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肢的基本结构配布

下肢的基本结构配布,第1张

下肢是由骨、肌肉、血管神经及浅、深筋膜和皮肤形成的多层次鞘状局部。可分为浅、深二层结构。浅层结构由皮肤和浅筋膜构成,在浅筋膜内有丰富的浅静脉、淋巴管和皮神经。深层结构由深筋膜、肌肉、血管、神经和骨构成,并以血管神经及其行径形成了若干重要局部结构及局部核心结构。

肌腔隙和血管腔隙

主要局部结构:肌腔隙、血管腔隙、

进入股前区的血管神经,通过二个腔隙即肌腔隙和血管腔隙进入;然后集中于股前区的股三角区内;最后经隐静脉裂孔进入股前区和腹前外侧壁浅层;经收肌管进入膝后区。

1、肌腔隙lacuna m usculorum: 由腹股沟韧带、髂耻弓和髂骨围成,内有髂腰肌及其浅面内侧的股神经和其浅面外侧的股外侧皮神经。

2、血管腔隙 lacuna vasorum: 由腹股沟韧带、髂耻弓、腔隙韧带和耻骨梳韧带围成,内有股动脉及其内侧的股静脉和股管。股管的开口为股环,其外为股静脉,后为耻骨,仅前、内为韧带,是扩大股管的部位。 股三角 femoral triangle: 由腹股沟韧带、缝匠肌和长收肌围成。内有股神经、股动脉、股静脉、股鞘和股管。

(1)股动脉 femoral artery: 是股三角内的中心结构,有四大分支。向前发出三条动脉即:腹壁浅动脉、旋髂浅动脉和阴部外动脉。向后发出股深动脉,该动脉又发出旋股内、外侧动脉和穿动脉,股动脉与股深动脉几乎处于同一垂线上。

(2)股静脉 femoral vein: 位于动脉内侧,有四条属支,与动脉的分支同名但归属有异。其前方为一支,即大隐静脉。后方为三支,即股深静脉、旋股内、外侧静脉。

(3)股神经 femoral nerve: 位于动脉的外侧,立即分成多条肌支和皮支,其中有两条神经一直伴动脉下行,即隐神经及其外侧的股内侧肌支。

(4)股鞘 femoral sheath: 为腹横筋膜与髂筋膜向下延续包绕于股动、静脉上部形成的筋膜鞘呈漏斗形,长约3-4CM。股鞘内有两条纵行的纤维隔,将鞘腔分为三部分:外侧部容纳股动脉,中间部分窝纳股静脉,内侧部称股管(图1-8)。

(5)股管 femoral canal: 其前界为腹股沟韧带及筛筋膜;后界为耻骨梳韧带及耻骨肌筋膜;内侧界为腔隙韧带及股鞘内侧壁;外侧界为股静脉内侧的纤维隔。

神经、动脉和静脉三者间的动态变化为:由原位的外、中、内关系,发展到前、中、后关系。即外侧的神经向前,内侧的静脉向后,在三角的尖部,神经和血管呈前后一排,由前向后分别为:隐神经、股动脉、股静脉、股深动脉、股深静脉。因此,在三角尖部由前向后刺入,可同时损伤四条血管。股动脉浅面无任何神经肌支跨过,沿股动脉切开,除切断浅层的股前皮神经和隐神经外,无任何神经肌支受损。动脉的内侧肌群由闭孔神经支配,其外侧肌群由股神经支配,耻骨肌位于动脉内侧,也由股神经支配,但该神经由动脉之深面通过。 局部核心结构:短收肌

股内侧区有五块肌肉,短收肌与该区的血管神经及肌肉关系密切。

短收肌前方为三块肌肉,即耻骨肌、长收肌和股薄肌;

后方为一块肌肉,即大收肌。

由闭孔进入股内侧区的血管神经分别经短收肌浅、深面下行,即骑跨于该肌之上。 局部核心结构: 股二头肌。

股后区是坐骨神经的通道,有三块肌肉即股二头肌、半膜肌和半腱肌。其中股二头肌与坐骨神经相关密切。

坐骨神经 sciatic nerve: 行于股二肌长头的深面,在股二头肌上缘与臀大肌下缘之间,坐骨神经无肌肉覆盖,为第一危险区;

在股二头肌下缘坐骨神经仍无肌肉覆盖,为第二危险区。

在坐骨神经行程中,自内侧发出肌支至股二头肌长头、半腱肌、半膜肌及大收肌的坐骨部,而股二头肌短头则由腓总神经支配。坐骨神经的内侧部则为第三危险区。

坐骨神经外侧部无分支,故为安全区。 主要局部结构:腘窝。

膝部分为前后两区,后区是下肢血管神经汇集的局部,该区肌肉形成菱形窝即腘窝。

腘窝 popliteal fossa: 是膝后区由诸肌肉形成的菱形局部。窝的上内侧界为:半腱肌和半膜肌;上外侧界为:股二头肌;下内、外侧界为腓肠肌内、外侧头。

在腘窝内有大量血管神经,由浅入深分别为:胫神经和腓总神经、腘静脉、腘动脉。腘动脉因发出胫前动脉和腓动脉,故于胫神经的深面先跨其外侧,然后再重返其内侧下行,沿途发出大量分支形成膝关节网。胫神经由窝上角至下角,在上角处与腓总神经紧密相贴,在下角处有分支进入小腿三头肌。腓总神经紧贴窝上外侧界全程。

神经系统是机体内主要的功能调节系统。它控制和调节着机体所有器官、系统的活动,并把它们联系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从而保证机体内部活动的统一与协调。同时,神经系统使机体与外界环境相联系,使机体与外界环境保持相对的平衡。因此,神经系统在人的生命活动中起着主导作用。

神经系统在形态和功能上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为了便于描述和学习,将其分为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两部分。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和脊髓,分别位于颅腔和椎管内。周围神经系统是脑和脊髓以外的神经部分,其将中枢神经系统与各系统的器官、组织连接在一起,使中枢神经系统完成对各系统器官和组织的控制与调节。周围神经系统分脑神经、脊神经和内脏神经三部分。

按其与脑和脊髓的连接关系分为脑神经和脊神经。脑神经与脑相连,共12 对;脊神经与脊髓相连,共31 对。周围神经系统按分布范围又分为躯体神经和内脏神经。躯体神经和内脏神经的神经纤维均走在脊神经和脑神经中,躯体神经分布于体表、骨、关节和骨骼肌,而内脏神经则分布于内脏、心血管和腺体。躯体神经和内脏神经又各分为感觉(传入)神经和运动(传出)神经,其中:躯体感觉神经和内脏感觉神经将各自分布区域的感觉信息传向脊髓和脑;躯体运动神经将脑和脊髓的运动信息传向骨骼肌(支配骨骼肌运动);内脏运动神经将脑和脊髓的运动信息传向平滑肌、心肌和腺体,支配内脏的活动、心血管的活动、控制腺体的分泌。内脏运动神经又分为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为便于叙述,通常将周围神经系统概括地分为脑神经、脊神经和内脏神经三部分。

坐骨神经为全身最粗大的神经,经梨状肌下孔出盆腔。在臀大肌深面经坐骨结节与股骨大转子之间至大腿后面,在股二头肌深面下降达_窝,在_窝稍上方分为胫神经和腓总神经。坐骨神经本干发支支配股肌后群并布于髋关节。

(1)胫神经:为坐骨神经本干的直接延续,在小腿三头肌的深面伴胫后动脉下降,在内踝后下方分为足底外侧神经和足底内侧神经,入足底。胫神经肌支支配小腿后群肌及足底肌,皮支布于小腿后面和足底皮肤。损伤:足呈背屈外翻状态,出现“仰趾足”

或“钩状足”。

(2)腓总神经:沿_窝外侧缘下降,绕至腓骨颈的前下,分为腓浅神经和腓深神经。腓浅神经的肌支支配小腿外侧群肌,皮支分布于小腿外侧、足背及第2 ~ 5 趾背的皮肤。腓深神经肌的肌支支配小腿前群肌,皮支分布于小腿前面及第1、2 趾相对缘的皮肤。损伤:足下垂,略有内翻,呈“马蹄内翻足”。阴部神经分布于肛门、外生殖器及会阴部的肌肉和皮肤。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注解 1 拼音

jǐ shén jīng

2 英文参考

spinal nerve

3 注解

脊神经连于脊髓,共31对:颈神经8对:胸神经12对:腰神经5对:骶神经5对:尾神经1对。每对脊神经都是由与脊髓相连前根和后根在椎间孔处合并而成。前根由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的轴突及侧角的交感或副交感神经元的轴突所组成,所以前根神经纤维的功能是运动性的。后根由脊神经节内的感觉神经元的轴突组成,所以后根的功能是感觉性的。由此可见,由前、后根合成的脊神经是混合神经,含有四种不同性质的神经纤维。脊神经躯体感觉纤维——分布于皮肤、骨骼肌、腱、关节,将皮肤的浅部感觉(痛、温度)和肌肉、关节的深感觉冲动传入中枢;脊神经内脏感觉纤维——分布于内脏、心、血管和腺体,传导来自这些结构的感觉冲动。脊神经躯体运动纤维——分布于横纹肌,支配其运动。脊神经内脏运动纤维——支配平滑肌和心肌的运动及腺体的分泌。

脊神经出椎间孔后,分为前、后两支。每支都属混合神经。后支细小,分布到颈部和背部的皮肤和肌肉。除第2~11对胸神经外,其余脊神经前支在颈、腰、骶等处互相交织成神经丛,再由此发出分支,分布到颈部、部分腹壁、会阴和四肢的皮肤和肌肉。神经丛计有:颈丛、臂丛、腰丛和骶丛。

颈丛 由第1~4颈神经的前支组成,位于胸锁乳突肌的深面,发出皮支与肌支。

(1)皮支:在胸锁乳突肌后缘中点处穿出,其分支主要分布至颈前部、肩部、胸上部以及头的后外侧部皮肤。

(2)肌支:主要有膈神经,由第3~5颈神经前支组成,为混合神经。分布至膈、胸膜、心包和一部分腹膜(例如肝被膜)。

臂丛 由第5~8颈神经的前支和第1胸神经前支的大部分组成。各神经在锁骨后方互相交织成丛在腋腔内,形成三束,紧贴于腋动脉周围。

臂丛的主要分支有:

尺神经和正中神经 支配前臂屈肌、手肌及皮肤。

桡神经 支配上臂(肱三头肌)和前臂的全部伸肌及皮肤。

胸神经前支 胸神经前支共12对,第1~11对各自走行于相邻两肋骨之间,故名肋间神经。肋间神经除支配肋间肌及胸壁皮肤外,下6对的胸神经前支还支配腹壁肌和腹壁皮肤。

腰丛 腰丛由第1~ 4腰神经前支组成。其主要分支有:

股神经是腰丛中最大的神经,支配大腿前群肌(股四头肌)及大腿前面、小腿内侧面以及足内侧缘的皮肤。

闭孔神经支配大腿内收肌群,并分布到大腿内侧面的皮肤。

骶丛 骶丛由第4腰神经的一部分、第5腰神经与全部骶神经及尾神经的前支组成。位于骨盆侧壁。骶丛的主要分支有:

坐骨神经为全身最粗大的神经,位臀大肌深面,经股骨上端后方降至大腿后肌群深面沿正中线下行,分出肌支支配大腿后肌群,一般在腘窝上方分为胫神经和腓总神经。胫神经支配小腿后群肌肉和足底肌肉以及小腿后面与足底的皮肤;腓总神经分布至小腿前肌群和外侧肌群以及小腿外侧面和足背的皮肤。

神经分布至 外括约肌、会 肌肉及皮肤。

脊神经在皮肤上的分布有一定的节段性,这在躯干部较为明显,即一个节段的脊神经的后(感觉)根和前(运动)根,支配着身体一定节段的皮肤感觉和肌肉运动。例如,第4胸神经分布于 平面的皮肤和肌肉;第10胸神经分布于脐平面的皮肤和肌肉。临床上根据出现感觉障碍的皮肤节段,可作出脊神经或脊髓损伤的定位诊断。另外,上、下两节段脊神经支配的范围又互相重合,即某一肌群可同时接受上下二条脊神经根的支配。所以一条脊神经根的损伤,并不致于使它所支配的皮肤感觉或肌肉运动完全丧失。

1、股四头肌

这是人体最有力的肌肉之一,位于大腿前表面皮下,有四个头,即股直肌、股中肌、股外肌、股内肌。近固定时,使大腿屈、小腿伸;远固定时,使大腿在膝关节处伸即牵拉股骨向前(如由下蹲到站立的动作);保持股骨垂直,维持人体直立姿势。 采用负重深蹲和负重伸小腿等练习可发展该肌的力量。

2、缝匠肌

这是大腿前细长的肌肉,贯穿大腿至小腿,常涉及交叉或合并的肌肉,对大腿前群肌起加固作用和用于腿的整体动作。 近固定时,使大腿屈、旋外,小腿屈、旋内。 采用仰卧“剪腿”,负重深蹲和负重半蹲等练习,可发展该肌的力量。

3、股二头肌

位于大腿后面外侧皮下,有长短二头。近固定时,使小腿屈和旋外;小腿伸直时可使大腿伸,如后踢腿跑和后蹬跑动作。远固定时,使骨盆后倾。 采用负重腿屈伸,深蹲起和后蹬跑可发展该肌的力量

4、胫骨前肌

位于胫骨的外侧。 近固定时,使足伸(背屈)、内收和外展,如勾脚动作。远固定时,拉小腿向前,以维持足弓。 采用负重勾脚等练习可发展该肌的力量。

5、小腿三头肌

位于小腿后面浅层,特别发达,使小腿后部隆起,它由腓肠肌和比目鱼肌组成。比目鱼肌位于腓肠肌的深层。近固定时,能使小腿和足屈。远固定时,使股骨远侧端和小腿骨拉向后方,使膝关节伸直,从中维持人体的直立。 

扩展资料

锻炼肌肉方法:

1、头后臂屈伸

两脚平行站立,将弹力带踩在脚下,双手握住弹力带置于脑后,呼气时向上伸展手臂,吸气时还原。该动作主要强化上臂肌肉为主。

2、侧平举

站姿,双腿分开和髋同宽双脚踩着弹力带,双手伸直紧握弹力带。吸气时,双手向上侧平举,呼气时,缓慢回到开始动作,整个过程以增强肩部肌肉、改善肩部线条为主。

3、箭步蹲

将弹力带踩在左脚下,脚尖稍内扣,两手将弹力带拉起与肩同高,右脚向后撤一大步,右脚跟抬起,脚尖向前,吸气时向下蹲至前腿与地面平行,后腿弯曲至90°或略大于90°,保持膝关节与脚尖的方向一致。呼气时站起到初始位置,换腿重复进行,综合性练习,以强化大腿肌群与臀部肌群为主。

—肌肉群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1127608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26
下一篇2023-11-2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