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练拳的朋友总希望自己独立时站得稳,蹬脚时蹬得高,可总是不那么如意。
1、准备姿势
身体直立中正两脚分开与肩同宽,两手叉腰,两眼平视正前方。
太极拳是一种缓和的有氧运动,有的人练拳半个小时也不觉得累,但是修炼中我们要适当的休息,太极拳会消耗掉身体里很多能量。
2、旋脚运动
重心移至左腿,向前提起右膝大腿与地平行,小腿自然下垂,以踝关节为轴,脚尖稍用力,先顺时针向外画圆圈,旋转l6圈,再由外向内逆时针旋转l6圈。
然后换左脚按照同样方法旋转。这样做的好处是既有利于在动中控制平衡,又有利于踝关节柔韧度和小腿肌肉群力量的练习。
3、转膝运动
两脚分开与肩同宽,上体前屈两手扶膝两膝弯曲稍下蹲,以膝盖不过脚尖为宜。先两膝同时按顺时针方向旋转16圈,再按逆时针方向旋转16圈。
我们观察太极拳运动,我们可以发现,在练习中,身体多处于半蹲状态,关节承受整个身体重量,因此,腿部扎实有力才能支撑身体重量。
然后两膝分别同时由外向内旋转16圈,再由内向外旋转16圈。这样做的好处是有利于关节磨合升温,减少关节和肌肉群的惰性。
4、踢脚运动
两手叉腰先重心在左脚右脚稍向后抬脚尖点地再向前踢出,踢16次,再换左脚踢出l6次。踢出的同时脚尖一定要下扣,这能加强大小腿的肌肉力量特别是小腿肌肉的收缩力量。
5、蹬脚运动
姿势和方法同第4动,只是向前向上蹬脚时脚尖尽力向膝盖方向勾起脚跟用力蹬出而且要蹬直。左右脚各蹬l6次。这对大腿和小腿的力量练习极为重要。
6、踢腿运动
姿势和方法同上。两腿分别向前向上勾脚尖尽量高踢16次。膝盖不可弯曲。
7、下蹲运动
姿势和方法同第1动。两脚跟离地,身体向上和向下压蹲颤动8次。这对脚趾、脚掌、踝关节、膝关节和腿部也是一种极好的锻炼。
骨骼健康可以使我们更年轻态,骨骼的兴衰也代表身体健康。专家研究发现, 太极拳 锻炼骨骼肌肉强身健体,太极拳养生对人类有突出贡献,太极拳的特点柔和缓慢,对骨骼有按摩作用,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太极拳锻炼骨骼肌肉强身健体。欢迎阅读!
太极拳锻炼骨骼肌肉强身健体
太极拳不仅是门 武术 ,也是门博大精深的学问,练习太极拳可提高骨骼韧性,降低摔跌的风险。
现代科学技术对气功的研究资料已不断证明,气功养生术是一门学问,其内容十分丰富,如五禽戏、太极拳、易筋经、八卦掌等,都各具特色。有的以动为主,旨在运动健身,那么气功对股骨头坏死的治疗有没有帮助呢
专家指出我国的气功养生与治病之术,是中华 文化 遗产的瑰宝。它不是迷信,只是少数别有用心的人给它冠以神秘的面纱,肆意歪曲它。
练太极拳能打通各个经络,促进血液循环,人体有充分的血液滋润,气色就会提高,还会增强身体免疫能力。
现代科学技术对气功的研究资料已不断证明,气功养生术是一门学问,其内容十分丰富,如五禽戏、太极拳、易筋经、八卦掌等,都各具特色。
有的以动为主,旨在运动健身,使人体各部位的关节筋骨肌肉得到充分的锻炼,使百脉通畅,气血调和,各系统机能活跃。有的以静为主,主动地炼意、气、形,强调自我的身心锻炼,从而更好发挥其保健抗病的功效。
据说美国有的医学科学工作者,将在少年 儿童 时期的男女和进入老年时期的男女,组织长期打太极拳作为健身的体育锻炼,经数年后,其测得结果表明儿童不缺钙,身体素质高,不易患骨骼上的疾病。
无论男女老少练太极拳都能各取所需,太极拳是一项柔和的全身运动,对身体各处都起着积极影响。
老年人不易患股骨头坏死症, 摔跤 后骨的应力增强,不易骨折等。他们的结论是以打太极拳进行体育锻炼,达到养生治病目的,不是中老年人的专利,对生长发育期的儿童也同样有效。
股骨头坏死患者可以根据自己的病情进行适当的锻炼,但锻炼应动静结合,不能勉强,更不要做令股骨头负重的运动。
太极拳能增加骨骼密度
对于绝大多数人而言,“挺起脊梁来”是一件稀松平常的事,可是病情严重的骨质疏松症患者要想做到,并不容易。这个“静悄悄的流行病”除了让人放松警惕之外,常常在不经意间给身心带来长期的伤痛和负担。
现在都是办公化工作,很多人在上班时坐着,下班就是躺着,长期这样容易引起痔疮等疾病,太极拳对以上这些都有改善。
久坐不动的都市生活方式,是骨质疏松症发生和发展的“帮凶”之一。为此,国际骨质疏松基金会在今年“世界骨质疏松日”来临之际,强调运动对骨骼健康的重要意义。
现代都市人上下班以车代步,上下楼以电梯代楼梯,最终可能因“习惯性缺乏运动”而导致日后患骨质疏松症。而适当运动是提升骨骼健康的重要手段,能改善机体的生物力学和全身情况,防止跌倒和创伤,降低骨折率。
研究发现,经常锻炼的青少年进入老年后发生骨质疏松的时间将更晚,症状更轻;常打太极拳的人与不打的人相比较,跌倒的发生率减少47%,髋骨骨折发生率降低25%。
研究发现,腿脚不好的人练习太极拳一段时间后,自己能走路,腿脚不好的毛病也有明显的改善。
进一步的研究显示,参加太极拳活动多年的60岁-90岁的老人血浆睾酮水平大于对照组不常运动的老人,而与健康成年男性相类似。运动可调节睾酮,睾酮能促进代谢,使骨密度增加。
体育运动 对于增加骨质疏松妇女的骨形成是有效的。12名69岁-95岁老人参加实验,经每周3次为期3年的轻度至中等运动量的训练后,骨矿物质增加229%,不运动的对照组则减少328%。
运动还有益钙的利用,增加吸收,而卧床能使尿钙排泄量比正常排出量高3倍之多,因而极易发生骨质疏松;再因长期卧床影响骨血液循环,使骨营养缺乏,加速骨量丢失。长期不运动使骨附属组织缺钙,也同样加速骨丢失。
国际骨质疏松基金会强烈建议,各个年龄段的人都应当持之以恒地参加运动锻炼。
防止骨质疏松,练习太极拳是首选
1骨质疏松与人的年龄成正比
医学专家称,骨质疏松是老年人易患的疾病。进入中老年以后,人的骨密度逐渐下降,这种下降在女性绝经后明显加速,因此女性骨密度比男性低,而男性骨质疏松的危险性比女性高。
2骨质疏松与练习太极拳频次成反比
著名的养生专家说:美国人做过研究,分两组老年人,一组在健身房锻炼,天天练肌肉;另外一组分文不花,打太极拳,对比结果发现,练拳的这组平衡功能好、脑子好、走路不跌跤,跌跤骨折减少50%。
3练习太极拳是首选
美国人非常佩服中国人的智慧,他们说,预防骨质疏松,练习太极拳是首选,因为不花一分钱的太极拳比现代化的器械效果好得多。
太极拳防止骨质疏松的功效
1练习太极拳,使人“心静”与“体松”
太极拳练习“先在心,后在身”的意识作用,注意“心静”和“体松”两种基本 方法 。“心静”就是在练拳时,思想上尽量排除了一切思虑杂念的干扰,无论动作简单或复杂、姿势高或低,心理上始终保持安静状态。
“体松”就是在练拳时,使其周身协调,全身的骨骼、肌肉关节、韧带和五脏都处于自然舒展状态,有利于骨骼的发育和健康。
2练习太极拳,减少骨矿物质丢失率
据医学专家研究发现,练习6个月太极拳,能减低负荷肢体(胫骨)的骨矿物质丢失率。另外,练习太极拳能显著改善肌肉力量及柔韧性,从而达到防治骨质疏松的目的。
常年从事太极拳运动,可对骨骼肌肉运动系统形成良好刺激,有效减少体内骨矿物质的自然丢失,使骨密度多年保持稳定,有效调节骨钙、血钙平衡。
3练习太极拳,有助于骨骼、肌肉和关节组织的健康
太极拳是“动无有不动”的全身性运动,全身各大小肌群和关节都参加活动,因此长期练习有助于使关节运动灵活,改善关节韧带弹性,增强肌肉坚韧和伸缩力。练与不练,结果大不相同。
4提高人的平衡能力,防止骨质疏松,降低骨折概率
有些老人咳嗽一下就会骨折,举手提物品也会骨折,老年人常见的意外事故之一是失去平衡摔倒而导致股骨颈骨折。为什么会有这个结果呢这是因为老年人的骨骼钙质减少,骨质疏松而致。
骨质疏松虽然能造成骨痛、肢体缩短等并发症,但目前骨质疏松所造成的最大的危害是骨折,并且已成为我国伤残的主要致残原因之一。
有关医学专家经调查研究后发现,经常练习太极拳可有效地防止骨折。专家将三个练习太极拳团体中的41人与年龄相当而不练习太极拳的86人,进行腰椎、股关节、膝关节及手腕等活动部位的骨质密度比较。
发现经常练习太极拳者的膝盖骨比不练习太极拳者要强壮得多,其骨质密度要高14~40%,而且,经常练习太极拳者的骨质状态也十分理想,基本是接近20岁左右的青年人。
太极拳运动中,有一部分动作专门练习衡能力的,练习者的平衡能力得到充分的锻炼。练习太极拳时,常常一条腿支撑了全身的重量,腿部受力增加,骨质的含钙量也会增加,骨骼就变得很坚固了。
所以经常练习太极拳的人不容易会摔跤和骨折。大量的研究证明,老年人在练习太极拳后,身体健康、精力充沛,有效改变肢体僵硬、震颤、动作迟缓等状况,跌倒的危险下降了百分之五十以上。
看了“太极拳锻炼骨骼肌肉强身健体” 文章 的人还看了:
1 太极拳运动解剖生理学
2 练习太极拳对骨骼及关节的作用
3 论太极拳的生理保健作用
4 强身健体习练太极
5 太极拳的三个层次
6 常练太极拳的养生功效
7 太极拳与健康长寿
太极拳猫步基本功训练方法
猫步的走法
1、全身松静。这很关键,身不松则心不静,心不静就不易察觉自己。
2、全身重量移于左腿,准备出右步。移动的过程要慢,体会身体右侧渐虚左侧渐实。
3、提右腿。体会右侧大腿、小腿肌肉放松,膝盖有上提之意,右胯松开。仿佛膝盖有绳向上牵引。
体会左侧实脚肌肉放松,关节放松,虽是实脚,却是不用一点力,全身重量落于左脚,调整尾闾,可感觉左脚心虚空,重量可卸掉,左脚仍可有轻灵感。
4、左腿微弯,腰胯松开舒展开,尾闾向前向上微托,将右腿送出。
5、落步。右腿要松开,右脚几乎平行于地面,在脚将触未触地前,脚尖轻挑,脚跟轻落地,随后全脚掌踏实。落步瞬间腹部容易紧张,一般是因为腿劲不足。此时重心由左腿随落步而向右侧略移,以前进后退都不觉得滞重为宜。
6、重心向右腿移动。右腿完全松开,松到象别人的腿一样(松大概就应该这样,别人的东西不能动,不能动就不牵挂,心放下了,没有牵挂了,自然就松开了。这是俺自己的方法,欢迎借鉴),重心的移动全靠后腿推动。尾闾微向上向前托。移动至小腿垂直于地面或小腿与脚背成钝角。有支撑八面之感。
7、收步。右腿为实腿,收左腿,左腿膝盖似有绳牵。松后胯,左腿轻盈收回。
对于初学太极拳者,走猫步为主,拳架为辅。猫步走好了,再练拳架事半功倍。
走猫步分三阶段:
1、刚开始练习先不用注意很多,只要步子能迈大就可以。初练,对自己的身体很模糊,尽量松着迈大步可以放松肌腱(不主张压腿,如果喜欢压腿,那在走完猫步或练完拳后压),在迈步过程中体会自己的腿部肌肉,慢慢能听到自己腿部肌肉哪里是哪里,并练习放松。
2、几个月后,对自己的腿有了些认识后,可以迈小步来体会胯,及迈步过程中放松胯。
具体操作 :
迈步半个脚长及一个脚长即可,迈出腿落步时状如稍息,完全虚无,重心在支撑腿,而后听着自己的胯和腿部肌肉的细微变化,将重心慢慢移至迈出腿。如果劲为十分,落步时前腿为0,后腿为10,重心迁移,后腿送几分,前腿接几分。前腿一直保持松的状态,即使前腿成弓步。
心下一沉即可将前虚变成前实,收后腿。此时后腿如同废掉一样虚设,拖带着收回来体会后胯放松。前腿尽量松开,即使是实腿。
多长时间走一步一分钟左右或更长,仔细体会每块肌肉、关节的细微变化,刚开始需要比较长的时间,等对自己很熟悉了,自然时间用的就少了。
你会发现:迈小步原来比几个月来练的大步还要累上n倍。步子小容易放松,因松而沉。
3、能体会到胯及腿上的肌肉细微变化后,可以再迈大步。此时要保持胯的水平,脊柱的不偏不倚,及体会尾闾在迈步收步时的作用。尾闾托丹田:就如屁股下有个随时可以落座的凳子,而你一直处在将坐未坐之时。
练拳也好、走猫步也好,只有能做到反观内听,才能很好的审视自己,不然与做操无异。怎样能做到反观内听,我最近体会是:脸部松透,松到抬起眼皮的力气也不愿意用,状如半睡。真格的眼问鼻、鼻问口、口问心,但这只是外像,实际上你的心思不在鼻口,而是在你自己的骨骼肌肉关节。
太极拳走猫步常见问题:
一、提步或落步时单脚支撑时容易站 不稳:上身不松,重心偏高。松开心腹,自然就站得稳。
二、练习一段时间后,膝盖开始噼啪作响:不但走猫步时会响,有些人平日走路或运动也会响,但 没有痛感,这是正常的。响声多的人一般膝盖比较紧,有些人以前蹲不下或蹲下时脚后跟会翘起,此后腿部的柔韧大都会有不同程度改善。
三、平时不容易 出汗,甚至夏天或跑步都不出汗,而猫步走不上十几步就会出汗发热:练猫步时,只注重下盘,上半身因为被忽视而容易放松,因松而气学流通阻碍少。坚持锻炼 2、3个月,每日十五分钟,原先身体虚弱的人也会有改善。
四、练猫步前,平时也锻炼,可怎么走几步腿就发酸发软练太极拳锻炼的腿部肌肉根平日经 常使用的肌肉不大相同,而且平日腿劲跟不上的时候腿上其他肌肉及上半身会僵硬配合,因此腿部不容易吃劲。走猫步要求用的肌肉工作,不用的肌肉放松,即使是 用的肌肉也要在用时尽量放松。单腿撑地时,全身的重量落于一腿,也就是几十上百斤的重量落放于一腿,当然会累。累说明动作基本到位,如果不累,不要沾沾自喜自己的腿劲了得,很可能是上半身不松。
太极拳中的蹬腿蹬不高需要多练习压腿部韧带。
拉韧带方法如下:
一、热身:先活动头、手、腰、腿的各处关节,再慢跑15分钟。(慢跑后拉韧带韧带更容易松)
二、拉韧带:
1、竖叉:能下多深下多深,最好贴地面,要求后脚面贴地,上半身直立。(双腿)
2、横叉:脚跟着地,双脚勾起,其余要求同上。横叉:两手在体前扶地,两腿左右分开成直线,上体俯卧或侧倾。
3、压胯:膝盖着地努力分开,注意不能趴在地上,双手支撑,将腰胯向后下方压,最高境界是贴地。(姿势很难看,看过青蛙没有,虽不是亦不远矣。不过效果很好。)
4、脚背:跪坐在地上,脚背贴地,向后躺,最高境界后背着地。注意别把膝盖翘起。
扩展资料:
太极拳的口诀如下:
第一部分(1-10):1、起势、2、揽雀尾、3、单鞭、4、提手上势、5、白鹤亮翅、6、搂膝拗步、7、手挥琵琶、8、搬拦捶、9、如封似闭、10、斜飞势。
第二部分(11-20):11、肘底捶、12、倒卷肱、13、左右穿梭、14、左右野马分鬃、15、云手、16、单鞭、17、高探马、18、右蹬脚、19、双峰贯耳、20、左分脚。
第三部分(21-30):21、转身右蹬脚、22,海底针、23,闪通背、24,白蛇吐信、25,右拍脚、26、左右伏虎势、27、右下势、28、金鸡独立、29、指裆捶。
第四部分(30-40):30、揽雀尾、31、单鞭、32、左下势、33、上步七星、34、退步跨虎、35、转身摆莲、36、弯弓射虎、37、搬拦捶、38、如封似闭、39、十字手、40、收势。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