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咏春的都要练什么内容,要详细的

练咏春的都要练什么内容,要详细的,第1张

咏春拳的练习主要是学好基础 而后在根据自己的理解深部学习

主要是马步

马步,是练功夫最重要的基础,各种拳术对马步的动作要求有所不同,作用也不相同。

  短打拳术的马步有:外钳阳马、内钳阳马、二趾钳阳,三角(藏三脚)钳阳马、吊提马、单蝶马、双蝶马等。

  外钳阳马:左脚在前,右脚在从,站成不丁不八;左膝关节向外互相扭旋,使髋关节骨头向后移靠,右膝关节向外扭旋,使髋骨向前移靠,两膝关节的力相互拉开,两髋关节成相夹,右脚占三分力,左脚占七分力(三七马);身形偏向后龟背,田鸡肚(即含胸拔背、收腹)。外钳阳马能使两脚的力由则旋向外则,使外则肌肉膨胀有力。

  内钳阳马:两脚站好不丁不八后关节向内扭钳,髋关节向外旋开右膝关节向内钳靠,形成两膝相夹相合的力,髋关节的力相反成相互拉开,左脚占七分力,右脚占三分力。身体前扑,吞腰松胯。

  二趾钳阳马:两脚左右分开,距离比两肩略宽,两脚第二趾筋用力向内向后拉,髋关节内则也同时互相对拉,力向骨内收敛。

  三角钳阳马:两脚站在身体中线两边,然后从脚趾开始收缩关节继而收叠跟关节、膝关节、髋关节,节节锁紧。

  外钳阳马主练外则肌肉和筋膜,内钳阳马主练内则肌肉,二趾钳阳马主练筋,三角钳阳马主练骨。各马互为转变即为“步”,步是筋、骨、肌肉易变所产生出来的动态。

  钳阳:“动则生阳”,“阳”指人体的阳经、气,肾阳、心阳、肝阳;督脉,阳跷脉和足太阳膀胱经。所有凡带钳阳的都要用些力,含蓄阳经脉紧些,使阴经畅通,练以达阴阳平衡,故名钳阳马。

  持之以恒,细心体会。马步运动自如时,三盘也就形成,初级套路多用以上马步。以上浅见供爱好者查考,并作抛砖引玉之用。

  咏春拳是一种十分科学化和人工化的拳术。其长处在于埋身搏击。它拳快而防守紧密,马步灵活和上落快,攻守兼备及守攻同期,注重刚柔并济,气力消耗量少。

然后是特别的些东西

咏春拳是一种十分科学化和人工化的拳术。其长处在于埋身搏击。它拳快而防守紧密,马步灵活和上落快,攻守兼备及守攻同期,注重刚柔并济,气力消耗量少。

  咏春拳就其理论、心法、手法等创有小念头、寻桥和标指等三拳套及木人椿法。更配合黏手练习以训练及敌桥手双接后的感觉和反应。咏春拳用一种叫做“寸劲”之发力方法来攻击和防守。理论和心法方面注重中线、埋踭、朝面追形、左右兼顾、来留去送、甩手直冲等,以最短距离和时间去进攻和防守。

  以下是咏春拳特点之逐项陈述:

  (一)理论和心法:

  (1)中线理论:中线者由人体头顶至尾闾(尾龙骨)之线。若将敌我之中线连接便成一个中线平面。若配合(朝面追形)我们在进攻和防守方面是绝对的有利。在进攻方面我们沿着中线配合(朝面追形)向敌方中线攻击,这是敌我最短之距离;同等拳速,拳轨近者当然较快击中。再者我们若问敌方左或右攻击,对方很容易卸去我们之力。但若我们向敌方中线攻击,对方则甚难卸力,而且受力较重。在防守方面我们守中线,配合(朝面追形)及沿着中线平面以分水方法去消解,这也是消法之最短行轨。

  (2)朝面追形:与对方朝正面对面者为“朝面”。若不能“朝面”(如对方面向其他方向)我们之面沿着中线平面追望对方中线之形者是为“追形”。

  咏春对敌时尽可能是正面朝敌的。不论敌方环绕着我走向任何方向我们必定朝面追形向着敌方。其好处如下:

  ①防守方面:简化敌人向我们进攻的来向。因为正面之攻击,敌人向我们进攻之来向只限于九路。九路者即左上、左中、左下、中上、中中、中下、右上、右中、右下。因此我们对敌人来势较易捉摸。

  ②进攻方面:配合中线理论,我们较易击中目标及敌人受力较重。

  ③出手快而影小:双手能同时到达敌人,所以出手时不用转动肩头,因此出手之影(先兆)会很少,而且左右手很易互相兼顾。

  (3)埋踭理论:咏春出手或防守大多数是手踭紧贴着中线平面的。好处如下:

  ①巧方面:可抢中线以达最短距离和最重之攻击。

  ②守方面:一方面埋踭本身已保护身体若干重要部分,另方面守中线以达最短距离之防守。

  (4) 收踭理论:咏春出手后(不论是攻或守),手和手臂均不再蓄力,手踭屈曲是为收踭。这样除了有利自己同一双手能立刻再作攻击外,在防守方面使敌方难以取我们之关节并守位方面亦会较紧密。

  (5)“来留去送”心法:“来留”者对方向我击来之手法,我们除了消外最好尽可能将其留住,以便利用咏春桥手相接之感觉将其控制。“去送”者,当敌方强力向我们击来,我们利用手法,把击来之方向改变,令其攻击不能击中我们,若可能我们应当再加力顺其势向改变后的方向送去,令敌方失势或招式用老。

  (6)“甩手直冲”心法:“甩手”者是当对方突然将与我相接之桥手撤去(不论向任何方面)。每当对方“甩手”,我们应以第一时间发招冲出直攻敌方为之“直冲”。“来留去送”和“甩手直冲”心法,是从黏手练习锻炼出来的。

  (7)守攻同期:当我们消对方之攻击时,在可能范围内我们应同一时期发招攻向对手,这样将会由被动变主动而达到后发制人。

  (8)其他辅助心法:

  ①不消“过笼”(过头):咏春消手以能消对方来手而不超过防守所需范围为原则。对方来手若不可能击中我们,我们则不需要运用任何消法。不消“过笼”可以减少气力和时间的消耗。消后反击敌当会更快。

  ②不“追手”:“追手”者,离开防守所需范围来追着去接触对方桥手也。咏春拳长于桥手相接后之感觉和反应。所以初学咏春拳者很容易下意识地犯“追手”的错误。若敌桥手不在我之防守范围内,我们不要追着去接触其他桥手,反之应该趁机向敌攻击以求击敌。若对方用桥手消我们之攻击,我们便达到接触对方桥手之目的;这是“寻桥”方法之一。

  ③不“冲身”:咏春出手(攻或防)、马步上落和转变都要以维持重心为原则。尽量减少被对方借力机会而至“失形”。“失形”,即失去重心而不能保持对敌之平衡状态也。

  ④不需借助位置而发力:咏春拳的“攻”与“守”皆以能锻炼到从任何位置都可以发力为原则。换句话说,无论手在何处皆能发力不从心消对方来手或向对方攻击而不需要将手收回或提高已某一位置来帮助发力。

  (二)“寸劲”乃咏春拳用作攻防之劲力,亦称“弹劲”或“短劲”:这是一种短暂而有爆发性和能于短距离(约两寸)内发出杀伤力击敌之劲力。“寸劲”是从小念头,扯空拳及打沙包等锻炼。

  (三)黏手练习:其目的是:

  (1)锻炼与敌方桥手接触后之感觉和反应。

  (2)锻炼制造和寻找敌方之空隙。

  (3)锻炼双手之左右兼顾和一心二用。

  (4)锻炼咏春拳心法如“来留去送”、“甩手直冲”、“不消过笼”、“不追手”等等。

  (5)练习攻,防手法与组合。

  (6)练习手法与马步之配合。

  感觉者乃是当双方桥手相接后,对方有没有破绽和空隙,对方力度之方向和转变如何,以及对方之攻击和防守中有没有破绽等所有“资料”的体会。咏春拳特别注重感觉和反应。我们认为用眼吸收后而发出之反应是较桥手相接后感觉之反应慢。因为从眼看到要经神经线传上大脑,然后大脑才下命令去作适当反应。然而桥手相接之感觉反应乃是走捷径的经由脊骨神经而发出的,所以反应较快。经过适当锻炼后桥手相接之感觉和反应当会达到。任何拳术都有其富有个性的肢体表现形式,但任何拳术的终极目的都是一样的,那就是求得整体,整体的力量和整体的协调及整体的移动。而为了达到这一目的的所有功法和招势,都是渡河之舟,是在达到整体后必需要舍弃的东西。说到这里,须要强调的一点是,虽然你很容易的理解了形式与内容的关系,但是你却不能因此就不重视形式,以为可以通过某种途径来直达内容,从而省却形式的练习阶段,并自诩为捷径。其实不然,对于一个初学者来讲,形式上的正确往往比内容更重要,所谓先求形似再求神似也。因为神似也就是内容往往蕴含着很多初学者无法理解的东西,或者是理解了也无法做到的东西。因此初学者必需通过形式来取得将来达到神似的能力。

  有不少人喜欢用真传一张纸,假传万卷书来形容自已的东西是多么的珍贵。其实大不列颠全书以及四库全书从来就没有人说他们是假传。而如果哪位师傅拿出一张纸,给你写上一句话,你就能得道成仙吗?所以说,真传还是假传并不在于说话的多少,他要根据接受对象来谈。他不理解,你当然要多角度,多反复的为他讲,他一听就懂了,你又何必费话?李小龙一生的感悟是:以无法为有法,以有限为无限。这不正是教导人们,形式是通往内容的必经之路,你必需大步向前,而不要梦想一跃而至,但是你更不能总是低头看着脚下的路,却失去了你的方向。咏春拳练习时多为上肢的运动,特别是在练习小念头的过程中,马步基本不动,但练习者切不可忽略了下肢,丢掉了整体。使拳术在上下分离的状态中进行,那样是练不好咏春的。

 

二、风格

  咏春拳是一门男女适合、老少咸宜、攻防俱备、功效显著的拳术。咏春拳术注重防卫,稳重灵巧。它拳快而防守紧密,马步灵活,移动迅速,攻守兼备,体力肖耗小。咏春拳的防护方法是短桥相接,连消带打,来留去送,甩手直冲,多以小臂接触对方,化解对方的力量,而进攻时则义无所顾,讲究寸劲。学习咏春拳要先求形似,再求神似。即先求动作工整准确,放松慢练,不要一上手就求打出寸劲的力道而肌肉僵硬,马步虚漂。待动作熟练后,有所体认,再加入念力(即意念,内力)练法,以求提高。并最终形成自身的风格。

三、求实

  要点在于入门拳套小念头,此套路短小精悍,易学易练。但所担忧者,初学者切不可因其简短易学就轻视之,比葫芦画瓢,不求甚解,闭目自欺。相反,正因为其短小易练,更适合初学者练习,且不会耗时太多,方便你逐渐加码,提高运动量。小念头的每一招式均有其实用方法,学者更要认真体悟,每一动作都不可马虎,要精益求精。为将来练习更高深的咏春拳术打好坚实基础。

四、坚持

  这一条看似简单,但阿龙却将它放在最后来讲,是因为这一条对于自学功夫的朋友来讲,却是第一重要的,没有坚持就没有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就没有最终的收获。恒心,练武必备的品质,如果你做不到,什么真传,名师,对你来讲都是一场空。

咏春以拳、桥、膀、腕、指、掌六大类型手形及独特的身法,以大闪侧,小俯仰,耕栏摊膀,黏摸荡捋,审势记牢,曲手留中的手法和身形以及“二字钳阳马”步法,并且凭肌肤灵敏的感觉,发挥寸劲力量的内家拳术。它的主要特点如下:

身 法__桥、腰、马——要求含胸拔背,归中留位,沉肘肩,开膝,沉腰,提肛,钳阳。桥腰马,上中下三者紧相连随,心到身到,步到拳到,拳到念到;不动则已(如拳诀曰:静如山岳,守如处女,动如猛虎,快如旋风。),一动则不可收拾。以上是咏春拳内家功的主要特点。

中线冲拳__根据中线原理(中线即子午线,要求出手要占胸位垂直线,这是咏春拳攻防的核心,应用极广。在手法和桩法上占有极重要的位置),要求习者一定要守住这个核心,使对手的攻防动作只能在外围(拳诀曰:里帘必争)。李小龙独创的截拳道常用的直拳,即咏春拳中的日字拳。例如,用直线攻击自己鼻前目标时(鼻子为身体中线),出拳并非由肩而发,而是三停应手地由身体中线冲出,出拳前手腕向内微转,并在冲击瞬间向内转正,以增加出拳的劲力。我们可以看得出李小龙在咏春拳的学习上已经进入很高深的境界。

耕拦摊膀__手部的运动要求上不过眼,下不过裆,左右不过肩,使得出手快,收手更快,起到变化莫测的搏击攻防作用。同时可使到出手时形成以手的肘部为中轴,手臂可以作任何角度的转动,而产生无穷的威力。肘部位置要与身体保持一个拳头的距离(即肘向内留中),这样做的目的是增大肘的底劲,增强贴身的攻击力。

黏摸荡捋__这是本拳特有的利用手部“听”劲的特点,“明动静,知归去;知有无,知进退”就是一种手和臂部的皮肤感觉和心理训练,通过训练以达到能“听”出对手发出的劲。因为黏摸荡捋在黏手中并不是一种搏击法,而是一种培养手臂灵敏感觉及均衡方向感的方法。练熟此法,不但可以洞察和“听”出对方的意向和动机,更重要的是通过黏摸荡捋的桥手来培养力度,不断增强力度的感觉(因为黏手时的力通过感觉和肌肤“渗透”至心里和大脑,大脑即时可对手部发出指令),“听”出对手的每一个僵硬之处,并可利用不同的手法,去对付对手。咏春拳特有的手法之一,就是通过将对手黏住然后再去进攻。黏手的技术建立在“耕拦摊膀”上,由于通过“耕拦摊膀”的桥手,可以培养手臂肌肤的灵敏感觉,可发挥黏住对手手脚的作用,黏手可以说是一种高深的搏击技法。

推托拉按__是在以桥手为基础的手部感觉,“听”出对方僵硬之处,或托或按来拿失对手(使对手失去平衡)。这要求习者含胸挺腹,气沉丹田,平足开膝,稳如泰山。下盘稳固,出脚时要快捷、稳健,推托时要准,不畏势,拉按要快,便可以尽得其中之妙。

缠撞挂漏__在拿失对手重心的基础上(用擒拿手法使对手失去平衡),采用缠住对手,不准其回势,再用肘撞击对手。或声东击西,或指上打下,真正地做到和对手手黏手,使其无法走。

连削带打__外家拳法常用的是挡格之法,出拳的招式多数是当对方拳打来或脚踢来时,以一手格挡,然后再用另一手击敌,从速度上来说,一格一挡。或出手腰际发拳必须在攻击以前,挡格与出击通常不能同时一手使用。而咏春拳则不同,当对方拳打或脚踢来而被咏春拳的“八法”黏住时“耕拦摊膀,黏摸荡捋),对方已经同时处在我削其攻击的一手中。在拳法上任何一种先挡后打的技击法,不管速度多快,总比不上连削带打的速度。咏春拳之法则是遇虚无之仙境,一势即可破,加上以简单为主,有惊人的速度,这正是咏春拳的威力和奥秘所在。

短桥寸手__根据非长桥不能达气,对搏时非短桥不能自顾(长桥能运气,短桥能自保)原理,归中手,发寸劲,也是本拳特点之一。咏春拳擅发寸劲,即可在短短的距离内手不贴腰身,也能发出很大的劲力将对手击倒。咏春拳以短桥为主,使用耕摊和膀手这几种招式,变化无穷的手法就能不断地发劲,展开迅雷不及掩耳的攻击,在近身实战的搏击中很容易占有绝对的优势。

脚 法__寸、拐、撩、杀、踩——咏春拳的脚法有人称“无影脚或“鬼脚”,这是武林给咏春脚法的绰号。外家拳法通常在起脚的时候,都先要身倾斜,把重心移到另一只脚上,以保持身体平衡才能发劲起脚。但是在实战的对阵中,当身形倾斜时,就会被对方知道将要起脚,对手就会及时防范。所以。这种踢法是一种有形脚。而咏春拳在起脚时是在手脚的配合下同时并用,身体不但不会倾斜,相反身体还向前倾,因此对手是很难觉察出你是否起脚踢他。习咏春拳者从不会随便起脚,常常是当立断,在黏住对手后配合手法而迅速踢出。不出则已,一出必中(极易伤人),可以说是每踢必中。

钳阳马步__这是一种占地不多,两脚一字站的窄马。是一种十分适合女性不作跑动跳跃,只重轻留移位的步法。该步法源于少林拳的护裆马,由于站桩时气沉丹田,提肛挺腹,开膝沉腰收臀,站立稳固异常,无马步虚浮之弊。另外咏春拳自始至终是通过练习“小念头”。因为人体上可分为三阳和三阴六个部位,这六个部位可紧钳,这样会使马步更加牢固,如同落地生根。

最后请学咏春拳者切记:

初学咏春拳时,要掌握每一下手法的名称,用意感应,道理,正确位置,尺寸,距离,力角,力向,力度,力点以及怎样出手才正确。每一下手法正确掌握后,用柔力去练拳的套路,直至套路熟练才发劲练功。 

练习竹桩功:竹桩名叫梅花桩。有五支竹,七支竹,九支竹,十一支竹等等。 

练功方法有三套: 

第一,收力练手法,基本功及应变; 

第二,柔手法练功; 

第三,注重手法正确力点练功。 

整套竹桩熟练后,转入三星桩练功。 

此桩原系梁赞师傅亲传。用于单人练功,以提高手法的应变运用。 

练法有三套: 

第一,柔手法练功; 

第二,手法力点硬功练习; 

第三,快速手法,转马应变运用练功。 

以上的一系列动作正确熟练后,可按硬功,内功的顺序来练,以达到熟练能生巧。

大闪侧,小俯仰,小闪侧,大俯仰,审势牢记(审势指眼法来讲,它是克敌制胜的前提。审势有两个含义,对自己来说是蓄势,对对方来说是乘势。)二桥上势,里帘必争。明动静,知有无,知进退。一拳一掌,一马一步,步要稳;(打击有三停,一停于肩窝,二停于肘拐,三停于掌根指尖,必须常练“小念头”并要持之以恒,便可水到渠成,气随意发。)腰胯动,桥不动,桥动腰胯不动。

  步法----钩、针、弹、踢。

  脚法--寸、拐、撩、杀、踩。

  (一)理论和心法:

  (1)中线理论:中线者由人体头顶至尾闾(尾龙骨)之线。若将敌我之中线连接便成一个中线平面。若配合(朝面追形)我们在进攻和防守方面是绝对的有利。在进攻方面我们沿着中线配合(朝面追形)向敌方中线攻击,这是敌我最短之距离;同等拳速,拳轨近者当然较快击中。再者我们若问敌方左或右攻击,对方很容易卸去我们之力。但若我们向敌方中线攻击,对方则甚难卸力,而且受力较重。在防守方面我们守中线,配合(朝面追形)及沿着中线平面以分水方法去消解,这也是消法之最短行轨。

  (2)朝面追形:与对方朝正面对面者为“朝面”。若不能“朝面”(如对方面向其他方向)我们之面沿着中线平面追望对方中线之形者是为“追形”。

  咏春对敌时尽可能是正面朝敌的。不论敌方环绕着我走向任何方向我们必定朝面追形向着敌方。其好处如下:

  ①防守方面:简化敌人向我们进攻的来向。因为正面之攻击,敌人向我们进攻之来向只限于九路。九路者即左上、左中、左下、中上、中中、中下、右上、右中、右下。因此我们对敌人来势较易捉摸。

  ②进攻方面:配合中线理论,我们较易击中目标及敌人受力较重。

  ③出手快而影小:双手能同时到达敌人,所以出手时不用转动膊头,因此出手之影(先兆)会很少,而且左右手很易互相兼顾。

  (3)埋zheng理论:咏春出手或防守大多数是手zheng紧贴着中线平面的。好处如下:

  ①巧方面:可抢中线以达最短距离和最重之攻击。

  ②守方面:一方面埋zheng本身已保护身体若干重要部分,另方面守中线以达最短距离之防守。

  (4) 收zheng理论:咏春出手后(不论是攻或守),手和手臂均不再蓄力,手zheng屈曲是为收zheng。这样除了有利自己同一双手能立刻再作攻击外,在防守方面使敌方难以取我们之关节并守位方面亦会较紧密。

  (5)”来留去送”心法:“来留”者对方向我击来之手法,我们除了消外最好尽可能将其留住,以便利用咏春桥手相接之感觉将其控制。“去送”者,当敌方强力向我们击来,我们利用手法,把击来之方向改变,令其攻击不能击中我们,若可能我们应当再加力顺其势向改变后的方向送去,令敌方失势或招式用老。

  (6)“甩手直冲”心法:“甩手”者是当对方突然将与我相接之桥手撤去(不论向任何方面)。每当对方“甩手”,我们应以第一时间发招冲出直攻敌方为之“直冲”。“来留去送”和“甩手直冲”心法,是从黏手练习锻炼出来的。

  (7)守攻同期:当我们消对方之攻击时,在可能范围内我们应同一时期发招攻向对手,这样将会由被动变主动而达到后发制人。

  (8)其他辅助心法:

  ①不消“过笼”:咏春消手以能消对方来手而不超过防守所需范围为原则。对方来手若不可能击中我们,我们则不需要运用任何消法。不消“过笼”可以减少气力和时间的消耗。消后反击敌当会更快。

  ②不“追手”:“追手”者,离开防守所需范围来追着去接触对方桥手也。咏春拳长于桥手相接后之感觉和反应。所以初学咏春拳者很容易下意识地犯“追手”的错误。若敌桥手不在我之防守范围内,我们不要追着去接触其他桥手,反之应该趁机向敌攻击以求击敌。若对方用桥手消我们之攻击,我们便达到接触对方桥手之目的;这是“寻桥”方法之一。

  ③不“冲身”:咏春出手(攻或防)、马步上落和转变都要以维持重心为原则。尽量减少被对方借力机会而至“失形”。“失形”者失去重心而不能保持对敌之平衡状态也。

  ④不需借助位置而发力:咏春拳的“攻”与“守”皆以能锻炼到从任何位置都可以发力为原则。换句话说,无论手在何处皆能发力不从心消对方来手或向对方攻击而不需要将手收回或提高已某一位置来帮助发力。

  (二)“寸劲”乃咏春拳用作攻防之劲力,亦称“弹劲”或“短劲”:这是一种短暂而有爆发性和能于短距离(约两寸)内发出杀伤力击敌之劲力。“寸劲”是从小念头,扯空拳及打沙包等锻炼。

  (三)黏手练习:其目的是:

  (1)锻炼与敌方桥手接触后之感觉和反应。

  (2)锻炼制造和寻找敌方之空隙。

  (3)锻炼双手之左右兼顾和一心二用。

  (4)锻炼咏春拳心法如“来留去送”、“甩手直冲”、“不消过笼”、“不追手”等等。

  (5)练习攻,防手法与组合。

  (6)练习手法与马步之配合。

  感觉者乃是当双方桥手相接后,对方有没有破绽和空隙,对方力度之方向和转变如何,以及对方之攻击和防守中有没有破绽等所有“资料”的体会。咏春拳特别注重感觉和反应。我们认为用眼吸收后而发出之反应是较桥手相接后感觉之反应慢。因为从眼看到要经神经线传上大脑,然后大脑才下命令去作适当反应。然而桥手相接之感觉反应乃是走捷径的经由脊骨神经而发出的,所以反应较快。经过适当锻炼后桥手相接之感觉和反应当会达到。

[编辑本段]咏春之马步

  马步,是练功夫最重要的基础,各种拳术对马步的动作要求有所不同,作用也不相同。

  短打拳术的马步有:外钳阳马、内钳阳马、二趾钳阳,三角(藏三脚)钳阳马、吊提马、单蝶马、双蝶马等。

  外钳阳马:左脚在前,右脚在从,站成不丁不八;左膝关节向外互相扭旋,使髋关节骨头向后移靠,右膝关节向外扭旋,使髋骨向前移靠,两膝关节的力相互拉开,两髋关节成相夹,右脚占三分力,左脚占七分力(三七马);身形偏向后龟背,田鸡肚(即含胸拔背、收腹)。外钳阳马能使两脚的力由则旋向外则,使外则肌肉膨胀有力。

  内钳阳马:两脚站好不丁不八后关节向内扭钳,髋关节向外旋开右膝关节向内钳靠,形成两膝相夹相合的力,髋关节的力相反成相互拉开,左脚占七分力,右脚占三分力。身体前扑,吞腰松胯。

  二趾钳阳马:两脚左右分开,距离比两肩略宽,两脚第二趾筋用力向内向后拉,髋关节内则也同时互相对拉,力向骨内收敛。

  三角钳阳马:两脚站在身体中线两边,然后从脚趾开始收缩关节继而收叠跟关节、膝关节、髋关节,节节锁紧。

  外钳阳马主练外则肌肉和筋膜,内钳阳马主练内则肌肉,二趾钳阳马主练筋,三角钳阳马主练骨。各马互为转变即为“步”,步是筋、骨、肌肉易变所产生出来的动态。

  钳阳:“动则生阳”,“阳”指人体的阳经、气,肾阳、心阳、肝阳;督脉,阳跷脉和足太阳膀胱经。所有凡带钳阳的都要用些力,含蓄阳经脉紧些,使阴经畅通,练以达阴阳平衡,故名钳阳马。

  持之以恒,细心体会。马步运动自如时,三盘也就形成,初级套路多用以上马步。以上浅见供爱好者查考,并作抛砖引玉之用。

[编辑本段]咏春拳散打技术(右图)

  咏春拳为南拳中实用性、技击性较强的拳法之一,在我国香港、广东、福建等地流传广泛。为使初习者明了筑基功夫,现将咏春拳中基本手脚致用法简示如下,以供习者参考。(穿白衣者为甲方,黑衣者为乙方。)

  手法

  咏春拳中用“有手无脚”来形容手法之快。

  1拍手直冲:甲以右箭马与乙相对,乙进步直线拳攻甲头部,甲向左侧圈步进马,同时左手拍手、右手日字拳直击其肋部,前膝拐打乙膝窝处

  要点:圈步拍手与直冲要做到同时到位。

  2枕手直冲:乙进步直线拳攻甲面部,甲摊手摊其来拳,同时进马,左手摊手变枕手、右手护手日字拳直击其头部(图4~图5)。

  要点:枕手进马、日字拳同时到位,不能脱节。

  3膀手抱拍掌:乙上步直攻甲面部,甲右膀膀其来拳,同时前脚左圈,右手膀手与左手成抱拍掌,拍击对方(图6~图8)。

  要点:膀手成抱拍时,要充分借助圈步进马的力量。

  4日字拳砍颈掌:甲进步右拳直击乙头部,乙摇头闪躲,同时前拳欲攻甲中线,甲右拳不回收成掌,直砍其颈部(图9~图10)。

[编辑本段]咏春拳伏虎手直攻与小念头对拆

  古劳咏春拳伏虎手是一种取力点之技法,与太极拳之□、□、挤、按一样,在实作中灵变而用。下面仅介绍本门掌法的正面直出直入伏虎直攻对拆法。

  掌法的伏虎直攻,本门多以长桥长手而用,有摊、摄、闸、拖(扣)、勾、擒等法,发力进攻有撑劲和寸劲。实作对拆中,双方各守中线,把桥手尽量伸出,意、气、神,手、身、步合一,“迎面追中”,双掌始终对着对方中线发撑、寸之劲。四手(掌)不空,以掌伏缠对方来手,一旦得势,即以连环掌击之,此为以长制短之直取法,是一种高级的战术。以我之长劲紧追其中线,发撑、寸之力,可令对方失重受挫。能攻其失重就无需回手伏制,只需穷追猛打便是,故使对方失重是目的、是战机,至于用掌、用指、用肘,可视情况而定。而对拆中的伏虎是确保撑、寸劲使对方失重的关键。其一,无论以何种打法而使其失重再击之,必须要有上、中、下三路的严密控制,不管是实作中的接手和甩手都能控伏之。其二,控伏之手不是简单的挡格,而是通过伏虎对拆,在极近的距离内以皮肤意感阻缠,知其力点,顺势发起进攻,灵变而用,其目的也是先使对方有失重感再击之或放之,或借我顺人背之机进击。一句话:非简单直出直入之伏击,应根据对方实力而定。其三,伏虎本身是一种取力点变化打法,能知其力点变化则是反攻最好的时机,功深者,只要能触对方的皮肤或衣物,则可知对方力点变化,而有感皆应。其四,经过伏虎对拆法,可以练就伏虎技法的劲力和桥、掌之内劲,使内实外松,全身内气连绵不断,能软能硬,无物可施。伏虎技法是一种意感灵变技法,用力如太极之随机应变。其五,经过不懈的伏虎对拆,能使身步重心笃实,气顺而不喘,在瞬息万变的实战中,光靠表面的伏虎动作是不够的,必须要具备阻缠接手之“伏 ”之劲,才能灵变而动。伏之劲来自手桥手掌之笃实内劲和身步重心的笃实,这种功力可从伏虎直攻“实斗”对拆中求得,是功技合练的妙法。伏虎长桥长手的直攻以功力为帅、技法为母,两者合一方能作用。

  何祥耀先生所学的咏春拳师承于其祖师郭宝全(郭宝全与梁赞是同代异师兄弟),与笔者分属第四、第五代传人。何是我所遇到的功力最深的咏春拳高手,他的桥手劲力在圈缠作用下,做到压不动、拖不着,长桥手的寸、撑之劲足以管制住对方的来势而令对方失重受击。与他较技时,我只有防缠之势,却无变化之力,原因是他的功底太深了,他虽不能制我,但令我十分被动(我只是断续地拜师学习了五年时间,其余时间则迷于研究和教徒)。他对我说,师傅只教他小念头和长桥长手直攻对拆,自己八九年来不停对练,并四处寻高手较技几十次,从未输过。后来他成了我的知己,有空便来找我研究拳术、医术,还送了他那一门咏春拳的拳谱给我。我认真研阅后发现,这本拳谱中的技法、理法、练法与本门十分相似,整本拳谱有二十余个散手动作、小念头对拆法及高级长桥黏手对拆法,主练直出直入之正面长桥手“抢攻”。这种以桥代掌的留制,微动于一出一入的千变万化之中,充分发挥“长能制短”作用,与本门各种长桥长手的直攻伏虎打法是一样的,不同的可能是古劳咏春拳擅走势和擅发左右横力。我问何祥耀先生:“身材高大或手掌宽大肉厚者多天生力大,而你的手掌如女子般光滑尖细,你现在的功力一定是后天所练。”他点头笑着说:“的确是通过黏桥对拆练出来的内劲,是用整整八九年拆练浸泡出来的。”故古劳咏春拳之伏虎对拆法是小念头拆法的延伸,是技与力的反复修炼而成,是从“留”至“送”的直接过渡,是由跟制发展到抢攻的演变,也是令敌失重、以快攻取力点的高级打法。所以本门小念头的对拆是此法的根基,其主练“来留去送”的手法,通过严密控制对方上、中、下三路来势,才能知其力点、方向变化,以伏虎攻势借力借势击(放)之。功深者以失重快打更为直截了当,举手可败敌(佛山咏春之长桥长手正面直出直入多用此法)。本门也有这种长桥手直攻的手法,但主张以巧力而胜,视具体情况而用,做到保中用中、占据主动、避实击虚、借势攻势、借力打力、引进落空、招招在前。所以对拆时间较长,约三年后才知其用,七八年功技始有大成

咏春绝技,源于少林;招无虎鹤,法无五行;

(咏春拳是源自于南少林,招式不会模仿动物,身法亦无五行)

只谈线位,力与角度;同门技力,四位三度;

(接上,咏春只谈中线位置,用力的方法,在实体的三维打斗当中,只分四个攻击位置:即左上门,左下门,右上门,右下门)

以弱胜强,始是功夫;内外相消,并无绝招;

(咏春是以巧力攻蛮力,最终只有技术取胜,内外门相互配合,没有所谓的绝招)

蓄劲似蛇,发劲似猫;朝形似鸡,阴阳发力;

(用三种动物来说明咏春用劲的方法,绝对不是模仿动物的意思,虚实之力要配合好)

不行心意,只用精神;来留去送,甩手直冲;

(不要用心神头脑去想招式,只要精神集中,让双手自己出招,来的拳留住,对方之拳若收立刻伸张)

梅花五点,手脚互通;门分内外,线有生死;

(前句未解,手脚要互相配合好,打的时候分内门和外门,打的路线有生有死)

劲发六合,力从地起;发劲在腰,出招在膊;

(劲力有六合,由脚传劲,到腰发劲,到肩膀时出招)

力未还原,切忌出手;寸内发劲,力有对错;

(如果劲力没有恢复,请千万勿乱出手,长桥发劲,力有对有错)

发尽散尽,散尽发尽;力有八种,当知分间;

(劲力发出去就要散开出去,散出去就得将招式发出去;力学有八种,我们得知道其分别用处)

真假虚实,蓄谷松散;线有安危,主分内外;

(八种力学分:真力,假力,虚力,实力,蓄力,谷力,松力,散力;而人体的线有安全线与危险线,我们归纳为内门线和外门线)

顶位定位,得不追手;拳入三关,任我行走;

(在打时顶位让对方无法发力,定位打击对方中线,得手之後切勿追加招式;拳入对方三关《手腕开始到肩膀的三个关节》时,对方中线已经可以任我们去打)

马有五败,十者九坏;演挟跪撑,摊身最惯;

(马步身法如果有差错的话,十个人有九个功夫不行;假装挟制对方,实际是半跪撑掌,而防御时,转马摊身最为习惯)

敌手行桥,必须落马;蹬腰作势,为抢内门;

(敌手桥攻击,不能上马,也就是不能起脚;蹬腿时要有腰做势,其次是腰有时做势,是为了抢攻对方内门)

上不过膊,中不过争;下三路手,以脚消脚;

(两手的摆放,上不过肩膀,中不过手肘,下三路手,以脚消之)

摆放有威,打须有势;三角朝形,线守分明;

(摆放出招架势时要有威,打时要有势;三角朝形的架构,打击线和防护线显得很是明显)

桥行中线,指尾垂地;正身子午,侧身争底;

(桥上走中线,尾指最好垂地;正身朝形子午锤,侧身对敌肘与掌)

两点之间,直线最短;里帘必争,高接低攀;

(两点之间,只有直线最短:内门比相争,高处攻击要由其下接,低位攻击要尽力攀越黏打)

转马朝形,以圆化直;拳有三尖,掌有三角;

(追形时要转马去追,防守时要利用圆形结构的特点去化解直线攻势;拳掌发力各有三处地方)

有身打身,无身打颈;怕打终打,贪打防空;

(有身时打身,无身打时打颈;怕打的最终还是要打,贪打的要注意防范自身中线漏空)

以攻为守,以守为攻;追形接打,变化无穷;

(攻击就是防守,而防守却是为了攻击;咏春的追中线,变化让人摸不定)

三桩三拳,步法身全;地脚梅花,木人红船;

(三个桩法,三个拳发,步法身法齐全;)

念头主手,寻桥打手;追形之始,求诸标指;

(小念头拳主要是守,寻桥套路主要打手;追形之时,要配合标指)

旁边辅助,箭槌八种;走马斜角,幡龙跳跃;

(接上,旁边协助,子午拳有八种;走马上步要走斜马,跳跃要轻巧)

固定标步,半全起脚;练力之法,阶段五重;

(固定好路线就立刻上步,敌人想其脚你得在其离地一半时予以截击;练力的方法,阶段有五重)

松沉稳劲,清脆玲珑;先松后紧,再紧后松;

(只有松沉之劲,才能清脆玲珑;打时手桥要松弛,打下要绷紧,收招要回覆松弛)

松松紧紧,循环不穷;邪行仇念,正用精神;

(接上,只有这样才能让对方捉摸不透;对敌时要邪有仇念,但是却得正用精神)

假想有敌,不可用心;意投于外,一点精神;

(练习时要假想有敌,但不可用心;如果将意念投放在其他地方,练习的精神绝对好不到哪去)

反覆练习,配合由勤;手脚属我,控制随心;

(要反复练习,手脚才能配合的恰到好处;手脚是我们的,控制全在我们的意念,要随心所欲的发挥)

升肩耸膊,气提不利;意沉身稳,高低无忌;

(升耸肩膀,气提都没有利;只有意沉才能身稳,高低才能不忌惮)

发力出招,必第一下;手脚发力,与身无关;

(发力出招时,必抢第一下;手脚的发力,与身法无关)

力无定位,喉咙争膊;嘴不闭气,力发无形;

(力不能有定向,打喉咙用肘;嘴不能闭气,闭气不利)

动静无碍,语出如宁;拳争掌膊,也可伤人;

(任何动静都不能阻止我们,拳,掌,肘,肩都可打人)

中路边拦,抛桥窒手;咏春八手,皆可攻守;

(中路防守有边拦,抛桥窒手;咏春的八手,都可攻可守)

标圈伏膀,捆刮耕摊;可从中破,捆手横拦;

(接上,咏春八手分:标指,圈手,伏手,膀手,捆手,刮手,耕手,摊手;可以破中,捆手可横拦)

膀有正错,错非真错;按头屹尾,按尾屹头;

(膀手有对错,但错非真错;打头要防下身,打下身要防上身)

中间膀起,有影无形;武欲精通,唯从苦练;

(中间膀手,才是最正确的;武技想精通,只有苦练)

先成后化,先化后成;刀切虽齐,墨守成规;

(先练成就后精通,先精通才后练成;只有墨守成规)

艺能巧变,将形补位;因缘各就,殊途同归;

(技术能巧变,形能补位;虽师出不同,但目的一致)

虽云定法,变化人为;禅宗绝学,皆在修身;

(虽说有定律,但是武学的运用全在乎人为;咏春绝学,主在于修身养性)

肉身成佛,古今几人;无为无我,无界无终。

(真正练出什麽盖世神功的,古往今来有几个人?武学的境界,是没有终止的,学海无涯方唯我之为)

2017年咏春拳基本功

 咏春拳入门十二式练好,才算打好咏春拳的基础,为日后的套路练习、获取劲吸“黏 桥打”高级手法打下基础。下面我为大家分享2017年咏春拳基本功,欢迎大家。

 一、什么是咏春拳基本功

 提起咏春拳,广大武术爱好者都为它精湛的技艺所折服。但是,人们在练习咏春拳的过程中,往往容易留连于咏春拳的奇妙手法,而忽视对咏春拳基本功法的修炼。而咏春拳之所以能在短时间内跻身中国武术之林,很大程度取决于咏春拳有一套严谨合理的基本功训练法。武术界有句谚语“练拳不练功,到老一场空”,这是千真万确的事实。所谓吃工夫熬工夫,高层次修炼必须在条件具备、方法正确的前提下,用大量的时间去“堆”,用数年甚至数十年的光阴去“磨”,这样才能使自己的功夫在不长的时间内上一个层次。任何功夫都一样,离开基本功去寻求所谓捷径,都仅是“三脚猫”功夫,都是不能成大器的。那么什么是咏春拳的基本功法呢咏春拳的基本功由佛山张保所创,定型于广州咏春宗师岑能,这就是习广州咏春拳者要熟习的广州咏春入门十二式。只有将咏春拳入门十二式练好,才算打好咏春拳的基础,为日后的套路练习、获取劲吸“黏 桥打”高级手法打下基础。那么,广州咏春拳入门十二式的具体内容是什么呢现按前辈编排逐一介绍如下。

 基本拳法:子午捶。

 十二式编排:偏身捶、毒龙捶、拉箭捶、内搭手、外搭手、三品掌、阴里帘掌、阳里帘掌、纳内帘手、纳外帘手、扑翼掌、白鹤寻狐,共十二式。

 广州咏春前辈统称为“三拳两掌三内外”。当然也有人为了方便记忆,将其编为一鹤二掌三内外四大捶,不过这样却变成“十三式”了,因为“子午捶”是编排在“十二式”之外的。十二式也罢,十三式也罢,不过是有助于记忆而已。

 二、广州咏春拳十二式

 练好广州咏春拳十二式,你就获得了咏春拳的入门路径。以前曾经使你心旷神怡的功技法,如寸劲(零距离发劲)、整劲(咏春门叫身、手、步)、三合一爆劲、铁臂劲、站桩功等,均可仰仗“十二式”练至大成。饮誉武坛的李小龙所创立的截拳道,主要内容均源于咏春拳十二式。所谓“妙法法中生妙法,奇功功上见奇功”,“十二式”是广州咏春拳的大平台。难怪目前一位仍活跃在北方拳坛的意拳朋友,在看了我们演练的咏春拳十二式后惊呼:咏春拳十二式已涵盖了形意拳的所有内容!我们根据习武教武的实践得出经验:咏春拳十二式是练好咏春拳的一道门。咏春拳功夫好不好,应先看“十二式”打得好不好。告诉你一个“秘密”,如果你诚心要和某“大师”学咏春,但又不知他的根底如何,你可先观察一下他的“十二式”,跟他扯扯三星捶。如果连“十二式”都练得不伦不类,那么他的咏春功夫也不会太好,这是检验真假咏春师父的一个标准。广州咏春拳宗师岑能先生当年在佛山天海茶楼练功,仅练一个“偏身捶”,就把天台阶砖用脚磨凹两寸。“十二式”的修为是论年不论月的,除正确的方法外,没有二至三年的磨练,不可能成功。再告诉你一个“秘密”,如果你真的练好了“十二式”,那么你要出场打擂台,除了补充一些必要的身体素质训练(如跑步、沙袋等)外,必备的攻防手法已足够了。换句话说,“十二式”的手法比现代搏击的手法丰富得多。从老一辈宗师遗留下来的拳诀中,我们得到了练习咏春十二式的理论启示:

 钳羊马步,膝要朝中。马开一尺,不宜宽松。

 上身宜软,下重钳功。挺阴缩臂,落膊收胸。

 手穿心发,肘要对中。子午手颈,灵活运用。

 阴阳知觉,法门所宗。马如机剪,桥若弹弓。

 身如鹤立,目似灯笼。横冲直撞,手若游龙。

 三、广州咏春拳十二式演示

 1子午捶

 子午捶是本门最基本、最凌厉的攻击手法之一,它攻中有防防中寓攻。要求手由心发,又穿心而出(由心部向前虚引一条直线,左拳穿越此线向右,右拳穿越此线向左),肘要对中(“中线”理论,沿身体小线向前虚引一条直线,拳打出后肘尖在这条线上)。所谓子午捶即中线捶,要求守中用中。“子午”取意于中国易学文化的中线理论。子午捶练习又叫“扯三星捶”。根据中国古代的术数文化:三三不尽,六六无穷,子午穿心捶打上下是子午捶,连续练习就叫“扯三星捶”了。练好子午捶,可使你双手出拳快而有力(包含长短劲),通过伸筋拔骨的对拉,可放松肩肘关节,使劲力顺利通过腰间传导到拳面。据说,澳大利亚咏春拳网术总会主席张卓庆,于 1984年在美国波士顿哈佛大学创造了“扯三星捶”每秒击83拳的纪录。

 在实际搏击中,子午捶可见空则击,得隙则发,更可结合其它手法搏杀。枪法有云:中平枪,枪中王,当胸一枪最难防。子午捶就是咏春门的“中平枪”。

 在出拳的瞬间,要求练武者全身的十四个大关节 (颈、双肩、双肘、双手腕、腰、双膝、双脚腕)同时发劲,借助蹬地的反作用力,形成强大的螺旋力与弹别力,这就是广州咏春拳的发劲基础原理。只要充分挖掘身体每一发力部位的潜能,劲往一处使,其整体爆发出的能量与局部发出的能量是不同日而语的。

 2偏身捶

 偏身捶是本门功力练习的重要手段,可同时练习腰手马三合一发劲,以盘活马步。马步、身法要求沉稳协调快速灵活,保持机动作战能力。同时偏身捶又是本门的奇门捶(子午捶是正身捶),结合二字钳羊马转腰,出手角度可突然改变,仿佛手突然变长,加之以腰摧动,往往令对手不知所措、防不胜防而出奇制胜,所谓“不招即打”

 需要说明的是,在面对泰拳的箍颈起膝攻击时,施用偏身捶也可稳操胜券。例如:左方施用泰式箍颈起膝向右方攻击,右方施以偏身捶,巧妙地避开左方的飞膝攻击,同时一记左偏身捶击向左方下颏。

 3毒龙捶

 毒龙捶也是咏春门的基本功力训练手段,是广州咏春四大捶之一,它巧妙地把偏身捶和正身捶结合在一起。这个训练是正身马加偏身捶及偏身马加正身捶的有机结合,以达到全面训练的目的。

 4拉箭捶

 顾名思义,就是要求整个身体尤如待发之弓箭,身体侧看像一把拉满弦之弓,而拳桥如离弦之利箭,可见其凶猛快捷,刹那问击人于丈外。另外,拉箭捶要求练习者移马攻击,使练习者能步法灵活,身法变化神速。练好箭马,学习者能紧贴对手,不让对手逃之。所以说“箭步”造就了广州咏春拳的“摩托化”部队,机动性大大提高。不仅能使咏春拳手打赢“阵地战”,同时也能打胜“运动战”。另外,拉箭捶的训练要求移马攻击,通过移动身体来增加攻击的'冲力(攻占包括拳、桥、指、掌、肘、肩等)。所谓箭马如—飞,可见其威力之大。拉箭捶是咏春门腰、手、马、步的四结合操练,身型步法及功力练习之大乘。

 注意:该式跨马要快捷,手身马要协调紧凑,正身捶要借助跨步之冲力,偏身捶要借助腰马力。同时要按身体左右两方分别操练。

 5发腰

 发腰是广州咏春拳又一个行之有效的功力训练法。咏春拳发劲,讲究腰手马三合为一,全身协调一致,整体发力。腰是身体的发力中枢,更是力量的传导中枢,它起着把腿蹬地的反作用力传导至手部的作用。所以经常练习“发腰”对提高练习者的协调发劲大有帮助。同时,发腰也是咏春门一记有效的反擒拿手法。

 小结:四大捶(子牛捶、偏身捶、毒龙捶、拉箭捶)、二套拳(小念头、寻桥、标指)是广州咏春拳的重点学习内容,凡欲在咏春门有大成就者,要努力练习多年,方朋成效

 练功是非常艰苦的,也是比较枯燥的,所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梅花香自苦寒来。咏春拳前辈对功力训练有着较为深刻的描述:

 咏春要练功,技法为不空。

 小成过千日,大成十年中。

 挨得三更苦,顶得天寒冻。

 只待炉火青,艺高方英雄。

 咏春拳基本功:

 一、内搭手

 内搭手是咏春拳攻守转换的手法之一,属于以横破直的手法,往往从外而内、从上而下伏压标出,控制住对手的来势,使对手有力使不出而陷于被动挨打的困境。由于内搭手的发力角度较好,所以利于练习者运出诸力,是四两拨千斤、以弱制强的工具。

 二、外搭手

 外搭手由内而外旋转拨出,在意识中把用力点放在前臂外沿,并可视对方来手高低调整外搭手的位置。练习时,双手交替练习,使其纯熟运用。

 三、摊阴阳里帘掌

 “摊阴阳里帘掌”简称“摊掌”,分为内摊掌和外摊掌,在实际应用中,抢中用中并能轻易转化对方攻击角度,多用于“藕桥藕打”的攻防转换中,在“离桥黐打”亦可应用。在初级练习中,仍以攻防接手为主,体现“桥来桥上过”的战术思想。摊掌的应用,不离练习者身型手法马(步)法的配合。

 四、内摊掌

 内摊掌就是以手桥内缘抢中占中,一般消解对手直线攻击,可用手桥内缘也可用手桥外缘。咏春拳以占中线为主,中线即占,主动性将大大增加。

 五、外摊掌

 外摊掌就是以手桥外侧抢中占中,直线消解对方的直线进攻,外摊掌手掌稍外扭,自己的发力点主要在手掌外缘的掌角一寸左右处。

 外摊手在消解对手的直拳进攻时,切勿做挑拨之力,而应发直线力,像“楔子”那样把已消解之力朝对方手桥“楔”入。当然,咏春拳双手是“兄弟手”,随时交替配合,所以练习者除练习左手,同时应练习右手。

;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1134578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28
下一篇2023-11-2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