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蛙的养殖

牛蛙的养殖,第1张

可以饲养啊。一、牛蛙的繁殖牛蛙为雌雄异体,繁殖时,成熟个体下水“抢对”,雌性排卵、雄性排精在水中结合,进行体外受精,是典型的蛙类繁殖代表。(一)性成熟年龄牛蛙性腺发育,从孵出蝌蚪到性成熟,一般约需8—9个月。从体重上选择,雌蛙约在350g以上,雄蛙在300g以上。但实际上,牛蛙性成熟也因温度、饵料、养殖方式的不同有很大的区别。(二)雌雄鉴别部位雌性特征雄性特征鼓膜与眼睛大小相同或稍大比眼睛大一倍左右前肢第一指不发达无婚姻瘤第一指很发达,有婚姻瘤咽喉部呈灰色,皮下无声囊,鸣声低**,皮下有声囊,鸣声如黄牛体色黄褐色,斑点明显暗绿色体型生长缓慢,体型较小生长迅速,体型较大(三)雌雄比例:2:3,1:1(四)放养密度:5对/10㎡(五)产卵地 s=10—20㎡,H=12m 防出墙,防出网,1m左右,要有一半水面一半陆地,水陆要种植一些草本植物。(六)产卵习性:1、发情行为:性成熟的雌雄牛蛙在外界环境因素(如温度、光照等)的影响下,都有明显的发情行为。雄性发情的最初行为是不断鸣叫,召唤雌蛙,平均每小时叫声在100次以上,并有追逐行为。抓住雌蛙,手指轻触其颌下胸部,左右前肢会迅速合拢抱住。可见到前肢第一肢基部内侧的婚姻瘤格外明显,并呈肉红色。发情的雌蛙不吃食物,向雄蛙的鸣声处跳去,有时发出“咔咔”应和,表明雌蛙有求偶要求,也只有到这个时刻,雌蛙才让雄蛙跳到背上抱对。2、抱对:发情达到高潮时,雌雄抱对,一般在下半夜进行,抱对时间一般长达1—2天。3、产卵、受精:牛蛙繁殖季节在4—9月,随地域不同而有早迟。产卵的外部条件要求不高,关键是温度,只要水温达20—30℃,不论是池塘、河沟,均能顺产。理想环境要求安静、背风、行人稀少,岸边有水草。抱对行为接近尾声时,雌蛙受异体刺激,经感觉器官传到中枢神经,再抵达脑垂体,促使脑垂体分泌激素。在性激素的作用下,雌蛙用力后瞪,腹部借助呼吸和雄蛙搂抱引起收缩,将卵产出体外。同时雄蛙排出精液,进行体外受精。排卵时间一次10—20分钟。一般个体产卵量2-3万粒,最多达5万粒。牛蛙的卵为圆形,上下分为两极,动物极为黑色,植物性为灰白色。刚产出的卵有的动物极在上,有的植物极在上,故刚产的卵黑白相间。麻麻点点。产卵后约30—60分钟,动物极全部朝上,叫卵的自动转位。如2小时之后还有白色的植物极在上的卵,则为未受精卵。据此可以计算牛蛙产卵后的受精率,一般受精率都在90%以上。产卵不受精的原因较多,主要是:a雌雄比例失调,正常雌雄比例是1:1,受精率在90%以上,2:1时受精率为75—80%,3:1时则只有40—50%,雄性过多或过少都有影响。b雄蛙年龄过大,衰弱老残之故。实践表明,二龄种蛙受精率最高,经产3—4胎的种蛙受精率较低。C水温过低,水质不净。D水面过于宽大,产卵地方不适宜。提高受精率的途径也有许多,采取人工受精是行之有效的捷径,受精率可达90—95%。(四)繁殖力牛蛙的繁殖力在蛙类中是最大的。一龄牛蛙,个体绝对怀卵量为15万粒左右,以后随年龄、体长、体重的增加而相应提高。在一定范围内呈线形的相关关系。如图所示,刚达性成熟的一龄蛙,虽然在体重上接近二龄蛙,但怀卵量却抵不上二龄蛙的一半。绝对怀卵量的多少,除了与年龄体重有关外,还存在着较大的个体差异。营养良好发育正常的雌蛙要好些。因此,获得较大的发繁殖力,必须注重种蛙的净化培育。

(五)产卵类型牛蛙是一年多次产卵型,每年自然产卵3—5次。在人工饲养条件下,如能将温度控制在25—30一龄℃,则终年都能产卵。(六)采捞卵块产卵季节,夜间牛蛙鸣叫不停,此时要注意,每天早上天亮时要巡池一周,脚步要轻,行动要缓慢,以免惊动牛蛙产卵。同时留心观察池边是否有卵块和正在产卵的牛蛙。如牛蛙正在产卵切不可惊动,在牛蛙产卵和卵块周围作好标记。等产完卵后,再根据标记采捞卵块。采捞卵块时,人要站在水中,用剪刀将卵块周围和卵块下面与卵块相连的杂草剪断,然后用脸盆从卵块旁边轻轻地插入卵块下面水中,将卵块搬入孵化池中进行孵化。发现卵块后要及时采捞,一般产卵后30分钟既应采捞,否则,种蛙及鱼类等动物活动可能冲散卵块或吞食蛙卵。再者,因时间过长,胶膜软化,卵粒就会沉入池底,降低孵化率。(七)孵化设备及孵化前的准备牛蛙的孵化设备简单,大小随孵卵数量多少而定,瓷盆、水缸、木盆、鱼苗网箱。规格120cm×80cm×40cm。40目的尼龙网,用木框架固定。用水泥池孵化,在卵下池前,将池子清洗干净,不让泥沙沉积,然后灌入30cm的新鲜水,用洗去泥沙的水花生等杂草均匀地在水面上薄薄地摊一层,其作用是支撑卵块,防止下沉。池上方有棚遮荫,避免阳光直射和水温骤变。每平方米放受精卵6000左右(约一窝)。(八)孵化的环境条件牛蛙卵的孵化要求一定的环境条件,适宜的环境条件能提高蝌蚪的孵化率,否则孵化率降低。a水温:适宜水温是25---30℃,不得地狱16℃或高于34℃。19--27℃,3—4天孵化蝌蚪,25--30℃,2天半孵化蝌蚪。bPH=6—86之间。C含氧量=3mg/L 以上。二、蝌蚪的饲养刚孵化出的蝌蚪,体小、黑色、游泳能力差,随着个体长大,游泳能力增强。因此在孵化池中饲养10天左右才能转入蝌蚪池中。在蝌蚪下池之前,水池要清洗干净,并用200PPM的漂白粉消毒,如果是泥土池,则要用生石灰(每亩75KG)消毒,过7天生石灰药效消失(并经试水),再放入蝌蚪。1、蝌蚪池的构造: 用于饲养蝌蚪的池子可用水泥池,也可用土池。以水泥出池效果较好。池子面积不可以过大。水泥池以4---10㎡为宜。土池稍大,10--20㎡,水深40—80cm。池底设排水孔,池壁上设进水口。池壁有一定坡度。池中种植水葫芦或水花生。密度不易过大。为了合理放养蝌蚪,蝌蚪池可做小些,多做几个以便根据产卵分期分批饲养。如无条件,产卵池可代替孵化池。池周围必须用竹片、铁丝网、砖做成屏障,防逃防敌。2、 放养密度:日 龄放养只数孵化10天的蝌蚪1000—2000尾/㎡孵化20天的蝌蚪500—1000尾/㎡孵化30天后的蝌蚪100—150尾/㎡3、 第一阶段(30日龄内的蝌蚪)的饲养管理a饵料投喂: 刚孵出的蝌蚪4—5天不吃东西,靠卵黄囊供给养料,从第六天起卵黄囊消失,开始吃浮游植物,绿藻、矽藻等。因此,在孵化前要把水质培肥使浮游生物繁殖,如水质不肥,可用煮熟的蛋黄喂。按一万尾蝌蚪供给一个蛋黄进行投喂,早晚一次。半个月可喂豆浆、按体重的10—15%投喂,上午9:00----下午16:00。b水质管理:蝌蚪池要求水质良好,要及时捞出蝌蚪粪便和剩余饵料,保持水质清新,注意适当换水,防止水质恶化。初期水深控制在20—25cm左右,随着蝌蚪的生长逐渐将水加深30-40cm左右。4、 第二阶段(30日龄到完全变态期蝌蚪的饲养管理)a饵料投喂:该阶段除了人工投喂商品饲料外,还必须在培育浮游生物作天然饵料。主要饲料是:豆浆、麦麸、米糠、蚕蛹粉、鱼粉、稀饭、田螺肉、鱼肉、动物内脏等。投法是100只蝌蚪投饵40—80g,动物饵料占47%,植物占43%。每天投1—2次,上午下午或下午一次。将饵料分投放在食台上。b水质管理:蝌蚪池水保持在40—80cm,保持水质肥、活、嫩、爽。及时加注新鲜水,调节水质。c日常管理:注意排灌水,防止暴雨或干旱造成水位失常,水温应控制在35℃以下,过高时更换新鲜水或搭棚降温。可偶长出四肢后,应向水里投些水花生等水生植物和木板,供幼雏栖息。稍后,及时移到幼蛙池中饲养。饲养得当,大约70天左右的时间蝌蚪就长成幼蛙。饲养期间,应经常巡塘,分析其摄食及健康情况,发现蝌蚪生病,要及时隔离治疗。5、 蝌蚪的变态与越冬当年蝌蚪均能变成幼蛙,但如果饲养密度高,饵料不足,水质条件差,变态期需要80—90天。特别是7月中旬产卵期,由于8月份以后,温度逐渐下降,变态期将延长到100天左右,这种延迟变态的幼蛙,因摄食代谢降低,体质不良,越冬期间容易死亡。控制温度和饲料可以加快或延长牛蛙蝌蚪的变态时间。平均水温保持29--30℃(水温达35℃时将影响蝌蚪生长,达38--39℃体质衰弱,达40℃就全部死亡。)如果多投动物性饵料,只需40—42天就能变成幼蛙,但由于这种幼蛙发育时间不够,躯体小。当水温保持在25℃以下,多投植物饵料,就能延长蝌蚪的变态时间。因此,如果是七月份孵化的蝌蚪,宜采用延长蝌蚪变态时间的方法。使其充分发育到第二年5月变态。这种幼蛙虽然比早期变态的蛙晚几个月,但幼蛙个体大,生长快。三、 幼蛙的饲养1、幼蛙的饲养: 主要关键技术是及时分级饲养和食性训化。幼蛙池的构造:幼蛙池面积20—50平方米,池深60—80cm,有坡度。水陆面积比为1:1,供幼蛙休息和觅食。池的四周要设15m的墙。蛙池要多设,以便今后按大小分养,避免大的吞食小的。2、 放养密度:蝌蚪变态后应及时转入幼蛙池饲养。一般刚变态的幼蛙每平方米可放80-100只。变态30天后,体重达25—50g的幼蛙每平方米可放30—50只。为防止残食,根据大小及时分级饲养。3、饵料投喂:幼蛙和成蛙的食性完全相同,习惯吃动物性活饵,经驯化后会吃死饵。幼蛙喜食的活食主要有蚯蚓、蝇蛆、小鱼、小虾、蜻蜓、蚕蛾、蝗虫、蚱蜢、甲虫等各种昆虫。人工养殖刚变态的幼蛙,一开始就着手驯食,驯食开始时,先投放活饵,以后逐渐混入死饵喂。A吊青蛙发动死饵;b死饵中加泥鳅或小杂鱼。开始投喂时,按体重的5%。当气温升至20—26时幼蛙摄食量最大,按10%投喂。当气温在18℃以下或28℃以上,幼蛙摄食减少,按5%投喂。每天投饵1—2次,分别上午9:00和下午16:00。4、水质管理:幼蛙池水深保持在60-80cm之间,视水质变化情况不定期冲注新鲜水,保持水质清新。水面可放水浮莲等水生植物,一是可遮荫,另外可净化水质。5、日常管理:a池上搭棚遮荫;b池边打一些蛙洞,供幼蛙栖息;C大小要分级,避免残杀;d雨后夜晚加强巡视,防止幼蛙爬墙逃走;e防止敌害侵袭。6、幼蛙的生长:幼蛙的四月若能做到饵料充足、密度适当、驱除敌害,其存活率是很高的。变态后的幼蛙经过半年生长,体重可增加250g左右,体长约12cm。再过半年可达500g。

7、幼蛙的越冬:幼蛙的冬眠受季节支配,主要由温度决定,一般当气温和水温下降到10℃以下时,幼蛙便开始冬眠,到第二年春暖环境有利,气温和水面温度升到10℃以上时,冬眠结束。人工养殖时要设置适宜的越冬场所,让幼蛙安全过冬,同时越冬前应投足饵料,使蛙体积累足够的营养,维持冬眠期间新陈代谢的消耗。四、成蛙的饲养1、成蛙池的构造:一般以300平方米为宜。池水深度保持1—12m。池内陆地杂草丛生(也可种农植物),有进出水口。建立防逃墙,高度15m左右。要建立蛙穴。2、放养密度:每平方米可养殖10—20只。3、饵料投喂:成蛙的饵料和幼蛙一样,但投喂量较大。5—6月,投5%;7—8月投20%。4、水质管理:同幼蛙一样,冬季水深要1m左右。5、日常管理:同幼蛙。6、成蛙越冬:同幼蛙。五、牛蛙的疾病及防治(一)、卵的霉菌病1、症状:卵块四周长出灰白色的菌丝,可降低孵化率与成活率。该病在水质差、持续阴雨天的情况下易发。2、防治方法:a防止水体污染;b可用高锰酸钾对孵化池消毒。(二)肤霉病1、症状:水霉菌从皮肤的伤口进入,寄生在蝌蚪表皮的损伤部位,吸取皮肤中的营养,并深入肌肉。水霉菌向外长成分枝茂盛的菌丝,形成肉眼可见的浅白色棉絮状的菌层。患病的蝌蚪游动迟缓、焦躁不安、食欲减退,进而其他病菌可从伤口感染加速死亡。2、防治方法:a小心操作,防止蝌蚪表皮损伤,b用10ppm的高锰酸钾溶液浸泡,每天2次,每次30分钟,连续3天。C用5ppm的水霉净溶液浸泡,方法同上。D用10%的紫药水涂抹患病蝌蚪。(三)蝌蚪暴发性败血病(红斑病)1、症状:多发生在蝌蚪的发肢芽形成期。患病的蝌蚪腹部有许多的血斑快,腹部和肛门附近更为明显,病情严重时,身体出现透明的溃疡斑,眼球突出充血,时有烂尾现象,鳃因失血而成白色,腹部膨胀,腹水明显。死亡前常在水面打转,几分钟后下沉死亡。2、防治方法:a定期用20ppm的生石灰消毒。B用二溴海因044ppm全池泼洒。c可用077ppm的硫酸铜溶液全池泼洒。(四)蝌蚪烂鳃病1、症状:患病的蝌蚪鳃丝腐烂,鳃上常常附有污泥和粘液,引起呼吸困难,患病的蝌蚪常独游于水面、行动迟缓,常与其他病菌混合感染而死亡。2、防治方法:a用20ppm的生石灰全池泼洒;b用04ppm的二溴海因044ppm全池泼洒;c饲料内拌蛙康或者复方肠鳃灵1%连用3—6天。(五)蝌蚪肠胃炎病1、症状:该病常发生在前肢即将长出的阶段,患病的蝌蚪肠喂充血发炎,肛门周围红肿、食欲下降、游动迟缓、死亡率较高。2、防治方法:a视水质情况换新鲜水,定期用生石灰20ppm消毒;B把蝌蚪集中起来用50ppm的PV碘浸洗5分钟;用01%的食盐水浸泡30分钟;d饲料内加专用蛙药投喂。(六)蝌蚪车轮虫病1、发病症状:发病蝌蚪全身布满车轮虫,可见其尾部发白,动作迟缓、离群、呼吸困难。2、防治方法:a合理控制放养密度,尽量稀养并及时分养。B用077ppm的硫酸铜溶液全池泼洒。(七)蝌蚪气泡病1、症状:发病蝌蚪腹部膨大,身体失去平衡,仰浮水面,失去正常的游泳能力。难于摄食和其他活动。2、防治方法:a蝌蚪放养前要对池子彻底消毒。B勤换水,保持水质清新。C将发病的蝌蚪移到新水中,暂养并停食。(八)红腿病1、症状:病蛙后肢红肿,出现红斑或红点,严重时,并发多种炎症溃烂。病蛙精神不振、表现呆滞、低头伏地或潜伏水中,不愿活动,不吃食。2、防治方法:a定期进行池水消毒和饲料台消毒。B用20%的磺胺脒溶液在桶内将病蛙浸泡2天。C用04ppm的二溴海因044ppm全池泼洒;d饲料内加专用蛙药投喂。(九)烂皮病1、症状:患病初期,体表皮肤失去光泽,皮肤分泌的粘液减少而使湿润度降低,出现白花纹而后体表开始腐烂脱落,局部充血发炎,背肌显露并逐渐扩大到躯干,以至整个背部。2、防治方法:a用04ppm的二溴海因044ppm全池泼洒;b用25%的食盐水浸泡病蛙2小时,连续3—6天。C把饲料放入磺胺脒溶液浸泡数小时,然后饲喂。d饲料内加专用蛙药投喂。(十)肠胃炎病1、症状:患病初期病蛙栖息不安,东爬西窜,喜欢钻泥,后期躺在池边,伸腿闭眼,不食不动,反应迟钝,捕捉后很少挣扎,往往缩头弓背,病蛙腹部、肠道充血、发炎、肠内无食。2、防治方法:a用3%的盐水浸泡30分钟,连续数天。B人工填喂酵母胃散片,日喂2次,每次半片,连喂3天。C饲料内加专用蛙药投喂。(十一)肝肿大病1、症状:病蛙外观呈肥胖状,后肢粗大,内部解剖,肝脏极度肿大,为正常的2—3倍,呈土**、灰白色、胆肿大呈浅绿色。2、防治方法:a池子要定期消毒;b用20%的磺胺脒溶液浸泡2天或每10kg体重用磺胺药2g拌饵料投喂。(十二)脑膜炎病(偏头病)1、症状:病蛙皮肤发黑,厌食、头向右或向右偏,身体失去平衡,腹部朝上,在水中不停打转,死时舌头和胃吐出嘴外,空胃无食。2、防治方法:没有有效治疗方法。(十三)白内障病1、症状:病蛙双目有一层白膜,呈“白内障”状,进而双目失明,无法进食。2、防治方法:没有有效治疗方法。(十四)脱肛病1、症状:病蛙直肠外露于泄殖腔外,行动不便、体质消瘦。2、防治方法:用蒸馏水或冷开水洗净外露部分,然后塞入泄殖腔内,并减少其活动。

有颈肌和附肢肌,牛蛙属于两栖纲、无尾目、蛙科,是一种大型食用蛙,其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牛蛙,俗名美国水蛙,个体硕大,生长快,产量高,原产于北美洲和墨西哥等地,目前己遍及世界各大洲,是各地食用蛙中的主要养殖种类。

    蛋白质不是用来补充,而是人体必需的,人体三大营养素,蛋白质,糖,脂肪。蛋白质最为重要,它不光是给我们提供能力,更重要的是,我们所有的器官、组织都需要蛋白质来合成。 饮食中如果缺少蛋白质,机体合成就要受到影响,形成营养不良。但很多食物中都含有蛋白质,有些食物虽然不直接提供蛋白质,比如谷物,但可以提供氨基酸,或者淀粉,经过分解合成氨基酸。再合成蛋白质。

补充蛋白质的好处:1、能够增加瘦体组织,尤其是肌肉组织的含量,对于提高身体素质的好处会非常的明显。

2、能够促进体内生理代谢功能的正常发挥,因为蛋白质构成了体内的酶和辅酶的重要成分,当补充蛋白质丰富时,酶功能发挥的就会更加顺畅。

3、能够提高机体免疫力,因为身体内的很多抗体都需要蛋白质作为原料,当补充蛋白质充分时,抵御疾病的能力相对就会比较强,因而补充蛋白质能够提高机体免疫力。

为了维持最基本的生理功能。机体需要摄入很多东西,蛋白质就是其中很重要的一部分, 含有蛋白质多的食物主要有:

1、奶制品。牲畜的各种奶制品所含有的蛋白质都属于动物蛋白质。动物蛋白质的营养比植物蛋白的营养更丰富,因为它们所含的氨基酸的种类和比例是不同的。一般来讲也更适合人体的需要。

2、牲畜的肉。比如牛、羊、猪肉等。

3、蛋类。如鸡蛋、鸭蛋、鹌鹑蛋等。

4、海鲜类。如海参、鱼、虾、蟹等。

5、大豆类。包括黄豆、大青豆和黑豆等,其中以黄豆的营养价值最高。

6、坚果类。瓜子、核桃、 杏仁、松子等。

躯干肌。牛蛙属于两栖纲、无尾目、蛙科,是一种大型食用蛙,其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牛蛙四肢肌肉十分强壮发达,其中躯干肌含有较多的肌肉细胞。肌细胞亦称肌肉细胞,是动物体内能动的、收缩性的细胞的总称。

养殖好牛蛙,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1、定期巡池、及时记录

每天早晨与傍晚必须巡视养殖池,及时记录气温、水温、水质、蝌蚪生活状况(如有无浮头现象,上次饵料吃剩情况等),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对于刚孵出的蝌蚪以及变态高峰期的蝌蚪,尤要注意观察及管理。

2控制水温与水位

最适宜的水温为23~30℃,若水温高于35℃,则要及时换水。将原池水排出1/4~1/2,引进水温较低的清洁水。如水质污染,也需采取类似的换水措施。

水位一般宜保持水深40~60厘米左右。养小蝌蚪或水温较低时,水位宜低些,相反则应高些。

3控制水质

蝌蚪池的水质应清洁,水中溶氧量应大于3毫克/升,盐度小于2‰,pH值66~82之间。水质的好坏一般可用肉眼看水色来估测:

瘦水:水较透明,水中浮游生物较少。

较肥水:草绿带黄--较混浊。水中绿球藻、隐藻类很多,还有部分黄绿藻。

肥水:淡黄褐带绿--混浊度较小。水中蛙藻、金藻、黄藻较多,还有部分绿藻。黄褐色--混浊度较小。水中主要含蛙藻。油绿色--混浊度较小。水中主要为隐藻和绿球灌。一般用发酵后的粪肥施于池水中多呈此水色。

病水:红色带棕--混浊。水中含有大量繁殖的红色甲藻。蝌蚪吃后不消化,且污染水质,使蝌蚪中毒。抢救办法是及时移走蝌蚪,然后清理池塘。

水质的恶化(病水),除因某些浮游生物过度繁殖引起外,还可能由于腐殖质发酵、食物残渣腐烂、水中缺氧,水源被工业及生活用水污染,蝌蚪因病虫为害致死而尸体腐烂、病菌蔓延等原因引起。

水质污染变质现象一经发现,则要采取换水的办法解决,换水时不要猛然使水温等生态因子差异太大,一般换水量为1/4~1/2,并注意掌握换水时间。养殖蝌蚪最好处在肥水及较肥水中,在人工投饵的情况下,处在瘦水中也可以。

4经常保持池水清洁卫生

(1)发现水面有悬浮杂物、浮膜、死去的蝌蚪等动物,要及时捞出处理。

(2)饵料台要经常取出洗刷、用漂白粉液消毒或日光曝晒杀菌。蝌蚪吃残后留在饵料台上的食物,要及时清除,以免在池水中腐烂。

(3)经几个月饲养后,池底如积有污泥及洒施后沉水的食物残渣,要及时清除。

5及时处理蝌蚪严重浮头现象

水温较高时,黎明前后蝌蚪一般在水面上浮头,此外天气异常闷热也会浮头,此时必须立即换水或开增氧机。

6做好扩池工作,保持适宜的放养密度

一般情况下,刚孵出至10日龄的蝌蚪养殖密度以每平方米1000~2000尾为宜;11~30日龄以500~1000尾为宜;30日龄至变态为幼蛙之前以100~130尾为宜。密度的确定与蝌蚪生育期、体型大小、供饵状况、管理水平等因素有关,可因时、因地及具体条件不同而改变。

7做好蝌蚪越冬管理工作

在温带地区自然条件下,一般从11月至来年3月份即进入越冬期,具体管理工作如下:

(1)使池水保持1米深。使底层水温可保持在5℃左右,即使表层水冻结、积雪,蝌蚪也能安全越冬。

(2)准备好补水、补氧设备及措施。如发生水位下降或水温低;底层污泥发酵而缺氧情况时,可及时灌水、充气。最好在越冬前做好池底污泥清理工作,以减少耗氧量。

有条件的池塘,可以控制水温在15℃以上,如能达到20~30℃,则蝌蚪仍能正常生长变态。

女生的喜好因人而异,有些女生可能喜欢像牛蛙一样肌肉发达的男生,而另一些女生可能更喜欢有些肌肉线条但穿上衣服就看不出肌肉的男生。

总的来说,肌肉并不是女生决定是否喜欢一个男生的唯一因素。其他因素,如性格、聪明、幽默感、善良、自信等等,也同样重要。

因此,如果一个男生想要被女生喜欢,他应该注重自己的整体形象,包括外表、行为方式、语言等等。他应该保持健康、积极、自信的态度,并努力发展自己的个人兴趣和爱好,这样才能吸引更多女生的注意和喜欢。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1123492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25
下一篇2023-11-2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