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蛙养殖技术怎么养牛蛙

牛蛙养殖技术怎么养牛蛙,第1张

1、苗种放养牛蛙放苗前每亩用生石灰50-75公斤或漂白粉10-15公斤进行消毒,清塘消毒后10天即可放苗。一般刚变态的幼蛙每平方米可放80-100只。变态30天后,体重达25-50g的幼蛙每平方米可放30-50只。为防止残食,根据大小及时分级饲养。

2、饵料投喂幼蛙和成蛙的食性完全相同,习惯吃动物性活饵,经驯化后会吃死饵。日投喂量为在池蛙总量的7%-15%,并根据气候、水质及残饵等情况适时调整,投喂量以半小时内吃完为宜。

3、水质管理视水质变化情况不定期冲注新鲜水,保持水质清新。水面可放水浮莲等水生植物,一是可遮荫,另外可净化水质。另外应减少饲养池水水生植物的投放量,以免与蛙特别是蝌蚪争氧,如遇阳光猛烈,则可多投些水生植物,以增加水中的溶氧量。

4、巡池检查每天早、中、晚各巡塘1次,防止牛蛙外逃,流水保证24小时不间断,每天换水率达到300%,排水口处可用塑料插管的升降来控制水位的高低,一般池塘水深30-40厘米。发现牛蛙摄食与活动有异常及时采取措施。

牛蛙适合在高原地区养殖么养殖牛蛙有什么需要注意的

适合在高原养殖,牛蛙原是一种野生两栖动物,适应性强,无论山区、平原,只要有水源的地方都可以养殖,但是,由于各地所处的地理位置的差异和溼度、气温、饵料等方面的不同,所以各地在养殖牛蛙时应考虑它的生活习性,尽可能地选择比较适宜的自然环境,并采取相应的养殖措施,使牛蛙在理想的自然环境下能够正常地生长和繁殖。

(一)牛蛙养殖场的环境要求

选择好适当的蛙场场址,是建场前的一项重要工作,应周密考虑。牛蛙喜安静、温暖的环境,因此蛙场必须选择在有水陆环境、自然环境僻静、植物丛生、浮游动植物与虫类繁多的场所。凡是在人声嘈杂、噪音、震动严重等人类活动频繁的环境不宜作为养殖场,因为牛蛙不易在喧闹的环境下抱对和排卵。若选择空旷地区作养殖场,必须种植树木、杂草瓜果后才可放养牛蛙。

蛙场必须有清洁而充足的水源,如溪流、山泉、河塘、湖泊、水库等,能保持1个月左右浅水,又不施用化肥、农药的水域也可作为养殖场。混浊的脏水或污染的水不适合养牛蛙,否则会造成蝌蚪及蛙的死亡。蛙场必须排水灌水容易,以保证下暴雨时不成水灾,遇干旱时能及时供水,以及平时池水的更换。蛙场宜靠近农舍,以便于管理。

蛙场的土质必须属于黏土,以便于营水。应选择常有阳光照射的地方,以提高水的温度。还要有充足的食物,如大量的昆虫和浮游生物等天然饵料,以保证蛙与蝌蚪的生长。

(二)牛蛙养殖场的水质要求

牛蛙对其生活的水质有一定的要求,因此水质的优劣与牛蛙养殖的成败有很大的关系。水质包括水的含氧量、温度、pH值、矿物质以及微生物等几个方面。一般清洁的水,其矿物质和pH值对牛蛙不会发生多大影响,但含氧量、温度和微生物则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牛蛙及蝌蚪的生存和生活。所以养殖牛蛙时首先要考虑到供水的水质。

1.饲养牛蛙的水质条件

溶解氧:陆地上的动物靠呼吸空气中的氧气生存,牛蛙生活在水中,靠水中的溶氧生存。一般牛蛙对溶氧的要求在O.4mg/L以上,水中的溶氧过低,牛蛙就会出现浮头现象,严重缺氧时,就会窒息死亡。水中的溶氧受各种外界因素的影响而时常变化,一般夏季日出前1小时,水中溶氧最低,在下午2点到日落前1小时,水中溶氧最大,冬季一般变化不大。水中的溶氧与水中动植物的数量、腐殖质的分解、水温的高低、日光的照射程度、气压变化、空气的溼度、水面与空气接触面大小有关。酸碱度:酸碱度即pH值,一般地讲,pH值在5.5~9.5这个范围内牛蛙都能生存,但以pH值在7.5~8.5为最适范围。在牛蛙池中pH值偏高或偏低,会妨碍牛蛙呼吸和血液回圈,引起活动能力减弱,食欲降低,色泽变暗,严重时停止生长甚至死亡。

透明度:透明度是表示光透入水中深浅的程度,是水体能见程度的一个量程,是水体环境质量、水质优劣最直观的指标,是衡量水产养殖水体的重要指标。透明度与水色直接有关,水色又标志著水的肥瘦程度和水中浮游生物的多少。鱼类养殖最适宜的水体透明度为25~30cm。透明度在25cm以下,表示水质过肥,有机物过多,光照能力降低,溶解氧减少,易滋生多种有害细菌,使鱼类对饵料的消化能力降低,抗病能力减弱。透明度在

60cra以上,表示水质过瘦,鱼类的优质天然饵料过少,鲢、鳙等肥水性鱼类因饵料缺少而生长缓慢、抗病力降低,早春天气寒冷,水温相对较低,透明度可控制在30cm左

右,以增强水体光照强度,有利于池塘水温的提升,鱼类开食时间提前,延长生长期;5~9月份,随着季节的推移,气温逐渐升高,池水也逐渐加深,施肥及投饵量较大,透明度控制在25cm左右,可保持数量多质量好的浮游生物交替出现以及较高的溶

氧量。

盐度:盐度影响牛蛙的耗氧率和渗透压。当盐度增加时,牛蛙耗氧率增加,生长速度下降,同时会使牛蛙身体失水。一般牛蛙养殖水体盐度不高于0.2%。

牛蛙适合什么地区养殖?

哪里都能养牛蛙,只是你要看你们当地的水温和季节。水温要在20摄氏度就可以了

蝎子适合在高原地区养殖吗

我觉得吧,如果是作为宠物饲养,只要主人细心呵护,就一定能养。如果是要用饲养,也应更多的注意温度、溼度,尽量符合蝎子的生活环境。其实主要是看自己,你要是有心好好养,那就能养好。要是无心管理,再容易养活的东西,都能养死。

想饲养的话,可以先好好了解蝎子,我相信在了解的基础上,更利于你饲养。:baikebaidu/view/43519htm

生意经,牛蛙养殖需要注意些什么

要有与养殖牛蛙所适宜的场地,水源、资金、技术,同时还应有 部门颁发的相关养殖许可证,还要有所养殖的牛蛙的种源来源证明及相关的检疫证明等。 林蛙养殖目前有温室养殖,室外建场养殖和野外封沟放养等三种方法。但温室养殖的经济效益更加明显。

林蛙以昆虫为主食,温室养殖林蛙的活饵料,主要是黄粉虫,蝇蛆和蚯蚓等。除黄粉虫饲养需用麸皮外,其他两种饵料都可以用禽畜粪或无毒害的有机垃圾饲养,这就大大的降低了养殖成本。因此可以说林蛙养殖是一项头资小,见效快的新兴行业。

日光温室大棚投资15万元(400平方米)。饲养黄粉虫用房两间,加上饲料成本5千元,可养幼蛙8~10万只,当年可出栏雌蛙2万只左右,按市场最低价计算,每只500元,产值可达10万元以上,不但当年可收回投资,并且还有很高的经济回报。

牛蛙原产于北美洲,是食用蛙中体型最大的种类。牛蛙生长快,肉味鲜美、营养丰富、蛋白质含量高。国外养殖用的牛蛙有美国牛蛙、沼泽绿牛蛙、春蛙、非洲牛蛙、非洲大牛蛙等。牛蛙个体重可达1公斤以上。 牛蛙喜高温荫溼,多栖息在池塘边沿近水处的草丛中,特别喜欢栖息在池塘坑边被水的波浪击拍而成的半干半溼的土穴中,往往下半身浸去水中,头部露出水面,头向外。牛蛙鸣叫声酷似黄牛,听到牛蛙叫声,可预知产卵期即将来临,产卵期过后即停止鸣叫。

牛蛙繁殖及幼蛙培育技术 (一) 牛蛙的繁殖 牛蛙到5-7月开始产卵,产卵的最适水温为24-28℃,产卵时间为10-30分钟,产卵量随母蛙袋子个体大小而异,一般产卵为数千至5万粒。产卵后30分钟即应采捞,采捞卵块时,人要站在水中,用剪刀将卵块周围和卵块下边与其相连的杂草全部剪断,用采卵器将卵块搬运至孵化池进行孵化。孵化池要求50-60厘米深的水体,面积12-2平方米,每平方米孵6000粒卵为宜。卵的孵化,水温要求20-30℃,水的pH值为7-75;重金属离子含量不得超过饮用水标准。孵化过程中不要惊动水体,灌水要防止流量与高度不宜过大,池上搭荫棚防暴晒和暴雨。

二) 蝌蚪的培育 刚孵出的牛蛙蝌蚪游泳能力差,要在孵化池中饲养十天左右才能转入蝌蚪池。蝌蚪池要清洗消毒后5-7天再放入蝌蚪,池子不宜过大,30-36平方米为宜,最小可设6-8平方米,水深06-12米。 蝌蚪要求的适宜水温是26-30℃,盛署高温要搭设凉棚,适当加深水位,勤换新水。刚孵化10天的蝌蚪,每平方米放养1000-2000尾,孵化后10-20天的蝌蚪,每平方米放500-1000尾,30天后每平方米放100-130尾。蝌蚪孵出4-15天后开始摄食单细胞藻类,以后可适当增加各种动物性饵料,如田螺肉、鱼肉、动物肉脏、死鱼等,再搭配部分米糠、玉米粉、豆饼、麦麸、稀饭等。 投饵量:7-30天内日投饵40-70克,动物饵料占60%;30天后到变态,每百只蝌蚪投饵40-80克,动物性饵料占47%。一天投放一次,在下午4-5点钟进行。

商品蛙的养殖 饲养场地要选择水源充足,干旱不干涸,洪水不氾滥,树荫多的地方,以潮溼、温暖背阳的地方和杂草丛生地较好,面积要根据养殖数量而定,可开塘养殖,也可开沟养殖,水深冬季要保持1-12米。蛙池周围要用芦帘、竹篱笆或铁丝网、尼龙网、砖墙等围起来,围栏要入土15-20厘米,高15米,防止牛蛙外逃。池中要种植莲藕及其他叶大叶多的挺水植物,也可种植水花生、睡莲等水草,水面到围墙间须留1-2米较缓坡的陆地,并要为蛙修建蛙穴,可用粘土泥团做,也可用砖作骨架,内外侧涂上一层泥以免擦伤蛙皮。蛙洞与池地面平行,进深50-70厘米,宽15-20厘米,高10-15厘米,洞内要有2-5厘米深的水。 蛙只吃活动饵料,需要人工补充饵料,方法有: 1、灯光诱虫。用30瓦的紫外灯或40瓦的黑光灯效果较好,天黑即开灯,可看到牛蛙群集灯下,跳跃吞食昆虫的热闹情景。 2、补充小鱼虾。其方法一,是在蛙池边挖浅水坑,投入小鱼虾,以补充饵料不足;其二,采用木竹制成的槽状饵料盘,其底钉上尼龙沙布,盘中水与池水相接,固定在蛙池内荫凉处,放入活的小鱼虾。天气转凉,昆虫稀少时采用这种方法有显著作用。 3、人工捕捉蝗虫、螳螂、蝼蛄等昆虫放入蛙池杂草中,让蛙自然摄食。

蛙病的防治:

红腿病 1、病症:病蛙行动迟缓,食欲下降。病蛙腹部及大腿内侧皮下点状出血,病重时,腿部肌肉明显充血。常与“肠胃炎”等病并发。 2、病因:水质恶化,放养密度过高是诱发该病的重要条件。主要病原为嗜水气单孢菌和不动杆菌。 3、危害:该病的病期较长,一年四季均可发生此病,主要发病季节在5-10月份。宁波等沿海地区发病较高,如是干法越冬,则在越冬期间也发生该病。红腿病的发病率一般为20-30%,病死率在20-50%之间,高者可达80%以上。 4、 防治方法

广西适合牛蛙养殖么?

蛙类养殖要求温暧、高溼环境。按区域分,整个广西都适合养殖牛蛙,但如果要细分的话,河池地区年平均溼度比不上玉林地区。但如果你能确保养殖场环境相对溼度在90以上的话,河池是可以养殖的。

牛蛙养殖前景,牛蛙养殖利润有多高

牛蛙养殖前景,牛蛙养殖利润有多高,牛蛙已被世人所公认,对于目前来说生意销路比较好,价格也不菲,效益也可观,一亩地牛蛙一年除掉成本赚5000至7000元应该不成问题。

养殖牛蛙需要办什么证

大型的需要,小型就不要了

牛蛙养殖QQ群,牛蛙养殖技术交流,牛蛙水产养殖,种苗繁殖经验

中国最大的牛蛙养殖群:

92563115

西南地区是否适合养殖牛蛙

可以的,只是现在养殖牛蛙的好像有点多,

搞养殖主要是要考虑好销路啊

美国牛蛙苗、牛蛙蝌蚪、牛蛙养殖

广东澄海超群牛蛙养殖场

一亩网箱可放多少口养殖牛蛙,一般情况下可以放置2000-2500只左右。

这个答案是基于以下因素综合考虑得出的:

首先,养殖牛蛙需要有足够的空间,每只牛蛙需要至少05平方米的空间,因此一亩的网箱面积为约4046平方米,可以放置2000-2500只左右。但需要注意,空间过于拥挤会影响牛蛙的活动和生长,因此需要适量减少养殖量。

其次,养殖牛蛙需要有足够的氧气和水质。一亩网箱一般需要配备足够的水泵和增氧设备,以保证水质清洁和氧气充足。如果养殖量过多,水质容易恶化,影响牛蛙的健康和生长。

最后,养殖牛蛙需要有足够的饲料。一亩网箱每天需要提供800-1000公斤左右的饲料,如果养殖量过多,需要提供更多的饲料,成本也会相应增加。

因此,养殖牛蛙需要综合考虑以上因素,合理规划养殖量,以保证养殖效益和牛蛙的健康生长。

对于实际养殖,可以采用以下策略:

1 控制养殖量,以养殖密度不超过2000只为宜;

2 建立良好的水质监测体系,及时调整增氧设备和水泵,保证水质清洁和氧气充足;

3 确保饲料供应充足,合理控制饲料投放量,避免过度浪费;

4 定期对牛蛙进行检查和疾病防治,及时发现和处理疾病问题。

总之,养殖牛蛙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合理规划养殖量,保证牛蛙的健康生长和养殖效益。

1、牛蛙的驯食: 驯食是为了使牛蛙捕食不动饵料(如配合饵料),使其采食人工的饲料,以解决大规模养殖牛蛙的食物问题。

2、驯食要早,越早越容易建立起条件反射,成功率越大。驯食要定点定时,在驯食早期,以昆虫等活饵料为主,如蚯蚓、蝇蛆、蟋蟀等并少量掺杂一些不动的死饵和配合饵料。牛蛙经初步采食死饵和配合饲料后,逐渐增加死饵料和配合饲料的比例,直至完全习惯摄食配合饲料。

3、幼蛙和成蛙的放养密度:牛蛙养殖效果受放养密度、食物和饲料条件等因素的制约,在决定放养密度时应考虑这些因素。

4、幼蛙的放养密度应根据个体大小而定,一般每平方米放养刚变态的幼蛙100~150只,30天后,体重达25~50克;放养80~100只,体重60~80克,如果条件许可,还可适当加大密度。成蛙放养密度也随着其个体的长大而递减,如体重在150克以上,每平方米放30~40只,500克以上的每平方米放10~20只。

5、幼蛙和成蛙的越冬管理:刚变态的幼蛙和成蛙的越冬方式基本一样。根据牛蛙对越冬场所的需求特点,可以人为地创造适合牛蛙安全的越冬环境。越冬前,应使牛蛙体内储备充足能量,以便越冬。越冬池四周挖松土地,设置一些洞穴,洞内铺一些软草等,让牛蛙进入洞内冬眠。冬眠期间,保持水深05米以上。在养殖场地,也可以人为地堆放一些草垛,让牛蛙钻入草垛下越冬。

6、控制水温也是整个越冬管理工作的中心。当水温降到0℃以下并出现冰冻时,牛蛙的体液和血液也会结冰,最终导致牛蛙死亡。所以越冬时,如果遇到连续寒冷结冰的天气,就要进行水面破冰,避免水体冻结引起牛蛙体液和血液结冰。

7、如用塑料棚保护牛蛙越冬,因蛙的放养密度大,有粪便和残饵积聚、腐败,且棚内空气差,故常会导致水质恶化。要经常清除残饵,更换池水,但换水量不宜太大,换水前后的水温不要超过2℃。天气晴好、温度回升时,要打开塑料棚的门户,让空气流通,增加池内氧气。

一、土池养殖:

(一)场地条件:水源充足,无污染,pH65-78,底质可为泥底或泥砂底不宜为沙质底,因砂质底容易泄水。土池应尽量建在暴雨、洪水不涝不淹之地,干旱时能通过抽水,或其他方式解决水资源。另外,也应考虑交通、电力、生活等设施的方便与否,场址宜选择在通风良好,较少嘈杂的地方(二)结构:

养殖池形状:一般为长方形,具体形状要因地制宜、方便管理

大小:以150-300平方米为佳,过大过小都不易管理。

蛙池:一般深为1米,在池中间宜适当加深至12-14米,以便高温时,蝌蚪避开高温。池底一般为泥质底,有条件的可铺上细沙,便于排污清洗。

饵料台:饵料台个数视池中放养数量而定,饵料台规格一般为1×2米,饵料台网目宜5mm左右,不宜过小以免污物不易于清理。饵料台的设置一般有三种方式:⑴是直接固定于木桩上;⑵用泡沫垫底固定于木桩上,这样,饵料台能根据水位变化而上下浮动;⑶吊挂在遮荫竹架上,易于调节饵料台入水深度。

围网:一般用聚乙烯网,网目5-10 mm,围网高度一般为1米,围网上方内圈5-10cm的倒檐以防小蛙爬出。围网与池埂留有10cm的水沟,以隔离敌害。

遮荫网:遮荫网一般固定于距水面15米左右的木架上,在夏天必要时,遮荫网可加至两层,但池与池间遮荫网不宜连接,以免影响通风。

进出水口:进水口比较简单,一般直接进水,也可在进水口设滤网。出水口一般有几种方式:①直接排下层水;②设弯头排下层水,也作溢水口用;③套管式;

(三)管理要点:

由于土池大多为稻田,池中昆虫较多,故放苗前一定要做好清塘清虫工作,清塘用200-300克/立方米生石灰,清虫用3-5克/立方米的敌百虫。

由于土池池底为淤泥,因而要尽量排污,同时减少残饵和底质污染,多用生石灰改良底质,中和酸性。

由于土池有机物含量较多,水质易肥,因而在投药消毒时可适当增加药物浓度,以提高药效。

下雨天,池边淤泥水易流入水池中,传播病原体,要做好防病消毒工作。

 (四)管理要点:

经常刷洗网箱,以保证网箱内外水体交换的畅通。

根据个体大小、水源水质,适时调整放养密度。

池塘未布网箱部分,可养鱼和种水浮莲等,以维持稳定生态环境。

定期消毒,由于网箱养殖水体大,故消毒时,适当加大药物浓度。

由于网箱水体相通,细菌、疾病容易传播,故一旦蛙发病或异常,应尽早防治消毒。

三、水泥池养殖:

水泥池养殖具有管理方便,成活率高,放养密度高特点,但由于其投资大,水温水质不稳定等缺点,目前仅见于福建漳州、东山、云霄等地。

(一)条件:水源充足,水质无污染,电力有保障、便宜。

(二)建造:一般水泥池面积不宜太大,面积以30-60平方米为宜,池深1米,一般采用长方形的池子,便于操作,设置进水孔、排水孔、溢水孔等控制水位,饵料台一般用绳挂于水泥池壁上,或直接以水泥底为饵料台,在池底一侧设一30-50公分的深水沟,供牛蛙游泳或洗 池底时藏身之处。

(三)管理要点:

由于水泥池水温受气温影响大,故应根据气温灵活调整水位及水流量。

及时排水,清池底,为牛蛙提供清新生活环境,但不宜过于频繁,以免打扰休息养肥。

若以池底作饵料台,宜每次投喂前换水、清洗池底,最低限度减少牛蛙摄入污水。

牛蛙各阶段的养殖管理要点:

一、牛蛙的繁殖:

(一)种蛙的选择:雌蛙体表平滑有光泽,腹部膨大柔软,轻轻触摸可感觉到成熟的卵粒,雄蛙前肢婚姻瘤结实,体色鲜亮,无病伤,雌蛙不宜过肥过大(1-15斤)以免难产。

(二)种蛙培育:

放养密度:密度一般不宜高于每平方米10-20只,有条件宜尽量放疏。土池中可种植水草,或堆小陆地,以模仿生态环境,繁殖季节前,雌雄分开饲养,繁殖季节可根据条件,挑发情雌雄蛙于产卵池,或将发情雌雄蛙集中放于大池,让其自然配对产卵。

饲养管理:饲养时,饲料中宜拌入适量的鱼肝油或添加维生素A、D、E,加强营养,投喂不宜过饱,防止种蛙过胖造成难产。保证合适的光线环境、清新水质环境,为种蛙性腺发育、产卵,提供良好的条件。

种蛙产卵:当种蛙性腺成熟后,环境适合,种蛙便会发情交配交卵,产卵时间一般集中在早晨4-8时,偶尔下午也有产卵,产卵后应及时收集卵块至孵化池,收集时应小心,不能使卵块受伤,或受精卵使动植物极颠倒。

人工孵化:控制适宜的水温,充足的溶氧,合适的光线,保持水质清新、及时清除敌害,以提高孵化率,正常在3天后,受精卵便能陆续孵出小蝌蚪,这时,小蝌蚪宜继续留在孵化池培育7-10天后,长成绿豆大小再作分池。

二、蝌蚪的培育:

放养密度:一般地10月龄放蝌蚪2000-1000尾/平方米,11-30日龄1000-300尾/平方米,30日龄以后300-100尾/平方米,放养密度根据水质,管理情况灵活而定,也可在蝌蚪池设网箱,随蝌蚪的长大,灵活调节放养水面积。

饲料的投喂:孵化3天后,卵黄囊消失,蝌蚪开始摄食饲料,一般每万尾蝌蚪投喂1个熟蛋黄,逐渐增加或投喂鳗粉,投喂量根据进食情况、蝌蚪活动情况、天气变化等而定。15-30日龄可投喂蝌蚪粉料,45天后可投喂蝌蚪颗粒料。

饲养管理:

⑴根据气温变化,灵活调节水位和流水量。

⑵定期换水,保持良好稳定的水质环境,每次换水量以1/3为宜。

⑶定期做好水质消毒,在下雨、天气变化大、 蝌蚪进食不正常等情况下,酌情进行消毒处理。

⑷及时捞除杂物、死蝌蚪、残饵,清除敌害。

⑸根据蝌蚪规格大小适时分级,逐渐疏散养殖密度。

⑹加强做好蝌蚪的越冬管理:①越冬前加强蝌蚪的营养;②适当换水,调节水质;③适当调节放养密度。

4蝌蚪变态期的护理:

⑴变态期要控制投喂量,不宜投喂过量 ,以免妨碍蝌蚪收尾完全变态。

⑵变态期宜降低水位以升高水温及适当降低放养密度,促进蝌蚪尽快变态。

⑶设置登陆台,或种植水浮莲,为蝌蚪提供登陆环境。

⑷不宜过早分池,刚变态后蝌蚪宜原池驯化,等完全驯化或体质变好后再分池,天气不好,不宜分池,分池时,可用10-30克/立方米的高锰酸钾浸浴消毒20分钟。

三、养殖管理

(一)放养密度:刚变态的稚蛙放150-100只/平方米,变态30天后的幼蛙,放养100-80只/平方米,成蛙期放养50-30只/平方米。

(二)饲料投喂:

仔蛙、幼蛙、成蛙都可用浮水性配合饲料投喂。根据蛙大小选用不同型号颗粒大小的饲料。投喂根据蛙体大小、残饵量、进食情况、天气变化而定。牛蛙饲料最好用清洁水浸泡轻度软化后才投喂。

(三)饲养管理:

科学投饵:①投饵量一般以牛蛙7成-8成饱为宜,尤其在高温季节,切忌投喂过量;②饲料定期掺入中草药或适量抗生素,以达到有病治病、无病防病的目的;③投饵宜做到定时、定点、定量,以便形成条件反射;④下雨天,一般少投或不投饵;⑤残饵应捞除,以免污染水质。

水质管理:①根据气温变化情况灵活调节水位,适当增加流水量调节水温;②在高温易发病季节,适当换水,保持水质清新,定期进行水质消毒;③及时捞除池中杂物残饵、病、伤、死蛙及腐败动植物异物。

病害防治:"防重于治无病先防,有病早治"为原则,通过药物预防,改善环境,科学管理等方法综合防治,切实做好以下几方面:

牛蛙养殖国家最新政策具体如下:

1、需要办理养殖证,目前国内没有特种养殖证;

2、牛蛙为经济价值较高的蛙类,体大肉肥,体重可达05-10kg,肉可供食用,皮可以制革。牛蛙的腿肉肉质细嫩、味美,是重要的出口食品。内脏或磨等部分可以加工成饲料。牛蛙体内存在霍乱弧菌等寄生病菌,所以作为国内市场常见的水产品,很可能通过市场流通传播霍乱弧菌,导致食物型霍乱的流行和爆发。

养殖证申报流程如下:

1、申请;单位和个人使用海域和内陆水域从事养殖生产活动的,应向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渔业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申请,填写申请表。单位还应提交与养殖规模相适应的资信证明材料、养殖技术条件说明等;

2、审核;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应认真审查申请材料,并会同有关单位人员进行现场勘验,确认标界,核实有关情况;

3、批准;经审核,对符合规定的,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应报请有审批权的人民政府批准,颁发养殖证;

4、集体所有或全民所有由农业集体经济组织使用的海域和内陆水域,承包人按规定签定承包合同后,到所辖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进行注册登记,领取养殖证;

5、登记造册、公告;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对已颁发的养殖证应登记造册,颁证海域和内陆水域要作图标志,及时向社会公告。

综上所述,凡是利用海域和内陆水域从事养殖生产活动的单位和个人,必须依法取得养殖证。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第十条

国家对野敬埋生动物实行分类分级保护。

国家对珍贵、濒危的野生动物实行重点保护。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分为一级保护野生动物和二级保护野生动物。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由国务院野生动物保护主管部门组织科学评估后制定,并每五年根据评估情况确定对名录进行调整。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报国务院批准公布。

地方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是指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以外,由省、自治区、直辖市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地方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组织科学评估后制定、调整并公布。

有重要生态、科学、社会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由国务院野生动物保护主管部门组织科学评估后制定、调整并公布。

第二十九条

利用野生动物及其制品的,应当以人工繁育种群为主,有利于野外种群养护,符合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尊重社会公德,遵守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

野生动物及其制品作为药品经营和利用的,还应当遵守有关药品管理的法律法规。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1129603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27
下一篇2023-11-2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