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的要点和基本要求

太极拳的要点和基本要求,第1张

太极拳的要点和基本要求

 太极拳的要点和基本要求,生活中相信你会看到不少中老年人在广场上打太极拳。而且太极拳是一种修身养心的运动,还是极富中国传统民族特色元素的文化形态。以下分享太极拳的要点和基本要求。

太极拳的要点和基本要求1

  要领

 第一,立顶。头不前俯后仰、左偏右斜、轻松地竖立起来,不要用力。习称“顶头悬”,意为好像悬在半空一样。很多拳种也讲究头要直,但要求用力。这不是说别的拳种不好,而是用力对血压高的患者的血压有影响。

 第二,松肩。不能理解为耸肩,更不应该误解为往下坠肩。而是肩背放松,不用力。

 第三,垂肘。肘关节要有重意。因为打起拳来姿势很复杂,有很多动作不注意就会成为横肘。太极拳要求虚其胸,实其腹。胸部始终不受气的影响,觉得很轻松。垂肘与松肩是有连带关系的,如果这方面合乎要领,太极拳不管打几趟,周身汗出,但不气喘;否则就难免气喘吁吁了。

 第四,含胸。不挺胸就是含胸,很自然地把躯干竖立起来,但不要往里缩胸。

 第五,拔背。背指脊椎。用顶头悬把脊椎骨提起来,“上下一道线,全凭两手转”,腰部躯干是直的。太极拳是以腰为轴心来带动四肢进行活动的,因此这个轴绝不能弯。如挺胸或缩胸,则脊椎便不能直。

 第六,气沉丹田。丹田指小腹。在立顶、松肩、垂肘、含胸、拔背的基础上,全身都要自然地放松,并自然地呼吸,这样才能气沉丹田。这里讲的气不是呼吸之气,练太极拳、形意拳、八卦掌都讲究练浩然正气,讲的就是这个“正气”,或叫“内气”。《拳论秘本》上有句话:“不使气流行于气”,指的也就是这个“正气”。

 锻炼出来的气不能同呼吸之气一块流通。练大极拳讲“始而意动”,因为太极拳讲究练“意”不练力;“继而内动”,就是紧接着里边的“气”动;“后而外动”,最后才表现外边的动作。

  要求

 第一,姿势正确。需要有名师指导和纠正。

 第二,意识集中。每一个动作都要意识想着、意识领着来完成。

 第三,动作协调。这离开腰是做不到的。必以腰为轴心,腰一动周身都动,“一动无不动,一静无不静”,动中有静,静中有动。腰不动而四肢动,就不会出协调的动作。

 第四,节奏分明。每一个动作的中间过程和完成姿势,要做到节奏分明。有人说,打太极拳好像行云流水一样,但不能离开节奏分明这一前提,同时还要注意掌握每两个式子之间似断非断,即式断意不断的关系。

 第五,虚实分清。这一点很重要,初练表现在两条腿上的虚实变换。实际上这个虚实不光是在腿上,因为“处处皆有一个虚实”,什么时候都有虚实,两人一搭上手都是以虚化实,以柔克刚。初学一定要掌握好两条腿上的虚实变换,身体的重心是在前腿还是后腿,务须清清楚楚,不能不前不后。“太极者,无极而生,阴阳之母也。”所以只要一动就分虚实,要求非常严格。

 第六,连贯圆活。太极拳的姿势由开始到收式,都是前后连贯的。每一个动作的运行路线都呈圆形,不是大圆、小圆,就是椭圆、半圆。例如向前按掌,上肢由于松肩垂肘,因而呈弧形,拉也拉不直。活,就是灵活,特别是肩、肘、腕、指关节都要放松,不能僵劲。再配合动作的圆弧形,就能灵活。

 第七,上下相随。指手足有呼应关系。例如搂膝拗步左手往上立掌时,随即把右脚提起来向前弓腿、左手向前按,手按好了,弓步也同时完成了。这样做,脑子需要高度集中在动作上,所以杂念容易排除。

太极拳的要点和基本要求2

  练习太极拳的要领及注意事项

  一、重视基础动作的练习

 太极拳的基础动作就是太极拳的基本功学习以及招式动作,刚入门的学者一定要先了解整个太极的套路以及要领,打好基础,这样更有助于以后的太极的学习。

  二、动作姿势要正确

 初学太极拳一定要严格要求,使每个动作的姿势都合乎标准。对一些错误姿势,如:低头、仰面或是头部左歪、右斜等,不仅影响外观,也影响锻炼效果。如果发现,必须通过勤学苦练进行纠正,否则养成习惯,就不容易改正了。

  三、要循序渐进

 学太极拳和学习其他运动项目一样,要经过不断的锻炼,才能逐步提高。初学时,一定要防止贪多求快,急于求成,追求进度等缺点。

 练习时,要遵循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的原则,循序渐进。初学阶段,动作架式可高一些,随动作的熟练和体质的增强,再将动作架式逐渐降低。

  四、运动量要适当

 初次学习太极的时候一定要循序渐进,不可心浮气躁,急于学成,刚开始只要选择适合自己的动作和招式学习就行。

 一般以运动后感到身体轻松,精神好,食欲增加,睡眠好为宜。运动量过度,可使人感觉疲劳,甚至能引起头晕、恶心等不良反应,年老体弱的人在初学时应特别注意。

 但是,练太极拳时,因下肢运动量较大,初学时两腿往往会有酸疼的感觉,这是一种自然生理现象,只要坚持下去,酸疼就会逐渐消失。

  五、贵在坚持

 “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学习任何的事情最重要的一项就是坚持,尤其是太极,太极是一项比较复杂的运动,如果不能够坚持下去很难看到太极拳的健身效果。

  练太极拳注意事项

  一是锻炼时间

 冬季清晨的空气清洁度相对差些,因此锻炼的最佳时间是日出之后,练拳前最好能排空大小便,喝一点豆浆、牛奶之类的饮料,吃几片饼干或其他小点心,但千万不要吃饱。(对老年人来说上午10点钟左右较为适宜)

  二是锻炼场所

 不宜在煤烟弥漫、空气污浊的庭院里进行健身锻炼,应选择向阳、避风的地方进行锻炼(有雾时不宜在室外进行锻炼),如果选择在室内进行锻炼时,要注意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练习时,不要边练拳边与人交谈。

  三是运动强度

 应根据自身的状况灵活调整运动量,选择一定的驾势,做到量力而行。在锻炼中慢慢适应,不要急于求成,千万不要故意用力呼吸来达到所谓的“气沉丹田”,以免出现头晕目眩,心跳气促等现象,影响自然呼吸。

 另外要注意的`是在运动前一定要做准备活动,如伸展、弯腰、下蹲等,否则容易引起扭伤、碰伤、骨折等。

  四是不要带病锻炼

 正在咯血、出血的患者更不宜练拳,冬练时若发生心绞痛应立即停止锻炼,不要紧张,可坐下或半卧位休息片刻,如疼痛无缓解应及时去医院检查。运动刚结束,最好不要马上大量喝水,稍稍休息后,在少量多次的饮用。

 喝点淡盐水,有助于保持身体的水盐平衡,喝些糖水、果汁、有助于尽快补充消耗的能量,促进身体恢复。

  五是运动后不要立即洗热水澡

 由于运动使肌肉的血管扩张,血流量增加,而内脏的血管相应收缩以维持肌肉的血量,这时洗热水澡则会使皮肤肌肉的血流量继续增加,而内脏尤其是脑部的血量减少,容易出现脑缺血而晕倒。

太极拳的要点和基本要求3

 太极拳练习的基本功有哪些基本功一:前后摆拳基本功是将劲力从前臂出,经腹部(剑状穴处),到手掌,然后由指传拳,拳入掌,然后手掌出击,同时,气沉丹田,以剑气作力。

 不管是手摆拳,还是从头顶发出的摆拳,都要以剑状穴来施展,通过内部的气血和发劲时手发出的拳来配合使用。这就是太极拳的第一种前摆拳基本功。太极拳的第二种前摆拳,也可以简单的把它想象成将前掌作用于拳头打出,同时,可将手形象想象成一个一对一的对打。

 在这种前摆拳练习中,应该注意,手的前指不能完全伸直,同时不能有前臂弯曲。手心不能内扣,而是以拳心作用于拳头,来发力。前臂保持伸直状态。

 基本功练习二:身体平衡如果在摆拳动作已经做好基本功训练的时候,还可以进行如身体平衡,前后摆拳训练,这一套组合拳是练习拳击最基础的一套动作,目的是锻炼前臂肌肉力量,不能以手心用力。

 练习一步时要使手腕伸直,手指蜷紧不能屈曲,指甲在手掌正中心位置,手掌向前挥出。只要掌握了太极拳的这套技术,就可以练习下面这一步了。身体平衡做好以后,做好这一步,就能够打太极拳了。

 要求不仅会用前摆拳练习身体平衡,还要会用后摆拳来练习,前摆拳练习身体平衡和后摆拳练习身体稳定。太极拳是一项身心协调性的体育运动,能够充分地刺激人体内部的气色,激发人体内在的潜能,锻炼人体的反应能力,使人体健康,是一项有利于人们健康和增强体质的体育运动。

 而且练习太极拳不仅仅是在发挥出武术功能,并且还可以提高人的心理素质,心境平和,身体健康是一项非常全面的体育运动。我最不忍心回答这样的问题。我学太极拳没有几年。也就能看懂三步崩拳四步崩拳三十六劲。就像那些练气功和养生那些都是真东西,可是很多人都没看懂。太极拳讲的是平衡。打发子力要分阴阳配合。手上阴一分正打发你的身体一分正。

太极拳的本质是武术,谈起武术,人们便会联想到武侠电视剧中所说的内功心法,太极拳内功心法与其他武术不同。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欢迎阅读!

 

太极拳主张用意念运动,要求全神贯注,集中 注意力练习,做到心静体松的状态,这样才能达到良好的健身功效。

1内功就是意气运动,不以形体手势演示动作,完全依赖意念运动演示。是开发神意气潜能的高成次练法。

2促进人体血液回圈,增强新陈代谢,促进人体机能增强,益寿延年。

人们常说的腹式呼吸,也就是太极拳内功,练太极拳内功能促进血液回圈,提高身体新陈代谢,加快淋巴毒素的排出。

3如何修炼。

1、必须坚持长期松、稳、慢、匀,盘拳走架,循序渐进修炼。

2、必须坚持明理练拳,悟七分,练三分,内外双修。

3、必须坚持心静、意专,用意不用力、以气运身。务令顺遂修炼。

习练太极拳贵在坚持,长期坚持练太极拳能达到良好的健身功效,太极拳不仅能增强抵抗力,还能辅助治疗疾病。

4、必须坚持抓住丹田炼内功补充后天之气,滋养扶持先天之气,做到心肾相交刻苦修炼。

太极拳整劲内劲的修炼,内劲是太极拳技击的精髓。没有内劲,太极拳就成了空架子、成了好看不好用的功夫、。太极拳自古以来就是御外抗敌的拳法,它也和其他拳法一样有一定的练习步骤和程式,由简入繁,再由繁入简,法虽不同,但万法归宗。

 练内功要有三心

一,恒心,诚心,信心。

二,练内功具备三个条件,松,静,自然。

三,练内功三个基本要素,调形,调息,调心。

太极拳的内功是指以“调形”“调心”“调息”为主要形式修炼;调形,就是调身、调拳架,是练习太极拳中的核心。调形与调息、调心是太极拳术中的核心要素,被称之为“三调”。

调心是调节人的意念,入静入定,最终实现以意领气、以意行功。调息是运用意识调整呼吸。习练太极拳内功,如果没有人指导或不得要领,那将在很长的时间内,是练不出东西来的。

但是我们只要抓住五大要领,很快就能切入,五个要领就是。

一、拳架形体。

二、意念活动。

三、呼吸方法。

四、气劲执行轨迹。

五、习练功效。

 关于练拳功效得分三部分内容。

第一是健身效果。

第二是主治什么病,众多人练拳实践和现代科学实验证明,经常习练太极拳,对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前列腺、类风溼、脂肪肝、便秘、胃病、失眠、腰腿疼等疾病有显著的防治作用。

第三是技击功夫,前二点一般来说是中老年人所追求的,技击功夫是年青人所追求的,但是他们之间有内在的联络。一句话抓住上面五大要领去练,就是在成功的路上走了一条捷径。

 练习太极拳内功的两大技巧

 1、要高度重视练习站桩

有的太极拳爱好者练拳不站桩,其实站桩是修炼太极拳内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出功夫的关键环节。站桩通过特殊的静态练习可使形体放松、神意安然、内气顺畅。

培养出内劲,从而太极拳才能达到体用兼备。没有内在基础的太极拳架乃无根之木、无源之水。太极拳的桩式很多,可以说式式皆桩,但基本桩式是无极桩、太极桩和技击桩。站桩效果首先是保持中定。

太极拳是一项稳打稳扎的功夫,练好太极内功,首先要有扎实的桩功,站桩也吻合人体骨骼的最佳受力状态。

下肢的气脉就会逐渐开启,气就会经涌泉上下流动。日久功深,身上的气会与地气结合在一起,下盘就会变得非常稳固,身上的内气就会充满,其劲力就会无穷无尽。

 2、规范准确地练习拳架

练习拳架务必规范准确,即要对太极拳特别是本人所修炼门派的基本技术规格细致地掌握,这是太极拳内劲生成和提升的前堤和基础。太极拳技术的规范化和准确性是非常重要的。

因为练习太极拳,如若动作规格不正确,技术不规范,不但影响内劲生成和提升,甚至会造成疾病。为了达到拳架的规范准确。

练拳要掌握太极拳的功理,太极拳是文化拳、哲理拳,学太极拳要学一式准一式,练一式牢一式。

想真正学好太极拳,一定要选一位真正懂得太极拳的师傅。在学习了各式太极拳套路之后,应按照技术规格去细化太极拳的技术动作。

各式太极拳的风格特点及技术规格都有不同,在手型、手法、步型、步法、腿法、身型、身法、眼法、呼吸法及技击法等方面有相通和不同之处,练习者一定要认真体会琢磨。

对照拳照,即对照本门公认宗师的拳照。因为任何师傅在传授武功时,都会有意无意加入自己的经验,其基本拳架和动作都会作些微调,这是不可避免的。在师傅的教导下,再对照本门公认宗师的拳照对调整自身的动作的准确性很重要。

 太极拳内功心法研究

 一、阐述太极拳内功心法

内功心法听起来虽有奥秘,但学习起来并不是那么的神秘。

道家文化法理对太极拳理论的形成和发展起到过很大的作用。道家讲求修心养性,老子提出了“虚其心,实其腹”的讲法。

这里讲的“心”不是人之肉心,而是说人的精神之内心,需要做到无私无欲,达到复归于婴儿的赤子之心。做到心清静,性空明,方能包容众生;纳天地之正气,方能无嗜欲,无烦恼,与世无争。

不管是道家、佛家,还是儒家,所讲“心”之含义同一,其主要从两个方面去认识:一方面说人心,是指人们的精神和意识活动;另一方面指的是“本心”、“真心”,它是对第一方面含义的进一步深化和抽象。

即是“性命”之“性”的意思,与天道相通。“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心”字在形而上的最高境界就是要超出矛盾与对立,照见绝对圆满的心灵世界。由此可知,内家拳的内功心法乃是“心无其心,法无其法,非心非法,即为心法”。

 二、放松是练太极拳的真谛

太极拳中的门派虽然多,但是拥有着相同的特点。

首先,对于初学太极拳者,必须具备一个正确的认识——不管你学的是哪个门派,都要端正态度,要从“一”字开始。不要急于求成,更不要学练了一套完整的拳架,就自以为会了,懂了,行了。其实并非真正会了,真正懂了,这只是初级阶段的第一层次。

太极拳讲究全身大松大柔,众多习练太极者将松柔奉为拳的真谛和灵魂,这也是有道理的。但是,我们应该反思一个问题,为什么有许多人在习练太极拳时始终贯彻大松大柔的原则,却并没有练出功夫呢

这个问题的主要原因是——松柔也有许多窍要。其中最主要的是方法问题,在某一层次上认识理解的问题,也有悟性的问题。练太极拳如果不得其方法和窍要,照样会步入误区。

许多太极拳习练者,只讲松柔,其实只是在肌肉和动作上放松了,自己觉得松开了,实则是懈了,只是自己还不明了而已。 要知道,练太极拳须经历三个阶段,十层功夫和不同的境界体验。

 

十三势歌 明朝万历年间山右王宗岳

一名长拳,一名十三势。长拳者,如长江大海,滔滔不绝也。十三势者,掤、捋、挤、按 采、挒、肘、靠。进、退、顾、盼、定也。掤、捋、挤、按、即坎、离 震、兑,四正方也。采、挒、肘、靠,即乾、坤、艮、巽,四斜角也。此八卦也。进步、退步 左顾、右盼、中定,即金、木、水、火、土也。此五行也。合而言之,曰十三势。

十三总势莫轻视。命意源头在腰隙。变换虚实需留意。气遍身躯不少滞。

静中触动动尤静。因敌变化示神奇。势势存心揆用意。得来不觉费功夫。

刻刻留心在腰间。腹内松净气腾然。尾闾中正神贯顶。满身轻利顶头悬。

仔细留心向推求。屈伸开合听自由。入门引路需口授。功用无息法自修。

若言体用何为准。意气君来骨肉臣。想推用意终何在。益寿延年不老春。

歌兮歌兮百四十。字字真切义无遗。若不向此推求去。枉费工夫贻叹息

十三势行功心解

十三势行功心解 武禹襄

以心行气,务令沉着,乃能收敛入骨。以气运身,务令顺随,乃能便利从心。精神能提得起,则无迟重之虞;所谓头顶悬也。意气须换得灵,乃有圆活之趣;所谓变转虚实也。发劲须沉着松静,专注一方。立身须中正安舒,支撑八面。行气如九曲珠,无微不至(气遍身躯之谓)。运动如百炼钢,何坚不摧。形如搏兔之鹄,神如捕鼠之猫。静如山岳,动如江河。蓄劲如开弓,发劲如放箭。曲中求直,蓄而后发。力由脊发,步随身换。收即是放,放即是收。断而复连,往复须有折叠。进退须有转换。极柔软,然后极坚刚。能呼吸,然后能粘依。

气以直养而无害,劲以曲蓄而有余。心为令,气为旗,腰为纛。先求开展,后求紧凑;乃可臻于缜密矣。

又曰:“彼不动,己不动。彼微动,己先动。”劲似松非松,将展未展,劲断意不断。又曰:“先在心,后在身。腹松气敛入股。”神舒体静,刻刻在心。切记一动无有不动,一静无有不静。牵动往来气贴背,而敛入脊骨。内固精神,外示安逸。迈步如猫行,运劲如抽丝。全身意在精神,不在气。在气则滞,有气者无力。无气者纯刚。气若车轮。腰如车轴。

拳经总歌 《拳经总歌》全文

纵放屈伸人莫知,诸靠缠绕我皆依。

劈打推压得进步,搬撂横采也难敌。

钩棚逼揽人人晓,闪惊取巧有谁知?

佯输诈走谁云败,引诱回冲致胜归。

滚拴搭扫灵微妙,横直劈砍奇更奇。

截进遮拦穿心肘,迎风接步红包捶;

二换扫压挂面脚,左右边簪庄跟腿;

截前压后无缝锁,声东击西要熟识;

上笼下提君须记,进攻退闪莫迟迟。

藏头盖面天下有,攒心剁肋世间稀。

教师不识此中理,难将武艺论高低。 ①静心用意,呼吸自然,即练拳都要求思想安静集中,专心引导动作,呼吸平稳,深匀自然,不可勉强憋气;

②中正安舒,柔和缓慢,即身体保持舒松自然,不偏不倚,动作如行云流水,轻柔匀缓;

③动作弧形,圆活完整,即动作要呈弧形式螺旋形,转换圆活不滞,同时以腰作轴,上下相随,周身组成一个整体;

④连贯协调,虚实分明,即动作要连绵不断,衔接和顺,处处分清虚实,重心保持稳定;

⑤轻灵沉着,刚柔相济,即每一动作都要轻灵沉着,不浮不僵,外柔内刚,发劲要完整,富有弹性,不可使用拙力。

太极拳对人体各部位姿势的要求如下:

头──保持“虚领顶劲”,有上悬意念,不可歪斜摇摆,眼要自然平视,嘴要轻闭,舌抵上颚;

颈──自然竖直,转动灵活,不可紧张;

肩──平正松沉,不可上耸、前扣或后张;

肘──自然弯曲沉坠,防止僵直或上扬;

腕──下沉“塌腕”,劲力贯注,不可松软;

胸──舒松微含,不可外挺或故意内缩;

背──舒展伸拔,称为“拔背”,不可弓驼;

腰──向下松沉,旋转灵活,不可前弓或后挺;

脊──中正竖直,保持身型端正自然;

臀──向内微敛,不可外突,称为“溜臀”、“敛臀”;

胯──松正含缩,使劲力贯注下肢,不可歪扭、前挺;

腿──稳健扎实,弯曲合度,转旋轻灵,移动平稳,膝部松活自然,脚掌虚实分清。 虚领顶劲:头颈似向上提升,并保持正直,要松而不僵可转动,劲正直了,身体的重心就能保持稳定。

含胸拔背、沉肩垂肘:指胸、背、肩、肘的姿势,胸要含不能挺,肩不能耸而要沉,肘不能抬而要下垂,全身要自然放松。

手眼相应,以腰为轴,移步似猫行,虚实分清:指打拳时必须上下呼应,融为一体,要求动作出于意,发于腰,动于手,眼随手转,两下肢弓步和虚步分清而交替,练到腿上有劲,轻移慢放没有声音。

意体相随,用意不用力:切不可片面理解不用力。如果打拳时软绵绵的,打完一套拳身体不发热,不出汗,心率没有什么变化,这就失去打拳的作用。正确理解应该是用意念引出肢体动作来,随意用力,劲虽使得很大,外表却看不出来,即随着意而暗用劲的意思。

意气相合,气沉丹田:就是用意与呼吸相配合,呼吸要用腹式呼吸,一吸一呼正好与动作一开一合相配。

动中求静,动静结合:即肢体动而脑子静,思想要集中于打拳,所谓形动于外,心静于内。

式式均匀,连绵不断:指每一招一式的动作快慢均匀,而各式之间又是连绵不断,全身各部位肌肉舒松协调而紧密衔接。

打太极拳要求松静自然,这使大脑皮层一部分进入保护性抑制状态而得到休息。同时,打拳可以活跃情绪,对大脑起调节作用,而且打得越是熟练,越要“先在心,后在身”,专心于引导动作。这样长期坚持,会使大脑功能得到恢复和改善,消除由神经系统紊乱引起的各种慢性病。太极拳要求“气沉丹田”,有意地运用腹式呼吸,加大呼吸深度,因而有利于改善呼吸机能和血液循环。通过轻松柔和的运动,可以使年老体弱的人经络舒畅,新陈代谢旺盛,体质、机能得到增强。太极拳近百年来所以在国内外逐渐得到推广,就是因为它具有防病治病的功用,对神经衰弱、 心脏病、 高血压、肺结核、气管炎、溃疡病等多种慢性病都有一定预防和治疗作用。病情严重的患者,要在医务人员指导下进行锻炼。

活协调,动作一致,随心所欲。只有周身轻灵,才能进而掌握行气运动的本领。第二阶段是练内形,也称内劲。先以意识作为指导,练成意、气、拳架三者合一,由外形至内形。身法是组织内形,产生内劲的关键环节。所以,平日行功走架,一举一动必须由内及外,达到内外相合统一。此即“一动无有不动,一静无有不静”的道理。身、手、步法一定要做到相互协调配合,达到以内形支配外形的目的。

(一)武派(郝式)太极拳是用起、承、开、合四个要领贯串始终,因此在习练中不可因起、承、开、合节序的关系而产生继续的现象。应以求尾闾正中,将含胸、拔背、裹裆、护臀、提顶、吊裆、松肩、沉肘和虚实分清等法则,一个一个地逐渐掌握好。然后再求腰脊敛气,使气注腰间。脊骨之气能注于腰间,一身便有了主宰。一身能有主宰,身、手、步法才能联成一体。能联合一体,全身的肌肉骨骼才能达到灵活协调,进一步掌握行气运动的功夫。能做好以上这些要领,就能以意送气达于腹部,不便之上浮,就能气沉丹田。

(二)练太极拳必须明确呼吸自然之理,千万不能闭气。练拳从开始就要思想意念集中,精神贯注,周身要空松,劲才能显得正,决不能用呼吸系统的运动来支配太极拳的开合运动。手法要气势腾挪,有预运之势,无散漫之意;神聚于眼,我意欲向何处,则眼神直射何处,周身也直射何处,一转眼则周身全转。视静犹动,视动犹静,总须从神聚而来,手法达于气势腾挪,即可气贯手指。

(三)平时行功走架,既要沉着稳妥,又须轻灵自如。每一拳势必须分“起、承、开、合”四个字,但四字之间不可截然断续,必须做到连贯自如,不能呆板,要开中寓合,合中寓开。走架时要学会知己的本领,一动势/必先问问自己有何处不够,或有哪些要求不合度,只有不断纠正,才能不断进步。走架的速度要慢,但要防止呆滞,所谓身法轻灵,必须贯彻于走架之中。走架的目的在于运用,平日行功走架时,就要当做正在与人打手,在打手时又要当做走架,如是相辅相成,拳艺才能不断提高。走架成熟之时,全身似气球,身体犹如悬空,两手高低屈伸皆能灵活自如,两腿不论前进后退、左右旋转、虚实变换,无不随意所欲。太极即是周身,周身即是太极,日久功深,太极拳的精妙艺术得矣。 实战原则点有两点:

1、听劲:即要准确地感觉判断对方来势,以作出反应。

2、引手:当对方未发动前,自己不要冒进,可先以招法诱发对方,试其虚实。

太极拳是一门最讲求省力打人的艺术,所以借力打人、引进落空是太极拳最本质的特点。要掌握“四两拨千斤”的巧妙技艺,就是要懂得身法轻灵之理,以意运气、以意打人,久之则身法无所不合。一身之劲在于整,一身之气在于敛,身法能一一求对,轻灵自如,达到“一动无有不动,一静无有不静”,人一挨我,我在下即能得机,而在上即能得势,上下相随,前后左右无不得力也。能得机得势,乃能舍己从人;能知己知彼,才能因敌变化;能因敌变化,“引进落空,四两拨千斤”之技,才能出神入化。

总之,引进落空、借力打人,周身须完整统一,动则俱动,静则俱静,劲断意不断,才能一触即发。牵引在上,运化在胸,储蓄在腿,主宰在腰,蓄而后发。一身须具备五张弓,才能做到蓄劲如张弓、发劲如发箭。劲以曲蓄而有余,周身之劲在于整,发劲要专注一方,须认定准点,做到有的放矢。劲起于脚跟,由脚而腿而腰形于手指,须完整一气,不能有丝毫间断。

太极拳实战讲:粘,来叫顺送不丢顶。遵循力学原理的运用,如合力、杠杆原理、动量守恒及惯性等原理中的力量。

1、平衡理论解释太极拳的健身价值

练拳时要求意念体会“虚领顶劲”“气沉丹田”,“虚领顶劲”意味着气向上领,而“气沉丹田”则意味着气向下沉,这两者明显的体现着“平衡”,练习者如果做到了这两点,则练习者的脊柱被拉长;

在此基础上进行旋转、折叠等运动,日久天长则脊柱四周的肌肉、韧带、肌腱等组织的功能得到加强,自然可以预防颈椎病和腰椎病。另外,太极拳的每个动作,无不体现着“平衡”,它要求上下呼应,虚实分明,左右兼顾,全面发展。

2、调节呼吸系统的功能

因为练太极拳时,经过户外冷空气和日光的照射及严寒的磨练,身体的免疫机能增强,对外部环境有较强的适应性,增强了新陈代谢的能力,体温调节的功能随之增强,因此感冒的发病率明显降低。

常练太极拳可以改善肺呼吸机能,使肋间肌等呼吸肌纤维变粗,肌肉强壮有力,肺廓活动度好,肋软骨骨化率低,肺活量变大,从而使肺更好地进行气体交换。太极拳强调丹田内转,实质是锻炼腹式呼吸与肺呼吸相结合。

腹式呼吸的生理意义是:横膈肌较大幅度的升降运动,对于胸腹腔的脏器,如肺、心、脾、肝、肾及胃、小肠、大肠等,都可起到良好的按摩作用,使这些腑脏循环旺盛,生机活跃。另外,腹式呼吸所形成的腹压升降,大大有利于血液的循环,这样就使躯体和内脏获得更充足的血液营养。

3、调节循环系统的功能

因此它可以松弛紧张的神经,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功能,使内分泌失调与植物神经功能的失衡得到调整,降低交感神经张力,并使痉挛的小血管得以松弛,这样既加强了血液循环,又降低了外周阻力,从而使血压自然下降。

太极拳的运动量不大,肌肉进行有氧代谢,不存在氧债问题,也就不会加重心肌缺氧。久练太极拳,可以使心肌纤维强壮、有力,心跳次数减少,增大了心脏每博输出量,增加了心肌储备力。

一个人全身的毛细血管平时只有 20% 左右开放,而久练太极拳,能促使毛细血管开放,并反射性地引起冠状动脉的血流量增加。练太极拳还能通过骨骼肌的收缩、舒张使静脉血流加速,并通过膈肌的活动对腹压的改变,使血液尽快经下腔流尽心脏,同时可以减少肝、胃、肠的淤血水肿。

4、调节运动系统的功能

练习太极拳对骨骼肌肉的作用,就在于太极拳是一种内外结合,一动无不动的运动,要求动作连贯、圆滑协调。因此,对全身各部分肌肉、关节都能得到锻炼。太极拳属于有氧代谢运动,它的运动量通过架势的高低可以调整,能满足各种人群所需的运动量。

通过练习太极拳大腿肌肉增厚,肌肉群的伸展收缩本身起了一种对心脏血液收放泵力作用的辅助功能,就像在下肢增加了好多个小泵。因此,练太极拳对运动系统有较大的促进作用。打太极拳要求身法中正,从百会穴到会阴穴,整个脊柱要尽量正直,并强调用意,使它对拉拔长。脊

柱以及两侧,是中医讲的督脉、阳经,是西医讲的中枢神经系统,都通过脊柱的两侧伸展到全身的各个部位,现在很多人患腰椎间盘突出、颈椎、腰椎骨质增生,都是平时立不正、坐不直,弯腰弓背造成的,而经常练太极拳的人,一般腰椎都很有力量,脊柱一般不出问题。

因为经常虚领顶劲、气沉丹田,会阴穴到百会穴,整个脊柱对拉拔长,对整个运动系统就会有良好的调节作用。

5、太极拳既可以促进身体健康,又能促进心理健康。太极拳强调松静自然,以意识引导动作,要求“意到身随”,“内外相合”,“身心皆修”,使人进入无忧无虑、无我无他的怡闲境界。使人消除心理疲劳,情绪开朗,乐观向上。

练习太极拳要求立身中正,形神一致,动作均匀缓慢,似行云流水,连绵不断,动中求静,静中有动,虚实结合,刚柔相济,处处充满哲理。

故常练之可使急躁、易怒、焦虑、多疑小气的人改变成稳健、豁达、沉静、随和、乐观的人。因而太极拳不仅仅是一种强身健体的拳术,而且还具有一种内涵丰富、博大精深的太极精神,它既能提高人的修养,又能健全人格,陶冶情操。

太极拳基本功主要包括步法、姿势、呼吸、内视、内劲。

1、步法:太极拳的步法主要有慢步、快步、迈步、同蹬步、异蹬步、左转身、右转身、左转身并步、右转身并步等,步法的训练是太极拳练习的基础。步法的特点是稳健,缓慢,以柔劲变化而服从于意识的调控,在练习步法时要注重动作的平稳流畅,注重身体的平衡和重心的控制,逐步通过练习达到自然顺畅、舒适自如的状态。

2、姿势:太极拳的姿势主要包括:单鞭、左搂膝、右搂膝、摆莲、野马分鬃、右玉女穿梭、左玉女穿梭、单鞭等8个基本式子。这些姿势既是太极拳动作的基础,也是太极拳技法的实践和应用。这些太极拳的基本姿势有助于练习者掌握太极拳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从而更好地运行身体内部的气功和内力,提升身体柔性和力量,进一步提高太极拳的技能水平。

3、呼吸:太极拳的呼吸以“吐纳有节律”为原则,即以自然而慢的呼吸方式为主,又要将“按吐不按吸”、“吞气吐呼”、“呼吸慢微”等方法灵活运用,配合着动作做出相应呼吸。在太极拳练习过程中,不断训练深度、缓慢、均匀、自然的呼吸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适当的呼吸方法可以调节身体的气血循环和代谢,为太极拳练习者提供更好的健康保障。

4、内视:太极拳内视是指运用意念,将自身内外之力通过身体各部位的按摩手法、舒展运动、轻松手法激发出来,形成一种内外相得益彰的整体气质感。太极拳内视是太极拳练习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运用意念和身体的协调运动,通过每日的内视训练,太极拳练习者可以改善身体各项功能的协调性,并可以消除一些身体方面的不适感和疲劳感。

5、内劲:太极拳内劲是指把意念、气、力通过身体各部分关节和运动,以形成身体内外协调、力的共振效应。太极拳的内劲不是单纯的力度,而是要求准确、舒展、稳定,跟人体的生理机理有关。太极拳内劲的发挥需要经过不断的实践和积累,只有不断的探索和练习,才能达到卓越的内劲发挥效果。

练习太极拳基本功的意义

太极拳基本功的训练不仅可以提高太极拳学习者的体能水平,增强身体各个部位的协调能力,还可以提高全身的平衡感和柔韧性,同时也有助于缓解压力和疲劳等问题。通过对基本功的学习,初学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太极拳的精髓和本质,从而更好地掌握太极拳的技法和应用。

1、增强身体柔韧性:太极拳基本功的练习包括很多身体柔韧性的练习,例如缠丝功、太极推手等,可以帮助人们增强身体的柔韧性,提高身体的舒适度和可塑性。

2、增强肌肉力量:太极拳基本功的练习可以增强人体肌肉的力量和耐力,有助于防止因肌肉力量不足导致的肌肉疲劳和损伤。

3、提高身体协调性:太极拳基本功练习以柔和、缓慢、流畅为特点,练习者需要通过整体的协调性来完成各种变化,从而提高身体的协调性和平衡能力。

4、增强心理素质:太极拳基本功的一些练习可以让练习者合理调节自己的情绪,提高心理素质和抗压能力。

5、增进人与自然的联系:太极拳基本功的一些练习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感受自然的力量和节律,从而建立与自然的联系。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1123522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25
下一篇2023-11-2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