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小腿三头肌正确的是

关于小腿三头肌正确的是,第1张

小腿三头肌(腓肠肌和比目鱼肌),在小腿后面,可明显见到改肌粗隆的肌腹及跟腱。浅层的腓肠肌,深层的比目鱼肌。腓肠肌有内、外侧两个头,分别起自股骨内、外上髁后面,两头会合,约在小腿中点移行为腱性结构;比目鱼肌位置较深,起自腓骨后面的上部和胫骨比目鱼肌线,肌束向下移行为肌腱。两肌腱合成粗大的跟腱止于跟骨。小腿三头肌收缩时,屈踝关节和膝关节;站立时可固定上述二关节,防止身体前倾。

小腿下部肌肉位于膝关节下,小腿后部。它们开始于膝关节后的胫骨顶部,向下延伸至跟腱。这些肌肉的主要作用是弯曲踝关节。腓骨长肌和腓骨短肌是这些肌肉的外侧部分。这两块肌肉都是跖屈肌,可以外翻踝关节,防止其内转,还可以防止踝关节扭伤。腓骨长肌肌腱插入端可以维持双脚的外纵弓和横纵弓。趾长屈肌、拇长屈肌和胫骨后肌形成了小腿肌肉的深层后部。胫骨后肌是维持足弓的最深的肌肉,栂长屈肌则负责维持双脚的内纵弓。比目鱼肌之所以得其名是因为其形状像一条鱼,它是小腿三头肌的一部分。它比腓肠肌深,其中部和后部纤维从腿侧凸出,并比腓肠肌的延伸幅度大。长时间穿高跟鞋会导致该肌肉缩短,会影响姿势的优雅度。

小腿三头肌(triceps

surae)位于小腿后群,主要由腓肠肌及比目鱼肌构成。

形态:它的二个头,位于浅层称腓肠肌,另一个头位置较深是比目鱼肌。

起、止点:腓肠肌的内、外侧头起自股骨内、外侧髁,约在小腿中点处移行为腱性结构;比目鱼肌起自胫腓骨上端后部和胫骨的比目鱼肌线,肌束向下移形为肌腱。三个头会合,在小腿的上部形成膨隆的小腿肚,向下续为跟腱,止于跟骨结节。

作用:屈小腿和上提足跟,在站立时,能固定踝关节和膝关节,以防止身体向前倾倒。

神经支配:主要由胫神经(L4~S3)支配。

人体下肢肌包括:盆带肌,大腿肌,小腿肌及足肌。

一 盆带肌

盆带肌分为前后两群。前群起自骨盆内面,后群起自骨盆外面。

盆带肌前群:髂腰肌、阔筋膜张肌。

髂腰肌是由腰大肌和髂肌两块肌肉组成。

起点:腰大肌起自第12胸椎和第1-5腰椎体侧面和横突;髂肌起自髂窝。

止点:两肌相合,经髋关节前内侧腹股沟韧带深面,止于股骨小转子。

功能:近固定时,使大腿屈和外旋。远固定时,单腿站立一侧收缩使脊柱向同侧屈和旋转;两侧收缩使脊柱前屈和骨盆前倾。

阔筋膜张肌

•起点:起于髂前上棘。

•止点:该肌在大腿外侧移行于髂胫束,止于胫骨外侧髁。

•功能:近固定时,使大腿屈、外展和内旋。

盆带肌后群:臀大肌、臀中肌、臀小肌、梨状肌、闭孔内肌、闭孔外肌、股方肌。

臀大肌

起点:起于髂骨翼外面及骶、尾骨背面。

止点:止于臀肌粗隆和髂胫束。

功能:近固定时,使大腿伸和外旋。上部肌纤维收缩使大腿外展;下部使大腿内收。远固定时,一侧肌肉收缩使骨盆转向对侧;两侧同时收缩使骨盆后倾。

臀中肌和臀小肌

起点:起于髂骨翼外面。

止点:止于股骨大转子。

功能:近固定时,使大腿外展;远固定时,一侧肌肉收缩使骨盆向同侧倾;两侧前部纤维使骨盆前倾;

梨状肌

起点:起于第2-5骶椎前侧面。

止点:止于股骨大转子尖端。

功能:近固定时,使大腿外展和外旋。远固定时,一侧收缩,使骨盆转向对侧;两侧收缩,使骨盆后倾。

闭孔内肌、闭孔外肌、股方肌

•.闭孔内肌:闭孔膜内面及其周围骨面,由坐骨孔出骨盆止于转子窝,其功能是使大腿外旋。

•5.闭孔外肌:闭孔膜外面及其周围骨面,经股骨颈后方止于转子窝,其功能是使大腿外旋

6.股方肌:起于坐骨结节,止于转子间嵴,其功能是使大腿外旋。

大腿肌可分为前外侧群、后群和内侧群

大腿前外侧群:股四头肌、缝匠肌。

股四头肌

起点:此肌有股直肌、股中肌、股外侧肌和股内侧肌四个头。股直肌起自髂前下棘,股中肌起自股骨体前面,股外侧肌起自股骨粗线外侧唇,股内侧肌起自股骨粗线内侧唇。

止点:四个头相合,成一条强有力的腱,由前面及两侧包绕髌骨,并在髌骨下方形成髌韧带,借此止于胫骨粗隆。

功能:近固定时,使小腿伸,股直肌还能使大腿屈。远固定时,可使大腿在膝关节处伸

缝匠肌

•起点:起于髂前上棘。

•止点:止于胫骨粗隆内侧面。

•功能:近固定,使大腿屈、外旋和外展,并使小腿屈和内旋。远固定时,两侧收缩,使骨盆前倾。

大腿内侧群:耻骨肌、长收肌、短收肌、大收肌和股薄肌。

•起点:耻骨肌和长收肌起于耻骨上支外面,短收肌起于耻骨下支外面。

•止点:耻骨肌止于股骨粗线内侧唇上部,长收肌止于股骨粗线内侧唇中部,短收肌止于股骨粗线内侧唇中部。

•功能:近固定时,使大腿屈、内收和外旋。远固定时,使骨盆前倾。

大收肌

•起点:起于从坐骨结节、坐骨支和耻骨下支。

•止点:止于股骨粗线内侧唇上2/3及股骨内上髁。

功能:近固定时,使大腿内收、伸和外旋。远固定时,使骨盆后倾。

股薄肌

起点:起于耻骨下支。

止点:止于胫骨粗隆内侧面。

功能:近固定时,使大腿内收和屈,还使小腿屈和内旋。远固定时,可使骨盆前倾。

大腿后群肌:股二头肌、半腱肌和半膜肌。

半腱肌和半膜肌

•起点:起于坐骨结节。

•止点:半腱肌止于胫骨粗隆内侧面,半膜肌止于胫骨内侧髁内侧面。

•功能:近固定时,使大腿伸,并使小腿屈和内旋。远固定时,与股二头肌相同。

股二头肌

•起点:长头起自坐骨结节,短头起自股骨粗线外侧唇上半部。

•止点:止于腓骨头。

•功能:近固定时,长头使大腿伸,并使小腿屈和外旋。远固定时,使大腿在膝关节处屈。当小腿伸直时,则使骨盆后倾。

小腿肌分前群、后群和外侧群。

小腿前群:胫骨前肌、趾长伸肌、拇长伸肌。

胫骨前肌

起点:起于胫骨体外侧的上2/3。

止点:肌腱从内踝前方通过,止于内侧(第1)楔骨和第1跖骨底。

功能:维持足弓

趾长伸肌

起点:起于胫骨外侧髁、腓骨前面上3/4和相邻骨间膜。

止点:该肌共有5条腱,其中四腱止于第2~5趾远节趾骨;另一腱止于第5跖骨底,称第三腓骨肌(此肌只有人类才有)。

功能:近固定时,使足伸和外翻,并使2~5趾伸。

拇长伸肌

起点:起于腓骨内下半和小腿骨间膜。

止点:止于拇趾远节底。

功能:近固定时,使拇趾伸,并使足伸和内翻。

小腿后群:小腿三头肌、趾长屈肌、拇长屈肌、胫骨后肌。

小腿三头肌

起点:腓肠肌内、外侧头分别起自股骨内、外上髁,比目鱼肌起自胫骨和腓骨后上部。

止点:止于跟骨结节。

功能:近固定时,使足跖屈、腓肠肌还能在膝关节处屈小腿。远固定时,在膝关节处拉大腿向后,协助伸膝,有维持人体直立的功能。

趾长屈肌

起点:起于胫骨体后中部。

止点:有4条腱分别止于第2-5趾远节趾骨底的跖侧面。

功能:固定时屈趾,并协助足跖屈和内翻。

拇长屈肌

起点:起于腓骨后下2/3处。

止点:止于拇趾远节趾骨底跖侧面。

功能:近固定时为屈拇趾原动肌,并协助足跖屈和内翻。

胫骨后肌

起点:起于胫、腓骨后面及小腿骨间膜。

小腿外侧群:腓骨长肌、腓骨短肌。

腓骨长肌和腓骨短肌

起点:均为起于腓骨外侧,腓骨长肌在上2/3,腓骨短肌在下1/3。

止点:两肌腱从外踝后面转至足底,腓骨长肌腱经足底止于第一楔骨和第一跖骨底。腓骨短肌止于第5跖骨底。

功能:近固定时,为足外翻的原动肌,协助足跖屈,有维持足弓的功能。

足肌

足肌分为足背肌和足底肌。

足背肌只有两块伸趾的短肌

足底肌分为内、外侧和中间三群。足跖侧诸肌的功能与其名称相适应。

髋肌为运动髋关节的肌,主要起白骨盆的内面和外面,跨过髋关节,止于股骨上端,按其所在的部位和作用,可分为前、后两群。

(一)前群 有髂腰肌和阔筋膜张肌。

1.髂腰肌iliopsoas 由腰大肌和髂肌组成。腰大肌psoas major 起自腰椎体侧面和横突。髂肌iliacus呈扇形,位于腰大肌的外侧,起自髂窝。两肌向下会合,经腹股沟韧带深面止于股骨小转子。作用:使大腿前屈和旋外。下肢固定时,可使躯干和骨盆前屈。

2.阔筋膜张肌tensor fasciae latae 位于大腿上部前外侧,起自髂前上棘,肌腹在阔筋膜两层之间,向下移行于髂胫束止于胫骨外侧髁。作用:使阔筋膜紧张并屈大腿。

(二)后群 主要位于臀部,故又称臀肌,有7块。

1.臀大肌gluteus maximus 位于臀部浅层、大而肥厚,形成特有的臀部隆起,覆盖臀中肌下半部及其它小肌。起自髂骨翼外面和骶骨背面,肌束斜向下,止于髂胫束和股骨的臀肌粗隆。作用:使大腿后伸和外旋。下肢固定时,能伸直躯干,防止躯干前倾,是维持人体直立的主要肌之一。

2.臀中肌gluteus medius 位于臀大肌的深面。

3.臀小肌gluteus minimus 位于臀中肌的深面。臀中、小肌都呈扇形,皆起自髂骨翼外面,肌束向下集中形成短腱,止于股骨大转子。作用:两肌均使大腿外展,前部肌束能使大腿旋内,而后部肌束则使大腿旋外。

4.梨状肌 piriformis 起自盆内骶骨前面,经坐骨大孔达臀部,止于股骨大转子。作用:外展、外旋大腿。

5.闭孔内肌obturator internus 起自闭孔膜内面及其周围骨面,肌束向后集中成为肌腱,由坐骨小孔出骨盆转折向外,此肌腱的上、下各有一块小肌,分别为上孖肌、下孖肌,与闭孔内肌腱一起止于转子窝。作用:使大腿旋外。

6.股方肌quadratus femoris 起自坐骨结节,向外止于转子间脊。作用:使大腿旋外。

7.闭孔外肌obturator externus 起自闭孔膜外面及其周围骨面,经股骨颈的后方,止于转子间窝。作用:使大腿旋外。 大腿肌分为前群、后群和内侧群。

(一)前群

前群有缝匠肌和股四头肌。

1.缝匠肌sartorius 是全身最长的肌,呈扁带状,起于髂前上棘,经大腿的前面,斜向内下,止于胫骨上端的内侧面。作用:屈大腿和屈膝前节,并使已屈的膝关节旋内。

2.股四头肌quadriceps femoris 是全身最大的肌,有4个头:股直肌起自髂前下棘;股内侧肌和股外侧肌分别起自股骨粗线内、外侧唇;股中间肌位于股直肌的深面,在股内、外侧肌之间,起自股骨体的前面。4个头向下形成一强腱,包绕髌骨的前面和两侧,向下延为髌韧带,止于胫骨粗隆。作用:是膝关节强有力的伸肌,股直肌还可屈大腿。

(二)内侧群

有5块肌,位于大腿的内侧,分层排列。起自闭孔周围的耻骨支、坐骨支和坐骨结节等处。

1.耻骨肌pectineus 长方形短肌,位于髂腰肌的内侧,长收肌的外侧。

2.长收肌adductor longus 三角形扁肌,在耻骨肌的内侧。

3.股薄肌gracilis 带状长肌,在最内侧。

4.短收肌adductor brevis 近似三角形的扁肌,在耻骨肌和长收肌后面。

5.大收肌adductor magnus 为内侧群最宽大的三角形肌,在上述肌的深面。

除股薄肌止于胫骨上端的内侧外,其它各肌都止于股骨粗线,大收肌还有一腱止于股骨内上髁上方的收肌结节,此腱与股骨之间有一裂孔,称为收肌腱裂孔,有大血管通过。

(三)后群 后群有股二头肌、半腱肌和半膜肌,均跨越髋关节和膝关节,常称之为“腘绳肌”。

1.股二头肌biceps femoris 位于股后外侧,有长、短两个头。长头起自坐骨结节,短头起自股骨粗线,两头合并后,以长腱止于腓骨头。

2.半腱肌semitendinosus 位于股后的内侧,肌腱细长,几乎占肌的一半。与股二头肌长头一起起自坐骨结节,止于胫骨上端的内侧。

3.半膜肌semimembranosus 在半腱肌的深面,以扁薄的腱膜起自坐骨结节,腱膜几乎占肌的一半,肌的下端以腱止于胫骨内侧髁的后面。 小腿肌分为3群:前群在骨间膜的前面,后群在骨间膜的后面,外侧群在腓骨的外侧面。

(一)前群 有3块肌。

1.胫骨前肌tibialis anterior 起自胫骨外侧面,肌腱向下经踝关节前方,至足的内侧缘,止于内侧楔骨和第1跖骨底。作用:伸踝关节(足背屈),足内翻。

2.趾长伸肌extensor digitorum longus 起自腓骨内侧面的上2/3和小腿骨间膜,向下至足背分为4条腱至第2-5趾背移行为趾背腱膜,止于中节和远节趾骨底。由此肌另外分出一腱,经足背外侧止于第5趾骨底,称为第3腓骨肌。作用:伸踝关节,伸第2~5趾,足外翻。

3.踇长伸肌extensor hallucis longus 位于前两肌之间,起自腓骨内侧面的中份和骨间膜,肌腱经足背,止于踇趾远节趾骨底。作用:伸踝关节,伸踇趾。

(二)外侧群

外侧群为腓骨长肌peroneus longus和腓骨短肌peroneus brevis,两肌皆起自腓骨的外侧面,腓骨长肌起点较高,并覆盖腓骨短肌。

两肌的腱经外踝的后面转向前,在跟骨外侧面分开,短肌腱向前止于第5跖骨粗隆,长肌腱绕至足底,斜行至足的内侧,止于内侧楔骨和第1跖骨底。 (三)后群 分浅、深两层。

1.浅层 有强大的小腿三头肌triceps surae,两个浅表的头称腓肠肌gastrocnemius,腓肠肌的内、外侧头起自股骨内、外侧髁的后面,两头相合,约在小腿中点移行为腱,位置较深的一个头是比目鱼肌soleus,起自腓骨后面的上部和胫骨的比目鱼肌线,肌向下移行为肌腱与腓肠肌的肌腱合成人体最粗大的跟腱tendo calcaneus,止于跟骨。作用:屈踝关节(跖屈)和屈膝关节。在站立时,能固定踝关节和膝关节,以防止身体向前倾斜。

2.深层 有4块肌,腘肌在上方,另3块在下方。

(1)腘肌popliteus:斜位于腘窝底,起自股骨外侧髁的外侧部分,止于胫骨的比目鱼肌线以上的骨面。作用:屈膝关节并使小腿旋内。

(2)趾长屈肌flexor digitorum hmgus:位于胫侧,起自胫骨后面,长腱经内踝后方至足底,在足底分为4条肌腱,止于第2~5趾的远节趾骨底。作用:屈踝关节(跖屈)和屈第2~5趾。

(3)踇长屈肌flexor hallucis longus:起自腓骨后面,长腱经内踝之后至足底,止于踇趾远节趾骨底。作用:屈踝关节(跖屈)和屈踇趾。

(4)胫骨后肌tibialis posterior:位于趾长屈肌和踇长屈肌之间,起自胫骨、腓骨和小腿骨间膜的后面,长腱经内踝之后到足底内侧,止于舟骨粗隆和内侧、中间及外侧楔骨。作用:屈踝关节(跖屈)和使足内翻。 分为足背肌和足底肌。

(一)足背肌

足背肌较薄弱,包括伸踇趾的踇短伸肌和伸第2~5趾的趾短伸肌,位于趾长伸肌腱深面。

(二)足底肌

足底肌的配布和作用与手掌肌相似, 亦分为内侧群、中间群和外侧群,但没有与拇指和小指相当的对掌肌。

1.内侧群 为运动跗趾的小肌。有3块,浅层有踇展肌、踇短屈肌;深层有踇收肌。

2.中间群 由浅至深排列为趾短伸肌、跖方肌、4条蚓状肌、3块骨间足底肌和4块骨间背侧肌。

3.外侧群 为运动小趾肌,有小趾展肌和小趾短屈肌。

解剖列车笔记的整理来自李哲老师。老师更多的是解读本书,我则是还原老师的课堂口述。

☞本节看点——快速查看关键点——

1足底筋膜受限及身体评估

2怎么做足疗

3分拉趾运动:伸展带加弹力带

4腓骨长/短肌、胫骨后肌、小/拇指展肌、趾短屈肌

5暖场技巧:足底踩球、扎抓脚趾、刮眼眉、压手掌

6骨盆前移、腿前倾

这段长肌筋膜的始发“站”,是远端趾骨的底侧面,而第一条轨道则沿着足底表面行走。

后表线从脚底开始,包括趾骨、掌骨(跖骨)、跗骨。(注:跗音同付)

它包括足底筋膜和源于足部的趾短屈肌及其肌腱。

足底腱膜:厚、无弹性、有韧性,像塑料一样在足底封闭起来。可对照足底穴位找解剖结构。图87/86上

(弹性好的,没有韧性,很容易拉断。韧性好的,很难拉断,弹性小)

五条肌筋带汇聚成一条腱膜,在足最中间的位置。源自第1&5跖骨的基部非常重要的第6&7条腱束——内&外侧筋膜,也加入足底筋膜,在足跟外缘与后表线相汇合。

事实上,脚底有七个腱束,5个脚趾各对应一个腱束,大脚趾&小脚趾侧各有一个。

跟腱,就是小腿三头肌的肌腱,即小腿肚子

这些筋膜及相关的肌肉牵拉足底,纵向上使足弓形成一个可调整的“弓弦”,有助于拉紧两端,从而维持足跟与第1&5跖骨头部间适当的关系。

这段话说明足底有3个弓:横弓、内侧弓、外侧弓。

(p86,1段)

足底往往是问题之源,并沿此通路向上传导。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足非常重要。身体的,60-70%的本体感觉来自足底。

足底的受限通常腘绳肌腱紧张、腰椎前凸,以及上段颈椎保持过伸姿势相关。

骨盆前移 ☞臀部会翘

骨盆前倾 :腘绳肌拉长,是被拉长的紧张。

紧张分为被拉长的紧张&缩短的紧张。

例子 ①咬紧牙关,腮两侧的咬肌肌肉变硬,属于向心收缩,是缩短的收缩。

②拉长的收缩:肌肉被拉长也会变硬。

张力指肌肉的紧张度,这种紧张可以是被拉长的紧张,也可以是缩短的紧张。

当 足底受限 前通常腘绳肌紧张☞被拉长的紧张,带动着小腿三头肌紧张,小腿三头肌筋膜紧张,就拉着足底紧张。

在足这里有3个滑轮:足跟、外踝、内踝。前两个滑轮最重要。

腰椎前凸 ☞骨盆必定前倾。腰与骨盆是一个联合体,互相影响。

骨盆中立位与骨盆前/后倾

腰椎变直☞就是骨盆后倾

骨盆前倾(塌腰):男(0-5度正常),女(5-15度正常)。

上颈段保持过伸 :过伸就是仰头,弓起上背部,视线平视前方,这样的姿势就是上颈段过伸,是一个很糟糕的姿势。

—— 足疗 ——

为什么刺激完足底会感觉舒服,比如去足疗店做足疗?为什么当时按完舒服第二天又不行了,还需要继续按摩?为什么没有解决问题呢?因为只处理了足底没有处理上背部,没有解决根本问题,长时间足底筋膜受限,影响上面很多结构受限,足是根。

爱心提醒☞注意:下次再按摩足底时,NO仰卧,Yes俯卧,腿后侧三头肌、腘绳肌、臀大肌和背部被压迫,足底按摩不能很好的传导。

俯卧按摩足底对后表线来说是很好的功能模式,称为功能性按摩。

虽然足底的结构处理通常是一些力道较重的关节伸展法,但只要有助于放松筋膜就会传达到上方组织。

(p86,2段)

如果足内侧的比例缩短,脚的内侧面就常常会被稍微抬升起来(如旋后或内翻),外观朝大趾方向弯曲,呈“杯状手”状,就像一只手稍微呈杯状,手掌心向下,置于桌子上。这说明这类患者,外侧的足底筋膜需要拉伸。

足内外侧缘,内侧短,外侧抬起,足内翻=旋后,反之,足外翻(旋前)。

如上图。小脚趾跟与大脚指跟相差1厘米正常。

在正常的步态学中,足落地的过程☞足跟-足外侧-脚趾。很多人走路并不是这种模式,时间一长,就会导致足的外侧缘腱膜缩短。

高足弓的人,或者脚底走路不舒服的人,需要做一个脚底外侧的拉伸。

(p87,1段)

足底筋膜常常是腿部不适的一个问题根源。

经常穿高跟鞋、皮鞋或者小鞋的人,小脚趾被拉向足跟。

比如经常穿高跟鞋的人,小脚趾经常勾着小脚趾影响整个足底外侧筋膜。

每一个腱膜的深面都非常完美的配搭着一块肌肉。腱膜可以去拉,但其深面有肌肉。展肌就是向外伸展。

方法一 ,仰卧,将足跟顶到墙上,把足固定,用伸展带套到脚趾上,轮流每个脚趾去做,牵拉10秒/20次。

先用伸展带,再用弹力带。先仰卧再站立。

用弹力带是激活本体感觉最好的方式。

方法二 。仰卧/坐姿,用两只手分别抓住一只脚的大脚趾和小脚趾往两侧拉,像打扇子一样拉开。可用手/弹力带。

第一步仰卧拉,第二步站立拉。方法同上先用伸展带,再用弹力带。

自负重(身体自身带的重量)对足底筋膜的牵拉有着重大的意义。对足底筋膜肌肉产生很好的牵张力,对指短屈肌拇指展及小指展肌起到很好的拉伸。站起来之后,足底承受了压力,再去拉伸感觉会不一样,足底筋膜,和肌肉在一种压力下完成牵拉,更加激活韧性。

0负重-自负重-负重牵拉-渐近负载,一步一步按程序来。

第三步用球按压 。

(p87,2段) 即使是相对平衡的足部,经常活动足底也有好处,因为它可以使脚更加柔软、更易于传导动作。

——评估——☞重要——

段1 让测试对象做向前弯曲的动作。引领受试者注意脊柱两侧的感觉。

本体感觉, 引领受试者感受自己身体内在的感觉。本体感觉包括,震动觉、位置觉、精细触觉。

振动觉 ,如手机振动。

位置觉 ,知道自己在站着,或者坐着,或者在走,在跑

最主要的就是振动觉和位置觉,like内关。

比如做前屈大腿内侧好紧,可能是和足底有关、可能骨盆前倾、可能腰椎前凸、可能足底受限,同一症状可能是不同的地方引发的。

段2 接着用一只脚的足底滚动一个网球,动作要缓慢而有力,压力要达到足底筋膜,避免过快或过猛,至少做2分钟,确保从5个脚趾到足跟前端的整个范围都做到。

至少要2分钟,让足底神经有一个传递的过程,足底筋膜松掉,神经的传导才能正常,顺着神经信号的传导到腰-脊髓-大脑,然后全身都放松了。

不要快/猛,客户的体验会不好。

——非常重要的3块肌肉——

腓骨短肌 :第五脚趾骨跟部,一定要按压。

腓骨长肌 :小腿正外侧,大脚趾骨根部,按压这两处,好多人会非常痛,很神奇的现象是☞有的人肩膀会很快松下来。

胫骨后肌 :(很深,很难触碰到)大脚趾跟后一点点是其附着点。

做完足底按压后再做前屈,对比一下,手会很容易降低或者触碰到地,足底受限解除后,腘绳肌不紧张,颈部筋膜也不紧张,这一侧的筋膜被拉伸开,手就会下去,但这种现象只能维持15分钟。

治疗是一个过程,不痛才是治疗的开始。

——暖场技巧——

1 足底踩球 +站立前屈

2 抓脚趾 。

站立,像用力握拳一样抓脚趾,抓地面20次。

每抓一次就收缩足底的筋膜,指短屈肌小指展肌拇指展肌,抓完再伸展又是一个拉伸的过程,即做了筋膜的放松。

3 刮眼眉 。整个后表线:后表线下端☞足底,上端☞眼眉。

4 用球按摩手掌 。用高尔夫球或者网球在掌心处按摩,像按摩足底的方法一样,用一点力量才生痛感即可。按压2min。

骨细胞分为成骨细胞&破骨细胞。

成骨细胞填满了被拉离的骨膜下方的空隙☞把骨膜牵拉出来一点,这个空隙被成骨细胞填满即形成 骨刺 。

跟腱的支撑靠比目鱼肌、腓肠肌、趾屈肌。按摩整个足底之外,对于小腿三头肌的放松尤其重要。

比目鱼肌构成小腿三头肌,不要直接按压跟腱,跟腱厚,并且无弹性,要刺激小腿三头肌与跟腱交接处。

图1。

后表线长期过度紧张,常见于腿前倾、骨盆前移的人。

足内翻左脚足弓抬高身体前倾。

图2骨盆前倾

图3上两个图,骨盆前倾、骨盆后倾+前移

下3图,骨盆后倾、正常、骨盆前倾

图4 1&2有问题,3正常(但手不是自然状态)

做骨盆后倾+腿的运动,调整如下图。

图5宝宝的发育。骨盆正位。背部直立。

知识拓展:

小腿和足的肌肉名称☞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1127055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26
下一篇2023-11-2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