢及其传导途径。牵涉性痛的概念。了解眼、心 脏、肺及支气管、胃肠道、膀胱、子宫、血管等的内脏运动神经支配概况。
四、神经系统的传导通路
1掌握意识性本体感觉传导通路(包括皮肤的精细或辨别性触觉) 的 起止、行程、纤维束在中枢内的位置及交叉平面,各级神经元胞体在中枢 所在部位以及向大脑皮质投射的部位。
2掌握躯干、四肢及头面部痛、温度和粗略触觉传导通路的起止、行 程、纤维束在中枢内的位置及交叉平面,各级神经元胞体在中枢所在部位 以及向大脑皮质投射的部位。
3掌握视觉传导通路的组成、行程及向大脑皮质的投射,瞳孔对光反 射路径。
4掌握锥体系的组成、行程、交叉及对各运动核的支配情况。
5熟悉上运动神经元、下运动神经元的概念。
6了解非意识性本体感觉通路,听、平衡和嗅觉传导通路,锥体系受 损后随意运动障碍的主要表现,锥体外系的组成、纤维联系概况和功能。
五、脑和脊髓的被膜、血管及脑脊液循环
1掌握脊髓被膜的组成、形态特征,硬脑膜的构造特点、形成物及硬 脑膜窦。
2掌握海绵窦的位置、内容及交通。掌握颈内动脉、椎动脉和基底动 脉的行程及其主要分支的分布范围。
3掌握脑底动脉环的组成,脑室以及脑脊液的产生及循环途径。
4了解其它硬脑膜窦的位置和交通。了解蛛网膜、齿状韧带、蛛网膜 下池、蛛网膜颗粒、软脑膜和脉络丛。了解脊髓动脉的来源,分布特点。 了解脑的浅、深静脉的主要属支以及脑和脊髓静脉的回流概况。脑屏障的 概念。
Ⅱ考试形式与题型
一、考试形式
考试采用闭卷、笔试形式,试卷满分 150 分,考试时间 120 分钟。 二、考试题型
考试题型从以下类型中选择: 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名词解释题、
填空题、填图题、连线题、判断题、简答题、论述题、案例分析题。
Ⅲ参考书目
1柏树令、应大君主编 《系统解剖学》 ,第 8 版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3 年 ISBN: 9787117171496
2丁文龙、刘学政主编 《系统解剖学》 ,第9版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8年 ISBN: 9787117267182
专升本有疑问、不知道如何总结专升本考点内容、不清楚专升本报名当地政策,点击底部咨询官网,免费领取复习资料:https://www87dhcom/xl/
1肌张力减低:
肌肉松弛时被活动肌体所遇到的阻力减退,肌内缺乏膨胀的肌腹和正常的韧性而松弛。可因损害部位不同而临床表现有异。脊髓前角损害时伴按节段性分布的肌无力、萎缩、无感觉障碍、有肌纤维震颤。周围神经损害时伴肌无力、萎缩、感觉障碍、腱反射常减退或消失。某些肌肉和神经接头病变肌张力降低,肌无力、伴或不伴肌萎缩,无肌纤维震颤及感觉障碍。脊髓后索或周围神经的本体感觉纤维损害时常伴有感觉及深反射消失,步行呈感觉性共济失调步态。小脑系统损害时伴运动性共济失调,步行呈蹒跚步态。新纹状体病变时伴舞蹈样运动。
2肌张力增高:
分痉挛性呈强直性两种。痉挛性的肌张力增高伴发于锥本束损害,脊髓反射受到易化。被动运动患者关节时,在肌张力增高情况下出现阻抗感,这种阻抗感与被运动的速度有关。快速地牵伸在缩短状态中的肌肉时立即引起收缩、感到痉挛状态,牵伸到一定幅度时,阻力又突然消失,即所谓摺刀样肌张力增高。痉挛性肌张力增高和“痉挛”无关,后者单指一种不自主的肌收缩。强直性肌张力增高见于某些锥体外系病变中的特殊张力变化,其肌张力增高有选择性,上肢以内收肌、屈肌与旋前肌为主,下肢以伸肌肌张力增高占优势。被动运动患者肢体时所遇到的阻力一般比痉挛性者小,但和肌肉当时的长度即收缩形态并无关系,在伸肌和屈肌间也没有区别。无论动作的速度、幅度、方向如何,都遇到同等的阻力。这种肌张力增高称为铅管样强直,如因伴发震颤而产生交替性的松、紧变化,称为齿轮样强直。
3肌张力障碍
肌张力障碍(dystonia)是指由于肌张力的改变引起的持续的异常的姿势与正在进行中的动作的阻断,分为全身性,局灶性或节段性肌张力障碍。 肌张力障碍(dystonia)是一种不随意运动。是一组由身体骨骼肌的协同肌和拮抗肌的不协调且间歇持续收缩所造成的部分躯体重复的不自主运动和异常位置姿势的症状群。又称为肌张力障碍综合征(DystoniaSyndrome)。可由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如基底核病变)或引起原因不明,前者称为继发性肌张力障碍,后者称为原发性肌张力障碍。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疾病: 1.扭转痉挛(TorsionSpasm)又名扭转性肌张力障碍(TorsionDystonia)或变形性肌张力障碍(dystoniamusculorundeformans)。临床上以肌张力障碍和四肢、躯干甚至全身的剧烈而不随意的扭转为特征。肌张力在肢体扭转时增高,扭转停止时则正常。 2.痉挛性斜颈(Spasmodictorticollis)是由于颈部肌肉痉挛性或强直性收缩造成的一种头部旋转性姿势,颈部的深浅肌肉均可受累,但以胸锁乳头肌、斜方肌、三角肌及颈夹肌的收缩最为常见。起病缓慢,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中年人起病多见。多见于锥体外系器质性损害。 3.麦杰综合征(Meigesyndrome)由法国HeuryMeige(1910)首先描述,又称特发性眼睑痉挛——口下颌肌张力障碍综合征,以双眼睑痉挛和(或)口面部肌肉对称性不规则痉挛性收缩为临床特征。多见于中老年人,平均发病年龄为50岁,男女比例为1:2~3,30岁以前发病者少见。 4.手足徐动症(athetosis)又称指划运动、易变性痉挛(Mobilespasm),它是一个综合征,为多种神经系统疾患的一种表现,是一种由不自主运动和异常姿势复合在一起的一种异常运动,临床以肌强直和手足发生缓慢不规则的徐动为特征表现。根据其受累部位可分为偏侧性和双侧性。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