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基本功有哪些

太极拳基本功有哪些,第1张

  太极拳的基本功有哪些

 松静功

 第一,松静功。头脑要静,身体要松,这是太极拳最基本也是最主要的要求。练松静的功夫,基本方法是“打坐”。坐在一个高度适当的座位上,两脚放平,把束缚身体的物品尽量放开,头正项直,微微上领,身体坐正,坐直,双手平放在膝盖上,全身放松。双目微闭、垂帘,唇轻合,牙轻扣,舌上卷,耳静听,把身体各部位调整到最舒适的状态。这叫“调身”。

 然后把心收回来,什么都不要想,让大脑尽量轻松。如不由自主地想起什么,就马上打消,时间长了,杂念会越来越少,达到完全“入静”的状态,这是“调心”。同时调整好呼吸,要深长细匀,出入绵绵。

 吸气时,收腹提肛;呼气时,落入小腹,即所谓“气沉丹田”,这是“调息”。总之,做“心静、体松、身正、气平”八个字。在这样状态下尽可能持久,逐渐形成习惯。有了这种功夫,打拳时才能完全松静下来。此外还可用站姿、卧姿,要领与坐姿相同。

 桩 功

 第二,桩功。又称“站桩”,即双腿站立练功。拳谚讲“百练不如一站”。站桩最基本的是马步桩,又称“无极桩”。即双腿分开,略宽于肩,脚尖向前,屈蹲成马步。腿的弯曲度可大可小,即视身体条件而定,角度越小即身体越低越吃力,功力也越大。

 开始练功可用高架,随着功力增加,逐渐降低。但高不能直立,必须保持一定角度;低大腿不能低于水平。头正项直,身躯中正,膝盖不超过脚尖。垂肩坠肘,胸部微含,松腰落胯,收腹敛臀,如同端坐在凳子上。环手抱于胸前,如同抱一棵大树。其它要领与静功相同。

 做好“三调”,然后静站不动,坚持时间越长越好。站一定时间就会有种种生理反应,如双腿发胀、酸痛,甚至发抖,双手有麻热感,身体有膨胀感,出口水,肠鸣排气等,这都是正常现象,说明外静内动,血脉流动与新陈代谢加快,肠胃蠕动加强。练久了,会感到全身无比舒畅,欲罢不能。

 还可以站虚步桩,前脚掌或脚跟着地,后腿支撑, 力量分配约前三后七。也可站独立步。

 以上为定桩,是静止不动的;还有活桩,即有动作的。常做的有“升降桩”与“开合桩”两种。“升降桩”如同套路里的“起式”。双手向上托起,如托重物,到与肩同高,转手下按,同时两腿屈蹲,再慢慢托起,反复进行。高度可由高到低,到完全蹲下。动作要尽量缓慢。“开合桩”是站成马步,双手手心相对,置于胸前。开时双手外撑,与肩同宽;合时双手内合,与脸同宽,双手相吸相系。在双手开合同时,全身也像气球充气一样,随之开合。桩功可能还有许多形式,套路慢练就起一定的`桩功作用。

 柔 功

 第三,柔功。柔功就是通过旋转、缠绕、牵拉等肢体动作,揉活全身筋骨,充分伸缩肌肉,抻筋拔骨,以增强身体的柔韧性、灵活性与协调性,防止骨骼僵化与肌肉萎缩。柔功练习一般都在打拳前进行,是打拳前的准备,所以又称“热身功”。

 柔功的练习方式多种多样,也有个人的习惯,如“八段锦”、柔软体操、瑜伽以及健身操等。最基本可从上到下,做以下动作:

 一、头颈及上肢运动。以颈部为主,同时活动上肢,以保持颈部及肩肘关节转动灵活,血脉通畅,具体做法是:

 1、摇头转臂:左右摇头,随之转动双臂。血压高或感到头晕时慎做。

 2、探头转臂:头由后向前,或向左右探出,结合双臂向前或左右转动。

 3、转头转臂:头向左右后转180度。可在后方找一标志物,从左右转头时都要看到它;或向右转看左脚跟,向左转看右脚跟。同时双臂上下旋转,一手上托,一手下按,拉直脊柱。这符合“八段绵”里“五劳七伤往后瞧”、“调理脾胃单举手”之说。

 二、腰胯腹背运动。腰胯是身体中枢,练太极拳腰为主宰。一切动作都要用腰带动。主要方法有:

 1、甩腰:双脚分开,双臂前后甩动。向下尽量触及地面,向后,身体后仰。甩动数次后,向后“振腰”,然后“控腰”,停住不动,坚持一会。

 2、转腰:左右甩臂转腰。向下尽量触及脚面,向后尽量仰身,划立圆;也可双手前伸,转成平圆,如同“八段锦”里的“摇头摆尾去心火”。

 3、下腰:双脚并拢,双手上举,然后下按,尽量触及脚面或地面。反复下按,逐渐降低,称“振腰”。然后,两手抱住后脚跟不动,坚持一会,为“控腰”,即“八段锦”讲“双手攀足固肾腰”,也可同时拍打、揉搓双腿。

 4、拉腰:即上下对拉脊椎。双手先向前撑,再转向上,然后提起后脚跟,尽量把脊椎骨对拔拉长;稍停片刻,脚跟落地,轻轻震动,两臂从两侧落下。如同“八段锦”里所说“双手托天理三焦”、“背后起颠百病消”。

 以上腰部运动,双腿都要伸直,不可弯屈。

 三、腿脚部分运动。太极拳上虚下实,向来特别注重练腿上功夫。主要练法有:

 1、屈腿。连续屈膝下蹲,由高到低,逐渐加深,最后完全下蹲,双手抱膝不动,坚持片刻。下蹲时脚跟不要离地。膝盖不要左右环绕旋转,那样会损伤膝盖。

 2、压腿。压腿有高压、低压、正压、侧压之分。高压是把脚抬高,放在物体上;低压是一腿屈蹲,一腿伸出,如“扑步”。正压是正面向腿,侧压是侧面向腿。压住不动为“控腿”。也可一脚跟着地,屈肘下腰,用肘甚至嘴贴近脚尖,叫“吻靴”。还可以把脚跟靠近墙体,脚尖向上,腰胯前压,受力的主要是小腿与踝骨。

 3、踢脚、拍脚与摆脚。踢脚是双手外撑,脚尖回钩上踢。拍脚是脚面绷直,向前上方踢出,同时屈臂转臂,手掌拍击脚面。摆脚是脚由里向外摆一个半圆,两手撑开,击打脚外侧,是“外摆”;由外向里摆,击打脚心是“内摆”。用单手击打为“单摆”,用双手击打为“双摆”。

 其他柔功的练法还有很多,以上介绍的是一些基本做法,也是人们常做的。做上述柔功练习注意以下几点:一、每个动作数量可多可少,自己掌握,不过要达到一定量,如每个动作做十次。二、同样要做到心静、体松、身正、气平。动作要缓慢、圆活、协调、自然;不要太快,更不要激烈用力。三、动作幅度要由小到大,尽量舒展。划圈要又大又圆。四、要根据自己身体条件,循序渐进,量力而行,逐步提高;不要勉强,不可过分,以免造成伤害。

 最后再次强调基本功是练拳必修课、常修课,必须天天练,经常练,无论对初学者,还是练成者(实际拳艺是无止境的)都是如此。

  长期练习太极拳当然有健身作用,而且非常强,当然动作一定要做的正确、规范。

  主要表现在它可以锻炼和提高人的大脑神经、腹部内脏、关节肌肉三个部分的机能。

  太极拳对人的大脑神经系统具有锻炼作用。人的大脑神经系统分为运动神经中枢和思维神经中枢。当人们伏案工作、学习和思考问题时,都是思维神经中枢在活动、兴奋,而运动神经中枢则处于相对抑制状态;当人们在习练太极拳等体育运动时,运动神经中枢则积极活动,处于兴奋状态,而思维神经中枢则处于相对抑制状态。所以从健康角度来讲,提倡常坐办公室的人在工作学习之余要积极锻炼身体,就是要有意识地锻炼和提高人的运动神经中枢功能。长期练习太极拳,运动神经中枢反应灵敏,就能增强人体的协调性和灵活性,提高人们对于外界各种突发事件的防护和应对能力,对人体起到保护作用。

  太极拳对人的腹部和内脏具有锻炼作用。练习太极拳时,要不断的吸气和呼气、提气和沉气,正是依靠这种气的升、降、提、沉,通过人体横膈膜,对腹部内脏起到了一个不断按摩的作用,使内脏的运动功能增强。经常习练太极拳,就会不断增强人的内脏的运动机能,对各种脏腑疾病起到一定的防护和治疗作用。

  太极拳对人的关节肌肉具有锻炼作用。打太极拳的人即使汗水淋漓,但呼吸并不急促,不像跑步和球类运动那样气喘吁吁。在太极拳这种轻柔舒缓的运动中,人的全身各个运动器官得到充分活动,关节肌肉得到充分锻炼,运动机能也因之得到提高,有些常见的运动器官疾病,如关节炎、肩周炎、腰腿痛等等,都可以通过习练太极拳得到改善和根除。

  练习太极拳

  基本方法

  太极拳的动作徐缓舒畅,要求练拳时正腰、收颚、直背、垂间,有飘然腾云之意境。清代拳师称“拳如大海,滔滔而不绝”。同时,还很重视练气,所谓“气”,就是修炼人体自身的精神力(我个人认为此种“气”是通过练拳的过程中调节呼吸的节奏而形成的),这是作为太极拳的特点之一。

  练拳要领

  ①静心用意,呼吸自然,即练拳都要求思想安静集中,专心引导动作,呼吸平稳,深匀自然,不可勉强憋气;

  ②中正安舒,柔和缓慢,即身体保持舒松自然,不偏不倚,动作如行云流水,轻柔匀缓;

  ③动作弧形,圆活完整,即动作要呈弧形式螺旋形,转换圆活不滞,同时以腰作轴,上下相随,周身组成一个整体;

  ④连贯协调,虚实分明,即动作要连绵不断,衔接和顺,处处分清虚实,重心保持稳定;

  ⑤轻灵沉着,刚柔相济,即每一动作都要轻灵沉着,不浮不僵,外柔内刚,发劲要完整,富有弹性,不可使用拙力。

  太极拳对人体各部位姿式的要求如下:头——保持“虚领顶劲”,有上悬意念,不可歪斜摇摆,眼要自然平视,嘴要轻闭,舌抵上颚;颈——自然竖直,转动灵活,不可紧张;肩——平正松沉,不可上耸、前扣或后张;肘——自然弯曲沉坠,防止僵直或上扬;腕——下沉“塌腕”,劲力贯注,不可松软;胸——舒松微含,不可外挺或故意内缩;背——舒展伸拔,称为“拔背”,不可弓驼;腰——向下松沉,旋转灵活,不可前弓或后挺;脊——中正竖直,保持身型端正自然;臀——向内微敛,不可外突,称为“溜臀”、“敛臀”;胯——松正含缩,使劲力贯注下肢,不可歪扭、前挺;腿——稳健扎实,弯曲合度,转旋轻灵,移动平稳,膝部松活自然,脚掌虚实分清。

  功能

  太极拳要求松静自然,这使大脑皮层一部分进入保护性抑制状态而得到休息。同时,打拳可以活跃情绪,对大脑起调节作用,而且打得越是熟练,越要“先在心,后在身”,专心于引导动作。这样长期坚持,会使大脑功能得到恢复和改善,消除由神经系统紊乱引起的各种慢性病。内家拳要求“气沉丹田”,有意地运用腹式呼吸,加大呼吸深度,因而有利于改善呼吸机能和血液循环。通过轻松柔和的运动,可以使年老体弱的人经络舒畅,新陈代谢旺盛,体质、机能得到增强。太极拳在技击上别具一格,特点鲜明。它要求以静制动,以柔克刚,避实就虚,借力发力,主张一切从客观出发,随人则活,由己则滞。为此,太极拳特别讲究“听劲”,即要准确地感觉判断对方来势,以作出反应。当对方未发动前,自己不要冒进,可先以招法诱发对方,试其虚实,术语称为“引手”。一旦对方发动,自己要迅速抢在前面,“彼未动,己先动”,“后发先至”,将对手引进,使其失重落空,或者分散转移对方力量,乘虚而入,全力还击。太极拳的这种技击原则,体现在推手训练和套路动作要领中,不仅可以训练人的反应能力、力量和速度等身体素质,而且在攻防格斗训练中也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练太极拳则可使身心俱健,强外固内,有助于疏通经络,消除心中的郁闷,实是外强筋骨,内调精气神之有效手段。

太极拳三项基本功:松静功、桩功、柔功。练前做好功前准备,练后注意做一下整理放松活动,压踢腿时不要过猛,以免拉伤韧带。练拳过程中注意膝关节弯曲方向尽量和脚尖方向一致,并且注意膝盖前弯不要超过脚尖。

1、松静功:头脑要静,身体要松,这是太极拳最基本也是最主要的要求。练松静的功夫,基本方法是“打坐”。总之,做到“心静、体松、身正、气平”八个字。在这样状态下尽可能持久,逐渐形成习惯。有了这种功夫,打拳时才能完全松静下来。此外还可用站姿、卧姿,要领与坐姿相同。

2、桩功:又称“站桩”,即双腿站立练功。拳谚讲“百练不如一站”。

还可以站虚步桩,前脚掌或脚跟着地,后腿支撑,  力量分配约前三后七。也可站独立步。桩功可能还有许多形式,套路慢练就起一定的桩功作用。

3、柔功。柔功就是通过旋转、缠绕、牵拉等肢体动作,揉活全身筋骨,充分伸缩肌肉,抻筋拔骨,以增强身体的柔韧性、灵活性与协调性,防止骨骼僵化与肌肉萎缩。柔功练习一般都在打拳前进行,是打拳前的准备,所以又称“热身功”。

柔功的练习方式多种多样,也有个人的习惯,如“八段锦”、柔软体操、瑜伽以及健身操等。

扩展资料:

1首先要从简单的套路学起

比如24式简化太极拳就很好。它动作不多,时间短(4-5分钟),式子较全面。当时全国一些名家编这个套路时,还考虑到它的动作符合人的运动生理,既能得到锻练又不易造成运动伤害。

2、再就是要方法正确

买一些教学碟和书看看。找个自己觉得练得不错的老师学练会更快一些。多看,看碟或老师练,注意手、足、身的运动状态、轨迹及起始位置。最重要还得多练。

3、还得有恒心。

4、明师在旁边指点和帮助的,他能让你快速的得到功夫而不走弯路。能在旁边观察你练得正确与否,是否练偏。

5、太极拳不是苦身体,太极拳是练大脑和心态。

参考资料:

——陈式太极拳基本功

参考资料:

太极中国——如何正确练习太极拳基本功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1121928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25
下一篇2023-11-2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