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泳可以锻炼身体哪些部位的肌肉

游泳可以锻炼身体哪些部位的肌肉,第1张

泳主要是一种全身肌肉协调运动,游泳游的好的人肌肉富有弹性,体形匀称,手臂肌肉:只要是游泳都在锻炼;腿部肌肉:蝶,仰,自是上下鞭打,唯有蛙式是蹬夹,那锻炼的重点是有区别的,前者使腿更修长,后者更多用上股四头肌,对消除大腿赘肉很有效;胸部肌肉:波蛙内划时类似在做扩胸运动,蝶式尽管也是如此,可波蛙上身出水高,动作做得更舒展些,效果也是最好的;肩部肌肉:蛙式划水路线最短,锻炼效果相应比其他稍差点;腰胯肌肉:波蛙收腹展腹转换幅度较大,其他的身体姿势较平,转化幅度较小,因此蛙式对减“将军肚”效果是最好的;臀部肌肉:蛙式屈胯收腹时,臀部肌肉基本上是放松的,唯有提臀滑行时适度紧张,蝶式收腹屈胯幅度小于波蛙,仰,自更是如此,臀部基本上全程都是保持上提紧张状态,那对“翘臀”,“小屁股”帮助就比蛙式的大。 (以上观点,纯属个人认识,无理论支持,权当参考!)

不用,没有刻意练过肌肉的人也可以学游泳的,残疾人都能学,更别说正常人了。

游泳本身就是一种运动方式,可以说的训练肌肉是并列的关系,二者没有先后或者主从的关系。

一个全身肌肉块的人可以游泳,同样,一个看来柔弱无骨的人同样也可以游泳。相比之下我觉得游泳更适合全年龄段,而且不分性别。

训练肌肉是一个坚苦的过程,如果希望自己可以像那些健美先生一样全身都是腱子肉,那么没有个一年以上的严格训练恐怕是没戏的。若想达到那样的效果每天都要花大精力去训练,针对特定的肌肉群反复练习,直到再也拿不动器械为止。

除了体能训练之外,饮食同样也很重要,那些练健美的人,往往也都是极度自律的人,为了自己的肌肉块儿,他们可以放弃一些油腻与其他高脂肪含量的美食。一般人恐怕是做不到这一点的。

而游泳就没那么多要求了,毕竟除了专业的游泳运动员之外,我们大部分人游泳不过是为了在夏天乘凉或者看看大白腿。所以有没有肌肉块和游泳是没有关系的。有些人甚至都不太会游泳但还是一样喜欢往游泳馆跑,无所谓的。

如果你真的是希望可以在游泳一途上有所发展的话,那么基本上就不要考虑肌肉块的事儿了,游泳这项运动锻炼的是全身,但是长期游泳的人不会有非常明显的肌肉块,而更有可能的情况是会得到一个好的身形,游泳塑性的效果可以说是所的运动项目里最好的。

相信知道了练肌肉和游泳的区别之后,你就不会再有这样的疑问了吧。

游泳可以锻炼全身肌肉,无论是大肌群和小机群

  但很多人想通过 游泳 来锻炼 肌肉 结果却得不到满意的结果,

  首先

  你要明白一点 你要的肌肉是什么内别的,是要爆发力强,肌肉轮廓明显,(如短跑运动员那样,感觉很壮的那种)的 白肌

  还是要线条流畅,持久耐劳的 红肌 (肌肉轮廓不是很明显)

  若楼主你想通过游泳来锻炼,长的肌肉多是红色的,耐力型肌肉,线条不是那么明显,但比较柔畅,前提是得在您的动作都比较标准的情况下,

  蛙泳,在美国也称胸泳,胸肌,肱三头肌,和腿部肌肉 锻炼效果明显

  蝶泳,腹肌,背阔,斜方肌等 锻炼效果明显,长期坚持 可以达到肩宽背阔腰细的效果

  自由泳,肱三,背阔,腰腿,肌肉可以得到锻炼

  游泳需要长期,大量,标准的锻炼 才能得到比较好的肌肉锻炼效果,你在电视上看到,菲尔普斯 他无论大肌群还是小机群都很发达,那是因为他不止有耐力训练,还有速蝶爆发训练,负重立蝶训练,器械训练等, 所以,我们若想要光靠游泳训练肌肉 效果不是很明显

  如果楼主你想要在一个月内有明显的变化,肌肉线条轮廓明显,当然前提是你现在肌肉不是很明显才可以。

  建议你去健身房,教练教下你动作,通过器械, 锻炼 一个月,去13-15次,去一天休息一天,这样肌肉有休息和吸收的时间长的比天天锻炼快。 一个月,效果十分明显。胸肌,腹肌,和肱二肱三 绝对明显鼓起,线条突出,但是,你如果中断 健身,线条会慢慢淡去

协调全身肌肉,增强骨密度

英国爱丁堡大学2017年进行了一项研究,对8万多人追踪调查10年后发现,经常游泳能将早亡风险降低28%;经常游泳的人死于中风或心脏病的风险降低41%。美国科学家对4万多名男性进行32年的跟踪研究也显示,有游泳习惯的男性在死亡率方面比不常运动的男性低近一半。苟波表示,游泳对心肺功能改善明显,有助保持体形。

此外,游泳对肩背、腰腹和腿部的肌肉有较好锻炼,特别能增强肌肉力量和协调性,又因水有浮力,对关节不好,尤其是有运动损伤或慢性疾病的人群,有很好的康复训练效果。《应用生理学》上一项研究称,在增强骨密度方面,游泳效果好于跑步。德国科学家发现,游泳不仅能强健体魄,还有助预防椎间盘突出。

只要不出现溺水,游泳比其他运动出现受伤的概率更小。初学者一般掌握蛙泳、仰泳、自由泳就可达到健身效果,自由泳运动强度大些,蝶泳对腰腹力量和协调性要求很高,技术难度最大。游泳适合各个年龄段人群,建议每周游泳2~3次,每次1小时左右为宜。但要注意,患有心脏病、严重高血压、传染性疾病及耳部疾病的人群不宜游泳。

自由泳

1、自由泳比赛中,可采用任何泳式。但在个人混合泳及混合泳接力比赛中,自由泳是指除蝶泳、仰泳、蛙泳以外的泳式。

2、每次转身和到达终点时,运动员身体的某一部分必须触及池壁。

3、在整个游程中,运动员身体的某一部分必须露出水面。在出发和每次转身后,允许运动员身体完全没人水中,在15米前(含15米)运动员的头部必须露出水面。

人民网-快走跑步强心肺,游泳挥拍练全身:4种运动延年益寿

游泳是可以锻炼腹肌的,很多人都是为了练出腹肌去游泳的,想要游泳练出腹肌需要好好努力坚持哦。

游泳能锻炼腹肌吗

游泳是可以帮助锻炼腹肌的。

游泳的四个泳姿对于腹肌都有一定的锻炼效果,其中效果最为明显的是蝶泳和自由泳。蝶泳是靠腰腹带动腿部整个下肢做海豚腿,因此对腰腹力量和协调性要求非常高,蝶泳对腹直肌锻炼是立竿见影的,因此蝶泳选手往往拥有强大而漂亮的腹肌。而自由泳也是锻炼腰腹肌肉很好的运动,自由泳的打腿首先就是从腰腹部发力的。

游泳小知识

游泳运动是男女老幼都喜欢的体育项目之一。古代游泳,根据现有史料的考证,国内外较一致的看法是产生于居住在江、河、湖、海一带的古代人。他们为了生存,必然要在水中捕捉水鸟和鱼类作食物,通过观察和模仿鱼类、青蛙等动物在水中游动的动作,逐渐学会了游泳。

我国历史悠久,水域辽阔。记载中游泳,始于五千年前。但游泳作为一个体育项目得以发展还是近一两百年的事。

1828年,英国在利物浦乔治码头修造了第一个室内游泳池,这种泳池到19世纪30年代,在英国各大城市相继出现。

1837年,在英国伦敦成立了第一个游泳组织,同时举办了英国最早的游泳比赛。

1869年1月,在伦敦成立了大城市游泳俱乐部联合会(现英国业余游泳协会前身)并把游泳作为一个专门的运动项目正式固定下来。并随之传入各英殖民地,继而传遍全世界。随着游泳运动的发展,游泳被分为实用游泳和竞技游泳两大类。实用游泳又分为侧泳、潜泳、反蛙泳、踩水、救护、武装泅渡;竞技游泳分为蛙泳、爬泳、仰泳、蝶泳。

游泳为什么浮不起来

浮力的大小取决于物体比重的大小

游泳者刚开始熟悉水性的时候,总会学习到水中漂浮。很多人不明白为什么总是漂浮不起来,而且总是不到一会就下沉的特别的厉害,到底为什么呢让我们一探究竟吧。根据阿基米德定律,物体在液体中所受到的浮力,等于该物体所排开的液体的重量。根据这个定律我们得知物体在水中是否沉浮取决于物体比重的大小,物体比重大于水的比重就会下沉,如果小于呢就会上浮。

阿基米德定律

什么是比重呢比重其实就是常说的密度。水的密度是10克/cm3;,也就说10克每立方厘米。那么人体的密度是多少呢根据资料查阅是人体的比重是096~105克/cm3;。人体各部分中脂肪的比重小于水的比重,幼儿肌肉比较低,比重小,肥胖的人脂肪多容易浮起来,干瘦体型的人脂肪少所以比重大浮起来会很困难。然后呢女子体内的脂肪占体重的25%,而男子只占18%,因此呢女子要比男子容易在水中浮起来。还有就是儿童的骨骼未发育完善,比重是比较小的,老年人的骨骼比较老化,比重较大。所以儿童容易浮起来,老年人浮起来会比较困难。

呼吸对身体漂浮的影响

人体的比重接近水的比重,约为096~105克/cm3;。人的胸廓与肺部器官通过吸入气体并且有节律性的改变人的比重。吸气后人体体积变大,比重变小,比重值就变成了096~099克/cm3;,这时候人体就可以浮起来了。呼气后体积就减小了,比重变大了,然后就会增大到102~105克/cm3;,身体会下沉。也就是说如果充分吸气呢人体是完全可以漂浮起来的,因此游泳时胸腔中还是要保留一部分气体的。通过肺部的呼吸对身体体积变化的控制,就可以影响并左右人的比重,这是具备漂浮能力的关键因素。

如何游泳

游泳虽然并不是一项难度较高的运动,但对于初学者来说,如果没有掌握好技能,入水后会感到游起来很困难。那初学游泳需要掌握哪些技能呢如何游泳才能游得快

1、呼吸

水中呼吸和陆上呼吸完全不同,因为在水下,人如果直接用鼻子呼吸,鼻子很容易进水,出现不适。所以,要掌握水下呼吸的方法。水下呼吸主要分憋气和吐气两种。憋气前,人需先吸满一口气,然后沉入水中,划水,蹬脚,再抬头,吐气,以此循环往复。

2、平衡

人在陆地上不会受到浮力的干扰,但在水中很容易受浮力影响,以致身体难以保持平衡。在游泳过程中,需要调整身体,伸展手臂,摆动双脚,让人体重心前移,做到身体平衡成流线型。

3、放松

游泳最重要的是要放松,因为如果太紧张,身体根本无法浮起来。若初学者怕水,应先克服怕水心理,再练习上浮的动作,这样才能充分放松身体,让身体浮起来。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1134320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28
下一篇2023-11-2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